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检验原始记录编号

新检验原始记录编号

新检验原始记录编号
新检验原始记录编号

检验指令单

检验原始记录(一)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编号:SMPR09-0110-b

检验原始记录(二)

(水分测定)共页第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三)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五)

(砷盐测定)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六)

(重金属测定)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一)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一)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一)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记录

检验编号室温湿度

检品名称规格

批号包装效期

样品来源数量

检验目的收验日期

检验依据《中国药典》年版检验日期

供试液制备:1、常规法供试品g(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至ml

2、非水溶性供试品供试品g 或ml 加乳化剂(g或ml)

3、抑菌性供试品处理方法供试品g或ml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至ml

方法:

活螨检查

供试品瓶或盒直接检查法集螨法

结果

检验者校对者年月日

编号:SMPR09-0110-d

检验原始记录(四)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一)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一)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一)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一)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检验原始记录(一)

第页共页

检验员:复核员:年月日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原始检验记录应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1.2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所填送验单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 1.3 检验记录中,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局)颁等标准的,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页数或标准批准文号。 1.4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450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1.5 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含量(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或效价)和干燥失重(或水分)。 1.6 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范围,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1.7 在整个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顺序编号,并对本检品作出明确的结论。检验人员签名后,经质量检验机构负责人指定的人员对所采用的标准、操作的规范性、计算及结果判断等项进行校核并签名;再经质量检验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告, 2、对每个检验项目记录的要求: 检验记录中,可按实验的先后,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不强求与标准上的顺序一致。项目名称应按药品标准规范书写,不得采用习用语,如将片剂的“重量差异”记成“片重差异”,或将“崩解时限”写成“崩解度”等。最后应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给出明确的单项结论。现对一些常见项目的记录内容,提出下述的最低要求(即必不可少的记录内容),检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多记不限。 2.1 [性状] 2.1.1 外观性状:原料药应根据检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如实描述药品的外观,不可照抄标准上的规定。如标准规定其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可依观察结果记录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标准中的臭、味和引湿性(或风化性)等,一般可不予记录,但遇异常时,应详细描述。 制剂应描述供试品的颜色和外形,如:(1)本品为白色片;(2)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3)本品为无色澄明的液体。外观性状符合规定者,也应作出记录,不可只记录“符合规定”这一结论;对外观异常者(如变色、异臭、潮解、碎片、花斑等)要详细描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学号:20107011236 (09) 姓名:常萍 检品名称 葡萄糖注射液 批号 国药准字H33021406 规格 500ml:50g 生产单位或产地 包装 非PVC 软袋 供样单位 有效期 2年 检验目的 利用旋光法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 检品数量 60ml 检验项目 旋光度 取样日期 2011年9月28日 检验依据 2010年版《药典》第二部 报告日期 2011年9月30日 【性状】 无色或者几乎无色澄明的液体,味甜 【检查】含葡萄糖(C6H12O6.H2O )应为标示重量的95.0%~105.0%。 用旋光仪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旋光度。 旋光度测定法系采用钠光谱的D 线(589.3nm )测定旋光度,测定管长度为1dm (如使用其他管长,应进行换算),测定温度为20℃,使用读数至0.01°并经过检定的旋光计。 用标准石英旋光管进行,读数误差应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旋光度测定:9.616;9.612;9.616 平均值(AV ):9.615 标示量:10g/100ml [][]l c lc D t D t ?= ?= αα αα100100 t=25℃;L=2dm ;查表得:[]75.52=D t α [] () 0246.10615.90426.12 0852.216 .18018.19875 .521001006 1262612625=?== ? = ??= ?α ααα O H C O H O H C D M M l c () () %25.100%100100/100246.10%100g/100ml %=?= ?= ml g C 标示量标示量 结论:从数据处理所得结果可看出,所测的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符合标准,在标示重量的95.0%~105.0%之间。 检验人: 复核人: 授权签发人

