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绩效考核)推动绩效管理挑战篇

(绩效考核)推动绩效管理挑战篇

(绩效考核)推动绩效管理挑战篇
(绩效考核)推动绩效管理挑战篇

推動績效管理挑戰篇

于金融風暴後許多企業面對外于的挑戰不得不于世紀未的此時重新盤算如何挑戰新世紀。所以很多企業也于此時推動變革管理並且發現績效管理是日常管理的碁石。于過去推動績效管理落實時,往往發現有壹或二種因素致使原來的美意落空,其實于推動績效管理常會有七個共通的挑戰:

1.評鑑或衡量的公正性

2.取得領導者認同與執行

3.工作職掌與績效之間的連接

4.員工落實執行

5.薪酬與績效之間的公平性

6.矩陣管理引起的困擾

7.讓制度能够存活延續

最佳的狀況是于推行績效管理前,正視之上的挑戰或問題,並于事前就能掌控及規劃對策,如此方能危機變轉機,掌握成功的先機,以下是DDI績效顧問群于過去推動績效管理的心得分享,以供各位參考。

挑戰(壹):評鑑及衡量公平性

于過去績效管理壹直被爭議的是要評鑑什麼?衡量那些重點。自從『職能』觀念被推廣以後,企業界職能(Dimension/Competency)推展出來的行為作為衡量的重點。可是困難又來了,多數人並不覺得很舒坦去評斷別人的行為,因為最大的瓶頸是過於主觀或無法量化。

行為事例法(STAR)及職能之應用

于這裡我們建議各位要衡量職能的績效,必須收集有效資料。衡量的正確性及公正性就于資料本身的品質了。所以有關任何人于工作上職能的表現均必須透過敏銳及持續的行為觀察,不是想像臆測、推測、訴說而來的。譬如說壹個人于規劃及組織的職能能够见出表現的應是從專案規劃的內容來給予評量。于DDI績效管理的訓練裡,我們就教育大家必須用具體的資料來佐証,我們稱之為完整的行為事例,或”STAR”(是簡寫為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完整的行為事例,其實是于衡量職能表現時最佳的證據,它能够提高可信度及主管的敏銳度。也有助於互動式對談時,比較理性的方法。所以于這裡就得教育多數人具有行為事例的觀念及持續收集STAR的習慣。

至於需要幾個”STAR”方具說明力,我們的建議是至少每個職能有3-4個相符的事例。具有代表性、相關性的事例,正面或有待改進的均應壹起收集,以便回饋面談時能够應用。

有了這些資料當然于衡量標準上就顯得更容易管理。例如:三個行為事例可列為滿意,六個行為事例即可評為表現傑出等。可是行為事例的多少應于設定期望時就先討論清楚,如此才能讓主管及員工雙方達成某種程度的認知及共識。

另壹個重要的因素能成功衡量職能是于績效設定之時,就先將重要的行為指標清楚描述或定義。這有助於平常的溝通並且于評估的過程中更有助於觀察及整理分析。

提供技能的訓練

*員工及主管們學習行為觀察法並能善用此作日常管理

*員工與主管應學習如何定義職能,作個人發展計劃自行追蹤以及互動回饋等-「圓桌分享」,壹起來分享職能行為上什麼是自已成功以及有困難的部份

*實施漸層式行為定位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BARs)

我們若能于職能上作出漸層式的行為指標,當于進行作評估時就能够有依据可循,甚至能够于個人晉升上有標準的要求,使得評鑑工作不再是主管的責任,而是自行參與及要求。

挑戰(二):取得領導者認同與執行

要取得所有主管及領導者的認同,這勢必是件很困難的事。從古至今均壹直是人力資源推動者最深的痛,不過這裡有三個小時戰略能够讓它變得有點不同,就是:

1.要時時于主管面前耳提面命

2.維持他們對此制度的參與與執行

3.讓他們成為成功先例的模範

這聽起來有點簡單,可是如何做呢?

每年將績效管理掫取重點作為活動延續(尤其針對高階主管)

-運用Workshop協助主管們解決當前較難的問題,如書寫計劃、策略來達成共識

-分享策略重點與個人計劃間的整合

-提供與當年績效重點相關的壹些工具或訓練

-多利用內部公佈欄、雜誌的溝通管道來分享重點及公佈成功案例

-于績效管理的循環期當中辦壹些充電研習會

-作壹些行為上的加強或觀念的加強

提供高階主管壹對壹的輔導

-提供壹些工具來協助主管作個人發展計劃,如360度評鑑法、評鑑中心應用、回饋活動…如AVON、Bayer企業就應用此方法來協助高階主管們作個人計劃。

-對有特殊問題或高難度績效表現的處理,提供管道或方法來協助主管們壹起來作(如線上知識庫、諮詢中心、Mentor等)全球建設就曾應用DDI作諮詢輔導,定期協助主管壹起作績效管理的工作。

邀請主管參與分享績效管理心得

-請成功主管分享是如何應用績效管理制度來達成部門或企業的成效

-由主管重覆強調績效制度的重要性

-利用完整行為事例STAR來作為獎勵員工的工具或標準。

徵求主管的意見

定期取得主管對此制度的见法及困難點並且建立壹個溝通管道取得主管或員工的见法並作出可行的行動方案,這有助於對這制度承諾亦可應變更大環境的需求。

引導主管參與充電營

-擷取重要單元如自行追蹤,回饋技巧,輔導或考核技巧作重覆演練

-提供補充教育,如:如何評分或考核,尤其于考核前的時間點是最有幫助

-由主管親自主導或協同執行充電課程,將有助於他們的參與並能保有他們的注意力,很多大企業讓企業接班人擔任此工作,不僅可取得認同,也讓這些接班人藉此機會建立人脈及取得資訊。

將績效管理列為主管們的績效表現

有很多企業將績效管理列為是主管的職能之壹,如安泰人壽就是其中壹個例子。他們認為主管若能于績效管理上確實執行即是壹種協助員工或組織成長的重要指標,是管理能力的壹種表現。

不定期稽核執行的成果

于Intel就設立了壹個”one-on-one”的制度是每季與員工作績效的互動對談,並且必須入檔。每當AndyGrove到各分公司考察時,即會不定期抽樣檢查這個檔的執行及成效。

挑戰(三):工作職掌與績效之間的連接

績效管理能確實展現工作表現

愈來愈多人發現使大家困擾的是如何將公司原有的目標管理或方針管理與自己的工作內容作個結合來寫壹份有效並可行的工作計劃。好的績效計劃應該是能充分呈現部門或個人于現狀的期望及可靠度。所以我們不僅要有公司清楚的目標,當然更要及時更新工作職掌。可是工作職掌的撰寫原本即是非常費時,管理不易的事。尤其于今日組織變動頻頻底下,更使得人力資源人員感到頭痛不己,有時不重要問我仍還需要工作職掌說明書嗎?

