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源县各乡镇水文气象资料

东源县各乡镇水文气象资料

东源县各乡镇水文气象资料
东源县各乡镇水文气象资料

蓝口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915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700.3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10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黄田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810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80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15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康禾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793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700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18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柳城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850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50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丄莞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850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00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95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11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船塘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757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15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灯塔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1050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83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11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义和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1050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700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15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黄村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805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700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15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仙塘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1055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850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

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新回龙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1200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940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21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叶潭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793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50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11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骆湖镇

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多年平均降雨变差系数Cvx=0.34

(1) 气温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根据河源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

(2) 降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822mm,最大年降雨量2400.2mm(1959年),最小年降雨量1226.7mm(1963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 蒸发

多年平均蒸发量1080mm。

(4) 风速

根据河源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1m/s,多年平均风速1.5m/s。

(5) 平均日照1800.5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理想温度:居室温度保持在20-25℃;饭菜的温度为46-58℃;饮水时的温度为44-59℃;泡茶的温度为70-80℃; 洗澡水的温度为34-39℃;洗脚水的温度为50-60℃; 冷水浴的温度为19-21℃;阳光浴的温度为15-30℃。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 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 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 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 “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 “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 、“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 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关于天气的谚语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十雾九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昆山水文气象资料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风进退早迟,强度不一,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旱涝、高温、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根据近三十年(1980~2009年,下同)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8.0℃。年平均降水量11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522.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8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4天,最多年降水日数144天,最少年降水日数9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初霜日11月13日,终霜日3月26日,年平均无霜日230天。年平均风速3.1米/秒,冬季盛行东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 一、四季特征 春季(3~5月)气温逐步回升,雨水逐渐增多。春季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64.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23.3%,平均日照时数503.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5%,春季有时有“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发生。 夏季(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26.6℃,夏季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历年平均有8.1天。夏季降水量平均为508.7毫米,比春季增加近一倍,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9%。初夏有一段集中降水时段,称为“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末出梅。“梅雨期”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盛夏高温天气,日照强烈,总日照为585.8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29.7%。8-9月台风季节,热带风暴(台风)造成大风、暴雨危害。 秋季(9-11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水减少,秋季平均气温为18.0℃,近五年来秋季气温持续偏高,平均值均在19.0℃以上。秋季总降水量平均207.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8.3%,个别年份有秋旱发生。前期由于副热带高压势仍较强,有时出现“秋老虎”天气,但高温持续时间不长。后期由于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明显下降。秋季总日照时数500.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3%。 冬季(12月-次年2月)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冬季平均气温为5.0℃,各年差异较大,最高冬季平均气温达7.1℃,最低2.6℃。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出现暖冬机率增加,近十年来,冬季平均气温有8年高于历史平均值。冬季少雨,平均降水量148.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冬季总日照时数为400.7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0.3%。 二、气温 昆山近三十年平均气温为16.1℃,最高年平均气温17.8℃,出现在200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出现在1980年,年际变幅达3.2℃。四季中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28..2℃,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3.7℃。由于气候变暖,统计最近十年的平均气温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升高了1.0℃,比八十年代则升高达2.0℃。夏季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均仅2.7天,九十年代为6.9天,最近十年达14.8天,并多次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的酷热天气。如2007年7月24日-8月3日间连续11天的高温天气。相反,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冬季平均气温近十年比八十年代升高了2.0℃。 三、降水、湿度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 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 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相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四、日照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doc资料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 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冬季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以降雪为主。 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东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word无答案)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东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 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 1 .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题。 关于图中气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 B.乙:热带低气压带受其控制下气温较高 C.甲:极地高气压带受其控制下气温较低 D.乙: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 2 .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气候具有的典型特征是( ) A.夏高温少雨,冬温和湿润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D.雨热同期 【小题2】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轮廓C.地形D.洋流 【小题3】该气候类型在乙地分布区域南端的纬度较丙地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山脉阻挡B.海陆分布C.海拔高低D.大气环流