食品室检测记录表

食品室检测记录表

FJJ(SP)137-2011过氧化苯甲酰 FJJ(SP)138-2011甲醛次硫酸氢钠 FJJ(SP)139-2011脱氢乙酸高效液相 FJJ(SP)140-2011BHA-BHT-TBHQ FJJ/SP141-2011标准(参考)菌株目录 FJJ/SP142-2011菌种确认实验记录表 FJJ/SP143-2011菌种领用登记表 FJJ/SP144-2011菌种保藏过种记录 FJJ/SP145-2011标准(参考)菌株销毁记录FJJ/SP146-2011新购培养基质量控制记录FJJ/SP147-2011培养基内部质量控制记录

FJJ/SP148-2011培养基配制原始记录表 FJJ/SP149-2011比对试验质量控制记录 FJJ/SP150-2011质量控制结果评价记录 FJJ/SP151-2011灭菌器使用登记表 FJJ/SP152-2011无菌实验室空气洁净度监控记录 FJJ/SP153-2011隔水式恒温培养箱温度监控记录 FJJ/SP154-2011霉菌培养箱温度监控记录 FJJ/SP155-2011冰箱温度监控记录 FJJ(SP)156-2012沙门氏菌 FJJ(SP)157-2012志贺氏菌 FJJ(SP)158.1-2012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测) FJJ(SP)159.1-2012副溶血性弧菌(定性检测) FJJ(SP)159.1-2012副溶血性弧菌(定性检测) FJJ(SP)161-2012蛋白质(玉米淀粉) FJJ(SP)162-2012淀粉白度 FJJ(SP)163-2012淀粉细度 FJJ(SP)164-2012二氧化硫(玉米淀粉) FJJ(SP)164-2012二氧化硫(玉米淀粉)2 FJJ(SP)165-2012番茄红素 FJJ(SP)166-2012可可脂、非脂可可固形物、总乳固休(巧克力) FJJ(SP)167-2012灰分(淀粉) FJJ(SP)168-2012可可脂(巧克力) FJJ(SP)169-2012能量 FJJ(SP)170-2012脲酶 FJJ(SP)171-2012氰化物 FJJ(SP)172-2012乳脂肪(巧克力) FJJ(SP)173-2012水分(淀粉) FJJ(SP)174-2012碳水化合物 FJJ(SP)175-2012组胺 FJJ(SP)176-2012脂肪含量(淀粉) FJJ(SP)177-2012酸度(淀粉) FJJ(SP)178-2012斑点(淀粉) FJJ(SP)179-2012空表 FJJ(SP)180-2012蛋白质(马铃薯淀粉) FJJ(SP)181-2012PH值、电导率(马铃薯淀粉) FJJ(SP)182-201氟(待修改) FJJ(SP)183-2012加工精度(小麦粉) FJJ(SP)184-2012粗细度(小麦粉) FJJ(SP)185-2012面筋质(小麦粉) FJJ(SP)186-2012加工精度(大米) FJJ(SP)187-2012不完善粒(大米) FJJ(SP)188-2012杂质总量(大米)

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针对分析检验记录) 原始记录是出具资料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原始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原始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实验记录本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见附件),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1.2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于记录纸上。 1.3 原始检验记录,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或国外药典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件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1.4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414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1.5 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

粮油检验员试题

单位名称:——————————————姓名:———————————————— 1、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是用( ) (pH5.9~6.2)湿润并揉合小麦粉形成 面团的。 (A)氯化钠—磷酸缓冲溶液(B)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C)柠檬酸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D)磷酸氢二钾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2、小麦粉干面筋含量以含水量为( )的小麦粉含有干面筋的百分含 量表示。(A)12%(B)13%(C)14%(D)15% 3、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若出现光电管前光闸板未开启,电表 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是由于仪器的光电倍增 管暗盒内的硅胶受潮所致,应用( ),可达到调零效果。 (A)在暗盒内装入干燥的硅胶 (B)电吹风从硅胶筒送入适当的干燥热风 (C)将光电倍增管暗盒内取下送入烘箱干燥 (D)可取用大于所取溶液体积的分度吸量管 4、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开启光电管前光闸板后,出现光源灯 的光强度不够、单色器故障、灵敏度档使用不当、光电管老化等故 障,会出现( )。 (A)电表指针摇摆不定(B) 变换灵敏度档时“0”位变化过大 (C)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 (D)空白溶液调不到透光率100%

