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区水文气象资料

地区水文气象资料

地区水文气象资料

徐州水文气象资料

年极端最低温度:-22.6℃

年极端最高温度:+40.6℃

年平均温度:14.2℃

相对湿度

冬季平均相对湿度: 64%

夏季平均相对湿度: 76%

风速、风向

年平均风速: 2.9m/s

风向

冬半年:西北风为主

夏半年:东南风为主

基本风压: 0.35KN/㎡

降雨量

日最大降雨量:313.5mm

年平均降雨量:851.5mm

雪和冻土深度

最大积雪厚度: 25cm

基本雪压: 0.35KN/㎡

冻土深度: 24 cm

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0.1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doc资料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 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冬季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以降雪为主。 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

昆山水文气象资料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风进退早迟,强度不一,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旱涝、高温、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根据近三十年(1980~2009年,下同)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8.0℃。年平均降水量11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522.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8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4天,最多年降水日数144天,最少年降水日数9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初霜日11月13日,终霜日3月26日,年平均无霜日230天。年平均风速3.1米/秒,冬季盛行东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 一、四季特征 春季(3~5月)气温逐步回升,雨水逐渐增多。春季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64.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23.3%,平均日照时数503.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5%,春季有时有“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发生。 夏季(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26.6℃,夏季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历年平均有8.1天。夏季降水量平均为508.7毫米,比春季增加近一倍,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9%。初夏有一段集中降水时段,称为“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末出梅。“梅雨期”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盛夏高温天气,日照强烈,总日照为585.8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29.7%。8-9月台风季节,热带风暴(台风)造成大风、暴雨危害。 秋季(9-11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水减少,秋季平均气温为18.0℃,近五年来秋季气温持续偏高,平均值均在19.0℃以上。秋季总降水量平均207.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8.3%,个别年份有秋旱发生。前期由于副热带高压势仍较强,有时出现“秋老虎”天气,但高温持续时间不长。后期由于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明显下降。秋季总日照时数500.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3%。 冬季(12月-次年2月)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冬季平均气温为5.0℃,各年差异较大,最高冬季平均气温达7.1℃,最低2.6℃。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出现暖冬机率增加,近十年来,冬季平均气温有8年高于历史平均值。冬季少雨,平均降水量148.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冬季总日照时数为400.7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0.3%。 二、气温 昆山近三十年平均气温为16.1℃,最高年平均气温17.8℃,出现在200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出现在1980年,年际变幅达3.2℃。四季中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28..2℃,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3.7℃。由于气候变暖,统计最近十年的平均气温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升高了1.0℃,比八十年代则升高达2.0℃。夏季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均仅2.7天,九十年代为6.9天,最近十年达14.8天,并多次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的酷热天气。如2007年7月24日-8月3日间连续11天的高温天气。相反,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冬季平均气温近十年比八十年代升高了2.0℃。 三、降水、湿度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 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 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相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四、日照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表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表 地区北纬东经海拔冬季 采暖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冬季 通风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冬季 空调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夏季 通风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夏季 空调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夏季 空调 室外 设计 湿球 温度 极端 低温 极端 高温 冬季 湿度 夏季 湿度 北京市39°48′116°19′-9 -5 -12 30 41 77 上海市31°10′121°26′-2 3 -4 32 34 73 83 天津市39°06′117°10′-9 -4 -11 30 54 78 重庆市29°35′106°28′ 4 8 3 33 36 81 76 黑龙江省 海拉尔49°13′1196°45′-35 -27 -38 25 76 72 嫩江49°10′125°13′-33 -25 -36 25 73 79 博克图48°46′121°55′-28 -21 -31 23 70 80 海伦47°26′126°58′-29 -23 -31 25 73 67 齐齐哈尔47°23′123°55′-25 -19 -29 27 69 74 哈尔滨45°41′126°37′-26 -20 -29 26 72 78 牡丹江44°34′129°36′-24 -19 -28 26 69 78 吉林省 长春43°54′125°13′-23 -17 -26 27 68 79 通辽43°36′122°16′-20 -15 -23 28 53 74 四平43°11′124°20′-23 -15 -25 28 66 79 延吉42°53′129°28′-20 -14 -22 26 58 81 辽宁省 1

