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区分儿童湿疹与儿童特应性皮炎

如何区分儿童湿疹与儿童特应性皮炎

如何区分儿童湿疹与儿童特应性皮炎
如何区分儿童湿疹与儿童特应性皮炎

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

在皮肤病高发的春季,即便家长用心呵护宝宝,还是有不少孩子不慎患儿童特应性皮炎或儿童湿疹。而不少家长对“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和儿童湿疹”会感到非常闹心,皮肤性病科专家解析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的区别,以便家长们及时发现孩子的病情,正确治疗。相关详情如下:

什么是儿童湿疹?

儿童湿疹在皮肤科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它没有非常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讲儿童湿疹是非感染性炎症的皮肤病。儿童湿疹病发的主要原因是对食物、吸入物或接触物过敏所致,患有儿童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什么是儿童特应性皮炎?

针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朱学骏大夫表示,儿童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内源性湿疹等,主要表现是剧烈瘙痒、皮肤干燥、皮疹,并且反复发作,是湿疹中最难治疗的一种。由于剧烈瘙痒使得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难以入睡,导致睡眠减少、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影响了孩子和家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往往和遗传过敏有关,因此患特应性皮炎的孩子,同时会有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

到底家长们要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和儿童湿疹呢?专家强调,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最大的区别就是,儿童特应性皮炎是有遗传倾向的湿疹,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病史(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都得过特应性皮炎,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而且特应性反复发作,症状比普通湿疹严重。通常可根据以下情况做判断区分:1.查看是否自婴幼儿期开始发病,且呈慢性反复发作;2.皮损区是否先是发生在头、面部,随后向躯干四肢蔓延,身体、四肢尤其是关节部位,严重时有红肿、渗出,头皮有时还会结痂;3.病发时是否瘙痒难耐,皮肤干燥,常因大量抓痕继发感染,进而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4.患儿是否常伴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无关的打喷嚏,流涕及鼻痒)或家属中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

若孩子的症状多条符合上述表现,便可以初步判断为儿童特应性皮炎。为了帮助孩子甩掉儿童特应性皮炎,朱学骏大夫建议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宝宝的肌肤护理工作:

1、远离过敏源,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孩子的卧室环境应保持清洁干净、通风透气,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家中不养宠物、不用地毯、不养花。孩子的贴身衣物选择穿棉的。

2、做好孩子皮肤清洁和保湿工作。孩子皮肤娇嫩,润肤保湿有保护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洗澡不宜过频繁,两天一次即可,用32-34度温水洗澡,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油脂,加剧皮肤干燥;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避免使用肥皂,减少泡泡浴,洗澡时不要揉搓皮肤;出浴后用毛巾轻拍皮肤,不用力擦皮肤,出浴3分钟内,在皮肤半干半湿的状态下涂上润肤剂,以保持皮肤的水润状态。

3、饮食合理。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吃新食物后的反应,避免食入可导致过敏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妈妈要禁烟酒,忌咖啡、浓茶,注意营养均衡,保持一定饮水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糙米,少吃煎炸食品、虾蟹等海鲜类食物和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4、正确使用外用药膏护理。若孩子患儿童特应性皮炎,家长可选用非激素类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若长期用激素类药物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的萎缩、色素改变和毛细血管扩张造成的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宝宝娇嫩的头面部,一定要慎用激素类药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皮损变化,万不可随意滥用。

儿童特应性皮炎或儿童湿疹是很常见的皮肤病,家长们只要做好孩子的皮肤护理工作,就会降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病发率。对于特应性皮炎患儿来说,七分养,三分治,找准发病原因,用对治疗药物,定期间断使用,就能甩掉儿童特应性皮炎。

