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_外语教学新概念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_外语教学新概念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_外语教学新概念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_外语教学新概念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

魏玉燕

提要:促进学习者自主性是近20年来外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学习者自主性的定义、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必要性和重要因素以及如何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外语学习能力。最后,文章指出,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外语学习能力是外语教学界的长期目标。

关键词: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

Abstract:L earner autonomy has been a buzzword in for eign languag e teaching in the recent twenty years.T his paper aims at introducing this new teaching idea into FLT in China,including its definitions,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learners autonomy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 e learning,and the factors which can promote learner autonomy. T his paper has also made a few tentative suggestions as to how to promote LA in the current pedagogic context.T he paper highlights in the end that promoting autonomou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China is our long term pedagogic goal.

Key words:learner autonom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12(2002)03-0008-07

一、简介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点的确立,使培养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LA)成为近20年来外语教学界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教材编写将促进学习者自主性视为编写原则之一;教师培训计划也把促进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列为教师必须调研的一个领域;大量的学术研究和行为研究(Holec1981;Dickinson1987;Little1991; Benson&Voller1997;Pemberton1996;Cotterall& Crabbe1999)探讨教师与学习者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以促进独立、负责的学习和教学;一些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如AILA(Asso 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in guistique appliqu e)、HASALD(Hong Kong Association Self access Learning&Development)、IATEFL(Inter national Asso ciation of T each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更是将LA的研究推向高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学习者的自主性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 学习者自主性应成为每个学习者和每位教师的目标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 (Brooles&Grundy1988: 1)。本文将简要介绍学习者自主性的定义、提倡自主外语学习的必要性、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在我国当前的外语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出尝试性建议。

二、什么是学习者自主性(LA)

外语教学界引入自主(autonomy)概念20年来,教育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对什么是学习者自主性仍有不同的观点。最早开始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的Holec(1981:3)认为自主指 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 。这是一种 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而不是个体在此环境中的实际行为 (ibid.)。许多研究者认同Holec关于自主是一种能力的观点。如D.L ittle把LA界定为 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1991:4)。他认为LA 主要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联系 (ibid.)。Nunan(1995: 145)也认为这种能力至关重要: 能够确定自己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可以说,是自主学习者 。其他研究者则持有不同的看法,Huttunen(1986:95)坚持某种类型的学习行为是重要的。 在学习时,能独自地或在小组活动中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者才是完全自主的学习者 (Little1991)。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研究者或强调自主是一种能力,或认为自主是某种学习行为,但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研究者都强调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生的

8

转移。Dickinson(1978:14-15)认为,自主学习者应承担的学习责任包括:

1)决定学习什么(当然也应有权利选择不学某种语言)

2)学习方法为个人自学

3)学习者选择学习进度

4)学习者决定何时何地进行学习

5)学习者选择学习材料

6)自我监控

7)自我测试(在现实中而不是在某种语言测试中受到检测)

为了准确反映语言学习的真实情况,Dickinson 还主张不应简单地用两分法将学习区分为自主语言学习(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和被引导的语言学习(fully 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自主的程度,与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承担的学习责任有关,如半自主(semi autonomy)和完全自主(full autonomy)等。

三、为什么要提倡自主性外语学习

1.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

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信息化时代,人们要处理大量信息,要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已不可能受用终身。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一个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受教育、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生存的社会,而终身教育又要求人们能够培养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外语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因此,今天的教育,包括外语教学,必须提供终身制学习所需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仅仅是对某些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民主社会中,教育还应培养能够独立思考,争取自主的个体。语言学习和教学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应致力于这一更广泛的教育目标。语言的教与学可以促进自主的发展。学习者通过练习做出决定、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并达成双向解决方案等对其学习负责的一系列行为,自主能力势必会得到提高。

2.学习者的个体认知差异

1)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能力不同

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很大,个体之间的学习速度有快有慢,对语言技能的掌握也不平衡。如有的学习者善于学习语法知识,有的则在交际能力上略胜一筹。忽视学习者的能力差异而采用统一的教材、教法、进度并对学习者语言能力做同样的要求无疑将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导致外语学习的低效率。

2)学习者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不同

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总的学习方法(不考虑学习任务),认知策略指对某一具体任务所采用的方法。相关文献中记述了不同的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

(1)场依存与场独立(field dependence vs.field independence)

场依存风格较易把握事物、观点的全局;而场独立风格则擅长分析,能从整体中辨别部分,可集中精力于某件事,并能不受周围变项的干扰分析各个变项。有研究证明(Ellis1986:114),场依存风格的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能更好地习得外语,而场独立风格的学习者在以分析语言规则、句型操练为主的课堂学习中更能发挥优势。

(2)整体主义与序列主义(holism vs.serialism)

整体主义与序列主义的区分与场依存和场独立的区分类似。整体主义学习者倾向于对事物间的广泛联系提出问题并对事物的概括性提出假设;而序列主义学习者则对事物间的具体关系提出问题并形成具体的假设。整体主义把握总体,但容易过度概括;序列主义善于分析,注重条理,但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序列主义者对循序渐进的句型学习感兴趣,而整体主义者对语言的使用更有兴趣。

(3)受大纲约束的学习者与不受大纲约束的学习者(syllabus bound learners vs.syllabus free learn ers)

顾名思义,受大纲约束的学习者只学习大纲要求他们掌握的内容,而不受大纲约束的学习者认为大纲具有约束性,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有时他们的兴趣可能与大纲的要求相抵触。

语言学习者必须摆脱大纲的外部约束。因为一门语言课只能提供有限的语言知识,而 学习外语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靠学习者在课堂外主动寻找机会练习外语 (Lee1998:282)。Dickinson(1987:22)的调查结果也证实,成功的语言学习者表现出更明显的不受大纲约束的学习特点。

学习者不同的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要求我们给予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提供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发挥认知优势并弥补

9

认知不足带来的外语学习劣势。

3)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

学习策略指促成学习的实际活动与技能。任何学习者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策略。Wenden(1985,cited in Brown1987:94)坚信,学习策略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研究还表明如果禁止学习者使用其偏爱的学习方法,就不会有高效率的外语学习(Dickinson1987);而外语策略的训练,则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效果(Brown1987:94)。因此,我们可以劝说学习者使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如:材料、音像设施、时间安排等,这就意味着要提倡自主学习。

4)动机(motivation)

尽管 动机 作为一个教育心理学术语频频出现,但人们对它的确切含义一直存有异议。外语教学界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同这一观点: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SLL)和外语学习(FLL)速度和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动机提供SLL和FLL的主要推动力并促使这一漫长的学习过程持续下去。驱动学习者从事SLL和FLL的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据此,动机被分为工具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参与社团的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受工具动机驱使的外语学习者把外语当做获取某种证书或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工具。而受参与社团的动机驱使的学习者则是对目的语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想了解目的语社会并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受不同动机的驱使,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这也要求我们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

