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 形[1P]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 形[1P]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 形[1P]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 形[1P]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形[1P] 武当

虎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威猛而仁性的象征。虎在五行中属土,常习练虎形养生功,可健脾胃,强筋骨。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手下垂,虎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寅虎洗漱

原地旋腰,身体前倾,重心移至右腿;双手手心朝上,平托至面前,握成双拳,下按至丹田处;同时重心移至左脚,转腰,松拳,转腕上托,再握拳下按…… 反复三次。

做这一式时,要求动作沉稳,拧转圆活,张弛分明。

第四式伏虎听风

腰向左拧,左脚随之后撤至右脚后跟处,右脚脚尖点地,两手以肘为轴,逆时针画圈收于腹下,同时屈腿,身体下沉。

第五式猛虎扑食

右脚前迈,膝盖弯曲,并尽量外伸,着地踏实后,左脚适时跟上;同时两手成弧形向前推,与肩平;而后手臂微曲沉肘,身体下沉,向后平坐。

做这一式时,出掌前推时呼气,手臂回曲时吸气。

第六式立虎静观

侧拧腰,两手腕转成相对,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十指张开,手臂圆张;同时左脚略伸,后根着地。

做这一式时,要求头上顶,脚根后顶,膝盖外顶。

第七式猛虎咽食

侧拧身,身体下沉,并向后平收,重心前移;双手以腕为轴,十指朝下,顺膝前推,并顺转成“伏虎听风”势。

之后,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观”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八式猛虎回头

做完上式的“猛虎咽食”后,左脚内扣,腰朝后拧转;同时,右手下按到腰,左手上抬至与面部平行。——这是一个转体换方向的动作,做完这一式后,朝原来的反方向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观”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九式收式

做收式时,直接从“猛虎咽食”收转,转身后,两脚移至与肩宽,双手在两侧合至面前,下按至丹田,而后变掌收于体侧,收腿直立,凝神调息。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内家拳功,源于道家,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养生,全形。在内功修炼上有二:一是养气,一是练气。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夫气,以心为体,心以气为用。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区别。气者,即中气也,中气者何?即道家所谓“元阳”,医经(黄帝内经)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脏腑之内,故国(武)术家名之曰“中气”,此气即人先天真一之气,为全身营养活动之根源。静坐家修养之。假名“内丹”,国(武)术家锻炼之,则名“内功”。今将武当元始派秘传的内功修炼公诸于世,广结善缘。 一、丹田功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丹炉桩与金鼎桩)。此仅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丹炉桩 因其形似炼丹炉,故名。两腿两脚并齐站立,双膝弯曲下蹲,但不超出脚尖。两成掌,相叠贴盖于小腹丹田处.(图1)要求:舌抵上腭,精神贯注,气沉丹田。 武火急烹 本法具有神速功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激发丹田神火(真元),打通全身滞碍之处,丹田有热气鼓荡之感。 1、按上述姿式站好,双目垂帘,留一点光亮感,眼观鼻尖,由鼻尖观心窝,由心窝观脐下小腹丹田内,想有一黄色“呀”字。燃烧以热。 2、松静观想,待呼吸平和,乃用鼻轻轻吸清气一息,深吸至满,同时小腹上提内收;气足后,猛从喉部咽下一口气,如咽物将气送往小腹丹田内,紧紧压往,提闭谷道,保持不呼不吸。如有漏隙,则仍用鼻息收之。一气下来,必令全身发热,闭气当尽全力,但不可故意用力强

憋。 3、实在闭不住时,仍不能一气吐出,吐快了,心气顿散,上气发虚,更不能松驰,一松弛,督脉气能突然失昏,必使头晕目眩,眼显金花,身体大虚。正确法应该紧握两拳,然后渐渐发声吐气,发“呀”音,这种音能使头部气能下潜小腹作功点,使气益中。每次闭息吐声后,需略有休息,使心脏狂跳渐缓,呼吸平和时,再行下一次闭息。 4、如上法闭上三至七遍,全身经脉大通,小腹内“呀”字黄色火焰引动腹内暖气洋洋,开始作主自己运动,此际宜放松,姿式不变,呼吸细匀而长,仍不时行轻微的咽气闭息,以打通尚有淤滞之细微脉结。练习此法,在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反应,①小腹内有跳动感。②有热胀感,愈胀愈充实。③热气滚动感。④热气鼓荡感。⑤强烈鼓荡感:开合,渐渐大起大伏,强于肺呼吸,渐渐肺呼吸停止胎息产生,全身渐发热发胀。至此,宜行“日月精华”之法。练此功期间必须禁止性生活,否则丹田气无法升华,通关透窍无能为力。同时还要做固精止漏之功,以防夜失走丹。 此功虽是入门下手法,但病弱者不宜,另有法门;心脏功能不好者,禁炼;老年者当须行“生精强精”法。 二、周天功 习本派周天功可直接通周天,无须用意引气。小周天指打通任督二脉而言,只要按要领做,气就从命门开始沿督脉上行,在小周天路线上进行循环;大周天指十二经脉的循行,依法练习,气就自然沿大周天路线运行。 1、小周天功 ①预备式:两脚开立大于肩宽的两倍,两膝弯曲,坐胯松腰,成马步蹲桩。同时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手心向上,直臂举至头顶上方时,反掌相合,慢慢下落,合掌当胸,略停片刻(图2)。然后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顺序逐对分开,双手放下,垂于体侧,并

中华剑术套路名称

中华剑术套路名称---续 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通备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星剑等。 刺剑撩剑劈剑腕花剑点剑崩剑云剑 武术剑,又称太极剑,以软剑为主,可做表演剑使用,均未开刃,长短按身高来订,28寸是男女最通用的一个尺寸,我们也可另外按您要求批量订制24寸,26寸,28寸,30寸,32寸等不能规格的剑,详情可与客服联系!订做按要求定价格,品质保证!特别注意本店所使用的不锈钢,统一都用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为铁磁性不锈钢材料,性能良好,只要保持剑刃干净,永不生锈,并非大家说的无磁性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不管有没有磁性都不会影响您的正常使用,希望大家购买前注意留意一下这一点。 (2009-02-01 10:55:12) 转载 标签: 武魂 昆吾剑 《武当》 龙剑 吉林市 杂谈 十二画及十二画以上:

