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

9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医师的规范化诊疗水平,积极倡导合理用药理念,2015年6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心血管药物专业组组长霍勇教授的带领下,约百位专家开始参与到心血管系列指南的编写中。现在通过线上继续为大家分享《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的第九部分—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近期将陆续为大家分享《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的内容。敬请关注!

9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一般意义上的急性心力衰竭特指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舒张功能下降、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2015 欧洲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将伴血浆利钠肽水平显著升高纳入急性心力衰竭定义。急性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施救和治疗。“及时治疗(time-to-treatment)”的理念在急性心力衰竭中非常重要,所有怀疑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必须尽早接受合理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诊疗流程应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选择、在治疗原则框架内合理选择药物等。

9.1 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应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 BNP/NT-proBNP)作出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BNP/NT- proBNP 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标

志物,对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肯定价值。急性心力衰竭的排除标准:BNP < 100 pg/ml,NT-proBNP < 300 pg/ml。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50 岁以下, NT-proBNP > 450 pg/ml ;

50 岁以上,NT-proBNP > 900 pg/ml ;75 岁以上,NT-proBNP > 1800 pg/ml ;肾功能不全患者 NT-proBNP > 1200 pg/ml。急性左心衰竭应与可引起明显呼吸困难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肺炎、严重 COPD 尤其伴感染等相鉴别,还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非心源性休克等疾病鉴别。

9.2 病情评估病情评估时应尽快明确:①容量状态;②循环灌注是否不足;③是否存在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和(或)并发症。每例患者均需持续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动脉血气、心电图等。客观地评估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和低灌注相关的症状或体征(手足发冷、脉压变小、精神状态)。评估为高危的患者不必等待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即应尽快开始抢救。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①脑钠肽:NT-proBNP > 5000 ng/L 提示心力衰竭患者短期死亡风险较高,NT-proBNP > 1000 ng/L 提示长期死亡风险较高;②心肌坏死标志物:重症有症状的心力衰竭往往存在心肌细胞坏死、肌原纤维崩解,血清中肌钙蛋白水平可持续升高,为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分层提供信息,有助于评估其严重程度和预后。

9.3 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基础病因和矫治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缓解各种严重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如肺、肾、肝和大脑,防止功能损害。

9.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9.4.1 一般处理

(1)体位: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

(2)吸氧:适用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明显,尤其指

端 SaO2 < 90% 的患者。如需吸氧,应尽早采用,使患者 SaO2 ≥ 95%(伴 COPD 者 SaO2 > 90%)。可采用不同方式:①鼻导管吸氧:低氧流量(1 ~ 2 L/min)开始,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流量;②面罩吸氧:适用于伴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必要时还可采用无创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3)入量管理: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明显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和静脉输液速度。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等)者,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少于 1500 ml,不应超过 2000 ml。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 500 ml,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 1000 ~ 2000 ml/d 甚至可达 3000 ~ 5000 ml/d,以减少水钠潴留,缓解症状。3 ~ 5 天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至出入量大体平衡。在负平衡下应注意防止发生低血容量、低血钾和低血钠等。同时限制钠摄入< 2 g/d。

9.4.2 药物治疗

9.4.2.1 基础治疗阿片类药物可减少急性肺水肿患者焦虑和呼吸困难引起的痛苦。此类药物也被认为是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前负荷,也可减少交感兴奋。主要应用吗啡,用法为 2.5 ~ 5.0 mg 缓慢静脉注射,亦可皮下或肌内注射。应密切观察疗效和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伴明显和持续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COPD 等患者禁用。洋地黄类药物能轻度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改善症状。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患者可应用毛花苷 C 0.2 ~ 0.4 mg 缓慢静脉注射,2 ~ 4 小时后可再用 0.2 mg。支气管舒张剂一般应用氨茶碱以 0.25 ~ 0.5 mg/(kg·h)静脉滴注。亦可应用二羟丙茶碱 0.25 ~ 0.5 g 静脉滴注,速度为 25 ~ 50 mg/h。此类药物不宜用于冠心病如 AMI 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可用于伴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患者。

9.4.2.2 利尿剂

(1)袢利尿剂: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静脉应用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容量负荷,应首选并及早

