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应性皮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的对比

特应性皮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的对比

特应性皮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的对比
特应性皮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的对比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特应性皮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的对比

作者:刘秋慧, 徐子刚, 李丽, 马琳, LIU Qiu-hui, XU Zi-gang, LI Li, MA Lin

作者单位:刘秋慧,LIU Qiu-hui(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北京,102600), 徐子刚,李丽,马琳,XU Zi-

gang,LI Li,MA Lin(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45)

刊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英文刊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年,卷(期):2012,26(2)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5条)

1.Gupta J;Grube E;Ericksen MB Intrinsically defective skin barrie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AD)correlates with disease severity 2008(03)

2.Suqarman JL The epidermal barrier in atopic dermatitis 2008(02)

3.顾恒异位性皮炎的诊断[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02)

4.(苘)茂强;Peter ME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的水通透屏障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10)

5.Proksch E;Brandner JM;Jensen JM The skin:an indispensable barrier 2008(12)

6.Nemes Z;Steinert PM Bricks and mortar of the epidermal barrier 1999(01)

7.Addor FA;Aoki V Skin barrier in atopic dermatitis 2010(02)

8.Cork MJ;Danby S Skin barrier breakdown:a renaissance in emollient therapy 2009(14)

9.何黎皮肤屏障与保湿[期刊论文]-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02)

10.Elias PM;Hatano Y;Williams ML Basis for the barrier abnormality in atopic dermatitis:oueside-inside-outside pathogenic mechanisms 2008(06)

11.Eberlein-Konig B;Schafer T;Huss-Marp J Skin surface pH,stratum comeum hydration,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and skin roughness related to atopic eczema and skin dryness in a popul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2000(03)

12.Hachem JP;De Paepe K;Vanpee E Combination therapy improves the recovery of the skin barrier function::an experimental model using a contact allergy patch test combined with TEWL measurements 2001(04)

13.Jayanta G;Emilie G;Mark BE Intrinsically defective skin barrie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 correlates with disease severity 2008(03)

14.Suk-Jin C;Min-Gyu S;Whan-Tae S Comparison of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capacitance and pH values in the skin betwee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atopic dermatitis patients 2003(01)

15.Lee JH;Lee SJ;Kim DS The effect of wet-wrap dressing on epidermal barrier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2007(10)

引证文献(2条)

1.彭琬晴.徐峰.严淑贤.朱俭锋.徐金华上海两社区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3(8)

2.木其日.贾秀娟特应性皮炎与丝聚蛋白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1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d3621867.html,/Periodical_zgpfxbxzz201202005.aspx

性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性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双戛中学八年级2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里的“想入非非”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提前,受性激素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即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 (2)树立心理咨询意识,知道遇到心理问题时能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自我调节,减少烦恼。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表演、辩论等)认识“想入非非”不是错,了解自我,培养他们把握尺度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情感和行为尺度,使其获得积极、愉悦、健康的成长体验。 4、正确处理学生早恋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青春期的问题,正确处理问题,培养他们把握好尺度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树立对“性”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最近我们班出现了不少新现象,细心的班委们把它们收集起来进

行了加工,编成了一个小品短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吧! (学生表演小品,小品内容大致为:一位男生球打得特别好,引来一位女生的倾慕;女生过分地打扮自己;同学们之间上课互相传纸条;男生拿着同学恶作剧的纸条到处宣扬有一位女生喜欢他,很得意!) 二、明确“想入非非”不是错: 1、从刚才这段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点题,板书:青春期的变化) 2、针对同学们青春期产生的种种心理现象,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自由回答,畅所欲言) 3、迅速阅读课文有关段落,看看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的。 4、自由回答:从老师的这一段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5、出示课件,师点拨小结: 像同学们这样想与男同学相处、交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讲,女孩子在11岁左右,男孩子在13岁左右,就会进入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女孩子会来月经,乳房也会有所发育;男孩子的肌肉会更加发达,会有遗精现象的出现,这些都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随之而然,性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就会出现“想入非非”这样的现象,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完全用不着为此而自责和烦恼。(板书:正确面对) 三、了解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 1、产生这些心理现象之后应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汇报——老师总结)