3.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发展

五、六十年代,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潜能的发挥,主张学习者的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人本主义学习论者还主张学习的关键是为有效地对付处于变迁中的科学世界而知道如何学习,教学工作的着眼点应放在促进学习过程、促进意义学习、促进人格的充分发展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的,也是以培养学习者自主性为教育目标的,它为外语学习者自主性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四、促进自主学习的因素

1.学习者需求分析(learner needs analysis)

需求 (needs)是外语学习最基本的动机因素(Abbott1978:99)。如果学习者没有学习需求,没有学习的愿望和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就无从谈起。一般说来,在校学生必须学习大纲要求的内容,通过大纲规定的考试,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求。然而,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学习者有种种其他的原因要求学习一门外语,提高熟练程度,这就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具体需求。Dickinson(1987)指出,需求分析要分两步:

首先,找出学习者的需求是什么;

其次,把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如果学习者难以独立决定他们的语言需求,教师可提供一定的指导,如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向学习者提供语言学习的一系列目标,并提供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方法。

需求分析可帮助学习者认真思考学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需要掌握的技能,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引导学习者选择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并进行自我评估,这一学习过程是促使学习者走向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

2.学习者的选择(learner choice)

学习者自主性的核心即是选择的概念 (Cot terall2000:11)。研究也表明,学习者的选择是自主学习的关键。Ellis(1986)提供的相关研究证明,当教师给予一定的自由选择题目时,语言习得便能得到加强。Green et al(1997)的研究也证实,允许学生选择并组织自己的讨论题目并让其他学生监控整个讨论过程,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学习者选择首先是对学习过程做出决定,包括确定目标、规定内容和进度、选择方法和过程、监控过程、评估结果(Holec,1981)。

其次,学习者还有选择放弃自主学习的权利。自愿是独立语言学习的前提。Lee(1998)在其研究中指出,被迫参加自我引导学习项目的学生远不如自愿加入的学生受益多。况且,强迫学生选择自主学习,也违背了 自主 的内涵。

再次,一旦学习者做出选择,学习者应有改变其选择的自由。根据他们的需求、兴趣和进度,学习者可以调整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

赋予学习者选择的权力,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但并不是每个学习者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必要时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支持。

10

3.教师支持(teacher support)

提倡学习者自主性,意味着对学习做出决定的责任转向了学习者。学习者可以决定学什么、何时学、如何学、学多久等。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外语教师将失去他们的 权威 ,或像某些人担心的一样,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职业呢?

其实不然。如Benson&Voller(1997:63)所说, 自主学习决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 ; 教师在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并定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自主学习可分为不同程度的自主阶段。理想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有能力完全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时间、地点、材料并能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进行监控、评估和调整。然而,有许多学习者还远远未达到完全自主的程度。Cotterall (2000:112)在研究中曾让学生确定他们的阅读和口语目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以及取得预定目标的方法。然而,学生的反映却显示,大多数学习者几乎没有确定学习目标、监控或评估学习的经历。没有教师的支持,学习者很难达到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多年来传统的课堂角色定位,使学习者面对责任的转变时,往往无法即时做出决定或做出合理的决定。在课堂里,学习者总是恢复为传统的学生角色,难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他们认为对学习和学习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老师,老师应告诉他们做什么。由此看来,教师支持对促进学习者自主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也表明,学生也对教师的帮助和支持持赞成态度(Lee1998)。那么,教师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为学习者提供什么帮助呢?

教师具有广泛的角色和多重责任,教学只是教师很小的一块功能,他不仅要参与管理、经营、开发语言课程、制作材料,同时也应是学习者的顾问(counselor)、信息的来源(source of information),而且还应对学习者做出评估(evaluator)。教师还应在学习者向自主外语学习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策略、成果等及时做出反馈。

我们一方面强调学生做决定的权利和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应担负的责任,一方面又强调教师的支持和作用不可或缺,那么,在外语自主学习中如何平衡学习者自主性和教师的控制便成了问题的关键。过多的提供帮助可能会扼杀学习者的自主性,完全自主放任学生也会导致学习的低效率。这也是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时应当注意的一面。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应当起脚手架的作用(scaffolding)。当学生在自主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帮助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支持;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将脚手架拆除。

但是,改变传统的教师 教 这一单一角色,对教师本人来说并不容易。传统观点认为教师是智慧的源泉、知识的源头、学生的榜样。自主,显然意味着对教师这一传统社会角色的挑战,许多教师拒绝 自主 观念,视其为对自己 权威 地位甚至是 生存 的潜在威胁。还有一些教师,否认学生的自主能力,认为学生厌恶并逃避学习,逃避责任,无上进心,只追求安全感,为取得教育目标学生应当受到压制、控制、甚至惩罚(Dickinson1978:18)。由此看来,学习者自主性的教学关键还在于教师变更传统的教学观点和其传统的社会角色。

4.小组支持/同学支持(group support/peer support)

如上文所说, 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 (Pemberton1996)。它不仅是个体性的,也是社会性的。它指 作为一个社会性的负有责任的人所具有的独立行动或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愿望 (Dam 1995,引自Lee1998)。小组支持可使传统的T S (teacher student)模式转为S S(student student)模式。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而交流、协商和合作都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小组成员之间最初的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也是逐渐走向独立(independence)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此外,与目标大致相同的其他组员交流、合作并协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可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

小组活动并不意味着所有组员同时学习同等水平的同一种语言技能。小组可开展讨论活动,如对学习者需求进行分析,讨论如何使用真实材料等。学习者还可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学习策略。另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估,不仅可减轻教师负担,而且 广泛地听取(小组的)意见总比只依靠(教师)一个人的观点来得客观。 (Lynch1988:121)

5.自我实现资源中心(self access resources)

自主学习意味着外语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习者的转移,学习者要达到学习目标,为他们提供可以利用的资源就非常重要。

McCafferty把自我实现资源中心的功能概括为: 获取材料。提供可以浏览、选择、听、看、复制文

11

字或视听材料的设施

参与活动。学习者需要与人交谈、讨论、辩论、交流信息,也需要有笔友及其他形式的练习伙

伴。资源中心可把学习者组织起来,提供聚会

场所和活动基地并使监控活动正常进行

获取帮助。可书面或电话联系预约援助人(Dickinson1987:107)

为提高资源中心的利用率和便捷性,应向学习者介绍如何利用资源系统;材料应丰富、易找;资源中心对材料的分类要详细、科学,索引要明确;随时跟踪、记录材料并保存;提供当场复印或录制材料的便利;在开放时间的安排上,也应为使用者着想。总之,资源中心成功与否主要看它多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6.自我评估(self assessment,SA)