职业病法律法规----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GBZ20-2002 【英文名称】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标准编号】GBZ20-2002 【代替编号】 【颁布单位】卫生部 【颁布时间】2002年4月8日 【实施时间】2002年6月1日 【内容】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GBZ20-200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是指在劳动或作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刺激和(或)致敏作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皮肤炎症性改变。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及处理。 2 诊断原则 根据明确的职业接触史,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动态观察;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同工种发病情况;需要时结合皮肤斑贴试验进行综合分析,排除非职业性因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方可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急性皮炎呈红斑、水肿、丘疹,或在水肿性红斑基础上密布丘疹、水疱或大疱,疱破后呈现糜烂、渗液、结痂。自觉灼痛或瘙痒。慢性改变者,呈现不同程度浸润、增厚、脱屑或皲裂。具有下列条件者可诊断: 3.1.1 有明确的职业接触史。 3.1.2 自接触至发病所需时间和反应程度与刺激物的性质、浓度、温度、接触方式及时间有密切关系。接触高浓度强刺激物,常立即出现皮损。 3.1.3 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接触者发病。 3.1.4 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界限清楚。 3.1.5 病程具自限性,去除病因后易治愈,再接触可再发。 3.2 职业性变应(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损表现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相似,但大疱少见,常呈湿疹样表现。自觉瘙痒。具有下列条件者可诊断: 3.2.1 有明确的职业接触史。 3.2.2 初次接触不发病,一般情况下接触到被致敏约需5—14天或更长些,致敏后再接触常在24小时内发病。反应程度与致敏物的致敏强度和个体素质有关。 3.2.3 在同样条件下,接触者仅少数人发病。 3.2.4 皮损初发于接触部位,界限清楚或不清楚,可向周围及远隔部位扩散,严重时泛发全身。 3.2.5 病程可能迁延,再接触少量即能引起复发。

皮肤科-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皮肤科-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8-94)。 (1)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自觉瘙痒。 (2)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3)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4)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 (5)可有血清IgE增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Williams诊断标准(英国特应性皮炎协作组于1994年制定发表)。具备必要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个辅助条件: 必备条件:瘙痒。 辅助条件: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可见的屈侧皮炎(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 (5)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3.分期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三个阶段。 (1)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 (2)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 (3)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如何区分儿童湿疹与儿童特应性皮炎

