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三角园区共建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长三角园区共建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长三角园区共建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长三角园区共建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目前,长三角园区共建模式正出现多样化趋势。

股份合作模式,即在一方开发区中设立共建园,由合作双方成立的合资股份公司管理,公司负责园区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收益按双方股本比例分成。这一模式出现相对较晚,但从实际运作来看,由于引入了股份合作制,运作规范,双方积极性都很高,是所有合作模式中最具持续性的。目前,江苏与上海之间的园区共建主要采用这一模式。

援建模式,即由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其开发区中划出一块园区,与发达地区政府共建,后者提供资金、人才、信息援助,并负责招商引资、园区管理等。江苏省内的南北园区共建大多是这种模式。

托管模式,即委托方在开发区内划出一块园区,托管给具有管理、资金和产业基础等优势的受托方,全权委托其操作。受托方可获得园区前期开发所有收益,一般为5年,之后收益则由合作双方按比例分享。苏浙一些大型集团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合作就采用这种模式。

产业招商模式,即委托方在开发区内划出一块园区,全权委托给受托方,对特定产业开展招商。委托方通常提供相当于到位投资的千分之五至千分之八的奖金给受托方,或将招商项目产生的地方税收的一定比例给受托方。安徽芜湖机械工业园与浙江玉环、乐清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

异地生产、统一经营模式,园区企业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将总部设在甲园区,生产基地则在乙园区。如上海杨浦工业园和大丰工业园的合作,入驻杨浦工业园的企业,其研发和经营职能在上海杨浦工业园,生产基地则落在大丰工业园。

以共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为样板探索校地合作“事业合伙人”新模式

以共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为样板 探索校地合作“事业合伙人”新模式 成都高新区是体制机制先行示范区,生物产业是主导产业之一,2018年生物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四川大学具有强劲科研实力与新药创新能力,“川大22条”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围绕新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校院地合作不紧密、新药成果本地转化率低等问题,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全国首创校地成果确权分享模式,以转化医学为创新靶标、以市场应用为价值导向,建设利益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一、聚焦国际前沿医学,打通高校成果转化全链条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基因组学等前沿科学技术驱动的新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聚焦“精准医学”“脑科学与认知”“再生医学、3D打印与器官修复”“深地医学”“疫苗与抗体研究”“医学人工智能”等前沿医学领域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以“一心统揽、两极支撑”为整体布局。“一心”是指前沿医学研究中心整体,“两极”指“研究极”和“产业极”。其中,“研究极”重点入驻“医学+”领

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团队和项目;“产业极”重点入驻“医学+”领域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两极”协同发展,形成涵盖从源头创新、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孵化到成果产业化的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载体和服务体系。 二、围绕深度融合发展,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 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积极探索,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构建“共建、共管、共享、共服务”四大创新合作模式。 一是政府建载体,川大引团队的共建模式。成都高新区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首期提供13.5万平米生物医药研发专业标准载体并提供5亿元装修及房租补贴,并为学校“研究极大楼”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四川大学系统摸底、精准导入“医学+”领域国际领(并)跑水准优质项目,形成一流软硬件基础。目前,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已导入“疾病分子网络科学中心”、“小分子药物精准化技术创新中心”等10个高水平研究项目,“铂金埃尔默”、“华曙图灵”等10个互动研究项目;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一) (2009-03-23 22:00:24)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 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 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 园区”的时代。 一、对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这里把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第三个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第四个阶段,现代科技都市

二、产业园区发展(尤其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

工业园区综合管控平台开发,产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工业园区综合管控平台开发,产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推动智慧工业园区管控一方面能够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各个地区的工业产业园区也需要加大智慧化的建立。 而智慧园区管控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园区决策、应急平台、安防、消防、信息互通、智慧环保、能源能耗管控......。切实做到对园区进 行智能化的管理。工业园区综合管控平台开发联系源中瑞科技汪先生。 既然能够为园区带来各种好处,又有谁不愿意布局呢?下面源中瑞科技汪顾问简单介绍部分智慧园区管控功能: 1.园区综合决策平台 展示企业风险分布情况、企业风险排名、企业风险源情况、危险源情况、安全指数情况等从而快速掌握园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情况。实现风险点的动态管控、风险分布密集度的分级管理、静态和移动风险点管理、风险点标识及动态预警等功能。 园区内消防设施分布展示、消防设施实时状态展示、消防力量分布展示、消防力量实时状态展示;实时展示园区视频监控点位的图像信息,包括交通卡口监控视频、园区治安监控视频等。工业园区管控平台开发 2.园区智慧应急平台 物资名称、物资型号、存储地点、物资类别、所属单位、物资数量、配备日期、失效日期、其他说明事项等。包括预案名称、预案类