应用。常用呋塞米,宜先静脉注射 20 ~ 40 mg,继以静脉滴注 5 ~ 40 mg/h,其总剂量在初始 6 小时不超过 80 mg,初始 24 小时不超过 160 mg。亦可应用托拉塞米 10 ~ 20 mg 静脉注射。如平时使用袢利尿剂治疗,最初静脉给药剂量应等于或超过长期每日所用剂量。

(2)托伐普坦:推荐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肾功能损害倾向患者,可显著改善充血相关症状,且无明显短期和长期不良反应。建议剂量由 7.5 ~ 15.0 mg/d开始,疗效欠佳者逐渐加量至 30 mg/d。

(3)利尿剂反应不佳或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进展和恶化时常需加大利尿剂剂量,最终大剂量也无反应,即出现利尿剂抵抗。处理措施见 4.3.1.5。

9.4.2.3 血管扩张剂

(1)应用指征:此类药物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早期。收缩压水平是评估此类药物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收缩压> 110 mmHg 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为 90 ~ 110 mmHg 者应慎用,收缩压< 90 mmHg 禁用,因可能增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2)药物种类和用法: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药物、硝普钠及奈西立肽等,不推荐应用 CCB。血管扩张剂应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合适的维持剂量。硝酸酯类药物:在不减少每搏输出量和不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能减轻肺淤血,特别适用于 ACS 伴心力衰竭的患者。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 5 ~ 10 μg/min,每 5 ~ 10 分钟递增 5 ~ 10 μg,最大剂量为 200 μg/min ;亦可每10 ~ 15 分钟喷雾 1 次(400 μg),或舌下含服一次0.3 ~ 0.6 mg。硝酸异ft梨酯静脉滴注剂量为 5 ~ 10 mg/h。硝酸甘油及其他硝酸酯类药物长期应用均可能发生耐药。硝普钠:适用于严重心力衰竭、原有后负荷增加以及伴肺淤血或肺水肿患者。临床应用宜由小剂量 0.3 μg/(kg·min)开始,可酌情逐渐增加剂量至 5 μg/(kg·min)静脉滴注,通常疗程不应超过 72 小时。由于具有强效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合适的维持剂量。停药应逐

渐减量,并加用口服血管扩张剂,以避免反跳现象。奈西立肽: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静脉和动脉(包括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故将其归类为血管扩张剂。实际上该药并非单纯的血管扩张剂,而是一种兼具多重作用的药物,有已定的促进钠排泄和利尿作用;还可抑制 RAAS 和交感神经系统。应用方法:先给予负荷剂量 1.5 ~ 2.0 μg/kg缓慢静脉注射,继以 0.01 μg/(kg·min)静脉滴注;也可不用负荷剂量而直接静脉滴注。疗程一般为 3 天。ACEI :该药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仍有诸多争议。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的患者不宜应用。AMI 后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试用,但起始剂量宜小。在急性期病情稳定 48 小时后逐渐加量,不能耐受 ACEI 者可以 ARB 替代。

9.4.2.4 正性肌力药

(1)应用指征和作用机制:适用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如伴症状性低血压(≤ 85 mmHg)或心输出量降低伴循环淤血患者,可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

(2)药物种类和用法:①多巴胺:小剂量 [3 μg/(kg·m in)] 具有选择性扩张肾动脉、促进利尿的作用;大剂量 [ > 5 μg/(kg·min)] 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收缩作用。个体差异较大,一般由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短期应用。可引起低氧血症,应监测 SaO2,必要时给氧。②多巴酚丁胺:短期应用可增加心输量,改善外周灌注,缓解症状。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连续静脉应用会增加死亡风险。用法:2 ~ 20 μg/(kg·min)静脉滴注。使用时监测血压,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偶尔可因加重心肌缺血而出现胸痛。正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推荐应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③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应用米力农,首次剂量为 25 ~ 75 μg/kg静脉注射(> 10 分钟),继以 0.375 ~ 0.750 μg/(kg·min)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和心律失常。④左西孟旦:一种钙增敏剂,通过结合于心肌细胞上的肌钙蛋白 C 促进心肌收缩,还通过介导 ATP 敏感的钾通道而发挥血管舒张作用和轻度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效应。其正性肌力作用独立