(★★) 3 . 读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②地的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地气候类型一般分布在大陆西岸 B.②地气候特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C.①地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①地降水少,所以地表一定干旱 (★) 4 . 读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④和a B.③和d C.④和b D.①和d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①地气温最低B.乙图中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表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表 地区北纬东经海拔冬季 采暖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冬季 通风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冬季 空调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夏季 通风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夏季 空调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夏季 空调 室外 设计 湿球 温度 极端 低温 极端 高温 冬季 湿度 夏季 湿度 北京市39°48′116°19′-9 -5 -12 30 41 77 上海市31°10′121°26′-2 3 -4 32 34 73 83 天津市39°06′117°10′-9 -4 -11 30 54 78 重庆市29°35′106°28′ 4 8 3 33 36 81 76 黑龙江省 海拉尔49°13′1196°45′-35 -27 -38 25 76 72 嫩江49°10′125°13′-33 -25 -36 25 73 79 博克图48°46′121°55′-28 -21 -31 23 70 80 海伦47°26′126°58′-29 -23 -31 25 73 67 齐齐哈尔47°23′123°55′-25 -19 -29 27 69 74 哈尔滨45°41′126°37′-26 -20 -29 26 72 78 牡丹江44°34′129°36′-24 -19 -28 26 69 78 吉林省 长春43°54′125°13′-23 -17 -26 27 68 79 通辽43°36′122°16′-20 -15 -23 28 53 74 四平43°11′124°20′-23 -15 -25 28 66 79 延吉42°53′129°28′-20 -14 -22 26 58 81 辽宁省 1

广东省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广东省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洞察报告 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重要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等,把握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洞察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河源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河源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河源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河源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源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源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河源东源县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水文气象基础知识试题(后附答案)

水文气象基本知识 一、单选题 1.水位是指水体某固定点自由水面相对于()的高程。 (A)某基准面(B)自定基准面(C)某位置(D)河床 2.水位观测方法有()、自记水位计法及遥感技术测记并传递法。 (A)水准测量法(B)经纬仪测量法(C)目估法(D)人工测读水尺法 3.()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A)降水(B)水位(C)流量(D)水温 4.降水笼罩范围的水平投影面积称为()。 (A)降水量(B)降水面积(C)降水强度(D)降水深 5.()由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上的空气温度反映。 (A)水温(B)湿度(C)气压(D)气温 6.气温由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上的空气温度反映,其中我国规定高度是()。 (A)1.2m (B)1m (C)1.5m (D)1.8m 7.()是反映水体热状况的指标。 (A)气温(B)水温(C)水热(D)水域 8.水温的单位是()。 (A) F (B) H (C)C (D)℃ 9.()是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沼泽等)的自由水面相对于基面的高程。