别、预案级别、初次制定日期、编制单位、最近修订日期、单位类别、是否失效、上传预案文档、其他说明事项等事件上报、事件原因、处置过程、损失设备、财产损失等事件全过程管理。 3.园区智慧安防平台 准确记录识别车牌号、颜色、品牌等验证凭据并登记随车人员详细信息。确保车辆及人员的进出有据可查、可控;保障车辆快速通过道闸,支撑封闭企业内部车辆管理的高效和安全运转通过访客预约、来访登记、访客记录查询与权限管理等达到访客来访全流程管理。在园区内外部重点区域设置摄像机,以实现园区内外部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管理。 ......,工业园区综合管控平台开发,产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请联系深圳源中瑞科技汪先生:xnbwang(微)。源中瑞是一家专业的智慧园区系统开发公司,拥有专业的案例和解决方案,请速度联系。

产业园区运营模式

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完整版) 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其管理及开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 1984年我国开始设立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产业园一直作为中国经济的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成为各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然而,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 一、政府部门在对园区进行不同定位的同时,园区也会产生五种不同的运营模式 第一种模式:政府运营模式。这里的政府运营模式与前面所说的行政主导型园区有关联,但却是不同概念。政府运营模式往往在行政主导型园区比较常见,园区由政府投资开发,园区为入驻的公司提供一些税务代理、行政事务代理的服务,然后收取一些服务费用,同时政府部门也会给园区一些招商代理费用和税费收取的优惠。政府运营模式适合于一些规模小,管理简单的园区。对于一些大型的园区,这样的运营模式无法保证园区的长期运营。广州天河软件园就属于这类运营模式。 第二种模式:投资运营模式。投资运营模式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园区,然后通过房租、固定资产等作为合作资产,孵化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获得成长后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或上市,实现资产增值并收回投资。这是一种长期投资的理

念,园区在中短期很难有可见的回报,但是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为园区的发展是建立在企业投资成功的基础上的。浦东软件园就属于这一模式。 第三种模式:服务运营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只是投资还是不能满足很多企业的需要,很多企业对园区的服务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服务运营模式的园区。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信息提供等软服务,为企业提供更佳的生存发展环境。服务运营模式强化了园区与企业的合作,增加了园区的收入渠道。杭州软件园就属于这一类运营模式。 第四种模式:土地盈利模式。随着近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起,土地增值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了很多行业的盈利水平。一些园区获得了土地收储、初步开发、拍卖的功能,所以一些园区通过控制大面积的土地,在进行初步开发后,短期内提升土地的价值,然后进行地产开发或转让。这种模式更像一个有规划的地产开发商,获利能力非常的强大,同时也为园区后期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财力基础。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中关村软件园。 第五种模式是产业运营模式。一些重要的开发区其实承担了调节、完善、强化区域产业链运营的作用,园区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产业链,比如一些新能源产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这些产业园在投资初期就会进行招商引资,引入企业资本一起搭台,然而园区也做好了与企业一起唱戏的准备。园区会对一些有实力的入驻企业进行投资,甚至直接投资一个全资公司在园区内运营一个重要的产业项目。这种运营模

