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自主性学习

学生自主性学习

学生自主性学习
学生自主性学习

浅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探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目标,科学研究为基本内容,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着眼点在

于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讲授技巧,改变学生原有单向接受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重视研讨和思考、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具有开放性、思考性、研讨性、主动性特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特别是实验探究的开放性。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为了使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小组,每班5人,共20人分成4个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在学习了第七单元co2的性质后,我们帮助学生设置了如下认知思维空间,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非得用红磷吗?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要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必须将o2去掉或将n2除掉,而不引入新的气体或引入新的气体又能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即时除掉。经过点拨,学生的思维空间迅速打开,通过自己学习,查阅资料,互相

商讨后,不少同学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交了上来。如(1)用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见探究案例)。(2)用注射器和白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3)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而教师此时并不评定方案的优劣是否可行,而是为学生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然后就“袖手旁观”实验小组成员的“杰作”,通过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其中,外语交流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保障国家国际社会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我国必须要积极落实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以用外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交流为核心,积极地解决在文化背景以及交流形式上的差异及不足,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学习者自主性提升的相关策略。关键词: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一、引言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自主性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了教育界以及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学习自主性以对自己学习负责为立足点和核心,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来保障个人在特定环境之中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获取以及与他人的有效交流。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外语学科主要以交流以及互动为立足点和核心,因此在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学习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的自主能力,以此来更好地落实外语教学新理念。二、我国学生外语学习自主性培养现状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地加强外语学习。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的过程之中也立足于时代以及人才发展的实质需求进行创新以及突破,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相应的提升。三、提升学生外语学习自主能力的策略(一)激发学生的自主外语學习动机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在意愿的指导之下来完成相应的学习实践活动,不可否认意愿以及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部基础以及依据,要想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种自主学习,首先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动机以及学习意愿。老师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学习的动机以及意愿,老师需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好一门外语。其次,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外语学习的目的以及要求。第三,老师需要积极地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老师需要立足于外语学习的具体背景与文化背景的深入分

大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生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陈强 学生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在家闭门造车,而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物理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老师产生恐惧,那么,对其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反之,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因此,教师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沟通师生情感,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但如能把学习的兴趣培养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初学某门科目时都会感到

新奇,因而对这门科目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生缺乏意志和毅力,兴趣容易因困难和乏味而转移和中断,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维持他们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 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师告诉学生“是什么”,学生照单全收,但不知其“为什么”,告诉学生“为什么”,学生可以有所领悟,但最重要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思维过程却给忽略了。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哪怕学生的自得自悟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深刻,但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1.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 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浅谈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作用和对策

浅谈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作用和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 关键词: 一、自主性学习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试图找到一些适合的策略来弥补这种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弥补其学习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的最佳途径。另外对于这一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由于能够系统地运用一系列学习和自我调节策略,其学习成绩一般要好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同学;那些在智力、社会环境和接受教育质量等方面明显占优势的学生,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原因之一也是缺乏学习的自主性。 (二)自主性学习是实现个体终身学习的保障。学习也是绝大部分时间通过自己的积极主动,不懈努力,不断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完成个体的终身学习的目标。 (三)自主性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体验

使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健全人格。在“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具有专业的教学语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各种灵活的组织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成为真正的“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 (四)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学习更独立。我们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必须为学而教,化教为学,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在学习成功之中不断走向独立。 (五)自主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就是要充分呵护和诱发学生的发奇心,让学生既能走进教材,又能走向教材以外的世界,从中发现新的领域,寻求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性欲望,通过新一轮的学习与实践增强知识的广度、深度,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当前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性 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索之前,应明白探索的目标,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但是,有些学

自主课堂的意义

自主课堂的意义 什么是自主性课堂?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的今天,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自主性课堂应是一个相对的、有着多层次含义的概念。所谓相对,是指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完全摆脱教师的控制而追求绝对的自主;教师也不可能超越现行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来任意实施其教学行为。教材仍然是学习资料的主要来源;教学大纲仍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文件,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以多层次?是因为:学生是一个多层次的人,创建真正的自主性课堂,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学生是一个自然属性的人,自主性课堂应考虑学生的理智和情感;学生是一个社会性的人,自主性课堂应创造和谐的环境,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人,自主性课堂应在交往和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学生是一个学习的人,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 教育家梅纽因说过:“学生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自主性课堂就是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在教师的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能动的学习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的学习过程。 但是,自主性课堂学习并非自学,而是相对传统教学而言,自主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不重要了,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恰当指导,任何所谓的自主模式都会使学生陷入盲目的境地。在自主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台前回到了幕后,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生自主的指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安排与策略使用是否得当对于教学效果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主性课堂过程中的教学组织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教学管理策略,学习的效果也就不一样。自主性课堂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 在大多数老师眼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体现学生自主性的重要特征,合作学习往往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实自主与合作是对立与统一的两个方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自主课堂应是学生合作中的“自主”,是“自主”下的合作,不是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学生都必须在合作中学习,那样反而让学生丢失了自我。