SA理想的目的是 自我评估过程能使学习者在课程结束或单元结束后评估他的总成绩 (Oskarsson 1978)。但对尚未达到完全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来说,其主要的目的是 对学习者所学的内容不断地进行反馈或者监控学习过程 (ibid.)。Rea也把SA看做是 一个有助于发展的组成部分 (a formative compo nent),其目的是使学习者对其语言学习活动中的规划、实施和监控更加敏感(Blue1988)。

学习者评估自己外语学习效果的能力是外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在自主学习中尤为如此。一门语言课只能覆盖该语言很小的一部分,其目的不应当只是传授某些语言知识,而应当教会学习者如何独立进行学习,这就有必要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评估、自我监控能力。其次,自我评估使学习者对学习责任更加敏感,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培养。另外,自我评估可缓解教师的评估压力。自主学习中,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向不同的学习目标发展,加重了教师的评估工作。而SA可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提供咨询或提供学习者自己无法从事的评估。

但一些研究者也对SA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表示怀疑:学习者能否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做出准确的评估?是否会作弊?如Blue(1988)所说,SA 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仍存在着局限性。 引导学生自我评估,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ibid.,114)。

五、启示

1.改善学习者的社会学习环境

解决学习者自主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学习者需求与社会限制(learner needs vs.social con straints)。只有学习者感到有学习的需求,才会激发出自主学习的热情。然而,当前的教育体系、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课程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估制度都严重制约着学习者的需求。为了给学习者一个更为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学习者的社会学习环境:

1)取消大纲对外语技能的统一要求

目前,外语教学大纲对全日制甚至业余学生的外语技能有严格的要求,成绩不合格者将不予颁发毕业文凭。而很多学习者却没有且将来也不可能有机会使用外语,却迫于毕业的压力,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通过外语考试上,以求顺利毕业。一旦考试通过,外语也随之抛到脑后。这也是我国外语教学界长期高投入低成效的原因之一。新的大纲应允许学生有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学与不学、学什么、学到何种程度的权利。

2)课程设计应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改变由一套教材统一全校甚至全国外语课教学的做法,鼓励任课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任务、需求独自或合作编写教材。教材编写的原则应体现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习者的转移。课程的设计应留出时间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目的、学习任务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和策略,了解语言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进行批评性反思。

3)改革评估制度

评估制度制约着学习者和教师的自主性。为追求四、六级通过率,许多教师放弃了对学生语言能力和外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模拟四、六级全真试题上;而学生,迫于学分或毕业文凭的压力,不得不埋头题海,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学习目标,以考试成绩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外语水平的尺度。而事实早已证明,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一定能反映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因此,建议改革评估制度,以测试学生的独立学习外语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民主的评估制度,从而给教师和学习者更大的自主性。

4)提倡分班教学制度

目前大学生入学后就按专业统一分班进行外语教学而不考虑他们的外语水平差异有多大,这既使起点好的学生失去课堂语言学习的兴趣,也使起点

12

差的学生疲于应付。实行学生入学后即参加分班考试,成绩达标者可准予免修或选择其他选修课,成绩差的另外编成班级,适当增加辅导机会。这可更加合理地利用紧张的外语师资队伍,又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上海交通大学在这方面的尝试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5)促进教师自主性

教师自主性渗透于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自主性,就没有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社会环境和课堂环境。外语教学组织者和管理者应放手,给教师充分的自主,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外语教与学的自主空间。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指导原则、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改变学生的依赖思想,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一能力。具体方法有:

1)记日/周记(diary/journal keeping)

即让学习者每天或每周保持书面记录,对某一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分析。记日记可帮助学习者对课堂内外的语言学习经历和成效进行思考,也为学习者提高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估提供了一种工具。K.Matsumoto(1996)从学习者的角度研究了他们对这一方法的感受和看法: 我感受到,写下个人对语言课堂活动的评论并对之进行分析能帮助我组织原来模糊的无意识的思维,使我进一步意识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同时,也使我成了一名研究者,给我提供了一个从局外人的角度分析自己的学习和策略的机会 (ibid.:45)。

2)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

有多种形式的调查问卷,如:学习目的和目标调查问卷(问卷提供可供学习者选择的语言领域,用于帮助外语学习者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一系列的学习策略,供学习者了解、选择、试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者还可了解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学习外语的)等。

3)面谈(interview)

与学习者一对一的面谈,可以针对学习者个体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使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所喜欢的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决定最适合他们个体的学习目标。

有时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水平有不恰当的评估,或对完成学习任务存有疑虑,面谈可以改变学习者的思想和态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学习者合约(learner contract)

所谓学习者合约,是指 学习者与指导教师或学习者与自己的一种约定 (Dickinson1987:99),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组织自己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计划框架以及一系列学习者必须考虑的因素,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所利用的资源、完成目标的期限、自我评估等。合约在课程开始前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签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依照合约内容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课程结束时教师也可验收结果。一旦成立合约,师生必须严肃对待,但合约没有严格的约束力。

合约打破了传统的 一刀切 教学模式,为学习者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使学习者独立于教师和一本教材的控制而培养自主学习。对没有自主学习愿望或尚未作好自主学习准备的学习者,合约可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目标和评估,培养他们对语言和语言学习过程的意识。

六、结束语

至此,我们简要介绍了目前外语教学的一大热点 学习者自主性。笔者认为,本文只概述了这一领域非常表面的问题。但我们意在以此文抛砖引玉,引起我国外语教学界对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视,由 被引导的语言学习 逐步过渡到 半自主语言学习 ,从而最后达到对学习者 完全自主学习 能力的培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完全自主学习仍是我们理想中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外语学习能力,与旧的教学模式和旧的学习习惯彻底决裂,改善教学制度,教学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只要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自主语言学习能力,我们离完全自主这一最终教育目标将会越来越近。

参考书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 ning[M].Oxford:Pergamon Pr ess,1981. [2]Dickinson L.Self instr uction in Language Lear n

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Little D.Learner Autonomy:De f initions,I ssues

13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4]Benson P&P Voller(eds.)Autonomy and I nde

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 ning[C].Harlow:

Longman,1997.

[5]Pemberton R,E S Li,W F Or,and H D Pierson

(eds.)T aking Control: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 ning[C].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6.

[6]Cotterall S&D Crabbe(eds.)Learn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De f ining the Field an d

Eff ecting Change[C].Frankfurt,Peter Lang,

1999.

[7]Brookes A&P Grundy.I ndividualisation an 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 i th T he

Br itish Council,1988.

[8]Nunan D.Clos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J].T ESOL Quarterly,1995,29/2:

133-158.

[9]Dickinson L.Autonomy,self directed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sation[A].ELT Documents103.

London:The British Council,1978.

[10]ELT D ocuments103.Individualiz ation in Lan

guage Lear ning[C].London:The British Coun

cil,1978.

[1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12]Lee Icy.Supporting great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J].ELT Journal,1998,52/4:282-

290.

