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田径400米项目训练方法的研究

对田径400米项目训练方法的研究

对田径400米项目训练方法的研究

对男子400米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分析

(三)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分析 400米被看为一项以速度为主的体能短跑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快速奔跑的能力。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极强的肌肉力量,它对速度及速度耐力要求相对较高,全程速度变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加速阶段、最高速度保持阶段和速度衰减阶段。最高速度一般出现在80米―150米段,因此可以断定400米跑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规律是由能量代谢特点和运动员能力 接构特点所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不断渗透与发展,使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和恢复措施等更科学和精细,使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愈来愈高。当年世界优秀的400米运动员在400米跑的初始阶段,就发挥了较高的速度,而且在较大惯性条件下能保持 住这种速度,下列几位世界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的全程分段成绩对照表: 表中可知,世界优秀选手成绩之所以好,是因为他们都 有很高的速度,如男子百米成绩均在10.30秒之内。他们的加速能力都很强,一开始就发挥了个人的最高速度,如第一 个百米分段成绩与百米相差不到1秒。而且,他们较长时间地保持了这一高速度,如第四个百米成绩与百米成绩相差较大的男子为0.65秒。同时他们前后两个200米成绩差值较小男子为1.38秒。这说明不只是体力分配好,更大程度反映出这些优秀运动员的速度衰减的少,保持高速度的能力强,

速度耐力好。 (四)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能量代谢特点 1 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 400米跑机体能量供能来源于:磷酸化合物分解(20%―35%);无氧糖酵解过程产生的ATP(55%―60%);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ATP(15%―25%)三种不同的供能方式分别代表各跑动阶段供能特征。400米跑首先启动磷酸原系统并逐步激活糖酵解供能系统,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代谢动员快,输出功率大,能源利用率高,供能时间短(6―8秒)。磷酸原的供能时间有限,但在整个加速跑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其要点是尽量延长ATP―CP系统供能时间。 2 糖酵解供能是提高400米跑运动成绩的关键 无氧糖酵解供能大约占整个400米跑的五分之三,供能时间长达33秒,所以无氧供能的能力是提高和保持运动员快速跑动的首要条件。提高无氧糖酵解供能是提高机体内糖原的含量。糖酵解酶的活性,争取尽可能多的机糖元以无氧酵解的方式产生能量。通过训练使机体内产生大量的乳酸,增强机体耐受乳酸和加强机体消除乳酸的能力。其生理机制主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糖酵解供能产生大量乳酸堆积,使机体内乳酸刺激达到最大程度,在高浓度血乳酸作用下,有效提高运动员对乳酸的承受能力。使机体在高浓度乳酸作用时仍坚持高速度的快跑。合理的训练手段可改善机体对血乳酸的耐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一、是非题: 70题 一般难度(40题) ()1.田径运动训练是为培养运动员所进行的专门教育过程。 ()2.掌握先进的田径运动技术是田径运动训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3.一般身体训练也称为全面身体训练。 ()4.培养意志品质是心理训练十分重要内容之一。 ()5.速度训练是现代各项运动训练的核心。 ()6.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程度。 ()7.运动速度是指人体反应完成多个动作的能力。 ()8.参加测验和比赛是提高速度的有效方法。 ()9.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专项耐力对创造优异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10.柔韧性取决与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韧带的收缩能力。 ()11.依靠外力(同伴)作用于运动员身体来发展柔韧性属于主动发展方法。 ()12.灵敏和协调是人体的运动技能和各种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分别表现。 ()13.灵敏和协调的发展有助于更快地,精确地,省力地掌握各种复杂技术。 ()14.运动训练的内容,通常指的是身体训练。 ()15.制定训练计划是教练员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6.成年、青年、运动员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年限一般为四年为宜。 ()17.全年训练计划的各个时期主要包括:准备期,竞赛期,过度期。 ()18.短期集中训练的时间一般是几周至二、三个月。 ()19.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20.田径运动每个单项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但对运动员选材来讲要求都一样。 ()21.田径运动选材的工作步骤是初选阶段,复选阶段,优选阶段。 ()22.儿童少年进行田径教学训练与成年教学训练内容、手段差不多,只是运动量和强度小些。 ()23.对儿童少年进行早期专门化训练,有利于成年后专项成绩提高。 ()24.儿童少年田径教学训练中应重视身体素质训练,轻视运动技术学习和掌握。()25.儿童少年力量的训练还是采取以杠铃为主的力量练习方法。 ()26.田径运动员选材的关键问题是科学评定。 ()27.田径运动训练实施过程中仍有教学的因素。 ()28.在年训练的周期中,准备期以基本技术和攻进技术环节为主。 ()29.技术训练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条件,形成具有个体特点的先进技术。 ()30.发展专项耐力主要是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 ()31.发展柔韧性的方法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32.全年训练计划分期,各地完全不相同。主要是根据气候特点加以安排。 ()33.田径训练课的任务和内容主要根据年训练计划统一要求确定。 ()34.儿童少年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最快,10——12岁时是发展运动协调和速度素质的宝贵时期。 ()35.儿童少年田径比赛分为:儿童组,少年乙组,少年甲组,13——15岁应参加儿童组比赛。

