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

倡导由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施颖田良臣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倡导“教育家办学”,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全社会树立起尊师重教的观念,让办学者认识到教育的规律性和教师的专业性。提倡由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是因为这样的教育家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而不会出现反教育行为。立足于两个问题的思考:即何为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为何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在此基础上提出真正的教育家应如何办学,让“教育家办学”的理想不仅停留于表面,更要落实到行动上。

关键词:懂教育教育家办学教育规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倡导由“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是人们惊醒于官僚办学、商人办学及其急功近利所导致的教育异化而提出的。教育家办学应是教育的题中之意,是教育对办教育的的常识性要求,如同医生看病、农民种地一样。但并不是每位从事教育的教师都可以办学,需要深谙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出现反教育行为,贻误学生成长,进而影响国家发展。

一、何为“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一)何为“懂教育”

说到什么是懂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无论怎么定义都不能离开一个核心:即深谙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分为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两种:外部规律是指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内部规律是指教育本身的规律,首先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是施教的规律,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的,施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背离学生来进行施教,而施教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加快他们的成长步伐。[2]

(二)何为“教育家”

一说起教育家,大家就会想起中国的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等,而当前的教育家都有谁却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为什么说不出谁是教育家呢?一是我们缺乏既有系统教育理论、又能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影响全面的教育家。目前教育工作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他们辛勤工作在第一线,但很少有理论的创新;另一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一般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却很少参与教育实践,所以他们的理论往往不能有效地影响教育实践,这两种人都有不足之处。二是我们把教育家看得太高,标准太严,要求他们既要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创新的教育思想,又要有教育实践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身体与智慧――具身认知视域内的教师学习研究”(09YJA88005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教学学术性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URSP311A05)的研究成果之一。

经验。三是对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就、思想以及经验宣传、总结、介绍得不够,许多优秀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但是大家并不知道,他们没有被社会所认可。[2]那么,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得上教育家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长期从事教育并一辈子献身于教育事业(2)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经常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理论(3)在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能够被广大教师所认可。

(三)何为“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就是让精通教育、尊重教育规律的人办学,就是要求学校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当然,教育家办学绝不只是少数教育家的事,也不是要求所有的办学者都是教育家。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家的引领下,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善于发现问题,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把尊重教育规律,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为何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为何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这里将从历史(已然)、现实(必然)、未来(应然)、理论(实然)和实践(使然)五个不同的视域进行剖析,以期对“教育家办学”的概念有一个进一步的理解。

(一)从历史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已然”

在历史上,“教育家办学”是一个令人敬仰的教育“已然”现象,对教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再到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和近现代之际的三个重要教育家群(正形成第四个当代的教育家群)。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再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热爱孩子”等,国外历史上表现为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现当代四个教育家群。[4]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用史实告诉我们“教育家办学”是每个时代教育发展的“已然”现象。

(二)从现实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必然”

在现实中,“教育家办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必然”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了社会发展转型的新时期。新时期向教育提出了培养各种新型人才的新课题,而中国已有的教育状态——“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各种新型人才的,所以,必然要求进行教育改革,办新教育,办能够完成中国发展历史使命的教育。而要承担这一新的教育使命,必然要求校长和教师提高相应的素质,达到相应的办学、教育水平,即像教育家一样办学。“教育家办学”富有时代的、向上奋进的精神感召力,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强烈的激励和引领作用,它也正逐步成为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不负使命、不懈追求与前行的巨大动力。

(三)从未来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应然”

从未来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对美好教育明天的一种“应然”憧憬,简言之,是未来美好的教育理想。社会的发展规律由低级到高级,人的发展规律也是由低层到高层,教育的发展“应然”也不会例外,由“能上学”到“上好学”。今天,办优质教育、优质学校,是客观发展的“应然”规律。而要实现由“低”到“高”,必须走“教育家办学”的道路。此外,由于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即教育是人类事业中最富希望、理想的事业,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最具影响力和改变力,因此教育者不但置身于寄“希望”、“理想”之中,而且理应成为“希望”、“理想”的积极追求者。人们关注“希望”、“理想”,但更加期待“教育家办学”有所作为。