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 在皮肤病高发的春季,即便家长用心呵护宝宝,还是有不少孩子不慎患儿童特应性皮炎或儿童湿疹。而不少家长对“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和儿童湿疹”会感到非常闹心,皮肤性病科专家解析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的区别,以便家长们及时发现孩子的病情,正确治疗。相关详情如下: 什么是儿童湿疹? 儿童湿疹在皮肤科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它没有非常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讲儿童湿疹是非感染性炎症的皮肤病。儿童湿疹病发的主要原因是对食物、吸入物或接触物过敏所致,患有儿童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什么是儿童特应性皮炎? 针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朱学骏大夫表示,儿童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内源性湿疹等,主要表现是剧烈瘙痒、皮肤干燥、皮疹,并且反复发作,是湿疹中最难治疗的一种。由于剧烈瘙痒使得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难以入睡,导致睡眠减少、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影响了孩子和家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往往和遗传过敏有关,因此患特应性皮炎的孩子,同时会有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 到底家长们要如何区分儿童特应性皮炎和儿童湿疹呢?专家强调,儿童特应性皮炎与儿童湿疹最大的区别就是,儿童特应性皮炎是有遗传倾向的湿疹,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病史(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都得过特应性皮炎,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而且特应性反复发作,症状比普通湿疹严重。通常可根据以下情况做判断区分:1.查看是否自婴幼儿期开始发病,且呈慢性反复发作;2.皮损区是否先是发生在头、面部,随后向躯干四肢蔓延,身体、四肢尤其是关节部位,严重时有红肿、渗出,头皮有时还会结痂;3.病发时是否瘙痒难耐,皮肤干燥,常因大量抓痕继发感染,进而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4.患儿是否常伴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无关的打喷嚏,流涕及鼻痒)或家属中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 若孩子的症状多条符合上述表现,便可以初步判断为儿童特应性皮炎。为了帮助孩子甩掉儿童特应性皮炎,朱学骏大夫建议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宝宝的肌肤护理工作: 1、远离过敏源,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孩子的卧室环境应保持清洁干净、通风透气,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家中不养宠物、不用地毯、不养花。孩子的贴身衣物选择穿棉的。 2、做好孩子皮肤清洁和保湿工作。孩子皮肤娇嫩,润肤保湿有保护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洗澡不宜过频繁,两天一次即可,用32-34度温水洗澡,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油脂,加剧皮肤干燥;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避免使用肥皂,减少泡泡浴,洗澡时不要揉搓皮肤;出浴后用毛巾轻拍皮肤,不用力擦皮肤,出浴3分钟内,在皮肤半干半湿的状态下涂上润肤剂,以保持皮肤的水润状态。 3、饮食合理。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吃新食物后的反应,避免食入可导致过敏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妈妈要禁烟酒,忌咖啡、浓茶,注意营养均衡,保持一定饮水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糙米,少吃煎炸食品、虾蟹等海鲜类食物和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4、正确使用外用药膏护理。若孩子患儿童特应性皮炎,家长可选用非激素类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若长期用激素类药物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的萎缩、色素改变和毛细血管扩张造成的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宝宝娇嫩的头面部,一定要慎用激素类药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皮损变化,万不可随意滥用。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些外界物质,而在皮肤或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皮损边界清楚,表现为潮红、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大多为单一形态,自觉灼热瘙痒,甚至灼痛为临床特征。祛除病因后可自行痊愈。按发病机理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其中以后者为主。尿布皮炎、漆性皮炎、化妆品皮炎是常见的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 在中医文献中一般根据接触物质的不同及其引起的症状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因漆刺激引起者,称为“漆疮”;接触马桶引起者,称为“马桶癣”;因贴膏药引起者,称“膏药风”等。体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同一种物质,禀赋不耐者接触后发病,体质强盛者则并不发病。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引起本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刺激反应:由于接触物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无潜伏期。其严重程度与接触方式有关,与接触物的化学物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成正比,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 2、接触性致敏反应:属于典型的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此类致敏物质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而仅使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病,初次接触时并不起反应,一般须经4~20天潜伏期,再接触同类物质后,可于几小时至1~2天内在接触部位或邻近部位发生皮炎。 能引起接触致敏的物质很多,常见的有: (1)动物性:皮革,毛类,羽绒制品,昆虫毒毛及分泌物等。 (2)植物性:如生漆、荨麻、无花果、银杏、芒果等。 (3)化学性:如香水,染发剂等化妆品;清凉油、红花油、磺胺粉等外用药;敌敌畏、 六六六等农药;机油、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涤剂等化工原料及其产品;铬盐及汞剂等重金属盐类。另外,焦油类、氯丙嗪、香料等,经过一定时间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以后,可引起光毒性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 有些因素也可影响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如年龄、性别、受损部位、皮肤的状况、季节等,都应加以注意。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禀赋不耐,皮肤腠理不密,接触某些致敏物质,使毒邪侵入肌肤,蕴结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或病久不愈,耗伤阴液,血虚则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致。 1、热毒湿蕴先天禀赋不耐,外加接触生漆、膏药、化妆品、塑料、皮革等致敏品, 漆毒、膏药毒为阳邪,郁积肌表易生湿化热化火,热毒湿蕴而引起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瘙痒。 2、血虚风燥局部皮肤长期反复接触致敏物质,或病久不愈,损伤阴液气血,血虚 则生风生燥致肌肤失养,引起皮肤干燥、粗糙、增厚、脱屑、苔藓样变。 总之,本病是禀赋不耐为本,加之接触异物,风、湿、热、毒邪入侵肌肤所致。 【临床表现】 1、接触史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 2、皮损的形态皮损的形态、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的种类、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的久暂等。

皮炎性湿疹

皮炎性湿疹 皮炎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症状 患处皮肤特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 皮炎性湿疹 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 湿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对称分布。急性期好发于头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暴露部位,严重时扩展至全身;慢性期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湿疹的病因虽然很复杂,与遗传、免疫、环境、生理、药理均有关系,其表现形式是绵延不断,此起彼落,自体播散,甚至可遍及全身,但湿疹并不传染,如果经久不愈,多数可自体扩展。治疗 中医在临床上将湿疹分:湿热症,血虚风燥症。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血虚风燥症:血虚风燥症应注意肝火旺盛,在饮食尽量清淡为主,多吃青菜、芹菜、胡萝卜、一定注意避免面烟酒,同事可以用一些调理气血的药物、中药利湿膏止痒润燥、清热利湿进、修复皮损进行治疗。保持心情舒畅、不要便秘等,最重要是过敏的患者尽量不要接触过敏原。 临床表现

