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当龙虎龟鹤蛇五形功

武当龙虎龟鹤蛇五形功

武当龙虎龟鹤蛇五形功
武当龙虎龟鹤蛇五形功

龟形

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是先行先知的灵物,长寿而智慧,沉稳而恬静。龟在五行中属水,常习练龟形养生功,可生津强肾,身体绵软灵活。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

手下垂,虎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

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

丹田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

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

田。

第三式浑元一气

双手由丹田处,往上提至胸前,向前平撑

开双臂抱圆,中指相对,手心朝内。要求含胸

拔背,沉腰坐跨,身体成圆形;呼吸自然,有

气从丹田行至全身,上下浑元一气之感。

第四式霸王举鼎

双肘内合,双手腕内旋,手心朝上托起,至头顶后,十指相对;要求双手尽力朝上顶,全身上拔,有与天气相接之势。之后,紧握双拳,拳心朝向面部,翻拧下拉;同时全身下沉。

第五式伏地寻根

手至胸前散开双拳,腰下弯,同时,手背顺贴着腰部上举,转肩手心朝下,手触地后双手十指相对上提,起腰直立;做这一式时要有抓取大地灵气之感。

第六式玄龟揽月

双手上提,经胸、面部上举至头顶,双手经过胸部时翻腕,手心朝上,尽力朝上托顶,同时身体上拔,到极点时,仰头转腕十指朝天;而后手习相对,双手下坠。要求做这一式时眼随手走,双腿微屈,腰下沉,并配合呼吸。

第七式金龟戏水

腰朝右方旋转,右手随腰,左手同时前伸画小平弧后回至腰间,同时以右脚根为轴内扣,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腰伸落于前方适当处,以站稳为宜;右手以肩为轴,从腰侧移至前腭高度。

连续作完以上动作后,换方向,即左脚内扣,重心慢移至左腿,右手画弧下按至腰,左手由下拧转后上托至面前腭角高度。这一式要反复做三遍。

做这一式时,要求双膝弓弯,腰腿下沉,

圆裆,脊背正直,十指松而不泄。

第八式金龟吐丹

双手由上式的上下位置,合至手掌相对,

平伸胸前。全身向前,前脚根用力朝后顶;手

合至原位,身移至后坐。

做这一式时,要求手臂张圆,眼朝朝正前

方远望,沉腰弓膝。用鼻呼吸,吸时犹有一气

团入口。上身如波状运动。

这一式要反复做三次,而后转体换方向,

再重复做上式“金龟戏水”。我们来看一下转

体换方向的动作。

第九式收式

做完上式“金龟吐丹”后,调整步伐,成

双脚平行站立,双手朝两侧平推,而后转手心

朝下,合至丹田处,上托至胸前,再下按至丹

田后,两手垂于体侧,收腿直立,凝神调息。

鹤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具有超凡脱俗、高雅静洁的品质,古诗赞曰:天上瑶池覆五云,玉麟金凤好为群。鹤在五行中属火,在人体五脏中属心。常习练鹤形养生功,可使人精力充沛,神清气爽。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手下垂,虎

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

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左右飞鹤

两手由丹田处平抬,于肩平,手心相对;左手中指弯曲成90度,指尖对准右手心,两手缓缓拉合,形成微微鼓荡之势。反复三次之后,变右手中指弯曲成90度,指尖对准左手心缓缓拉合。