(四)从理论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实然”

在理论上,“教育家办学”是重要的教育“实然”规律,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就当下的现实意义讲,一是“教育家办学”能有力地促进实施“素质教育”,规正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二是“教育家办学”能够按照规律办事,与时俱进,回归教育的本真。教育不但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更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就是按照学生、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办事,这不但要遵循“教”的规律,还要关注“学”的规律;不但要遵循考试评价的规律,还要关注教育教学互动过程的规律,等等。教育家深谙其道,能够按照规律协调、运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学生、学校诸方面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从实践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使然”

从实践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教育科学发展的“使然”,是教育的创新。“教育家办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其最突出的体现就是能践行教育改革这个“第一要务”。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而改革靠的就是创新。“教育家办学”能不断开发多种新路径,能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学校管理、学校课程、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让教育来一次重新“归零”,即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教师、重新认识校长、重新认识学校、重新认识教育,开启中国教育的历史新起点。让学校成为每个学生潜能开发的沃土,能如此作为的就是“教育家办学”。[4]

三、真正的教育家应如何办学

真正的教育家应该如何办学呢?笔者认为教育家办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教育家的思维去办学,这种思维与企业家办学、政治家办学、军事家办学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企业家办学有点像商场,政治家办学有点像官场,军事家办学有点像战场,而教育家办学则是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办符合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传播场”。在知识传播场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互动的生态循环系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并予以反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指导内容与方法,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学生是处于一个中心点的位置,因此下面笔者将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谈谈教育家应如何办学。

(一)教育家办学应把学生当人看

把学生当人看就是要把他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完整个体。首先,要尊重他、重视他、

信任他的所思所行,不要把学生当成灌输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而应把学生当成一个有情有感,有血有肉的活生生个体。有的老师说,“如果不考试的话,学生个个可爱,一考试的话,就恨铁不成钢。”其实呢,这个时候老师还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只是把他们当成一种学习的工具、一种灌输的对象;其次,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要按照统一的格式把孩子教育成所谓的“乖孩子”,这样的教育不仅抹灭了学生的个性,也不利于个体的长久发展;再有,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自己学会学习的,教育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1]

(二)教育家办学应不把学生当“人”看,建立儿童观

这个“人”是指成人。学生还是孩子,是未成年人,所以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和要求对待他们,要原谅孩子的缺点与错误,宽容甚至欣赏他们的幼稚。在卢梭的《爱弥儿》中,他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以发展儿童的自然本性为目的,强调爱护儿童,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自然进行教育。他反对对儿童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3]

当然,除了要遵循孩子的自然本性外,建立儿童观还必须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教爱弥儿跑步为例。爱弥儿和老师散步时,老师在口袋里放两块爱弥儿挺喜欢的点心,然后一人吃一块,吃完回家。一次,老师带了三块点心,建议将多余的一块给旁边玩耍的孩子,方法就是让那些孩子赛跑,跑得快就可以获得点心。常常看到别人吃点心,爱弥儿馋坏了,他也开始悄悄练习跑步,并向老师提出参加赛跑的要求。老师在爱弥儿第一次赛跑时,故意将他的路程划得最短,使爱弥儿如愿以偿。初尝成功的喜悦后,爱弥儿对跑步的兴趣越来越浓。其实每次赛跑都是由老师规划各人的路线的,有长有短,爱弥儿也逐渐明白了这个“秘密”,提出要自己挑选路线。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爱弥儿一开始用脚步去丈量路线的长短,但发现很耗时,只能练习用眼力去测距。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的眼睛变成了目测仪,以致老师随便把一块点心放在很远的地方,爱弥儿一看就知道多少距离。[3]

教爱弥儿跑步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却至少透露出两种教育理念:(1)关注学生获得学问的兴趣,在学生尚未产生兴趣时,宁可“浪费时间”去等,也不可迫不及待地进行教育。(2)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过程。这样的教育尽管“缓慢”,但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卢梭的教育思想也许太过理想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作为教育家来办学,他必须尽力的去尝试采用这些理念来教育孩子,以缓解现今“成人化”的教育。