(698)寒子剑(二十六式) (699)童子剑(二十八式) (700)混元剑(六十式) (701)混元太乙剑(《全械录·子母绵掌》) (702)浑元气功太乙剑(三十式)(《武林》总117、118页)(703)舒怀剑(《中华武术》总188期) (704)搜风剑(五十三式) (705)短剑(鱼藏剑)(三种二十一法) (706)短缨剑(三十七式)(吉林市刘师傅在秦皇岛学)(707)提袍剑(十九式)(《浙械录·北拳》457页) (708)提袍剑(四十二式)(《浙械录·北拳》457页)(709)简化武当剑(二十七式)(《武魂》总188期)(710)摄云十三剑(《武当》1990年第3期) (711)醉剑(五十四式)(《武林》总17—21期) (712)醉仙剑(《武当》1991年第3期) (713)短穗双剑(四十九式)(孙民杰、运冠霞编) (714)鸾凤剑(一)(三十七式) (715)鸾凤剑(二)(二十六式) (716)蟠龙剑(三十五式)(《剑术》蔡龙云)

武当太乙逍遥掌

武当太乙逍遥掌 武当太乙逍遥掌是武当派内家拳宗秘传功夫之一,以吐纳导引为核心,突出内功术之修炼。技法上突出了分筋挫骨、抓筋拿脉、点穴擒扑之术。行功走架低沉飘逸,自然流淌,独具道门仙家之风范。 第一式:紫气东来 动作要领:紫气东来式太极逍遥掌的一个起始动作,是一个武当派特殊的手型姿势。左手四指并拢、放于左侧、自然下垂。右手形成剑指,向下弯曲、延伸进行拉长、往后收。然后侧身推出。要求身正体松、呼吸流畅。武当派特殊的手形起势动作。 第二式:黑虎坐洞(合太极) 动作要领:黑虎坐洞是结合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形成的一种武术动作。左脚向左侧开步、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身体两侧、垂直向下划弧。放松、要求两掌心对侧面。在放松过程中划一个圈。离身一寸左右。松肩、松肘、松腰、松胯。做下垂动作。它起着一个导气和身体连贯的作用。尤其是遇到擒拿术,发劲放松然后寻着机会趁虚而入,可以反败为胜,这些动作是一个贯气丹田鼓荡的过程。丹田吸、呼、吸、呼三次,所以手势从两侧开始放松,往前合,合抱之后身体慢慢伸直。吸气、腹部收回,呼气、丹田鼓荡。这是一个反呼吸,放松吸气、呼气连续三次。为行拳用功、行功走架打好基础。这个动作做完之后,两手收于两侧。 第三式:二龙戏珠 动作要领:两手沿腹部汇合,食指拇指形成一个圆形,上提至胸口膻中穴,两臂向外棚出,像围墙一样棚出,然后肘下落,以腕为轴旋转,掌心向外伸开,整个过程就像两条龙在戏珠,有滚转、拧、裹、钻、翻这么四个特点。拧有拧力、裹力,翻转,扑、按得有许多劲法在里面。要求:要放平、臂要平,腿要放平,形成一个四平式,八面支撑的姿势。头向上顶,气沉丹田,重点掌握两腿距离和力量均衡,手的翻转要松柔圆活,自然流畅。 第四式:河车搬运左式 动作要领:身体以腰为轴向左侧旋转,两手不动,转身九十度,右腿伸直左腿弯曲,脚趾扣地脚不动,保持落地生根之势,两手翻转向外划弧,同时两掌心向外,由下向前向上卷抱,卷抱到高于头部相平,然后重心后移坐于右腿。左腿伸直,两手顺胸前平缓下落。下落在胯两侧。重点在拧腰旋胯,九转还丹。手上、臂上、肩上、腰上、膝盖、脚下都有一个圈。形成九转还丹之势,这是武当道教玄门里面的一个特别要求。有九个圈出来,起于一个圈,落于一个圈,回身一个圈,转身一个圈,共九个圈。这是他非常特别的一点,它不同于太极拳,也不同于其他拳法,虽然动作缓慢,但它体现了道教玄门的九转还丹之势,又具有非常高的养生价值。对身体各关节的运转,平衡阴阳调和气血非常有利。重心随着在偏移,

武当太乙阴阳保健功

武当太乙阴阳保健功 原著:郭浩然 本文节选自《武当宝典》,据作者自述,此仅为“太乙阴阳术”中有关性保健方面的内容,其原则是尽可能不使性生活对身体及武功进境造成影响及损害。 1 基础保健功 第一项阴手增精 学者正身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目视前方。徐徐弯腰双手尽可能垂向地面,愈低愈好。接着双手分别抓住两脚踝内侧,然后随起身站直双手也缓缓抚过两腿内侧。继续向上,两手经由两大腿根部左内右外抚于两睾丸及阴茎上(稍加大摩擦力)。双手不停继续向上到肚脐眼处,双手左内右外抚于脐眼上。此为一遍,重复20遍即可。第20遍结束时,双手抚于脐眼上先向左向下转圈揉36遍,在反向揉24遍。 第二项合掌增精 仍自然站立唯双脚并齐双手于胸前合掌十指交插,目视前方。接着双手一齐向左平移,同时臀部向右平移,头颈不动。接着再反方向平移,双手向右臀部向左。做这个动作的关键在于,臀部向左右平移时要一腿站直一腿稍曲,使两个大腿内侧互相摩擦,左右各做20遍即可。 以上两个动作的目的在于增强练武者的元精,还要通过内功的修练使元精转化为元气,此即炼精化气的功能。 2 内功 具体练法:双手掌根稍用力顶紧身体保持不动状态,闭目内视掌心,要意念掌心相接处逐渐加热渐渐通红如火,而双手为红火所灼烤而发生抖动(可有意使双掌轻抖),抖动主要是前后抖,由轻微而渐剧烈到将要带动身体时,意念要使之渐渐放慢再渐渐停止,一般来说由开始轻抖到逐渐加快约抖81次,进入加快到剧烈抖动也为81次,由有意减慢到停止仍为81次。抖动停止后双掌徐徐上升到与口平齐时停止,十指由交叉而伸直然后由两拇指处开一道缝约一寸宽,此时张口将掌心之热气吸入口中咽下,送入小腹内,小腹隆起。如送入小腹感觉困难,可借助双手的下按动作,以两拇指轻轻按于壬脉两侧徐徐下行,到与肚脐平齐时停止,两手轻抚于小腹两侧。 接着开始进行腹部鼓荡,此时不须管呼吸一任自然,腹部进行收缩运动,先用力收腹要意念肚皮贴到后腰上,然后自然放松为一遍,共进行81遍。腹部鼓荡结束后仍如前进行揉腹,向左向下36遍,再向右向下24遍即可。 以上功法每天早晚(睡前)最少各做一遍,要大小便后空腹进行。 3 性保健功