(A)水量(B)水文(C)水位(D)水尺 10.()是通过气管向水下的固定测点通气,使通气管内的气体压力和测点静水压力平衡,通过测量通气管内气体压力感测的水深(水密度一定),水深加通气固定测点的高程即为水位的数值。 (A)水尺(B)浮子式水位计(C)气介超声波(D)气泡式压力水位计 11.使用水尺观测水位时,只读取水尺读数,水位=()+水尺读数。 (A)水准点高程(B)水尺零点高程(C)特定基准面高程(D)河床高程 12.观测水尺读数时应注意观察(),找准时机迅速读数或经多次测读取平均数。 (A)波动壅水对水位的影响(B)涨落(C)波动(D)高低 13.我国气温记录一般采用()为单位。 (A) F (B) H (C)C (D)℃ 14.气象业务标准规定定时气温基本站每日观测()次。 (A)2 (B)3 (C)4 (D)5 15.气象业务标准规定定时气温基本站每日观测4次,基准站每日观测()次。 (A)12 (B)24 (C)18 (D)6 16.空气温度记录可以表征一个地方的()状况特征。 (A)热(B)冷(C)暖(D)水温 17.24小时降雨量在()为大雨。 (A)25~50mm (B)50~100mm (C)100~200mm (D)10~25mm 18.()是评定降水强弱急缓的概念,有单位时间降水量的含义。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 一、气象、水文 武汉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向内陆过渡地带,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性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暖、春湿秋旱、夏季多雨、冬季少雪、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6.7℃,7月平均气温高达28.9℃,1月仅3.5℃。夏季气温高,35℃以上气温天数为4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1℃,武汉日均温≥10℃持续期达235天,年平均无霜期240天。一年四季分配也以夏季最长,达135天,冬季次之,为110天,具有冬夏漫长而春秋短促的显著特点。武汉地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284.0mm,降雨集中在4~9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391.7mm,绝对湿度年平均16.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75.7%,湿度系数Ψw=0.903,本地区大气影响深度da=3.0米,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米。 武汉市区内水系发育,长江、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切割”成武汉三镇,两大水系支流有府河、滠水、长河、倒水等。以长江和汉水对区内地下水动态、水质影响最为突出。市区内分布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对位于湖泊四周的建筑工程应高度重视地面水体的影响。 据汉口(武汉关)水文站实测资料,长江武汉段最高洪水位为29.73m(吴淞高程),最低枯水位8.87m,水位升降幅度20.86m。长江、汉江与其两岸地下承压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愈靠近长江、汉江江边地段,水位互补关系愈明显。 二、地形及地貌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汉江

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谓之武汉三镇。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武汉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最高点高程150m 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m。 武汉地区地貌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剥蚀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地区,丘陵呈线状或残丘状分布,如武昌的磨山、珞珈山、汉阳的扁担山等,丘顶高为80~150m,组成残丘的地层为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砂页岩。 2)剥蚀堆积垄岗区(III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的平原湖区与残丘之间。地形波状起伏,垅岗与坳沟相间分布,高程为28~35m。组成垅岗的地层主要为中、上更新统粘性土(老粘土)。 3)堆积平原区:分布于整个汉口市区及武昌、汉阳沿江一带,主要为由长江、汉江冲洪积物构成的I、II级阶地。 I级阶地:广泛分布于长江、汉江两岸地区,地面标高19m~21m。地层由全新统粘性土、砂性土及砂卵石层构成。区内有众多湖泊、堰塘、残存的沼泽地及暗沟、暗浜等。 II级阶地:主要分布于青山镇及汉口张公堤附近及以北东西湖与武湖一带,地面标高为22m~24m,地层由上更新统的粘性土与砂性土组成。 武汉地区无全新活动断裂,地震烈度I≤6度,属于地壳稳定区。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 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冬季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以降雪为主。 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 1、北京的气温 北京地区气温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升(降)温快;而且南北气温差较大。 (1)气温的空间分布 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北京地区的气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平原区在

气象地质水文

自然条件 气象 沈阳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坐落在辽河平原与东部丘陵的衔接地带, 是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22度25分09秒至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2度17 分30秒。沈阳地区属北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同时受海洋、大陆性气流控制,其特征据沈阳气象站观测资料记载是冬寒夏热,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湿润。春秋季短,冬夏季长。 据沈阳市1951年至2003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和2003年以后的资料显示,沈阳地区多年平均风速s,最大风速为s,发生在4月份,风向为南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降水在年内各月分配很不均匀,其中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20mm,4~9月份为最大,占全年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其中四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为%,七、八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多年平均气温为℃,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为℃;多年平均地温为℃;结冰 最早为10月19日,解冰最晚为5月7日;最大积雪深度为28cm,出现在2月份,冻结深度一般为120cm,最大冻结深度为148cm。 地形、地质、水文条件 (1)地形和地貌: 沈阳地区地貌上属于浑河冲洪积扇,地势平坦,市内最高处是东部的大东区,海拔65m,最低处是西部的铁西区,海拔36m,平均海拔约50m,地势由东 向西缓慢倾斜。地貌类型为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 (2)地质构成: 根据钻探揭示,本项目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 筑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冲积层(Q42al)、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洪积层(Q41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浑河老扇冲洪积层 (Q32al+pl)、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2pl+fgl)组成。根据地层沉积