浅谈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浅谈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作“填鸭”,生硬的灌输知识,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假设教师能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音乐潜能,结果会怎样呢? 我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有12年了,深深地感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师生互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即: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做。 一、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 根据新理念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我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 二、以情激情,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教师应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又不是靠教师生硬的灌输。教师科学、有技巧的诱导,适当渗透,往往会收到好效果。 在音乐课上,我尽可能地融入现代音乐气息,抓住学生审美心理,适时进行音乐情趣的培养。在民歌、民乐及相关教学中,我采用多样化的电教手段、优美的范唱、生动的讲解来滋润和打动学生心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越来越注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只要教师注意“以情激情”,就必定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配合教师学习。这样,课堂上就会形成活跃、互动、民主的良好氛围,也就能收到好的效果。而最直接、有效引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还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科学性、技巧性和多样性以及基本功水平的高低。 三、增强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将音乐艺术的美传达给学生。我觉得教师的范奏、范唱、范舞,往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教师更有亲和力。这是名家、名奏所不可代替的。如果学唱歌曲前,总让学生观赏歌唱家的演唱;吹奏乐曲前总聆听名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终审稿)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现在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大多数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经不起生活的磨炼,有的甚至是父母包办,而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要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显得尤其重要。 那什么叫自主什么叫独立呢顾名思义,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主是需要建立在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之下)独立,就是单独的站立,不依靠他人。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和先决条件,当然学生也不列外。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应该从小就能够独立自主。但独立性和自主性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靠一时的说教就能培养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强化、长期积累的结果。那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呢? 一、要放开手放下心,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呢!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做。”殊不知学生的独立性是从小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长大了定性了,很难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我在班级里常常让他们遇到事情自己解决,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我可以试着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绝不会自己动手,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自己亲自去做,但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很好,反而助长了他们对我的依赖性。

例如打扫宿舍,记得刚上三年级时,每天的宿舍卫生都有问题,我也每天一早起来肯定要去宿舍溜达溜达,看看他们打扫的情况,可是效果并不好,还是每天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于是在一天跑完操后我告诉他们“我决定不去检查你们的宿舍了,如果有问题自己处理,只要你们觉得每天被点名不丢人的话,可以继续这样做。”第二天我真的没去检查他们的宿舍,值得高兴的是那天真的没有点他们的名,在那以后,宿舍卫生有了明显的好转,所以说放手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的独立意识慢慢养成了。 二、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学生“听话”、“顺从”,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变成了“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自主性。在家里一概由父母决定,在学校更是由老师决定,学生缺乏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将来他们就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互相依存的,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也能自主的选择,这件事想做还是不想做,就像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你说一句他动一下,很多老师课下会说“这些孩子就像给我学了似的”,所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方法,并适时的鼓励,善意的提醒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让学生思考问题,听取学生的答案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予提示看看回答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反思得出结论,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多家长和我说孩子回家写不完作业就哭,所以我在和家长沟

