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制度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制度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制度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制度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规范制度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从普通的外照射治疗发展到现在的调强放疗、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等等技术。放射治疗肿瘤靶区的准确度和杀伤效果都明显提高,同时对需要保护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降低明显。为了更好的评价这些放疗技术的放射治疗效果,特制定本规范供临床医师参考,进行准确的疗效评估。

1.放射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

采用1999年发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病灶分类评价。依靠症状、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等方法进行评价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变稳定()、病变进展()四个标准,具体标准内容参照的评价标准。

2.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在患者执行放射治疗期间,应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和治疗靶区的影像学变化,并做治疗期间的疗效评价。对可见治疗靶区进行肉眼观察及形态大小测量,并随时记录入病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的参考依据。对不可见治疗靶区必须行影像学检查,结合测量数据对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需要向患者告知的是,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差异与不同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差异有关,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不代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需坚持完成放射治疗才能获得最终的疗效评价。

3.放射治疗后的短期效果评价。

患者完成放射治疗后2-4周内,安排患者进行常规体检和放射治

疗靶区的影像学检查,结合放射治疗前的同类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参照效果评价标准进行短期疗效评价。短期效果评价应以放疗靶区的影像学检查对比结论为主,不能按照症状和整体病情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如果患者在放疗靶区之外的身体部位出现病情明显进展,将导致患者的全身症状体征加重,故无法作为放疗靶区的客观评价依据。

4.放射治疗后的长期效果评价。

患者完成放射治疗后3个月即开始评价长期疗效。在患者继续生存的前提下,需每隔6-8周对放射治疗靶区进行影像学检查,与历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其他检查指标辅助判断疗效。在对长期疗效的判断过程中,需结合患者放疗后进行的其他常规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结论,是否对放射治疗靶区的治疗效果有辅助增强作用,客观对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做出准确评价。

5.放射治疗副反应的评价。

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对靶区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保护,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和放射治疗计划执行的质量控制可以减轻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发生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发展情况,要及时做临床干预治疗,并将副反应的评价和处理记录入病案中。在放射治疗完成后继续观察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发生发展,并做出副反应级别的评价,必要时需住院进行临床治疗,避免放射治疗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6.放射治疗效果评价的记录保存。

患者在住院执行放射治疗期间,所有的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效果评价均要详细记录入病案之中,同时放射治疗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也要详细记录。患者放射治疗后的长期疗效评价,要根据需要分别详细记录入门诊病历和住院病案之中,同时记录放疗副反应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治疗措施。所有的记录均要保存良好,可以备查调阅。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流程

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1983年,吴桓兴在肿瘤学中将肿瘤定义为;肿瘤是肌体中成熟的或在发展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认识肿瘤。1肿瘤是由正常细胞在多种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转变而来的。2肿瘤是失去机体控制、过度生长的细胞群体。3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放射治疗是通过射线的电离作用引起生物体细胞产生一系损伤过程。放射肿瘤学是建立在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临床肿瘤学和放疗技术学基础上的学科。随着肿瘤学的发展,它和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组成了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 放射治疗临床简称为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被称之为放射肿瘤学。1895年伦琴发现X线,1896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它的生物学效应很快就得到了认识。1899年放射治疗治愈了第一例病人。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放疗已成为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Tubiana(蒂比亚纳)1999年报告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疗治愈18%,化疗药物治愈5%。 一、放射治疗 1.1 放射物理学术语 放射源:一切能产生电离辐射(光子和粒子)的物质或设备,称为放射源。 体外照射(远距离治疗):用各种放射源在体外进行照射,远距离治疗剂量分布均匀,深度量高,适用于深部肿瘤。 远距离治疗(体外照射)的主要设备:(1)深部X线机:作为外照射源,深部X线已很少使用,以往多用于浅表肿瘤的治疗,管电压多在180~250kV。(2)钴-60远距离治疗机:该机由一个不断放射源钴-60及附属防护装置和治疗机械装置构成。主要依靠它发射的γ 射线来治疗肿瘤,平均能量1.25MeV,它与深部X射线比较有下列优点:皮肤量低,最大剂量点在皮下0.5cm,深部剂量高,骨吸收量低等特点。缺点:半衰期短,为5.3年,一般3年要更换源1次。(3)直线加速器:使用最多的是电子感应加速器及电子直线加速器,因其既可产生电子束,又可产生高能X射线。高能电子束具有突出内四)的物理学特点:剂量自皮肤到达预定深度后骤然下降,可保护靶区后面的正常组织;可以通过调节能量来调节电子束的深度;皮肤剂量介于深部X射线及钴-60之间,但其剂量骤然下降的特点,随着能量超过25MeV以后逐渐消失,所以适合治疗中、浅层偏心肿瘤;等剂量曲线很扁平,放射野内剂量分布均匀;对不同组织的吸收剂量差别不大。 1.2 高能X射线特点皮肤反应小,其最大剂量点在皮肤下;等剂量曲线均匀、平坦,照射野中心和边缘剂量相差5%左右;深度剂量高,容积剂量小,骨吸收小。能量4~15MeV,最常用6MeV。但加速器设备复杂,对水电要求高,对维修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照射野:表示射线束经准直器后垂直通过体模的范围,以体模表面的截面大小表示照射野的面积。源皮距:照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源轴距:照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放疗是研究各种放射线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并用它来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一门学科。是在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生物学及肿瘤学三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应用射线的物理特性及剂量分布的特点、生物学的特点进行治疗它可以破坏肿瘤细胞而很小损伤正常组织。与外科手术比较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是对前列腺癌、鼻咽癌、口腔癌、宫颈癌、膀胱癌、皮肤癌等放射敏感肿瘤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案。取代了外科

