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笔记

一、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在古代,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留下了各自独特的思想和学说,这些学说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思想和学说被总称为“百家争鸣”。

二、学习要点

1.百家争鸣是什么?

2.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3.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4.墨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5.法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6.兵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7.纵横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8.百家争鸣的影响。

三、学习笔记

1.百家争鸣是什么?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大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交锋、较量。这个时期思想繁荣的现象被称为“百家争鸣”。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总结出很多道理和智慧,影响深远。

2.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儒家学说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品德的培养。儒家的理念可以用“仁爱”、“礼节”、“道德”、“忠诚”、“原则”等词汇来概括。

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等书籍是儒家经典。

儒家思想强调建立关爱他人、尊重长辈、敬畏上帝等的道德体系。

对中国古代社会有重要影响。

3.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主张遵从道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道家思想由庄子等哲学家提出,并在战国时期达到了极致。

道家理念可以用“道”、“天人合一”等词汇概括。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最大的问题是要摆脱自己关注世俗的眼光,回归大自然,更好地与环境和谐相处。

道家思想对树立人们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墨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墨家学说是古代中国第一个攻击儒家道德体系的思想流派。墨家强调宣扬爱人、宽容、施舍并开展公益活动。

墨子作品中有“爱”、“非攻”等论述,表达了爱的力量胜过战争

的理念。

墨家学说创立了人类博爱的思想,也对提升爱心、减少战争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法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法家学说强调政治统治和法律法规在治理社会中的作用。法家学说重视实际行动,强调市场经济和法制的重要性。《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

法家提出了“以法为教”的理念,强调法治精神,提倡制定并推行法律制度,为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6.兵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兵家学说是中国军事领域最早的学派之一。《孙子兵法》是兵

家学说的代表作品。

兵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战争胜利需要制定策略和战术,强调士兵的训练和提高军事技能和素质。

兵家学说对战争、斗争、统一和征服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思考,起到了在古代战争领域的头等贡献。

7.纵横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纵横家学派主张“阴谋斗争”,特别强调间谍、游说等“以非正常手段打败对手”的策略。

纵横家学说的代表作是《吕氏春秋》。

纵横家思想在政治和社会的教导中强调灵活的策略和方法,提倡灵活应变、善于观察和分析形势,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8.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世界和人类的理解、对宇宙和自然的认知、对社会和个人的反思都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这种思想和哲学繁荣,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总结

通过学习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战国时期六大学派的主要内容以及百家争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派和文化财富变得越来越珍贵,并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这些文化元素,加以认真对待,建立自身的修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2021年10月19日,我校七年级(1)班历史课堂上,老师主讲了第八课《百家争鸣》。下面是本次课堂的实录。 一、引入 老师带领同学们看了一段古人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国都临淄,有三个知名的人物——荀子、韩非子和孟子。他们之间互相辩论、发表见解,百家争鸣,思想大开。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三位有什么特点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回答,有的说他们都是思想家,有的说他们都对政治、社会有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作品被称为“百家之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 二、简述 百家争鸣是一个概括性的名词,它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独特的思想氛围和知识分子的学术繁荣。在这个时期,各种学派学说互相纷争,争论不断。学者们以自己的智慧探究天地万物的本质,力求寻求真理,创造思想成果,留下伟大的思想遗产。 三、详解