5、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其( )进行的;另一类 是利用其化学特性进行的。 (A)物理特性(B)生理特性(C)物化特性(D)生化特性 6、方便面中氯化钠的测定,使用的标准滴定液是()。 (A)氢氧化钾标准溶液(B)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D)硝酸银标准溶液 7、方便面酸值的测定时,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 色,且()min内不褪色为终点。 (A) 0.1 (B) 0.3 (C) 0.5 (D) 0.7 8、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挂面中氯化钠的含量,样品在经处理、酸化后, 加入硝酸银溶液,使之与硝酸银生成( )氯化银沉淀。 (A)白色(B)无色(C)淡红色(D)淡蓝色 9、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等耐热的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的不断搅 拌下,缓慢地将()。 (A)硫酸加到水中(B)水加到硫酸中 (C)同时放到容器中(D)都可以 10、玉米水分在16%以上时,应采用两次烘干法测定其水分。(√) 11、表面清理是稻谷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清理过程(×) 12、有关主管部门对各级粮油进行抽检,其目的是( )。 (A)为粮油的定等作价提供依据(B)判断粮油是否符合中等以上质量指标 (C)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药材检验原始记录样本

原药材检验报告单

原药材检验记录 【性状】 结果:【鉴别】(1)显微鉴别 横截面: 结果:粉末: 结果:(2)薄层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 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O.5mg的溶液。 温度:(℃) 相对湿度:(%) 展开剂: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浓氨试液 (6:1:1:0.1) 薄层板:硅胶G 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 灯光:白光、紫外光灯(365nm) 展距:(cm)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S1为对照药材(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S2为对照品(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T为样品 结果: 【检查】杂质不得过 XX % (附录IX A) 杂质称重: g 杂质计算结果为: % (标准规定不得过 XX %) 结果: 膨胀度应不低于4.0(附录IX O) 温度:(℃)相对湿度:(%)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溶剂:水 样品编号 1# 2# 3# 干燥品称重: g g g 第一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第二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两次差异不超过0.1ml) 膨胀度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低于4.0) 结果: 水分不得过12.0% (附录Ⅸ H 第一法)。 温度:(℃)相对湿度:(%) 烘箱型号:DHG-91012SA型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称量瓶干燥(105℃ 3h) (g)(g)第二次称量瓶恒重(105℃ 1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称量瓶+样品干燥(105℃ 5h) (g)(g)第二次称量瓶+样品恒重(105℃ 1h) (g)(g)水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12.0%) 结果: 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坩锅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恒重(600℃ 0.5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坩锅+残渣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残渣恒重(600℃ 0.5h) (g)(g)总灰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4.0%) 结果: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小麦粉质量检验项目表

小麦粉质量检验项目表(通用小麦粉) 序号 检验项目 发证 监督 出厂 备注 1 加工精度 √ √ √ 2 灰分 √ √ √ 3 粗细度 √ √ √ 4 面筋质 √ √ 5 含砂量 √ √ 6 磁性金属物 √ √ 7 水分 √ √ √ 8 脂肪酸值 √ √ 9 气味口味 √ √ √ 10 蛋白质 √ √ √ 高筋、低筋小麦粉产品标准中有此项目要求的 11 粉色、麸星 √ √ √ 12 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苯甲酰) √ √ * 13 汞(以Hg 计) √ √ * 14 六六六 √ √ * 15 滴滴涕 √ √ * 16 黄曲霉毒素B 1 √ √ * 17 铅(Pb ) √ √ * 18 无机砷(以As 计) √ √ * 19 标签 √ √ 注:1.标签标注除符合GB7718-2004的要求以外,还应注明使用的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 2.增加“铅(Pb )” 、“无机砷(以As 计)”作为*号项目和发证、监督检验项目。 小麦粉质量检验项目表(专用小麦粉) 序号 检验项目 发证 监督 出厂 备注 1 灰分 √ √ √ 2 粗细度 √ √ √ 3 含砂量 √ √ 4 磁性金属物 √ √ 5 水分 √ √ √ 6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 √ √ √ 自发小麦粉,小麦胚标准中无此项目要求。 7 降落数值 √ √ 8 气味 √ √ √ 9 湿面筋 √ √ 10 酸度 √ √ √ 自发小麦粉产品标准中有此项目要求。自发小麦粉所用的小麦粉应符合GB1355中特制一等粉的规定。 11 混合均匀度 √ √ √ 12 馒头比容 √ √ √ 13 汞(以Hg 计) √ √ * 14 六六六 √ √ * 15 滴滴涕 √ √ * 16 黄曲霉毒素B 1 √ √ *