以下是壹些能够結合兩者的間的執行方法:

更新工作職掌說明書的手法

-建立以行為或職能為基礎的工作說明書,使其能保留極大的彈性。

-翻新工作職等說明書撰寫的技術,訓練員工于績效管理的表格中將工作職等說明展開成

為”KRAs”個人工作成就重點。

-于每年績效評估時修正個人職掌說明

參照工作職等說明書來書寫個人績效計劃

-採用遠景權重彈性管理(BalanceScoredCard)來定義出當年度的重點任務,于工作職掌說明上列出相關任務重點來引導自己于公司目標中判斷自己的工作成就重點(KRA)。

-鼓勵員工于KRA中去確認當年應著重的職能發展及行為來確保KRA的執行成功。

-培育主管能善盡檢測工作成就重點的衡量標準應與企業的成功關鍵因素有關連。

-KRA必須是能够有成果呈現,所以應遵守SMART之原則。S-特定清楚、M-可衡量、A-可執行、R-與工作相關、T-有時間性,並且必是可與企業遠景,經營策略,成功關鍵因素等相關連,主管應有這些能力去判讀KRA的品質,並可給予修正或引導。

如果員工能够掌握自己的工作內容去展現成就,這樣績效管理就不會流於形式。也必能帶給員工自己的自我肯定之效果,亦不會有認知差異的情形出現。

挑戰(四):員工落實執行

員工落實應用績效管理

落實員工應用績效管理其實會與落實主管的部份相當雷同。可是問題于於壹些基層人員于有些組織裡很難定義”標準”或是根本不具有個人主導權。有時甚至投資太多的時間來討論績效計劃是浪費氣力的事時,我們又如何能要求仍保有相同的績效架構,如個人工作成就重點,目標。又職能定義均能與公司策略相結合呢?類似這種問題,我們應怎麼處理呢?

以下有些建議是針對如何使員工能够落實應用績效管理的小小技巧!

從上而下宣導新系統及制度

于組織中同壹職級的主管層層由上而下展開訓練及練習,如此能够引導主管們于訓練後的方向再往下宣導。

安排同質類型學習(homogeneoustraining)

基於程度及工作的考量,我們會建議于課程的安排上盡量選擇相類似的工作職務,層級。如此他們能够互相分享及討論工作的成就重點以及解答問題。

促使主管來參與員工訓練

-由主管執行員工訓練時,可明顯的取得主管的承諾及相當程度的宣誓,如此就更能顯示公司的重點策略及取得共識。

-主管的參與更能促使壹些常有的問題被重視,甚至能够回饋目標策略的可行程度。

-選擇受人尊重並有信賴度的主管來執行訓練,更能取信於這個制度的可靠度。

-提供樣版或範例可供作學習模仿。

提供給員工壹些範例

如每個工作的可能工作成就重點,目標標準及職能。這些均能够引導員工寫出有效的計劃或激發出壹些靈感。能够指定壹些績效計劃做得很好的員工成為導師,私下尋求協助。

委任績效計劃

于壹些較基層並且變化權及的工作職務可應用委派方式的半制式績效計劃,如總機、司機、助理等,讓他仍從事簡單的格式中形成習慣。但必須注意的是為了不破壞對績效的承諾及文化的考量,應每年或每兩年選擇性請這些人參與修正這些半制式績效計劃。如台灣禮來葯廠他們的廚師亦能于創新研發的成功關鍵因素中寫下他的KRA,如:每個星期五是點心時間。自我成長的目標裡他則寫下學習製作蚵仔麵線並能于星期五時供應。

我們相信很多時侯員工有很多的好想法,其實均能够透過良好互動的績效管理,發展成極好的表現。對企業或員工均是壹種互贏的成長。

挑戰(五):薪資與績效之間的公平性

要將績效與薪酬劃上壹個等號,本來就是壹個很廣的課題。至今仍有許多的研究于這上面打轉。到底如何能够依績效付薪?前陣子聽到壹個有趣的論調,究竟

是”Pay byPerformanceorPerformancebyPay。”做多少拿多少或是付多少做多少,但不管哪壹項均仍舊是很難去衡量怎樣的績效拿什麼樣的薪酬。以下是壹些基本的簡單建議,若對此課題想深入探討,不妨可參考DDI的專題論文:

”Pay andPerformanceManagement:

MarkingtheRelationshipWork”(Rogers&Davis,1997)

績效管理的重點應與薪酬重點壹致

我們首先要確實掌握到底薪酬制度中要激勵的重點是什麼。譬如;我們要員工的表現能多表現于客戶服務,薪酬就應著重服務行為或技巧的表現而非依他的年資或出勤率來決定加薪的程度或比率。這是常于壹些制度行之己久的公司常發生的矛盾現象。人力資源專業人員應要修正這個壹致性。

于設計或修正薪酬制度時應不僅要重做壹次工作職等評價,但更重要的是整合公司未來五年的經營策略及企業文化的競爭力重點來作為薪酬給付之重點。如以往工作職等評價中其中壹個因素:體力因子就可能要因產業結構改變而有所修正。若產業已中勞力製造業升級成為腦力服務業,這因子的比重,甚至內容均得從新考量,是否合適來評比。

獎加薪與績效面談時間錯開

很多企業讓績效面談每年壹次提于加薪時間前或甚至同時進行。這難免使得員工壹個錯覺,績效管理相等於薪資管理。再加上加薪壹向喜歡用比例(%),更造成更多的比較不滿。如果我們能有2-3次績效面談而加薪卻是于績效面談後1~2個月後再發生,直接的聯想及壹次訂江山的錯覺自然相對能够減少。更能够將績效管理是作個人未來發展為目的的美意具體呈現出來。

將『給付-pay』的觀念分為二,薪資是paybycompetency,獎金分紅則是paybyperformance。

很多人並不很清楚付薪的觀念是付過去的辛勞,或是付市場的價格?事實上付薪是付這個人的市場競爭力,不論是勞力市場或是企業市場。這是為什麼薪資要以市場付薪作為管理。我們買壹個人未來及潛力。而他的績效及成績就應以他當年為企業付出而得到成果部份來分享他的成就。所以獎金及分紅則應以績效的成績來作依據。

我們曾有壹家資訊公司的客戶,于早期轉型時,他們從IBM高薪聘來的總經理就是以這個手法來

轉型,他提出每壹季若任何壹個人能够當季完成他當季的KRA之即給薪資的6%作為獎金,于短短兩季我們见見員工的工作態度及做法均大大改變,公司當年不住是前完成業績,公司文化更是180度大轉變。他們是我們輔導的客戶中最快奏效的壹家。

去除整體評價

目前很多會以目標或KRA及職能同時來作評定的重點。當然KRA是以達成率,考量職能部份則是以量化的方式評定後依他職能進步的程度來評分,而非壹個平均數或是強迫分配法。

于績效管理中分數的計算似是壹個最難突破的科學,可是多集中于個人進步的程度多於個人與他人的比較是來得更有意義並更有永續經營的涵意于其中。

當人們將表現攤開與薪酬作個直接的連連见時均會形成很多不滿的糾紛與公正的要求。所以我們均建議別將這兩件事合而為壹來教育員工反而是應與訓練發展作直接的連接是更有意義的。況且加薪不應是壹年壹次,而應是彈性及時的壹種市場機能的回饋。很多時侯,如果集中壹年壹次來加薪,如此壹來,資訊集中更容易壹起比較後引起的集體士氣低落的症候群。對於這方面管理應多加注意。