双手拉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

做这一式,要求拉合时以肘带动,双掌心之间要有张弛之感。

第四式仙鹤亮翅

腰旋拧,左脚后撤,两手向下画弧后抬起与肩平;重心移至左脚成左弓步。

做这一式时,要求双手展开时臂胸要成弧形,头要上顶,肩要下沉。

第五式仙鹤戏水

双肘下坠,两手相合,左手重叠在右小臂中节,手心朝上,同时右腿收回放于左脚前,成虚步,身体下沉,肘膝相对。

做这一式时,要求身体下蹲时腰要直,含胸拔背,步要稳,身要松。

第六式鹤立岩峰

两手与右脚贴连上抬,平稳站立。动作到位时手掌与下腭平齐,肘膝相对。

做这一式时,要求站立时腰要平直。

第七式仙鹤欲升

身体下沉,右脚前伸,脚后根着地为虚步;两手翻腕下按,手心朝下,后顺两侧成弧线张开,重心慢慢移向右脚。

做这一式时,要求气与形合,手脚相合,收腭顶头,脚蹬地伸直,使脊椎成一条线,形如仙鹤欲飞之势。

这一式做完后,连续做“仙鹤亮翅”、“仙鹤戏水”、“鹤立岩峰”和“仙鹤欲升”,反复三遍。转身变换方向后再反复做三遍。

第八式仙鹤清目

做完“仙鹤欲升”后,右脚上步与左脚平行,两手合于面部,手心朝向眼睛,反复三次。

做这一式时,要求闭目调神息,静心凝神。

第九式收式

两手下按至丹田,垂放于体侧,收腿直立,凝神调息。虎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威猛而仁性的象征。虎在五行中属土,常习练虎形养生功,可健脾胃,强筋骨。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手下垂,

虎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

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画

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

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寅虎洗漱

原地旋腰,身体前倾,重心移至右腿;双手手心朝

上,平托至面前,握成双拳,下按至丹田处;同时重心

移至左脚,转腰,松拳,转腕上托,再握拳下按…… 反

复三次。

做这一式时,要求动作沉稳,拧转圆活,张弛分明。

第四式伏虎听风

腰向左拧,左脚随之后撤至右脚后跟处,右脚脚尖点地,两手以肘为轴,逆时针画圈收于腹下,同时屈腿,身体下沉。

第五式猛虎扑食

右脚前迈,膝盖弯曲,并尽量外伸,着地踏实后,左脚适时跟上;同时两手成弧形向前推,与肩平;而后手臂微曲沉肘,身体下沉,向后平坐。

做这一式时,出掌前推时呼气,手臂回曲时吸气。

第六式立虎静观

侧拧腰,两手腕转成相对,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十指张开,手臂圆张;同时左脚略伸,后根着地。

做这一式时,要求头上顶,脚根后顶,膝盖外顶。

第七式猛虎咽食

侧拧身,身体下沉,并向后平收,重心前移;双手

以腕为轴,十指朝下,顺膝前推,并顺转成“伏虎听风”

势。

之后,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

观”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八式猛虎回头

做完上式的“猛虎咽食”后,左脚内扣,腰朝后拧

转;同时,右手下按到腰,左手上抬至与面部平行。——

这是一个转体换方向的动作,做完这一式后,朝原来的

反方向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观”

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九式收式

做收式时,直接从“猛虎咽食”收转,转身后,两

脚移至与肩宽,双手在两侧合至面前,下按至丹田,而

后变掌收于体侧,收腿直立,凝神调息。

龙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灵瑞之物,具有通天、灵异、征瑞等神性。龙在五行中属木,常习练龙形养生功,可舒肝利胆,精血旺盛。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手下垂,虎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乌龙探爪

两手掌用力向前平推,十指依次握紧后,收于胸前,变掌后,再前推;反复三次。做这一式时,要求含胸拔背,前推时呼气,后拉时吸气。

第四式双龙戏珠

手合至丹田处相对,上提至胸前,并两手上下交错旋转。

做这一式时,要求含胸拔背,臂撑圆,感觉到两手之间有一气团,并随呼吸有大小变化。

第五式神龙摆尾

腰向左旋,左腿向左外摆,后脚跟着地;同时裹肘合手,右手在上在内,左手在下在外。紧接着,腰向右旋,右脚向右前抬伸。

做这一式时,要求手、脚动作协调,交错自然顺畅。

第六式盘龙绞珠

右手回合至腰部,左手顺右肘撑出。同时摆右脚,上左脚扣步,重心移至左脚,转身向后。

做完这一式,身型步法接上式“神龙摆尾”,两式连续反复做三遍。

第七式游龙飞凤

做完第三遍的“盘龙绞珠”后,右左手前后交错画八字,同时右脚外摆,左脚上步外摆,右脚再上步内扣,拧转腰身完成转体。

第八式蛟龙入海

整个身体下蹲,两手向前及两侧平推,并随身体起浮划弧。

做这一式时,要求手、步协调,腰、身顺柔圆活,松沉自然。

这一式做完后,转接上式“游龙飞凤”;之后,“游龙飞凤”和“蛟龙入海”连续反复做三遍。

第九式收式

双脚平行站立,双手掌心相对,在体侧缓缓鼓荡,

而后合于胸前,下按至丹田,收腿,凝神调息

蛇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龟蛇一体,为北方之神,谓之玄武。蛇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属肺,常习练蛇形养生功,可养肺润肺,身体柔绵。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手下垂,