二十五、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五、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25.1 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相关国家标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参考资料 4.25.1.1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放【C】支撑材料参考目录射治疗”诊疗科目。机房建筑应取得国家模板列表 1. 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放射治疗”诊疗科目。的合格证书。现场评审要点2. 机房建筑已取得国家的合格证书。 法律法规 3. 有定期的核准与校验。请准备以下文档:【C】项:【B】符合“C”,并 1.放射诊疗主管部门对核准与校验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辐射安全许可证【A】符合“B”,并3.放射诊疗许可证无超核准的“放射治疗”诊疗科目。【B】项: 1. 医务处监督检查与反馈【A】项: 1. 已开展的放射诊疗项目 4.25.1.2放射治疗设备具有获得国家卫【C】支撑材料参考目录 1 评审标准评审要点参考资料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放射诊疗许可证》模板列表1. 具备开展放射治疗的基本设备(直线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1台、与《大型医用设备配制许可证》。现场评审要点后装治疗机≥1台、模拟定位机≥1台、三维计划治疗系统≥1台、法律法规验证设备)请准备以下文档:2. 放射治疗设备有《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大型医用设备配制许可证》【C】项: 3. 放射治疗设备证件齐全,符合国家相关准入标准。1. CTsim合格证【B】符合“C”,并2. 放射诊疗许可证 3. 模拟定位合格证有主管部门监管。 4. 具有开展放射治疗的基本设备【A】符合“B”,并【B】项:放射治疗设备使用符合规定。1. 医务处监督检查与反馈【A】项: 1.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 2. 计划系统合格证 3.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 1、医用加速器电子线范围治疗能量范围为4-25MeV。 2、放疗计划验证包括的内容有:治疗机等中心,治疗机定位激光线,患者几何位置,治疗机绝对剂量。 3、同位素60钴的半衰期是5.3年 4、与60钴相比,普通X线治疗机的缺点主要在于深部剂量低,皮肤量高 5、从事放射治疗专业的人员包括:维修工程师,放疗医生,放疗技师,物理师。 6、放疗物理师的工作范围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7、模拟技术员的工作范围包括:放疗患者的定位、拍片 8、下列关于放疗技术员的职责描述正确的是:要了解所使用的治疗机的性能及基本结构,掌握正确操作机器的方法,熟悉所使用的射线的性质特点及工作条件,要准确无误的执行治疗计划,摆位要正确 9、根治性放射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10、目前,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外照射治疗设备是直线加速器。 11、视神经、视网膜、角膜的放射耐受量为≤5000cGy/5