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案例

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案例 一、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园区合作 异地产业园区建设是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由两个或多个园区,在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的指导下,为实现合作共赢、协调发展和促进产业梯度转移而开展的一种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是产业转移发展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核心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有组织、成规模地实施产业梯度转移。 二、合作园区共建模式 一、援建模式。即依靠行政命令,由欠发达地区划出一块园区,与发达地区共建,发达地区提供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协助谋划园区规划,总揽招商引资,参与园区管理。江苏省内的南北园区共建大多采用该模式。 如江苏的苏州与宿迁共建园区,新增增值税、所得税省、市、县留成部分,全部补贴给共建园,用于其滚动发展;财政对园内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适当贴息。通过园区共建推动省内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2006年出台《江苏省政府关于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政策措施的通知》,“苏州宿迁工业园”应时而生。随后,“江宁—淮阴”、“无锡新区—新沂”等10个南北共建工业园区陆续建成。2009年出台《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共建园区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推进省内园区共建。目前江苏省内共建园区达20多个,每年可带动400-500亿元的资金转移,形成了“江苏模式”。

二、股份合作模式。在现有开发区中设立共建园,交由双方成立的合资股份公司管理,由其负责园区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收益按双方股本比例分成。这一模式适合具有较强园区开发经验的发达地区的政府或园区间开展合作。目前,江苏与上海主要采用这一模式合作共建开发园区。 在上海外高桥江苏启东产业园,上海、启东共同出资3.2亿元成立合资公司,各占股本60%和40%,税收等收益按照6:4分成。安徽则根据土地供应、区位交通、矿产、教育科研、人文环境等因素,促进省内各地市结对建立产业园,并与沿海先进省市合作引进相关产业,建立合作产业园,如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是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项目础设施投资约100亿元,带动区域总投资约1300亿元,在滁州建设一个“产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重点打造高科技产业园、现代服务园。

校企合作共建模式

校企合作共建模式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设备更新速度较慢、技术相对落后的状态。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必须与市场接轨,以集团化、连锁化形式,统筹各种资源、资金,把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走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之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例如:2005 年,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学院进园区、企业进学院”的先进理念,在距离学院不远,有着良好机加工环境和就业、创业环境的榆次工业园区内,与土地拥有者合作,与园区的企业合作,采取政府支持、学院出资、向职工借资、合作方投资、校企共置生产设备、引进企业进驻基地等合作形式,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建立了一个充分体现“前校后厂、工学结合”职教特色,教学、实训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占地130 余亩、拥有2 万多平方米厂房,1 亿多元数控设备、可容纳3 000人的国家级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数控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该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在完成学院数控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全省职业院校的数控技能大赛、全省数控教师培训等任务,承接了部分企业的生产加工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社会效益,为全省职业院校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学院材料系积极发挥专业实验设施的资源优势及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所属材料测试中心积极为建材企业提供原燃材料和产品质量的检测服务工作。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物料化学成分分析、粉体颗粒级配分析、熟料矿物岩相分析、建材产品废渣掺量测定及强度等物理性能检测等服务工作。几年来,先后为原平水泥厂、汾西矿业水泥厂、吕梁川东水泥厂等30多家建材企业进行了50多个项目的原燃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检测。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帮助企业确定了合适的原燃材料和工艺技术方案,使企业达到了增产、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专业教师可以及时把握检测的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有效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既锻炼了教师队伍,也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 企业投资合作模式 2.1.1 案例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采用的是行业资助模式,其依靠多元投资建设了高职实训基地,是企业办学、服务企业的典型。基地与辽宁省内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广泛合作,结合实际联合办学,将学校办学与社会用工需求紧密结合。学校将教学与实习培训相结合,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真正做到了订单式培养。企业投资就是学校投资,实训基地就是企业生产的实际场所。实训基地在培训内容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而企业则根据学校的要求准备实训设备。 校际合作模式 作为那些规模较小、设备较差、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的职业院校,还可以根据相同、相近专业对实习实训的需要,进行校校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把资金或设备以投资入股的形式,集中转移到实训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或企业,由承担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院校和企业为合作院校提供实训场所和便利条件,提供实训服务,并返还适当比例的投资收益,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可通过与异地院合

园区建设融资模式简介

园区建设融资模式简介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13]9号)要求,2013年-2017年我市投入韶关、揭阳共建产业园区的资金将以股权方式投入,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以公司为主体开发园区的运作模式,建设资金短缺、投融资平台不完善,往往成为阻碍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甚至出现园区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已耗尽省、市各级政府的专项资金,所引进的企业项目还没有形成税收,导致园区在后续的发展中陷入资金链断裂泥潭。为了建立健全莞韶、莞揭两园区的投融资平台,努力保持两园区的资金运行顺畅,推动园区更快更好地可持续发展,现对园区主要融资模式分析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BOT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私营企业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该模式适用于盈利性的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项目。