虎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

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

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

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旋转乾坤

双手手心相对,在胸前旋转抱圆,以掌为轴,顺时针翻转;之后右手由胸前顺右肩侧平推,指尖朝前;左手上托至胸前向左捋拖,形成阔胸势。而后曲右臂至胸前,合左手为两手心相对抱圆,左右各做一遍。

做这一式时,要求阔胸时吸气,抱圆时呼气,呼吸深沉。

第四式金蛇緾柳

左手收回胸前,翻腕上托至面前;右手随之翻腕下按,肩臂尽力外撑。之后,双手调换方向。

做这一式,要求动作连贯,腰随臂动,两手看去如在胸前画立8字形。

第五式白蛇出洞

身体左旋,下沉,左腿后撤,成右弓步,左手顺左腿由下至上托至肩平,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成左弓步,再左右手交错,左手前伸。

做这一式时,动作要求拔腰阔胸,胯沉腿坐,手臂尽力拉伸,呼吸细长均匀,全身松而不泄。

第六式白蛇入洞

右手合左手收于腰前,收腿合腰,屈体下蹲。

做这一式,要求收合身体时,含胸拔背,但上身不得弓弯。

第七式青蛇伏地

右手随右腿平伸,成横右弓步,右手臂以肩为轴由下至上画圈,随着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时,左手顺右手肘底穿出,并转腰与左手臂形成一线,腿则变化成右弓步。

做这一式时,要求动作连贯顺畅,其间有伸臂、拉肩、开胸的过程。

这一式做完后,接“白蛇出洞”、“白蛇入洞”和“青蛇伏地”,连续反复三遍。我们来看一下三式连续做的演练。

第八式大蟒翻身

做完第三遍的“白蛇出洞”后,迈左腿,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手从腰部平伸,翻腰转体。

这一式是个转体动作,要求身随腰转,眼随手走。完成“大蟒翻身”后,身体转了方向,之后接着做“白蛇出洞”、“白蛇入洞”、“青蛇伏地”三式,反复三遍。

第九式收式

做完“白蛇出洞”后,上右脚与肩同宽,两手心朝上合拢,经头顶翻掌下按至丹田,收腿直立,手垂于体侧,凝神调息。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内家拳功,源于道家,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养生,全形。在内功修炼上有二:一是养气,一是练气。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夫气,以心为体,心以气为用。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区别。气者,即中气也,中气者何?即道家所谓“元阳”,医经(黄帝内经)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脏腑之内,故国(武)术家名之曰“中气”,此气即人先天真一之气,为全身营养活动之根源。静坐家修养之。假名“内丹”,国(武)术家锻炼之,则名“内功”。今将武当元始派秘传的内功修炼公诸于世,广结善缘。 一、丹田功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丹炉桩与金鼎桩)。此仅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丹炉桩 因其形似炼丹炉,故名。两腿两脚并齐站立,双膝弯曲下蹲,但不超出脚尖。两成掌,相叠贴盖于小腹丹田处.(图1)要求:舌抵上腭,精神贯注,气沉丹田。 武火急烹 本法具有神速功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激发丹田神火(真元),打通全身滞碍之处,丹田有热气鼓荡之感。 1、按上述姿式站好,双目垂帘,留一点光亮感,眼观鼻尖,由鼻尖观心窝,由心窝观脐下小腹丹田内,想有一黄色“呀”字。燃烧以热。 2、松静观想,待呼吸平和,乃用鼻轻轻吸清气一息,深吸至满,同时小腹上提内收;气足后,猛从喉部咽下一口气,如咽物将气送往小腹丹田内,紧紧压往,提闭谷道,保持不呼不吸。如有漏隙,则仍用鼻息收之。一气下来,必令全身发热,闭气当尽全力,但不可故意用力强

