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族(race)、民族(nation)与族群(ethnicity)

一、种族(race)、民族(nation)与族群(ethnicity)

一、种族(race)、民族(nation)与族群(ethnicity)
一、种族(race)、民族(nation)与族群(ethnicity)

一、種族(race)、民族(nation)與族群(ethnicity)

A. 種族:生物分類還是社會分類?

1. 1. 種族的生物性意涵

?將世界人類當一種物種(species)種族:將人類世界當成一種「物種」,各個種族為此物種的分支。例如:膚色將人種分為白種、黑種、黃種人。

?從「物種原始論」與「物競天擇」形成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將種族團體與文化產生對應關係。此符合當時的殖民的合理性:歐洲、美國黑奴、台灣引進大陸新娘?批判

a.以科學將人種分類,缺乏學術意義(基因都一樣)

o亞利安人作為一假設的人種科學

b.體質與文化的關係,主流學術已遭駁斥:種族主義的反省

o種族主義:將人分成不同種族,依其出生背景,進行上下等級安排的世

界觀與意識型態。這種世界觀合理化或自然化征服者的永久優勢地位,

將之歸因於天生、體質、生活文化的優越。

o聯合國1945年委託生物學者針對種族進行科學的研究,生物學家的結

論:人類只有一個起源,所謂人類的各個種族只是統計學上可區分的群

體。根據某些顯著的指標,例如頭顱或鼻形、膚色、髮色類型等等標準,

將人類分為不同類型是可能的。然而這樣的體質差異與行為差異、心理

差異並無關連,因此,種族用來論證不平等待遇的正當性的觀點遭到否

定。

2.種族是一個社會性的分類

?社會建構1:種族的認定,因社會而異

例:美國南方某些州一滴血原則(只要有點黑,就是黑)、父系原則(父親黑,母親白,還是黑)、Tiger Woods的Cablinasian(Caucasian, Black, Indian, Asian, 母

一半Thai,一半Chinese,父一半Black,一半black與native America 的混血),

但是巴西是要很黑,才叫黑(而且必須是非洲裔)。

?社會建構2:同一種族內,有很大差異:亞洲人的多樣性(泰國、印度、日本,全是黃種人)

?社會建構3:為什麼我們要用膚色來分類?不可以用身高、髮色?(藍眼珠與綠眼珠的故事)

?社會建構4:誰定義種族?國家,可能為了某些利益,而改變(例如,美國原住民,本來75%才叫原住民,後來50%。台灣的原住民,本來漢原通婚因父親才算,後來

改成母親亦可)

B. 族群

1.族群:「因為擁有共同的血緣、語言、文化、宗教或祖先,而被其他人或自己認為是構成

獨特的社群的一群人」,不是有這些要素,族群就會客觀地存在,而是要經過歷史經驗或社會經驗,才會發展出來。

2.族群客觀特徵論的限制

?例如語言:說?語的不一定都是?族,?族不一定都會說?語

?外省人,1949年來台,先被稱為大陸人(vs.台灣人),主要彼此區分是山西人、山東人

3.族群是由本身組成份子認定的範疇,造成族群最主要的是它的「邊界」,而非語言、文化、

血統等的「內涵」。一個族群的邊界,不一定指的是地理的邊界,而主要是「社會邊界」。

在生態性的資源競爭中,一群人強調特定的文化特徵,來限定我群的「邊界」以排除他人。

?原漢→閩客→本省外省→閩客原住外省

4.把族群當作是主觀的認同,並不表示體質與文化特徵就毫無意義了。它們雖不是客觀劃分族

群的判準,但的確是人們主觀上用來劃分人群的工具。黑/白人差異大可被感知;本省/外省人體質區分極為細微。小朋友怎樣都到不到好朋友是黑人的情況。但當族群關係緊張時,再細微的差別都可以被感覺或創造出來。

5.認同如何產生:

A.根基論:強調族群內部情感聯繫與傳承,出生獲得

B.工具論:強調族群認同的維持與變遷,可選擇、可被利用的社會生存工具

二、族群的客觀身分與主觀認同:以台灣「四大族群」為例

a.你父親與母親的族群身分是什麼?你比較認同哪一個?為什麼?

b.你常被歸類的族群身份與認同,是否因為不同的時期、空間而有所轉變

c.請想一想你最要好的三個好朋友,他們的族群身份是什麼?