400米专项训练

400米专项训练 一、注重400米专项的选材。 因为运动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体育爱好者,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所以在选材方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途中跑的平均成绩要相当于200米最好成绩的94%; (二)步长要相当于运动员身高的0.3(如:女运动员的身高为0.2) 二、提高全程步长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与手段 (一)发展髋、膝、踝三关节肌群的基本做功能力和柔韧性 (1)利用髋、膝、踝三关节肌群的专门力量练习器进行伸屈练习。 (2)弓步走,原地上下跳箱,台阶走,高抬腿走,直膝提踵走等。 (3)悬垂或仰卧举腿,俯卧上下打腿,原地单腿蹲起,站立或坐姿提踵等。 (2)、(3)两类的练习手段可以徒手或负重进行,关键是要结合专项技术动作要求,保证练习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不要盲目加大难度和强度。各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练习可融入上述手段中一起进行训练,重视练习动作的幅度和协调,比单纯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练习效果要好得多。(二)发展髋、膝、踝三关节肌群的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 (1)站立支撑屈髋抬腿或伸髋扒地(使用专项力量练习器或橡皮带)。 (2)徒手或轻负重的快速单腿蹲起,徒手或轻负重的快速弓箭步走(计时、计步)。 (3)双腿或单腿的连续跳台阶,助跑的跨步跳或单足跳。 (4)直膝连续跳深,直膝跳上或跳下台阶等。 此类训练课的作用一定要明确,如果以发展快速力量为主,应选择重复训练法,负荷刺激的持续时间控制在8秒以内。如果发展快速力量耐力,主要采用间歇训练法,负荷刺激时间保持在25秒以上。但无论发展哪一种力量素质,对运动员完成练习动作时的速率和幅度均有所要求,否则难以达到以增大全程步长、提高后半程速度为目的的力量训练效果。 三、发展400米专项力量耐力 (1)间歇跑(200米+200米)×3~5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6~10分)。练习要求:第一个200米为自然跑,第二个200米重点突出步长。定出相应的步数指标,随后再固定步数,逐渐向加快步频方面转换和过渡。 (2)间歇跑(300米+300米后蹬跑)×3~4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10~15分)。练习要求:100米后蹬跑计时、计步。 (3)间歇跑(100米×4)×3~5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8~10分)。练习要求:准备期的前半段在沙地或软道上进行,准备期的后半段转入跑道,计时、计步。 (4)上坡变速跑150米×6×2~3组(练习间歇1.5分,组间歇5分)。练习要求:上坡快跑,下坡慢跑。适用于准备期的前半段,后半段转入跑道上进行,上坡跑变更为计时计步的后蹬跑,150米×3×2组。 (5)拖轮胎跑200米×3×2~3组(练习间歇5分,组间歇10分)。练习要求:200米跑计时、计步。 四、发展400米专项速度耐力 (一)用跑的速度发展糖酵解无氧能力 采用100~150米反复跑进行训练,其强度应接近本人的最快跑速,间歇时间以1分10秒~1分30秒为宜。开始时,跑的次数不要过多,以10~15次为好。随着运动员对负荷量逐渐适应,在血乳酸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再增加重复次数或缩短间歇时间。 (二)用“短距”或“长距”跑发展糖酵解无氧能力 目前,由于对糖酵解维持肌肉快速运动的时间问题持两种不同看法,一种为40秒左右,另一种

300米田径场尺寸

小学300米田径场尺寸 (1)面积这种田径场需地面积为 141m × 70m,有 6条分道,分道宽 1.22m,每边留有 3m 余地. (2)直道长 =141-2×(26+7.32+3.49)=67.38(m)(3)弯道总长 =2×3.1416×26.30=165.24(m) (4)周长 =165.24+2×67.23(调整后直道长)=300(m)周长300米的田径场,圆弧半径为27米,道宽为1.22米,设计弯道6道,直道8道的跑道,直道可进行100米项目。 非标准300米田径场画法 半圆式 300m 田径场周长 300m 半圆式田径场的半径为 22到 29 m。这里仅以半径为26m 的半圆式田径场为例。 (一)主要参数 (1)面积这种田径场需地面积为 141m × 70m,有 6条分道,分道宽 1.22m,每边留有 3m 余地。 (2)直道长 =141-2×(26+7.32+3.49)=67.38(m)(3)弯道总长 =2×3.1416×26.30=165.24(m) (4)周长 =165.24+2×67.23(调整后直道长)=300(m)(二)径赛各项目的起终点、接力区的画法 (1)终点设在第一分界线上。 (2)100m 起点在第四分界线向后 32.62m 处。

(3)100m 跨栏跑起点同 100m 起点;各栏位根据栏间距直接在直道上丈量确定。 (4)110m 跨栏跑起点同 100m 起点;终点在第一分界线前10m 处,各栏位根据栏间距在直道上直接丈量确定。 (5)200m 起点在第二分界线向前的直道上。第一分道起点在第二分界线前 17.38m 处。各分道的前伸数是一个弯道的前伸数。各分道的前伸数与标准 400m 半圆式田径场 200m 跑的各分道前伸数相同。 (6)男、女 200m 跨栏跑起点同 200m 跑的起点。 (7)400m 跑起点,第一分道起点在 100m 起点,以后各分道起点呈阶梯形,各分道都要减去两个弯道的前伸数。其前伸数与标准田径场的 400m 跑的前伸数相同。 (8)800m 跑的起点在该场地 200m 直道起点附近,有分道起跑和不分道起跑两种。分道起跑的起点,第一分道起点在200m 起点,其余各分道要在200 m 起点的前伸数上再加一个切入差,再在第四分界线前画一条抢道标志线。不分道起跑的起点线是一条弧线。其弧形圆心在第三分界线上离跑道内沿 30cm 处,以 50m 为半径,向外画弧交跑道外沿内侧即是,全程跑两圈再加上 200m。 (9)1500m、3000m 起跑点:该两项是不分道起跑,起跑线为弧形,是按渐开线原理画弧形作起跑线。 (10)5000m 起点与 800m 跑不分道起跑线画法相同。