(一)BOT模式的优缺点 1、政府采用BOT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资金的利用方面:政府采用BOT方式能吸引大量的民营资本和国外资金,以解决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另外,BOT方式还有利于政府调整外资的使用结构,把外资引导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便于政府集中有限资源投入到那些不被投资者看好但又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上。 (2)风险的转移方面: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周期长、规模大,风险也大。在BOT模式中,政府将风险转移给了项目的投资者。项目借款及其风险由承包商承担,而政府不再需要对项目债务担保或签署,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 (3)项目的运作效率方面:项目公司为了降低项目建设经营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获得较多的利润回报,必然采用先进的设计和管理方法,引入成熟的经营机制,从而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经营效率,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2、政府采用BOT模式具有以下缺点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1.智慧园区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2.智慧园区应用前景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伴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投身于智慧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投资规模正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据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在此大形势下,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显著业绩,2011年,各园区根据所在城市及园区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达到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012年全国智慧园区IT投资规模依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其总规模达到550亿元。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更高的公共数据应用、异构网络的共享、多重数据的融合的层面出发,解决了以上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物理架构具有很多相似性,各个子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节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由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提供更高级的动态数据应用服务,将使得传统智能化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于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园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保证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 (2)充分发挥物联网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园区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世界上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任一地点,与自己的物联网相连,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3)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

园区+公司运营模式建设计划

园区+公司运营模式建设计划 ********* (2017年7月21日)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和《*********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2017年,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管委会拟计划探索实施园区+国有公司模式,变管资产为管资本,依托管委会现有国有公司宁夏金海精细化工基地经营管理公司作为实体经济载体,通过园区水、电、气、供热、土地、市场资源等无形资产及经营权参股的形式,采取PPP模式,成立固废处置等八个公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造血功能,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打造服务到位、功能基本齐全,承载能力较强的低成本园区。 一、成立固废处置公司、供售电公司 1、固废处置公司。与石嘴山矿业集团合作,成立****固废处置公司,园区以特许经营权、无形资产、土地租赁等方式占股49%。本项目的投入,可以大大缓解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工业项目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不足问题,解决了园区固体废物的出路。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2、供售电公司。为降低园区内的电能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园区规划成立供售电公司,向各个企业售配送电,统一管理减少电能的损耗,特成立供售电公司。成立的新公司依然采用国企和国企的合作模式,园区借助政府给予合作方特许经营权、

无形资产、园区内的其它可利用资源等方式占股45%,另一家国企占股55%。通过变园区的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既服务企业,让企业从中获利,又能很好的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减少政府投入。 二、成立供暖供汽公司、天燃气公司、危废处置公司、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危险化学品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一是采用引进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的模式,即PPP模式。由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特许经营权、市场资源、管廊所占土地等占股5%,民营企业占股95%成立供暖供汽公司、天燃气公司、危废处置公司、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危险化学品运输公司。二是成立物流公司,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占股45%,民营企业占股55%,有效的将园区中分散的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社会投资者以园区整体经营效果回收成本,获取企业盈利,同时承担政策、经营和债务等风险。工程投资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新公司出资,建设、运营、财务由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监督。 新公司成立将原本的国有资产管理架构由目前的两极变为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经营型国企三级,真正逐步实现政企分开,将政府和企业剥离开来,以产权管理为纽带,突出国有资本运作,为园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建设园区投融资平台及担保公司 目前园区建设投融资渠道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和银行贷款,以后则以管委会为主体成立的园区建设投资公司为主的投融资模式。建立以园区信用为保障、企业信用为重点的园区信

物流园区开发经营五种模式

孔庆广:物流园区开发经营五种模式 根据国内外与物流园区功能相同或相当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经验,我国未来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有五种选择: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发展模式是指由地方政府做出物流园区规划并组成开发机构,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来开发建设物流园区。由于物流园区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因此,建立在经济开发区模式基础之上的物流园区项目,实际上就是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突出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趋势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大多数物流园区都是按这种模式在开发。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也称为大型物流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物流资源和产业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由大型物流企业开发建设物流园区并率先在园区开展经营,带动和引导其它物流企业或相关企业入园经营,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 政企联合开发模式