2014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气象观测基础理论

北京市第14届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观测基础理论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1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温、湿度采样频率为。() A:120次/min B:30次/min C:6次/min 2.干空气的绝热直减率约为露点温度在干绝热阶段直减率的倍。() A:0.98℃/100m B:2 C:0.50℃/100m D:6 3.2014年地面观测业务调整实施,过去天气现象电码被取消。() A:2 B:3 C:6 D:9 4.MOI所用数据的来源是SMO软件形成的文件。() A:采集B:设备C:订正D:质控 5.雪深自动观测,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首行参数中该项目标识为。() A:0 B:1 C:4 D:9 6.新型自动气象站读取采样数据需用命令为。() A:DMGD B:DMCD C:SAMPLE D:REDATA 7.气温为0℉,对应的摄氏度为。() A:-32.0℃B:-17.8℃C:0℃D:16℃ 8.能见度自动观测时,MOI中判定天气现象中最小能见度用到的数据为。() A:10分钟滑动B:1分钟平均C:10分钟平均D:10分钟最小 9.Pt10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温度每变化0.1℃,电阻值变化Ω。() A:0.0385 B:0.3850 C:3.8500 10.木制大百叶箱与玻璃钢制百叶箱的内部高、宽、深的大小关系是。() A:木制均大于玻璃钢制B:木制均小于玻璃钢制 C:两者均相同D:木制较玻璃制的内部高、宽大,但深度小 1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月观测记录质量检查方法地温差值检查正确的是。() A:40cm和80cm各定时记录差<4.0℃B:20cm和40cm各定时记录差<4.0℃C:0.8m和1.6m各定时记录差<4.0℃D:1.6m和3.2m各定时记录差<4.0℃12.地面气象观测场风传感器的横臂的安装,应。() A:呈东西向B:呈南北向C:与当地最多风向垂直D:与当地最多风向平行13.现使用的国际温标是从起生效。() A:1948年1月1日B:1989年1月1日C:1990年1月1日 1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一般站气象探测环境的审批权为。()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D:县级气象主管机构 15.下图给出的设备是。() A:连接器B: D型插口C:HDMI接口 16.水银气压表由托里拆利在年发明。() A:1528 B:1643 C:1802 D:1904 17.《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中指出,对于气压、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海洋 表面温度和能见度的平均算法的标准化,建议是。()A: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10 分钟至20 分钟的平均编报 B: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2 分钟至10 分钟的平均编报 C: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1 分钟至10 分钟的平均编报 D: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20 分钟至30 分钟的平均编报 18.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字典规定1.5米高度的空气温度的变量名编码为。() A:AAAa B:AA1.5 C:AAA D:AA150 19.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调整了天气现象的观测,其中准备综 合利用其它观测资料获取的天气现象有。()A:极光B:雷暴C:烟幕D:霰 20.2014年起,新型自动气象站时钟以为准。() A:GPS授时B:网络授时C:采集器内部时钟D:计算机内部时钟

广东省河源东源县财政收支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河源东源县财政收支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针对河源东源县财政收支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河源东源县财政收支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河源东源县财政收支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河源东源县财政收支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河源东源县财政收支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河源东源县财政收支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标分析 (7) 一、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河源东源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8)