挑戰(六):矩陣管理引起的困擾

當企業愈來愈偏平化,組織愈機動時,二個之上的主管是司空見慣之事。有時甚至被委以壹些非正常組織中應有的專案如:ISO,SAP….等特殊專案。當這種情形時,績效管理就是得益困難也令人困擾。以下是壹些應注意問題的建議及方法。

保有”壹個”績效計劃

不管這個人有多少個頂頭上司均應寫于同壹個績效計劃中,這樣有助於幾個主管能確實了解這個人的工作壓力及重點,甚至若能將壹個時間分配比重寫于計劃中更能有助大家的理解及合作。當然與大家壹樣,必須有KRA,目標及職能的要求。明確于計劃當中使期望不致於有太多的落差。

訓練自我管理及設定個人期望

由於于矩陣管理中,最讓人難以適從的應該是指令及要求太多。所以個人善於自我管理,建立正面的工作互動關係,有足夠技巧去要求回饋,均是有助於溝通的簡化及明確。給予這類員工多壹些自我管理或回饋的課程可有助他們于執行時,減少期望的落差及摩擦,甚至若能給予授權的空間更是最好不過了。

收集多方的意見

由於這類員工他們的職責關係,必須面對很多不同期望的內部顧客,若能給予他壹多方的意見,相信是能够有助他個人的成長更可了解別人的期望。而于給予他人的績效就不致於有太多的分

歧,運用360度評鑑法也許是壹種能够有效收集意見之方法之壹,或是定期各主管應作多次會議來討論績效的呈現及表現。

非單壹平均分數

管理這種矩陣關係的員工就更加不得以壹個平均分數來評定成績,由於每個主管評分標準不壹,只作壹個平均分數可能有失其公平性,因此可能就得用壹些統計學上的手法如;權重比較或比較法來考量。更多全面性的問題于組織變遷中,彈性組織或虛擬團隊的形成是愈來愈複雜了,我們不要忽略因這種組織形態最可能常來的困擾及挑戰,並且更要之前的規劃與設計,使績效管理能够真正發揮管理的效能。

挑戰(七):讓制度存活及延續

讓績效管理制度活起來,這是壹件讓人力資源專業人員很期待又很長程的工程,很多時這制度推行1~2年後,漸漸的形同虛設,或是成為人人厭煩或拒繳的紙張遊戲。

于DDI1995年的壹份世界性的調查中顯示218家知名企業有44%于過去2年內曾修正績效制度,而另外29%正有意進行修正。于壹些其他文獻中亦有提出相似的發現。很多企業于每3~4年會作壹次修正動作。

這種定期修正及檢視制度是為了能因應大環境的改變及提醒員工的注意。很多時候,企業太久未注意制度本身的落伍以致於造成失去員工的信心,甚至變成內部的壹種阻力工具。這不但失去績效管理原是提昇工作動力及管理未來競爭力的美意,卻成為人們認為是壹種控制或不公平的工具。這就太可惜了。因此我們提出呼籲,應將這制度有計劃的”氧化工程”才能使它存活。

高階主管示範及加強流程

-最有效的基本原則,高階自己也非常支持及應用。若他們不愛用,壹定要找出原因並要求他們參與改善

-高階能固定成為這制度的代言人,甚至組成壹個菁英隊伍即是未來接班人來進行宣導的動作

-這部份也請參考第二單元的壹些建議進行

3C~溝通、溝通、溝通

-選出優秀績效管理做得好或因自己于績效制度中表現出眾的人選于公司內部刊物中發表。尤其是提供壹些公司內部的菁英獎來鼓勵高階主管的愛用。

-公佈高階主官們績效計劃,讓員工见見這制度是上下壹致,也可讓員工參與了解主管的工作重點,並沒有任何人有特權不進行這個制度。

-設置壹個熱線或公開討論的留言板,讓員工反映問題及意見來參與修正工作,更能够將壹些優秀的績效計劃分享給他人作參考,從模仿中加大學習效果。

-提出員工具有”BillofRights”權益宣言之類的文案,改變過去被動的想法。DDI就有所謂八個權益,有權開徵求公開所有資訊(除薪資例外),有權要求主管給予回饋的STAR,來供證见法,……

-安排表現出色的員工與更高壹階的主管會談,了解組織的成功關鍵因素與當年目標計劃的關連性。

-運用錄影帶將CFO的目標計劃錄製後,于每年計劃的Kick-offmeeting中播放或相關訓練時播放來加強員工的印象

成為領導管理的指標之壹

-要求主管們于領導管理的職能中,加上任何壹項與績效管理技巧有關的行為作為衡量標準,如訂定員工發展計劃,或如期完成SMART的KRA之類的行為標準。

-于主管的目標中或KRA應有壹項是與應用或參與績效管理有相關的目標。

如輔導三位直屬員工成為績效管理的講師之類加強主管們的表現。

評估績效管理制度的系統

-定期作評估調查來了解制度本身的優點及缺失,壹直不斷尋求精益求精。

-透過分組面談來找出目前應用的影響。

-由人力資源專業人員對績效的品質重點檢查或查核。

-由所謂績效顧問作重點式的輔導如何撰寫計劃,訂定合理並相關的計劃協助壹些剛上任的新主管們管理檢視內容及它的整合程度或提供觀察回饋給這些新任主管于管理流程中的壹些技巧。

制度整合

要確實將企業未來競爭力的職能,能與選才及晉昇制度、薪酬制度、生涯制度、接班人計劃及訓練制度,並相對應于相同的職能上。確實員工是于相同的條件下被要求,被肯定及被管理。制度才具有信服力。

時時運用充電營作為加強

利用充電營加深印象,加強制度的重視度及技巧的成熟度均是最具有影響力的氧化工程。

結語:

成功的企業會視績效管理是壹項經營成功的關鍵工具。壹個能够將策略化為行動及結果的工程。它不是壹個管制,控制的制度,而是壹個化大眾的力量去創造企業成功夢想的推力。所以運用新方法,新手法不斷翻新來保持戰力及彈性才是這個管理的精髓思想。運用它來引導員工邁向統壹的方向,中間所應用的不外是壹些推力及拉力(push&pull)的小技巧,最重要的還是管理者善用工具來確保自己的成功。壹個成功的管理者壹定是壹個優秀應用績效管理的導師。很可惜的是過去于台灣的人力資源界,每每問及績效管理的應用時,不是表示公司己有此制度良久不需再注意就是企業內主管們皆嗤之以鼻不予重視或是過度重視而形成過多的紙上遊戲,這種現象讓我們非常擔憂。而于過去幫企業進行員工滿意度調查時,也常是這項的滿意度結果最低,而令人好奇的是,這個制度卻往往是主要並是唯壹決定員工表現的評估制度。甚至于壹些台灣的外商也往往是空有制度而未真正重視執行中應有的回饋,個人發展計劃等成效。于台灣愈來愈重視各式各樣的管理時,如遠景管理、方針管理是不是也應壹同整合于績效管理中,使日常的基礎管理更具威力?