皮肤科-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皮肤科-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8-94)。 (1)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自觉瘙痒。 (2)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3)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4)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 (5)可有血清IgE增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Williams诊断标准(英国特应性皮炎协作组于1994年制定发表)。具备必要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个辅助条件: 必备条件:瘙痒。 辅助条件: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可见的屈侧皮炎(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 (5)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3.分期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三个阶段。 (1)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 (2)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 (3)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2.健康教育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健康教育部分) 一、判断题(50题) 1.《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中服务内容包括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和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健康66条—公民健康素养读本》。() 2.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 3.健康教育是指运用传播、教育、指导、说服鼓励等方法和手段,帮助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4.健康促进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5.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健康的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6.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9次公众健康咨询服务。() 7.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1个。() 8.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提供不少于9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保障使用。() 9. 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播放的音像资料不能少于6种。() 10.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不设健康教育宣传栏。() 11.社区(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应该达到80%以上。() 12.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两个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 13.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指医务人员在上门访视时开展不方便就诊的患者、老年人、高危产妇等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健康教育。() 14.个体化健康教育包括门诊健康教育和上门访视健康教育两种形式。() 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都是一样的,无需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1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 17.健康教育工作重在过程,无需开展效果评价。() 18.健康教育工作都是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事,社区只要配合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即可。() 19.健康教育印刷材料包括健康教育处方、音像资料、折页等。() 20.健康教育印刷材料只需要放置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可。() 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提供的12种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都应该由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提供,社区是不可能自行制作的。() 22.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也应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 2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正常应诊的时间内,每年应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4.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做要求。() 2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做要求。() 26.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做要求。() 27.健康教育展板可以替代健康教育宣传栏。() 28.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将LED屏和电视屏作为健康教育宣传栏。() 29.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无需更换。()

如何区分儿童湿疹与儿童特应性皮炎

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 在皮肤病高发的春季,即便家长用心呵护宝宝,还是有不少孩子不慎患儿童特应性皮炎或儿童湿疹。而不少家长对“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和儿童湿疹”会感到非常闹心,皮肤性病科专家解析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的区别,以便家长们及时发现孩子的病情,正确治疗。相关详情如下: 什么是儿童湿疹? 儿童湿疹在皮肤科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它没有非常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讲儿童湿疹是非感染性炎症的皮肤病。儿童湿疹病发的主要原因是对食物、吸入物或接触物过敏所致,患有儿童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什么是儿童特应性皮炎? 针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朱学骏大夫表示,儿童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内源性湿疹等,主要表现是剧烈瘙痒、皮肤干燥、皮疹,并且反复发作,是湿疹中最难治疗的一种。由于剧烈瘙痒使得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难以入睡,导致睡眠减少、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影响了孩子和家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往往和遗传过敏有关,因此患特应性皮炎的孩子,同时会有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 到底家长们要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和儿童湿疹呢?专家强调,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最大的区别就是,儿童特应性皮炎是有遗传倾向的湿疹,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病史(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都得过特应性皮炎,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而且特应性反复发作,症状比普通湿疹严重。通常可根据以下情况做判断区分:1.查看是否自婴幼儿期开始发病,且呈慢性反复发作;2.皮损区是否先是发生在头、面部,随后向躯干四肢蔓延,身体、四肢尤其是关节部位,严重时有红肿、渗出,头皮有时还会结痂;3.病发时是否瘙痒难耐,皮肤干燥,常因大量抓痕继发感染,进而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4.患儿是否常伴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无关的打喷嚏,流涕及鼻痒)或家属中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 若孩子的症状多条符合上述表现,便可以初步判断为儿童特应性皮炎。为了帮助孩子甩掉儿童特应性皮炎,朱学骏大夫建议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宝宝的肌肤护理工作: 1、远离过敏源,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孩子的卧室环境应保持清洁干净、通风透气,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家中不养宠物、不用地毯、不养花。孩子的贴身衣物选择穿棉的。 2、做好孩子皮肤清洁和保湿工作。孩子皮肤娇嫩,润肤保湿有保护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洗澡不宜过频繁,两天一次即可,用32-34度温水洗澡,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油脂,加剧皮肤干燥;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避免使用肥皂,减少泡泡浴,洗澡时不要揉搓皮肤;出浴后用毛巾轻拍皮肤,不用力擦皮肤,出浴3分钟内,在皮肤半干半湿的状态下涂上润肤剂,以保持皮肤的水润状态。 3、饮食合理。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吃新食物后的反应,避免食入可导致过敏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妈妈要禁烟酒,忌咖啡、浓茶,注意营养均衡,保持一定饮水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糙米,少吃煎炸食品、虾蟹等海鲜类食物和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4、正确使用外用药膏护理。若孩子患儿童特应性皮炎,家长可选用非激素类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若长期用激素类药物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的萎缩、色素改变和毛细血管扩张造成的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宝宝娇嫩的头面部,一定要慎用激素类药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皮损变化,万不可随意滥用。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特应性素质[1]。特应性体质主要是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或)AD史以及IgE显著升高[2]。AD、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被称为儿童特应性三联征,三联征中AD 发病年龄最早,因此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期。与成人期AD相比,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为规范我国儿童AD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AD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AD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0 ~ 18岁儿童AD的诊疗共识。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11.002《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1):784-789 一、流行病学 我国AD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中国10个城市问卷调查显示,1 ~ 7岁儿童AD患病率为3.07%[3]。2012