?客觀的分類與主觀的認同,並非一對一

?主觀的認同並非單一,可能有多重認同

?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三、種族或族群互動---同化(融合)的討論

I.形式

1.熔爐式的同化:甲+乙+丙→丁

2.教化式的同化:甲+乙+丙→甲

3.多元結構主義:甲+乙+丙→甲1+乙1+丙1

II.影響因素

1.功能論的觀點

2.衝突論的觀點:偏見與差別待遇

III.台灣公領域與私領域的族群融合背景

1.政治背景:

2.語言政策:提倡國語禁用台語

3.教育內容:教科書中的大中國意識、隱藏性課程

第7章种族划分国家和民族

2005年2月24日 第7章种族划分、国家和民族 阅读材料: 埃里克森(Eriksen),民族主义 西格尔(Segal)和汉德勒(Handler):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怎样的? I.今天要阅读的两部材料 A.材料一,埃里克森,此教材如同物理学课本一样——介绍了一些基本常识和概念 你不需要去区分霍布斯鲍姆(Hobsbawm)、盖尔纳(Gellner)、安德森(Anderson)和埃里克森(Eriksen)在学术观点上的区别 B.材料二,西格尔和汉德勒合著的文献,该文献提供了一些与学术有关的实际案例: 这些案例可用于指导其他学者的学术论证 1.关于单一民族国家的理论体系的建立,西格尔和汉德勒对相关文献做了彻底的批判,埃里克森对这些同样的文献也做过讨论 II.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1] A.现代化前 1.单一民族国家与早期的国家体制之间的区别和相似性 2.民族主义/民族是如何发展的 B.简要地讨论现代性和国家的概念 C.然后回到民族主义的议题上 III.现代化前时期 A.部落 1.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名词? a.“其他的” [1] This lecture draws on the Eriksen reading 7 Ethnicity, State, Nation Eriksen 97-120, Segal and Handler 9/1/05

b.异国的 1)电影中的例子? 2.传统上部落社会被看成是: a.小规模的(人口不多) b.部落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建立在: 1)血族关系网络和面对面交流方式的基础上 3.“部落的”是人类学中的一个分类概念,尽管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 a.现代化前时期,小规模族群有以下三种生活方式 1)狩猎式 2)种植式 a)耕种和捕猎都是收获贫乏的生活方式 b)事实上农耕社会其规模可能是非常大的——如非洲的王国 3)游牧式 B.由这些生存方式所决定的“部落”社会的特征与现代化前时期的王国相对照1.农耕社会,第四种生活方式:耕种和畜牧 a.“肥沃的新月形地带”:巴比伦王国等属于农耕社会 2.一些现代化前时期的国家是园艺型的生活方式 a.新世界(阿兹特克族人,马雅人,印加人) 3.一般来说这些国家建立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马雅除外) a.一种假说(极其简单)认为文明往往起源于贫瘠的地域,因为在这些地域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才能发展科技水平,以便水资源得到优化分配b.同时还需要发展一个社会政治机构来保证适当的资源分配 c.欧洲的封建农耕国家

一、种族(race)、民族(nation)与族群(ethnicity)