之上的建議均希望企業們能早日應用正確的方法去推動壹個好的績效管理。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异同

对待绩效考核,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绩效管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这根管理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与其它四部分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盲目地把绩效考核当作绩效管理,不但使绩效考核的作用大打折扣,而且也会对绩效管理产生抵触情绪,无法体现绩效管理的价值。 一、绩效、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1.绩效 绩效包括组织绩效和员工个体绩效两个层面,我们在这里侧重研究的是员工个体层面的绩效。目前关于员工绩效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第三种观点认为绩效包括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行为是达到绩效结果的条件之一。实际上,在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应采用较为宽泛的绩效概念,即对绩效进行管理时,既要考虑投入(行为),也要考虑产出(结果)。因此,绩效的涵义应该包括结果和行为两个方面,即工作中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 2.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依据既定的标准,通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和系统的方法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对职务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序,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管理方法。 3.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则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

标达成的行为,即通过持续的沟通和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的过程。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联系 1.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资料,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根据考核者的总体印象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采用这种方法的话,则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在形式上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那些具有较好的绩效管理基础的组织中,绩效考核经常是根据绩效管理过程中设置的绩效目标和标准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这些组织中,绩效管理中的目标设定过程和绩效考核标准的设定,已融合为一个过程。 2.绩效管理是对绩效考核的改进与发展 与绩效考核相比,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具备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具体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面谈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绩效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计划制定的及时性与合理性。在制定绩效计划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根据企业的战略经营计划、本部门目标、员工所在岗位的职责共同分析、探讨员工本年度的工作任务、应达到的程度、衡量的标准以及工作完成的时限,达成共识并签订绩效合约。绩效计划不仅使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3篇)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3篇) 第一篇:绩效管理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分析出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然后进一步对整体的目标任务进行把控。因此绩效管理的有力实施,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的生产经营效率。从建筑行业上来看,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在绩效管理中有诸多不便,这为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绩效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做一些介绍,然后对绩效管理在建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绩效管理;建筑;人力资源管理 在绩效管理中,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绩效考核,通过对绩效的反馈以及绩效结果与制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此分析出在上一阶段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建筑来说,绩效管理一方面是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通过绩效管理方式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是对员工的具体工作进行有效规范,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完善生产工作环境。 一、建筑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够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建筑的管理方式过于陈旧,大部分都以简单的人事管理为主。即使少数有涉及到绩效管理,但是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本质理解不到位,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建筑管理人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关注点放在施工质量、生产安全、工程进度和成本的管理上,对于成本控制过分的关注结果,导致平时疏于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等到年终的时候,由于很多工作需要开展,使得绩效管理过于仓促。再加上建筑行业大部分采取项目部的模式,全体员工集中学习的时间少,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可能存在断层的情况,导致很多基层员工基本上不能真实认识到的发展状况。 2.绩效指标设定不符合实际 在建筑绩效指标的制定中,往往是上级直接指定完成的,由于上级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使得绩效指标设定缺乏依据,有可能与具体施工情况不相符,加上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故因素相对较多,而绩效指标并没有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展做到及时的调整,这就造成绩效指标的设定与实际有较大差别,造成绩效管理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浅论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浅论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注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重要意义及运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目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建立绩效管理导入制度、建立绩效申诉制度、实现绩效与薪酬、晋升、培训挂钩以及加强绩效沟通和反馈,实现绩效改进等手段来达到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绩效改进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它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大的企业管理者普遍认可。因此,相当多企业重视绩效考核,在这一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遗憾的是真正通过绩效考核实现预期目的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最后不是流于形式,就是中途夭折。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数企业忽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是致使绩效考核流产的原因之一。 一、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意义 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从概念上,我们可以认识到:绩效考核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出发点,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把考核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相结合,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改进;也可以认识到绩效考核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它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开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企业提升管

理水平促进绩效改进的途径之一。 对全体员工进行考核以后,管理者可以根据最终的考核结果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对绩效目标能起到助推的作用。如何发挥绩效考核助推器的作用?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双赢是绩效管理的关键所在。考核结果的合理转化和利用是发挥绩效考核作用,是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的关键。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必须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只有及时合理地将考核结果运用于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健全激励机制,增强员工自身压力和危机感,才能调动和扩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在提高绩效的同时,增加人力资源价值;能够做出正确的用人决策,使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情,并且能够奖励及留住表现最好的员工。 对于员工而言,绩效考核结果不仅能够使自身获得参与目标设定的机会,获得对技能及行为的反馈,不断改进学习,获得讨论及计划个人发展及职业生涯的机会,增加认同感,而且还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 二、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范围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范围 绩效管理是一个闭合的循环管理系统。系统中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沟通以及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等各个子系统。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子系统,包括绩效改进和导入以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应用。它是绩效管理产出效益的重要环节。 1、从管理角度看,绩效考核结果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层面服务 (1)给员工定期与上级就绩效进行沟通的机会,以利于改进工作绩效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关系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关系 企业内部管理中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是人力部门用到最多的,其中薪酬管理是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而绩效考核则是一种约束条件,例如企业今年销售额完成情况,服务满意度情况,执行人员效率提高情况等。薪酬管理的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技术,相当于汽车中的油门,而绩效考核则是刹车,一辆汽车光有油门没有刹车容易出现问题,同样只有刹车没有油门也无法运行,因此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二者对于企业发展缺一不可。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中,薪酬与绩效向来都是进行联动反应, 只要有一方不协调,那么就会使整个公司发展不协调,造成企业利润下降不说,严重的会造成瘫痪。但是华恒智信研究团队通过对外部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一般将薪酬与绩效分在两个部门或者员工进行,由薪酬专员及考核专员分开进行,由此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问题。目前企业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目的不明确,存在较大偏差。很多企业实际上对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要解 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缺乏清醒的认识。 第二、把绩效和薪酬简单化。为了薪酬计算的简单化,不少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目标和 用途简单化,对于他们来说,考核就是简单的打分和发奖金,即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打分,然后把绩效分数机械地同薪酬,特别是员工的月度、季度、半年或年度奖金挂钩。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随着员工的发展而满足员工的需求,起不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第三、为了应付任务而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整。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自己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上级也许隐约感觉到了有问题存在,但是并不清楚问题在哪里,于是要求进行改革,于是相关部门便生硬地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套在一起,没有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 第四、动态性和灵活性不够。例如,很多企业在制度确立了之后便很少变动,这样对那些能力和贡献都提高了员工其实是很不公平的。民企在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方面,应尽量保持公开透明的政策,了解员工诉求。另一方面,要吸收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对制度进行修订,制度公平、公开、公正。此外,还需要建立其薪酬和绩效的动态调整的机制。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宗旨在于: 1、考察员工的工作绩效; 2、作为员工奖惩、调迁、薪酬、晋升、退职管理的依据; 3、了解、评估员工工作态度与能力; 4、作为员工培训与发展的参考; 5、有效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和改进工作绩效。 第二条:绩效管理是指上级为了不断提高和改善下属员工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三条:绩效考核是指上级对直接下级的工作结果进行定期的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条: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各级直线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人力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和提供技术方面支持。 第五条:员工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档案,是公司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材料,必须妥善保管。 第六条:本制度规定的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对象包括公司内所有正式签约的员工;试用期(见习期)人员的考核,不属于本制度范围,由公司招聘与 录用制度做出具体规定。