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 湿疹虽有上述的共同临床表现,但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损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如外耳道湿疹易伴发真菌感染,乳房湿疹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有皲裂而伴疼痛。肛门、阴囊湿疹常因搔抓、热水皂洗而至急性肿胀或糜烂。小腿部湿疹常致溃烂,不易愈合等。除上述以外,在临床上还有部分表现寻常的特殊型湿疹,如继发于中耳炎、溃疡、瘘管及褥疮等细菌性化脓性皮肤病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对自体内部皮肤组织所产生的物质过敏而引发的自体敏感性湿疹。婴儿湿疹好发于满月后婴幼儿期,常对称发生在手背、四肢伸侧及臀部。皮损形状似钱币的钱币状湿疹。 外治药方 湿疹除内服用药(食)外,同时配合外治法,疗效会更好。外治方:(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2)鸡蛋馏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黄呈焦糊状即可,取油频涂患处。(3)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病理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是发生在皮肤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本病常发生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凡有此素质的人,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皮革及羽毛、肠道中寄生虫,感染灶等的作用较正常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的甚至连日光、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此外,湿疹的发生,有时还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一定的关系,总而言之,湿疹的发病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上也可见到,坚持锻炼身体或环境的改变,使湿疹病损减轻或自然消退。其易复发原因与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密切相关。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特应性素质[1]。特应性体质主要是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或)AD史以及IgE显著升高[2]。AD、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被称为儿童特应性三联征,三联征中AD 发病年龄最早,因此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期。与成人期AD相比,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为规范我国儿童AD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AD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AD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0 ~ 18岁儿童AD的诊疗共识。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11.002《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1):784-789 一、流行病学 我国AD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中国10个城市问卷调查显示,1 ~ 7岁儿童AD患病率为3.07%[3]。2012

年上海地区问卷调查显示,3 ~ 6岁城市儿童AD患病率为8.3%[4],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开展中国首个AD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12个城市1 ~ 7岁儿童AD的患病率为12.94%,A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下降,从1 ~ 2岁年龄段的19.94%逐步降至6 ~ 7岁年龄段的10.39%,这与其自然病程一致;74.60%为轻度,23.97%为中度,1.44%为重度[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机制:AD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AD 易感性的重要因素[6]。AD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AD,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AD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AD患病概率高达79%[7]。AD 患儿父亲和母亲中AD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8],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AD的风险高于父方患病的子女。此外,AD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AD发生率为80%,异卵双生者AD发生率为20%[9]。目前已发现32个与AD相关的易感区域[1],候选易感基因包括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的基因[如中间丝聚合蛋白(FLG)基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5型(SPINK5)基因等]以及与免疫机制相关的基因如编码高亲力IgE受体α链的FCER1A基因、Toll样受

皮炎和湿疹 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皮炎和湿疹 一填空题 1.湿疹的四大特点是__、__、__、__。 2.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__、__、_ _。 3.接触性皮炎属于__型变态反应。 4.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一般分为__和__。 5.湿疹通常根据起病的缓急分为__、__、__三种。 二判断改错题 1.诊断接触性皮炎最常做的皮肤试验是皮内试验。 2.对于急性期伴有渗出的皮炎湿疹类损害,应首选封包治疗。 3.急性湿疹面部红肿、糜烂、渗出时应给予3%硼酸溶液湿敷。 4.婴儿湿疹伴消化不良,应该纠正消化不良。 三选择题 【A型题】 1.夏季发生于双足背前端的接触性皮炎考虑其可能的接触物为__。C A.袜子 B.皮鞋 C.拖鞋 D.肥皂 E.洗涤剂 2.脂溢性皮炎的常见并发症有__。B A.丹毒 B.毛囊炎及疖 C.念珠菌感染 D.维生素缺乏 E.糖尿病 3.由原发性刺激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发病因素取决于__。C A.是首次接触还是再次接触 B.接触物有否抗原性 C.接触物的刺激性或毒性 D.机体对该物质是否过敏 E.机体本身的抵抗力 4.女性,30岁,双下肢反复发生多数小片状类圆形红斑,密集成簇的丘疱疹,境界清楚。痒。冬重 夏轻。应考虑__。C A.郁积性皮炎 B.干燥性湿疹 C.钱币状湿疹