[13]Brown H D.Princip 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J:Prentice Hall Reg ents,

1987.

[14]Abbott G.Motivation,materials,manpower&

method: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ESP

[A].ELT Documents103,1978.

[15]Cotterall,S.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through

the curr iculum: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J].ELT J ournal,2000,54/2,109-

117.

[16]Green C F,E R Christopher,and J Lam.Devel

oping discussion skills in the ESL classroom[J].

ELT J ournal,1997,51/2:135-143.

[17]Lynch T.Peer Evaluation in Practice[A]. A.

Brookes&P.Grundy(eds),1988.

[18]Oskarsson M.Approaches to Sel f A ssessment in

For eign Language Learning[M].P ergamon,

1978.

[19]Blue G M.Self assessment:The Limits of Learn

er Independence[A].Brookes and Grundy

(eds),1988.

[20]Matsumoto K.Helping L2learners reflect class

room learning[J].ELT J ournal,1996,50/2:

143-149.

[21]周谦.学习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0

(上接第26页)

[7]O M alley J M.&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

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

br idge:Cambr 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8]Tabolt D.M etacognitive strategy tr aining for

reading:Dev elop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wareness of ex pository text patterns.Unpub

lished PhD dissertation.Hong Kong University,

Hong Kong,1995.

[9]Wenden A.Incorporating learner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A].Wenden A&Rubin J.Lear 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7a.159-

168.

[10]Wenden A.How to be a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Insights and prescriptions from L2learn

ers[A].Wenden A&Rubin J.Learner Strate

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Prentice Hall In

ternational(UK)Ltd.,1987b.103-117. [11]Whi te C.Autonomy and strategy use in distanc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Resear ch findings

[J].System,1995,(23):207-221.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外语系,北京 100084

14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堂笔记:第25课.doc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堂笔记:第25 课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堂笔记第二十五课 Lesson 25 The Cutty Sark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ailing ship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Cutty Sark, can still be seen at Greenwich. She stands on dry land and is visited by thousands of people each year. She serves as an impressive reminder of the great ships of the past. Before they were replaced by steamships, sailing vessels like the Cutty Sark were used to carry tea from China and wool from Australia. The Cutty Sark was one of the fastest sailing ships that has ever been built. The only other ship to match her was the Thermopylae. Both these ships set out from Shanghai on June 18th, 1872 on an exciting race to England. This race, which went on for exactly four mouths, was the last of its kind. It marked the end of the great tradition of ships with sails 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The first of the two ships to reach Java after the race had begun was the Thermopylae, but on the Indian Ocean, the Cutty Sark took the lead. It seemed certain that she would be the first ship home, but during the race she had a lot of bad luck. In August, she was struck by a very heavy storm during which her rudder was torn away. The Cutty Sark rolled from side to side and it became impossible to steer her. A temporary rudder was mad on board from spare planks and it was fitted with great difficulty. This greatly reduced the speed of the ship, for there was a danger that if she traveled too quickly, this rudder would be torn away as well. Because of this, the Cutty Sark lost her lead. After crossing

裕兴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笔记 第25课

Lesson 25 Do the English speak English? 英国人讲的是英语吗? Why does the writer not understand the porter? I arrived in London at last. The railway station was big, black and dark. I did not know the way to my hotel, so I asked a porter. I not only spoke English very carefully, but very clearly as well. The porter, howe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me. I repeated my question several times and at last he understood. he answered me, but he spoke neither slowly nor clearly. 'I am a foreigner,' I said. Then he spoke slowly, but I could not understand him. My teacher never spoke English like that! The porter and I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smiled. Then he said something and I understood it. 'You'll soon learn English!' he said. I wonder. In England, each person speaks a different language. The English understand each other, but I don't understand them! Do they speak English? 参考译文 我终于到了伦敦。火车站很大,又黑又暗。我不知道去饭店的路该怎么走,于是向一个搬运工打听。我的英语 讲得不但非常认真,而且咬字也非常清楚。然而搬运工却不明白我的话。我把问话重复了很多遍。他终于听懂 了。他回答了,但他讲得既不慢也不清楚。“我是个外国人,”我说。于是他说得慢了,可我还是听不懂。我的 老师从来不那样讲英语!我和搬运工相视一笑。接着,他说了点什么,这回我听懂了。“您会很快学会英语 的!”他说。我感到奇怪。在英国,人们各自说着一种不同的语言。英国人之间相互听得懂,可我却不懂他们的话!他们说的是英语吗?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5) railway n. 铁路,铁道 [U] (Br.) / railroad (Am.) a line of railway 一条铁路 railway station 火车站 railway n. 轨道 (pl.) [C] eg. The railway was opened to traffic last year. 这条铁路是去年通车的。 high level railway 高架铁路 表示―地铁‖的词汇: subway ['s?bwei] (Am.) tube [tju:b] (Br.) underground (Br.) metro ['metr?u] (Paris) 地铁 rail n. 横杆,扶手,围栏,轨道 jump rail 出轨