一、種族(race)、民族(nation)與族群(ethnicity) A. 種族:生物分類還是社會分類? 1. 1. 種族的生物性意涵 ?將世界人類當一種物種(species)種族:將人類世界當成一種「物種」,各個種族為此物種的分支。例如:膚色將人種分為白種、黑種、黃種人。 ?從「物種原始論」與「物競天擇」形成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將種族團體與文化產生對應關係。此符合當時的殖民的合理性:歐洲、美國黑奴、台灣引進大陸新娘?批判 a.以科學將人種分類,缺乏學術意義(基因都一樣) o亞利安人作為一假設的人種科學 b.體質與文化的關係,主流學術已遭駁斥:種族主義的反省 o種族主義:將人分成不同種族,依其出生背景,進行上下等級安排的世 界觀與意識型態。這種世界觀合理化或自然化征服者的永久優勢地位, 將之歸因於天生、體質、生活文化的優越。 o聯合國1945年委託生物學者針對種族進行科學的研究,生物學家的結 論:人類只有一個起源,所謂人類的各個種族只是統計學上可區分的群 體。根據某些顯著的指標,例如頭顱或鼻形、膚色、髮色類型等等標準, 將人類分為不同類型是可能的。然而這樣的體質差異與行為差異、心理 差異並無關連,因此,種族用來論證不平等待遇的正當性的觀點遭到否 定。 2.種族是一個社會性的分類 ?社會建構1:種族的認定,因社會而異 例:美國南方某些州一滴血原則(只要有點黑,就是黑)、父系原則(父親黑,母親白,還是黑)、Tiger Woods的Cablinasian(Caucasian, Black, Indian, Asian, 母 一半Thai,一半Chinese,父一半Black,一半black與native America 的混血), 但是巴西是要很黑,才叫黑(而且必須是非洲裔)。 ?社會建構2:同一種族內,有很大差異:亞洲人的多樣性(泰國、印度、日本,全是黃種人) ?社會建構3:為什麼我們要用膚色來分類?不可以用身高、髮色?(藍眼珠與綠眼珠的故事) ?社會建構4:誰定義種族?國家,可能為了某些利益,而改變(例如,美國原住民,本來75%才叫原住民,後來50%。台灣的原住民,本來漢原通婚因父親才算,後來 改成母親亦可) B. 族群 1.族群:「因為擁有共同的血緣、語言、文化、宗教或祖先,而被其他人或自己認為是構成 獨特的社群的一群人」,不是有這些要素,族群就會客觀地存在,而是要經過歷史經驗或社會經驗,才會發展出來。 2.族群客觀特徵論的限制 ?例如語言:說?語的不一定都是?族,?族不一定都會說?語

概论美国的移民民族和种族关系理论

概论美国的移民、民族和种族关系理论 周钢/杨国美 作者:周钢,1945年生,首都师大历史系副教授;杨国美,1961年生,烟台师院图书馆馆员 关于美国移民、民族与种族关系史学,国内已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1〕。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外学术界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系统评介美国学术界目前流行的几种理论。 外来移民在美国的生活适应问题,还在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的20世纪初,就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著名学者罗伯特·帕克1950年曾提出“种族关系循环学说”,认为移民来美之初,会因文化价值差异而同当地人发生摩擦、冲突,但日久天长,也就慢慢发生适应并被主流社会吸纳。因此,接触、竞争、适应和同化这四部曲,是“进步的和不可避免的”〔2〕。 学者奥立弗·考克斯在1948年出版的《等级、阶级和种族》一书中,把“种族”(Race)一词界定为“依其体貌特征,在与他群的社会交往中,被外人或自己人加以区分的任何群体”〔3〕。土著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人们按其体貌差别分出了种族上的差别,甚至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当他们首次来美时曾被认为是劣等“种族集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族外通婚的发生,他们的体质特征消失了。由此可见,基于体质特征所划分的集团,是可变的。 社会学家曾就“种族集团”(racial groups )和“民族集团”(ethnic groups)作过区别。按W. 劳埃德·沃纳和利奥·斯洛尔的观点,racial groups 是依据人们的体貌特征予以界定的,而ethnicgroups则是依据人们的文化差异加以区分。在《美国民族集团的社会系统》中,他们认为一个集团与主导社会之间的文化与体质差异越大,该集团的同化步伐就越慢〔4〕。米尔顿·戈登在其

民族与种族之区别

种族和民族的区别种族(人种)和民族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仅一字之差,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内涵之别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而民族是指 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②外延之别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例如,中国的汉族、回族、朝鲜的朝鲜族,日本的大和族都是黄种人;欧洲的许多民族都是白种人;非洲南部的许多民族都是黑种人。而同一民族几乎不可能分属不同的人种。 ②标志之别种族一般是以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血 型等体质特征为标志划分的。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志划分的。 ④属性之别种族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各集团长时间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属自然现象,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鼓吹的“种族优越论”是反科学的谬论。而民族是社会实体,这一人们的共同体,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将来,当全世界进入共产主义时代以后,随着各民族的高度发展和繁荣,民族差别将逐渐消失。因此属社会属性。 ⑤数量之别世界上的种族,主要有三种: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而民族的种类很多,根据粗略统计,大致有近200个,并且各民族人口的数量差别很大,人口超过1亿的民族全世界共有18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达10亿人以上;人口很少的民族像印度尼西亚的托瓦拉族,人口只有几十人。 氏族是产生于原始蒙昧时代中期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其组成人数不等,最多的可达数百人。氏族制度先后经历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氏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氏族实行外婚制。它的血缘关系,在母权制时期按母系计算,在父权制阶段则按父系计算。氏族的头领由民主选举产生,氏族中的一切事宜都要由成年人参加的氏族议事会决定。其成员有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仪式,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到了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社