水文气象报告

目录 1 前言 2 沿线水文条件 3 河流跨越 3.1 颍河 3.2 泉河 4 设计气象条件选择 4.1 气象站及气候概况 4.2 设计最大风速取值 4.3 导线覆冰取值 4.4 气温及雷暴日数 5 结语 1 前言 工程,为一新建工程,该工程主要为电气化铁路配套的110kV太和牵引站供电。 本线路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及所属太和县境内,线路起自110kV太和牵引站,终止与在建的220kV程集变电站,线路路径走向主要向南方向,分别跨越颍河及泉河,颍河及泉河均为通航河流,线路路径长约km。 本阶段水文气象专业的主要工作是:现场踏勘、水文调查、气象调查、收资。主要进行沿线历史洪水调查、洪涝调查、大风及覆冰等气象灾害的调查,收集沿线水利工程设施及规划,附近线路运行情况,线路沿线气象站最大风速、覆冰、气温、雷暴日数等气象资料。内业工作主要是分析计算水文、气象等设计参数,并分析确定设计气象条件,编制水文气象报告。 本线路经过地区有阜阳市及太和县气象观测站,与线路相距较近,具有多年观测统计资料,是本工程气象原始资料的主要来源。 注:报告中水位及高程均为黄海高程系统。 2 沿线水文条件 本线路所经地段地貌单元主要为淮北平原区,地形略有起伏,地形总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本线路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及所属太和县境内,线路起自110kV太和牵引站,向行走,经过新陈集西,傅庄,孙营,于龙口以东跨越颍河,继续向南行走,经李集西,后新庄,于张三湾以西跨越泉河,继续向南行走,直至220kV程集变电站。线路总长约km,跨越颍河、泉河为通航河流。 本线路经过老泉河洼地内涝积水区,主要分布小胡至泉河北岸,原为泉河,后泉河改道后,现为泉河洼地。据现场查勘及水利部门收资了解到,1954年泉河大洪水时地面淹没水深1.5~2.0m,可行小船;1975年大水期间,地面有积水,水深一般约1.0~1.5m。在一般年份,泉河洼地地段,存在内涝积水,水深0.5~1.0m,时间较长。 本线路沿线经过一些小的沟渠,如柳青沟柳河等,它们分别汇入颍河或泉河,主要起到排泄内涝积水的作用,目前无大的整治规划,其最高水位建议按现状堤顶高程确定。 本线路经过一些小的排涝及灌溉沟渠,线路立塔位置只要留有一定的距离即可。 3河流跨越

流域水文概述

近几十年,新安江模型不断改进,已成为有我国特色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流域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是分散型模型,把全流域按泰森多边形法分成若干块,每一块称为单元流域。在每块单元流域内至少有一个雨量站;单元流域大小要适当,使得每块单元流域上的降雨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并尽可能使单元流域与自然流域的地形、地貌和水系相一致,以便于能充分利用小流域的实测水文资料以及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处理。新安江模型的结构分为蒸散发计算、产流计算、分水源计算和汇流计算4个层次。蒸散发计算采用3层模型;产流计算采用蓄满产流模型;用自由水蓄水库结构将总径流划分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3种;流域汇流计算采用线性水库;河道汇流计算采用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法或滞后演算法。对划分好的每块单元流域分别进行蒸散发计算、产流计算、水源划分计算和汇流计算,得出单元流域的出口流量过程。对单元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进行出口以下的河道汇流计算,得到该单元流域在全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将每块单元流域的出流过程线性叠加,即为全流域出口总的流量过程。新安江模型的结构特点可以简单的归纳为:(1)三分特点,即分单元计算产流、分水源坡面汇流和分阶段流域汇流;(2)模型参数少且大多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容易确定;(3)模型参数与流域自然条件的关系比较清楚,可以寻找到参数的区域规律;(4)模型中未设超渗产流机制,适用于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王金忠、胡环[4]利用新安江模型对清河水库产流进行了预报。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5]利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对竞赛流域的洪水进行了预报。李致家[6]等利用改进的新安江模型对高理流域和临沂流域的洪水进行了预报。瞿思敏[7]等利用新安江模型与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对青峰岭水库和危水水库流域的洪水进行了预报和比较。这些预报结果都说明了新安江模型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模拟效果则不够理想。此外,新安江模型在大中流域的模拟效果比在小流域的模拟效果要好。 SAC模型虽然研制完成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其功能较为完善。SAC模型在美国的