气象数据下载

气象数据下载 气象数据下载 整理自动力论坛 包括:综合资料、降水、SST、地面覆盖资料、风场/OLR/指数资料 Noaa资料库: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 NCEP资料介绍: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ncep_data/ 欧洲气象中心资料(grib和NC格式的): http://www.ecmwf.int/ Levitus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SOURCES/.LEVITUS94/.MONTHLY/ Ucar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cas/guide/Atmos/Surface/data.html NASA资料: ftp://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seasurfaceheight/ 以前某天全国的天气情况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feature/hi301100.shtml 1度×1度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datasets/ds083.2/ ARGO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web/ NCEP 系统资料: NCEP real-analyses and forecasts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data/ NCEP/NCAR REANALYSIS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pub/reanalysis/ NCEP Eta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mmb/research/meso.products.html NCEP AVN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modelinfo/ ftp://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pub/data/nccf/com/gfs/prod/ netCDF format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一、实习时间和具体安排 2015年7月6号: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2015年7月9号:校内实验 2015年7月10:号芦潮港海洋监测站观测实习 2015年7月14号:海上实习 二、实习目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各海洋要素观测前的准备、观测操作以及样品(数据)处理等阶段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海上安全意识;认识海洋调查与观测的重要意义。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有助于培养自我分析、概括、欣赏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公众场合发言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生物学试验设计的能力。 三、实习项目: 2.1、芦潮港海洋检测站观测实习 1、观测内容 在专业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用于监测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仪器(浮标、CTD、ADCP、潮位仪等)和监测自动化系统(海洋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卫星接收系统等),了解监测站的工作内容,并去码头参观,实地参观码头上设置观测取样点(验潮井、温盐井、水尺)。了解和学习监测站的基本监测要素所用的仪器、设备。 2、观测仪器简介 浮标:海洋浮标是一种投放在海洋中的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有锚定类型浮标和漂流类型浮标。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地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现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海洋浮标,一般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装有多种气象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风速、风向、气温、气压和温度等气象要素;水下部分有多种水文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波浪、海流、潮位、海温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 CTD:它是特指一种用于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名为:温盐深仪ADCP:超声多普勒流速仪是应用声学多普勒效应原理制成的测流仪,采用超声换能器,用超声波探测流速。测量点在探头的前方,不破坏流场,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宽;可测弱流也可测强流;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可测瞬时流速也可测平均流速;测量线性,流速检定曲线不易变化;无机械转动部件,不存在泥沙堵塞和水草缠绕问题;探头坚固耐用,不易损坏,操作简便等优点。 潮位仪:潮位仪(验潮仪,水位计,波潮仪)可测潮位、水位、波浪环境要素 加拿大RBR公司的有4款小巧的潮位仪: 1,TGR-2050 自记式潮位仪,适合近岸海洋工程勘察,深度精度精度0.05%。 2,TGR-1050 HT 实时遥报潮位仪,自动去除大气压影响,适合港口实时潮位监测,深度精度0.1%。 3,XR-420 SBR 深海水位计,适合深海水位测量,深度精度0.01%。 4, TWR-2050 波潮仪,即可测潮位,又可测波浪,深度精度精度0.05%。 验潮井:验潮井是为安装验潮仪而专设的建筑物。验潮井按其建筑结构形式可分为岛式和岸式两种。 温盐井:为获取温、盐实时连续数据而建立的观测设施,并安装温、盐自动监测设备。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 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冬季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以降雪为主。 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 1、北京的气温 北京地区气温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升(降)温快;而且南北气温差较大。 (1)气温的空间分布 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北京地区的气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平原区在

2017年长沙市水资源公报

2017年,我市遭遇了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最强降雨与最高水位洪峰袭击,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带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抵御洪魔,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摘得一块金字招牌。一年来,全市水务系统紧紧围绕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对水务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新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速赶,水利建设强势推进,水务工作亮点纷呈,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保障。 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曹彪