憋。 3、实在闭不住时,仍不能一气吐出,吐快了,心气顿散,上气发虚,更不能松驰,一松弛,督脉气能突然失昏,必使头晕目眩,眼显金花,身体大虚。正确法应该紧握两拳,然后渐渐发声吐气,发“呀”音,这种音能使头部气能下潜小腹作功点,使气益中。每次闭息吐声后,需略有休息,使心脏狂跳渐缓,呼吸平和时,再行下一次闭息。 4、如上法闭上三至七遍,全身经脉大通,小腹内“呀”字黄色火焰引动腹内暖气洋洋,开始作主自己运动,此际宜放松,姿式不变,呼吸细匀而长,仍不时行轻微的咽气闭息,以打通尚有淤滞之细微脉结。练习此法,在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反应,①小腹内有跳动感。②有热胀感,愈胀愈充实。③热气滚动感。④热气鼓荡感。⑤强烈鼓荡感:开合,渐渐大起大伏,强于肺呼吸,渐渐肺呼吸停止胎息产生,全身渐发热发胀。至此,宜行“日月精华”之法。练此功期间必须禁止性生活,否则丹田气无法升华,通关透窍无能为力。同时还要做固精止漏之功,以防夜失走丹。 此功虽是入门下手法,但病弱者不宜,另有法门;心脏功能不好者,禁炼;老年者当须行“生精强精”法。 二、周天功 习本派周天功可直接通周天,无须用意引气。小周天指打通任督二脉而言,只要按要领做,气就从命门开始沿督脉上行,在小周天路线上进行循环;大周天指十二经脉的循行,依法练习,气就自然沿大周天路线运行。 1、小周天功 ①预备式:两脚开立大于肩宽的两倍,两膝弯曲,坐胯松腰,成马步蹲桩。同时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手心向上,直臂举至头顶上方时,反掌相合,慢慢下落,合掌当胸,略停片刻(图2)。然后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顺序逐对分开,双手放下,垂于体侧,并

道禅动功养生五式心法

心法要领:小腿用力抖动,膝以上肢体保持松软自然状态,意守涌 泉,冥想病气由内而外、从头到脚引入地心,默念【病气入地三尺 化为灰】! 医学原理:a:统一频率的振动可以统一身体内在的磁场,减少代谢产生的墒值。 b:振动的过程可以增加骨的密度,使体内的精微物质进一步的融缩。 c:振动可以开通人体的经脉,对肾经与膀胱经的作用最明显。 d:抖动可以排毒。通过脚底涌泉穴将病气排出,入地三尺化为灰。治疗功效:振荡经气,顺气理经,培气固元,补精填髓。小腿有节律的抖动,可以带动全身细胞的振动,使凝结的病气和壅带的气机活动开来,病气 在意念和呼吸的导引下通过脚底的涌泉穴排出体外。 2、扩胸式 动作特点:双膝微屈,含胸拔背,双手自然伸展,内合至胸前,吐出肺气,抬头挺胸,同时双手呈弧线向外展开,要求尽量外展到极致,配合吸气, 头向后仰。 心法要领:含胸为合,扩胸为开,如抱太极,开胸接气,气送丹田。呼气时用意念将气送向丹田,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 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

医学原理:a:后天呼吸的气过了膻中就是先天的真气。 b:经常做扩胸式可以开阔人的胸襟。 d:扩胸有开通中脉的作用。 治疗功效:强健心肺,扩充肺活量,开阔心胸,舒气解郁。扩胸可以最大限度的接纳自然界的清气,含胸吐气用意将接纳的清气送入丹田化为人体的真 气,通过扩胸的训练逐步可帮助心肺功能较弱者增强心肺的功能。 3、踢腿式 动作特点:单脚离地(男子先起右脚,女子先起左脚),至内向外旋转三圈,然后向上抬起,顺气弹出,同时双手沿踢腿方向外展。 心法要领:以意领气,以气动腿,气从膻中发出,贯通而下。 医学原理:a:身体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发力,身体要象弓一样,要把身体每一处都可以象弓一样随时发力。 b:人体是一个X形交叉的结构,左半脑支配右半身,右半脑支配左 半身。踢右踢可以开通左边的胸腹,踢左腿可以开通右边的胸腹。治疗功效:调理脏腑,开通中脉,顺经理气,舒筋活血。人体是X形交叉结构,踢腿可以带动对侧的脏腑气血运行,达到协调脏腑机能的作用。 4、甩手式 动作特点: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沉肩坠手,双手前后交叉甩开,同时配合双膝屈伸的动作。 心法要领:手要松,气要沉,肢体左右摆动的时冥想身有一股暖流缓缓从头到脚流遍全身。 医学原理:a:人体的气的运行,是按照8字的双螺旋规律运行的。双手划8字模仿身体气机的运行。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 形[1P]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形[1P] 武当 虎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威猛而仁性的象征。虎在五行中属土,常习练虎形养生功,可健脾胃,强筋骨。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手下垂,虎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寅虎洗漱 原地旋腰,身体前倾,重心移至右腿;双手手心朝上,平托至面前,握成双拳,下按至丹田处;同时重心移至左脚,转腰,松拳,转腕上托,再握拳下按…… 反复三次。 做这一式时,要求动作沉稳,拧转圆活,张弛分明。 第四式伏虎听风 腰向左拧,左脚随之后撤至右脚后跟处,右脚脚尖点地,两手以肘为轴,逆时针画圈收于腹下,同时屈腿,身体下沉。 第五式猛虎扑食 右脚前迈,膝盖弯曲,并尽量外伸,着地踏实后,左脚适时跟上;同时两手成弧形向前推,与肩平;而后手臂微曲沉肘,身体下沉,向后平坐。 做这一式时,出掌前推时呼气,手臂回曲时吸气。 第六式立虎静观 侧拧腰,两手腕转成相对,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十指张开,手臂圆张;同时左脚略伸,后根着地。 做这一式时,要求头上顶,脚根后顶,膝盖外顶。 第七式猛虎咽食 侧拧身,身体下沉,并向后平收,重心前移;双手以腕为轴,十指朝下,顺膝前推,并顺转成“伏虎听风”势。 之后,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观”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八式猛虎回头 做完上式的“猛虎咽食”后,左脚内扣,腰朝后拧转;同时,右手下按到腰,左手上抬至与面部平行。——这是一个转体换方向的动作,做完这一式后,朝原来的反方向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观”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九式收式 做收式时,直接从“猛虎咽食”收转,转身后,两脚移至与肩宽,双手在两侧合至面前,下按至丹田,而后变掌收于体侧,收腿直立,凝神调息。