D.体癣 E.多形性红斑 5.为寻找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对可疑致敏的接触物,常用何种方法以助确诊__。E A.划破试验 B.皮肤划痕试验 C.皮内试验 D.激发试验 E.斑贴试验 6.下列哪种是原发刺激物__。A A.浓盐酸 B.1:5000呋喃西林 C.%醋酸铅液 D.氯霉素眼药水 E.麻黄素滴鼻剂 7.接触性皮炎致敏的抗原呈递细胞是__。E A.角质形成细胞 B.棘细胞 C.颗粒细胞 D.基底细胞 E.朗格罕斯细胞 8.成年患者,手足背、四肢伸侧有边缘清楚的红斑,表面群集小水疱、鳞屑和痂,诊断为以下哪种 疾病的可能性大__。B A.药疹 B.钱币状湿疹 C.体癣 D.神经性皮炎 E.玫瑰糠疹 9.慢性湿疹最需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__。B A.急性湿疹 B.神经性皮炎 C.荨麻疹 D.特应性皮炎 E.药疹 10.在异位性皮炎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__。B A.多有荨麻疹、哮喘的家族史 B.在婴幼儿期开始发病的少 C.有时血清IgE升高 D.多有白色皮肤划痕症 E.常常合并白内障

接触性皮炎一般又可分为两种

接触性皮炎一般又可分为两种 *导读: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如化纤衣着,化妆品、药物等等而发生的炎性反应。……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这是很多患者想了解的一个话题,皮炎有很多种分类,接触性皮炎就是其中的一类,但患者不明白什么是接触性皮炎,我们有请皮肤病专家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如化纤衣着,化妆品、药物等等而发生的炎性反应。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适当处理,可以速愈,否则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炎症。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可分为二类,既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前者为接触物本身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比如接触强酸、强碱后,接触局部均会起疱。后者是指接触物基本无刺激,接触的人群中仅有少数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才病。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和外物接触后诱发的皮肤炎症反应.一般发生于致敏物质接触的部位,也可发生于远隔部位。一般来说,接触性皮炎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1、刺激性接触型皮炎的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水肿、

水庖、破溃后出现糜烂、渗液、结痂。局部皮肤瘙痒,灼热或疼痛,症状严重程度与接触的浓度及接触时间有关。 2、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表现为则不同,表现为有一段时间潜伏期,就是说不是一开始接触就有表现,皮炎一般发生于原发接触部位,但可以向周围或远隔部位扩散,表现为红斑、鳞屑、糜烂、结痂等。常迁延不愈,确诊方法为斑贴试验。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指南(2017年)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指南(2017年)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为规范我国儿童AD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AD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AD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0 ~ 18岁儿童AD的诊疗共识。 发病机制 1、遗传学机制:AD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AD 易感性的重要因素。AD 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AD,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AD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AD患病概率高达79%。AD患儿父亲和母亲中AD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AD的风险高于父方患病的子女。此外,AD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AD发生率为80%,异卵双生者AD发生率为20%。 2、免疫学机制: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尘螨等抗原可经皮肤进入机体,导致AD急性炎症反应。失衡的免疫状态加剧皮肤炎症,诱发搔抓行为,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促使AD不断进展。 3、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通常表现为皮肤pH上升,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水含量下降以及皮脂含量降低。 4、病因和加重诱发因素:(1)免疫 - 变应性因素:①吸入变应原: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尘螨。②食物变应原:食物过敏可能是婴儿期AD的诱因之一,但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则大多会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轻。 ③接触性变应原:合成纤维、毛织品、洗涤剂、自来水、汗液、日光等均可加重AD,诱发炎症急性发作。④感染是重要的诱发因素。(2)非免疫性因素:情绪因素如压力、焦虑(儿童期晚期和青少年期)等往往能加重病情。临床分期根据年龄将AD分为:婴儿期(0 ~ 2岁)、儿童期(2 ~ 12岁)和青少年及成人期(≥ 12岁)。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①皮疹分布,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伸侧;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并逐渐转至屈侧,如肘窝、腘窝等部位;②瘙痒和干皮症,几乎是所有AD患者的共同临床特征;③抓痕、炎性皮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和脱屑)、苔藓样变,是最主要的皮疹类型,且往往共存。2、不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躯干的毛囊性隆起、眼睑湿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最新版】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特应性素质[1]。特应性体质主要是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或)AD史以及IgE显著升高[2]。AD、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被称为儿童特应性三联征,三联征中AD发病年龄最早,因此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期。与成人期AD相比,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为规范我国儿童AD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AD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AD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0 ~ 18岁儿童AD的诊疗共识。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11.002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1):784-789 一、流行病学