综述 长沙市国土面积11819平方公里,主要河流为湘江及其浏阳河、捞刀河及沩水等一级支流。湘江干流由南而北纵贯全市,分城市为东、西两部分;浏阳河、捞刀河自湘江东面,沩水、靳江及龙王港自湘江西面汇入湘江。 2017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717.9毫米,折合水量20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178.1亿立方米偏多14.0%;地表水资源量122.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034.9毫米,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2亿立方米偏多27.2%,地下水资源量25.06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25.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2.31亿立方米,属丰水年份。 全市大中小蓄水工程年末蓄水总量 5.340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4456亿立方米;全市年供水总量和各部门实际用水总量均为36.6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0.05亿立方米,用水净消耗量10.68亿立方米。 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544.7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463立方米;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35立方米、31立方米(当年价)。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1%。 2017年在全市一江三河上布设水质监测断面30个,监测河长688.8公里。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法分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进行评价,Ⅱ~Ⅲ类水质河长,全年为621.2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90.2%;汛期为649.7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94.3%;非汛期为621.1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90.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等。

大数据时代的气象水文信息保障

大数据时代的气象水文信息保障 孙子兵法中讲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可见气象水文信息对于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气象水文信息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气象水文信息保障也不仅满足于天气预报,而扩展到现有的气候预测、气候可行性论证、公共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等,大数据时代到来,又将给气象水文信息保障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气象水文信息的大数据特征气象水文信息保障离不开气象水文数据,包括对气象、水文、天文、潮汐、空间天气等观测数据以及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数据,且是海量数据,如美国国家气象频道每天要处理20 兆兆字节的数据,这里包括有关风、雨、雪、冰雹、龙卷风、温度、气压、湿度、地震、飓风、闪电等的相关数据。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气象数据就达到PB量级,较上世纪90年代增长了数千倍,并仍在快速增长中。气象水文保障对气象水文信息的时效性要求高,比如天气预报粒度从天缩短到小时,特别是发生自然灾害时时效要求更严苛。大气运动的随机性,导致各气象水文要素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气象水文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动态数据,发现数据与结果之间的规律,并假设此规律会延续,捕捉到变量之后进行预测。最早得到应用天气象预报就是利用了气象信息的规律性。 二、大数据技术在气象水文信息保障中的应用(一)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特征与规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自动发现以前未知的模式,自动预测未来趋势和行为。由于气象水文数据的数据量巨大,数据本身又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因此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气象水文数据分析和气象水文预报决策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归纳能力,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可以自动地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气象水文信息保障中数据挖掘过程由数据准备、挖掘、表述及分析 3 个主要的阶段组成。数据准备阶段就是从历史数据和当前的操作数据中提取数据并集成,同时对数据进行数据消脏、数据选择和格式转换等预处理,为数据挖掘做准备。挖掘阶段就是综合利用分类、序列分析、关联规则等各种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发现事件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从中提取有关特征和规则。上述过程需要不断地反复和评估,以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气象水文预报模型。表述就是将数据挖掘所获得的特征和规则以便于理解和观察的方式反映给系统。分析就是对数据挖掘所提取的异常模式或正常轮廓进行评价, 如果它能够有效地反映入侵情况,就说明它是成功的,否则,就可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到满意为止。 (二)云计算技术将各类计算资源融合在一个大资源池中,资源池被云计算平台管理之后,动态地在上面创立一个虚拟化资源池,使它成为新的气象水文数据处理中心。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只需向云计算管理平台发送指令就可以动态添加新的资源或取走资源。 1.数值运算由于云计算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这为气象水文数据运