女生跑400米和100米的训练技巧

女生跑400米和100米的训练技巧 400米和100米都是体育项目中最为常见的项目,掌握一些技巧能让你超水平发挥。那么,400米和100米的跑步训练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女生跑400米和100米的训练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00米和100米跑步训练技巧1、耐力训练 每天慢跑20-30分钟,中间不可停,注意呼吸均匀、步伐均匀,即稳住你的速度~ 慢跑可以很轻松地进行,微微掂起脚,身体微微向前倾,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跨出步子开始跑步,之后只要保持重心略微前倾,就可一直比较松地跑步~(需要几次就可以掌握) 2、力量训练 (1)蛙跳、摸高跳、蹲起跳,15-30个/组(刚刚开始可以10个/组),3-5组 (2)跳绳,40秒-1分钟/组,尽量快地跳,1-3组 [力量训练要注意初期不可上大量,否则你的肌肉吃不消,会造成酸胀肿痛甚至出现疲劳伤,会阻碍你的训练,欲速则不达~] 3、专项(我的建议是以质带量) (1)100米,全力冲2-4个,记时 多压压韧带,现在不给你讲技巧,现在去琢磨技巧还不如多跑来的有效果~因为技巧短期不易掌握,如果把时间耗在技巧上,你会吃

亏的~ (2)400米,全力(或至少80%力)冲1-2个,记时 前三百米不要速度太快,最后50米冲刺~ 我一般在三百米的时候力气会耗的比较厉害,撑大概二三十米会慢慢缓过来一些,你的情况可能与我不同,但记住,最难受的时候撑一下就好~ [记时,因为每天有一定的训练,所以可能有时候成绩会下降,上下波动不超过10秒就无需太过担心~] 800米和1000米的考试技巧一、熟悉测试场地 考试前一定要根据考试场地的安排,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尽可能多的在中考相同的场地上进行1000/800米全程跑的练习,熟悉在标准场地跑步时的体力分配。 二、测试前要充分热身 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 可先慢跑热身,然后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准备活动的时间不能太早,最好能提前20分钟作准本活动,做完准备活动后的等待时间要注意保暖,不让身体凉下来。长跑时所穿的鞋袜应柔软合脚。 三、测试技巧

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

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是人们在田径运动训练竞赛实践过程中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在长期的田径运动训练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围绕训练过程的训练理论,主要有选材理论、专门理论、负荷理论、周期理论、恢复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促进田径运动发展、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创新是21世纪发展的主题[1]。田径运动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而本文对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正是顺应了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这种趋势和需要,同时,对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本身也是田径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它将会对田径运动训练实践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也会为田径运动训练方法的科学运用以及不断创新提供理论上的重要保证。本文从选材理论、专门训练理论、运动负荷理论、周期训练理论、恢复理论五个方面,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个案分析和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现状做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1)科学选材是提高田径运动训练成绩的基础。选材的科学化程度,决定了选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运动潜力的开发。通过有关田径运动选材理论的资料整理,对田径运动科学选材的理论依据和组织实施进行了论述,并为更好的促进田径运动选材的发展,提出组织制度上体现高度重视科学选材,进一步加强对科学选材理论的研究,大力推广运用科学选材研究的成果,形成全国范围内科学选材网络系统四点建议。(2)专门训练是目前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专门训练理论要求运动训练内容围绕专项竞赛来考虑和安排。查阅有关资料,对专门训练相关理论进行了理论总结,结合一些优秀运动员成功的实践,得出专门训练有利于优异成绩尽早出现,专门训练才是田径运动成绩提高的有效手段。为确定训练的手段是否符合专项的要求,应从专门训练的训练学因素、能量供应特点、肌肉工作特点与技术动作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做到正确理解专门训练的目的意义、深化认识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科学安排专门训练训练计划三点,以提高田径运动专门训练效果。(3)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施加高强度的运动负荷是取得成绩的保证。本文主要对运动负荷的理论依据、运动负荷分类、运动负荷度量、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的总结论述。通过我国田径历史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负荷安排特征的比较分析,研究得出高强度的专项负荷安排符合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并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出了根据专项特征确定负荷的手段、准确把握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掌握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三点建议。(4)周期训练理论是对田径运动训练过程设计、安排和实施的重要理论依据。针对目前竞赛制度的变化,许多专家、学者对周期训练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持否定态度,有的持肯定态度,有的处于中立位置。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整理,同时根据刘翔和国外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度安排特点的研究,分析认为三周期加一个恢复期的年度周期模式符合当前的竞赛制度,应该作为年度周期划分的基本模式。为合理的安排周期训练,提出了重视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重视竞赛重要程度的区分、重视周期训练实践的总结、重视周期训练理论的生物学研究四点建议。(5)运动恢复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运动恢复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训练质量,提高田径运动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资料的整理,对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理论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性的概括,认为