(三)陪伴和引导学生慢慢成长

在学校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古人云“从游”,就是说学校好比是水,教师学生好比是鱼,教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小鱼跟着大鱼游,可见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但这种主导地位需给与学生一定的自由生长空间。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外国教师看

到学生在打架,他没有上前喝止,而是在有点距离的地方观看。后来有一个中国老师问他:“学生在打架,你干嘛不去干预呢?”他说:“孩子之间的矛盾、孩子之间的事情,最好让他们自己解决。”中国老师就说:“既然你说让孩子自己解决,那你在旁边看什么?”他说:“第一,我要看他们有没有恃强凌弱。如果是几个人打一个人,那我就要干涉了,我要维护公平。第二,我要看会不会有伤害事故。”“一般不去干预他们,他们自己打完以后,自己也就解决掉了。”现在我们家长包庇自己的孩子很厉害,孩子一吵架,家长马上参与进来,大人吵得更起劲,结果呢,吵了半天,回头一看两个孩子自己倒和好了。其实,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大概就是“守望”了。[1]

教育需要等待,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体验的过程,借用歌曲《最浪漫的事》中的一句歌词:“最幸福的事就是陪伴着学生一起慢慢成长。”这是老师能够想到最“浪漫”的事。教育家办学一定要有这种“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的情怀,发掘学生的潜能,给与学生适度而不过度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陪伴我引领我一起成长,使家长感受到真正的教育家办学果然与众不同。遵循教育规律,平平常常,简简单单,不急功近利,保持一颗淡然的心去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晞.关于“教育家办学”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2).

[2] 顾明远.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

[3] [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 林森.怎么样才是“教育家办学”?——关于“教育家办学”的十个视角[N]中国教育报,2010,(5).

作者简介:施颖,女,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011级教育学原理在读硕士研究生,无锡,214122 田良臣,男,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无锡,214122

教育家办学-命题与使命

教育家办学:命题与使命 编者按:“教育家办学”思想是温家宝总理对教育提出的新的重大命题。时下,“教育家办学”这个重大教育命题越来越引起基础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凸现出其强势的影响力。因此,对这一命题的解读应当做更多、更深入的工作。本刊将连续刊发林森教授的有关系列文章,为校长和教师认知、实施这一重大教育命题,作一理论与实践上的引领与参考。 一、“教育家办学”: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重大教育命题 “教育家办学”思想是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重新提出的。之后,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这一思想,逐步形成了重大的教育命题。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2006年8月22日,在国务院举行的第二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温家宝指出,“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我国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家,也需要大批教育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宣传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也要宣传有贡献的教育家。”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2009年1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科技领导小组会的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强调:“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张伯苓是个教育家,他宁可做校长,不当部长。毛主席讲,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和教师。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更需要大批的教育家,他们同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谈在京中学听课感受时特别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温家宝总理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结合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以前瞻的时代发展眼光,科学地预见、规正了中国教育当今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愿景和路径。 “教育家办学”这一命题的提出,预示着中国教育将走向一个新时代。21世纪,中国教育需要教育家,中国需要教育家办学,中国将产生千万教育家,中国教育将