新概念英语学习心得

《新概念英语》学习手册 1.先整体听一遍课文。看看自己到底能听懂多少。 2.利用复读机复读功能,逐句播放,听一句,写一句,碰到不会的单词了就先空着。继续往下听写。整篇课文或者你拟定的几句话都听写完了,再结合上下文看看那些不会的单词能不能猜出来。 3.逐句回放那些空着单词的句子,试一试能不能写出来。如果还不行,就打开书对照的看一下。在这里,我倒是不主张钻牛角尖,恨不能一个不会的单词憋好几年才写出来。因为,有些单词确实我们不会,那么直接看一下书,就知道了,下次也可能在其他课文中还会遇到,这就等于是复习了,不要太死板了。其实,这次看了,未必下次你真的就会写。 4.把不会的单词,或者你认为含糊的单词去逐个的查词典,逐条的去看注解。 5.每天多听这些听写过的录音,最起码你要在今天听写新内容之前要默写一遍昨天听写过的。 6.看着中文注解写英文,联系中英互换。绝对有效。 7.如果你想练就口语,就要大声的去模仿朗读,最好能背读。 8.运用李阳的“一口气”训练你的伶牙俐齿,这个真是很管用,以后你会发现听任何英语都不会觉得语速快的。 新概念英语背诵方法 方法(一) (1)明确目的,集中精力 背诵一篇课文或者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如果是一篇很简单的文字,背了几天后仍老出错,这肯定是用心不专的缘故。至于出现“前记后忘”的现象,则是正常的,这时千万不要向这种暂时困难屈服而打退堂鼓。 (2)确定任务,寻找窍门 背诵一篇短文,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开始时可短一些,容易一些,然后作一定幅度的调整。此外,背诵时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熟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不仅不会记错和混淆,而且记住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3)坚持复背,及时检查 复习背诵的时间用得越多,记住的效果就越佳。例如,早晨背诵过的课文或知识,晚上睡前以及第二天起床后,应进行一次复背,并在每周六或周日再作适当的温习背诵,以后过一个月再复背一次。这样,可保证很长一段时期不会遗忘。 (4)加强默写,强化训练 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采取默写手段,可有效地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和知识,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如果能切实做到循序渐进,长期进行默写训练,那么一定会有助于背诵的质量和效果。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5课—第34课测试卷与答案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5-34课测试卷 一、单词与短语互译(30分) 1.not only…but…as well 2.neither…nor.. 3.外国人 4.鉴赏 5.材料 6.上下颠倒地 7.put up one’s tent 8.wind one’s way across…9.舒适的,安逸的10.爬到…里面11.believe in ancient myths 12.没有效果13.从某地飞往某地14.废弃(v)15.偏僻的,人迹罕至的16.row on the river 17. be out of sight 18.对某人大声喊19.a book of his own 20.他早年的艰难岁月21.一个穿着讲究的女人 22.最昂贵的物品之一23.出发,动身 24.struggle up the cliffs 25.向岸边游去 26.在前面(adv.)27.不知不觉地发现某人处在… 28.拜访某地29.not any more 30.一个十五岁的男孩 二、用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20分) 1.The sun (rise) in the east and (set) in the west . 2.”You (joke),”I replied. “I (not know) anyone who does .” 3. She (pay) the bill and (leave) the shop. 4.”Up till now I (be) to New York three times .” he (add) 5.She never expected her bicycle (find). The thief (question). 6.On (arrive) at the shore, the girl struggled up the cliff towards the light she (see). 7.He (worry) all week. Last Saturday he (receive) a letter from the local police . 8.”You (always be) late , Tom .”his teacher (say). “You (be)late five times this week. You (be) nearly late every class . Don’t (be) late next time. Or I’ll punish you. Then I (call) up your mother.” 三、句子翻译(15分) 1.她的英文讲得不但非常认真,而且吐字也非常清楚。(not only …but …as well) 2.他们中还没有一个变成石头呢!(none of them) 3.那个把飞机降落在田里的飞行员没有受伤。(whose, hurt) 4.和往常一样有去和河边坐着。(as usual ) 5.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常在一家小商店干活。(in one’s +整数,used to do ) 6.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诚实了。(not so …as…) 四、单项填空(30分) 1.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 You can’t ________to do this. a. refuse b. deny c. resist d. withdraw 2.If she _________she will get a surprise.

新概念英语二背诵500遍后的感受

许多大师在学习语言时都选择了背诵这一手段。背诵需要人耐得住乏味、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却要你付出大把时间。那么背诵究竟能不能对英语学习起到作用?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篇网上的文章,它应该已经震撼和激励了不少人,希望对你也有所启示。 据专家说当背诵的熟练程度达到不经思索脱口而出时就产生了所谓的舌尖效应。背诵一篇新概念英语2的文章大概需要15-20遍左右(本人需要20遍),新3的文章长度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可能需要重复更多的次数。当你能背下来一篇文章时,你会觉得虽然不用看书,能背下来但并不是很熟练,背一句脑子总在想着下一句是什么。这样的背诵不能起到学好英语的目的。有些人能背下新概念英语2新概念英语3但总觉得收效甚微,就是因为他没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有些人反对用背诵法来学英语因为这没有什么效果。其实背诵法有没有效果,要看你是否达到了脱口而出的境地。这时产生了舌尖效应,汉语思维将不再阻碍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你会有一种豁然贯通的感觉。 为了证实舌尖效应,本人亲自做了试验。首先用网上流传的循环背诵大表制定了背诵新概念2的计划。然后把音频文件拷入到mp3播放器中反复听,反复模仿跟读,每篇文章都要模仿得惟妙惟肖,然后背诵。当背完整本新概念2时,我又在此基础上将每篇文章背诵了将近500遍左右,终于能在78分钟之内背完所有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达到了脱口而出的地步,产生了舌尖效应,96篇文章背下来并没经过大脑思考,完全是嘴巴和舌头在起作用,你会有一种和英语融为一体的感觉。连读、吞音、爆破、语调、节奏等这些所谓的发音难点都自然而然的被攻破了。随便拿一篇英文来读,你会有一种洋腔洋调读英文的感觉。听写VOA慢速英语时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只需听一两遍就能听懂,生词几乎影响不了我对新闻的理解。此时听写VOA不再是以听懂新闻为目的了,而是以积累词汇为目的了。因为你听写过的生词,查过字典印象非常深刻。我试听了VOA标准英语和CNN,语速都能接受,并不觉得快,并且能听懂一小部分。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但我却有成功的喜悦。我尝到了背诵法的成功。我总共用了112天。达到了舌尖效应,听力、口语有了大幅度上升。而在此之前,我根本听不懂VOA,口语也只会说几句日常用语,112天让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我终于明白了为何许多英语专家和大师们都推崇背诵法学英语,这确实是比较快的方法。 传统的学习法:单词+语法+阅读+做题对考试有些用处,但我用此法学了近10年英语却一无所成。要提高英语水平首先要打通两关:耳朵和嘴巴。最好的方法就是听说结合。不要忘了“听”这个字左边是一个“口”。听和说是不分家的。要提高听力必然要说,要随心所欲说也必须要不断听。记住听的时候要一句一句模仿,播音员怎么说你怎么说,要练的尽可能和播音员相近。不要理会所说的句子是什么含义,更不要去翻译,你所做的就是鹦鹉学舌。要以句子为单位,不要以段落为单位。当听力水平提高了才可以段落为单位模仿、复述。你觉得老外语速快是因为你的嘴巴不能以这样快的速度来说,能看得懂文章却听不懂,是因为你不能像老外那样正确地读这篇文章。你读的文章和老外对比会发现,你读得不对,没有掌握发音技巧,尤其是连读、爆破音、省音、节奏等。如果你读得和老外一样正确,你可不可能听不懂呢?记住:你能正确说出来,让老外读给你听,你也能听懂。你能以多快速度来说英语,你的耳朵就能接受多快的语速。听力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你对常用单词和短语的反应速度。用我说的方法边听、边模仿再背诵就可以突破这个难点。我之所以能听懂VOA慢速英语,是因为500遍的模仿背诵,使我对新2的掌握程度达到了“化”的地步。新2中都是常用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而VOA慢速英语常用词汇、短语和句型,大多数都包含在新2