年上海地区问卷调查显示,3 ~ 6岁城市儿童AD患病率为8.3%[4],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开展中国首个AD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12个城市1 ~ 7岁儿童AD的患病率为12.94%,A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下降,从1 ~ 2岁年龄段的19.94%逐步降至6 ~ 7岁年龄段的10.39%,这与其自然病程一致;74.60%为轻度,23.97%为中度,1.44%为重度[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机制:AD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AD 易感性的重要因素[6]。AD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AD,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AD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AD患病概率高达79%[7]。AD 患儿父亲和母亲中AD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8],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AD的风险高于父方患病的子女。此外,AD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AD发生率为80%,异卵双生者AD发生率为20%[9]。目前已发现32个与AD相关的易感区域[1],候选易感基因包括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的基因[如中间丝聚合蛋白(FLG)基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5型(SPINK5)基因等]以及与免疫机制相关的基因如编码高亲力IgE受体α链的FCER1A基因、Toll样受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目标,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活动。 2、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3、社会测量法:是对某个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程度的测量技术,可用于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的研究。 4、疾病:是指由于某些原因,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健康遭到破坏的状态。 5、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分,即是指对机体具有生理功效,为正常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体育运动的保护性原则:是指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保护和安全监督,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7、康强健康观理论:是社会医学保健人员追求的集体健康的理想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四个因素的实现:体力活动、饮食营养、对付应激、自我保健。 8、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以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9、同伴评定法:让学前儿童对同伴的被欢迎或被拒绝的程度做出评定。 10、体育游戏:由成人创编或学前儿童自编的锻炼学前儿童运动机能的游戏,富有较大的趣味性,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 11、体育运动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运动的内容、方法和运动量的安排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入,不断提高。 12、行为练习:是指让儿童对已经学过的机能和行为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儿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二、判断举例说明题 1、错误,取样较小,影响推广 2、错误,要区分清楚是否之真正的多动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论文标题: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影响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以性生物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和性教育学等研究性科学发展规律的学科为理论基础,从人类性的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等三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客观的性健康教育过程。内容包括性解剖、性生理、性发育、性卫生保健、性活动规律,性心理发展过程、不同发育阶段的性心理与性意识、性心理活动过程,人口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性传播疾病、性道德与性法律、性美学等内容。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一些性方面的知识,从而对大学生的生活、认识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周围的人。 一、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意义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性健康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谈性色变”。如果你在校园中大胆的谈性,同学、老师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甚至会接受教育。由于社会因素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性知识贫乏,社会伦理道德评判标准低下,产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或不正当的性行为方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渐渐的接受了性的知识,并且敢大胆的谈性,因此不少学校也开展了性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性知识,以树立正确性心理性道德观念。通过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性行为与性冲动是青春男女正常的现象。 在生活及认知上性教育对于大学生高尚性价植观的形成、科学性知识的获得、正确与异性交往行为规范的建立、高雅性审美观念的塑造以及恰当性自护能力的掌握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使大学生正常看待自己生理及心理的变化,以便于大学生更快更早的适应这个角色。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预防大学生性犯罪,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可否认关于性的信息来源多,错误率也多。没有办法也不可能阻止学生去接触这些信息,与其教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把学生同这些东西隔绝开来,还不如多花点工夫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具体的做法应该让学生对事物的分辨与判断中增强能力,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性罪错,而且还可以为大学生日后的美满幸福的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础。性教育不仅仅是性生理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教育。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加强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性健康素质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大学生应通过性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生态保护与发展意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对性健康观念的认知和践行,这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融人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大学生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但有些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性健康素质则是现代社会提出来的面向未来做出抉择的新能力,只有它被充实到大学生的素质中,成为大学生基本的人格素质,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有生态的思维和生态的行动决策。也只有这样,“真、善、美”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完整的和可能的。在马克思那里,“真、善、美”统一的思想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现在,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争取一个广阔而光明的前景。“毫无疑问,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思想和行为