非标准田径场画法

非标准田径场画法(300M) 半圆式 300m 田径场周长 300m 半圆式田径场的半径为 22 耀 29 m。这里仅以半径为26m 的半圆式田径场为例进行介绍(图 2-3)。(一)主要参数(1)面积这种田径场需地面积为 141m × 70m,有 6条分道,分道宽 1.22m,每边留有 3m 余地。(2)直道长 =141-2×(26+7.32+3.49)=67.38(m)(3)弯道总长 =2×3.1416×26.30=165.24(m)(4)周长 =165.24+2×67.23(调整后直道长)=300(m)(二)径赛各项目的起终点、接力区的画法(图 1)(1)终点设在第一分界线上。(2)100m 起点在第四分界线向后 32.62m 处。(3)100m 跨栏跑起点同 100m 起点;各栏位根据栏间距直接在直道上丈量确定。(4)110m 跨栏跑起点同 100m 起点;终点在第一分界线前 10m 处,各栏位根据栏间距在直道上直接丈量确定。(5)200m 起点在第二分界线向前的直道上。第一分道起点在第二分界线前 17.38m 处。各分道的前伸数是一个弯道的前伸数。各分道的前伸数与标准 400m 半圆式田径场 200m 跑的各分道前伸数相同(图 2)。(6)男、女 200m 跨栏跑起点同 200m 跑的起点。(7)400m 跑起点,第一分道起点在 100m 起点,以后各分道起点呈阶梯形,各分道都要减去两个弯道的前伸数。其前伸数与标准田径场的 400m 跑的前伸数相同。(8)800m 跑的起点在该场地 200m 直道起点附近,有分道起跑和不分道起跑两种。分道起跑的起点,第一分道起点在 200m 起点,其余各分道要在200 m 起点的前伸数上再加一个切入差,再在第四分界线前画一条抢道标志线。 不分道起跑的起点线是一条弧线。其弧形圆心在第三分界线上离跑道内沿 30cm 处,以 50m 为半径,向外画弧交跑道外沿内侧即是,全程跑两圈再加上 200m。(9)1500m、3000m 起跑点:该两项是不分道起跑,起跑线为弧形,是按渐开线原理画弧形作起跑线。(10)5000m 起点与 800m 跑不分道起跑线画法相同。(11)4×100m 接力跑起点、接力区:起点与 400m 跑相同。各接力区的位置可通过放射式丈量法来确定。(12)4×400m 接力起点、接力区:第一分道的起点在 100 m 跑起点,各分道起点的前伸数是三个弯道的前伸数加切入差。全程跑 5圈,再加 100m。各分道运动员跑完三个弯道后,再抢道切入里道,抢道标志线在第二分界线前。第一接力区在第一分界线前;第二接力区在200m 起点前后各 10m 范围内(公共接力区);第三接力区在第四分界线后的弯道上。非标准田径场地,除了半圆式之外,还有长方形和四方形等其他形式的田径场,但因使用得少,在此不再介绍。

田径年度训练计划书

田径年度训练计划书 田径年度训练计划书 一、年度计划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列出具体的绝对性评价的指标成绩。 在短跑项目上,年度内成绩可能更新的幅度100米在0.5秒左右,200米在0.5~0.8秒,400米在1—1.5秒,这是针对那些高水平选手而言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手则寄希望于更大幅度的提高。再者,作为相对性评价,可以把在比赛中的名次设定为目标,并与平时的训练相结合来提高训练学习的动机。因此比起相对评价而言,绝对评价具有更强的创造成绩的意识。 、技术目标 在运动项目中,技术能力检查是很重要的K谓的.技术能力检查,就是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技术,并能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出来。如:前半段的目标时间如何或后半段目标时间应怎样。前半段技术如何发挥或后半段技术特点如何等,都要具体而明确地列出来?/FONT> 、体质目标 ●体态方面:身高、体重、胸围、脂肪厚度等。 ●力量方面:握力、背肌力量、腿部肌肉力量、柔韧性、纵跳反应速度。 ●根据体质、检测、医学检查结果、设定具体目标。

战术目标 ●心理方面:强化心理训练,杜绝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失常的现象。 ●调整方面:通过各轮次比赛来逐渐提高成绩。为达到比赛目标所进行准备活动的内容及比例应体现出来。 明确各训练期的界别 在年度训练计划构成中分为:准备期、比赛的准备期、比赛期、赛后过渡期 各训练期的目标 ①准备期 ●作为一般的准备阶段,需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均衡地发展力量、耐力 经典哦、速度、技术等。训练强度不要过大,但运动量要大。 ●在理论学习方面,要提高对训练知识的理解。心理准备方面,这一时期沉着冷静很重要注重培养学习的动机,尤其85是内在的动机。训练环境最好不要总在变化。 ●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医疗检查,把握现状,制定训绣标。 ②比赛准备期 作为专项的准备阶段,以一般性身体训练为基础,提高项性身体素质。以速度、技术为中心,增加技术训练。运动负荷由量的变化,转化为质的变化。作为心理准备,有意识避免因准备期的负荷反作用所起的过度疲劳,提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逐渐有针对性地实一些相对于比赛而言的心理演示。由于环境的改善,运动成绩会急速提高,