周 12、避免正常组织超量的原则,正确的是牢记各种重要组织器官放射耐受量,照射应尽量少包括正常组织 13、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中,对重要组织器官进行防护时正确的是对鼻旁窦肿瘤放疗时需将泪腺遮挡,以免日后出现严重干眼症、角膜炎等,鼻咽、口咽、口腔肿瘤放疗中应常规挡喉,能量较低的高能射线作单侧野照射可降低颞颌关节和下颌骨的放射剂量,对腮腺区肿瘤放射治疗时,用单侧两野交角高能X线照射可以保护健侧腮腺,从而尽量减少放疗后口干的症状 14、有关头颈部肿瘤术前放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术前放疗50Gy的剂量会明显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15、下列关于唇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唇癌是仅次于皮肤癌的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唇癌以局部侵犯为主,较少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近中线处的下唇癌多转移至颏下满巴结,下唇癌多转移至颌下淋巴结。 16、下列关于放疗技术员工作的基本要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7、根治性放疗包括肿瘤原发区和肿瘤相关的淋巴引流区 18、姑息性放疗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不追求肿瘤的消退 19、在细胞周期中的肿瘤细胞,G2/M肿瘤细胞对射线最敏感 20、调强放射治疗英文字母缩写是IMRT

谈谈对放疗治疗的认识

谈谈对放疗治疗的认识 认识一、放疗是怎么做的? 很多人好奇放疗是怎么做的,它的过程大约分为三大步:第一步:评估是否适合做放疗 患者来到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放疗科,医生根据患者病灶情况、治愈效果如何、副作用能否承受等做一个综合评定,然后给患者提出放疗建议。符合放疗指征的患者,开始安排放射治疗。 第二步:设计治疗计划 需要医生给出处方、物理师设计治疗计划,整个方案大概需要十天左右时间。医生会借助CT的图像勾画出肿瘤的照射靶区,并详细标记出肿瘤区域、保护正常组织区域以及建议的放疗剂量,放射治疗是团队协作的过程。 在设计好治疗方案后,物理师的责任就是用电脑特殊软件做治疗计划,以实现医生的放疗方案,比如照射方向、怎么照更合适、剂量具体给多少等,之后还要再和医生沟通设计出的治疗计划是否合理,尽量把误差减到最小。 第三步:开始治疗 通知患者前来治疗。患者躺在放疗治疗床上,应听从技

师安排,一般每次治疗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这取决于病种及医院的放疗设备。在治疗过程中不可擅自乱动。如果有不适感,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及手势示意和召唤治疗控制室的技术员,千万不要自行改变体位。因为,姿势改变也许会造成射线照在正常组织上,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常规放疗一般是每周5次,总疗程5-7周,做完一个疗程后,还要坚持到医院复查。复查的时间可以在治疗后3~6个月,有些情况可按医生要求在治疗后1个月复查,以后每半年或1年复查一次。 认识二、放疗可以治哪些癌? 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放疗。对于一个具体的患者来说,是否采用放疗应该按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原则,根据肿瘤的类型、发展期别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而定。 常见肿瘤,如脑胶质瘤、鼻咽癌及其它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胆囊癌、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瘤、转移性肿瘤以及晚期肿瘤止痛及解除梗阻等视病情均可能有放疗指征,具体情况请咨询肿瘤放射治疗科医生。 以早期肺癌为例,通过图像引导加上体部立体定向治疗(SBRT),基本上可以达到和手术切除效果相似的结果。尤

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与处理

第二炮兵总医院肿瘤科陈火明 写在课前的话 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专家逐渐形成共识—综合条件下的个体化治疗能给肿瘤病人带来很好的生存希望和受益。其中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原理,使受照射的肿瘤组织发生坏死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手术、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补充。 一、概述 人类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发明了许多种治疗肿瘤的方法,但疗效却不尽人意,除少数肿瘤外,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单靠某一种方法难以达到很好疗效。但对肿瘤的治疗,专家逐渐形成共识——综合条件下的个体化治疗能给肿瘤病人带来很好的生存希望和受益。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以及各种新的物理治疗技术,但手术、化疗及放疗三大技术作为肿瘤治疗的基石地位仍然没有动摇。 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原理,使受照射的肿瘤组织发生坏死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手术、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补充。据统计外科手术可治愈22% 的恶性肿瘤,放疗可治愈18% 的恶性肿瘤,化疗可治愈5% 的恶性肿瘤,大约60 - 70% 的肿瘤患者需接受放疗。 二、电离辐射的作用 电离辐射是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分粒子辐射和电磁辐射。粒子辐射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只是由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子核,因此,粒子辐射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是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α(β)射线能引起物质分子的电离,为粒子辐射。电磁辐射,实质上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γ(X)射线都是电磁波。γ(X)射线能引起物