药材检验原始记录样本

XXXXX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原药材检验报告单 XXXXX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原药材检验记录 【性状】 结果: 【鉴别】(1)显微鉴别 横截面: 结果: 粉末: 结果: (2)薄层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 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O.5mg的溶液。 温度:(℃) 相对湿度:(%) 展开剂: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浓氨试液 (6:1:1:0.1) 薄层板:硅胶G 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 灯光:白光、紫外光灯(365nm) 展距:(cm)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S1为对照药材(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S2为对照品(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T为样品 结果: 【检查】杂质不得过 XX % (附录IX A) 杂质称重: g 杂质计算结果为: % (标准规定不得过 XX %) 结果: 膨胀度应不低于4.0(附录IX O) 温度:(℃)相对湿度:(%)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溶剂:水 样品编号 1# 2# 3# 干燥品称重: g g g 第一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第二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两次差异不超过0.1ml) 膨胀度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低于4.0)

结果: 水分不得过12.0% (附录Ⅸ H 第一法)。 温度:(℃)相对湿度:(%) 烘箱型号:DHG-91012SA型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称量瓶干燥(105℃ 3h) (g)(g)第二次称量瓶恒重(105℃ 1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称量瓶+样品干燥(105℃ 5h) (g)(g)第二次称量瓶+样品恒重(105℃ 1h) (g)(g)水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12.0%) 结果: 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坩锅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恒重(600℃ 0.5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坩锅+残渣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残渣恒重(600℃ 0.5h) (g)(g)总灰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4.0%) 结果: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 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 CP214

化验室原始记录文稿表格

化验室原始记录表格 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 肥料抽样单 编号:表01 产品名称商标等级 抽样目的抽样依据 生产单位抽样日期年月日生产日期年月日批号 标明量N+P2O5+K2O %;其中N%; P2O5 %;K2O %;其他: 原料氮: [ ]尿素; [ ]硝态氮肥; [ ]铵态氮肥;[ ]碳酸氢铵;[ ]其他: 磷: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 磷酸铵%;硝酸磷肥%;骨(鱼)粉%;其他: 钾:〔〕氯化钾;〔〕硫酸钾;其他: 厂方自检[ ]合格;[ ]不合格贮存情况 抽样基数吨(袋)抽样方式[ ]袋取;[ ]堆取;[ ]采样签;抽样袋数(点数)抽样量公斤每袋净重公斤签封标志纸签封条,号码:;其它: 产品外观 及包装 颜色: [ ]均匀;[ ]不均匀;[ ]结晶;[ ]球状;[ ]条状;[ ]粉状 包装: [ ]单层袋;[ ]双层袋;[ ]散装;其他 检验依据:判定依据:[ ]标准;[ ]标明量 受检单位 本次抽样始终在本人陪同下完成,上 述记录经核无误,同意按期送(寄)样品。 签字:(公章) 承 检 单 位 名称: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 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地址:武汉市武昌南湖濠沟 邮编:430070 电话:027-******* 采样人签字:(公章) 备 注 说明:抽样单位必须逐项填写,选择项用“√”在[ ]内划定,无内容划“/”;

本表一式二份:一份随备查样留被检单位,一份由采样人员带回中心。 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 委托检验申请单 编号:表02委托单位 样品名称型号规格 样品等级商标 检验依据生产单位 检验项目原编号 判别依据样品个数 时间要求[ ]加急 [ ]普通报告领取[ ]自取 [ ]邮寄 原料氮肥: [ ]尿素;[ ]硝态氮肥;[ ]铵态氮肥;[ ]碳酸氢铵 磷肥:过磷酸钙%;三料%;钙镁磷肥%;磷酸铵%;硝酸磷肥%;骨鱼粉%;其它 钾:[ ]氯化钾;[ ]硫酸钾;其它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电话 联系人送样日期年月日 检验须知1送样人应认真填写以上栏目,并提供有关技术资料。 2送检应先交费。 3送样检验,本中心仅对来样负责。 4本申请单同时做为取报告凭证,请妥善保管。 收样人 ( 公章 ) 以下内容请送样人确认后签名: 样品包装 及封签 样品外观 样品编号样品实际量 取报告时间备注 中心地址:帐号:邮政编码: 电话:

