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确立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到202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温家宝特别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

第一,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

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题如何做:仔细审题,抓住要点;关注细节,突出重点。

一、涉及教学过程的案例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教师是否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案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技能的形成,忽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忽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忽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生命的珍视,忽略学生责任感的教育。

2、是否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易忽略学生的独特说法、想法,忽略学生的一念灵感,错过课程资源开发的机会。

3、是否充分调到学生主体性发挥,关注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的统一。教师易一言堂,一味沉醉在自己的教学中,而不和学生交流互动,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收获。

4、是否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指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涉及德育的案例或者涉及师生关系的案例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由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平等和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

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教师对待学生的言行态度,对师生关系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应充满期待,鼓励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人格的发展。管理和教育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师民主的管理方式,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和行为定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学生。

4、如果遇到题中需要分析使用了什么德育原则、方法或德育理论。这就要具体分析案例,与德育原则、方法或德育理论相对应。一般应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5、要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涉及法律或师德的案例

1、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以下权利:受教育权、人身权、隐私权、人格尊严权、物质财产权、人身安全权、休息权等等。

2、教师易出现:赶出课堂、罚站、讽刺、罚抄作业、没收学生物品等等。

3、教师教育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做法欠妥,语言过激,有的违法。

4、对策:一般强调,依法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讲究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四、涉及素质教育或规范办学行为

1、是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使学生全面发展。

2、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是否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

4、学生在校时间是否超出规定的小学6小时、初中7小时、高中8小时,只注重考试科目,而忽略非考试科目。艺体课程、课外活动流于

形式。

备注:以上四类案例,并不是每一道题都涉及以上的诸方面,有的是一点,或两点,或三点,也可从全面的角度分析。关键看清题目要求,有的要突出要点,要点要详述,其他可略述。

辨析题:1、要对给出的说法作出判断:对或错,全面或片面。

2、无论说法对与错,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辨析。

3、最后,对这句话进行总结。

2011年考试试卷(B)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新课改“三维目标”指的是()

A、知识、能力、品德

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C、认知、技能、情感

D、德、智、体发展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A、以学生为主体

B、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3、人民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A、热爱学生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搞好教学

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

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中小学的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D、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8、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9、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得到发展

A、特长学生

B、优秀学生

C、后进学生

D、每个学生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定

11、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12、学生上课时,一边听教师讲课,一边记笔记,这属于()

A、注意范围

B、注意分散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后均速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4、学生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5、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16、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

的复

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17、下列情形中应撤销教师资格的是()

A、侮辱学生影响恶劣

B、被实行记过处分的

C、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D、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

18、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

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9、我省制定的第一个关于中小学规范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是()

A、《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B、《中小学常规管理》

C、《中小学管理规范》

D、《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20、在我国,教师任用的三项制度是()

A、资格制度、职务制度、聘任制度

B、职务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

C、资格制度、培训制度、聘任制度

D、资格制度、聘任制度、退休制度

二、判断题:

21、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五严”规定要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分别不得超过7小时、8小时和9小时。

22、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目标教学法的实质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4、复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25、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26、某个学生测出的智商是99,表明其智力发展水平优秀。

2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名言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智力能力。

28、在典型的四种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气质类型最好。

29、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加以克服的。

30、课外活动的特点是自主性、差异性、实践性。

3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2、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的基础。

3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布置1小时左右的家庭作业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

34、复习的次数越多,掌握知识的效果越好。

35、教案是教师某一节课的上课方案。

三、简答题

36、教师备课一般要写好哪三个计划

37、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数,就证明教师教学好。请你用素质教育的观点对这句话做简要回答。

38、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的角度,简要回答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39、我市中小学目前存在着“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的现象,请你就此简要谈谈如何克服这种现象,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四、案例分析题

40、教师教《井底之蛙》一课,要学生就“青蛙跳出井底之后”说一段话。一位农村来的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底之后,走了几步,又跳回了井里。”老师一听,气愤地说:“真是一只井底之蛙!”引得哄堂大笑。第二天,老师看到这位学生的文章:“青蛙跳出井底之后,兴高采烈地往前走,忽然闻到一股刺鼻的农药味,发现水面还浮着几只发肿的死青蛙,顿时吓住了。突然,它听到一声惨叫,原来又有一只青蛙被叉子插住了。那只青蛙吓得赶紧往回跑,看来还是井里比较安全,于是又跳回井里……”

请运用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分析上面的案例。

41、某小学一青年女教师上课时因要求学生安静不见效,便走下讲台用教鞭敲学生的头,当时有27位学生的头皮敲起了泡。

案例中的教师有什么违法的行为?此类违法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案例中的教师应如何处理?