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问题及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b13134140.html, 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问题及展望 作者:翟少婧王大鹏周振鲁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5年第22期 【摘要】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前提,是防止和治理海洋环境污染造福 人类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对海洋灾害要素成因机制和相互作用研究、提高预报技术和水平以缓解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在新世纪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技术,并从世界范围内和我国两个方面总结了现阶段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气象水文 海洋环境监测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监测技术获取海洋环境中污染物质浓度、分布以及变化规律,进而为决策部门制定和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多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监测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建立了一个运转较灵活的监测系统,基本掌握了我国近海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减缓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资源,减轻海洋灾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 1 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 我国的海洋经济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海洋环境正在恶化的事实提醒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上世纪70年代前只在少数海域发生过的藻类灾害,近年来发生频率逐年增加,面积加大,持续时间增长,损害非常严重;其他如海岸侵蚀、海平面升降等灾害也频频出现,如何加强将对海洋灾害要素成因机制和相互作用研究、提高预报技术和水平用于预防和减轻海洋灾害,以缓解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在新世纪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 现代海洋监测技术 随着海洋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监测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海洋监测逐渐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逐步在局域内以及局域间形成互联互通,监测数据资源得到了统 一管理和有效共享。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监测技术有浮标工程技术,水下拖曳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自持式水下多任务观测平台,固定式水下无人自动观测站,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海洋环境航空遥感监测,水声高速数据通讯和水下GPS定位,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服务技术[2]。 3 现阶段海洋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 世界范围内海洋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2014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气象观测基础理论

北京市第14届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观测基础理论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1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温、湿度采样频率为。() A:120次/min B:30次/min C:6次/min 2.干空气的绝热直减率约为露点温度在干绝热阶段直减率的倍。() A:0.98℃/100m B:2 C:0.50℃/100m D:6 3.2014年地面观测业务调整实施,过去天气现象电码被取消。() A:2 B:3 C:6 D:9 4.MOI所用数据的来源是SMO软件形成的文件。() A:采集B:设备C:订正D:质控 5.雪深自动观测,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首行参数中该项目标识为。() A:0 B:1 C:4 D:9 6.新型自动气象站读取采样数据需用命令为。() A:DMGD B:DMCD C:SAMPLE D:REDATA 7.气温为0℉,对应的摄氏度为。() A:-32.0℃B:-17.8℃C:0℃D:16℃ 8.能见度自动观测时,MOI中判定天气现象中最小能见度用到的数据为。() A:10分钟滑动B:1分钟平均C:10分钟平均D:10分钟最小 9.Pt10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温度每变化0.1℃,电阻值变化Ω。() A:0.0385 B:0.3850 C:3.8500 10.木制大百叶箱与玻璃钢制百叶箱的内部高、宽、深的大小关系是。() A:木制均大于玻璃钢制B:木制均小于玻璃钢制 C:两者均相同D:木制较玻璃制的内部高、宽大,但深度小 1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月观测记录质量检查方法地温差值检查正确的是。() A:40cm和80cm各定时记录差<4.0℃B:20cm和40cm各定时记录差<4.0℃C:0.8m和1.6m各定时记录差<4.0℃D:1.6m和3.2m各定时记录差<4.0℃12.地面气象观测场风传感器的横臂的安装,应。() A:呈东西向B:呈南北向C:与当地最多风向垂直D:与当地最多风向平行13.现使用的国际温标是从起生效。() A:1948年1月1日B:1989年1月1日C:1990年1月1日 1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一般站气象探测环境的审批权为。()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D:县级气象主管机构 15.下图给出的设备是。() A:连接器B: D型插口C:HDMI接口 16.水银气压表由托里拆利在年发明。() A:1528 B:1643 C:1802 D:1904 17.《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中指出,对于气压、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海洋 表面温度和能见度的平均算法的标准化,建议是。()A: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10 分钟至20 分钟的平均编报 B: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2 分钟至10 分钟的平均编报 C: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1 分钟至10 分钟的平均编报 D: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20 分钟至30 分钟的平均编报 18.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字典规定1.5米高度的空气温度的变量名编码为。() A:AAAa B:AA1.5 C:AAA D:AA150 19.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调整了天气现象的观测,其中准备综 合利用其它观测资料获取的天气现象有。()A:极光B:雷暴C:烟幕D:霰 20.2014年起,新型自动气象站时钟以为准。() A:GPS授时B:网络授时C:采集器内部时钟D:计算机内部时钟