教育家办学

倡导由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施颖田良臣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倡导“教育家办学”,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全社会树立起尊师重教的观念,让办学者认识到教育的规律性和教师的专业性。提倡由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是因为这样的教育家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而不会出现反教育行为。立足于两个问题的思考:即何为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为何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在此基础上提出真正的教育家应如何办学,让“教育家办学”的理想不仅停留于表面,更要落实到行动上。 关键词:懂教育教育家办学教育规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倡导由“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是人们惊醒于官僚办学、商人办学及其急功近利所导致的教育异化而提出的。教育家办学应是教育的题中之意,是教育对办教育的的常识性要求,如同医生看病、农民种地一样。但并不是每位从事教育的教师都可以办学,需要深谙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出现反教育行为,贻误学生成长,进而影响国家发展。 一、何为“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一)何为“懂教育” 说到什么是懂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无论怎么定义都不能离开一个核心:即深谙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分为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两种:外部规律是指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内部规律是指教育本身的规律,首先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是施教的规律,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的,施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背离学生来进行施教,而施教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加快他们的成长步伐。[2] (二)何为“教育家” 一说起教育家,大家就会想起中国的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等,而当前的教育家都有谁却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为什么说不出谁是教育家呢?一是我们缺乏既有系统教育理论、又能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影响全面的教育家。目前教育工作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他们辛勤工作在第一线,但很少有理论的创新;另一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一般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却很少参与教育实践,所以他们的理论往往不能有效地影响教育实践,这两种人都有不足之处。二是我们把教育家看得太高,标准太严,要求他们既要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创新的教育思想,又要有教育实践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身体与智慧――具身认知视域内的教师学习研究”(09YJA88005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教学学术性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URSP311A05)的研究成果之一。

“知中国,服务中国”:张伯苓的南开大学办学之路

“知中国,服务中国”:张伯苓的南开大学办学之路张伯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大学校长,从事教育事业长达50年之久。他 在建立中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南开大学和小学,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他推陈出新,锐意改革,在创办南开大学的过程中,经过缜密的思考、艰苦的探索,把南开大学发展基石牢固地建立在中国社会深厚的土壤中,“知中国,服务中国”成为南开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本文探讨了这一办学特色的形成、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对当下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张伯苓; 知中国,服务中国; 南开大学; 高等教育强国 进入21世纪,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呼声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强音。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政府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积极鼓动、言说、探索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做强、做大,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便是高等教育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陈平原先生曾指出:“今天谈论大学改革者,缺少的不是‘国际视野’,而是对‘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理解和尊重。”[1]2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蔡克勇教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如是说:“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提供的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能够基本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在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我认为,这样的国家称得上高等教育强国”[2]。 时代的重任与企盼,需要我们再次反观历史,从中汲取营养与智慧。陈平原在《中国大学十讲》中认为,“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私立大学,‘南开之路’非同寻常。如果说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有什么‘奇迹’的话,那么,很可能不是国立大学北大、清华的‘得天独厚’,也不是教会大学燕大、辅仁的‘养尊处优’,而是私立学校南开的迅速崛起。”[3]237陈平原先生对南开之路的高度评价,使我们对上个世纪南开之父张伯苓所开创的南开之路有了强烈的探求兴趣,南开之路的精髓到底是什么?何以形成?它的现实魅力又在哪里?当我们带着这一系列疑问走进南开办学历史实绩中,“知中国,服务中国”7个大字的丰富意蕴令我们玩味无穷。1928年南开大学募款委员会南开大学发展计划书中所言:“南开之演化,实吾国革新运动历史之缩影。南开发展之程序,在均反映吾国革新运动之变迁。”[4]26 一、深沉的动力、十年的求索:教育服务社会思想的形成 从1919年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到1928年形成南开大学务实实用、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这十余年的时间承载了太多的内涵,可以说,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创始以来时人对高等教育艰苦探索的结晶,它凝聚了一代教育家的教育智慧,标示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转向。 张伯苓(1876-1951),字寿春,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他先后创立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以及重庆南开中学,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背诵版) 伊子整理 孔丘 教育作用:庶、富、教(教育与经济关系);性相近,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当终身不断受教育、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学习是做官的途径)、 教学内容:文(六艺为主)行忠信(道德教育)两方面。六艺(诗书礼义乐春秋)。偏重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首倡)、启发诱导(最早)、学思行结合、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由博返约。 道德教育:仁(准则)礼(规范)为核心内容。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原则和方法。 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温故知新。 孟轲 教育作用:理论基础——性善论(四端)、社会作用(治国治民不可缺少因素,得民心有效手段)、对个人(求放心、存心养性)。 教育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高尚气节浩然之气(三不能)。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的方法。 论教学:遵循发展人的内在能力(内省说)。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等原则与方法。 荀况 教育作用:理论基础——性恶论(性伪之分)。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环境、教育、个体努力共同作用) 教育目的:大儒为理想目标。以德才兼备、言行并重为标准。儒者三分(俗、雅、大儒) 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尤重礼乐。 教与学:学习过程为“闻见知(兼陈万物而中悬衡、虚壹而静)行“四环节。 师道观:尊师作为国家兴衰和法制存废的标志、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师云亦云)。 道家----反对人为与教条 教育作用:法自然(把得之于社会的影响逐渐损弃) 逍遥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自由主义思潮) 学习与求知:涤除玄览(抛弃任何成见)和虚而待物(包容兼取态度),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事物规律非理性能掌握,要用直觉和内心去体验),闻之疑始。 墨家——--—理想主义、务实态度、主动精神 教育作用:素丝说---人人都应该学习和接受教育(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教育目标:兼士。三条标准----博乎道术(知识技能)、辩乎言谈(思维论辩)、厚乎德行。教育内容: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三表)为特色。三表-———有本之者(历史经验与知识)、有原之者(据民众经历)、有用之者(实践中检验) 教育方法:主动、创造、实践(言必信行必果)、量力(首提)。实用主义色彩、 学记