于β肾上腺素能刺激,可用于正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该药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等方面的效果不弱于多巴酚丁胺,且使患者的 BNP 水平明显下降。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增加病死率。用法:首次剂量为 12 μg/kg静脉注射(> 10 分钟),继以 0.1 μg/(kg·min)静脉滴注,可酌情减半或加倍。对于收缩压< 100 mmHg 的患者,不需负荷剂量,可直接使用维持剂量,防止发生低血压。应用时需监测血压和心电图,避免血压过低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3)注意事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此类药物需全面权衡:①是否用药不能仅依赖一两次的血压测量值,必须综合评价临床状况,如是否伴组织低灌注的表现;②血压降低伴低心输出量或低灌注时应尽早使用,而当器官灌注恢复和(或)循环淤血减轻时则应尽快停用;③药物剂量和静脉滴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调整,强调个体化治疗;④此类药物可即刻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状态,但也可能促进和诱发某些不良病理生理反应,甚至导致心肌损伤和靶器官损害,必须警惕;⑤用药期间应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因正性肌力药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⑥血压正常又无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宜使用。

9.4.2.5 血管收缩药物对外周动脉有显著收缩血管作用的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多用于尽管应用了正性肌力药仍有心源性休克表现或合并显著低血压状态时。这些药物可以使血液重新分配至重要脏器,收缩外周血管并提高血压,但以增加左心室后负荷为代价。血管收缩药物具有正性肌力活性,也有类似于正性肌力药的不良反应。去甲肾上腺素:①静脉滴注:5% 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初始以 2 ~ 4 μg/min静脉滴注,并迅速调整剂量使血压上升至较理想水平,维持剂量为 2 ~ 4 μg/min,如剂量> 25 μg/min,无效时应及时采取其他抗休克措施;②静脉注射:危急患者可将该药 1 ~ 2 mg 稀释至 10 ml 静脉注射,可根据血压调整用量,待血压回升,改为静脉维持泵注。 9.4.2.6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如低分子量肝素)建议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风险较高且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患者。

9.4.2.7 改善预后的药物患者出现失代偿和心力衰竭恶化,如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禁忌证,可继续原有的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精彩回顾

第一章: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及流行病学

第二章:心力衰竭的病因及病理Th理机制

第三章: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第四章: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上)

第四章: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下)第五章: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第六章:右心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七章: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八章:心力衰竭并发症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精彩预告:

第十章:心力衰竭的整体治疗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 一、疾病概述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临床是以急性左心衰为常见,急性右心衰较少见。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以肺淤血、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的各种症状及体征。 急性心力衰竭属危重急症,需紧急进行抢救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是通过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和/或增加心排血量,改善症状并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尽可能去除或避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或甲状腺疾病等[1, 2, 3]。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为了尽快达到疗效,急性心力衰竭急性期通常采用静脉给药,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分别选用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和/或正性肌力药、血管收缩药[3]。 (一)利尿药 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襻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静脉应用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容量负荷,应首选,及早应用。 (二)血管扩张药 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早期阶段。收缩压水平是评估此类药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收缩压>11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 mmHg,应谨慎使用;收缩压<90 mmHg,禁忌使用。有明显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 1. 引言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医学研究和药物治疗的不断进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在2023年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备受关注。本文将以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角度,探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治疗策略。 2.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分类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氧需血量。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心力衰竭可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两种类型。收缩性心衰主要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脏泵血能力减弱;而舒张性心衰则是由于心肌顺应性降低,导致心脏舒张期充盈不全。 3.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策略