第七条:本制度规定的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责任主体是各职位的直接管理者,不采取全方位考核的方式,但上级管理者拥有员工考核结果调整的权 力。 第八条:各级管理者必须强化对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观念,牢固树立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责任意识,包括: 1、员工的业绩就是管理者的业绩; 2、各级管理者是员工责任的最终承担者; 3、不断提高和改善下属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是管理者不可推卸 的责任; 4、在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过程中,下属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参与 性,各级管理者必须随时与下属进行沟通。 第二章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程序 第一条: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其基本程序为:

绩效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绩效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何有效地考核和奖励员工的绩效是企业管理层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创造最大效益,留住优秀人才;反之,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竞争力。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阶段,如何使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与世界著名企业接轨,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员工绩效管理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部分员工在思想上对现代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现代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与传统企业的人事管理在对象、范围、重点和方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员工对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质和重点未能完全理解,对其认识仍未上升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和抵触感。个别员工认为考核体系的评价不够公正,不能真实反映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状况,对个人认为本应是"超期望值"的评价却仅仅得到"达期望值"或"未达期望值"的评价表示不满,从而产生受挫感和抵触感。 (二)考核指标量化较为困难。 由于部门或员工岗位职责之间的不可比性,在考核指标设置中难以完全涵盖各个层级和各个岗位的要求,因而在指标设置上要将全部指标均量化较为困难,目前只能针对同一性质和层次的岗位设定一致的考核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考核的客观性。 (三)考核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考核工作中,由于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的技能尚未完全掌握,特别是由于平日被各种琐碎的事务所困扰,忽视了对绩效的记录,考评无以为据,只能求助于印象或个人述职报告。印象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也受到考评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述职报告亦未能全面反映员工的真实情况。这时考核往往会受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使之失去客观衡量尺度,使评选先进变成了评人缘,甚至在不同意见中搞平衡,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二、开展员工绩效管理的思路

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概念

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 将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不要将绩效评估或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两者之间是有所不同的。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如果你只做绩效评估而忽略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你面临的将是失败。 绩效管理是什么?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是由员工和他们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下面有关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期望员工完成的实质性的工作职责; 员工的工作对公司目标实现的影响; 以明确的条款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 员工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 工作绩效如何衡量; 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排除之。

该书指出,绩效管理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使你不必介入到所有正在进行的各种事务中(过细管理); 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从而节省你的时间; 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 减少出现当你需要信息时没有信息的局面; 通过帮助员工找到错误和低效率原因的手段来减少错误和差错(包括重复犯错误的问题)。 概括起来,绩效管理是一种让你的员工完成他们工作的提前投资。通过绩效管理,员工们将知道你希望他们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样的决策,必须把工作干到什么样的地步,何时你必须介入。这将允许你去完成只有你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节省你的时间。 绩效管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要求定期举行提高工作质量的座谈会,从而使员工得到有关他们工作业绩和工作现状的反馈。有了定期的交流,到年底时他们就不会再吃惊。由于绩效管理能帮助员工搞清楚他们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它能够让员工了解到自己的权力大小——进行日常决策的能力。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设计(论文)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生班级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为了探讨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绩效评估理论进行了简述,接着分析了效绩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针对企业目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及解决办法,最终达到了对理论的学以致用。结果表明是的关键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过程的有效性。绩效考核有利于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对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1绪论 (1) 2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2) 2.1绩效考核的概念 (2) 2.2绩效考核的目的 (2) 2.3绩绩效考核的一般程序 (2) 3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 3.1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依据 (3) 3.2绩效考核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 (3) 3.3绩效考核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 (3) 3.4绩效考核是薪酬分配的依据 (3) 4人力资源管理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5) 4.1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5) 4.2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5) 4.2.1考核标准不清晰 (5) 4.2.2考核方式单一 (5) 4.2.3考核结果不反馈考核者 (6) 4.2.4考核目的不明确。 (6) 4.2.5考核原则不明确。 (6) 4.2.6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案 (6) 5有绩效效考核的措施与办法 (7) 5.1绩效考核的原则 (7) 5.2有效进行绩效考核的措施 (7) 5.2.1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组织环境中分配资源 (7) 5.2.2激励和奖励员工 (7) 5.2.3给予员工有关工作情况的反馈 (7) 5.2.4培训和发展员工 (8) 5.3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途径 (8) 5.3.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 (8) 5.3.2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 (8) 5.3.3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合理 (8) 5.3.4完善绩效考核程序 (8) 5.3.5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 (8) 结论 (9)

企业绩效管理BPM的挑战

企业绩效管理BPM的挑战 第三时期,绩效治理关注战略、KPI、预算、治理会计、业务治理等多种力量参与绩效治理,其职能要紧由某个在企业范畴内具有权威的"委员会"行使,日常事务托付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执行。该委员会如绩效治理委员会、战略治理委员会,要紧由高层领导、业务部门长、关键职能部门长组成。对比第二阶段的绩效治理过程、绩效诊断,BPM的绩效治理过程表现为设立目标、业务建模、打算及预算、监控、分析、报表报告等六个步骤的有效结合(如图表一);BPM倡导的绩效诊断表现出前置的、全局的特点,如图表五所示,认为绩效的归因是理念、战略、组织、流程、信息系统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那个地点包括"人"的因素。 三、在BPM领域,预算突破了财务治理范畴 预算治理认为:"预确实是打算的货币化表述"――BPM进展了这一观点。预算与打算的关系,按其成熟度,大致能够分为四种类型,四个时期(如图表六)。因此,企业的预算工作并不一定差不多上从第一时期起步的。