以下是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注意的要点及常见的错误

以下是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注意的要点及常见的错误 1.预备式 要领:身体自然直立,两脚稍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精神放松,呼吸自然,眼睛平视 前方。 注意:要注意做好“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调身就是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身体中正、不偏不倚:调息就是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腹式呼吸:调心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情,思想安静集中,排除一切烦恼和不愉快的事,心里做到无我无为,万事皆空。 常见错误:挺胸、塌腰、抬头、低头。 2.卧龙伸筋 要领:弯膝弯肘,两掌收至小腹前,掌心向内;腰微右转然后左转,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外旋,掌心向前,两臂与身体成45度,两臂向前合抱,同时,右脚尖轻触地面,画半圆收至左脚内侧;腰慢慢右转,右脚继续画半圆向右伸出,脚跟着地,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腰左转,面对正前方,两腿直立,同时,两臂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重心后坐,右膝微弯,身体右转,两腿直立,面向前方,同时,两臂向上向两侧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 注意:手、脚、身、腰、眼的协调,同时到位,身体要中正。 常见错误:手脚不能同时到位,转腰时重心移动,身体不正。 3.道袖双舒 要领:身体重心前移,上身要正,右腿慢慢直立,在这过程中,左腿伸直从后摆至前方,脚尖勾起,同时,两臂向上抬起,两肘微屈,高与肩平时,两前臂由后向前画圆砍出,掌心向上,高与眼平,两臂与肩同宽。注意:两脚和两手同时到位。 常见错误:右腿先直立,左腿再摆动;脚和手不能同时到位;两臂向后伸直了再直臂向前摆动。两腿不能伸直。 4.无量天尊 要领:左腿往回收的时候,不要往下落,同时,右膝微弯曲,两臂用肘往后收;身体左转,面对前方,两腿直立,两掌从腋下往下插,两膝弯曲成马步;身体右转成右弓步,两掌从身体两侧插出,掌心向前;身

点穴术秘传

点穴术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无人能窥其全貌。而其中尤以点穴术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难识庐山真面目。现在我们来稍稍揭开其面纱,一睹其风彩。 点穴术是一种通过点击对方穴位阻截气血,从而伤其内脏,使对方身体机能失调,达到致伤致残致死对方的技击术。 点穴术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学说和子午流注。中医认为,在人体的内部与体表之间以及内脏相互之间,体表各部位之间存在着一个沟通联络并运行气血津液的经络系统,在经络上遍布着大大小小三百多个穴位。气血就在这些经络和穴位中按照次序,循环不息。而气血在经络穴位中的充盈程度依季节和时辰而不同。如果某个穴位成果条经络受到创伤或阻截,则必然骤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相应内脏的功能,进局使全身阴阳失去平衡,身体受到损害。 点穴根据击打方式大体分为三大类:即阳刚性点穴法、阴柔性点穴性,器械点穴法。下面分向述之。 一、阳刚点穴法:阳刚点穴法即以刚力猛和点戳对方穴位。这种点穴方法在许多内外家武术门派中都流传有,但都是当作最高机密深自珍藏,仅为极少数人掌握,濒临失传。 练习点穴术首先要求识穴。即要把全身十二经及奇经八脉和365穴位的位置认准。并且要知气血在经络的运行顺序及在十二时辰中充盈于什么部位。只有熟识,以上经络穴位才可言点穴。在此基础要求练的是自身的功力。首先应该修习内功,以使自己气血充盈并增强整体爆发力。然后修习手指硬功,常用方法有指禅功、鹰抓功、插沙功、戳扳功,总而言之要增加手指硬度和点击力度。也有一些用肘部脚尖点穴的,则要练习时功,脚功。 在点击手型上有金针指(食指)、金剪指(食中二指并出)、鹤嘴指(中指拇指上下压紧中指)、凤眼拳(突出食指第二关节)等,也有用肘尖、脚尖点穴的。 接下来要练习准确度,可以悬一棉球,以各种手型配合身法步地击点之;也可定一木人桩,上标各穴位,以各种身法步法配合乎法点击。另外可以练习一些套路,以增加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性。也应当练习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单招,反复练熟,进而熟能生巧,实战时做到有感之应。最后找一同伴模拟实战,以增加距离感和时机感,并感觉一些实战气势氛。当然,首先要注意安全,要穿上护具。 二、器械点穴术:器械点穴术只是以各种手型代之的器械,以增强硬度和打击力度。其基本原理和修练程序和刚阳点穴术一样,专门的点穴器械有判官笔、点穴镢等。 三、阴柔点穴法: 阴柔点穴法即以阴柔内劲点摸对方穴位,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穴位受损,伤敌于无形。阴柔点穴术目前所知仅有武当字门拳有此秘法。武当字门拳目前仅在江南的某些地区秘密流传,掌握此门拳术的人深藏不露,不求闻达于江湖,因此都是籍籍无名,不为人知。字门拳是一种内餐兼修,软硬并练的好功法。在功力上它要练内功硬功,在劲路和手法上却走阴劲柔劲,有些外形劲路甚至和太极拳相似。表现在点穴术上,它以内功硬功为基础功夫,以阴劲暗劲为高级用法。字门拳点穴术有阳刚点穴法,但它更为独到之处是阴柔点穴法。字门拳点穴法又叫五百钱。不家个俗称叫“摸人”,其内涵意思都是点穴时人不知鬼不沉,伤人于无形。修练阴柔点穴术,首先修练阴柔指劲。主要功法有把手和抓?子,和另外一些特殊练功法,据说前人功夫深的,乎指头变得如透明一样,把手指放近身上,有股阴冷气直透皮肤里。字门拳秘传有一些穴位,配合不同的手型、手法,在不同的时辰中,抓好时机抚拍其上,即可使阴劲透入对方穴位,使其经络受阻,内脏