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照亮校长的教育远航路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教育精英办学为主的时代到来,即学校办学走向教育专家办学之路,且教育家多出自学校的校长。 时下,“教育家办学”是中小学校长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要深刻理解“教育家办学”的内涵,首先需要对校长角色有一个科学的认知,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今天,非常有必要对校长这一角色进行清晰的、深层次的解读。 从古至今,教育家大都是校长出身 校长角色是社会分工、教育分工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学校的产生及规模的扩大,学校组织不断复杂化,即由于学校内外事务的控制、设计、处理、评价等多维运行的需要,逐渐产生、确立了一个专门的职业——校长。 中国校长经历了“大乐正”(有文献记载最早的校长称谓,周代以前出现,主要是“乐官之长”,兼管教育事务)、“祭酒”(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校长称谓,自春秋战国到清末,兼有政府行政、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多项职能)、“山长”(宋元以来的书院主持,既教学又管理)、“总教习”和“总理”以及“监督”(清末民初校长的不同称谓),直至“校长”(民国时期政府颁发《中学规程》,规定其领导、管理、监督、联络等职责),沿用至今。 美国校长经历了殖民地初期“外行”教育董事会、学校广泛采用学年制时期“首席教师”(除上课外,从原来事务性的兼职转变为以组织和管理为主的专门性职务)、19世纪末学区统一时期“地方教育委员会在学校中的全权代表”(负责统管全校工作,通常不再或很少从事教学工作)、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时期至今的校长(此时学校开始设副校长、学科主任和学生辅导主任等职,校长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校长办学由“杂家”(社会精英办学)到“专家”(教育精英办学)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历史相当长的起始期,教育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泛指不同历史时期在教育办学方面有大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精英,他们多是当时社会上年长位尊、德高望重、才学杰出之辈,甚或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以及牧师、政府要员等,他们在教育方面都有成功的办学表现,影响了后人。那时的教育家办学泛指名人、名家办学,而且他们多是在实体办学成功之后被称为教育家的。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这种状态开始改变,相伴学校的成长壮大,教育精英办学为主的时代到来,即学校办学走向教育专家办学之路,且教育家多出自学校的校长。其实,从办学的价值追求来看,校长理应是教育家,没达到教育家水平本不应该做校长,校长办学本来就应是教育家办学。在古代,孔子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于一身,他自办私学,弟子三千,毋庸置疑,他是一位教育家校长。“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士德,都是集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于一身,他们也都有校长出身,都自己办学,成就卓著。

教育家办学-何谓“教育家”(二)