400米标准田径场的最新画线方法

400米标准田径场的最新画线方法(七) 分类:专业技术| 标签:田径场地 2011-06-12 18:52阅读(1900)评论(0) 400米标准田径场的最新画线方法(七) ——弧形起跑线的画法 《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2008》版中的“国际田联400米标准跑道画线图”(图2.2.1.6a)中,弧形起跑线分为三种:一是常规起跑线;二是分组起跑线;三是抢道线。在一般田径场地,如大中学校田径场和地市级体育中心田径场,常常出现弧形起跑线画错或画不规范的问题,现采用对错对比的方式,说明弧形起跑线的正确画法,仅供参考。1.常规起跑线 在终点线(第1曲直段)前后有2000米、10000米、1英里(我国一般不设置此项目)、2000米障碍赛跑的弧形起跑线(见图三)。在第2曲直段后有1500米的弧形起跑线(见图四)。在第3曲直段前后有1000米、3000米、5000米、3000米障碍赛跑的弧形起跑线(见图五) 图三

图四

图五 在弯道上的常规起跑线有终点线(第1曲直段)前的2000米、10000米和第3曲直段前的1000米、3000米、5000米的弧形起跑线,这两条弧形起跑线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前者以终点线后沿为基线,后者以第3曲直段理论分界线为基线,所用数据和画线方法均相同。修建内突沿的田径场的周长是建筑半径(36.50m)加0.30m(36.80m)进行计算,如果不修建内突沿,建筑半径必需改为36.60m,计算时是建筑半径(36.60m)加0.20m(36.80m)进行计算。计算画线数据时,都是按照此原则进行的。正因为此,弯道上的常规弧形起跑线不是在内突沿外沿处直接起弧线,而是先沿终点线后沿/第3曲直段理论分界线截取0.30m,向前画0.05m宽的白线,再从此点开始起弧。在实际的画线中,很多场地是直接起弧(见图六)。正确的画法见图七。

浅谈如何抓好小学田径选苗与训练

浅谈如何抓好小学田径选苗与训练 发表时间:2013-04-12T14:27:21.76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2年第20期供稿作者:刘云峰[导读] 阐述基层学校如何抓好田径选苗与业余训练,提高学生的田径竞技水平,为地区少体校或者上一级输送体育人才的实践经验。 刘云峰(四川省荣县城东小学四川荣县 643100) 【摘要】阐述基层学校如何抓好田径选苗与业余训练,提高学生的田径竞技水平,为地区少体校或者上一级输送体育人才的实践经验。【关键词】选苗教练员兴趣训练方法 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领域里的一个大项,项目多,观赏性极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其他竞技体育项目的基础。在我国学校业余田径训练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要途径。本人在小学从事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工作十六年来实践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在众多从事小学业余田径训练的体育教师的交流中,总结出小学业余田径选苗与训练的一些见解,与广大同事共同交流。 一、选好运动苗子,建立梯队模式 我校田径队之所以能连续十六年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与我们认真选苗,建立梯队训练分不开的。我觉得,不论是专业队还是业余队,选苗工作一样不容忽视。俗语说:选材的成功就等于训练成功的一半。因此我把选苗工作看做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为了训练系统性与科学性,以保证后备力量源源不断,我们几位体育老师不辞辛苦地深入各自班级,一年四季,无论在操场上课,课外活动等运动场所,处处留意,发现好苗去问,并做好记录。做好选苗工作的同时,我们通过学校田径运动会进行再次选苗。根据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的不同要求,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心理及遗传因素方面考虑,进行测试,选拔适合于某种体育类型和项目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参加田径训练。在训练中,一定要严格要求,防止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技术长处。不同的竞技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着不同的特点,田径运动是体能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利用运动员的先天性竞技能力,来保证多年的系统训练。成功的早期选材是培养优秀选手、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制定训练计划,从严进行训练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田径运动的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系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长远的训练计划,不急于求成,要有多年计划也要有近期目标。计划内容的安排应重视基础训练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训练,进而把专项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在训练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多次训练法。周计划是根据年计划的任务要求以及比赛任务而制定。严格训练目的,并按基础和水平,因材施教,更要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学生在接受老师训练时,总是要注意老师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从自己的言论,行为,训练表现给学生一个好榜样。严格的说,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做到,来势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合理安排训练方法 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各阶段训练任务的完成,以及达到创造专项运动最高成绩的目的,无不依赖于训练方法的正确运用和创新。我认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长远的训练计划.不急于求成,特别是田赛项目,要有多年计划也要有近期训练目标。计划内容的安排应重视基础训练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体质训练,进而把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在训练内容上更重点加强基础素质训练和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跑、跳、投的姿势,培养节奏感,速度等良好感觉。在训练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多次训练法,每周训练十次,其中早练五次,每次60分钟,下午4一5次,每次90分钟,全学期期考两周停训外,不管天气如何都坚持训练。田径训练比较单调,如果单纯地重复跑,跳,投练习,久而久之运动员们就会感觉厌烦,并产生疲劳枯燥,导致消极情绪。 因此,教练员要多动脑筋,安排训练多样化,科学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有相同的训练效果,达到同一个目的。让运动员感到训练安排有特色,有新鲜感,更容易接受训练安排,这才是最成功的训练计划与实践。比如,中长跑训练不要总是在场地跑道上跑,可安排听音乐跑,变速跑,追逐跑,野外跑,上坡跑等方法,都能提高奔跑能力,发展耐久跑和提高专项成绩的作用,采用不断变化训练环境的方法还能克服单调,枯燥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训练,开阔视野,心情舒畅愉快,运动员就能投入更大精力去完成任务。又如,在短跑的起跑疾跑练习时,可采用起跑上台阶,利用自制训练器材和阻抗训练法,起跑上坡跑等方法,既能较快地纠正起跑上体抬起过早的错误动作,还能发展两腿起跑蹬地力量。训练时还可以穿插游戏活动,游戏训练法是小学生业余训练中重要的训练方法,训练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时间当然是在十分钟之内。在这里,我提倡让学生自己找游戏,我也提供了一本《体育游戏》这本书给他们,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演好角色,尽情的玩,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这样,不仅增添了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了解体育的魅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身的潜力得到发展。有时要创设情境,首先要求学生进入情境。 总之,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训练,运动员才能愉快去接受,快乐去完成,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总之,要使运动队有特色,队员成绩有较快的提高,除了注重以上几点外,还要制定针对运动员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按客观规律,抓好队员梯队衔接,坚持持之以恒地训练,这样才能带出一支高水平的运动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想只要我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我们的业余训练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400米训练方法