北京各区县气象资料全

房山区 1、地理位置 房山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是首都北京的西南门户。东北与丰台区相邻,东与大兴县以一水相隔,南和西面与河北省诼州市、涞水县相连,北与门头沟区以百花山为界。全区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区政府东移良乡后,其所在地距市区22公里。 2、地形地貌 房山地形复杂多变。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约占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大游龙山和新盘岭山(又名西占山),均系太行山脉分支。最高山峰是百花山的白草畔,海拔2161 米,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平原,最低处是东南部立教洼,海拔为26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3条,主要大河有:大石河、拒马河、永定河、小青河。 3、气候特征 房山气候宜人。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6℃,最高气温曾达43.5℃(1961年6月10日),最低气温曾至-26℃(1966年2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687mm,最大降水量1322mm (1954年),最小降水量277mm(1975年);年平均无霜期185天。 长沟镇本镇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明显,年最高气温为38℃,最低气温为-15℃。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而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其中,西部山区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48天左右;中部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0~19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 延庆县 地理位置 延庆地处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位于北京西北部,距北京城区70公里,为北京远郊县之一。南接八达岭长城,北依海陀山群峰,西濒官厅水库,与北京市的怀柔县、昌平县,河北省的怀来县、赤城县接壤。 地形 延庆地处燕山沉降带西端,是华北平原向张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其东、北、南三面被群山环抱。县城呈东北向西南延伸的长方形,其地形三面环山,一边濒水,中间是北京市最大的盆地,盆地平均海拔500米,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72.8%。 延庆高山属燕山系军都山脉,全县共有80座海拔1000米以上高峰。东山为燕山前后两列山地的交汇地区,其西部、南部较高,东部较低,海拔多在600米—1000米之间。南山是一系列低山,海拔多在800米以下,山势平缓,群山连绵,谷地宽阔,盆地中有一些岛山,它们从平原上拔地而起,小巧灵秀,形象多姿,山体不高,徒步攀登一二十分钟即可登顶。延庆盆地由东北向西南延伸,东西长35公里,南北最宽处16公里。 气候 延庆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延庆处于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和华北大平原的北端,是个过渡地带且全境海拔都比近郊高出400米以上,所以,虽与北京城区距离70公里而气候却有很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 A、地下水 大连地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地下水资源不丰富。最有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是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其次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但这类地下水大多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小河河谷区,含水层厚度小,需要采用大口径浅井或地下水库方式开采;基岩裂隙水分布范围很广,但多数难以聚集成有较大水量的开发地段,经济意义不大。 大连地区在1265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12.94亿立方米/年,微咸水3.84亿立方米/年,储存资源9.13亿立方米/年。已勘察的面积198平方公里,得到国家批准的地下水开采资源2.4亿立方米/年,这部分地下水资源 可直接用于开发。 大连市工业用地下水年开采量0.82亿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0.197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1.5222亿立方米。不含农村人畜饮用水井,全市地下水开采井总数8307眼。各地区地下水年开采量:市内三区(中山、西岗、沙河口)0.132亿立方米,甘井子区0.661亿立方米,旅顺口区0.167亿立方米,金州区0.721亿立方米,长海县0.025亿立方米,新金县0.425亿立方米,瓦房店市0.435亿立方米,庄河县0.7亿立方米。全市总计地下水年开采量3.266亿立方米。 一、地下水分类 大连地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但类型齐全复杂,有些类型还比较独特。 (一)基本类型