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物流企业共同开发模式。即政府相关部门从总体上对物流园区做出规划,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由相关企业负责具体项目的开发,共同完成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 产业地产开发模式 产业地产开发模式是指将物流园区作为产业地产项目,通过给予开发者适合产业项目开发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产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物流园区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作为类似于产业地产开发模式,日本的东京、神户和德国的不莱梅等城市,也有政府投资进行物流园区的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然后委托给一个或多个物流设施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由其在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的框架下进行经营管理。 综合运作发展模式 综合运作发展模式是指对上述各种模式的混合运用。由于物流园区项目一般具有较大的建设规模和涉及经营范围较广的特点,既要求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也需要在投资方面能跟上开发建设的步伐,还要求具备园区的专业经营运作能力,因此,单纯采用一种开发模式,往往很难达到使园区建设能顺利推进的目的。

智慧工业园区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整体解决方案 XX有限公司XX分公司 2016年12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合作愿景 2. 解决方案 3. 成果展示 4. 推进计划与实施方案

项目背景 四川江油工业园区是1992年经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开发区。原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新扩区20.73平方公里,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28.02平方公里。 园区为进一步落实“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和江油市委市政府打造“特钢新城”以及“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园城一体发展的要求,完善园区设施、管理、产能,全面提升园区软硬件技术环境、提升园区对外形象、满足入住企业需求,致力打造西部中小企业腾飞基地。 江油市胜峰天然 气化工有限公司 成都无缝钢管 公司江油钢铁厂 四川艺精长运超 硬材料有限公司 四川清香园调味 品股份有限公司 某某- 有限公司等 四川江油工业园区

需求分析(1/2)-信息资源整合 01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园区服务整体水平需提升 02 03基础应用平台零散 园区集中统一管理平台空白 缺乏统一管理各个区域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手段 园区内外部产业互动缺失对外业务拓展能力不强

招商环境 目前四川江油工业园区决心打造一流的智慧园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体验环境打造可以提高企业的感知度,增强企业入驻信心。 招商引资 目前园区招商引资面临四川其他产业园区的各方面竞争,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现有的园区内企业生产力过剩,多余产能浪费严重。 价值提升 区域内的企业以孤立存在为主,对于区域内的上中下有产业链资源没有有效的信息互通渠道,无法形成集中发展、资源共享的优势,也无法形成高效、互补的完整产业生态圈。 产业升级 一些产业发展碰触到产业升级瓶颈障碍,亟需依靠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实现产业的升级改造。 以手游、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孵化团队在起步阶段需要技术、资金、市场、渠道等多方面的扶持,受限于资源缺乏造成发展困难,创新孵化成果无法进行市场检验并转化为有效收益。完备的交通物流产业链 多个大型创业园区 企业剩余产能进一步释放 大量中小生产型企业 引入产业链稀缺企业入驻 企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 产业特色 需求分析(2/2)-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园区的主要做法及体会

合作共建园区的主要做法及体会 XXX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共建园区的主要做法 建区以来,我区积极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号召,本着“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原则,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探索并实施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联动发展新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做法为: (一)实施“市镇联动”,合作共建XXX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4年起,我市在江苏省率先取消乡镇工业园区,推动实施“市镇联动”,举全市之力支持XXX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各镇发展工业原则上不再供应土地,乡镇工业发展主要以老企业技改、盘活存量和发展家庭工业为主,鼓励各镇工业项目到开发区进行“飞地”开发,以此促进土地集约、工业集中、产业集聚。目前,全市8个镇、3个办事处、3个市直部门积极参与联动开发,启动区中园4个(靖城工业园、科技创业园、经贸工业园、粮食产业园),区中村1个(西来区中村),共签约市镇联动项目105个,总投资近85亿元。 (二)实施“跨江联动”模式,合作共建江阴-XXX工业园区。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沿江开发战略, 2003年,XXX、江阴通过协商,首开跨行政区域合作先河,推行“跨江联动”,合作共建江阴-XXX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