400米训练方法 一、发展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经过速度耐力训练,肌肉中的糖元含量会有所增加,促进糖酵解作用的酶的活***也会提高,发展速度耐力主要是提高乳酸供能能力,乳酸供能的最高值在运动后的30——40秒,可维持到2分钟,相当于快跑200——800米。我们发展速度耐力所选择的跑段,基本上在这个范围之内。发展速度耐力需要较大的强度刺激,以及适当的间歇时间。如果强度不大,间歇时间过长,就不能使乳酸值达到一定程度,难以提高机体对乳酸的最大耐受力;如果休息时间太短,就不能使机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不能保持训练强度。因此,在训练中应采用80%左右的强度,休息间歇以心率恢复到每10秒钟20次左右为宜。生理学研究证明,心率在20——30次/10秒范围内,脉搏输出量最大,低于20次/10秒钟,输出量太小。心率太快呢,每搏输出量变小,总输出量变小。这些都不利于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增强。 二、速度耐力训练方法 400米跑的速度耐力训练,适宜应用“以短为主,长短结合”的反复跑。 (一)主项与接近主项距离的跑,在速度耐力训练中占的比重较大,对提高专项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练习方法有: 1、300米×6~8次,间歇6分钟; 2、(300米+200米+100米)组合跑×4~5组,间歇3——4分钟,组间间歇7分钟; 3、(300米快+50米慢+100米冲刺跑)×4~5组,组间间歇8分钟; 4、400米检查跑×1~2次,间歇25分钟到30分钟。 (二)超主项距离的跑,对提高跑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练习方法有: 1、500米×5~6次(80%——90%强度),间歇8分钟; 2、800×3~4次,间歇10分钟; 3、(1200米+600米+400米)组合跑×2~3组,间歇5——8分钟,组间间歇15分钟。 (三)在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时,还要相应发展一般耐力、力量耐力和协调能力等有关素质,主要练习方法有: 1、发展一般耐力可采用越野跑、30——40分钟定时跑、球类活动等; 2、发展力量耐力时,可采用负重连续跳、较长距离的跨步跳、单足跳、高抬腿跑等练习方法。 3、通过各种跑的专门练习,如加速跑、弯道跑等练习,体会正确技术,发展动作协调能力。

200米田径场画法及参数 (2)

非标准200米田径场画法非标准田径场受场地面积或地形的限制,不能按正式比赛要求来建筑的田径场,称之为非标准田径场。非标准田径场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周长不足400m,半圆式;另一种形状不是半圆式,但周长有400m,更多的是前一种。非标准田径场跑道的条数、道宽以及场地的布局根据空地面积和需要而定。非标准田径场的周长一般有200m、250m、300m、350m等几种,此处仅介绍200m和300m半圆式田径场。一、半圆式200m田径场这种田径场的半径为15至21m,此处仅以15m半径为例进行介绍。 (一)主要参数 (1)面积这种半圆式200m田径场的场地面积为94m×42m,设有4条跑道,每条跑道宽,场地四周留1m的余地。 (2)直道长=94-2(15++1)=(m) (3)直道调整后的长度=()/2=(m) (4)弯道总长=2××=(m) (5)周长=2×+=200(m) (二)径赛各项目起、终点的画法 (1)终点终点设在第1分界线上。 (2)100m起点这种田径场的直道长不足100m,要通过延长直道的一端或两端来解决,否则要采用弯道起跑。若用弯道起跑,其起点在第三分界线向前处;各分道的前伸数是一个弯道的前伸数。 (3)200m起点因为200m正好跑一圈,所以其起点在第一分界线处向前延伸;各分道前伸数与标准田径场400m跑道的前伸数完全相同。