质分子的电离,为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在被作用物质的局部释放很大的能量,引起被作用的物质发生电离和激发。电离和激发是辐射生物效应的基础。 电离作用是指生物组织中的分子被粒子或光子流撞击时,其轨道电子被击出,产生自由电子或带正电的离子,即形成离子对,这一过程称为电离作用。是高能离子如电磁辐射的能量粒子被生物组织吸收后引起效应的最重要的原初过程。 激发是当电离辐射与组织分子相互作用时,其能量不足以将分子的轨道电子击出时,可使电子跃迁到较高能及的轨道上,使分子处于激发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激发作用。被激发的分子很不稳定,容易向邻近的分子或原子释放其能量,但在放射生物效应的发生中其作用不如电离作用重要。 (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及亚细胞结构的作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的时候需要放射,在此过程中有放射能量的吸收和传递、分子的激发和电离、产生自由基、化学键的断裂等分子水平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损伤,最终引起整体功能变化直至发生病变。 1.辐射的直接作用 直接作用是指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沉积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和激发,破坏机体的核酸、蛋白质、酶等具有生命功能的物质。实验证明,DNA分子被电离粒子直接击中,可以发生单链或双链断裂、解聚、黏度下降等。此外辐射也可直接破坏膜系的分子结构,如线粒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核膜和质膜,从而干扰细胞器的正常功能。 2.辐射的间接作用 辐射引起组织细胞的作用还可通过间接作用引起,像辐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制度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规范制度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从普通的外照射治疗发展到现在的调强放疗、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等等技术。放射治疗肿瘤靶区的准确度和杀伤效果都明显提高,同时对需要保护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降低明显。为了更好的评价这些放疗技术的放射治疗效果,特制定本规范供临床医师参考,进行准确的疗效评估。 1.放射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 采用1999年发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病灶分类评价。依靠症状、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等方法进行评价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变稳定()、病变进展()四个标准,具体标准内容参照的评价标准。 2.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在患者执行放射治疗期间,应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和治疗靶区的影像学变化,并做治疗期间的疗效评价。对可见治疗靶区进行肉眼观察及形态大小测量,并随时记录入病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的参考依据。对不可见治疗靶区必须行影像学检查,结合测量数据对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需要向患者告知的是,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差异与不同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差异有关,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不代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需坚持完成放射治疗才能获得最终的疗效评价。 3.放射治疗后的短期效果评价。 患者完成放射治疗后2-4周内,安排患者进行常规体检和放射治

疗靶区的影像学检查,结合放射治疗前的同类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参照效果评价标准进行短期疗效评价。短期效果评价应以放疗靶区的影像学检查对比结论为主,不能按照症状和整体病情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如果患者在放疗靶区之外的身体部位出现病情明显进展,将导致患者的全身症状体征加重,故无法作为放疗靶区的客观评价依据。 4.放射治疗后的长期效果评价。 患者完成放射治疗后3个月即开始评价长期疗效。在患者继续生存的前提下,需每隔6-8周对放射治疗靶区进行影像学检查,与历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其他检查指标辅助判断疗效。在对长期疗效的判断过程中,需结合患者放疗后进行的其他常规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结论,是否对放射治疗靶区的治疗效果有辅助增强作用,客观对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做出准确评价。 5.放射治疗副反应的评价。 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对靶区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保护,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和放射治疗计划执行的质量控制可以减轻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发生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发展情况,要及时做临床干预治疗,并将副反应的评价和处理记录入病案中。在放射治疗完成后继续观察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发生发展,并做出副反应级别的评价,必要时需住院进行临床治疗,避免放射治疗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6.放射治疗效果评价的记录保存。