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的功法名称及演习

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的 功法名称及演习 “五行”,是中国古代世界生成论的重要哲学观点,认为太极是阴阳二气的结合物,由太极分化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结合,产生了有具体形象的五行万物。古代哲人认为,“木、火、土、金、水”作为事物的五种元素,本身具有运动和变化的性质。五行的特点就在于它互有对立面,能互相配合运行,并生出事物的种种变化。 古代医学也引入了五行学说,并把构成世界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官的“目、舌、口、鼻、耳”,五体的“筋、脉、肉、皮、骨”等一一对应,并指出,养生保健,务必遵循五行规律;遵循五行规律,务必辩证有度。所以说,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是有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出自武当道门修养炼性的养生功法。 什么是武当山精神养生 ?最近更新: 2011-06-08 12:45 ?浏览次数:76 次 ?转帖到: ?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

健康水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 使人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调神养生法 1. 1、清静养神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清静养神的方法 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2. 2、立志养德 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坚定信念:首先要立志,树立起对生活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

武当龙虎龟鹤功

龟形 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是先行先知的灵物,长寿而智慧,沉稳而恬静。龟在五行中属水,常习练龟形养生功,可生津强肾,身体绵软灵活。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 两手下垂,虎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 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 至丹田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 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 入丹田。 第三式浑元一气 双手由丹田处,往上提至胸前,向前平 撑开双臂抱圆,中指相对,手心朝内。要求 含胸拔背,沉腰坐跨,身体成圆形;呼吸自 然,有气从丹田行至全身,上下浑元一气之 感。

第四式霸王举鼎 双肘内合,双手腕内旋,手心朝上托起,至头顶后,十指相对;要求双手尽力朝上顶,全身上拔,有与天气相接之势。之后,紧握双拳,拳心朝向面部,翻拧下拉;同时全身下沉。 第五式伏地寻根 手至胸前散开双拳,腰下弯,同时,手背顺贴着腰部上举,转肩手心朝下,手触地后双手十指相对上提,起腰直立;做这一式时要有抓取大地灵气之感。 第六式玄龟揽月 双手上提,经胸、面部上举至头顶,双手经过胸部时翻腕,手心朝上,尽力朝上托顶,同时身体上拔,到极点时,仰头转腕十指朝天;而后手习相对,双手下坠。要求做这一式时眼随手走,双腿微屈,腰下沉,并配合呼吸。 第七式金龟戏水 腰朝右方旋转,右手随腰,左手同时前伸画小平弧后回至腰间,同时以右脚根为轴内扣,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腰伸落于前方适当处,以站稳为宜;右手以肩为轴,从腰侧移至前腭高度。 连续作完以上动作后,换方向,即左脚内扣,重心慢移至左腿,右手画弧下按至腰,左手由下拧转后上托至面前腭角高度。 这一式要反复做三遍。 做这一式时,要求双膝弓弯,腰腿下沉,