气象地质水文

自然条件 气象 沈阳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坐落在辽河平原与东部丘陵的衔接地带, 是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22度25分09秒至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2度17 分30秒。沈阳地区属北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同时受海洋、大陆性气流控制,其特征据沈阳气象站观测资料记载是冬寒夏热,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湿润。春秋季短,冬夏季长。 据沈阳市1951年至2003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和2003年以后的资料显示,沈阳地区多年平均风速s,最大风速为s,发生在4月份,风向为南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降水在年内各月分配很不均匀,其中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20mm,4~9月份为最大,占全年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其中四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为%,七、八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多年平均气温为℃,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为℃;多年平均地温为℃;结冰 最早为10月19日,解冰最晚为5月7日;最大积雪深度为28cm,出现在2月份,冻结深度一般为120cm,最大冻结深度为148cm。 地形、地质、水文条件 (1)地形和地貌: 沈阳地区地貌上属于浑河冲洪积扇,地势平坦,市内最高处是东部的大东区,海拔65m,最低处是西部的铁西区,海拔36m,平均海拔约50m,地势由东 向西缓慢倾斜。地貌类型为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 (2)地质构成: 根据钻探揭示,本项目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 筑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冲积层(Q42al)、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洪积层(Q41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浑河老扇冲洪积层 (Q32al+pl)、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2pl+fgl)组成。根据地层沉积

北京各区县气象资料全

房山区 1、地理位置 房山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是首都北京的西南门户。东北与丰台区相邻,东与大兴县以一水相隔,南和西面与河北省诼州市、涞水县相连,北与门头沟区以百花山为界。全区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区政府东移良乡后,其所在地距市区22公里。 2、地形地貌 房山地形复杂多变。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约占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大游龙山和新盘岭山(又名西占山),均系太行山脉分支。最高山峰是百花山的白草畔,海拔2161 米,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平原,最低处是东南部立教洼,海拔为26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3条,主要大河有:大石河、拒马河、永定河、小青河。 3、气候特征 房山气候宜人。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6℃,最高气温曾达43.5℃(1961年6月10日),最低气温曾至-26℃(1966年2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687mm,最大降水量1322mm (1954年),最小降水量277mm(1975年);年平均无霜期185天。 长沟镇本镇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明显,年最高气温为38℃,最低气温为-15℃。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而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其中,西部山区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48天左右;中部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0~19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 延庆县 地理位置 延庆地处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位于北京西北部,距北京城区70公里,为北京远郊县之一。南接八达岭长城,北依海陀山群峰,西濒官厅水库,与北京市的怀柔县、昌平县,河北省的怀来县、赤城县接壤。 地形 延庆地处燕山沉降带西端,是华北平原向张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其东、北、南三面被群山环抱。县城呈东北向西南延伸的长方形,其地形三面环山,一边濒水,中间是北京市最大的盆地,盆地平均海拔500米,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72.8%。 延庆高山属燕山系军都山脉,全县共有80座海拔1000米以上高峰。东山为燕山前后两列山地的交汇地区,其西部、南部较高,东部较低,海拔多在600米—1000米之间。南山是一系列低山,海拔多在800米以下,山势平缓,群山连绵,谷地宽阔,盆地中有一些岛山,它们从平原上拔地而起,小巧灵秀,形象多姿,山体不高,徒步攀登一二十分钟即可登顶。延庆盆地由东北向西南延伸,东西长35公里,南北最宽处16公里。 气候 延庆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延庆处于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和华北大平原的北端,是个过渡地带且全境海拔都比近郊高出400米以上,所以,虽与北京城区距离70公里而气候却有很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 一、气象、水文 武汉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向内陆过渡地带,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性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暖、春湿秋旱、夏季多雨、冬季少雪、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6.7℃,7月平均气温高达28.9℃,1月仅3.5℃。夏季气温高,35℃以上气温天数为4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1℃,武汉日均温≥10℃持续期达235天,年平均无霜期240天。一年四季分配也以夏季最长,达135天,冬季次之,为110天,具有冬夏漫长而春秋短促的显著特点。武汉地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284.0mm,降雨集中在4~9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391.7mm,绝对湿度年平均16.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75.7%,湿度系数Ψw=0.903,本地区大气影响深度da=3.0米,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米。 武汉市区内水系发育,长江、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切割”成武汉三镇,两大水系支流有府河、滠水、长河、倒水等。以长江和汉水对区内地下水动态、水质影响最为突出。市区内分布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对位于湖泊四周的建筑工程应高度重视地面水体的影响。 据汉口(武汉关)水文站实测资料,长江武汉段最高洪水位为29.73m(吴淞高程),最低枯水位8.87m,水位升降幅度20.86m。长江、汉江与其两岸地下承压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愈靠近长江、汉江江边地段,水位互补关系愈明显。 二、地形及地貌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汉江