无论是收缩性心衰还是舒张性心衰,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策略主要包 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两个方面。药物干预可以通过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3.1 药物干预 3.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其通过阻 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抗肥厚,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ACEI在治疗心力衰竭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的调整,以充分发挥其疗效。 3.1.2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 对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治疗药物。ARB与ACEI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作用机制略有不同,能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从而实现抗肥厚、改善心脏功能 的效果。 3.1.3 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s)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心衰的早期表现是乏力、胸闷、憋气,患者很难及时分辨,从而延误病情。随着疾病的进展,很多心衰患者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还有许多患者会合并腹胀及双下肢压限性水肿,或出现血栓、电解质紊乱等。心衰一旦确诊,如果不加重视,可能出现反复住院治疗的情况,对于患者和家庭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急性心衰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急性加重,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常危及生命,需立即进行医疗干预,通常需要紧急入院。急性心衰是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急性心衰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 个月的再住院率约50%,5 年病死率高达60%。 1 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 1.1急性心衰的常见病因:(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2)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广泛AMI、重症心肌炎;(3)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 1.2急性心衰的诱发因素:(1)可能导致心衰迅速恶化的诱因:快速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动过缓如各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征及其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二尖瓣腱索断裂、右心室梗死等;急性肺栓塞;高血压危象;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围术期;感染;围产期心肌病。(2)可能导致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的诱因:感染,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贫血;肾功能不全(心肾综合症);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缺乏依从性;医源性因素如应用了非甾体类抗炎剂、皮质激素、抗肿瘤治疗(化疗或放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酒精或药物滥用。 2 急性心衰的初始评估 2.1 院前急救阶段:尽早进行无创监测,包括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呼吸及连续心电监测。若SpO2 <90%,给予常规氧疗。呼吸窘迫者可给予无创通气。根据血压和/或淤血程度决定应用血管扩张药和/或利尿剂。尽快转运至最近的大中型医院(具备心脏专科/心脏监护室/重症监护室)。 2.2. 急诊室阶段:到达急诊室时,应及时启动查体、检查和治疗。应尽快明确循环呼吸是否稳定,必要时进行循环和/或呼吸支持。迅速识别出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情况,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急性机械并发症、急性肺栓塞,尽早给予相应处理。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 .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 B .增加心肌收缩力 C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D .减少回心血量 2 . (单选题)洋地黄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情况下的急性左心衰竭 A .急性心肌炎 B .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 C .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 D .急性广泛心肌梗死48小时后 3 . (单选题)用于改善心衰患者症状的最常用药物是 A .多巴胺 B .ACEI C .利尿剂 D .β受体阻滞剂

4 . (单选题)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哪项不妥 A .根据氧饱和度调整吸氧 B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在急性期24小时内宜用洋地黄 C .快速利尿 D .根据血压情况酌情应用血管扩张剂 5 . (单选题)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A .突然发生的重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B .咳嗽频繁,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布满哮鸣音及双肺湿哕音 C .皮肤苍白或发绀,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 D .下肢水肿 6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 A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B .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危象 C .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急性心肌梗死致瓣膜穿孔或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急性瓣膜关闭不全者 D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7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并选择性扩张肾小动脉

A .硝普钠 B .肾上腺素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多巴胺 8 . (单选题)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下列哪项可减轻 A .肝肿大压痛 B .心率增快 C .胃肠道淤血 D .肺淤血症状 9 . (单选题)男,50岁,突起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血压190/100mmHg。该患者的最佳治疗药物是 A .多巴酚丁胺 B .硝普钠 C .西地兰 D .氨茶碱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 用 9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医师的规范化诊疗水平,积极倡导合理用药理念,2015年6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心血管药物专业组组长霍勇教授的带领下,约百位专家开始参与到心血管系列指南的编写中。现在通过线上继续为大家分享《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的第九部分—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近期将陆续为大家分享《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的内容。敬请关注! 9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一般意义上的急性心力衰竭特指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舒张功能下降、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2015 欧洲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将伴血浆利钠肽水平显著升高纳入急性心力衰竭定义。急性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施救和治疗。“及时治疗(time-to-treatment)”的理念在急性心力衰竭中非常重要,所有怀疑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必须尽早接受合理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诊疗流程应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选择、在治疗原则框架内合理选择药物等。 9.1 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应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 BNP/NT-proBNP)作出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BNP/NT- proBNP 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标

心力衰竭的用药指南(上下)