第一时期,"预确实是预算,打确实是打算"。这一时期的预算从财务角度动身,为了预算而预算,预算缺乏对业务的支持。本时期,预算的要紧目的是完成财务部的预算工作; 第二时期,"预确实是打算值的货币化"。只是依照公司要紧目标的打算值,对应一个预算比率,制订预算。由于预算比较僵化,对业务的支持作用也专门小。本时期,预算的要紧目的是粗放地估量财务"三张表"。 第三时期,"预确实是打算的货币化"。是比第二种方式更精细的预算方式,细化了"打算值"的实施打算,并依照细化的打算做出预算。这种预算方式,差不多能够较好地支持业务开展,指导财务治理工作如资金治理,其不足是不同区域、产品、客户、部门的打算缺少沟通和互动,借用"切片流程"的说法,这能够叫做"切片计划"吧。本时期,预算的要紧目的是加强预算对业务的支持和指导作用。 第四时期,"预确实是战略的货币化",这是BPM倡导的预算方式。实现一个目标能够有多种途径,"业务建模"要求企业将目标实现方式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推测、论证、分析、互动沟通及优化,选择一个最有利于战略成功的战术。"业务建模"(借用"流程优化"的说法,或能够称之为"战术优化")及其互动沟通,是优秀预算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预算治理的重点从"财务预算"转变到"业务建模",从"独自打算"转变到战略协同,是第四种方式与第三种方式的最大不同。本时期,预算的要紧目的也是加强预算对业务的支持和指导作用,但实现目的的方法发生重大变化。 有效地落实战略、监控战略、挖掘ERP系统收集的海量数据的价值……这些需求催生了BPM。同时,BPM也向各位治理实践者提出了综合运用战略、流程、KPI、预算、治理会计等经营治理手段开展绩效治理的挑战。

聚焦绩效管理与运用

聚焦红星大市场绩效管理与运用 □彭彬周映忠 谈说起企业绩效管理,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绩效评价与激励,如老师发给优秀学生奖状、企业给优秀员工优厚福利或培训机会、体管局发给夺冠的中国女排奖金、女士由于男友的优良表现而应允结婚等等,适当的绩效考核、管理、激励是推进个人行为改变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绩效管理横贯各个行业,被不同程度的运用,其中运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那么绩效管理与运用的生命力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带着这样的思考,让我们一起聚焦红星大市场。 绩效管理与运用“土壤”的形成 多年前,市场已经不同程度的利用绩效工具在市场开展管理工作。由于绩效管理需要土壤,例如氛围、职业素养、思维意识、机制、理论支持、可被绩效灵活运用的薪酬体系等等,所以在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不同阶段的运用过程中均遭遇着不同程度的阻力、困难,甚至在某一阶段还曾经被叫停。绩效管理,这片土壤就是这样被开垦着…… 红星大市场人力资源部成立于2007年,这一年算是人力资源工作的起步年,随着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在07、08年两年的过程中进行着建构、摸索与实践。2008年,在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说明书不完备、薪酬体系不完善、员工履职态度业绩管理粗放的条件之下,开始了绩效考核,而非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部根据访谈、调研、分析制作96个岗位的月度绩效考核表,统筹并执行着各部门、经营区域的月度绩效考核,按照月度工作目标的考核法,但强调并强化达成“正态分布”;而部门则实施着按照业绩的月度整体排名; 这样的绩效考核模式较2005、2006年的年度能力、态度、目标考核,还是取得了本质的进步;全体干部员工从工作机制、薪资构成与发放、每月度自己部门工作业绩的评定通报、领导大会小会对绩效的灌输、人力资源部不断作出的方案调整等形式上彻底的、耳濡目染的亲身感受着绩效的意识与力量。大家慢慢清楚,个人的未来,企业的未来,一定与绩效密不可分。 绩效管理与运用“种子”的播种 2011年,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成型并有序的发展着。由于市场现实经营环境的特殊性及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等原因的影响,我们现实存在着员工高流失率、经营技术型人才引进难、管理理念滞后、经营业绩与管理绩效难以提高等弊病。为达成市场整体战略目标,确保企业下一阶段的稳步良性发展,在市场总经理胡超同志的英明、果断决策下,市场引进了“长松

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企业内部管理中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是人力部门用到最多的,其中薪酬设计是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而绩效考核则是一种约束条件,例如企业今年销售额完成情况,服务满意度情况,执行人员效率提高情况等。薪酬设计的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技术,相当于汽车中的油门,而绩效考核则是刹车,一辆汽车光有油门没有刹车容易出现问题,同样只有刹车没有油门也无法运行,因此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二者对于企业发展缺一不可。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中,薪酬与绩效向来都是进行联动反映, 只要有一方不协调,那么就会使整个公司发展不协调,造成企业利润下降不说,严重的会造成瘫痪。但是华恒智信研究团队通过对外部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一般将薪酬与绩效分在两个部门或者员工进行,由薪酬专员及考核专员分开进行,由此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问题。目前企业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目的不明确,存在较大偏差。很多企业实际上对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缺乏清醒的认识。 第二、把绩效和薪酬简单化。为了薪酬计算的简单化,不少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目标和用途简单化,对于他们来说,考核就是简单的打分和发奖金,即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打分,然后把绩效分数机械地同薪酬,特别是员工的月度、季度、半年或年度奖金挂钩。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随着员工的发展而满足员工的需求,起不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第三、为了应付任务而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整。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自己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上级也许隐约感觉到了有问题存在,但是并不清楚问题在哪里,于是要求进行改革,于是相关部门便生硬地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套在一起,没有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 第四、动态性和灵活性不够。例如,很多企业在制度确立了之后便很少变动,这样对那些能力和贡献都提高了员工其实是很不公平的。民企在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方面,应尽量保持公开透明的政策,了解员工诉求。另一方面,要吸收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对制度进行修订,制度公平、公开、公正。此外,还需要建立其薪酬和绩效的动态调整的机制。 企业现在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做好薪酬与绩效考核的有机对接。华恒智信老师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存在两种形式: 第一、在薪酬设计中加入对绩效的考核。将员工的薪酬在基本工资基础上加入绩效工资,其中基本工资是员工基本的保障,反应员工的基本能力及等级水平,绩效部分,针对不同任职等级的员工有不同绩效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实用版

YF-ED-J348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绩效意识,加强裕龙物流对员工绩效结果及其形成过程的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制度。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宗旨在于: 1.考察员工的工作绩效; 2.作为员工奖惩、调迁、薪酬、晋升、退职管理的依据; 3.了解、评估员工工作态度与能力; 4.作为员工培训与发展的参考; 5.有效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和改进工作绩

效。 第二条:绩效管理是指上级为不断提高和改善下属员工职业能力与业绩所做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绩效考核是指上级对直接下级的工作结果进行定期评估,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四条: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是各级直线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人力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并提供技术方面支持。 第五条: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档案,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材料,必须妥善保管。 第六条:本制度规定的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对象:控股公司及下属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区别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对于不少人来说,我们嘴上讲的是“绩效管理”,实际上心里想的、手头做的是“绩效考核”,不信,看一看案例:“王君给我们的启示” 个案介绍: 王君最近情绪糟糕透了,坐在办公室,冲着墙上那张《××年度销售统计表》不断运气。这也难怪,全公司23个办事处,除自己负责的A办事处外,其他办事处的销售绩效全面看涨,唯独自己办事处的作犬牙状,不但没升,反而有所下降。 在××公司,王君是公认的销售状元,进入公司仅五年,除前两年打基础外,后几年一直荣获“三连冠”,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正因为如此,王君从一般的销售工程师,发展到客户经理、三级客户经理、办事处副主任,最后到了办事处最高长官——办事处