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质量方针:坚持标准,客观公正,科学检测,精益求精 1、目的:使小麦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能正常进行,预防出现错误检验结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商品小麦粉各项指标的检验。 3、引用标准:适用于商品小麦粉各项指标的检验。 4、职责: 4. 1检验人员应全面执行程序。 4. 2室主任审核,技术负责人审定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和检验报告。 4. 3质量负责人负责本程序的实施和监督。 5、工作程序 5. 1检验前的准备:将所有仪器擦拭干净,放在规定的场所。 5. 2检验步骤: 5. 2. 1小麦粉加工精度的检验GB5494 5. 2. 1. 1仪器和用具1985进行检验。 a 搭粉板:5~30cm b 粉刀 c 电炉 d 天平:感量0.1g e 烧杯100ml f 铝制蒸锅,白瓷碗,玻璃棒号试剂、酵母液:称取5 g 鲜酵母或2g干酵母,加入100ml 温水(35℃左右),搅拌均匀备用。 5. 2. 1. 2操作方法:

共有五种方法,仲裁时以温烫法对比粉色,干烫法对比粉色麦量。本所采用,湿法。 a、干法:用洁净粉刀取少量标准样品置于搭粉板上,用粉刀压平,将右边切齐,再取少量试样置于标准右侧压平,将左边切齐,用粉刀将试样慢慢向左移动,使试样与标样相连接。再用粉刀把两个将试样紧紧压平(标样与试样不得互混)打成上厚下薄的程度(上厚约6㎜,下与粉板拉平)切齐各边,刮去标样左上角,对比粉色麦量。 b、湿法,将干法检验过的粉样,连同搭板倾斜插入水中,直至不起泡沫为止,取出搭粉板,待粉样麦面微干时,对比粉色麦量。 5. 2. 2小麦粉灰粉按GB5505一1985进行检验 5. 2. 3小麦粉感官按GB5492一1985进行检验 5. 2. 4小麦粉粗细度按GB55072一1985进行检验 5. 2. 5小麦粉面筋值按GB5506一1985进行检验 5. 2. 6小麦粉含沙量按GB5508一1985进行检验 5. 2. 7小麦粉磁性金属物按GB5509一1985进行检验 5. 2. 8小麦粉水份按GB5497一1985进行检验 5. 2. 9小麦粉脂肪酸值按GB5510一1985进行检验 5. 3检验记录: 5. 3. 1在检验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将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单上。

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

行政管理 SOP-实验室管 理 长沙晶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原始实验记录管理 一、目的及使用范围为规范实验记录本的使用以及加强对原始记录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管理,特制定此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及中南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所有原始记录相关事项。 二、原始实验记录内容 2.1原始实验记录具体内容 2.1.1原始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原始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项目 (课 题)名称、实验目的、研究内容、实验日期、实验条件、参考文献、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原理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及记录者签名。 2.2实验过程内容 2.2.1封面填写:要求写明本项目或课题的全名、编号、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实验记录人、实验起止时间。实验记录超过一本时,须按实验时间顺序编册。 2.2.2原始实验记录题头填写:须注明实验日期、空气温/ 湿度、实验参与人、实验题目等。 2.2.3原始实验记录的详细内容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本次实验所需的实验条件及实验材料、实验具体研究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实验设计原理及研究方法、 2.2.4实验研究方法应根据近实验设计的方法详细记录本次实验所要采取的具体实验设计,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工艺流程等内容。 2.2.5任一实验都应详细记录本次实验最适需温度、湿度,动物实验应注明动物实验室的级别、合格证书及发证单位。 2.2.6任一实验应将其实验材料的来源、样品的取样时间、原料特性等内容进行