心力衰竭的用药指南(上下) 心力衰竭的用药指南(上、下)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指南(第一部分) 文章来源:北京777健康网更新时间:2021-4-21 心力衰竭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治疗——强心药物: 西地兰:为速效洋地黄制剂。适用于急性左心衰竭、肺水师或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病人。以0.2~0.4毫克(每支为0.4毫克)加于2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中缓慢静脉推注。5~10分钟起效,2小时达高峰。对二尖瓣狭窄所引起的急性肺水肿,除房颤伴快速室率外,一般不宜用此药,以免因右心室输出量增加而加重肺充血。 地高辛(Digoxin):是一种中效洋地黄制剂。适用于收缩功能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心室率快速的房颤。每次口服0.125毫克(每片0.25毫克),每天1~2次。禁止用于心动过缓、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颈动脉窦综合征、预激综合征、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 利尿药: 速尿:适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该药物可在1~2分钟内静脉注射,每20分钟注射40毫克葡萄糖。对于全身水肿明显、尿量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可以短期口服速尿,每次1片(20mg),每天2-3次,但应预防低钾血症。此外,氢氯噻嗪(氢氯噻嗪)也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和水肿患者。每次口服一片(25毫克),每天2-3次,服用安体舒通(安体舒通),一种保钾利尿剂,每次1片(20毫克),每天2-3次。血管扩张剂: 硝酸甘油:适用于急性左心衰竭病人。舌下含化,每次1片(0.5毫克)或用硝酸甘油喷雾剂从口腔内喷入,每喷0.4毫克,每10分钟可重复用药1次,最多可使用3次。必要时,以1支(10毫克)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开始剂量为5微克/分,可每隔3~5分钟增加5微克/分。 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Isosorbide):它是一种平衡的血管扩张剂。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在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以20滴/分钟的速度加入1~3管(每管 10mg)。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在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3管,以10滴/分钟的速度静脉滴注,或口服片剂 每次10毫克,每日3次。 单硝酸异山梨酯(isolidine,心痛消):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天两次口服一片(20毫克),或每天一次服用一片(50毫克)长效维拉帕米。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不全的疾病,常常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 1、病史采集 在诊断心力衰竭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心力衰竭的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进行检查,以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电图,从而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二、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 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2、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预防 1、控制血压和血脂 控制血压和血脂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需要定期监测

血压和血脂水平,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控制。 2、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需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3、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问题。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 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指南的建议,医生和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心力衰竭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力衰竭(ACL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心脏功能突然恶化,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指南旨在介绍急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诊断和治疗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要点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要点 引言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时和恰当地治疗。 1 心力衰竭的概述 1.1 定义 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及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1.2分类 根据LVEF,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及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其诊断标准见表1。

1.3分期和分级 心衰是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很难根治,但可以预防。根据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从心衰的高危因素进展为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分为4个阶段(表2)。病情一旦进展到下一阶段,难以逆转,心衰的防控重在预防,即:预防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衰指南更新中推荐对A阶段人群进行利钠肽筛查,接受专业团队的管理和以指南为导向的治疗,预防左室功能障碍(收缩性或舒张性)或新发心衰;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预防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这对于已有心脏病的患者尤为重要。 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是临床常用的心功能评估方法(表3)。NYHA心功能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经过治疗后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变化,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临床上用于心衰B阶段至D阶段患者的症状评估。 1.4流行病学 心衰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中药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中药 药物是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础,慢性心衰亦为中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理加用中药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长期预后,为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与选择。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衰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为主,日久可发展为气阴两虚、阳气亏虚、阴阳两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浊、水饮等。气虚血瘀作为心衰的基本证候,可以贯穿整个心衰病程。本虚是心衰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心衰的发展趋势;标实是心衰的变动因素,影响心衰的病情变化;本虚和标实的消长决定了心衰发展演变,在慢性心衰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证候类型。 辨证分型 慢性心衰常见的中医证型有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心阳亡脱证(图4)。