新概念3 第25课解析

Lesson 25 The Cutty Sark Language points to the passage 1.It marked the end of the great tradition of ships with sails and … mark mark的意思主要体现在下列的例句当中: I have marked the pages you need to read. 我已经把你需要读的部分给标注出 来了。 Find the paper marked with your name. Please mark your name on the first page. 请在第一页上写下你的名字。 The table marks easily, so be careful. 这张桌子很容易留下划痕,请一定要小心。 I have marked the route on map in red. 我已经用红笔在地图上标出了路线。 This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his life. 这标志着他一生的转折。 I have a lot of papers to mark. 我有许多试卷要批改。(这里mark=grade) 2.…during which her rudder was torn away. tear tear的意思和用法主要体现在下列例句当中: Be careful not to tear the paper. 小心别把纸给弄破了。 He tore his jacket on the nail. 他在钉子上把夹克给刮破了。 He tore the envelope open. 他撕开了信封。(tear…open是“撕开,打开”,tear 是“撕破”;就像break是“弄断,弄坏”,break…open是“撬开,打开”一样)He tore the paper into pieces. (tear … into pieces 撕成碎片;tear … apart 撕成两半) The cloth is old and tears easily. 着块布很旧了很容易破。(在这里tear用作不及物动词) tear up… 撕毁协议 3.… and it became impossible to steer her, … steer 1.控制方向 a)It is easy to steer the car. 这种车很容易控制。 b)Steer left! 向左转。(飞机,轮船,汽车等皆可以使用) 2.steer … through … 带领。。。渡过难关 It is Mike who steered the company through the difficult years. 4.A temporary rudder was made on board from spare planks and… spare 1.备用的 We don’t hav e any spare parts for the car. 这辆车没有任何备用部件了。 2.空闲的 I have a spare room in my house, and you can live there. 我那有间空闲的房间,

英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英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英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英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1 期中考试后,我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级里的学生整体英语能力都有待提高,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漏洞和学习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导致上课听不懂,进而导致没有兴趣学英语,以至于自暴自弃,放弃学习。但是学生们正处于高中一年级,距离高考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经过有针对性的学习,还是有希望能弥补漏洞,提高成绩的。面对考试后十分迷茫的学生,我想,我该去做些什么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让学生有所提高,一定要先从学生下手,我把学生的考试卷子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很多学生实际上并没有认真去做卷子,有些同学心理上有了“我不会做”的潜意识,便不敢去尝试,很多简单的题也不愿意去看,所以会做错。于是,我便开始了逐一的心理访谈。 心理访谈并不是十分顺利,有些学生明显有些抵触情绪,和我交流时,对我所说的内容不以为意。对于我的问题,也仅仅是以学不会来搪塞我,这让我很无奈,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所幸,和某些同学聊天时,他们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希望。他们向我表示,自己对英语一窍不通,但是很想提高英语成绩,很愿意去学习。其中一些并向我表示,他们可能会时常懒惰,希望我能监督他们。经过了心理访谈,我发现,

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去学习的,而平常上课时,由于追赶教学进度,很多情况下,这些有心无力的学生容易被我们所忽视,我们简单的考虑了教学任务,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接下来,便是思考该如何带领学生提高英语成绩了。很明显,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适用于现在使用的教材的,他们更需要的是最基础的入门英语,从头开始打基础。根据我学习英语的经验,我选择了《新概念英语一》作为我补习的参考。《新概念英语一》从难度到内容都非常适合补习。接着,我将其中的部分课文给学生看,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从头开始补习。最难的一件事便是如何挤出时间给学生补习,白天的课程里,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再讲补习的内容了。经过同学们的同意,我决定,在每周,英语晚自习的最后一节课进行补习。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了每周的补习工作。开始,学生们可谓激情饱满,后面的学生也搬着椅子做到前面,开始学习。虽然补习的内容十分基础,但是,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有所收获。下了课,学生们对我说,这是他们上高中以来第一次听懂英语课,这让他们非常有成就感。 单纯的补课并不能起到显著的作用,正如学生谈话时和我说的那样,他们经常会偷懒,坚持不下去,所以,及时的监督检测便显得尤为重要。讲完两次课之后,我进行了第一次的检测,检查他们的学习状况。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学生们自认为弄明白了的东西,真正用起来,却是漏洞百出。三十多份小卷,却几乎全军覆没。我不禁

新概念英语培训方案

新概念英语培训方案 培训对象: 某两位女士 培训时间: 每周培训一次,每次约1.5小时。 培训目的: 扎扎实实打下英语基本功,全面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暂不以应试为目的。 20xx年春天、夏天(4-6月)的计划: 1. 过去2个月你们已背完《新概念1》,现在继续《新概念2》的背诵。每周背诵3课。计划到10月份要将《新概念2》所有文章的背得滚瓜烂熟。上课时,你们当场背诵,Linda纠正你们的单词发音。(练习目的:通过背诵扎扎实实积累一些英语句型。学英语没有捷径可走,背诵是最能打一个扎实基础的方法。) 2. 讨论上周的作业。 3. 命题作文。Linda说一个题目,给你们3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当场口头作文。要求说至少2分钟。期间Linda 会录音,把你们的口头作文录下来,拷贝给你们,供日后参考。同时,Linda会给你们推荐一些可以使用的单词或句型。回家后,你们要把这篇口头作文整理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练习目的:口语练习;大胆开口表达。) 4. 布置作业。通常是一部美国电影。你们带来U盘,我当场把电影拷贝给你们。通常,会有一些问题要回答;还

有一些从电影中摘录出来的句子,要求翻译成中文。(练习目的:根据问题找信息;英译中。) 5. 中译英练习。Linda给出一些中文句子,由你们当场翻译成英文。 6. 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最近你发掘的一些好单词、好句型。 作业: 1. 每天一篇日记。在星期四晚上之前,通过email把日记发给我。我修改后会把日记发给你们。然后你们把日记的第二版发给我。我继续修改。然后你们把第三版发给我。 2. 每周一篇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如电影观后感、或虚拟“如果我中奖100万”之类的。要求200字以上。同样通过以上方式提交、修改。(练习目的:作文、语法纠细。我们不开专门的语法课,所有关于语法的训练都在家庭作业中进行。我会指出你做错的地方,要求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 3. 每周看一个美国电影。通常都有英文字慕。每部电影会有10个左右的问题要回答。同样通过email提交你们的回答。(练习目的:在娱乐中学习英语。开阔视野。) 4. 每天要做口腔和舌头的肌肉练习。使得口腔肌肉能运用自如,发音能到位。另外,要跟读新概念MP3,要能catch 它的速度,跟着读,直到舌头要出现酸痛感。 5. 要复习已学内容(新概念1和2),熟背已学单词,积累词汇量。