大连地区地下水基本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 1.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冲积河谷中,面积较小,含水层厚度不大,由第四系的沙和沙砾石组成。 2.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在瓦房店市、金州区的西部以及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的北部,面积较大,由震旦系中上统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含水层分布深度取决于裂隙和溶洞发育深度,多数在地面下80米以内,个别地段可以达到100~200米或更深。这是大连市最有开采意义的地下水类型,也是受海水入侵影响最大的地下水类型。 3. 基岩裂隙水。除了上述2种类型地下水分布地区以外,其他地区都分布着这种类型的地下水,分布范围广大。在庄河县、新金县、长海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瓦房店市东部、金州区东部、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南部均分布着此种类型地下水。其含水层包括火成岩、变质岩及非碳酸盐岩质的沉积岩,但地下水富集条件很差,开采条件比较好的含水层是石英岩、石英沙岩、泥灰岩、钙质板岩、大理岩等,地下水的富集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开发。 (二)存在形式分类 大连地区地下水按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结合水、重力水、气态水、固态水和矿物中的水。 重力水,即通常讲的地下水。固态水即大地结冻期间存在的暂时性的水分,固态水融化之后表现为土壤的墒情(含水量),对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其他类型的地下水在大连地区普遍存在,但水资源意义极小。 (三)埋藏条件分类 大连地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和自流水。

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和地质等工程资料

第2章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和地质资料 2.1 工程地理位置 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渤海一侧海岸线的中段,属瓦房店市辖境,主要包括长兴岛、西中岛、凤鸣岛等三个接近半岛形态的自然岛屿。本港区位于长兴岛北部马家咀子至高脑子海域,其岸线直线长度约1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1°35′,北纬39°34′。 2.2 气象 长兴岛地处辽东湾东岸,属海洋性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长兴岛海洋站曾于1961年建站,位于八岔沟海边,地理坐标:N39°31′,E121°16′,气象观测场拔海高度4.7 m。该站于80年代后期撤消。为进行长兴岛区域的港口开发,2004年12月在该站北侧马家咀(地理坐标:N39°32.5′,E121°13.6′)设立临时观测站,进行气象、波浪、潮位观测,现已取得三年的观测数据(见图2.2-1)。根据长兴岛海洋站1961~1982年观测资料统计,并补充了一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及最新三年的风资料,其气候特征值如下:

图2.2-1风、浪、潮观测站位图 2.2.1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0.0℃,最热月为8月,平均23.9℃;极端最高气温32.8℃(1968年8月2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5.5℃;极端最低气温-19.2℃(1966年1月20日)。 据2004 年12 月~2007 年11 月海洋站气温资料统计,该区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0.9°C,最高气温平均为13.9°C,最低气温平均为8.2°C。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7°C(8 月)、最低为-3°C(1 月),全年中以12 月~翌年2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低月份,以6-8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月份。全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C(2005 年7 月18 日、8 月13 日)、 -15.6°C(2006 年2 月3 日)。

2020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题目中说,只有“亲口尝一尝”这个实践,才能检验中梨子的味道。故选D。 2、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 A、决议 B、会议记录 C、纪要 D、议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种类。会议纪要是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故本题选择C选项。 3、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价格规律 C、竞争规律 D、自然规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的相关知识,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故选A。 4、下列选项中,行文方式较为灵活的文种是()。 A、决议 B、批复 C、请示

D、意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5种公文格式,在行文方向上,意见三者都可适用,较为灵活。决议、批复属于下行文。请示属于上行文。故选D。 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进行,其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A、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B、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C、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D、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对新增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 【答案】 【解析】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必须在满足原有的需要之外,还应该有剩余,只有有了剩余生产资料,才能为扩大再生产奠定物质基础。故选A。 6、晴朗的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的原因是()。 A、对月光的反射 B、大气的折射作用 C、星际物质的遮挡作用 D、星星自身会发出闪烁的光 【答案】B 【解析】星星一闪一闪的原因是,星光必须穿过稠密的大气层才能到达人眼,而大气层在不断流动,密度分布不均匀,对星光的折射程度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使人眼看到星星在不断闪烁。故选B。 7、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的是()。 A、卡夫卡的《变形记》 B、梅特林克的《青鸟》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其主张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述,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是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因此C项正确。A项卡夫卡的《变形记》属于表现主义流派的代表作。 8、日本开始侵华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