世界民族与文化

《世界民族与文化》教学大纲(课程代码:6282,选课班号:20111493,学分:2分) 1、任课教师: 刘芳教授 2、时间:周五2:30-3:50pm, 3、上课地点:凌云楼多媒体教室南附101室 4、办公地点:教研楼609 5、授课对象:全校通识课 6、使用教材:郝时远、赵锦元.《世界民族与文化(上、中、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年 课程简介及教学目的 主要内容:随着当今全球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仿佛更能从经济的多样性来理解整个世界和人类。但是,尤其是我们的青年学生,很少懂得经济及其所有的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其实都包含在人类的文化之中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因此,我们至今对文化的理解显得十分的狭隘。本课程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视角,从全球的视角鸟瞰我们的人类文化。其中,包括三大部分:第一,人类文化的基本发展轨迹概述;第二,世界上主要的文化类型和区域,以及历史上文化与民族的若干关系问题;第三,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与文化。由此,本课程期望达到的效果是:第一,打开学生看问题的视角,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事物能力;第二,尊重不同的人类文化,理解文化多样性,批判“种族优劣论”和文化等级主义;第三,建设和谐社会,自觉保护和弘扬各民族文化。 教学手段和方法 1.课堂中采用教师授课、同时加入一些课堂讨论等互动方式,开展灵活的教学手段。 2.运用多媒体教学,适当加入影视短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加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从而使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 考试方式 1.平时考核,占学期总成绩的20%,包括不定期的测验、上课出勤率和讨论会等分数的总和。 2.期中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20%。 3.期末考试,学期总成绩的60% 目录及内容提要 第一讲 绪论 一.《世界民族与文化》课程开设的缘由 1、当今世界是一个民族众多,充满文化多元和多样性的世界 2、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来了解和研究这个世界 二.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1、拓展知识面;(不是猎奇,是学习) 2、真确理解“全球化”的意涵 3、以保护人类文化、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 三. 课程设计及基本结构 见“课程进度表”。 复习思考题: 1、学习《世界民族与文化》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如何制定学习规划,选择课外读物?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的概念、预测因素及理论模型