五、论述题

42、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现在不少人认为,教学中老师就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多掌握知识。请你用新课改的理念针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

43、请您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_》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主题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第六章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七章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第八章继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九章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 时代的教育需求,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培 养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与发展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 是国家的希望,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具有传承文明、培养人才、促进 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需要不断 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原则。首先,必须坚 持以人为本,培养具有高度的人文素养和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其次, 要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另外,要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 此外,还要加强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促进我国 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首先,要深化教 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次,

要加大对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高等 教育的质量。此外,还要改革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用性。另外,要加强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措施 《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措施。首先,要加大教 育投入,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教育经费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其次,要加强教育科研,鼓励教育创新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此外,还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标和方法。另外, 要加强教育人才培养,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 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预期成果 《规划纲要》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预期成果进行了明确的规划。首先,要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其次,要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正分配。此外,还要培养具有创新 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另外,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六、总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支持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的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各项要求,加大教育改革力

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荐5篇)

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荐5 篇) 1.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1篇 本周,我认真研读了学校组织学习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及保障措施四方面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使我无法一一详述。在此,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想结合自身,简单谈谈关于高等教育这部分内容的感想。 首先,使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二页工作方针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注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个学生在纲要中被给予了很高的地位。 记得心理学教材里有个例子讲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教师期待效应”,是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注和成就期待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的例子。也就是说受到教师积极期待的学生,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并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取得教师期待的结果。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给与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这个例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之后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更加时刻地注意给学生期望和鼓励,而且效果很好。这学期伊始,很多学生还没从假期的闲散中恢复过来,甚至有一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也变得散漫,上课不带书,不认真听讲,说话或睡觉。课后,我找了一些学生谈话,问其原因并表示出我对他们的期望及关心,他们当即表示认识到了错误,在第二周上课时都变得非常认真,很多学生在课前都主动举手背课文,使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加深深体会到了对学生关心所取得的效果。 其次,使我颇有感受的是第三十二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因材施教的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我认为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教师都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特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今年我带了八个大一的班,很快便感到各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班都有几个基础不错的学生,有的班基础不好的学生不占少数。另外我还有幸有一个高级班,是整个年级英语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的,整体水平较普班而言要好很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20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203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2030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别是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措施。 一、规划目标 1. 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 教育公平的推进: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缩小城乡、区域、各族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3. 教育体系的完善:优化教育体系结构,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选择,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习需求。 4. 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提高师德师能,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激情的教师队伍。 5.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化:加强与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主要任务 1.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高职院校建设,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3.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优化高考制度,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机制,加强学科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4. 推动终身学习: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学习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满足人们学习的不同需求。 5. 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加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三、实施措施 1.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增加财政教育支出,扩大教育资金来源,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条件。 3.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评价考核制度,提高教育质量。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增加优秀教师数量,提高整体教师素质。 5. 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促进我国教育的国际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是指中国政府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具体规划。它以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为基础,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提出一系列和发展的具体措施。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 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引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旨在引导教育事业的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坚持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推行义务教育一体化,保障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3.坚持整体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教育的主要任务

1.优化教育结构,建设高效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功能,建立起全面而有序的教育体系。 2.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3.推进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5.深化教育体制,推进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6.加强科研和实践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加强科研力量和实践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三、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教育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教育和发展。 2.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合力。各级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共同推进教育和发展的合力。 3.强化质量监测与评估,确保教育质量。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改进中的问题。 4.加强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于2010年发布的 一项重要文件,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将就该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 解析,并对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意义进行论述。 一、规划背景和总体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背景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规 划总体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全面素质教育,构建人人享有公平 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 二、核心任务和重点领域 该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和重点领域。核心任 务包括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强化教师 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科研创新,提高国际化水平。 重点领域则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 身教育等各个层次。 三、改革和创新举措

为了实现规划纲要中的目标任务,该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举措。例如,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等。同时,规划纲要还注重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投入机制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方面的工作。 四、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 在规划纲要中,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是两个被重点强调的方面。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同时,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五、评价体系与监督机制 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包括建立以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为主要评价对象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教育统计和数据分析,建立健全教育权益保障机制等。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规划纲要还提及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理念,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七、意义和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它为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一、引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为此,我国制定了一份全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与持续发展,助力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 二、中长期教育改革目标 1. 提高教育质量:将提升教育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 2. 促进教育公平:打破城乡教育差距,缩小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有

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益。 3. 推进教育创新:加强教育科研和教育技术应用,推动教育 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创新,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三、教育体制改革 1. 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和个性发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2. 优化师资结构:完善师资培养机制,落实教师的职业发展 规划,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3. 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体系,注重学校的自治和专业化,形成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4. 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升教育的智能化水平,推行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拓宽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 四、教育内容改革 1. 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培养。 2. 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的地位和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推动科学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3. 强化职业教育:加强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五、加强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

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同时,应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应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增强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促进公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公平优先,加强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育条件,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人生价值。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人为本,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同时,应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推进教育质量公开,提高教育质量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我们应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我们需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我们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 年) 前言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加强对教育的规划和管理。为此,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实施纲要(2010-2020年)》,针对 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 规划目标和总体要求 规划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现代教育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平等参与 发展,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推动国民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发展。

到2023年,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结构更加合理、高效,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显著提高。 总体要求 - 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立德树人。 -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落实素质教育。 - 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国际影响力。 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 教育改革和管理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推进职业教育建设。 - 加强学前教育发展。

-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 建设教育大数据管理体系。 - 推动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教育。 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 - 加强教师教育和教师成长。 -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 推广“互联网+教育”模式。 -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 推进开放型人才培养。 - 改进中职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和校企合作 - 推进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评价。 - 发展学校与企业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教育国际化和品牌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全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