武当道教回春功的养生功效

武当道教回春功的养生功效 武当道教的回春功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经常练习能使人气血通畅,精神状态好转,调理人体内分泌功能,可以延缓人体的衰老,使人恢复青春的活力。 首先,回春功的腹式呼吸可以吐故纳新,使人体气血经络通畅。这种以腹式顺呼吸并配合俯仰和转肩的特定的吐纳形式,通过全身放松、引体向上、屈体向下的运动,使人体全身关节经络得到活动,有节制地开放全身平时闭锁的毛细血管,大大有利于体内细胞交换气体、吐故纳新。通过腹式呼吸,不仅能较充分地吸取新鲜空气(道家称之为活气),又能较充分地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道家称之为死气),使人体气血流通,活血化瘀。由于吸入新鲜空气增多,肌体供氧充足,体内浊气滞留减少,各部分组织的细胞趋于活跃,新陈代谢旺盛,促使人体整个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第二,回春功可以舒筋活络,调节内分泌机能,改善性荷尔蒙的分泌。通过全身的抖动既可以使全身的关节获得弹性松动,有效防治关节炎,又可以对内分泌腺起到震动刺激作用,使性荷尔蒙的分泌增长并调节其平衡,性机能失调获得改善,恢复青春的活力。 第三,回春功可以协调脏腑,健脾和胃。回春功通过人体的俯仰、伸屈以及全身的抖动,促进胃肠的蠕动,对脏腑器官进行调节,改善消化器官和泌尿器官的代谢功能。胃肠功能的好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极大。回春功的动作加速肠胃的蠕动,有利于增强肠胃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同时肾和膀胱随着之微微颤动,可增强其功能,减少有机盐的沉积,预防肾结石的产生,控制排尿的神经功能也得到调整,练习回春功会使肠胃和泌尿器官通达舒畅,祛病延年。

第四,回春功可以怡性养神,醒脑明目。回春功服气之后和抖动之前有一段虚静的修炼,它能使人全身内外放松,内心平静,神态安宁,能改善脑部血液的供应,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所以,一般练习回春功后人会感觉浑身舒畅,精神焕发,眼睛清亮。在工作间隙练习,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武当道家功夫馆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316550958.html,

神奇的“蝴蝶式”“还阳卧”和“混元卧” - 中医养生

美丽也需要模仿——祛斑效果好过面膜、面霜的“蝴蝶式” 专灭妇科炎症的“蝴蝶式” 昨天有个朋友来问我有没有祛斑效果好的面膜、面霜。她说这几年原本干净的脸上长出了很多斑,什么化妆品都试过了,一直没见什么效果,这成了她最大的烦恼。

我看她的斑确实很严重。远远看过去,眼睛下面就好像卧着一团阴云,再细看,气色也着实不好,黯淡没有一点光泽。她的太阳穴周围与人中部位长了很多的小红疙瘩,这两个部位是反映女人妇科与内分泌状况的。由此看来,她的皮肤问题是由内分泌紊乱与妇科炎症导致的。 我这一提醒,她才醒过味了:“我确实有些妇科炎症,总是痛经,前一阵还检查出来右侧卵巢囊肿。那该怎么调呢?” 于是,我教给她一个专门调妇科、消炎症的体式——“蝴蝶式”。 方法很简单,坐下来,屁股下用一个折成两个手掌厚的毯子垫一下。然后双腿弯曲,脚心相对。双手抓住脚尖,膝盖向两侧打开,尽量往地上贴,这就是“蝴蝶式”了。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脊背要挺直,双膝有节奏地向两边地板振动。 她刚学会时有些半信半疑,但是,当她坚持练习了一个多月,发现气色明显见好,来例假时竟然不再痛经了,脸上的小红疙瘩也消退了。于是,这个体式就成了她的最爱,每天都要做一做。同事们都说她变化很大,人也越来越自信了。 这个动作的运动量不算大,却恰到好处地运动到了最难锻炼到的部位——髋部。现在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坐着,气血中的杂质慢慢地沉积到骨盆里。而保护着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骨盆就成了接纳垃圾、废物的容器,就像我们平时打扫不到的卫生死角。久而久之,经脉不通了,气血不运行了,这里就会滋生出细菌,从而导致炎症。有诸内必形诸于外,这些细菌表现在脸上就是斑点、痤疮、红疙瘩。 “蝴蝶式”打扫身体里的卫生死角最快 “蝴蝶式”通过双腿的频繁运动,能打通腿上的经络,使气血像“扫帚”一样把身体上的卫生死角给清除干净。不但能消灭炎症,还能增加骨盆和腹腔的供血量,使内脏得到血的供养而焕发活力。这种活力表现在脸上就是脸色红润、肤色洁白、无斑无痘、容颜娇嫩。 经常练习这个体式还能调节泌尿功能、缓解坐骨神经痛,很适合经常坐办公室的朋友。另外,这个体式对男人的前列腺有很好的保养效果。孕妇经常做这个,分娩时会更顺利。您不要看它很简单,甘草虽不起眼,却能和百药混搭。关键是您要练对体式,方法对了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当斑斑点点渐渐爬上您的皮肤,遮住了以往的光彩,您是否会想到这是内分泌紊乱的信号呢?美丽也是需要智慧的,只是把大量的护肤保养品涂在脸上,就像在隔靴搔痒,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增加皮肤的负担。