教育家办学:何谓“教育家”(二) 综上论说梳理,教育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专家,指出身于教育专业或教育行业,在教育上有较大或很大作为的人,这是教育家的主要群体,包括教育学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教学家等;二是教育杂家,指没有教育专业和教育行业出身,对教育有较大或重大贡献的人,主要是对教育产生影响力的社会名人、名家,包括教育思想家、教育事业家、教育慈善家等。自然,所有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以及企业家等,而且对教育有重大贡献的,都可归属于教育杂家。 由此,教育家的概念是一个非常具有特殊性的概念,它表面上已挑战和超越了“家”和已有“教育家”的定义涵盖——“非教育专业”和“非教育行业”。但实质上并非如此,这一矛盾表现的产生,只是出在其“出身”的看待,一旦正确看待“出身”问题,即以实际作为、影响看而不以外在的“身份”看,就不再矛盾了。(这里不是在偷换“出身”的概念,而是作客观、实质的说明)生活中,人们本来就在扮演着多种角色,表面看有的或有些名分是“名副其实”,有的或有些却不然,“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者不乏其人,这都是正常且常见的。某人兼为几个“家”实是自然,只不过兼有“教育家”的称号特别难罢了。 为了进一步把握教育家的概念,再用逻辑学的原理加以考察,那将更加清晰。从逻辑学的概念分类看,教育家是一个“上位”概念。如同把“科学家”作为上位概念,就包括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电子学家等等。因此教育家就应该包括教育学家、教育理论家、教学家、教育实践家以及教育思想家、教育实业家、教育活动家等等。生活中,人们往往直呼某人为“教育家”(其实应是“教育专家”或“教育杂家”)而不具体称呼什么教育学家、教学家、教育实践家、教育思想家、教育实业家等等,这样的省略式称呼从传统习惯上讲是可以理解的,就其“上位”概念地位而言也是“逻辑许可”的。正如人们经常称呼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电子学家等为“科学家”一样。 对于教育家的概念,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深度聚焦,即基于其“历史”和“发展”的规律来考察其内涵与外延,尤其是要明确其现实意蕴。教育家作为教育事物的客观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而作为其客观存在反映的“概念”也必然不断发展变化。厘清教育家概念的发展变化规律、尤其是当今的概念意蕴是必要的。历史上的教育家其出身是“形形色色”的,但有其发展变化规律。总体来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育家的内涵相对稳定,并未发生多大变化。但是,其外延却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即教育家的出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复杂趋于集中,主要出身于教育行业领域,也就是走到了“教育精英”的时期。 有人指出,教育家主要来源于四类人群——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官员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或者是学校的校长、管理人员,或者是一线的优秀教师,或者是在为教育服务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教材编写、教育新闻传播以及教育管理等机构工作。另外,自“教育精英”办学为主的时代到来,尤其是到了近现代,教育家的出身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教育家多出自学校的校长。“仔细分析一下,概率最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1. 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 2. 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 ) 孟子名轲,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 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 性善" 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 圣人与我同类者" 、" 人皆可以为尧舜" 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 性善" 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 明人伦" 的" 治人" 的" 劳心者" 。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 非国之灾" ;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 非国之害" ;但若" 无学" ,则国" 丧无日矣" 。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 教亦多术" 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①对学习好的," 如时雨而化之" (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②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③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④对一般的,采取" 答问" 法,以释疑解惑;⑤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 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他说:"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他还以为不以落后为耻的人将永远落后。"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其次,孟子非常重视改过迁善,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他主张" 见善则迁" ," 闻过则喜" ,并且" 与人为善" 。他以为一个人能不固执己见,以从人之善为乐,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最后,孟子特别强调意志性格的锻炼。他以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他说:" 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