记录。其实验设备、仪器的记录应包括仪器及设备的名称、厂家、生产批号、规格型号等信息。其原料药的记录应包括原料药的厂家、生产批号、批文、规格等信息。 2.2.7实验过程:详细记录本次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所观察到的反应过 2.2.8实验结果:详细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各种实验数据及反应现象,并做简要分析不得在实验记录本上随意涂改实验结果,如确需修改应征得项目或课题负责人签字同意。修改内容不得覆盖其原内容并注明修改时间和原因。 2.2.9如有参考其他文献应详细记录文献资料文题、作者、刊物(出版社)、页码、发表时间及期号(卷)等。如有要求应保留参考文献的复印件。 2.2.10当天实验结束时,所有参加实验的研究人员、记录员均应签名,并于当天交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审核。 三、原始实验记录的书写规范要求 3.1原始实验记录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图片、照片、声像等原始资料,是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的直接记录,可作为不同时期深入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 3.2实验记录必须用统一格式带有页码编号的专用实验记录本记录。 3.3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漏页,应详细说明原因;每次实验必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3.4实验记录必须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完整,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严禁伪造和编造数据。 3.5实验记录应用字规范,字迹工整,统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其它易褪色的书写工具书写;实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有效数字的取舍应符合实验要求;常用的外文缩写(包括实验试剂的外文缩写)应符合规范,首次出现时必须用中文加以注释;属外文译文的应注明其外文全名称。 3.6文字记录应以中文工整书写,不得使用中英文外的字体书写。避免因使用外文出现文理不畅等问题导致今后的技术或法律纠纷。

药物检验原始记录的格式大全

一、化学鉴别法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检品名称:检验日期: 批号:规格: 【鉴别】 / 结果:□呈正反应□不呈正反应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检验者: 复核者: 第页

二、TLC鉴别法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检品名称:检验日期: 批号:规格: [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溶液的制备: 对照物质来源: □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其他: No: 薄层色谱条件与结果详见附图()。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规定: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验者: 复核者: 第页

三、TLC图 薄层色谱检验记录图号: 检品名称:检品编号: 检验日期: 天气:室温:湿度: 薄层板:展开温度: 展开剂: 显色剂及检视方法: 点样量( l): 点样顺序: 1 2 结论: 检验者: 复核者: 第页

四、 相对密度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检品名称: 检品编号: 检验日期: 规格: 批号 室温: 湿度: 相对密度(比重瓶法) 照相对密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A V I A V II 二部附录一部附录)测定。 测定方法: □比重瓶法 □韦氏比重称法 (规定测定温度为20℃)。 天平: 实验温度: 空瓶重(W 1): 瓶+供试品重(W 2): 供试品重(W 2-W 1): 瓶+水重(W 3): 水重(W 3-W 1): 结果计算:计算公式:相对密度 = 水重量 供试品重量 结论: (规定 ) 检验者: 复核者: 第 页

五、PH值测定法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 检品名称:检品编号: 检验日期: 批号:规格:温度:湿度: pH值 照pH值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I G)测定。 仪器: 校正仪器用标准缓冲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pH4.00) 磷酸盐标准缓冲液(pH6.86) 其它: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pH值测定结果: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规定: ) 检验者: 复核者: 第页

粮油检验员试题

单位名称:--------------------------- 姓名:------------------------------- 1、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是用()(PH5.9?6.2)湿润并揉合小麦粉形成面团 的。 (A) 氯化钠一磷酸缓冲溶液(B)乙酸-乙酸钠缓冲 溶液 (C) 柠檬酸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D) 磷酸氢二钾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2、小麦粉干面筋含量以含水量为()的小麦粉含有干面筋的百分含量表示。 (A)12 % (B)13 % ?14 % (D)15 % 3、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若出现光电管前光闸板未开启,电表指针向 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是由于仪器的光电倍增管暗盒内的硅 胶受潮所致,应用(),可达到调零效果。 (A)在暗盒内装入干燥的硅胶 (B)电吹风从硅胶筒送入适当的干燥热风 (C)将光电倍增管暗盒内取下送入烘箱干燥 (D)可取用大于所取溶液体积的分度吸量管 4、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开启光电管前光闸板后,出现光源灯的光 强度不够、单色器故障、灵敏度档使用不当、光电管老化等故障,会出现()。 (A) 电表指针摇摆不定(B)变换灵敏度档时“0”位 变化过大 (C)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