学完新概念的心得体会

学完新概念的心得体会 篇一:新概念英语学习体会 新概念英语学习体会 A组特等奖获得者——任泽我爸爸说,英语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他的工作是翻译。我从小就生活在英语的氛围中,爸爸是一名英语专业人员,妈妈的英语也不错。由于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所以由妈妈来教我英语。当时,我学的是剑桥少儿英语,单词掌握的还不错,但口语和听力一般,在班里属于中等生。在非典期间,我每天晃晃当当的,整天吃了玩,玩了睡,学校不上课也没作业,养的像一个小胖子。我爸爸一看这样,着急了,说:“这怎么行呢?学英语吧。”就这样,我正式开始苦练 英语。 我是先从音标开始的,每天晚上爸爸回来都会辅导我音标, 还有26个英文字母让我倒背如流。为巩固音标,每天晚上爸爸都要翻开英汉字典随意找出五个单词让我读,不用知道它们的意思,只要能读对就过关。爸爸很严厉,我每次都是眼泪汪汪。我那闪闪发光的泪珠滴答滴答的掉了下来, 妈妈在一旁看着心疼。可我爸却说: “坚持下去,就会见效果的. ”三个月过后, 经过一番磨练, 我终于学会音标了, 发音、读、写基本功都可以了。这时我每天晚上听到

的都是 妈妈的夸奖,爸爸也露出了笑容。之后,爸爸就琢磨给我用什么教材比较好,分析来分析去,最后选择买了新概念英语这套书。第一天的时候,我还以为爸爸会教我呢,可不是这样。那天,我刚要拿书看时,爸爸就把书抢了过来,并说:“不能看书,先从听开始。”第一课,爸爸放一句磁带,让我复述出来,这对我来说,好难呀,我又开始掉眼泪,爸爸急了会敲我的脑袋瓜。我努力的听呀听,说呀说,完全模仿磁带上的语音语调。慢慢的,我听磁带时的眼泪少了,骄傲的笑容多了,因为我听发音的准确性越来越高了,从此,每天放学后,我都 会回家主动听写一课,写下来英文并翻译出来。对于不认识的单词,我根据发音写出音标,然后再从字典里找单词,晚上爸爸下班,检查我的作业,告诉我那些地方听写对了,那些地方听写错了,为什么会错,英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里错了是因为要有s, 是单数第三人称,什么时态、这些都是在我的犯错误中,爸爸一次一次的提示给我,可我还不是很明白,妈妈给我找出一本中学生英语手册,为了少挨爸爸训,我自己开始看。爸爸一直都不让我看书,而是让我去查找,起初还不怎么样,可慢慢的我感觉越来越轻松,经过反复的听,我整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逐句精讲语言点第25课(3)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逐句精讲语言点第25课(3) The Cutty Sark 卡蒂萨克号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ailing ship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Cutty Sark, can still be seen at Greenwich. She stands on dry land and is visited by thousands of people each year. She serves as an impressive reminder of the great ships of the past. Before they were replaced by steamships, sailing vessels like the Cutty Sark were used to carry tea from China and wool from Australia. The Cutty Sark was one of the fastest sailing ships that has ever been built. The only other ship to match her was the Thermopylae. Both these ships set out from Shanghai on June 18th, 1872 on an exciting race to England. This race, which went on for exactly four months, was the last of its kind. It marked the end of the great tradition of ships with sails 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The first of the two ships to reach Java after the race had begun was the Thermopylae, but on the Indian Ocean, the Cutty Sark took the lead. It seemed certain that she would be the first ship home, but during the race she had a lot of bad luck. In August, she was struck by a very heavy storm during which her rudder was torn away. The Cutty Sark rolled from side to side and it became impossible to steer her. A temporary rudder was made on board from spare planks and it was fitted with great difficulty. This greatly reduced the speed of the ship, for there was a danger that if she traveled too quickly, this rudder would be torn away as well. Because of this, the Cutty Sark lost her lead. After crossing the Equator, the captain called in at a port to have a new rudder fitted, but by now the Thermopylae was over five

新概念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新概念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我本人学习英语新概念四已经有很多年了,从1997年把老版本的Nc4作为阅读材料,到1999年5月决心背诵它,直到XX年才真正意义上的将Nc4背熟(能把新版本48篇连续串背两个多小时背完,基本不出现大的错误)。历时有7,8年的光景。期间经历了多少的探索,苦闷辛酸,兴奋,激情,迷狂,淡泊,总之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也是我对学习英语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进而也是我的对自我教育乃至整个人生一种感受至深、启我思考的体验。背诵新概念4给我的一点点看得到得回报是,我的4、6级考试都是在没有专门进行考前训练的情况下考出了比较好的成绩,4级94,6级92分。研究生英语考试88分(用背Nc4的方法,选背了朱泰祺老先生的考研复习指南,作过少量的真题)。真正的回报却远不止于此。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谈得很详细,只能很简单地谈谈我背Nc4的一点点历程。 1、最开始,1999年5月-8月。大跃进似的激情——打算三个月搞定Nc4。实际上三个月过去了,真正背过的也

只有10多篇,而随时能脱口而出的就仅有2、3篇了。大多背过的,都是模模糊糊不知所云了。那段时间具体投入的时间是很集中的,用的是李阳的方法,记得当时很多天晚上梦话都是背的英文,怎么效果会如此差呢?感觉打击太大。 2、1999-XX年,彷徨、怀疑的阶段。尝试了很多其他的方法,但学习焦点自问并没有聚在Nc4上。也还在背Nc4,但是,陷入了背了忘,忘了又背,背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怪圈。能够勉勉强强背下10多课,能随时脱口而出的仅有5,6篇。只有安慰自己,因为是工科学生,并没有太多时间花在英语上。 3、XX年,充满转机的一年。这年的寒假,即XX年2月我没回家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学习GRE,说实在的GRE培训让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25课Lesson25课文单词知识点教案资料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25课L e s s o n25课文单词知识点

精品资料 Lesson25 Mrs. Smith's kitchen is small. There is a refrigerator in the kitchen. The refrigerator is white. It is on the right. There is an electric cooker in the kitchen. The cooker is blue. It is on the left. There is a table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 There is a bottle on the table. The bottle is empty. There is a cup on the table, too. The cup is clean. 史密斯夫人的厨房很小。厨房里有个电冰箱。 冰箱的颜色是白的。 它位于房间右侧。 厨房里有个电灶。 电灶的颜色是蓝的。 它位于房间左侧。 房间的中央有张桌子。桌子上有个瓶子。 瓶子是空的。 桌子上还有一只杯子。杯子很干净。

精品资料 【知识点讲解】 1. 今天我们将学到和方位有关的表达方式。文中提到:on the right(left), 在右边(左边);和in the middle of, 在中间。我们再补充几个: 在……上面(有接触的):on sth. 比如“桌子上有一只盒子”:There's a box on the table. 在……上面(没有接触的):above sth. 比如“桌子上方有一只鸟”:There's a bird above the table. 在……里面:in sth. 比如“盒子里有个皮球”:There's a ball in the box. 在……下面:under sth. 比如“桌子下面有只猫”:There's a cat under the table. 2. “哪里有什么东西”这样的句型我们用There is ... + 表示方位的词组 + 名词这样的句式表达。 3. 几个重点单词:refrigerator是冰箱的意思,一般口语中用其简称 fridge ;cooker这个词不是厨师的意思,而是炊具。英语中的厨师用cook, 或是chief来表示。