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谓之武汉三镇。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武汉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最高点高程150m 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m。 武汉地区地貌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剥蚀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地区,丘陵呈线状或残丘状分布,如武昌的磨山、珞珈山、汉阳的扁担山等,丘顶高为80~150m,组成残丘的地层为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砂页岩。 2)剥蚀堆积垄岗区(III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的平原湖区与残丘之间。地形波状起伏,垅岗与坳沟相间分布,高程为28~35m。组成垅岗的地层主要为中、上更新统粘性土(老粘土)。 3)堆积平原区:分布于整个汉口市区及武昌、汉阳沿江一带,主要为由长江、汉江冲洪积物构成的I、II级阶地。 I级阶地:广泛分布于长江、汉江两岸地区,地面标高19m~21m。地层由全新统粘性土、砂性土及砂卵石层构成。区内有众多湖泊、堰塘、残存的沼泽地及暗沟、暗浜等。 II级阶地:主要分布于青山镇及汉口张公堤附近及以北东西湖与武湖一带,地面标高为22m~24m,地层由上更新统的粘性土与砂性土组成。 武汉地区无全新活动断裂,地震烈度I≤6度,属于地壳稳定区。

水文气象报告

目录 1 前言 2 沿线水文条件 3 河流跨越 3.1 颍河 3.2 泉河 4 设计气象条件选择 4.1 气象站及气候概况 4.2 设计最大风速取值 4.3 导线覆冰取值 4.4 气温及雷暴日数 5 结语 1 前言 工程,为一新建工程,该工程主要为电气化铁路配套的110kV太和牵引站供电。 本线路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及所属太和县境内,线路起自110kV太和牵引站,终止与在建的220kV程集变电站,线路路径走向主要向南方向,分别跨越颍河及泉河,颍河及泉河均为通航河流,线路路径长约km。 本阶段水文气象专业的主要工作是:现场踏勘、水文调查、气象调查、收资。主要进行沿线历史洪水调查、洪涝调查、大风及覆冰等气象灾害的调查,收集沿线水利工程设施及规划,附近线路运行情况,线路沿线气象站最大风速、覆冰、气温、雷暴日数等气象资料。内业工作主要是分析计算水文、气象等设计参数,并分析确定设计气象条件,编制水文气象报告。 本线路经过地区有阜阳市及太和县气象观测站,与线路相距较近,具有多年观测统计资料,是本工程气象原始资料的主要来源。 注:报告中水位及高程均为黄海高程系统。 2 沿线水文条件 本线路所经地段地貌单元主要为淮北平原区,地形略有起伏,地形总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本线路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及所属太和县境内,线路起自110kV太和牵引站,向行走,经过新陈集西,傅庄,孙营,于龙口以东跨越颍河,继续向南行走,经李集西,后新庄,于张三湾以西跨越泉河,继续向南行走,直至220kV程集变电站。线路总长约km,跨越颍河、泉河为通航河流。 本线路经过老泉河洼地内涝积水区,主要分布小胡至泉河北岸,原为泉河,后泉河改道后,现为泉河洼地。据现场查勘及水利部门收资了解到,1954年泉河大洪水时地面淹没水深1.5~2.0m,可行小船;1975年大水期间,地面有积水,水深一般约1.0~1.5m。在一般年份,泉河洼地地段,存在内涝积水,水深0.5~1.0m,时间较长。 本线路沿线经过一些小的沟渠,如柳青沟柳河等,它们分别汇入颍河或泉河,主要起到排泄内涝积水的作用,目前无大的整治规划,其最高水位建议按现状堤顶高程确定。 本线路经过一些小的排涝及灌溉沟渠,线路立塔位置只要留有一定的距离即可。 3河流跨越