(D )空白溶液调不到诱光率100% 5、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其()进行的;另一类是利 用其化学特性进行的。 (A)物理特性(B)生理特性(C)物化特性(D)生化特性 6、方便面中氯化钠的测定,使用的标准滴定液是()。 (A)氢氧化钾标准溶液(B)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D)硝酸银标准溶液 7、方便面酸值的测定时,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 ()min内不褪色为终点。 (A) 0.1 (B)0.3 (C)0.5 (D) 0.7 &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挂面中氯化钠的含量,样品在经处理、酸化后,力口入硝酸银溶液,使之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 (A)白色(B)无色(C)淡红色(D)淡蓝色 9、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等耐热的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的不断搅拌下,缓 慢地将()。 (A)硫酸加到水中(B)水加到硫酸中 (C)同时放到容器中(D)都可以 10、玉米水分在16%以上时,应采用两次烘干法测定其水分。(“) 11、表面清理是稻谷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清理过程(马 12、有关主管部门对各级粮油进行抽检,其目的是()。 (A)为粮油的定等作价提供依据(B)判断粮油是否符合中等以上质量指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书写范例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书写范例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药检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卡”,经逐级审核后,由所领导签发“药品检验报告书”。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范;每一张药品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个批号。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原始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见附件),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1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于检验记录纸上。 13检验记录中,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或国外药典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件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14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414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15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含量(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或效价)和干燥失重(或水分)。 16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范围,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并签署检验者的姓名。 1在整个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顺序编号,根据各项检验结果认真填写‘检验卡’,并对本检品作出明确的结论。检验人员签名后,经主管药师或室主任指定的人员对所采用的标准,内容

测定小麦粉面筋含量

案例37 测定小麦粉面筋含量 一、来源 本案例来自粮食仓储、加工等企业的小麦储存品质与质量检验环节。 XX仓麦园有限责任公司计划从塔城地区调入一批20XX年的小麦,为了解小麦质量情况,在当地粮油质检站进行了小麦粉面筋含量的检验。检验员小王于20XX年2月10日使用仪器法测定了湿面筋含量。 二、背景 小麦粉加水至含水量高于35%时,用手或机械揉合可形成面团,面团在水中搓洗,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并将淀粉、麸皮等洗脱,最后剩下的具有粘性、弹性、延展性类似橡胶的物质,即为粗面筋。粗面筋含水65%~70%,故又称为湿面筋,湿面筋烘去水分即为干面筋。干面筋中75%~80%为面筋蛋白质,5%~15%为残余淀粉,5%~10%为脂类及少量无机盐。 面筋蛋白质给小麦粉赋予了一定的加工特性,使面团具有粘着性、湿润性、膨胀性、弹性、韧性和延展性等流变学特性,这样才能通过发酵制作馒头、面包等食品,同时也使食品具有柔软的质地、网状的结构、均匀的空隙和耐咀嚼等特性。而在小麦储藏过程中,小麦面筋蛋白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了小麦粉的食用品质,因此,测定和研究小麦的面筋含量和质量,对小麦储藏品质和小麦粉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主要试剂、仪器与设备 (一)试剂 除非有特定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1. 20g / L 氯化钠溶液:将200g 氯化钠(NaCI )溶解于水中配制成10L 。溶液使用时的温度应为(22±2)℃。