武当太乙内丹功

武当太乙(纯阳)内丹术(站桩) 育丹功 第一节预备功 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宽,两膝微曲。腹微收。身直,头正。微收下腭。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合,眼微闭。松肩,两手臂自然下垂。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呼吸。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意守两手心劳宫穴,静站三分钟。 【说明】:意守劳宫有定心安神之作用, 比意守其他穴位更易于入静。乃太乙门秘法。 第二节放松法 (一)三面放松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面、背面和侧面(两侧,包括手在内)。炼功时,先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腹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再松背面,由头顶百会经脑的后面、背、脚的后面,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最后放松两侧,还是从头顶松到脚心,同时默念“松”字。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八遍。

(二)整体放松法:炼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反复做八遍。 【说明】:一、以上两种功法,初炼时不管呼吸。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放松,并默念“松”字。二、功法熟练后,可直接炼整体放松法。 炼功时,要求全身柔和,一点不用劲。三面放松,主要炼肌肉的放松。整体放松,不仅炼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炼身体内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放松。五脏六腑,经络血管,里里外外,无一不轻松柔和。越轻松柔和全身气血就越通泰,周身气血畅通,全身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同时还可顺利排除人体内的废物,有利于新陈代谢,增强全身各细胞的生命活力,从而延长人体寿命。 放松法分两层炼:一从体外到体内,无处不放松,不柔和。使周身气血通泰,利于排除病气,对治疗慢性病,有良好的功效;二从头松到脚。引导气血下行,对治疗头部和心血疾病,以及消炎去肿毒,有着积极意义。 第三节洗髓法 本功从外到内,分五层洗。 炼功时,意想太空中,有一股清泉,从头顶往下淋洗,好像沐浴一样,从头一直洗到脚心。第一层洗皮肤。意想清泉从头顶洗下来,边洗边想把皮肤上的病气、浊气,从脚心排除。接着炼第二层洗肌

“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 周壮

“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周壮 白天(卯时到申时)练习。练时需面对东南方巽位。 一、太虚无极(起势): 1、姿势:自然站立,两脚与肩等宽,双膝微曲,两臂自然下垂,十指自然弯曲,下颌微收,两齿轻闭,双目微合;自然舒适,自由自在。此为“太虚桩”,是本功的总势。 2、功境:全身的皮肤、肌肉、骨骼、关节、血脉以及每一个毛孔放松,从上往下,由里往外,一层层地放松。全身犹如浸在温暖的春风中。大约放松1分钟。接着意守劳宫穴静站2分钟。 3、呼吸:自然呼吸。 二、巽风初起: 1、姿势:站“太虚桩”,两手从体侧上升至头顶,呈抱球状,(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掌心斜向下45度)略停。经体前缓缓下落。 2、功境:朗朗晴空,东南方碧气成云,缓缓下降,由头顶百会穴进入体内,经中脉下降至会阴穴。然后分成两支,由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的中央位置下降至涌泉穴。两手下行的速度要与意念的速度一致。 3、回复“太虚桩”。意想碧气过后全身上下内外全都充满了青碧色的气光。 4、呼吸:自然呼吸。 三、休门传真: 1、姿势:接上式,两手心相对,与肩同宽,正体前缓缓抬起,至与肩平,停置不动。

2、功境:意想自涌泉穴升起一团白光,至足跟并沿着腿的中心上升,速度与两手上升的速度一致,至会阴穴合二为一,成为一团大的白光团。白光团由会阴穴沿中脉上升至中丹田(膻中穴入内一寸三分)。 当两手上升到与肩同高时,白光团分而为二,沿着手臂中心行至劳宫穴,白光汇聚于两手之中。意含集中在这团白光上。渐渐两手也融化于白光之中。 3、呼吸:自然呼吸。 4、保持3分钟左右。 四、两仪开合: 1 、姿势:接上式,两手置于胸前,手心相对,与肩等宽。两手向中间慢慢地靠拢,当移动至两手相距约5厘米时,两手轻轻拉开,返回原处。如此一开一合为1次,连续做18次。 2、功境:意想两手间的白光团随着两手的一开一合,互相感应也一开一合。 3、呼吸:两手相合时呼气,两手分开时吸气。 五、扶正驱邪: 1、姿势:接上式,两手合拢时,翻手心向上,在胸前如捧物状,向上移动,使两手心正对双眼,手眼相距约5厘米。手停在眼前不动,约3分钟。 接着,两手慢慢向外向下斜向拉出约20厘米。然后,两手上抬至手心与眼同高,再向眼部运动。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如此一贯一拉,连续做9次。 2、功境:两手捧气贯目时,意想两手各捧着一团白光,发出灵气,灵光照亮双眼。 两手拉气时,意想手中的灵气、灵光把眼内病气拉出体外,并被灵气、灵光驱散;两手返回时,意想手中灵气、灵光灌入双眼,使双眼明亮闪烁。 3、呼吸:拉气时配合呼气,贯气时配合吸气,两手捧气时自然呼吸。