心理科学进展2010, Vol. 18, No. 11, 1800–180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的概念、预测因素及理论模型* 尹可丽1尹绍清2黄希庭1 (1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400715) (2楚雄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楚雄 675000) 摘要民族与种族社会化是美国少数民族家庭教养的核心成分, 是父母向子女传递种族和民族特征等信息, 促进子女社会适应的过程。子女的年龄、性别、父母与子女的受歧视经历等影响着父母对子女的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的内容和时机。目前,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运作机制模型的建构, 使民族与种族社会化和青少年的民族认同、自尊、心理健康、学业表现等许多研究得以整合到一个研究范畴之下, 反映出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研究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民族社会化; 种族社会化; 民族认同; 自尊 分类号 B849:C91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ethnic-racial socialization)研究是美国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该方面研究文献的不断增多, 是由很多复杂因素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随着拉美裔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2035年有色人种儿童将占美国在校学生人数的50% (U.S. Census Bureau, 2004)。美国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化, 引发了学者们对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的研究兴趣。民族与种族社会化和民族认同是有色人种家庭和儿童的生活中最突出的过程(Rodriguez, Uman?a-Taylor, Smith, & Johnson, 2009), 探讨父母对子女进行民族与种族社会化所采取的做法, 有助于解释青少年民族认同、自尊等形成的原因。目前, 我国的心理学研究仅仅关注到民族认同问题, 对之进行了相对多的讨论, 却缺乏对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研究的介绍。本文拟对美国心理学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对我国心理学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1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的概念界定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被广泛地用于指称父母向孩子传递关于种族(race)和民族特征(ethnicity)信息的过程(Hughes, Hagelskamp, Way, & Foust, 收稿日期:2010-03-2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研究——以青少年民族团结心理与教育为视点” (批准号:09BMZ006) 通讯作者:黄希庭, E-mail: xthuang@https://www.doczj.com/doc/8313242932.html, 2009a; Hughes et al., 2006)。民族与种族社会化是少数民族家庭教养的核心成分。不同民族的父母向他们的孩子们传递民族特征和种族的有关信息, 传递有关他们群体成员身份的意义(Hughes, Witherspoon, Rivas-Drake, & West-Bey, 2009b),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了一系列诸如民族自豪感、民族历史和传统, 歧视觉察, 群际间的警惕和不信任, 以及群际间的多样性和平等性的观念(Brown & Krishnakumar, 2007; Hughes et al., 2006; Uma?a-Taylor & Fine, 2004)。 美国心理学研究者对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的研究, 是围绕种族社会化(racial socialization)和民族社会化(ethnic socialization)展开的。该领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对非裔家庭的种族社会化研究。由于种族歧视是非裔美国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Brodyet al. 2006), 种族歧视的有害影响, 使得非裔美国父母必须教导孩子如何在个人的、文化的和体制等不同层面认识和处理种族歧视。另外, 由于非裔美国人的传统和有关历史知识常被主流教育和通俗文化所忽略或者扭曲, 父母还必须准确地向孩子提供这方面的知识。除了非裔美国人, 其他少数族裔家庭, 也同样面临着应对偏见与歧视, 面临着传承本族历史和传统的问题, 所以, 从90年代开始出现对多种少数民族群体, 比如波多黎各人、多美尼加人、华人的民族社会化过程的研究。虽然处于主体成员地位使得白人家庭在教养孩子时可

最新民族与民族政策试卷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试卷 姓名: 班级: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27分) 1、民族: 2、民族主义: 3、民族区域自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风俗习惯的特点有() A.民族性 B.社会性 C.历史的连续性 D.相对的稳定性 2、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 A.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 C.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D.某一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在帝国主义时代应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是( )提出的。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斯大林 4、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问题的性质是()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经济矛盾 D、没有任何矛盾 5、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照()的顺序组成。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1、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和国家的区别?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2、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人)源于对本民族利益、权利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待遇与地位的 关心以及处于对本民族尊严的维护而产生的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方式。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 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BCD 2、AC 3、C 4、B 5、D三、简答题1、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和国家的区别? 1.民族与氏族部落:①定义不同②内在结合的因素不同。 2.民族与种族:①定义不同②所属范畴不同③识别的依据不同。 3.民族与国家:①定义不同②所属范畴不同。 2、马克思主义平等的含义是什么?①基本立场是各民族一律平等②基本内容是在一切权利上 的平等③实现途径是消灭阶级或提供保障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 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有哪些?①是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是加 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③是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地区资源的需要。④是巩固国防的需要。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①有信与不信的自由,有信这个教与那个教的自由, 有以前不信现在信的自由,有以前信现在不信的自由,有信这派和那派的自由。②国家保护正 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 度的活动。③坚持政教分开,民族、宗教区别对待,宗教与迷信区别对待。④鼓励独立自立、 自办教会,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2、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人)源于对本民族利益、权利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待遇与地位的 关心以及处于对本民族尊严的维护而产生的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方式。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 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BCD 2、AC 3、C 4、B 5、D三、简答题1、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和国家的区别? 1.民族与氏族部落:①定义不同②内在结合的因素不同。 2.民族与种族:①定义不同②所属范畴不同③识别的依据不同。 3.民族与国家:①定义不同②所属范畴不同。 2、马克思主义平等的含义是什么?①基本立场是各民族一律平等②基本内容是在一切权利上 的平等③实现途径是消灭阶级或提供保障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 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有哪些?①是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是加 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③是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地区资源的需要。④是巩固国防的需要。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①有信与不信的自由,有信这个教与那个教的自由, 有以前不信现在信的自由,有以前信现在不信的自由,有信这派和那派的自由。②国家保护正 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 度的活动。③坚持政教分开,民族、宗教区别对待,宗教与迷信区别对待。④鼓励独立自立、 自办教会,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