英语学习心得体会3篇

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英语学习报告(1) 这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生涯,让我感慨颇多!回想起,当初的上课时的情形,一切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 学习的内容部分样板: 通过这两年在大学的英语学习,我对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有以下的看法:虽然在教学内容较单一的情况下,但在英语教学方式方面相对来说,教学形式还是较丰富多彩的,具体地说: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了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如:游戏化地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学生上讲台、看音像资料等来传授教学内容。 对这种形式的教学,我觉得很不错! 与我们高中枯燥的英语课堂相比,这种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乐意被我们接受,提高了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 当然,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取决于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班级规模、班风等实际因素。显然采用了合适的教学形式能较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并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最终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另外,另一种值得一提的教学安排就是英语的网络自主学习。 对于英语的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安排,很多人不支持,觉得没意义,不如不用上课更好。 但我个人觉得,它是利远大于弊的。 因为这种教学安排给了我们很多的学习空间,让教学的互动性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激情给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个人的自我约束的意识。可能部分的同学还停留在老师一个人在讲课,学生在下面听的中学教学模式中,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意义。因此,有一部分同学在机房学习时,因自身的自律意识不强而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看视频,聊QQ,发邮件等。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也是对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方面的考验的平台,在这平台上,学生将能逐渐摆脱掉依赖老师与家长的监督来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与增强自己的学习意识。只是,在这转变过程当中,老师等要学会引导这些学生,这样这种教学方式将会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就我个人的情况来说,通过每周一次的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我也接触到了更加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利用网络这一强大的平台来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同时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的来说,这目前大学的英语教学安排还是不错的,当然,还需进一步的发展完善。 注:这内容部分,你还可以结合游戏化地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学生上讲台、看音像资料等活动,增加一些内容。

英语学习心得:我把新概念三、四册全背下来了

原文地址:英语学习心得:我把新概念三四册全背下来了作者:新东方在线我没有什么超人的记忆,也不属于别人说的那种牛人,但是我就是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把《新概念英语》三册、四册的共108篇文章全背下来了。 第一篇:过去将来时(思想准备篇) 有人会问:你为什么要把它背下来呢?我觉的学一学就蛮好的吗? 故事的起因一个真实的小故事:(2002年的夏天在新东方听到) 新东方有个学员现在duke大学,他从高一开始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背到高三就背完了。高考考进了北大,进北大后,他本来不想再背了。但当他背给同学听的时候,其他同学都露出了羡慕的眼光,于是,为了这种虚荣心,他就坚持背第四册,把第三、四册都背得滚瓜烂熟,他熟到什么地步呢,有人把其中任何一句说出来,把能把上一句和下一句连接下去,而且语音非常标准,因为他是模仿着磁带来背的。后来他去了美国duke大学,他给新东方的教师写信,老师不敢回,因为老师对他的英文有畏惧感,他的英文学得太好,只能给他回中文信,并告诉他不是不会写英文,而是想让他温习温习中文,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这位学员到美国第一个星期写文章,教授把他叫过去说他的文章是剽窃的,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教授说:“我20年教书没有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来。”这个学员说,我没有办法证明我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但我告诉你,我能背108篇文章,而且背得非常熟练,你想不想听。结果,他没有背完两篇,教授就哭了起来,为什么?因为这个教授想一想自己教了20年了,居然一篇文章也没有背过,被中国学生背掉了,所以很难过……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有一种冲动,有一天我相信我也能将这108篇文章全背下来,看来我是做到了。 我相信也会有人问:你在背诵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坚持”。其实我能够坚持下来也是原于一个我在《读者》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要求他的学生在每天上课之前都向上挥一下手。过了一个星期,他发现已经有一半的学生不在挥手了;过了一个月,他发现只剩下三分之一在挥手;过了半年,他再看,发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在挥手,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柏拉图后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其实任何一件事到最后都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劳动”。只要你做到了,ok你就有可能在一个领域做到很前列,甚至是number one。 第二篇:现在进行时(背诵具体策略篇) 无论我们学习什么,都可能给自己做一个计划或者是有一个步奏。 在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王国维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她前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话是不是让你在做事情上有一定的启发呢? 我很喜欢《毛主席诗词》,所以我也有了用《毛主席诗词》串联起来我的做事三境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此乃第一境界) 一万年太久,只征朝夕。(此乃第二境界) 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此乃终极目标) 三个月的正式背诵,每天基本上是狂背10-12小时,对我来说既是一种痛苦又是一种快乐。痛苦,是因为太累了,有时一看到《新概念》我都恶心的想吐;快乐,看着自己一天天

《新概念》二册第25课课文赏析

《新概念》英语二册第25课 课文赏析 李正宏 Less on25 Do the En glish speak En glish? I arrived in London at last. The railway station was big, black and dark. I did not know the way to my hotel, so I asked a porter. I not only spoke En glish very carefully, but very clearly as well. The porter, howe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me. I repeated my question several times and at last he un derstood. He an swered me, but he spoke n either slow ly nor clearly. 'I am a foreig ner, ' I said. Then he spoke slowly, but I could not un dersta nd him. My teacher n ever spoke En glish like that! The porter and I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smiled. Then he said someth ing and I un derstood it. 'You' ll soon learn English! ' he said. I wonder. In England, each man speaks a different Ianguage. The English understand each other, but I don ' t understand them ! Do they speak English ? 《新概念》英语二册第25课标题是Do English speak English?讲述一个外国人第一次 坐火车去伦敦的感受和经历。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并列句连词:Not only ...... ,but ....... a s well 以及neither……noi的使用上。而我在给学生上这一课时,在单词语法讲解之后,则从作者描写一个外国人第一次来到遥远陌生的大城市时的惶恐、懵懂,甚至有所委屈厌烦的心情入手,讲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用意,带领学生体会这篇英语故事的美妙。 第一句:I arrived in Lon don at last . 一个at last道出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本人)经过长 途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旅途艰辛。At last的使用既可以表达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表达艰 辛之后的无奈。在本文中到底是哪一种呢?作者留下伏笔,让读者带着疑问和好奇继续阅读。 第二句:The railway station was big, black and dark.我不知道别人在读到这句是想到了 什么,反正我是想到了《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场景。Big、black and dark三个普 通的形容词,看似用来描述大车站,去卩精准、深刻的描述了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Big : 面向一个你认为大的场景,自然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卑和惶恐。Black :黑色代表沮丧。 Dark :更是暗示主人公心情的黯淡。有前文的铺垫,后面一句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I did not know the way to my hotel, so I asked a porter.问路引出一个车站搬运 工。搬运工,社会最底层人士,但是因为其生活在这个大都市,天生一种优越感。外地人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