寒山内功七式

武当太乙门寒山内功 武当太乙门武当太乙门寒山内功是于明末由武当一代祖师铁松子引入武当太乙门中,当时寒山派在历史条件的局限下,已濒于绝境。其功法技艺虽然高超,但后继艰辛。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血液,成为武当铁松分支的主要功法之一。 武当太乙门寒山内功七式又称为太乙司注十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势子都有阴阳气脉的交注,然而武当太乙门寒山内功却是八个式子。按人身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循行,专主修持锻炼的。人身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十二正经。手足同运又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任督各一式,调任脉一式只限于早晨向阳,面东而施。调督脉一式,只限夜晚向北而行,每日行功分为晨昏二次。十二正经之循行阴阳六式,加任督各式,每次行功计七个势子,故名寒山七式。然十二正经的运化,加任督周天一脉,共十三经总运,所以又名为太乙司注十三式。 > 详列如下: 第一节:掌托日月。开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第二节:卷翅斜飞。开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第三节:展翅冲霄。开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第四节:通天彻地。开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第五节:手掐太极。开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第六节:玉鉴杨明。开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第七节:丹凤朝阳。开任脉。 第八节:鹤眠拜斗。开督脉。 二、武当太乙门寒山内功七式功法要领释译 (动作要领作用) 每日行功次序。第一式掌托日月,可按每人行功时间而定,如时间充足可将十二正经的六式配任督一式按早晚各练一遍(共七式练习法)。倘若时间不足,可以将调三阴(手足三阴亦为六阴)三个式子和调任脉一式在晨时练习。即午前为阳而炼阴,午后为阴而炼阳,晚上炼调三阳(手足三阳合为六阳)三个式子和调督脉一式。 前三式调阴经的动功,要联贯一气呵成。动作先以流水行云为标准,继而放慢速度。随着内气的潜行逐渐缓慢,只要感到潜气内动,而外形相随则可,每式练4~6次。中途以神意不断为佳。后三式调阳经的动功。按要领要求站好,当觉得不易坚持就停止。改站第二势,调任督之势也如此。以自然为度不要免强,顺其自然。随着每日练功时间的累积,自然会有切身受益的感受。 从传统学术观点看,祖国的太极易理,把人身的气脉循行,分为纵横演示而名为经络,又有主经,又有毛络、孙络、微络。大大小小每一阴阳的交注为一循环,即为一太极,称作一轮。而人身分为阴阳两大部分。任脉统领人身手三阴、足三阴六部阴经的总汇。督脉总辖人身手三阳、足三阳六部阳经的督营。任督二脉的一阴一阳的循经,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内气交注,丹经上称为小周天。在十二正经、任督二脉,正常的阴阳交注,内气循行的基础上,自然而导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同时运转。这个过程,古人称之为大周天循行。 人身中周身气脉交注的阴阳平衡过程中,促使人的身体健康,展示出新的生机平衡。 武当太乙门寒山内功七式是我们的先人历尽千百年切身实践所得到的内功升华。通过特定的姿势活动来调节人身经脉的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的精确循行,阴阳气机的交注。随时改善人体与自然宇宙交注的不平衡,随时调节身心活动,用来达到内功精修的主要方法。除去在武技内功上的修持而外,则即使在内景境地的精进层次,是不可多得,没有偏废的行功。古人留传下来的这些精品,即便我们不去作更深的探索体会,但究其保健强身、治病疗疾、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功理功法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功理功法 气功, 功法 七心活气功,是传统的动功功法。本功法运动量大,更适宜青少年锻炼。 第一节准备动作 准备动作又称“平气”动作。具体做法:两腿直立并拢,两手自然下垂放腿侧,身躯正直,身心俱要放松,两目平视。两手握拳,拳心向上,两拳并排置于二两乳下,拳尖相对。然后两拳向两侧平划分开,并同时吸气,拳心仍向上。接着收拳轻击两胁,击时拳心仍向上,并同时呼气(图2—1)。呼气后,由拳变掌自两胁向下分开,边吸气。两掌边向外上缓慢划圈,上举超过头顶,两掌心相对。然后两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慢慢将双手降至小腹前,同时慢慢将气呼出(“活气功”整个过程,只有这一动作柔慢呼气)。在慢呼气同时两脚自然分开,站成内八字,与肩同宽或稍宽些(图2—2)。做任何一功之始和收功,都要作此准备动作(也称平气动作),正六把有点不同(详后)。 第二节正七功 一功:气行下丹田(小腹区) 准备动作后,左手叉腰,四指紧贴腰部,拇指朝前,虎口向下,右手伸向右侧,掌心向下,掌背与肩平,上身也右侧微仰,眼望右手指(图2—3)。接着右手往下压,同时吸气,弯腰。右手继续下压,绕过两脚尖,从左侧上来,变掌心向上,经左至头左上方,掌心朝前变手指为虎爪形用力带于右耳边(同耳平),同时呼气(图2—4)。连做七至十次, 换右叉腰,动作同前,次数要相等。 二功:气行上丹田(胸部) 平气后的双手仰掌端平往上托至头顶前,接着带下左耳边(同一把一样,但此把双手齐带),同时呼气。然后右掌变熊掌,左掌变鹰爪状。下身不动,上身左转,右手亦向左转与肩平,左手向右后转。然后左右手同时向右侧甩动,两手平右肩,手心向下。随即向前弯腰,胸部向前下方。带动双手掌下压,掌心向下,贴近地面时两手下垂成鹰爪状,同时吸气(图2—5)。吸气后上身缓缓直起,两鹰爪手缓缓拉上至头顶,之后又向两耳旁用力打带,与耳平行,掌心朝前成虎爪状,同时呼气(图2—6)。呼气毕,换左手变熊掌,右手变鹰爪状,重复上法。左右手交替轮换锻炼,时间不论,适可而止。 要点:弯腰吸气时两膝不能曲。 三功:气行背路(背部、腰部)平气时两脚平拢、双手向两侧伸展与肩平,掌心

道禅动功养生五式心法

心法要领:小腿用力抖动,膝以上肢体保持松软自然状态,意守涌 泉,冥想病气由内而外、从头到脚引入地心,默念【病气入地三尺 化为灰】! 医学原理:a:统一频率的振动可以统一身体内在的磁场,减少代谢产生的墒值。 b:振动的过程可以增加骨的密度,使体内的精微物质进一步的融缩。 c:振动可以开通人体的经脉,对肾经与膀胱经的作用最明显。 d:抖动可以排毒。通过脚底涌泉穴将病气排出,入地三尺化为灰。治疗功效:振荡经气,顺气理经,培气固元,补精填髓。小腿有节律的抖动,可以带动全身细胞的振动,使凝结的病气和壅带的气机活动开来,病气 在意念和呼吸的导引下通过脚底的涌泉穴排出体外。 2、扩胸式 动作特点:双膝微屈,含胸拔背,双手自然伸展,内合至胸前,吐出肺气,抬头挺胸,同时双手呈弧线向外展开,要求尽量外展到极致,配合吸气, 头向后仰。 心法要领:含胸为合,扩胸为开,如抱太极,开胸接气,气送丹田。呼气时用意念将气送向丹田,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 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