学习者自主性发挥的动态过程及其衡量手段

2013年第·1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138期 Jan2013 [摘要]学习者自主性是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对自主性 本质的理解和对其动态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构建更清晰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探索更得当、 更有效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学习者自主性; 独立;能力;文化适应性[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3)1-0001-02[特约论稿] *基金项目:该文为2012年商丘市社科项目“谈如何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商社规办2012-158;同时本文还受到同类相关课题“运用元认知策略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资助,项目编号商社规办2012-106 学习者自主性发挥的动态过程及其衡量手段 黄利花 (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有关学习者自主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 研究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它强调学习者在其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培养自主的学习者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如何提高学习者自主性是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都迫切关注的问题,而对自主性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构建更清晰的理论 框架,有助于探索更得当、 更有效的教学实践。一、学习者自主性概念 Holec给学习者自主性或学习者自主(learnerau- tonomy)的定义是: “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控制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的一种潜在的能力而 非具体的学习行为表现。Little认为, 学习者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分离知识、批判反思、独立决策、独立行动的能力。而Littlewood将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意愿也纳入自主 性范围。Dickinson又指出, 不管是在教室环境下还是自主学习中心,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也应该是衡量学习者自 主性的一个维度。尽管涵盖的内容不同, 但是这些学者都将自主性看做是学习者的一种能力。然而还有学者持不同意见,如Boud认为,自主是学习者自我负责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出自主是学习者从发现问题到搜集资料找到问题答案的过程,是学习者决策的过程。BensonandVoller则总结了在语言教学中autonomy可能涉及的五个 方面,分别是学习环境、 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活动和独立学习的权利。 显然,自主性不是一个可以简单表述的概念。它的复杂性源于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不同,他们从各自的研究立场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解释,又从不同的研究实 践寻求不同的研究结果。反过来说, 正是他们的创新和坚持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主性研究现状。当然,除去差异,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 习者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基于此,Benson说:既然任何概念都难以涵盖所有方面,而没有定义又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那我们不妨简单地认为自主性就是学习者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样不同侧重点的研究就可以共 存。笔者比较赞同这种说法, 即自主性是学习者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能力是有差异的。Nunan也指出,“自主 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自主性有程度上的差异,学 习者自主性高低取决于学习者如何处理个人与学习的 关系、 有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以及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等等一系列因素。可见,自主性是一个程度问题,自主的学习者较能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较能对学习行为进行反思,而依赖型学习者似乎更关注外在学习条件,如奖惩 规则、课堂纪律、教师控制度等。二、学习者自主性发挥动态过程自主性作为一种隐性能力,必须通过显性的行为表现出来,这些行为包括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己 选择学习材料、 自己评估学习结果、自我激励以及妥善处理学习环境问题等。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自主性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影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自主学习的动 态原理。自主学习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模式, 该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完全负责。研究者曾提出过不同的自主学习模式,这里主要介绍Printrich的理论模型,因为它集成了前人的观点,从认知、动机/情感、行为以及环境等方面全面阐释了自主学习的动态过程。 在Printrich看来,自主的学习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制定学习计划、 监察学习状态、控制学习行为和评估学习结果。每个阶段的自主学习活动又可从四个方面来考虑,即认知方面、动机或情感方面、行为方面以及环境方 面。 这四个阶段代表学习者开展一项学习任务时必须经历的全过程,不同阶段和不同因子可同时出现或交叉出 现。自主学习始于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学习者制定学习任务(设置目标),激活已有知识以及元认知知识(认知方面),激发学习动机(自我效能、价值观、个人兴趣),计划投入的时间精力(行为方面),熟悉学习环境 (环境方面)。 其次是监察阶段,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认知状态、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和学习环境等因素,即所谓的元认知意识。比如学习动机方面,学习者会关注“我是否有能力开展这项学习任务”、“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效地引导学习行 为” 等问题。他们也会关注“我该用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一章”、“我需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这项学习任务有什么特点”以及“我该如何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 1··

大学生自主学习计划

学生自主学习计划 电大学校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摆脱了高中学习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自我发挥学习潜能为主。许多过惯了“牢笼”里被动学习的同学,也许在大学学习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怎样来面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从而荒废了大学光阴,实在可惜。以下针对电大教育模式开展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一、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并促进成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在当今的大学生学习中,自学较之于课堂学习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1.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人生规划,大学属于半个社会,是我们即将步入社会的黄金时段,我们有必要对未来、对人生做出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目标,那么在学习中,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沿着自己的目标付诸实践,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2)阶段计划,阶段计划是指我们对一定时间阶段学习的大体安排。我必须对自己当前一段时间内的时间作出打算,才不至于茫然。我在第一年学期学好各专业课的基础上,要安排时间过计算机等级、英语等级、普通话等级等等;第二年就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储备,为自己的长远打算奠定良好基础。最后就应该多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为自己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石。 (3)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指周计划或月计化,短期计划中,我们应该具体地落实时间安排,精细地计划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这是一个很精确的操作性很强的过程,必须认真的制定和实施,才能落实到学习目标上去。在短期计划中,应该明白自己在本周或本月内应该做的具体事情,并且要认真切实的落实到任务