(4)400m起点在200m田径场,400m要跑两圈,所以采用分道跑两个弯道,然后通过抢道标志线后向里切入里道,再不分道跑的方法。它的起点前伸数等于200m跑的前伸数加上切入差,所以要在第四分界线处根据第二分道以外各分道差画一条抢道标志线。 (5)800m、3000m、5000m起点这三个赛跑项目不分道起跑。它们的起点处是弧形,其画法与标准田径场的不分道跑的起跑线的画法相同,只是跑的圈数不同而已。(6)1500m起点1500m跑也是不分道起跑。起跑处呈弧线,画在第三分界线向前处。(7)4×100m接力跑起点、接力区起点其起点同400m跑的起点,全程共跑两圈。第一接力区为分道接力区,在第三分界线处,它们的距离和弯道的放射线长度见图 2-2。第二接力区在第一分界线前后各10m处。第二棒运动员接棒后跑过第四分界线处的抢道标志线就可切入里道跑不再分道跑,故第一道接力区为公共接力区。第三接力区在第三分界线前后10m的位置,也是公共接力区。 非标准田径场测画注意事项 非标准半圆式田径场已经介绍了两种,因半径不同,还可有很多种。这是因为受场地面积限制等原因,不能建成标准场。但是场地的测画有许多相同之处。在测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田径场的半径和直道时,要使它们之间互相协调、比例恰当,要根据面积大小进行验标。要调整直道长,使半径为整数,一圈周长应为200m、250m、 300m、350m等,各项目终点固定,便于安排起点。 (2)分道跑项目主要是400m以下各项或部分场地的800m项目。除了100m外,其他各项目都至少要跑一个或两个弯道,各分道的弯道的前伸数,不管半径长短都是相同的,与标准的场地一样。 (3)800m以上的项目不分道跑,起点在直道,是弧形线,要计算切入差,或有的需要经过弯道抢入里道的,也要计算切入差。

1500米训练方法

1500米训练 【第一篇】 田径中长跑训练计划 (第一种) 星期一: 准备活动:5圈热身跑; 一般发展练习:压腿练习、踢腿练习、小步跑、高抬腿、后登跑、3~4次50m加速跑;85%~90%的速度(1400+1000+800+600+400)间歇跑(间歇跑记时) 整理活动的慢跑2000m。 星期二: 准备活动:5圈热身跑; 一般发展练习:压腿练习、踢腿练习、小步跑、高抬腿、后登跑、3~4次50m加速跑;项目为800、1500米的运动员跑1200+2000m*3组 项目为大于或等于1500m以上的运动员跑3000m*2组、2000m*4组 整理活动的慢跑1600m。 星期三: 准备活动:5圈热身跑; 一般发展练习:压腿练习、踢腿练习、小步跑、高抬腿、后登跑、3~4次50m加速跑;项目为800、1500米的运动员跑1200+1600m*4组 项目为大于或等于1500m以上的运动员跑4000m+3000m+2000m+200vm *2组 整理活动的慢跑1000m。放松。 星期四: 准备活动:5圈热身跑; 一般发展练习:压腿练习、踢腿练习、小步跑、高抬腿、后登跑、3~4次50m加速跑;一般性身体素质练习:仰卧起坐40个+背肌练习30个+俯卧撑20个+200m快速跑*四组4000m耐久跑一组。 集体放松。 星期五: 准备活动:5圈热身跑; 一般发展练习:压腿练习、踢腿练习、小步跑、高抬腿、后登跑、3~4次50m加速跑;项目为800、1500米的运动员:800*5组 项目为大于或等于1500m以上的运动员跑1500m*3组+3000m一组。(要求尽全力跑) (第二种) 星期一: 准备活动:5圈热身跑; 一般发展练习:压腿练习、踢腿练习、小步跑、高抬腿、后登跑、3~4次50m加速跑;90%~95%速度400+800+1000*3组 整理活动的慢跑2000m。 星期二: 准备活动:5圈热身跑; 一般发展练习:压腿练习、踢腿练习、小步跑、高抬腿、后登跑、3~4次50m加速跑;

中学生400米跑的训练方法

淺談中學生400米跑的訓練方法 一、力量的練習 (一)槓鈴練習 負重深蹲、負重弓步走、負重蹲跳、挺舉、臥推等,以上負重練習要以速度完成為主,具體重量因人而異,但要達到學生能力的60%~70%。力量練習應隔天進行,只有這樣力量練習的效果才好。 (二)超等長練習 單腳跳、三級蛙跳、跳欄架、跨步跳、跳過各障礙物。跳躍練習的原則:先原地跳再進行行進間跳,先雙腳跳再單腳跳,先短跳再長跳。 每完成一次跳躍練習後必須進行短距離的加速跑,目的是在肌肉做完快速用力後得到放鬆,使其獲得的力量遷移到跑的過程中。學生跑起來會有彈性、有跨度感,跑起來動作會更協調,在跑的後程和跑完以後肌肉酸疼程度比以前減輕。二、放鬆跑的能力培養 學生在跑動過程中的放鬆能力是400米跑的核心所在,400米成績能否提高就看放鬆能力如何?世界各國教練員都非常重視運動員的放鬆能力培養,放鬆能力是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能量的經濟使用。現在對運動員的放鬆跑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放鬆跑在短跑技術中非常重要,它是評價和衡量跑的技術優劣的關鍵。訓練方法有: (一)在平時的訓練中,對學生的100米成績、200米成績做到心中有數,在放鬆能力的培養中要降低要求,只要求學生用80%左右的速度來跑,突出動作及放鬆能力。 (二)200米快跑+100米慢跑+150米快跑+80米慢跑+100米快跑+50米慢跑+50米快跑+30米慢跑。 (三)採用上坡跑然後下坡跑的方法也就是說波浪跑,上坡用力跑,下坡放鬆跑,但要保持動作技術。 (四)在風速較大的時候採用順風跑。 (五)在坡度不大於3度的下坡跑。 三、速度耐力 (一)計時跑150米、200米、250米、300米,有時候也採用500米、600米等超長距離的跑。每次要在學生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再進行下一組。 (二)長短距離相結合的距離跑,如:300米+1 00米、200米+100米,每次都在學生還沒有完全恢復就進行下一次或組的練習。 (三)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進行追逐跑,定距、定時,速度快的學生追速度較慢的學生。 (四)遞增距離跑,(100米+200米+300米+400米)×2組,每次間歇50秒,組間歇8分鐘。 (五)遞減距離跑,(400米+300米+200米+100米)×2組,每次間歇50秒,組間歇8分鐘。 四、快速跑的能力 (一)彎道起跑30~60米的各種段落跑。 (二)直道——彎道——直道跑200~300米跑。要求起跑時身體對彎道的切線方向,同時要求以很快的速度跑出彎道,進入直道時,順慣性地跑3~4步自然跑,使身體從內傾轉變為直線跑的姿勢,然後自然加速跑30~40米。 (三)跨步跳練習接加速跑,要求在做跨步跳時要充分打開關節,不做絞剪動作。研究表明在跑動過程中兩腿除了支撐蹬地以外還要騰空,兩腿在空中也佔有一定的時間。所以跨步跳是有效解決騰空時間過長的手段。 (四)後踢腿跑練習加速跑,要求大小腿自然折疊,盡量往臀部靠近。發展大腿股後肌的力量。加大腿的擺動半徑,同時加快腿的擺動速度。 (五)高抬腿練習接加速跑,大小腿折疊盡量往上抬,到達最高點積極往下壓。高抬腿跑能幫助學生體會和掌握在短跑當中的兩腿蹬擺配合的動作技術,也發展了大腿屈、伸肌肉的力量。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理论测试试卷(含答案)