医学原理:a:后天呼吸的气过了膻中就是先天的真气。 b:经常做扩胸式可以开阔人的胸襟。 d:扩胸有开通中脉的作用。 治疗功效:强健心肺,扩充肺活量,开阔心胸,舒气解郁。扩胸可以最大限度的接纳自然界的清气,含胸吐气用意将接纳的清气送入丹田化为人体的真 气,通过扩胸的训练逐步可帮助心肺功能较弱者增强心肺的功能。 3、踢腿式 动作特点:单脚离地(男子先起右脚,女子先起左脚),至内向外旋转三圈,然后向上抬起,顺气弹出,同时双手沿踢腿方向外展。 心法要领:以意领气,以气动腿,气从膻中发出,贯通而下。 医学原理:a:身体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发力,身体要象弓一样,要把身体每一处都可以象弓一样随时发力。 b:人体是一个X形交叉的结构,左半脑支配右半身,右半脑支配左 半身。踢右踢可以开通左边的胸腹,踢左腿可以开通右边的胸腹。治疗功效:调理脏腑,开通中脉,顺经理气,舒筋活血。人体是X形交叉结构,踢腿可以带动对侧的脏腑气血运行,达到协调脏腑机能的作用。 4、甩手式 动作特点: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沉肩坠手,双手前后交叉甩开,同时配合双膝屈伸的动作。 心法要领:手要松,气要沉,肢体左右摆动的时冥想身有一股暖流缓缓从头到脚流遍全身。 医学原理:a:人体的气的运行,是按照8字的双螺旋规律运行的。双手划8字模仿身体气机的运行。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 南京郭连成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归属武当太乙门十三桩,即大字桩、虎踞、龙盘、山猿守门、抱圆归一、心字桩、掌运太极、黑熊荡背、鹭鸶学步、铁翅神鹰陆地飞腾法、千斤坠、九九回阳、混元一气。大字桩为太乙十三桩之首桩。 作为太乙十三桩之首桩,大字桩功法的修炼是为太乙门其它桩法及功法奠定基础的,其桩的武学作用与内功技法在十三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太乙十三桩作为太乙门的宗传课业,为太乙门入门之必修桩法,并有专修桩法列入其中。先祖留下太乙十三桩之十三个桩法供太乙学人习练,其每一桩皆有各自的作用与奥秘,不可漏缺一式。先祖立意高远,绝无冗赘,此十三式已至简至极。由此笔者提醒学人,习练太乙十三桩一定要全面,太乙十三桩每个桩法各有其内涵与功用,不能只专练大字桩而偏废其余桩法。因为一桩一式构不成完整的修为,其中必会有所缺陷。全面系统习练太乙十三桩之桩法并研习其理法,才是真正的坦途。 在铁松传统中,大字桩是门内单传“以武人道”首选功法之一,也是铁松派功法的试金石和试“心”桩。一直以来,先辈们往往以大字桩的站桩修为来检验习功者事武修道之心,断定其自身隐存的韧性与倦怠。武当历来留有“以武挡天下求道者”之戒之旨。以武挡道,即以武来磨练求道者之意志,检测其求道之虔诚度与勤奋度,观其品格之优劣,察其身体素质之强弱(如同精选运动员),并探其是否心存师法祖之念。大字桩如同试金石,以验石(习练者)能否成金(是否可入道修为);大字桩又是试心桩,试其学人心态能否端正。大字桩难度虽在十三桩中远远不能称最,但亦不应小视。大字桩桩架难度大,修炼过程异常艰辛。在站大字桩过程中,随站桩时间的延长而产生身心内外的痛。那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痛,痛彻百骸,如裂肉刮骨。人们常说度日如年,而此时的度秒也绝非易事。这是对习练者心理与生理的极限挑战,是对习练者意志与恒心的绝对考验。大道至简,然得道弥坚。大字桩由此可以试“金”,可以试“心”。 一、桩形 大字桩,顾名思义,取汉字“大”字之形,由一横、一撇、一捺构成桩架。在大字桩中,两臂伸直贯通胸背为“一横”;从头部始,连接颈部、上体、胯部,再至一腿一足为“一撇”;而与其另一腿一足则构成为“一捺”。练时两脚分开,双臂侧平举,双掌心向下,双足左右开立,其双足之外缘与两手腕部垂直为一线,目光平视,或远及地平线,或目及身前稍远处,功架基本形成。再进行身体的微调,先用“铺”字诀,也就是全脚掌铺地,重心在整个脚掌;次用“夹”字诀,双膝微内扣一下,然后放松;三要“顶”字诀,大椎穴向上提一下,然后放松。此应依师所授心法而定,这样基本已成大字桩桩形了。如此平心静气地站下去,自会产生诸多体内触感及排“湿毒”,壮内元。千万不可以功法至简,而生轻视之心理。 太乙主字。大字桩以“大”字成其桩形,是纳字人桩,以字为拳架之典型。桩法似乎是教者易教,学者易学,教学皆易,但蕴涵在其简易桩形之理法的个中三昧却非数笔可言。 二、功用对于大字桩的功用,师尊李兆生先生曾说大字桩是万能校对表,它可校正自己因练功所带来的偏差,是还原法,是引气归元法。十二正经、五脏六腑、孙络毛络因练功出现

武当太乙玄门剑动作图案解析

武当太乙玄门剑动作图解 一、起势:1、剑指从身体右侧向上再从头顶左指,同时开右步、身 左转、眼左视。(南) 2、右转身,翻剑提左膝。(西) 3、右独立左转、左虚步。(东) 二、青龙出海:1、左歇步交剑。前迈右步抡劈点剑(东) 2、分左脚回抽。(东) 3、左腿前跨并右步下刺。(东) 三、拨云见日:横迈左步圈剑右上撩击。(南)