武当 内家秘传正宗重捶功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重捶功 武当三十六功三十六功乃武当镇山之宝,来自清末武当山道总徐本善大师。其中绝技均来自手抄秘本,非常珍贵。武当三十六功与少林七十二艺齐名,威震武林。而三十六功更注重内功内劲,乃内家秘传。 第八功:重捶功 武当重捶功武当重捶功,与一般的铁拳功不同,“重捶”,指的是拳重如铁,击打有穿透之劲。练法以内劲为主,外壮为辅。功成后,两拳外表与常人无异,拳不生茧,乃内家秘传。00全段分内、外功法(一)内壮秘法1.两脚平行开立约同肩宽,面向东方,面微仰,目微上视;两肩垂下,肘微屈,两掌心向下,十指尖向前。然后运功,身形、手势不变,全用暗劲,十指尖往上翘,掌根往下按为一次,默数49 次。一次比一次加紧,不可放松,直到49 次数完,方可放松双手及身体。以下各势要领均与此同。(图8- 1) 2.两手皆以四指屈握于掌心成拳,拳背向前,唯两大拇指伸开翘起,两肘略屈提,拇指尖正对两大腿外侧,距约二三寸,拳心向后。姿势摆定后,开始运功:拳加一紧,大拇指翘一次;数49 次,即拳紧指翘49 次,一次比一次加紧,不可放松。(图8- 2) 3.将拇指叠在中指中节上为拳,转成拳心向里,两虎口向

前,肘臂略屈。姿势摆定后,开始运功:数49 字,每数一字,拳加紧一次,一次比一次加紧,不可放松。(图8- 3)4.两臂平抬向前伸,两拳相离约1 尺,拳眼向上,两拳心相对,拳与肩平,肘微屈。数49 字,拳加紧49 次。(图 8- 4) 5.两拳向上伸举,肘节略屈,拳心向前,拳眼相对,头微仰。姿势摆定后,开始运功,默数49 字,每数一字拳加紧一次。(图8- 5) 6.肘下落与肩平,两拳屈举于两耳侧,离耳寸许,拳眼对肩,拳心向前。姿势摆定后,开始运功,数49 字,每数一字,肘尖往后用力,拳加紧一次。(图8- 6) 7.全身往后一仰,两脚尖离地,趁势一仰将两臂左右平伸,虎口向上,拳心向前,两脚尖微微上翘。姿势摆定,开始运功:默数49 字,每数一字,两拳往上、往后用力,胸向前合,拳加紧一次。(图8- 7) 8.将两臂平转向前与第四势同,但此两拳略近一些,数49 字,每数一字拳加紧一次。(图8- 8) 9.两拳向胸前收拢,至两乳前时翻拳,拳面对鼻尖,拳背 食指节尖离鼻尖一二厘米,拳眼向下,头微仰。姿势摆定,开始运功,默数49 字,每数一字拳加紧一次。(图8- 9)10.两拳向左右开,肘与肩平,两小臂竖起,拳心向前,拳眼遥对两耳。姿势摆定,开始运功,数49 字,每数一字拳