首期启动区8.6平方公里。园区由XXX、江阴两市共同出资成立了投资公司,用市场运作的手段进行园区的开发建设,投资公司收益全部留在园区滚动开发。在管理体制上,投资、管理以江阴为主,土地、劳动力和环境配套以XXX为主。在行政审批上,园区享受地级审批权限。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入365亿元,引进超亿美元(超10亿元人民币)项目17个,批准设立各类企业684家,2016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江阴的5%左右,占XXX的15%左右。 (三)实施“区企联动”,合作共建特色“区中园”。借鉴先进开发区的做法,树立“市场理念”,强化资源资本概念,采取“区企联动”开发模式,以企业理念、市场手段共建特色“区中园”,破解开发建设难题,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目前,我区已与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展开合作,借力苏高新集团品牌效应和项目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引入苏高新的发展模式,合作共建苏高新XXX产业园,实行一二级联动开发、独立招商、封闭式运行。同时,我区还在积极与上海天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对接,计划合作共建XXX国际产业园。 二、共建园区的几点体会 (一)共建园区是整合相关资源,放大发展优势的科学选择。多年的实践证明,联动发展给我区和XXX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其中:“市镇联动”不仅节约了XXX市的土地资源、减少了各镇工业公共配套设施的重复建设,实现了开发区公共配套设施利用的最大化,还避免产生镇级开发的

中国产业园区运营模式比较

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 管理模式之别: 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上看产业园,可分为行政主导型、公司治理型和混合型三种管理模式。 行政主导型在开发区建设的早期比较常见,那时候很多产业园具有很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由政府主导进行建设初期的资源投入和规划,在园区建成后也是实行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行政主导型还可以细分为两种小模式,横向协调型和集中管理型。 横向协调型是由所在城市的政府全面领导园区的建设与管理,设置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原政府的行业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园区内各类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日常管理仍由原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管委会只负责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不直接参与开发区的日常建设管理和经营管理。所在区县政府负责园区内的公安、消防、卫生、网点等的管理。园区管委会其实也是政府部门,具有相应的级别,对政府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横向协调时也是使用政府公务员级别身份。

比横向协调型出现稍晚的是集中管理型。由市政府在园区内设 立专门的派出机构——管委会,负责全面管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职能。管委会可自行设置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财政、税务、劳动人事、工商行政等部门,可享受城市的各级管理部门的权限,同时也接受主管部门必要的指导和制约,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特点。这种方式给予了管委会更大的职权,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很多协调工作变成了直接管理事务,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效率。但问题是管委会的政府色彩更加浓厚,一些需要企业运作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实行。 行政主导型产业园的特点是产业园的政府性质非常浓厚,具备很强的行政职能。园区内的税务、公安、工商、劳动人事等政府职能均由园区管委会进行管理。园区的开发、管理问题解决了,但是园区的发展问题却显得薄弱。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开始出现了一些更具公司管理特征的园区。 公司治理型又被称为企业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作为开发区的开发者与管理者。目前在县、乡(镇)级的开发区和高新区中使用的较多。县、乡政府并不设立派出机构,而是通过建立开发公司作为经济法人,组织园区内的经济活动,并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如协调职能等。总公司直接向所在地区政府负责,实行承包经营,担负土地开发、项目招标、建设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和规划管理等职能,而园区的其他管理事务,如劳动人事、财政税收、工商行政、公共安全等,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把政府职能还给政

园区合作模式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理论篇 公共服务平台的内涵 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在产业集中度较高或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地区,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试验、推广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等公共技术支持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支持和服务系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为本地区的工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系统、全面、方便、高效的相关公共服务,从而提高效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 公共产品由于企业无法独占其成果,企业生产没有积极性,导致市场提供不足,形成市场失灵,为了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需要政府来提供。政府提出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各类公共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与风险,提升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能级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更主要的是可以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加速工业园区的发展。 国外公共服务平台的分类 在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平台有多种来源、多种属性、多种结构形式,其功能也不尽相同。从来源看,公共服务平台可分为五大类:(1)以国家级有关科学技术研究与利用服务机构为主提供的公共服务平台,如美国的国家技术服务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2)政府各部门以研发计划为载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如美国的能源部、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推进各类计划的网络平台;(3)各大高校、科研机构、