四、恨福来迟:圈剑上抽、右独立架剑。(西) 五、紫燕穿林:落脚左下挂剑到身体左侧与左臂交叉。 六、尺背单鞭:向右横开右步、同时剑上挂至剑尖转向右、分剑发劲横刺。(南)

七、天边摘日:回身左独立左刺,上身前倾右腿向后高抬双手棒剑向前平刺。(东) 八、袖里藏花:右脚落于左脚后侧,双臂向右上回收,收左脚至右脚同时抽剑回带再弧形下落至怀中,左手剑指直接下落达在右手腕。(东) 九、进步中刺:左弓步前刺,剑指上扬于前额上方。(东) 十、海底捞月:右转身右下抽剑上撩。(南)

十一、马后扬鞭:转身右弓步向身后抡劈点剑。(北) 十二、怪蟒入蛰:回身左虚步圈剑左下截。(西) 十三、野马分鬃:高踢右腿分剑。(西)

十四:回身取宝:向前偏右落脚合剑。(西) 十五、金凤寻巢:歇步推剑即歇步下蹲分剑、推剑。(北) 十六:灵猫捕鼠:向右大转身平扫、圈剑左歇步抱剑。(东) 十七、白蛇吐信:迈右步弓步前刺。(东)

十八、分剑翻劈:左脚跟半步、同时圈剑弧形抡剑至头左侧主方,再 迈右脚弓步抡下点剑。(东) 十九、太公钓鱼:1、向后下抽剑左脚前迈点地成左虚步。(东) 2、向左前上方转腕拦截。(东) 二十、顺风扫叶:向右大转身、右手转腕与腰平、随转身横扫剑、渐转身渐成右歇步下蹲时剑由前向身后下方斜削。(西) 二十一、透风宝剑:1、保持歇步,向上向前弧形抽剑高过头顶、同 时剑指收回至右胸前,然后弧形向下向身后 回抽至腰间、剑尖转向前于身体右外侧下截,

武当太极拳三十六式

武当太极拳三十六式 (游玄德演示) 第一式:无极桩 两手下垂,自然站立,独立守神,中正安舒,虚领顶劲,面南背北。 动作要领:在武当太极内功修炼当中,很重视南北极子午向,达到天人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醒神安脑、引气归元。 图1 第二式:抱元守一 左脚左移,两脚与肩同宽、平行、足心含空、男左女右,两手合抱,拇指相对成圆状,顶天立地,头部中正,全身放松,气沉丹田。 动作要领:身正,体松,气顺,神凝,全身透空,八面支撑。 道家养生秘要:掐诀凝神、鼓荡丹田. 图2 第三式:开太极(图3、4、5) 两手从身体两侧分开,如铜钟式,有气感后,慢慢伸展,至两臂展平与身体成大字状。手心向下外转至手心向上,慢慢合于头顶,中指相对节节贯穿经面前下沉至丹田,两手以腕为轴外展,十指向前。 动作要领:两手分开自上而下划圆,须一气合成,配合呼吸。 道家养生秘要:伸筋拔骨、气贯黄庭。

第四式:金龟戏水(图 6 ) 接上动,松腰屈腿下沉成马步,两手掌心向下向前棚起,两腿直立,随即沉肩垂肘如金龟戏水下沉,双手收于丹田处,合抱于胸前棚出。 动作要领:太极有八十一个劲,此动作是个翻转劲,须周身协调一致,身形中正安舒。 道家养生秘要:任督通关、升清降浊。 金龟戏水图6 第五式:怀中抱月(图7 、8 ) 两脚成马步,腰右转,左手掌心向下收于左肋,在随身体右转,合于胸前,右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圆转中正,切记低头弯腰。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怀中抱月图7 图8 第六式:拨云见日(图9 、10 ) 接上动右转腰,两手掌心向上,右手在前、高不过眉,左手在后,低不过胸,左脚内扣,右脚外摆,两手分开,内旋挤出,掌心向前,左脚跟步。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力整。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益寿延年。 拨云见日图9 第七式:陆海奔潮(图11 、12 ) 退左脚,两手下捋收于胯根,双手合抱棚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抱婴儿状,左脚蹬,右脚弓步。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培元固本。 陆海奔潮图10 图11 图12 第八式:怀中抱月(图13 ) 右脚内扣,左脚外摆成马步,右手掌心向下合于胸前,左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上下连贯。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太乙履水功

太乙履水功 太乙履水功,全称为“道家太乙玄门提劲破气推进履水至秘<BR>演练功法”,属“内家”武当派太和门(一名邓道人家门,又名<BR>功家南派)内四大功种(即软性气功、硕形气功、轻盈要术、特<BR>绝秘技)之———轻盈要术范畴。该功因出自道家太乙玄门,<BR>且演练成功后可令人行走水面而鞋底无潮湿之迹,故名。 <BR>&nbsp;<BR>太乙履水功,有男女操作法各一套,即男子三十六天天罡履水功和女子七十二地煞履水功两种。<BR>默诀佐械操作法要旨<BR>《功家秘法宝藏》卷三《太乙履水功图说》中载曰: “丹囚默诀要旨说教,增之佐械请战大要。乾坤混合一百单八,全盘炼气切莫忘掉。……闭息要旨本为志息。意无一切实属最好,默念四个人间秘宇,师门之外谁人得晓?服气要旨本为启口,形培喝水一次点到,默念四个人间秘宁,慢细均长玄门法宝。哈气要旨本为悠然,顺势下送不必心焦,默念四个人间秘字.<BR>牵动咽喉一次最妙。引气要旨本为顺牵,自由臼在循规下排.默念四个人间秘字,气力切勿用于此间。送气要旨本为行意,以意领气自由自在,默念四个人间秘宁,直至即定如愿安排。<BR>策气要旨本为提劲,掌握分寸切忌过量,三分劲力足已用之,再默四个人