2. 碘化钾/碘溶液(Lugol 溶液):将2 . 54g 碘化钾(KI)溶解于水中,加人1 . 27g 碘(I2 ) ,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mL 。 20g/L 氯化钠溶液:将200g氯化钠(NaCI)溶解于水中配制成10L溶液。 碘化钾/碘溶液(Lugol 溶液):将2 . 54g碘化钾(KI)溶解于水中,加入1.27g碘(I2) ,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00 mL 。 (二)仪器与设备 1. 面筋仪:由一个或两个洗涤室、混合钩(见图LSAL37-1、 图LSAL37-2)以及用于面筋分离的电动分离装置构成。 1 ―混合/洗涤室; 2 ―混合钩。 图LSAL37-1 面筋分离装置(单位为毫米) 图LSAL37-2 混合钩(单位为毫米)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规定 药品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规范检验记录是保证再现实验过程,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实现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撑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标准正确,数据准确,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进行核对。注意检品与检品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名称、规格、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检验项目、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收检日期、检品数量和包装情况等,并将相关内容记录于检验原始记录纸上。 1.2 检验原始记录应记录在检验原始记录纸上,用统一的文件编号,采用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检验过程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或用蓝黑色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书写,试验数据如取样量、溶剂用量等应用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书写,各检验项目的记录格式参照各检验科室原始记录模板书写,内容应包括所有与检验有关的信息。凡用仪器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注明检品编号、文件编号、检验项目(包括图谱的具体试验名称和数据归属),并有检验者、校对者签名,需要引用的数据要在相关数据前打勾。仅有数据(如不溶性微粒)的打印纸附于检验原始记录后,或粘贴于原始记录的适宜处,并加盖检验者骑缝章或骑缝签字。如用热敏纸打印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原始记录纸上。 1.3 检验依据按国家(中国药典)、部、局颁标准等成册标准检验的,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写明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按单篇标准检验的,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写明标准名称并将标准复印件附于检验原始记录最后面;按委托人提供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的,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写明标准名称并将有关资料附于检验原始记录最后面(注册检验资料除外)。 1.4 检验过程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完全按照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实验条件(如实验温湿度,仪器名称型号和编号),实验结果(不要照抄标准,而应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

小麦粉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

1. 小麦粉白度 (1)检验方法:白度测定仪法 (2)操作步骤: ①样品预处理:将待测小麦粉充分混匀。 ②制作白板:按白度仪所提供的样品盒装样,并根据白度仪所规定的方法制作白板。 ③白度仪校准:按所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校准后读数为85.8±0.1,超过范围应重新校准。 ④测定:用白度仪对样品白板进行测定,读取白度值。 ⑤测定次数:应进行平行实验。 (3)结果表示 ①表示方法 若校准读数为85.7,则样品白度值以白度仪显示数值减0.1表示。 若校准读数为85.8,则样品白度值以白度仪显示数值表示。 若校准读数为85.9,则样品白度值以白度仪显示数值加0.1表示。 ②重复性 平行实验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0.2。 2. 小麦粉水分 (1)检验方法:105℃恒质法 (2)操作步骤: ①定温:使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烘网2.5cm左右,调节烘箱定温在105±2℃。 ②烘干温度:取干净的空铝盆,放在烘箱内温度计水银球下方烘网上,烘30min-1h取去,置于干燥箱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再烘30min,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重。 ③称取试样:用烘干至恒重的小烧杯(铝盒)(W0)称取试样3g,(W1,准确至0.001克)。 ④烘干试样:将铝盒盖套在盒底,将小烧杯放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

在105摄氏度下烘3h后取去,加盖,置于干燥箱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后,再按以上方法进行复烘,每隔30min取出冷却称重一次,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为止,质量记为W2。 (3)结果计算 ①公式:水分(%)= 100 1 2 1? W W W W - - 式中:W0—铝盒质量,g; W1—烘前试样的质量,g; W2—烘后试样的质量,g。 ②重复性 平行实验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0.2%。 3. 小麦粉灰分 (1)检验方法:550℃灼烧法 (2)操作步骤: ①坩埚处理:将坩埚用盐酸溶液(1:4)煮1-2h,洗净晾干,用三氯化铁与蓝墨水的混合液在坩埚外壁及盖上写编号,置于550℃±10℃马弗炉内灼烧 30min~1h,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反复上述过程直至两次恒重之差小于 0.0002g,记录坩埚质量m0。 ②样品称量:称取混匀试样(m)2-3g,准确至0.0002g于处理好的坩埚内。 ③炭化:将盛有样品的坩埚放在电炉上小火加热炭化至无黑烟产生。 ④灰化:将炭化好的坩埚慢慢移入550℃±10℃马弗炉内,斜盖倚在坩埚上,灼烧2-3h,直至残留物呈灰白色为止。冷却至200摄氏度以下时,再放入干燥器冷却,称重。反复灼烧冷却称重,直至恒温(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2g),记录质量m1。 (3)结果计算 ①公式:灰分(%)= ()10000 100 1? ?W m m m - - 式中:m0—坩埚质量,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