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根据社区居民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将其划分成相应的重点人群,再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认真抓好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实现社区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 一、妇女健康教育 妇女的卫生知识水平与卫生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家庭乃至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她们的健康水平和保健能力更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妇女,特别是家庭主妇的健康教育,是社区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妇女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 妇女健康教育要根据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重点选择与妇女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进行教育。 1、妇女重要时期的保健教育 月经期主要内容有:月经的生理知识;月经期可能出现的心理情绪变化;经期的卫生保健常识及营养、睡眠和劳动注意事项等问题;经前期紧张症及一些月经病的防治知识等。 妊娠期和围产期主要内容有:孕前准备;妊娠的生理卫生知识;妊娠期母体的变化;妊娠期劳动、休息、营养等保健知识;孕期用药及性生活注意事项;孕期的自我监护和胎教等。围产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分娩的先兆;临产、分娩的过程;无痛分娩的配合;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常识;产后常见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简易处理知识及技能;新生儿的保健常识。 更年期主要内容是更年期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尤其是心理卫生教育。因为更年期妇女心理发生变化,会出现敏感多疑、焦虑、恐惧等问题,情绪不稳定,易于激动烦躁、喜怒无常,需要家人、同事、邻里的谅解、体贴和关心。正确的心理教育能帮助妇女平稳在渡过更年期。 2、婚前教育 男女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有关男女性生理、性心理和性生活的卫