上去。 (4)即时计划,即是当日计划。即时计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如当日的课程多少,作业多少等等情况。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实自己大学生活,合理安排时间,有效的实施计划,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更重要的是要从即日做起。 总之,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计划,只有对自己的时间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打算,并且付诸行动,才不会在学习中迷失方向。 2.发散思维,博览而有专攻 作为电大学生,仅仅吸收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发散思维,多博览一些相关书籍,而且在众多领域和范畴里,还必须发挥自身的特长,博览而有专攻。一个能够开拓进取并业绩突出的人才,必定是善于创新思维的人,从思维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创新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态,它既是一种能动的思维发展过程,又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过程。因此,发散思维在我们自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我们都不能过于呆板,完全相信书中的内容,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大脑一个无限拓展思维的空间,在吸收前人精华的同时,也创造一些新的见解、新的观念,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我们自学要达到的目的。古人云:“术业有专攻”,我们学习也必须重视专业,以专业为主导,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必须要博览群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佼佼者。 3.理论结合实践,勤能补拙 理论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

基于“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思起来”,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才会有成功的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注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自主性;教学模式;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73 继笔者所在学校提出“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开展了示范引领、达标验收、教学竞赛、推门式听课等一系列活动,来推动这项工作的落实。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学习学校有关自主性课堂模式的意见,研读有效教学方面的书籍资料。在构建有效课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各个环节上仍需进一步提升,不能只满足于形式,而要在内涵上下工夫。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摆正“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位置,切实做好“问题引导――诱思讨论――重点点拨――及时训练”四个环节。 一、问题引导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深研应转移到课前准备上。教师要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就必须在课前准备上下工夫。课前作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要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就为问题引导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设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前预习问题设置,主要是将书本知识问题化,让学生课前预习后来解决。书本知识问题化,绝不是将知识点进行罗列,把教材中的陈述句变成疑问句或者填空题之类,而是要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知识的同时,能自行分析解决的问题,问题要贴近学生所学知识,达到巩固预习成果的目的。二是课堂问题情境设置,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给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在通过预习已经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结果,从而达到理解、深化所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诱思讨论 “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是有效上课的一个基本思想。教师针对提出的情境问题,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去发现已有的知识与要解决的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诱导学生去看书、分析、讨论,然后让多位学生代表进行归纳,相互补充和完善,最后由教师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08T15:16:57.47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期作者:周文[导读] 著名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周文 615000 【摘要】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动自己的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当前教育形式下较为重要的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著名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讲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的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这种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最终带来的只有疲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进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有关对时、分的认识相关知识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动物们进行长跑比赛的情境,同时告知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参加比赛的两个小动物都是在 12 时起跑的,但是他们到达终点的时间分别是 1 时 10 分和 1 时 15 分,.但是由于缺乏对时间的准确认识,裁判仅仅是以 1 时刚过这个粗略的时间概念来对两个小动物的比赛进行评判,所以最终这两个小动物的比赛结果为并列第一。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在为先到达的小动物打抱不平的同时,意识到了准确认识时间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外界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有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将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注学情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进而引导儿童积极进行探索,并鼓励他们自己推论。”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探索的精神。为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大包大揽,为学生讲的过多,侵占他们思维的空间。而应该不断诱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而非将知识点直接告知他们。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系统才能真正被激活,从而为他们探索新知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有关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是,教师就可以不要急于将面积运算准则告知学生,而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试一试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通过各部的办法,将其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其面积公式的。而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则是通过拼合的办法,将其拼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推导,学生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这样既沟通了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还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脉络,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谈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规律,不断诱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正确的使用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杜绝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垄断,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不断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如说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共同对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如“这位同学刚才的回答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这些同学所给的答案中哪个同学的答案最合理?”等等。通过这样的互相评价和反馈,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还能让其他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当然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或者是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评价情况,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价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其次,由于在开展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很容易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肯定或者是鼓励性的评价,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进行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例如在教学算式 5+5+5+5+4时,笔者要求学生将该题目改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 5×4+4 或者是 5×5-1 的乘法算式,但是有一个学生则提出了 6×4 的算法。对于这个学生的提法,笔者立刻对其进行了表扬,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他列的这个算式是否正确?为什么?每种不同的算式有何特点?这样全班学生就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通过讨论和交流,不仅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而且还促使学生学习了积极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帮助他们养成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意识,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锻炼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陈晓辉.对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初探[J].创新人才教育,2017(02) [2]李海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学苑教育,2017(03)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现在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大多数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经不起生活的磨炼,有的甚至是父母包办,而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要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显得尤其重要。 那什么叫自主?什么叫独立呢?顾名思义,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主是需要建立在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之下)独立,就是单独的站立,不依靠他人。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和先决条件,当然学生也不列外。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应该从小就能够独立自主。但独立性和自主性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靠一时的说教就能培养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强化、长期积累的结果。那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呢? 一、要放开手放下心,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呢!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做。”殊不知学生的独立性是从小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长大了定性了,很难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我在班级里常常让他们遇到事情自己解决,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我可以试着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绝不会自己动手,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自己亲自去做,