气虚血瘀证多以胸痛、乏力、唇色紫暗为主要症状,兼有自汗、气短、动则尤甚、面色黧黑的临床表现。舌脉:舌青紫、有瘀斑及瘀点,脉沉无力或细涩。 气阴两虚证多以心悸、心烦、气短为主要症状,兼有形瘦乏力、失眠盗汗、干咳少痰、口渴喜饮的临床表现。舌脉:舌色淡少苔或色红少苔,脉细数 无力。 阳虚水泛证多以气短、形寒肢冷、肢体浮肿为主要症状,兼有乏力、喜热饮、小便少、大便溏的临床表现。舌脉:舌淡白、胖大湿润、可有齿痕,脉沉。 痰饮阻肺证多以喘促、不能平卧、痰多为主要症状,兼有胸闷、泡沫痰、痰中带血的临床表现。舌脉:舌青紫、苔白厚腻,脉弦或滑。 心阳亡脱证可见于慢性心衰的急性发作,多以喘促、烦躁、冷汗淋漓为主要症状,兼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的临床表现。舌脉:舌淡胖,脉微或浮数无根。 分期治疗 慢性心衰在现代医学中分为A、B、C、D4期,从心衰的高危原发病进展为结构性心脏病,至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不同阶段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不尽相同,中医可以据此进行辨证论治,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对慢性心衰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A期: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对原发病进行辨证论治,减少心衰的危险因素,防止心衰的发生。针对缺血性心脏病气虚血瘀型,芪参益气滴丸、麝香保心丸在此阶段即可应用。 B期: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对已有结构性心脏病进行辨证洽疗。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心悸、气短、乏力的临床表现,可以按心气虚证给予相应治疗,可选用保元汤。此外,现代研究表明,一些中成药具有潜在的防止或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如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麝香保心丸。 C、D期:慢性心衰常见证型多集中在此阶段,如气虚血瘀证、气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详细完整版)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2.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例如心脏扩大、心音异常、心律不齐等。 3.心力衰竭标志物:例如B型钠尿肽(BNP)和降钠素前体(NT-proBNP)的升高。 二、心力衰竭的分级: 1.分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包括心力衰竭分级(NYHA分级)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分级。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例如控制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 3.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用于有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 4.器械辅助治疗:包括左心辅助装置(LVAD)和心脏移植等。

四、心力衰竭的管理措施: 1.营养与运动管理:合理的饮食、适度的体力活动,维持健康体重。 2.液体和钠的限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限制液体和钠的摄入量。 3.定期随访和监测:定期检查患者的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等。 4.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五、心力衰竭的预防: 1.预防病因:例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 2.生活方式管理: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等。 以上是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详细完整版。心力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分级以及基础疾病等因素,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也非常重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合理的生活方式管理,可以减少心力衰竭的风险。请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咨询专业医

心力衰竭的规范合理用药

心力衰竭的规范合理用药 一、心力衰竭的现状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由于医学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显著的下降形式,但是心衰是一个例外,目前心衰被认为是心血管领域尚未被征服的挑战。2000年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衰的总体患病率为0.9%,也就是说在35-74岁年龄段当中的人群有多达400万人以上患有心衰病。而随着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我国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数量在增加,所以患有心衰和心衰的高危人群的数目是十分庞大的。 现代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心衰是可以预防也是可以被治疗的,对此,各国都表示十分重视,例如我国推出的《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欧洲推出了急性心衰的院前和院内管理建议、2016ESC急性及慢性心衰诊治指南、2016ACC/AHA/HFSA心衰药物治疗更新。以方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药物的应用。 二、急慢性心衰的规范化用药 王教授首先谈到,研究心衰的药物治疗,首先要对心衰进行分类。首先可以根据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类。LVEF≤40%称为收缩性心衰,“金三角”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肯定;LVEF≥45%的心衰称为舒张性心衰,治疗的有效性尚未得到确切认定。最近的3个指南都对LVEF在40%-49%区间的心衰进行了着重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另一种分类方法,将心衰分为急性心衰及慢性心衰,根据其性质的不同,治疗原则也有很多不同,而且王教授提到,在临床当中急慢性心衰通常可以互相转变。 在心衰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心衰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

胖等因素的控制,可以减少心衰的发病率;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药—恩格列净可以减少心血管风险事件,从而降低心衰的发生机会;由于无症状的LVEF异常的心衰常常导致猝死的发生,因此,专家建议对于此类心衰应早考虑ICD,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HF-REF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1、慢性心衰—“金三角” (1)ACEI/ARB:有大量证据表明其能够降低心衰病死率,LVEF 下降的心衰患者应终生使用,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耐受。 (2)β受体阻滞剂:伴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三个指南中都扩大到了心功能Ⅱ级患者。其与ACEI合用时需要预防高钾血症。 (4)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LCZ696):在联合应用“金三角”后仍有症状时,可代替ACEI的应用。 因此,2016 欧洲指南对LVEF下降的心衰的治疗流程进行更新,尽早给予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对于有淤血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利尿剂减轻症状,当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到达最大剂量而仍有症状,且LVEF小于35%者,加用醛固酮,逐渐达到大剂量目前来说醛固酮并不需要大剂量;仍有症状者建议把ACEI换为LCZ696 。评价患者是否有需要植入起搏器者主要看qrs波的宽度。如果为窦性心律且心率超过70次/分,建议加用伊伐布雷定,三种治疗可联合应用。如同时应用三种治疗而仍有症状,最后可考虑使用地高辛。经过以上优化治疗,LVEF仍小于35%且有症状、可发生室速室颤者,可虑ICD。

心力衰竭患者合理使用利尿剂的最全策略!