我国AD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中国10个城市问卷调查显示,1 ~ 7岁儿童AD患病率为3.07%[3]。2012年上海地区问卷调查显示,3 ~ 6岁城市儿童AD患病率为8.3%[4],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开展中国首个AD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12个城市1 ~ 7岁儿童AD的患病率为12.94%, A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下降,从1 ~ 2岁年龄段的19.94%逐步降至6 ~ 7岁年龄段的10.39%,这与其自然病程一致;74.60%为轻度,23.97%为中度,1.44%为重度 [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机制:AD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AD 易感性的重要因素[6]。AD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AD,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AD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AD患病概率高达79%[7]。AD患儿父亲和母亲中AD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8],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AD的风险高于父方患病的子女。此外,AD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AD发生率为80%,异卵双生者AD发生率为20%[9]。 目前已发现32个与AD相关的易感区域[1],候选易感基因包括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的基因[如中间丝聚合蛋白(FLG)基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5型(SPINK5)基因等]以及与免疫机制相关的基因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772生:丝毫睦科塞麦塑g生!!旦筮垒!鲞筮!l翅gh也j塑£型畦丑,盟Q!§望虹!趔8。y烈:生!。盥生!l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本指南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定的,制订过程中邀请了部分儿科专家参与。本指南供国内皮肤科同行在诊疗中参考,并将在今后进一步修订。参加指南起草及讨论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毕志刚、邓丹琪、范卫新、方红、高兴华、顾恒、郝飞、李惠、李邻峰、刘玲玲、刘彦群、刘晓艳、廖康煌、陆东庆、陆洁、陆前进、马琳、潘萌、涂彩霞、王萍、夏济平、谢志强、阎春林、张建中、赵辨、赵佩云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本病与遗传过敏有关,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通常初发于婴儿期,有资料显示,l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n/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目前AD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可高达10%一20%,我国1998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2002年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L引。一般AD的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病情亦可逐渐减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遗传、环境、生物等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3】。父母亲有遗传过敏病史者,其子女患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但遗传并非是惟一决定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工业化程度、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AD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变应性因素中饮食如奶、蛋和海产品等对AD发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婴幼儿期病情较重者。粉尘螨、屋尘螨、花粉等可能是重要的空气变应原。非变应性因素如破坏皮肤屏障的刺激或洗涤剂、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以及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J。 AD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和(或)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机体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直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失调,导致变应性或非变应性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变应原局部致敏或微生物定植创造条件,是诱发或加重皮肤炎症的重要基础。 特应性皮炎的形成涉及免疫和非免疫两个方面。免疫介导的炎症涉及以下几个环节,包括朗格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细胞提呈变应原、Thl/Th2平衡失调和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嗜酸粒细胞和特异性IrE参与并扩大炎症反应过程以及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等。近年来注意到,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一内分泌因素或生理和药 通信作者:顾恒.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南京.210042,Email:guhengy@yahoo.COIII.cn ?标准与规范? 理性介质反应异常也参与皮肤炎症的形成[3--S]。以上炎症过程是特应性皮炎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二、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疹,并有一定的年龄阶段性特点。根据皮疹发生、发展和分布特点,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婴儿期(1个月至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儿童期(2一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胭窝和小腿伸侧。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胭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AD可以伴随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根裂纹、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皮肤感染倾向(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非特异性手足皮炎、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合膜炎、旦尼一莫根(Dennie—Mor-gan)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白色糠疹、颈前皱褶、白色划痕,延迟发白等,这些体征有助于AD的辅助诊断。 根据AD有无合并伞身过敏性疾病,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前者仅表现为皮肤受累,后者合并其他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单纯型又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前者缺乏变应性证据,后者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血中IrE水平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增加等。内源型AD临床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三、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诊断标准,包括Hanifin和Rajka标准、Williams标准和康克非标准等,其中Williams标准内容简洁,使用方便,其特异性、敏感性与Hanifin和RajkaAD标准和康克非标准相似,且特别适用于门诊工作,故推荐使用。Williams诊断标准161为:必须具有皮肤瘙痒,加以下5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①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胴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②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③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④屈侧可见湿疹(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⑤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四、治疗 由于特应性皮炎的病程长。易反复,因此,其治疗原则以恢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轻或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在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时,对患者和(或)家属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使其对疾病、治疗 万方数据