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发展机构。教育家固然是教育的主角,然而,教育家面对着一个来自政府的“枷锁”,这个“枷锁”有时候会限制到教育家的办学发展。本文将从政府干预、拨款、教育改革三个方面来探讨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 政府干预是教育家面对的首要问题之一。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很容易受到 政府的干预。政府对教育家的干预方式可以通过旨在改变教育家的思想意识和增强政府对 教育家的掌控、通过教育法律法规限制教育家的办学权力和自由、通过学术机构和评审机 构规范教育家的办学行为等方式来实现。面对这些干预,教育家需要通过与政府的沟通与 协商来争取自己的立场,并积极参与政治,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人才是教育的核心,拨款就是培养人才的经济支持。教育家的经费支持来自政府拨款,但政府在资金局限上,会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问题。在学校的发展上,政府可能对学 校的资金分配带来不公平的问题,也可能会对学校的教育发展产生限制。此时,教育家需 要通过多渠道增加学校的资金来源,如通过社会化招生、社会化筹资等方式来实现。 教育改革是教育家办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教育家在对教育改革的了解上,常常面对着 缺乏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教育部门对教育家的阻碍、民众的反弹等问题。因此,教育家需 要通过建立教育团体、加强与教育机构的联系、参与教育研究、推动公众教育等方式,在 教育改革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表示意见和意愿的机会。 总之,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需要教育家积极与政府沟通协商,建立良好的渠道 和关系,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加强对教育机构和民众的联系和教育研究等方式, 积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展机会,从而不断发展改进现有的办学模式。这不仅能够帮助 教育家逐步走向自主发展,更加有利于将教育发展为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系统。

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

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 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而办学则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家作为办学的主体,承载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家办学常常受到各种“枷锁”的束缚,难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本文将从教育家办学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 一、教育家办学的现状 目前,教育家办学的现状可以用“五难”来概括,即:门槛难、经营难、管理难、创新难和发展难。 1.门槛难 教育家办学的门槛难主要表现在资质审批、政策限制和区域限制等方面。办学需要获得相应的资质批准,而且各地的审批标准和流程不一,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成本。政策的变化和规定的调整会对办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教育家无法做出长期规划和决策。而且,某些地区对私立学校的审批标准和困难较大,使得教育家无法开办学校或者办学成本过高。 2.经营难 教育家办学的经营难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招生就业和竞争压力等方面。由于教育是一项长期性事业,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和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让很多教育家望而却步。招生和就业问题也是办学的大难题,如何吸引学生和保障他们的就业,是很多教育家头疼的问题。而且,教育市场的竞争激烈,新生代办学者很难进入市场,一些老牌学校也面临着转型和危机。 3.管理难 教育家办学的管理难主要表现在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如何保障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如何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如何进行课程管理和质量检测,是教育家办学面临的难题。由于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办学的管理体系不同于其他行业,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和资源。 4.创新难 教育家办学的创新难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课程开发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由于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育家在教学模式、课程开发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难以做出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育家需要进行创新,受限于种种因素,创新难度较大。

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

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教育家则是传递知识、培养后人的重 要角色。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常常遭遇各种“枷锁”,这些“枷锁”不仅 限制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也影响了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成果。解开教育家办学的“枷锁”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教育家办学中的“枷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锁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教育制度的束缚 教育制度的束缚是教育家办学中的一大“枷锁”。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规定了统一的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家在这样的制度下很难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这种固化 的教育制度大大限制了教育家的教学手段,使得教育家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个 性化教育,也使得学生们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要解开教育家在教育制度中的“枷锁”,首先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建立灵活多样的教 育管理机制。应当赋予教育家更多的自主权,减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刀切式的规定,使教育家能够更加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应当加强对教育家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使之与时俱进。 第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另一个“枷锁”,这种不均衡不仅表现在城乡间、地区间, 也表现在学校内部。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薄弱,对教育家办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教育家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一些优 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些知名学校,而其他一些学校却较少获得这些资源的支持。 为了解开教育家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枷锁”,首先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条件改善,为教育家提供更好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应当加强教 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使得更多的学校和教育家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支持,促进教育 资源的均衡利用。 第三、社会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社会观念也是一种束缚教育家办学的“枷锁”。传统社会观念往往对教育家的 要求和期望较高,并且容易对教育家的办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进行限制和干涉。在这样的观 念下,教育家往往面临着来自家长、学生和社会舆论的各种利益诉求和道德约束,这直接 影响了教育家在教学中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关于“教育家办学”