但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很好,反而助长了他们对我的依赖性。 例如打扫宿舍,记得刚上三年级时,每天的宿舍卫生都有问题,我也每天一早起来肯定要去宿舍溜达溜达,看看他们打扫的情况,可是效果并不好,还是每天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于是在一天跑完操后我告诉他们“我决定不去检查你们的宿舍了,如果有问题自己处理,只要你们觉得每天被点名不丢人的话,可以继续这样做。”第二天我真的没去检查他们的宿舍,值得高兴的是那天真的没有点他们的名,在那以后,宿舍卫生有了明显的好转,所以说放手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的独立意识慢慢养成了。 二、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学生“听话”、“顺从”,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变成了“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自主性。在家里一概由父母决定,在学校更是由老师决定,学生缺乏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将来他们就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互相依存的,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也能自主的选择,这件事想做还是不想做,就像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你说一句他动一下,很多老师课下会说“这些孩子就像给我学了似的”,所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方法,并

学习者自主性培养与外语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者自主性培养与外语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本研究借助自主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语课堂的实践,通过引入教学对比实验,并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探讨和评估该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自主性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人本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一体化教学 一、自主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或“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是以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全新学习理论。著名学者Holec(1981)认为,具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能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还能评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Holec1981)。语言教学的本质是创造适合学习的语境,提供主动使用语言交际的平台(Benson1997)。 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认为真正有益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与学习者具有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时。社会建构主义著名(Vygotsky 1978)的研究认为,若给予初学者恰当的帮助,其认知能力会通过与能力更强的其他社会成员交往而朝潜在的水平发展。二者

的实质是提供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平台”,创设交互性的语言环境,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母语和二语学习者,同外语学习者口语表达存在的压力完全不同(戚亚军,唐丽娟2008)。外语学习者话语生成的信息处理不同于母语及二语者的程序化和自动化水平,处于尚未激活启动的情形,受其中介语水平的影响,在言语产出时的认知负担和心理压力会导致注意力资源分配的争夺,形成认知超载(cognitive overload),引发情感焦虑,继而频繁运用交际回避策略,最终制约了语言输出能力。(戚亚军,唐丽娟 2008) 外语环境下语言输出能力的提高并非仅靠相关语言技能相对孤立的单项操练就能直接完成的,各项语言技能有机融合的操练才能构建适合语言习得的便利环境,其实质就在于打通和建立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意义,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自主的参与,最终促使其语言产出能力获得实质性发展,这就是一体化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石。源于澳洲的一体化融合式的教学模式(闫建华,彭燕 2008)主张将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进行交叉融合,使其相互之间互为支撑,互相渗透,形成一种串联和交汇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深化。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应用 本研究选择在笔者所教授的大学英语课程的班级中