心力衰竭患者合理使用利尿剂的最全策略! 利尿药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本用药,是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最快的药物,是解除心力衰竭水钠潴留唯一的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利尿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会促进患者康复,应用不当则可能带来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使心力衰竭恶化甚至危害生命。用还是不用?如何用得更好?是个大问题! 一、常用的袢利尿药 临床上常用的袢利尿药为: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美国心脏病协会将3者并列推荐治疗心力衰竭。3者利尿强度依次增强,10mg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与20~40mg呋塞米和1mg布美他尼相当。 呋塞米 呋塞米是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最多的药物,适用于有明显体液潴留的或有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1、2008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建议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起始剂量为每天20~40mg,常用剂量为每天40~240mg。 2、有研究比较了呋塞米在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时持续静脉点滴与间断推注的效果,结果显示与间断用药相比,持续静脉点滴具更好的耐受性且利尿效果更好。 在口服30min内、静脉注射5min后生效,维持2~3h;主要通过肾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排泌或经肾小球滤过,随尿以原形排除;t1/2受肾功能影响,正常为1h,肾功能不全时可延长至10h。 关于用药方式选择上,通常认为静脉注射的效果优于口服的效果。 托拉塞米 托拉塞米是新的长效吡啶磺酰脲类强效袢利尿药,临床上除了主要用于有液体潴留的心力衰竭外,由于其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也用于治疗噻嗪类抵抗或者无效的高血压患者。 1、ESC推荐治疗CHF托拉塞米的起始剂量为每天5~10mg,常用剂量是10~20mg。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标题: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一、引言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为了规范和指导医生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学界专家制定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该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指导。 二、诊断 1、症状评估: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疲劳、液体潴留等症状,应考虑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中,医生应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指标,以及肺部啰音、心音强度等异常表现。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检查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特别是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三、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的基础治疗,包括利尿剂、ACE

抑制剂、ARBs、β受体拮抗剂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2、非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非药物治疗,包括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脏移植等。 3、生活调理: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特别是控制盐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 四、总结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全面指导。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同时,患者也应注意自我管理,遵循医生的生活调理建议,以改善病情。 五、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未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持续更新,以适应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策略。我们期待通过医学界的共同努力,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总之,《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应积极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 • B.增加心肌收缩力 • C.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 D.减少回心血量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洋地黄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情况下的急性左心衰竭 • A.急性心肌炎 • B.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 • C.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 • D.急性广泛心肌梗死48小时后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用于改善心衰患者症状的最常用药物是 • A.多巴胺 • B.ACEI • C.利尿剂 • D.β受体阻滞剂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哪项不妥 • A.根据氧饱和度调整吸氧 • B.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在急性期24小时内宜用洋地黄 • C.快速利尿 • D.根据血压情况酌情应用血管扩X剂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 A.突然发生的重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 B.咳嗽频繁,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布满哮鸣音与双肺湿哕音 • C.皮肤苍白或发绀,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 • D.下肢水肿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 • A.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 B.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危象 • C.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急性心肌梗死致瓣膜穿孔或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急性瓣膜关闭不全者• D.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下列哪种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并选择性扩X肾小动脉 • A.硝普钠 • B.肾上腺素 • C.异丙肾上腺素 • D.多巴胺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下列哪项可减轻 • A.肝肿大压痛 • B.心率增快 • C.胃肠道淤血 • D.肺淤血症状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9 . 男,50岁,突起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血压190/100mmHg。该患者的最佳治疗药物是• A.多巴酚丁胺 • B.硝普钠 • C.XX兰 • D.氨茶碱

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1]。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是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2-3]。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 4个阶段(表1)[4]。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