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等科技资源生产与依托单位为增进科技创新活动和推广科技成果而建立的开放型的知识管理和技术服务平台;(4)以政府机构为主、由社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的多元化网络平台,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SBA)下设小企业信息中心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公共服务平台的特点 公益性 公共服务平台是园区企业发展的有效支撑,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多学科、多用户、多功能资源保障与服务系统。具有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公益性特征。推进平台建设是政府的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 专业性 平台面向经济、科研等活动相关的各类人员,按照学科、专业、行业的特点来组织资源,并根据资源和科技创新等活动的特点来建设服务系统,提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专业性服务。 综合性 平台整合集成了跨行业、跨专业、跨部门的各类与产业活动相关的科技资源;平台服务涵盖了社会资源的共享、科技研发的协同合作、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活动的各个方面。 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要素 建设好公共服务平台依赖于三大基本要素,即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和保障措施。 科技资源

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与创新发展战略

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与创新发展战略 纵观世界,科技创新始终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五次科技革命历程表明,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和较量不仅仅表现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占有和争夺上,还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的获取和提升。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借鉴国际先发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建设科技园区为基本模式,构筑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创新格局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1国际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 1951年以来,美国硅谷在斯坦福研究园基础上大获成功,促使世界范围内各国竞相效仿,建设高效的科技园区成为国家或地区构筑科技创新体系的普遍做法。科学园(Science Park)或孵化器成为一种国际现象。2003年,美国大学研究园协会报告指出,美国己经有123个以大学为基础的科学园;英国科学园协会指出,英国拥有46个科学园;亚洲地区方而,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启动建设筑波科学城,率先开始科学园建设;亚洲地区目前己经拥有200多个科学园。综合比较世界各国科技园区建设的实践,国际上主要呈现出以下4类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1. 1市场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市场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是指以企业为载体的市场在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是科技

园区建设的投资主体,企业自然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该建设模式的典型案例是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和世界微电子之乡的硅谷区和波士顿128公路高技术区。 市场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其原因在于:一方而,该区域聚集了大量而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如波士顿128号公路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条件、发达的教育支撑;另一方而,市场为充分利用创新资源提供了根本驱动力。例如,商业市场环境是硅谷科技园建设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些具体成功因素是:①建立成熟、有利企业发展的游戏规则;②各种知识的高度集中、互相交叉、流动;③拥有高质量、流动性很强的专业人士队伍; ④Ⅵ注重结果的奖励机制;⑤对承担相对较高风险给予奖励并且容忍、理解失败;⑥开放的商业环境;⑦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界的良性互动;⑧企业、政府、非赢利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⑨高质量的生活环境;⑩非常专业化的商业服务配套环境等。 1.2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政府主导科技园区建设模式是指从科技园区初创到建成的过程中,政府始终主导科技园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是科技园区建设既是投资主体,也是园区的管理主体。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的优势在于:园区建设速度快、建设过程易于规划、控制;政府为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环境和政策支持。但是,这类模式的缺点在于政府行政色彩浓厚,计划性较强,削弱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创新创业精神;虽然容易积聚科技创新资源,但是利用