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始终以含蓄为美德的中国人,我们的性传统文化都是比较保守和隐秘的,似乎有人谈到性就会觉得窘迫、不自在。 然而,我们从生下来就和性密不可分,没有性又怎么会有我们呢?因此,我们为什么要“谈性色变”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性文化以及性观念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性解放”和“性自由”一些观念。 当然,西方的性文化并不是一无所取的,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如开放的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病知识及防治等。 我国在性健康教育的起步较晚,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足,所以“以人格为基础的婚姻家庭教育”,也就是既有性知识又有性道德的教育是十分必须的。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人都会面临不同的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随着性生理方面的快速发育,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同时他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产生强烈的性意识,他们有活跃的性情感,性思维,使他们对性问题极为敏感、好奇。 同时,受到西方性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削弱,对婚前性行为大多持宽容态度,认为大学生可以有婚前性行为的高达,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非婚同居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目前,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虽然还不普遍,但这种性道德观念的改变将可能导致今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急剧上升,为此应加以积极引导,而引导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进行道德教育。 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家庭作好准备。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破除旧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必要的性健康教育,切实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引导和性意识教育,应着眼于纠正大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指南(2017年)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指南(2017年)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为规范我国儿童AD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AD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AD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0 ~ 18岁儿童AD的诊疗共识。 发病机制 1、遗传学机制:AD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AD 易感性的重要因素。AD 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AD,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AD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AD患病概率高达79%。AD患儿父亲和母亲中AD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AD的风险高于父方患病的子女。此外,AD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AD发生率为80%,异卵双生者AD发生率为20%。 2、免疫学机制: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尘螨等抗原可经皮肤进入机体,导致AD急性炎症反应。失衡的免疫状态加剧皮肤炎症,诱发搔抓行为,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促使AD不断进展。 3、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通常表现为皮肤pH上升,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水含量下降以及皮脂含量降低。 4、病因和加重诱发因素:(1)免疫 - 变应性因素:①吸入变应原: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尘螨。②食物变应原:食物过敏可能是婴儿期AD的诱因之一,但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则大多会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轻。 ③接触性变应原:合成纤维、毛织品、洗涤剂、自来水、汗液、日光等均可加重AD,诱发炎症急性发作。④感染是重要的诱发因素。(2)非免疫性因素:情绪因素如压力、焦虑(儿童期晚期和青少年期)等往往能加重病情。临床分期根据年龄将AD分为:婴儿期(0 ~ 2岁)、儿童期(2 ~ 12岁)和青少年及成人期(≥ 12岁)。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①皮疹分布,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伸侧;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并逐渐转至屈侧,如肘窝、腘窝等部位;②瘙痒和干皮症,几乎是所有AD患者的共同临床特征;③抓痕、炎性皮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和脱屑)、苔藓样变,是最主要的皮疹类型,且往往共存。2、不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躯干的毛囊性隆起、眼睑湿

疾控中心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探讨

疾控中心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29T14:43:34.6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0期作者:于小漪王克军 [导读] 工作人员通过对服务对象健康知识具体掌握度加以了解,进而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健康知识掌握度。 (威海市环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疾控中心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疾控中心实施慢性病高危患者筛查人群、计划免疫类接种对象、健康体检受检者共计1500例展开研究。对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对象展开健康问卷调查,之后依据相关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比分析健康教育在实施前后,被调查者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后相较健康教育前,健康卫生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提升居民健康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疾控中心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对服务对象健康知识具体掌握度加以了解,进而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健康知识掌握度。 【关键词】疾控中心;护理工作;健康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202-02 疾控中心开展免疫类疫苗接种计划、性病高危患者群体采血筛查、不同传染类病症采血筛查、健康体检采血等工作范围。由于疾控中心隶属我国的公益组织,直接面对我国的社会公众群体[1-2]。由此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工作与居民健康知识普及密切相关。为了能够对居民的健康体质有效增强,提升居民的整体知识掌控程度[3]。在本次研究中探讨分析疾控中心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疾控中心实施慢性病高危患者筛查人群、计划免疫类接种对象、健康体检受检者共计1500病例展开研究。所有纳入本次研究受检者中,分为各自500例的三组受检者,包括790例男、710例女,年龄均为19~80岁,平均年龄为(58.61±4.39)岁。 1.2方法 展开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发放1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率100%,对所有被调查对象全面调查。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主要方法:借助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健康生活方式传授以及健康知识举办讲座、开展活动过程中组建培训班等不同形式,展开针对性健康教育,由疾控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实现对活动逐步落实。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实施前后,被调查者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发现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后相较开展前,健康卫生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 表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注:*表示与健康教育前相较,P<0.05 3.讨论 疾控中全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机构属于我国政府建设的公益组织,建设该机构的关键目的,在于为了能够实施公共卫生技术管理服务[4],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借助伤害、残害、疾病等多方面预防控制工作,承担了较重的机构工作开展责任使命,力保能够为社会群众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发展,人们健康安全有着极为重要意义。在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展中,护理工作通常是为了能够实现保持健康,有效预防疾病,协助受检者缓解自身疼痛,更好恢复的关键[5]。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范围,主要是健康、维护的所有过程,保证受检者能够由最佳化的健康状态,更好的帮助濒临死亡人可以更加平静安然的逝去。疾控中心护理工作开展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6]:其一为护理工作、其二为健康教育工作,两项工作内容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仅囊括于护理工作开展中,更是基于护理工作为主要平台,实现了健康教育工作及护理工作之间的充分配合协调,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普及居民健康知识,同时还能够对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有效提升。疾控中心护理工作开展,主要接触于前来检查、接种以及筛查的有关群体,但是无论对于何种人群,都是必须要提供相应的优质化护理服务,更好的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知识水平,也更有助于开展后续的健康教育工作。护理工作作为开展服务的关键途径,疾控中心需要不断提升护理工作整体质量。通过收集服务对象的具体健康知识有关需求信息,从而获得服务对象的更多信赖。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更加行之有效的对服务对象整体健康意识认知加以提升,也可实现对教育内容的逐步丰富。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采用多方面开展形式,譬如一对一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宣教讲座以及多媒体视频轮播、发放健康教育工作有关小册子等。 此外笔者认为疾控中心护理工作在开展健康教育时,需要注意如下方面:其一提高疾控中心医护工作者的整体素养水平,不断加强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不断学习,针对社会心理学、人文专业知识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在合理情况下展开定期考核工作,再或者通过举办具备临床操作实践性的赛事,从而提升整体的医护工作者素养水平;其二通过完善各项护理机制,保证管理机制能够落实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答案