体育专业田径理论测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⒈田径类课程:⒉田径运动健身锻炼: 3.条件教学法: 4. “极点”: 5. 地斜角: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⒈田径运动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和全国普通高样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以利于提高学生的 学习和学习为目标。 ⒉跑类项目的完整技术结构由、、、四个阶段组成。 ⒊身体素质是批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包括、、、、等。 ⒋项群分类教学法是指将田径运动项目中基本相同、基本相似的技术动作归为一类,并将同类中的各项目衔接安排、混合教学。 ⒌接力跑一般采用和两种交接棒方式。 6. 跳远起跳腾空后,运动员要保持起跳离地时的“跨步”姿势,向前上方腾起,这一起跳结束时身体姿势在空中的延续称为。 7. 田赛投掷项目除标枪外,其他项目的有效落地区均为角。 8. 100米栏起跑至第一栏距离为 9. 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是国际单项体育组织,1912年在成立。 10.跳高落地区的沙坑或海绵包,长至少,宽。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⒈ 1896年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田径运动比赛是现代田径运动的开始。( ) ⒉影响田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是运动员个体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⒊观察直道跨栏跑的跨栏步及栏间跑技术时,正面观察起跨、过栏的全身配合及栏间跑的重心高度与步长、节奏等。侧面观察跨栏步及栏间跑的直线性。()⒋标枪投掷区助跑道宽4米,起掷弧半径为8米,有效落地区为约29度角的扇形区。 ()⒌竞走比赛中,裁判员可以利用摄像机把运动员的技术运作拍录下来以便帮助其判罚。 () ⒍ 1928年,女子跳远被列为第14届奥运会正式田径比赛项目。() ⒎全能比赛项目分组时,每组最好5人或5人以上,但不得少于3人。() ⒏从事田径健身锻炼能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促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得到发展,神经系统机能不断得到改善。()⒐背跃式跳高教学难点是起跳技术。()⒑跨栏跑的成绩主要是由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及跑跨结合能力决定的()

400米实用标准田径场地新颖画线方法(二)之第四曲直段(起点)

400米标准田径场的最新画线方法(二) ——第四曲直段(起点) 今年检查了很多田径场,但能按国际田联《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2008》中文版图2.2.1.6a(国际田联400米标准跑道画线图)画线,画对了的很少。这就给我们搞设计、建造和检查验收的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能更好的画对和画好线,我想尽我微薄之力,写一组最新画线的文章,以与想把线画对、画好的们共享。国际田联在1995年出版了《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1995》。1997年11月由中国田径协会主持翻译出版,作为部发行。国际田联在1999年出版了《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1999》。2002年3月由中国田径协会主持翻译,人民体育正式出版,公开发行。这也是在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版本。国际田联在2003年出版了《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2003》。2006年1月由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主持翻译,体育大学正式出版,公开发行。由于发行量少,价格偏高,普及率不高。但是,《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2003》版对画线的改动特别大。如果,没有购买此书,或没有获得此版的画线图,是不可能把线画对的。这也是很多场地画线不对的重要原因。国际田联在2008年出版了《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2008》(见图一)。2009年12月由中国田径协会主持翻译,人民体育正式出版,公开发行。这也是我们目前应使用的最新版本。另2010年9月,国际田联《田径竞赛规则2010-2011》(见图二)中文版也由中国田径协会主持翻译,人民体育正式出版,公开发行。本系列文章以这两本书为依据,将《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2008》和《田径竞赛规则2010-2011》对画线的变动(包括《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2003》对于前3版的变动),仅供参考。以引起们的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