广东、江苏探索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广东、江苏探索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中工招商网2011-07-11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浏览:174次 广东和江苏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省份,同时两省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由来已久。近年来,两省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倡导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对口挂钩、在欠发达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做法,顺应了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取得了互利共赢的积极成效,走出了一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最近,我们对广东、江苏两省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实践进行了调研,走访了广东清远(英德)、江苏南京、宿迁、盐城、南通等地,有关情况如下。 一、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基本模式 (一)广东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基本模式 广东的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主要有两类模式: 一是全省统一规划的产业转移园区。广东在前些年已开始启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特别是2008年以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决定 并制定出台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以推动珠三角“腾笼换鸟”和欠发达地区“筑巢引凤”。其做法是,珠三角地区最发达的六个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作为产业转出地,粤东西北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相互结对,按照明确的梯度序列、转移轨迹、空间形态等规划要求,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同时,要求产业转出地的每个地级市在2009-2013年期间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产业转移园建设,合作共建双方政府要定期协商、每年联合开展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产业转出地政府还要派员到产业转移园区所在地政府任职或挂职,与所在地政府分管领导共同抓好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已规划建设了3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二是双方政府自愿结合的产业转移园区。2010年12月16日,佛山顺德区与清远英德市签订共建产业新城的合作协议,由英德市在原来的英红工业园中划出36平方公里土地,与顺德合作开发,以“政府推动、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土地、管理、收益等合作机制大胆创新,建设广东顺德(英德)产业园。园区管理由顺德主导,在50人组成的管委会中顺德占32人,英德18人,管委会主任由顺德干部担任,并由顺德组建投资公司进行开发,英德在园区建设上起辅助配合作用,园区的税收、工业产值、GDP 实行五五分成,合作期25年,期满后园区的管理和产出移交给英德。这种模式是比较典型的“飞地经济”。目前双方政府积极性高涨,广东顺德(英德)产业新城正在加快建设之中。 (二)江苏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基本模式 江苏异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模式较多,主要包括: 一是全省统一部署的南北挂钩合作共建产业园区。2005年,江苏省委出台《关于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产业转移战略,顺应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全球转移、苏南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积极吸引境内外、省内外发达地区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集聚苏北,与苏北地区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结合,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南北挂钩共建产业园区,基本做法是:苏南五市与苏北五市相互结对,由苏北地区在本地设立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苏南、苏北分工协作,由苏南地区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苏北地区负责拆迁安置、基础设施配套、社会管理等工作。区中园建设遵循市场导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集约开发、可持续发展五条原则。在领导管理体制上,通常有三个层级,即南北双方政府联席会议、园区管委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 二是自愿结合、政府鼓励的合作共建产业园。园区通常由合作双方成立的合资股份公司管理,收益按照双方股本比例分成。如南通的苏通科技产业园,其开发公司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占51%)控股,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限公司(占39%)和江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占10%)参股。锡通科技产业园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无锡方(占51%)和南通通州方(占49%)以国有投资公

科技产业园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某科技园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二〇二〇年八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2) (一)传统园区发展痛点 (2) (二)园区用户群体和需求分析 (2) (三)园区痛点诊断 (6) 二、建设目标 (8) (一)实现对物(环境)的全面感知和智能管控 (10) (二)实现对人(组织)的精准服务和综合办公 (11) (三)构建“全区一网”的大数据支撑体系 (12) (四)八大领域提升园区运营服务水平 (13) (五)实现从物理园区到数字孪生园区 (14) 三、设计思路 (15) (一)统一数据底座和平台架构,提升业务开发和创新效率15(二)突破物理空间限制,从实体园区到数字孪生园区 (15) (三)超越数字化,联结、联动、融合、创新 (17) (四)共享最大化价值,从单业态到混合业态 (17) (五)从计划模式到按需模式,精细化运营管理 (18) (六)数字平台支撑园区业务能力快速复制,和而不同 (18) 四、总体架构 (19) (一)一个数据大脑(也即园区大数据智能综合管控中心)20(二)一个园区综合管理服务运营平台 (23) (三)一个服务总入口 (25) (四)一套标准体系 (26) (五)N个特色应用子系统 (26) (六)各系统应用场景与角色 (50)

一、需求分析 (一)传统园区发展痛点 园区是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载体。传统园区正面临的“管理效率低、服务体验差、能源浪费大、综合安防弱、运营成本高”等痛点,迫切需要实现面向行业的园区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和服务体验升级。 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园区用户群体和需求分析 园区用户群体和需求点

园区从业人员需求(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特点/90后可能成为园区主力) 从业人员:总能想在员工之前,细致、贴心地为员工服务;有需要也总是很快得到解决;舒适、有趣、先进的园区生活体验。 外部访客:能够了解访客,让访客进入、停留、离开园区无障碍,方便快捷;能够体验新奇的园区生活与消费模式。 智慧园区管理方需求 园区管理人员:需要智慧高效的管理工具,无论在哪都知道设备、人、事务全貌,随时提醒,经常有新的管理与运营建议。 园区服务人员:能随时了解用户的习惯与诉求,先于用户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知道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用于提升服务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