放射治疗流程概述

放射治疗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流程组成: 登记 -->诊断检查--> CT定位 -->器官(靶区)勾画 -->计划设计(和计划评估)-->计划验证和确认 -->治疗(多次)-->出院-->随访。 其中,几个关键的步骤是: 1、诊断检查 检查主要是确诊肿瘤,肿瘤早期多数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内脏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十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及肿瘤系列化研究的飞速发展,肿瘤的实验室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杂交瘤技术研究的成功和单克隆抗体工程的崛起,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常规实验检查虽然不能诊断肿瘤,但是对于鉴别诊断和决定肿瘤治疗方案是不能缺少的,这些方法有:(1)血、尿、粪常规检查;(2)痰液检查;(3)胸、腹水检查;(4)胃及十二指肠液检查;(5)生化检查;(6)肿瘤标记物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查。 这里不对这些常规方法做深入解释,需要提出的是,影像检查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比如CT/MRI/PET-CT等。 (1)普通X线检查:胸部X线透视和拍片,方法简便,容易发现肺部肿块,是肺癌诊断不可缺少的基本检查。骨骼、鼻咽和鼻窦的肿瘤诊断也需x线检查参考。消化道肿瘤需做胃肠钡剂照影x线检查。泌尿道和胆道造影有助于泌尿系肿瘤和胆道肿瘤的诊断。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也离不开x线检查。此外,各部位的血管造影也要行x线检查。 (2)B型超声检查:能显示人体软组织的形态及活动状态,而且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是肿瘤初筛首选的诊断方法,尤其对肝、胰、胆囊、甲状腺和泌尿生殖系肿瘤颇有诊断价值。

(3)放射性核素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P-32、I-131、Au-198、In-113、Tc-99、Ga-67等,如用Au-198诊断肝癌,可在病灶部位显示出充盈缺损区或占位性病变;用Ga-67诊断肺癌,可在病灶处见到浓集的放射性“热区”。但核素检查并非是肿瘤唯一的特异型诊断,因为肝囊肿、肝脓肿也可以出现占位性病变,肺部炎症也可显示出放射性浓集的“热区”。因此,必须与临床其他检查配合,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现在常用Tc-99做全身骨显像检查,能早期发现骨转移和原发性骨肿瘤。 (4)CT:解剖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高,横断面断层可避免影像的重叠,能够发现早期较小的肿瘤,特别是能够直接显示腹部实质脏器的解剖结构,例如胰腺癌临床诊断十分困难.有了CT之后,诊断率可大大提高。 (5)MRI:较CT的组织分辨率高,又能像核素检查那样进行机体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的监测,而且不需要造影剂即可观测血管甚至血流速度和方向。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肿瘤、脊椎、四肢、骨关节及盆腔的肿瘤诊断效果更佳。对腹部如肝内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优于CT和B超:MRI对区分肺门肿块与血管或淋巴结效果最佳,对肺癌侵犯纵隔、大血管和胸壁的诊断有价值,MR血管成像(MRA)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技术,能够立体三维显示颅内血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制度.doc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制度1 放射治疗效果评价规范制度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从普通的外照射治疗发展到现在的调强放疗、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等等技术。放射治疗肿瘤靶区的准确度和杀伤效果都明显提高,同时对需要保护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降低明显。为了更好的评价这些放疗技术的放射治疗效果,特制定本规范供临床医师参考,进行准确的疗效评估。 1.放射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 采用1999年发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对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病灶分类评价。依靠症状、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等方法进行评价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病变进展(PD)四个标准,具体标准内容参照RECIST的评价标准。 2.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在患者执行放射治疗期间,应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和治疗靶区的影像学变化,并做治疗期间的疗效评价。对可见治疗靶区进行肉眼观察及形态大小测量,并随时记录入病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的参考依据。对不可见治疗靶区必须行影像学检查,结合测量数据对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需要向患者告知的是,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差异与不同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差异有关,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不代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需坚持完成放射治疗才能获得最终的疗效评价。

3.放射治疗后的短期效果评价。 患者完成放射治疗后2-4周内,安排患者进行常规体检和放射治疗靶区的影像学检查,结合放射治疗前的同类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参照效果评价标准进行短期疗效评价。短期效果评价应以放疗靶区的影像学检查对比结论为主,不能按照症状和整体病情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如果患者在放疗靶区之外的身体部位出现病情明显进展,将导致患者的全身症状体征加重,故无法作为放疗靶区的客观评价依据。 4.放射治疗后的长期效果评价。 患者完成放射治疗后3个月即开始评价长期疗效。在患者继续生存的前提下,需每隔6-8周对放射治疗靶区进行影像学检查,与历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其他检查指标辅助判断疗效。在对长期疗效的判断过程中,需结合患者放疗后进行的其他常规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结论,是否对放射治疗靶区的治疗效果有辅助增强作用,客观对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做出准确评价。 5.放射治疗副反应的评价。 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对靶区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保护,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和放射治疗计划执行的质量控制可以减轻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发生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发展情况,要及时做临床干预治疗,并将副反应的评价和处理记录入病案中。在放射治疗完成后继续观察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发生发展,并做出副反应级别的评价,必要时需住院进行临床治疗,避免放射治疗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RapidArc放射治疗系统的优势