1、思想大家的代表 老师请同学们又回到故事中,具体介绍一下三位思想家的代表作品、思想体系和贡献。首先介绍荀子的《荀子》。荀子思想的核心是“性恶论”,即人类天生就是邪恶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和品德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修养和教育才能得以改变。接着,老师介绍了韩非子的《韩非子》。韩非子是以法治来实现社会稳定和安定的。他主张要制定科学的法律和规章,这是维护秩序、保障权益的基础。最后,老师介绍了孟子的《孟子》。孟子思想主要是“仁政”,即以仁爱为核心原则来治国。他认为国家要尽可能使人民富裕、安全,实行仁政才能让国家繁荣富强。 2、学派与流派的互相影响 在介绍了三位思想家之后,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百家之言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那个时代出现了各种学派、流派?同学们纷纷举手呼喊:“他们辩论、碰撞出各自的思想,互相交流取 长补短。”同学们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积极发展 过程。 3、思想传承与发展 在学习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之后,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术传统和发展。同学们得知:经过战国时期的学派竞争,中国古代学术传统开始形成并持续发展,一直延续到现代。其中,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中国古代的主流学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方法指导二: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3题的知识点。第3题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几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总结,对比记忆。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自主阅读课本P36—38内容,完成第2题。 2.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 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成就: 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B.注意因材施教。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E.编成《春秋》。 知识模块三百家争鸣 自主阅读课本P38—39内容,完成第3—4题。 3.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七年级上册(部编教材)历史笔记(原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最新最全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第一课(新石器时代) 一、我国最早的人 1.最早的人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 2.距今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 2.距今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发现过程:1921年(首次发现)——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 5.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和使用工具:粗糙的石器(打制石器)和木棒(2)组织形式: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3)用火情况: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情况,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研究对于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周口店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2.距今年代:距今约3万年。 3.体质特征: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和使用工具:用打制石器,但已会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用火情况: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3)生活方式: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4)生活状况:原始人群之间出现生活用品交换;懂得爱美,用骨针缝纫衣服。 (5)社会组织形式: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新石器时代)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距今年代:距今约7千年。 2.生活区域: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3.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4.农业:主要种植水稻 5.生活状况:住着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其中发现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结构水井。过着定居生活;饲养家畜(猪、狗、水牛),会制造陶器;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用雕刻和使用天然漆;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距今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遗址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村 3、使用工具:普遍适用磨制石器 4、生产状况: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5、生产状况:饲养猪狗等动物,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最具特色的生活用具是彩陶,已会简单的织线、制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夏、商、周的更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笔记 一、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在古代,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留下了各自独特的思想和学说,这些学说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思想和学说被总称为“百家争鸣”。 二、学习要点 1.百家争鸣是什么? 2.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3.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4.墨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5.法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6.兵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7.纵横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8.百家争鸣的影响。 三、学习笔记

1.百家争鸣是什么?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大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交锋、较量。这个时期思想繁荣的现象被称为“百家争鸣”。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总结出很多道理和智慧,影响深远。 2.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儒家学说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品德的培养。儒家的理念可以用“仁爱”、“礼节”、“道德”、“忠诚”、“原则”等词汇来概括。 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等书籍是儒家经典。 儒家思想强调建立关爱他人、尊重长辈、敬畏上帝等的道德体系。 对中国古代社会有重要影响。 3.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主张遵从道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道家思想由庄子等哲学家提出,并在战国时期达到了极致。 道家理念可以用“道”、“天人合一”等词汇概括。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最大的问题是要摆脱自己关注世俗的眼光,回归大自然,更好地与环境和谐相处。 道家思想对树立人们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墨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墨家学说是古代中国第一个攻击儒家道德体系的思想流派。墨家强调宣扬爱人、宽容、施舍并开展公益活动。 墨子作品中有“爱”、“非攻”等论述,表达了爱的力量胜过战争 的理念。 墨家学说创立了人类博爱的思想,也对提升爱心、减少战争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法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法家学说强调政治统治和法律法规在治理社会中的作用。法家学说重视实际行动,强调市场经济和法制的重要性。《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 法家提出了“以法为教”的理念,强调法治精神,提倡制定并推行法律制度,为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6.兵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兵家学说是中国军事领域最早的学派之一。《孙子兵法》是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12课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3、发现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4、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过着群体生活; 5、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烧骨等)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6、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距今约3万年;已经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有审美观念。 ◆史前时期:古人类化石、遗迹的发现为研究古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 1、距今时间: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新时期时代) 4、生产活动: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狩猎捕鱼、采集野果; 5、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北方寒冷干燥,可防寒保暖) 6、原始手工业: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彩陶上面有纹饰图案)、有装饰品、有乐器(陶埙)、会纺织、制衣(出土骨针、骨锥、纺轮)。 二、河姆渡居民