间秘字。定气要旨本为意注,聚气凝神勿使分心,默念四个人间秘字,六息之后则须破比。破气要旨本为牵意, <BR>双洒泉穴射山甚奇,默念四个人间秘宁,亦抱亦守共为六息。裹气要旨本为包绕,防微社弱不得轻饶,默念四个人间秘字,刚日转动六团绝妙。提劲要旨本为发力,一提则须周身擞到,<BR>默念凹个人间秘宇,按部就班全盘照料。托气要旨本为铺垫,交替循环助动为妙,欲念四个人间秘宇,稳固外气防其散稍。发动耍旨本为关键,做出谙般予舞足蹈,默念四个人间秘字,<BR>方知此架至真至要。”以上这段话应该这样来理解,丹田默次要旨和住械诸段要旨(包括男性和女性操作者均须演练的架子在内)的全盘完整功法,共有一日零八个。闭息的演练方式<BR>为:两腿并步立正(两腺挺直,两脚尖对着正前方向),两瞥分别垂于身体左、右两侧,两<BR>手形成分指掌并且以掌心贴靠在大腿的外侧[左分指掌贴靠在左腿一侧,右分指掌则贴靠<BR>于右腿一测)。头部端正,眼望前方(但不远视),下领内收,颈项仲皮(切勿僵硬)挺胸拔背收缩臀。凝神聚意(即思想高度集个),意无一切〔即不思考与做架毫无关联的事宜)。忘却呼吸,力求自然。这就是闭息的关键要领。切记在闭息的时候,一定要在嘴里默默而不出声音地、按顺序念出四个字: “闭”、“息”、“静”、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 形[1P]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形[1P] 武当 虎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威猛而仁性的象征。虎在五行中属土,常习练虎形养生功,可健脾胃,强筋骨。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手下垂,虎口圆张。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寅虎洗漱 原地旋腰,身体前倾,重心移至右腿;双手手心朝上,平托至面前,握成双拳,下按至丹田处;同时重心移至左脚,转腰,松拳,转腕上托,再握拳下按…… 反复三次。 做这一式时,要求动作沉稳,拧转圆活,张弛分明。 第四式伏虎听风 腰向左拧,左脚随之后撤至右脚后跟处,右脚脚尖点地,两手以肘为轴,逆时针画圈收于腹下,同时屈腿,身体下沉。 第五式猛虎扑食 右脚前迈,膝盖弯曲,并尽量外伸,着地踏实后,左脚适时跟上;同时两手成弧形向前推,与肩平;而后手臂微曲沉肘,身体下沉,向后平坐。 做这一式时,出掌前推时呼气,手臂回曲时吸气。 第六式立虎静观 侧拧腰,两手腕转成相对,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十指张开,手臂圆张;同时左脚略伸,后根着地。 做这一式时,要求头上顶,脚根后顶,膝盖外顶。 第七式猛虎咽食 侧拧身,身体下沉,并向后平收,重心前移;双手以腕为轴,十指朝下,顺膝前推,并顺转成“伏虎听风”势。 之后,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观”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八式猛虎回头 做完上式的“猛虎咽食”后,左脚内扣,腰朝后拧转;同时,右手下按到腰,左手上抬至与面部平行。——这是一个转体换方向的动作,做完这一式后,朝原来的反方向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观”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九式收式 做收式时,直接从“猛虎咽食”收转,转身后,两脚移至与肩宽,双手在两侧合至面前,下按至丹田,而后变掌收于体侧,收腿直立,凝神调息。

太乙哼哈力功

太乙哼哈力功 第一部:太乙返还功 洗髓功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贯充内力。 人的正常体温是36℃左右,在低于此温度的自然环境中,人便须加衣御寒。可是,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小伙子在10摄氏度左右时仍然一袭单衣,这是因为年轻人热 力大,体能机能强壮,所以不畏寒。但是温度再低,到0度以下,甚至到零下一10度时, 普通人就不能再凭本能的体热来抵御严寒了。而我们太乙门的"洗髓功"却能通过练功来 增大体内的热量,可以轻易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寒冷。 下面具体介绍功法内容 一.贯气式:如图1之预备势。故腹贯气咽气,使气充小腹内。 贯气是“寒暑铁布衣”的关键,从八脉锤到遇见寒暑都要需要操作好贯气式,只有气贯好 打锤才不会受伤,御寒时才会有效。 1)由图1预备势不动,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尽力鼓小腹,呼气时小腹凹进去,尽量把 腹中气呼出。 (2)三次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将小腹先尽力鼓起,然后闭住气,再深吸一 口气,入腹,然后喉中吞咽一次。注意,吸气不可太急,要慢慢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 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也没有气,只是好象咽食物一样的于咽。 (3)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小腹一直鼓着不放,口鼻恢复自然呼吸。然后双脚分开 如图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4)尽量鼓腹,待实在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长呼气,张嘴念"哈"字,将小腹中气

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复自然。 从(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阔气再自然呼吸,腹中一直充盈气团 ,次序决不可错,否则无益而有损。 (5)上接(3),鼓腹站桩,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心向上曲肘 相对,如图22。 随双手上托同时,将小腹中之气团上升至胸膈处,使胸腔隆起,口鼻仍自然呼吸,凝住 不动,尽力忍耐憋气不泄'。 (6)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气,同时张嘴念"哈",连续三次,呼尽胸中余气。呼气时 不可太快速,也要缓缓呼出。以上再连续练三天; 注意:贯气法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要操作熟练才可打锤,而且在以后应敌之时,需要 随时贯气,既可抗击又可充盈拳脚之内力,练其他拳掌功夫及腿脚功夫时自可事半功倍。 二单展翅 1.抱气式 左脚向身体左侧跨一大步,正低马步然后双手相叠左内右外抚盖基于肚脐外面,贯气不 放,目视前方.如图2所示。 2 采气式: 原势不动,右手横掌于腹前,掌心向上,掌指朝左,目视前方,如图3所示。上动不停 ,右掌由下向左向上伸,伸到与胸部平齐时,翻掌内旋掌心向外,横置于胸前,如图4 所示。上动不停,右臂仍然由左向右缓缓横拖过胸前,右掌向右前伸开,掌指朝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