GIS支持下的海洋水文气象信息成图模式的研究

第33卷第5期 2008年9月 测绘科学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 app ing Vol .33No .5 Sep. 作者简介:赖剑菲(1979-),女,浙江建德人,助理馆员,硕士,现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开发。E -mail:jflai@lib 1whu 1edu 1cn 收稿日期:2007-07-13 G I S 支持下的海洋水文气象信息成图模式的研究 赖剑菲① ,江 舟 ② (①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430072;②武汉虹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4) 【摘 要】针对海洋水文气象信息的显示需求,首先分析了其自身特点与表达习惯,并探讨了适合于海洋领域专 属信息可视化表达的成图模式。基于海洋基础环境数据的地理分布特性,利用专业GI S 软件A rcGI S 的基本成图功能,编程实现了海洋水文气象数据可视化成图的专业应用。丰富了海洋专属信息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揭示,有效地支持了海洋应用。【关键词】海洋水文气象信息;可视化成图;A rcGI S;A rc Objects 组件【中图分类号】P282,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07(2008)05-0180-05DO I:1013771/j 1issn 1100922307120081051064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GI S 技术的出现,以及三维立体、动画、多媒体和仿真等产品形式的出现,海洋信息的可视化表现已经开始从单一内容向多内容、从图表形式向基于地图的综合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形式的过渡。尤其是将GI S 技术应用于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领域,不仅直观形象、地理概念清晰,便于理解和分析海洋环境特征的分布情况,而且能较好地揭示地域性海洋环境现象的规律与本质,提高海洋部门的研究水平与工作效率。 本文是笔者结合所参与的某市海洋信息化管理的开发实践,从中提炼而成。文章针对海洋数据的多样性,依据各类信息表达的特点和一般习惯,设计了一套海洋水文气象信息可视化的成图模式,主要包括一维图、二维分布图、点聚图、玫瑰图、三维表现图等多种形式,应用A rcGI S 提供的底层组件,编程实现了对海洋水文气象领域中的一维、二维、三维信息的表达功能。 2 基本概念 211 数据内容 海洋水文气象学是海洋水文学与海洋气象学之间的一门交叉科学,它运用海洋气象学与海洋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海洋中风、浪、流的活动特点及其运动变化过程与规律。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是海洋水文气象学研究的主要依据,也是海洋预报、海洋环境灾害防御的重要信息来源。 现阶段,我国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的获取主要有海洋台站观测、船舶观测和国际资料交流等几种方式。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海水的基本特性信息:表层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 2)海洋风浪流信息:①海风:风速,风向;②海浪:波浪高度,波浪方向,波浪速度;③海流:流速,流向。 3)海洋环境专属信息:海洋上空大气的湿度、气压、 气温,露点温度,能见度,海发光,潮汐潮位等。 这些观测数据内容繁杂,格式多样,仅海洋气象观测数据的格式就多达40种。212 数据特征 归纳起来,海洋水文气象数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数据实时性强;②数据种类繁多:按类别分,有海平面气压、气温、湿度、风能等海洋气象数据和海流、海浪、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水色、透明度等海洋水文数据;按时序分,有瞬时、逐时及各时段、月、季度、年、多年等统计数据;按数据来源分,有实测、计算、统计、预测等;③数据连续性、时序性强。这些数据大部分是按时间序列观测、统计、计算、搜索、整理、保存的;④数据规律性、周期性强。无论是长系列多年,还是短系列年内、季度内、月内,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有规律可查;⑤数据相关性强:观测站与观测站之间,同数据项各个时段之间,水文数据与气象数据之间存在着各种相关;⑥数据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每一种水文气象数据都具有多重影响因素,各因素影响物理机制常常不明确。 由于观测、编码、发报和传输中的诸多因素,造成海洋资料存在各种各样的错情,这些错情直接影响资料的使用价值,所以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必须采用各种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对有关的要素进行质量控制,提高成图数据的质量,保证可视化信息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 G I S 支持工具简介 本项研究采用ESR I 公司的A rcGI S 专业软件系统,应用该软件底层的A rc Objects (简称AO )组件和可视化编程语言V isual Basic 进行组件式二次开发。A rcGI S 软件系列是一个全面的、完善的、可伸缩的GI S 软件平台,无论是单用户,还是多用户,无论是在桌面端、服务器端、互联网还是野外操作,都可以通过A rcGI S 构建地理信息系统。AO 组件是A rcGI S 家族中应用程序A rc Map 、A rcCatal og 和A rcS 2cene 的开发平台,是基于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C OM )技术开发的一系列C OM 组件集。它提供了1800多个单独的基于C OM 的组件,几百个具有良好文档说明的接口和数千个方法,其中囊括了A rc I nfo 和A rc V ie w 中实现的所有功能,功能之强大和体系之庞大都是一般GI S 开发工具所不及的。同时,开发人员还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兼容C OM 的编程语言扩展AO 组件,定制符合自己要求的组件。本文运用VB 对AO 组件中的2个高级通用控件M apContr ol 和Scene V iewer,进行个性化定制和功能开发,分别实现了对一维、二维可视化所成图和三维可视化所成图的视图显示及操作功能。