1、距今时间:约7000年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 4、生产活动: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等家畜; 5、房屋:干栏式建筑,发现木结构水井(南方温暖潮湿,可通风防潮) 6、原始手工业:制作陶器和玉器、乐器(骨哨)、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2、地点: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兴起和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聚落、磨制工具(耒耜)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部落联盟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有炎帝、黄帝、蚩尤等较大的部落。 2、华夏族形成 (1)阪泉之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联盟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黄的发明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他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缫丝。 ◆远古传说不一定全部是真实的,只有经过考古文物证实的才是真实的。 三、尧舜禹的禅让: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孔子和儒家学说;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2.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课文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各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和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课前知识储备】 百家争鸣含义: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课程讲解】

一、老子 历史人物档案卡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倡导德政。 2、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

2020-2021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提纲知识点笔记归纳(浓缩精华版)

2020-2021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总 复习提纲知识点笔记归纳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人类的起源: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元谋人是我国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上。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 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集体采集狩猎,抵御野兽。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 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遗址内涵最丰富、材料最 齐全,是古人类遗址的代表,对研究古人类有重要 意义。 三、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 部。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 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群居;具有爱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化石 遗址考古是研究古人类的主要方法。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 河姆渡居民: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居住干 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黑陶; 半坡居民:约6000年前,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圆 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使用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遗址都分布在大河流域,水源充足。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 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启继承了禹的位置,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商汤灭夏,建立商朝。经盘庚迁殷,政权稳定。 武王伐纣: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建立周朝。 西周时,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国人暴动,西周衰落 二、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昏庸残暴。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三、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公天下”到“家天下”,夏王启开始。 四、西周的分封制(重点)(1)目的:为了巩固周王室统治。(2)内容:①周王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如齐国楚国秦国);(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五、西周的等级制----分封制:统治阶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六、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 1、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夏朝(发展) →商周时期(繁荣) 青铜时代:指夏商西周(不含春秋战国,使用铁器) 2、用途:饮食、祭祀、礼器、军事、农具 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规模宏大,技艺高超。 青铜礼器的大小和数量象征权力的大小和等级差别。 3、制作工艺:泥范铸造法 4、商代代表性青铜器:商朝司母戊wu 鼎(迄今世 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最精美) 二、甲骨文 1、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 上的文字。2、发现者:清朝官员王懿荣 3、地位:①是中国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造字法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5、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6、商周时期青铜器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 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 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周平王东迁开始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周王室衰落,诸侯 争霸战争频繁,分裂割据) 一、经济发展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 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精耕细作。手工业商业发展。 二、王室衰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 ,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开展 ,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人们与世无争 ,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庄子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主张:反对空谈仁义 ,强调以法治国 ,设立君主的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1.老子 ⑴学派的创始人 , 后期楚国人 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那么 ,人们应该;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 ,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③政治上主张“〞。 ⑶学说著作: 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 ,字仲尼〕 ⑴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末年鲁国人 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 ,他提出“〞。②推崇西周的制度 ,主张 ,爱惜民力 ,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 ,主张“〞;②在教学中 ,孔子注重和文化知识教育 ,③发现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那么。 ⑷学说著作:? ?〔由其弟子整理而成〕 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开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的开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 ,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社会急剧变化。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8课笔记大全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8课笔记大全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所谓的大动荡指的是战乱纷争、诸侯强并弱;而大变革体现在政治上是各国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思想上则是百家争鸣。这就是七年级第6、7、8三课的内在联系。第6课突出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7课以战国七雄和商鞅变法为要,第8课则是诸子百家、思想碰撞。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的重点。 一、老子和孔子(都是春秋时期,且都是学派的开创者) 1、老子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 (2)思想观点: 哲学上: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应该顺应自然(万物有常——引申到现在就是生态环保、遵循自然);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典型例子: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C.以柔克刚; D.失败是成功之母) 政治上: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典型例子——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 3)著作:《道德经》(也叫《老子》)