RapidArc放射治疗系统的优势 1)快捷 RapidArc 确立了全新的速度标准:只需不到2分钟即可完成与传统的调 强放疗具有同等效果的治疗。RapidArc 通过大大缩短病人的治疗时间改善了病 人的舒适度。治疗速度的加快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科室的病人流通量。适用RapidArc技术,临床医生每天可以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治疗,并能给予每位病人 更多的关注。 2)高效 RapidArc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同时前所未有地提高了治疗速度。RapidArc可 以将单次剂量控制在最低600MU,而同等效果的特定部位调强放疗却很容易达 到1000到3000MU。RapidArc系统的单次或多次弧形治疗不仅加快了治疗速度,同时与传统的调强放疗相比还可以减少漏射线、降低散射并控制治疗范围内的外 周剂量总数。 3)精确 RapidArc的计划是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完成,它采用独特的算法同时通 过调节多叶光栅形状、剂量率以及各个角度的机架旋转速度。使得病人接受的放 射剂量更为精确,更好地保护了正常组织。准确的适形剂量分布和均匀的靶区覆 盖在避免并发症的情况下充分提高了控制肿瘤的可能性。 4)简单 有了RapidArc,临床医生就能适用单次或多次弧形放射治疗取得与传统的 调强放疗同样的治疗效果----即便是通常情况下设计九个或者以上不同角度的复 杂调强放射治疗也不例外。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可以提供赚为RapidArc配套的 最优算法。 5)低路数、少复发 在各治疗部位的总治疗路数均有降低 Mu Paed Pelvis Paed Lives HN Prostate Anal C Stereo RapidArc 590 355 504 694 538 522

放射治疗质控

放射治疗质控---临床部分(3DCRT和IMRT)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放疗科史建平整理 根据ICRU29、50、62、71、83号报告和相关循证医学以及科室运行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制定本院放射治疗质控规范(临床部分---3DCRT,IMRT),并随着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开展,逐步会推出临床质控、放射物理质控、放疗技术质控等新的规范,使精确放疗、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障和提高。 一:基本评价指标规范: *PTV评价指标: D近似最小剂量=D98% D95% D50%(中位剂量) D近似最大值=D2% D median *OAR和PRV的剂量体积评价 1:并行器官 推荐: D mean V D 需勾画整个器官 2: 串行器官 推荐: V max D2%科室制定相应的勾画标准 3:串并不明器官 推荐: D2% D mean V D *需要科研或者特殊的病例观察指标 TCP