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受测者在深吸气后能够呼出的最大空气量,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呼吸肌的力量和肺的容量及其发育状况。 4.晕厥;晕厥是指因短时间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常因疼痛、精神过度紧张、闷热、站立时间过久等引起。 5.蛋白质的互补;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经混合,营养价值提高,这种情况称为不同蛋白质的互补。 6.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与豆类(大豆)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较齐全,称为优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及吸收利用率都比较高。 7.易感者;是指机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 8.传染病;生物性病原体进入人体,破坏机体的平衡,并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称为传染病。 9.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10.徒手操;指是由身体各部位(上肢、下肢、躯干)互相配合做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举、振、屈伸、跳跃等动作所组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 11.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包括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丰富生活,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特点。 14.游戏疗法;是以游戏作为治疗的手段或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处理恐惧、愤怒、敌意等情绪障碍的一种途径。 15. 学前儿童体育: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学前儿童的体质,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 16. 营养素:营养素是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成分(膳食纤维、水)。其中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均可以在体内产生热能,供给机体的能量需要,故又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二、填空题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最新版】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特应性素质[1]。特应性体质主要是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或)AD史以及IgE显著升高[2]。AD、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被称为儿童特应性三联征,三联征中AD发病年龄最早,因此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期。与成人期AD相比,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为规范我国儿童AD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AD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AD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0 ~ 18岁儿童AD的诊疗共识。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11.002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1):784-789 一、流行病学

我国AD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中国10个城市问卷调查显示,1 ~ 7岁儿童AD患病率为3.07%[3]。2012年上海地区问卷调查显示,3 ~ 6岁城市儿童AD患病率为8.3%[4],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开展中国首个AD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12个城市1 ~ 7岁儿童AD的患病率为12.94%, A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下降,从1 ~ 2岁年龄段的19.94%逐步降至6 ~ 7岁年龄段的10.39%,这与其自然病程一致;74.60%为轻度,23.97%为中度,1.44%为重度 [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机制:AD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AD 易感性的重要因素[6]。AD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AD,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AD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AD患病概率高达79%[7]。AD患儿父亲和母亲中AD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8],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AD的风险高于父方患病的子女。此外,AD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AD发生率为80%,异卵双生者AD发生率为20%[9]。 目前已发现32个与AD相关的易感区域[1],候选易感基因包括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的基因[如中间丝聚合蛋白(FLG)基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5型(SPINK5)基因等]以及与免疫机制相关的基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