主任这个宝座,王君的发展同他的销售绩效一样,成了该公司不灭的 神话。 王君担任A办事处主任后,深感责任的重大,上任伊始,身先士卒,亲率20名弟兄摸爬滚打,决心再创佳绩。他把最困难的片区留给自己,经常给下属传授经验。但事与愿违,一年下来,绩效令自 己非常失望! 烦心的事还真没完。临近年末,除了要做好销售总冲刺外,公司年中才开始推行的“绩效管理”还要做。 王君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天天讲管理,天天谈管理,市场还做不做。管理是为市场服务,不以市场为主,这管理还有什么意义。又是规范化,又是考核,办事处哪有精力去抓市场。公司大了,花招也多了,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多了,总得找点事来做。考来考去,考的主管精疲力竭,考的员工垂头丧气,销售怎么可能不下滑。不过,还得要应付,否则,公司一个大帽子扣过来,自己吃不了还得兜着走。” 好在绩效管理也是轻车熟路了,通过内部电子流系统,王君给每位员工发送了一份考核表,要求他们尽快完成自评工作。同时自己根据员工一年来的总体表现,利用排队法将所有员工进行了排序。排序是件非常伤脑筋的工作,时间过去那么久了,下属又那么多,自己不可能一一都那么了解,谁好谁坏确实有些难以的区分。不过,好在公司没有什么特别的比例控制,特别好与特别差的,自己还是可以把握

推动绩效管理挑战篇

推動績效管理挑戰篇 在金融風暴後許多企業面對外在的挑戰不得不在世紀未的此時重新盤算如何挑戰新世紀。所以很多企業也在此時推動變革管理並且發現績效管理是日常管理的碁石。在過去推動績效管理落實時,往往發現有一或二種因素致使原來的美意落空,其實在推動績效管理常會有七個共通的挑戰: 1. 評鑑或衡量的公正性 2. 取得領導者認同與執行 3. 工作職掌與績效之間的連接 4. 員工落實執行 5. 薪酬與績效之間的公平性 6. 矩陣管理引起的困擾 7. 讓制度可以存活延續 最佳的狀況是在推行績效管理前,正視以上的挑戰或問題,並在事前就能掌控及規劃對策,如此方能危機變轉機,掌握成功的先機,以下是DDI績效顧問群在過去推動績效管理的心得分享,以供各位參考。 挑戰(一):評鑑及衡量公平性 在過去績效管理一直被爭議的是要評鑑什麼?衡量那些重點。自從『職能』觀念被推廣以後,企業界職能(Dimension /Competency)推展出來的行為作為衡量的重點。可是困難又來了,多數人並不覺得很舒坦去評斷別人的行為,因為最大的瓶頸是過於主觀或無法量化。 行為事例法(STAR)及職能之應用 在這裡我們建議各位要衡量職能的績效,必須收集有效資料。衡量的正確性及公正性就在資料本身的品質了。所以有關任何人在工作上職能的表現都必須透過敏銳及持續的行為觀察,不是想像臆測、推測、訴說而來的。譬如說一個人在規劃及組織的職能可以看出表現的應是從專案規劃的內容來給予評量。在DDI績效管理的訓練裡,我們就教育大家必須用具體的資料來佐証,我們稱之為完整的行為事例,或”STAR”(是簡寫為Situation /Task , Action , Result)。完整的行為事例,其實是在衡量職能表現時最佳的證據,它可以提高可信度及主管的敏銳度。也有助於互動式對談時,比較理性的方法。所以在這裡就得教育多數人具有行為事例的觀念及持續收集STAR 的習慣。

浅谈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212399152.html, 浅谈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作者:李媛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7年第14期 摘要本文主要在充分结合笔者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重点 围绕于绩效管理的内涵、程序和方法,探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绩效管理作用思考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内涵 绩效管理是企业传导价值理念、贯彻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年度目标,以及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和运用的一套管理工具,包括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组织绩效是指一个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作单元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达成的绩效目标,在LT集团主要指经营单位绩效和职能部门绩效。员工绩效是员工个人在一定考核时间内要达成的绩效目标,包括工作目标、价值观和行为目标以及学习和发展目标。绩效管理体系从管理流程上来说,包括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的辅导、绩效的评价、绩效的反馈及绩效结果的运用。 二、组织绩效 (一)组织绩效目标的制定 绩效目标的制定已公司战略目标为基础,遵从自上而下,逐项分解的原则。 (二)组织绩效目标的内容 经营单位:组织绩效目标以规划、经营计划和预算为基础,围绕经营业绩以重点战略议题和重点工作,对被评价单位设置10个左右评价指标。以绩效评分卡的形式确认,针对不同业务单元设置细分绩效指标,如针对生产单元设置利润收入、能耗物耗、装置综合效率等指标,对研发项目则设置项目进展、费用预算、项目成效,对照任务按“停滞、滞后、正常、超进度”等进行分类评价。绩效评分卡的制定体现与规划计划的一致性、评分内容透明化、评价指标个性化,被评价单位绩效评分卡满分为一百分,结合各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主要内容如下: 1.财务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指标包括:盈利、成本费用控制(含产品单耗)、营业收入、产量、销量、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2.战略议题推进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经理办公会议决议执行情况。

绩效管理的失败案例

前不久,看到最近关于sony的日本媒体报道:截止今年3月底,索尼集团将出现1000亿日元约合11.2亿美元的经营性亏损。如果1-3月份库存状况不佳,该集团的亏损额有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这是索尼公司自1958年上市以来的第二次年度亏损,也是近14年来首次亏损。 sony算是很早就进行了绩效管理的一家大企业了,当然我不知道也不敢说这是否和现在sony亏损有关。但我也在2007年就看到过关于“绩效毁掉了sony”的许多报道。 sony在实行了绩效管理后,把员工的工作进行了量化,最终用定量的科学方法核定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薪水。不过,这也看上去很美:员工所有的工作都很轻易的量化吗? 因为要考核业绩,所以几乎sony的员工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然后就为了这个低目标工作,当然,很轻易的就完成了这个低目标,然后,就放松了工作激情。(好像我们也是这样的哦) 于是,索尼也就更加追求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了,因为眼前的利益更容易在绩效中体现出来。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评论,绩效主义就是:“工作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哦,知道了,工作是为了金钱,并非以工作为乐趣。)sony实行了绩效管理后,sony彻底丧失了“挑战精神”和“激情集团”。 所谓“激情集团”,是指天外伺朗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中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不断地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此外,“挑战”和“创新”也曾经是sony的本源,指导sony在冒险和挑战中开发全新的市场。在这样的开创精神之下,整个团队都一直在努力去满足市场和顾客对于索尼极高的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 对待绩效考核,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绩效管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两者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一、绩效、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含义 (一)绩效的含义 绩效具有丰富的内涵。bates和holton指出“绩效一种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要想测量和管理绩效,必须先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 campbell, mccloy和oppler等将工作绩效定义为——员工所控制的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为。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绩效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即不存在单一的绩效变量,在多数情境中,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第二,绩效是行为,不一定直指结果。第三,这种行为是员工所能控制的。对绩效的正确认识是进一步进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建立高效绩效系统的前提条件。 (二)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考核是指对员工担任职务职责的履行程度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并且是尽可能客观的考核和评价过程。由于绩效考核中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处于分离状态,双方对评估的项目、标准和目的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不利于组织的发