自主学习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48049.html, 自主学习课堂 作者:姚秀娟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5期 摘要:实践活动课这一门课程,以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呈现在我 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而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提出综合实践具有自主性的特征,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活动课程自主性 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独有的魅力呢?我们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特点,紧紧结合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特点、有组织的通过多种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选题的自主性。 在设计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时,要坚持孩子们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索为主,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发课题资源。 有一次在组织五年级的学生选择主题时,学生们的手上都拿着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本,了解书了本上的推荐的一些活动主题,然后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讲一讲自己最想开展的活动,还可以脱离书本,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来选择主题。讨论之后的交流环节是最热烈的,也是激烈的。大家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感想。有的说家乡的传统小吃想了解有哪些,有的说想探究一下课间游戏活动,有的小组想调查松花江江水污染情况,有的小组说6月1日《限塑令》颁布以后想了解塑料袋的使用情况等。一番交流之后,我又让大家冷静地思考,深层次地考虑选题。就这样,就在全班学生的主动参与、自己做主的情况下,《我们生活中的塑料袋》这一主题就得到大家一致的公认,确定为要开展的活动主题。 锋利的剪刀、五颜六色的线团、色彩缤纷的布匹等都出现在了课堂上。学生自主动手,课堂成了学生的舞台,老师则变为幕后的导演,引导和组织着学生。我发现课堂中,学生特别激动,因为他们感觉是自己在当家作主人,五年以来从来没有哪一门课程是让学生自主来选择上课内容的。而作为老师我也特别激动,因为我发现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课堂没有象我想象的那样乱七八糟的,学生也不会象我想象的那样无组织纪律。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而这次课堂的实践是成功的。是深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看着活跃自主的课堂我不由感慨放开手来学生会如此精彩放开手来综合实践课程会如此快乐而又和谐放开手来学生收获了,老师也收获了。这样,在选择主题时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学生愿望和年龄特点。《塑料袋与我们的生

小学生的自主性特点(资源)

小学生的自主性特点 自主性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人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出为个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力,它是相对于外部力量而言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力与可能;二是表现出为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力、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同时,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教育的对象,积极寻求发展的机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往往受目标和内在动机的支配,较少关注外部奖励和他人的评价。他们善于进行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在学习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他们勇于向他人质疑、请教。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创造性是学生自主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一、自主性发展特点 童年期(7—11、12岁)。步入学校,走进课堂,学生的自主性便更多地体现在自主学习上。他们需要监控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过程及其结果,将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整合在一起。可

以说,这个时期是儿童整体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他们的头脑中开始出现自己未来发展的蓝图。他们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长大以后干什么?”他们会以某种理想的、脸谱式的职业形象作为自己未来的榜样,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在这一时期,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独自克服困难。在这些方面,如果儿童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他们便会形成坚强的自信心。所以老师在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独立性加以关心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并且善于通过多种方法使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成功。 二、自主学习的表现 我们讨论任何一种类型的学习,都会涉及学习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为什么学、怎样学、何时学、学到了什么、在哪里学、和谁一起学等。这些基本问题所探讨的实质上是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学习动机方面,自主性学习的动机往往存在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或内在于学生的自我知觉中。学生会通过自己设定目标、对自己的用胜任能力进行判断、寻找自我价值感等,来激发自己。在学习方法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策略。有时候,这种意识和计划已经熟练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化行为,学生不必思考就能够自如地调动这些学习策略为自己的学习服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 立性和自主性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现在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大多数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经不起生活的磨炼,有的甚至是父母包办,而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要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显得尤其重要。 那什么叫自主什么叫独立呢顾名思义,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主是需要建立在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之下)独立,就是单独的站立,不依靠他人。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和先决条件,当然学生也不列外。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应该从小就能够独立自主。但独立性和自主性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靠一时的说教就能培养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强化、长期积累的结果。那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呢? 一、要放开手放下心,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呢!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做。”殊不知学生的独立性是从小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长大了定性了,很难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我在班级里常常让他们遇到事情自己解决,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我可以试着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绝不会自己动手,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自己亲自去做,但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很好,反而助长了他们对我的依赖性。

例如打扫宿舍,记得刚上三年级时,每天的宿舍卫生都有问题,我也每天一早起来肯定要去宿舍溜达溜达,看看他们打扫的情况,可是效果并不好,还是每天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于是在一天跑完操后我告诉他们“我决定不去检查你们的宿舍了,如果有问题自己处理,只要你们觉得每天被点名不丢人的话,可以继续这样做。”第二天我真的没去检查他们的宿舍,值得高兴的是那天真的没有点他们的名,在那以后,宿舍卫生有了明显的好转,所以说放手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的独立意识慢慢养成了。 二、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十分注意学生“听话”、“顺从”,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变成了“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自主性。在家里一概由父母决定,在学校更是由老师决定,学生缺乏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将来他们就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互相依存的,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也能自主的选择,这件事想做还是不想做,就像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你说一句他动一下,很多老师课下会说“这些孩子就像给我学了似的”,所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方法,并适时的鼓励,善意的提醒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让学生思考问题,听取学生的答案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予提示看看回答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反思得出结论,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