特应性皮炎指南

特应性皮炎指南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我国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20年来逐渐上升。为了规范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于2008年制定了我国第1版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指南发表6年来,国内外有关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治疗理念、治疗方法和药物都有了显著变化。为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免疫学组和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的专家对2008版指南进行了修订,希望有助于我国皮肤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学习和应用。本指南非强制性,且在今后将不断补充和修订。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在发达国家本病儿童中患病率可高达10°%~20%。在我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1998年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 [1],2002年10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2],而2012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男8.5%,女8.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10.2%比4.6%)[3]。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4]。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者,患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本病患者往往有Th2为主介导的免疫学异常,还可有皮肤屏障功能的减弱或破坏如表皮中丝聚蛋白减少或缺失;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过度洗涤、感染原和变应原等。此外,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4-5]。 特应性皮炎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由于变应原进入和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形成皮肤免疫异常反应和炎症,引发皮疹和瘙痒,而搔抓和过度洗涤等不良刺激又可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特应性皮炎的异常免疫反应涉及多个环节,如朗格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细胞对变应原的提呈、Th2为主的异常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IgE过度产生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此外,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等。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因素异常也可参与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4-6]。 2.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本病绝大多数

学习性健康教育课的感想

学习性健康教育课的感想 最近“高校性教育”成为一个热门的词语,据《扬子晚报》报道,9月14日,记者采访获悉,南京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驻扎着同伴教育团队,这个由卫生部门发起、由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学生组织的团队专门负责讲授性知识。个别高校还开设了性教育选修课,“艾滋病”、“婚前性行为”、“安全套”等敏感话题,在高校课堂上不再羞羞答答。对于这样活动,一方面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正在进步,正在准确的认识我们的性教育;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存在问题,这样的性教育是不是太迟了些,对于已经成年人阶段的高校学子是否就像一个笑话一样,都这年纪还有什么不懂的,不就是男女之间那俩是吗,也就是关系我们的准确认识问题。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性教育在高校扩展并设立专业是我们教育在前进的表现,首先,这门课存在一个字眼就是“性”,一说到性就是男女之间的爱爱,实际这是一个肤浅的认识,那种行为只是我们的生理需要而进行一项运动,真正的“性”有何指是这么一件事呢?其次,大部分对于存在着惧怕感,似乎这是充满了罪恶的,虽然我们的同学再进行男女之间搂搂抱抱的性行为,但是仍然对于性还是不敢谈和彻底的接触它,深入的了解到,故在选择这门课是,很多人不够勇敢,怕其他同学会说,你怎么选择这样一门课,就是还想觉得你思想上有问题,充满了邪念,对于接受这门知识畏首畏尾,而我欣然地选择了这门选修课;最后,我们虽然每一人都是成年人的阶段,但是对于性可以说还是处于幼儿园认识的阶段,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意识,我们常常说中学的“生物课”没有上好,是因为老师没有传道授业解惑,没错,这是老师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该改变我们的认识,抱着正确的认识态度,去学习,千万不要简单认识就是交我们如何爱爱。我曾经上过一门选修课是“性健康教育”这门课,一切皆与性有关,在现在看来,我们的选择是正确,对于自己有了一个交代,能够正确的是认识某一件事,改变自己保守的观念,享受一种美,因为有人说过性是一种美! 下面本人谈一下自己上了这门课的感想。 改变观念 要想使得一个去接受它,是彻彻底底的认识,就要改变我们的观念,让我们的思想上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重新的思维模式,重新的态度,重新的表达。对于观念的改变,就是从我们自身做起,我们人类的起源,我们从何而来,我们行为为什么是这样的,就是从人类的本源说起,若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就是我们的一切行为皆源于我们的性本能,那么我们对于性还会是只停留在“兽兽”的阶段吗,难道不觉得我们性是很神圣的吗,并不是我们眼中那种肮脏,一切皆干净,只是我们的思想肮脏的,将性的美变成一种丑陋的,难以启齿的话题,我们用污秽的思想将性变得淫秽,将它的情色美变成了色情的代表。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做法,都是我们的错误的观念所致,我想我们不能一错再错了,改变我们的观念,思想上高度的认识,对于我们机构举办“性文化节”就是在改变我们的观念,它不是在传播色情,而是将性正确的介绍给我们认识,那些性文物之类的展示,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