接触性皮炎护理

接触性皮炎护理 (一)定义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二)症状、体征 1.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急,在接触的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症、丘疱症,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患部常有灼痛感,搔抓后科将致病物带到远隔皮损部位,产生性质类似的病变。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 (三)护理要点 1.常规护理 (1)安静休息,减少刺激,避免精神紧张货兴奋。 (2)饮食方面,给予易消化,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之食品。禁食辛辣辛辣,茶,酒,咖啡等易兴奋食品。 2. 皮损护理避免各种外界刺激,瘙抓,烫洗等。皮炎处红肿或有少量丘疹而物破皮或溢液化脓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使患处保持干燥,并有止痒的功效。当炉甘石洗剂在皮肤上堆积时,必须用冷水冲掉后再上药。皮炎如大量渗液糜烂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1:5000)浸泡或 湿敷。经湿敷后,皮肤可干燥,待皮肤干燥后可涂皮质激素类霜剂或其他安抚止痒剂。对水疱,大疱性质皮损可抽出浆液。 (四)健康指导 1.让患者了解自己可能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注意自我保健,出院后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 2.不要接触已确认的过敏或刺激物。 3.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让患者掌握自己的发病规律。复发后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轻视或延误治疗。 第二节湿疹护理 (一)定义 湿疹(eczema)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二)症状、体征 1.急性期表现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泡,常融合成片,境界 不清楚。在损害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皮疹分布对称,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自觉瘙痒较重,常因瘙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脓痂,淋巴结肿大,甚至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亚急性湿疹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疹呈暗红色,可有少许 鳞屑及轻度浸润。 3.慢性湿疹患者皮肤肥厚,表面粗燥,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好发部位: 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

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医药研究及治疗近况【分享】

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医药研究及治疗近况 【关键词】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医药疗法;综述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瘙痒、皮疹呈多形性、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的变态反 应性皮肤病。据统计,80%?90%的AD在7岁以前发病,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为2%?3%,占小儿皮肤病门诊就诊人数的20%以上,其发病率还存在城市高于农村、 在工业发达地区逐年上升的趋势[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儿童AD患者在目前基础上还会逐年增加,然而对AD的治疗迄今尚缺乏满意的根治方法。因此,对AD的诊治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谨就AD中医药的研究和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1研究现状 现代医学认为,AD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遗传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AD患儿常有先天过敏性体质,对某种或多种过敏原有明显反应。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的患儿可由鱼、蛋、奶等食物诱发,其血清中过敏源特异性IgE抗体阳性,且多伴有消化功能障碍,长期消化不良,或便秘腹泻,或有肠道寄生虫[2]。传统中医学并无AD病名,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态特征,与中医文献屮的“奶癣”、“浸淫疮”、“四弯风”相类似,多因母亲在孕育期间过食肥甘滋腻之品,湿热 内蕴,或因情志内伤,郁火遗热于胎儿,致患儿先天禀赋不足,素体偏热,复因后天 喂养不当,饮食不节,致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挟郁热浸淫肌肤而发病。尤氏[3]基于中医传统理论,以清热除湿、健脾益肾为法,采用中药特应性皮炎煎剂施治,发现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清总IgE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且EOS 计数显著低于氯雷他定对照组。朱氏等[4]进行了中药皮炎消净饮I号冲剂治疗AD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发现该制剂可明显抑制二硝基氯苯所致豚鼠耳肿及其 真皮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并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AD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水平,结果显示,该制剂除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外,还可调节患者的 CD4/CD8水平,使其达到正常水平,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李氏[5]的研究显示,AD皮损的炎症反应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有显著相关性,与局部炎症的急性发展期关系较密切,中药补肾养血煎剂(山药、白术、茯苓、生地黄、当归、首乌、薏苡仁等)可减轻实验性皮炎豚鼠耳肿程度、真皮浸润细 胞数,抑制动物模型皮损中ICAM-1的表达增强,对急、慢性AD均有治疗作用。 2治疗近况 对丁1D的治疗,西医目前主要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织胺药、白三烯拮抗剂、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紫外线照射等,但因其疗效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几乎成正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且远期疗效尚未肯定。中医基于治