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 (2)思想观点: 政治上: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德政;③推崇西周的制度(以礼治国) 材料研读——为政以德(能够看出是孔子的观点) 3)教育上:①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要区分这两个,“有教无类”是不分出身,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是发挥特长);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 4)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而成) 二、百家争鸣 1.时代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 3.含义: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4.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知识点

第8课百家争鸣 知识点一老子 1、老子简介 (1)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老子的思想 (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民应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知识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简介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核心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治国主张 (1)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2)反对苛政。 4、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孔子是我国创办私学的第一人),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2)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3)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5、文化成就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6、深远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的含义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4、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笔记 一、老子 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__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 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点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思想: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政治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论著:《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 学派: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经历: 1、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 2、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 3、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 提纲 一、老子 1、生平: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后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来摸索问题。 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著述:其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该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 4、生平: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思想: ①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②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 6、教育: ①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进展。 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觉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7、文化: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奉献庞大。 8、著述: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9、阻碍::其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进展有专门重要的阻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进展阻碍深远。 三、百家争鸣

10、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现在的学术思想领域专门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学派之间间展开猛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阻碍,取长补短,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11、内容: (1)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2)儒家: A、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B、荀子则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3)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一辈子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4)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12、作用: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进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阻碍。 自我检测: 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阻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表达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依旧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

部编初中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点整理及问答题

部编初中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点整理及 问答题 一、知识点整理 二、简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学派?其代表人物各是谁? 答: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 墨家:墨子(战国); 法家:韩非(战国); 兵家:孙武(战国) 2.老子是什么时期哪国人,哪个学派创始人?答: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 3.简述老子思想。 答: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4.老子的学说集中在哪一著作中?是哪一学派的经典?答:《道德经》、道家 5.孔子是什么时期哪国人,哪个学派创始人?答: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 6.概括孔子的思想。 答: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7.简述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 答: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8.如何评价孔子?答: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教学派的创始人。 9.孔子的思想集中在哪部著作中?答:《论语》 10.孔子的学说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答: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1.战国时期形成了哪些影响较大的学派,史称什么? 答: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诸子百家” 12.墨家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他的思想主张。答: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13.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都有谁?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答: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14.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概括他的思想主张。 答: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5.概括法家的思想主张。 答: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权威,以使臣民慑服。概括法家的思想主张。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权威,以使臣民慑服。 16.法家的集大成者是谁?何时人?概括他的思想主张。 答:韩非。战国末期人。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7.兵家的创始人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其著作是什么?答:孙武,春秋末期,《孙子兵法》 18.春秋战国时期形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成为什么?答:百家争鸣 19.如何评价百家争鸣? 答: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材料研读: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P39)答:“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P41) 答: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P41) 答: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 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和店铺一起期待学期的吧,加油哦! 1。商朝人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2。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屈原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离骚》。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4。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7。战国时期: (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

(2)孟子:儒家。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3)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下载全文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预习提纲

第8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1、生平: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后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问题。 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著述:其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该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 4、生平: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思想: ①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②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 6、教育: ①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7、文化: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贡献巨大。 8、著述: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9、影响::其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三、百家争鸣 10、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

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学派之间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11、内容: (1)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2)儒家: A、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B、荀子则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3)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4)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12、作用: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自我检测: 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3、“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预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预习提纲 【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孔子和儒家学说;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2.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课文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各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和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梳理提纲: 一、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倡导德政。 2、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_论语_》一书。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 1、何谓“诸子百家”?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2、“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3、“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4、“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5、“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6、“诸子百家”“争鸣”使当时社会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课本问题解答】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