武当养生药方

武当养生药方 延年益寿方 1.住年方 以八月值成日取莲实(一名芡实,一名莲花),九月值成日取鸡头(初根名茭与鸡头)实,阴干百日,捣等分。值成日以井华水,服方寸匕。满百日,壮者不复老,老者复壮。若为不然,以药别食鸡雏,百日即知验。 2.牛乳服食方 牛乳味甘平无毒,大能补五劳七伤,一切诸虚不足等症。久服补气血,悦容颜,滋润皮肤,清热除烦躁,解渴润肺,止虚劳咳嗽,失音吐红,骨蒸劳热,盗汗遗精,赢瘦不堪之形。久服强筋骨,延年益寿。 用犍纯黄牛乳,不拘多少,水牛勿用。先人磁锅内,待滚三五沸。再将上上极熟晚米,用河水先浸泡一日,临用时淘洗干净,再人牛乳锅内。软

硬厚薄随得意,宜取起乘热服之为妙,必须旋蒸旋食。 此养生延年第一服食之方。 3.长寿丹 首乌二两核桃三两麦冬一两熟地两半 故纸六钱砂仁三钱杜仲八钱天冬一两 生姜三钱 上药八味,共研细末,以猪脂半斤,和为丸。服一月精神强健,黑发延年,非他方药可比,每服三钱。 4.彭祖麋角丸

培理身心,益寿延年。 麋角炙黄一对槟榔各取末二两上二味另捣 通草秦艽人参菟丝子另捣酒浸 肉苁蓉去腐酒浸甘草各二两 上药研末,先把前二味煎半时辰,至稠粥状,熄火, 少待热气散。即将余六味药末纳入搅和,少待渐冷渐粘稠。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黄酒或葡萄酒送服三十丸。早晚各一次,以后日加一丸,至每次五十丸为度。百日忌房。 养生助道方

1.避暑丹 雄黄细研水飞白石脂细研水飞丹砂光明者研细曲滩黄泥里烧水飞如轻粉 磁石生捣水飞去赤 右并等分,各飞研,更如法同研令乳入,以炼白松脂为丸,如小豆大。空心以汤下丸,三两服后可以衣裘,并无炎气相逼。此术曾奉懿宗皇帝修合,服食有功效后又与司勋土朗中修合,颇有神验,无能知者。 2.避寒丹 雄黄赤石脂粘舌者水飞丹砂光明者干姜 右四味等分,飞研如曲,炼蜜并白松脂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四丸,十日止。一冬不寒冷,不著棉衣,可以赤体于水中行坐。

武当密传五形功——龟 形

武当密传五形功——龟形 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是先行先知的灵物,长寿而智慧,沉稳而恬静。龟在五行中属水,常习练龟形养生功,可生津强肾,身体绵软灵活。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手下垂,虎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浑元一气 双手由丹田处,往上提至胸前,向前平撑开双臂抱圆,中指相对,手心朝内。要求含胸拔背,沉腰坐跨,身体成圆形;呼吸自然,有气从丹田行至全身,上下浑元一气之感。 第四式霸王举鼎 双肘内合,双手腕内旋,手心朝上托起,至头顶后,十指相对;要求双手尽力朝上顶,全身上拔,有与天气相接之势。之后,紧握双拳,拳心朝向面部,翻拧下拉;同时全身下沉。

第五式伏地寻根 手至胸前散开双拳,腰下弯,同时,手背顺贴着腰部上举,转肩手心朝下,手触地后双手十指相对上提,起腰直立;做这一式时要有抓取大地灵气之感。 第六式玄龟揽月 双手上提,经胸、面部上举至头顶,双手经过胸部时翻腕,手心朝上,尽力朝上托顶,同时身体上拔,到极点时,仰头转腕十指朝天;而后手习相对,双手下坠。要求做这一式时眼随手走,双腿微屈,腰下沉,并配合呼吸。 第七式金龟戏水 腰朝右方旋转,右手随腰,左手同时前伸画小平弧后回至腰间,同时以右脚根为轴内扣,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腰伸落于前方适当处,以站稳为宜;右手以肩为轴,从腰侧移至前腭高度。 连续作完以上动作后,换方向,即左脚内扣,重心慢移至左腿,右手画弧下按至腰,左手由下拧转后上托至面前腭角高度。这一式要反复做三遍。 做这一式时,要求双膝弓弯,腰腿下沉,圆裆,脊背正直,十指松而不泄。 第八式金龟吐丹 双手由上式的上下位置,合至手掌相对,平伸胸前。全身向前,前脚根用力朝后顶;手合至原位,身移至后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