展和绩效的改善。因此,从绩效考核发展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必然转变。美国学者罗伯特·巴克沃认为,绩效管理是指通过持续开放的监督和沟通过程来开发团队和个人的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产出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流程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的三大特征:第一,绩效管理着眼于企业整体战略;第二,绩效管理是一个双向式互动行为;第三,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循环系统。 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 绩效管理与传统的绩效考核相比,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两个过程的人性观不同 传统的绩效考核的出发点是把人单纯当作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手段,其基本的人性假设是性恶论,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考核才能鞭策和防止员工的懒惰与懈怠。而绩效管理的人性观是现代的以人为本的人性理念。而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潜能。只要给予足够的信任与激励,每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两个过程的侧重点不同 绩效考核侧重于考核过程的执行和考核结果的判断,考核过程往往是单向命令式。而现代绩效管理侧重于持续的沟通与结果信息的反馈,尤其强调双向互动沟通。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沟通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获取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员工也需要不断了解绩效信息,以便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目的不同 绩效管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绩效目标,是以“做事”为中心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则是为了给一些综合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如薪酬级别的晋升,职位调整等,因此,绩效考核是以“人”为中心的。当然,绩效管理中也会包含一些涉及到人的措施,例如,发放绩效薪酬,进行人员培训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围绕更好地达成结果目标和行为标准而进行的;而绩效考核的结果,则用于那些与具体的工作结果和行为标准没有直接关系的人事决策,如人员晋升、薪酬等级的提升等等。当然,也有的组织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绩效薪酬发放、安排人员培训等等,甚至很多从事管理研究的人,也支持这种做法,但我们认为,这属于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误用,其管理效果往往并不好。 2.对象不同 绩效管理对象是单项绩效,包括单项结果绩效和单项行为绩效。绩效考核的对象则是整体绩效,或者说是创造这些绩效的“人”。 3.内容不同 绩效管理包括目标和标准设定、监督和控制等活动。绩效考核则主要包括绩效评价标准设计、绩效评估等活动。 4.周期不同 绩效管理的周期一般来说比较短,并且随着绩效项目的差异而非常灵活。例如,对于生产工人的质量绩效的管理,有时必须以小时为单位来进行。对于科研项目这样本身周期较长的工作,则一般要划分为若干较短的周期,进行绩效管理;而绩效考核的周期较长且却相对固定。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联系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根据考核者的总体印象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采用这种方法的话,则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在形式上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那些具有较好的绩效管理基础的组织中,绩效考核经常是根据绩效管理过程中设置的绩效目标和标准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这些组织中,绩效管理中的目标设定过程和绩效考核标准的设定,已融合为一个过程。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评价表;寻找员工的错处,记员工的黑帐;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经理对员工做某事;迫使员工更好或更努力工作的棍棒;只在绩效低下时使用;一年一次的填表工作;绩效考核;对事不对人。 绩效管理是在目标与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该过程是由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承诺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下面有关的问题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期望员工完成的工作目标。员工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以明确标准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员工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工作绩效如何衡量,即绩效标准是什么。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提前排除或寻求排除的办法。 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几个重要的构件:目标/计划、辅导/教练、评价/检查、回报/反馈,仅盯住系统的一个构件,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 绩效管理不是一个什么特别的事物,更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专利,它首先就是管理,管理的所有职能它都涵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因此,绩效管理本身就是管理者日常管理的一部分,想躲都躲不开;难怪有不少管理者在接受绩效管理的培训后发出感慨:“管理者不做绩效管理,还能做什么!”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 区别与联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 对待绩效考核,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绩效管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两者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一、绩效、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含义 (一)绩效的含义 绩效具有丰富的内涵。bates和holton指出“绩效一种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要想测量和管理绩效,必须先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 campbell, mccloy和oppler等将工作绩效定义为——员工所控制的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为。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绩效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即不存在单一的绩效变量,在多数情境中,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第二,绩效是行为,不一定直指结果。第三,这种行为是员工所能控制的。对绩效的正确认识是进一步进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建立高效绩效系统的前提条件。 (二)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考核是指对员工担任职务职责的履行程度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并且是尽可能客观的考核和评价过程。由于绩效考核中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处于分离状态,双方对评估的项目、标准和目的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不利于组织的发展和绩效的改善。因此,从绩效考核发展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必然转变。美国学者罗伯特·巴克沃认为,绩效管理是指通过持续开放的监督和沟通过程来开发团队和个人的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产出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流程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的三大特征:第

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随着中国持续的现代化发展,绩效管理正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已逐步被其他方法取代。对于面临的绩效管理挑战,不同的企业运用了不同的方案。有的公司使用了从下至上的方法,先设定岗位职责,然后设计绩效管理的表格,最后通过提供使用表格的培训,来进行实施。相对而言,另外一些公司的起点要高一些,他们在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时候,会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但到了实施的时候,往往由于缺乏经验而碰到很多实际的困难。 如何有效链接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呢?在这方面最先进的方法就是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既涵盖了战略领域,又包括了人力资源的管理。在解释平衡计分卡是如何把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有效结合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类公司的做法,他们从最战术(而不是战略的)的层面开始:工作描述与岗位分析。 工作描述,岗位分析和薪资 我们发现很多中国的企业在努力提升他们的管理方法,使之更现代化。其中有一些公司很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是岗位职责的设定。根据我们10年来为中国100多家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我们认为,在整个管理方法现代化过程中,岗位职责这一块应该到后面才进行,而不是在一开始。

为什么这些公司如此关注岗位职责呢?主要是因为他们非 常注重薪酬设计。他们必须先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理清岗位分析和工作描述,然后才能决定如何制订经理和员工的薪资支付方式。 但是我们认为,企业必须先考虑战略,然后才是战术。就拿政府部门来说吧,北京和上海的政府领导人也都是先建立了战略、关键目标和要实现的目标值,然后才向下级布置实施的任务。中国的企业也必须如此,在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的时候,先明确战略,然后再关注岗位职责这样的细节,才会取得有效的成果。否则的话,再好的细节也会与公司的成功相距千里。 案例1 背景 我们来看一个电子公司的例子,这家公司发展迅速,同时内部秩序也非常混乱。总经理要人力资源经理改变这种现象,搞清楚什么时候谁应该做什么。人力资源经理和好几家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交谈,每一家都演示了他们自己在薪资、岗位分析和工作描述方面的方法。人力资源经理最终选定了一家并推荐给总经理,总经理正忙于其他经营问题,于是就批准选用了这家咨询公司。 接下来就是公司花大力气投资于这些细节上,而事实上这些细节完全与公司的战略相脱节,而公司战略在一开始就没有界定清楚。员工不清楚哪些才是重要的,应该专注于哪些任务。他们和主管们尽最大努力提供工作描述所需要的信息。完成的岗位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