NTCP EUD(等效均匀剂量) CI *各种体积的定义 GTV 肿瘤区 CTV 临床靶区 PTV 计划靶区 OAR S 危及器官 PRV 计划危及器官靶区 ITV 内靶区 TV 治疗区 RVR 其他危及体积 二:靶区命名规范 1:GTV应标明影像手段和放疗剂量 T: 肿瘤原发灶, N 淋巴结转移灶 例如:GTV-T(Clin,60GY) GTV-T(MRT-T2, 50GY) GTV-N(CT,45GY) GTV-N(PEG-PET,30GY) *鼻咽部用:GTV-NX(* , *) 2:CTV和PTV应标明放疗剂量,但不需标明影像手段 三:剂量医嘱的规范 医生医嘱:提出PTV的D50%处方剂量和特殊的OAR(危及器官)和PRV (计划危及器官靶区)剂量约束的要求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与辐射损伤 放射治疗(放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放射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杀灭肿瘤细胞. 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造或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在肿瘤的放疗中。认识和掌握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 损伤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从理论上讲,只要给予足够的剂量,放疗是能够完全控制肿瘤的:但在临床实际中,肿瘤周 围的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能力限制了照射剂量。也就是说,我们在肿瘤放疗中给予的照射 剂量往往是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所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而不是完全杀灭肿瘤所需的剂量,即在控制肿瘤(治疗益处)和正常组织损伤(危害)之间寻找平衡点。忽视了任何一方,不但可能达不到放疗所应达到的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因治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损害。为了在尽量提高放疗疗效的同时,使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少受损伤,当前临床上普遍采取以下手段: 1.利用先进的放疗设备和新的治疗手段实施精确放疗,包括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投照主要方法有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LMRT),影像引导放疗(IGRT)。螺旋断层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γ刀)等。 2.使用放射增敏剂,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提高疗效。 3.使用放射保护剂: 降低正常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提高正常组织对放射剂量的耐受性,如部分外用护肤品。使用治疗辐射损饬的药物(如目前国家唯一正式批准可用于辐射损伤的安多霖胶囊),促进正常组织的修复,提高放疗疗效,减轻近期放射损伤的程度.降低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4.改变常规放疗分割方式:如采用超分割放疗以降低晚期放疗反应的发生率总之,在放疗期间,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并配合服用可以用于辐射损伤的药物,对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保证放疗的正常进行,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放疗与手术或化疗间想和配合治疗 恶性肿瘤常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料及化疗。与其他治疗手段一样,肿瘤放疗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由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手段来早期发现肿瘤。因此目前肿瘤的治疗需要多种手段相结合。 放疗联合外科手术的综合治疗模式 放疗作为局部无创性治疗手段,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要求不高,即使患者合并有交严重的其他脏器疾病或肿瘤侵犯到大血管和重要脏器,手术可能成为禁忌,多数仍可以耐受治疗。另外,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较手术为好。两者综合治疗的模式有: ⑴术前放疗:其优点是放疗可使肿瘤缩小,减少手术野内肿瘤细胞的污染,缩小手术切除 范围,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手术所致的医源性播散。 ⑵术中放疗:术中切除大块肿瘤后,在直视下对瘤床及(或)周边的淋巴引流区域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可使照射野外的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给与肿瘤靶区较高照射剂量。多数情况下仍需加用术后外照射放射。 ⑶术后放疗:可消灭手术野内外的残留病灶及亚临床病灶,可根据术后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设计合理的放疗方案。 ⑷术前放疗联合术中及术后放疗。

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五、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25.1 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相关国家标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参考资料 4.2 5.1.1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放【C】支撑材料参考目录 射治疗”诊疗科目。机房建筑应取得国家模板列表1. 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放射治疗”诊疗科目。的合格证书。现场评审要点2.机房建筑已取得国家的合格证书。法律法规3.有定期的核准与校验。 请准备以下文档:【C】项:【B】符合“C”,并1.放射诊疗 主管部门对核准与校验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辐射安全许可证【A】符合“B”,并 3.放射诊疗许可证 无超核准的“放射治疗”诊疗科目。【B】项:1.医务处监督检查与反馈【A】项:1.已开展的放射诊疗项目 4.25.1.2放射治疗设备具有获得国家卫【C】 支撑材料参考目录1 评审标准评审要点参考资料 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放射诊疗许可证》模板列表1. 具备开展放射治疗的基本设备(直线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1台、 与《大型医用设备配制许可证》。现场评审要点 后装治疗机≥1台、模拟定位机≥1台、三维计划治疗系统≥1台、法律法规 验证设备)请准备以下文档:2. 放射治疗设备有《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大型医用设备配制许可证》【C】项:3.放射治疗设备证件齐全,符合国家相关准入标准。1.CTsim合格证 【B】符合“C”,并2.放射诊疗许可证3.模拟定位合格证有主管部门监管。4.具有开展放射治疗的基本设备【A】符合“B”,并【B】项: 放射治疗设备使用符合规定。1.医务处监督检查与反馈【A】项:1.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2.计划系统合格证3.计量仪电离室检测报告4. 加速器性能检测报告书5.模拟定位合格证 4.25.1.3 具备开展放射治疗的基本技【C】支撑材料参考目录术。模板列表1.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放疗基本技术。现场评审要点2. 开展技术项目包括: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占总治疗患者例数 法律法规2 评审标准评审要点参考资料的 50%以上、已经开展常见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放疗、术前或术后放请准备以下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