全国各区县近年天气数据:北京平谷

近年全国各地历史气象数据—— 北京平谷 2011/1/1——2019/12/31

日期:2011/1/5 白天:晴,北风 4-5级 夜间:晴,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2℃ 早上-8℃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6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7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0℃ 最高温度:-1℃ 早上-7℃ 中午-1℃ 傍晚-4℃  日期:2011/1/8 白天:多云,北风 4-5级 夜间:晴,北风 4-5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1℃ 早上-8℃ 中午0℃ 傍晚-3℃  日期:2011/1/9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3℃ 早上-10℃ 中午-4℃ 傍晚-6℃  日期:2011/1/10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3℃ 早上-9℃ 中午-3℃ 傍晚-6℃  日期:2011/1/11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5℃ 最高温度:-3℃ 早上-12℃ 中午-4℃ 傍晚-7℃  日期:2011/1/12 白天: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2℃ 早上-8℃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13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2℃ 最高温度:0℃ 早上-9℃ 中午-1℃ 傍晚-4℃  日期:2011/1/14 白天:晴,北风 4-5级 夜间:晴,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16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3℃ 早上-10℃ 中午-4℃ 傍晚-6℃  日期:2011/1/17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18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5℃ 最高温度:-3℃ 早上-12℃ 中午-4℃ 傍晚-7℃  日期:2011/1/19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2℃ 最高温度:-2℃ 早上-9℃ 中午-3℃ 傍晚-5℃  日期:2011/1/20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21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2℃ 最高温度:0℃ 早上-9℃ 中午-1℃ 傍晚-4℃  日期:2011/1/22 白天: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北风 3-4级  最低温度:-14℃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23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5℃ 最高温度:-2℃ 早上-11℃ 中午-3℃ 傍晚-6℃  日期:2011/1/24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3℃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25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4℃ 最高温度:-1℃ 早上-10℃ 中午-2℃ 傍晚-5℃  日期:2011/1/26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多云,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2℃ 最高温度:-1℃ 早上-9℃ 中午-2℃ 傍晚-4℃  日期:2011/1/29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4℃ 最高温度:-2℃ 早上-11℃ 中午-3℃ 傍晚-6℃  日期:2011/1/30 白天: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1℃ 最高温度:2℃ 早上-7℃ 中午0℃ 傍晚-2℃  日期:2011/2/11 白天:晴,北风 3-4级 夜间: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5℃ 最高温度:0℃ 早上-11℃ 中午-1℃ 傍晚-4℃  日期:2011/2/12 白天:阴,无持续风向 ≤3级 夜间:阴,无持续风向 ≤3级  最低温度:-10℃ 最高温度:-4℃ 早上-8℃ 中午-4℃ 傍晚-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