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办

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办 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办?可参考应用利湿清热方。 取生地30克,车前子9克,六一散9克,黄芩9克,赤苓9克,泽泻9克,木通4.5克。 将车前子和六一散用干净的纱布包好,然后再和其他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煎煮。待煎煮至沸腾后滤出服用。 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办?可参考应用平安记·化湿膏。 取1瓶化湿膏。 蘸取适量后直接在患处进行涂抹,待皮肤自动吸收即可。每日可涂抹3次。 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办?可参考应用三豆饮。 取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黑豆30克,甘草10克。 将上述材料全部洗净后放入锅中,然后往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开火炖煮至豆烂熟,最后盛出食用。 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办?可参考应用凉拌薄荷。 取薄荷10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

将薄荷洗净后放入盘中,然后将生姜和葱白切丝、大蒜切粒,一起放入盘中,再调入香油、食醋、酱油、鸡精等,拌匀后食用。 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办?可参考应用槐花清蒸鱼。 取鲫鱼500克,紫皮蒜20克,槐花15克,葱白7枚,姜片、盐、料酒、味精、香油等适量。 将鲫鱼处理干净后,再躯干上斜切3—5刀,然后放入砂锅,并撒入葱、姜、蒜、盐、料酒,和适量清水一同以文火蒸20分钟。煮开后,再往锅中放入洗净的槐花,调入味精、香油,稍煮片刻后盛出食用。 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办?可参考应用当归鳝鱼汤。 取黄鳝500克,当归15克,调味品适量。 将鳝鱼处理干净后切丝,然后把鳝鱼丝和当归一同放入锅中,并加入葱、姜、料酒、食醋,倒入适量的清水炖煮。炖煮时,先用大火烧沸,再转为小火慢炖1个小时,最后调味食用。 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办?可参考应用子鸡利湿汤。 取蛇床子10克,车前子10克,小白雄鸡1只,调味品适量。

特应性皮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的对比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特应性皮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的对比 作者:刘秋慧, 徐子刚, 李丽, 马琳, LIU Qiu-hui, XU Zi-gang, LI Li, MA Lin 作者单位:刘秋慧,LIU Qiu-hui(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北京,102600), 徐子刚,李丽,马琳,XU Zi- gang,LI Li,MA Lin(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45) 刊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英文刊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年,卷(期):2012,26(2)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5条) 1.Gupta J;Grube E;Ericksen MB Intrinsically defective skin barrie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AD)correlates with disease severity 2008(03) 2.Suqarman JL The epidermal barrier in atopic dermatitis 2008(02) 3.顾恒异位性皮炎的诊断[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02) 4.(苘)茂强;Peter ME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的水通透屏障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10) 5.Proksch E;Brandner JM;Jensen JM The skin:an indispensable barrier 2008(12) 6.Nemes Z;Steinert PM Bricks and mortar of the epidermal barrier 1999(01) 7.Addor FA;Aoki V Skin barrier in atopic dermatitis 2010(02) 8.Cork MJ;Danby S Skin barrier breakdown:a renaissance in emollient therapy 2009(14) 9.何黎皮肤屏障与保湿[期刊论文]-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02) 10.Elias PM;Hatano Y;Williams ML Basis for the barrier abnormality in atopic dermatitis:oueside-inside-outside pathogenic mechanisms 2008(06) 11.Eberlein-Konig B;Schafer T;Huss-Marp J Skin surface pH,stratum comeum hydration,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and skin roughness related to atopic eczema and skin dryness in a popul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2000(03) 12.Hachem JP;De Paepe K;Vanpee E Combination therapy improves the recovery of the skin barrier function::an experimental model using a contact allergy patch test combined with TEWL measurements 2001(04) 13.Jayanta G;Emilie G;Mark BE Intrinsically defective skin barrie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 correlates with disease severity 2008(03) 14.Suk-Jin C;Min-Gyu S;Whan-Tae S Comparison of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capacitance and pH values in the skin betwee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atopic dermatitis patients 2003(01) 15.Lee JH;Lee SJ;Kim DS The effect of wet-wrap dressing on epidermal barrier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2007(10) 引证文献(2条) 1.彭琬晴.徐峰.严淑贤.朱俭锋.徐金华上海两社区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3(8) 2.木其日.贾秀娟特应性皮炎与丝聚蛋白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1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c13371589.html,/Periodical_zgpfxbxzz201202005.asp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