关于“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的四大“敌人” 提出教育家办学,绝非偶然,因为当前不少学校,背离了教育家办学这个方向,导致经济思维、市场思维、行政思维、乃至于官僚思维、封建式家长思维,侵蚀着教育思想,占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侵害着教育事业的肌体。当前,教育家办学有四大主要的“敌人”。 第一个“敌人”是“企业家办学”。教育和经济,教育家和企业家――一个是社会公益、民生事业,一个逐取利润,不是一个层面的范畴,却被扭曲在一起。教育管理者到处拉赞助,用非所长,贻害不少。学校的企业家和真正的企业家比,远不合格,不少学校的企业家都忽视“产品”质量。 第二个“敌人”是“官僚办学”。政府强调政令畅通,上行下效,这与学校的文化价值背道而驰。学校教育一旦“官僚化”,无论对内对外,学校成为行政系统的附属组织,行政权力代替教育理性,严重影响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第三个“敌人”是“家长办学”。教育目的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办学手段是“兼容并包”,和“一言堂”、“家长制”格格不入。 第四个“敌人”是“教书匠办学”。“教书匠”很辛苦,

也热爱教育,值得尊敬,但离“教育家”相去甚远。不少“教书匠”缺乏创造力,一味追求应试教育,背离了教育本质,导致教育日益功利化。 让教育家办学,就要进行各项配套改革,建立好的体制机制。在教育系统,打掉教育家办学的“敌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风气,鼓励办学者敢于打破行政、社会各种束缚,不唯上,不唯钱,不唯分,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何勇《人民日报》2007年4月26日) 对校长专业化要求的认识与思考 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是造就一所优质学校的重要 条件。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是校长由“教育者”成为“教育家”的过程。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理念新。先进的办学理念,能使校长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急功近利,按照办学理念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发展;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化,积极进行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能使学校在科技进步的社会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是行动实。一所好的学校除了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更重要的要看每项工作能否做到缜密、周到、细致。诸如青

新时期教育家办学的几个问题

新时期教育家办学的几个问题教育家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杰出人士。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有不同,前者重理论研究,后者重实践精神。教育家的文化价值是开启人类心智,提升时代思想境界。 一、新时期教育家特质(特点、特性)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等,近代中国有陶行知、蔡元培、徐特立等。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体良等。近代西方著名教育家有捷克的夸美纽斯、美国的约翰·杜威等。 中国历史上出现教育家最多的时代是春秋战国、盛极而衰的宋代和近代三个时期,都是在社会动荡的时代。社会动荡时期,社会呼唤思想家和教育家,宽松的环境催生着各种思想流派,文化的积淀酝酿出大师辈出。 教育家有多种类型:有广义的教育家、狭义的教育家;有社会教育家、家庭教育家和学校教育家;有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教育行政家、教育活动家、教育事业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实践家,等等。 作为教育家的校长或者教师,到底要具备什么特质呢? 第一,要有组织能力。就是领导好教师或者学生,鼓励教师或者学生不断地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我们通常都能够见到这样的人,他并不发号施令,也不站在领导者的岗位上,但是他的后面就是有很多追随者。这些都是具

有极强领导力的人,他们不局限于等级和权力的狭小天地中,而是让自己的能力支撑在一个可以无限放大的团队上。 第二,要能满足团队需要。在实践中,能够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宋江之所以成为一百零八个好汉中被人崇拜的大哥,并最终成为梁山的大首领,是因为他满足了一群不喜欢被约束、没有任何组织概念、专业能力极强的好汉。只有满足集体和个人的需要,领导者自身才能生存和成长。有学者认为:领导是一种行为,而非角色。作为教育家的校长或者教师,要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尤其是教与学的需要。 第三,要有人格魅力。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资格。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们经常说某某教师,非常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往往具体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人际关系常常表现为一种感情上的联系和心理上的相互吸引。所有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作为教育家,就要放宽自己的格局,能够高瞻远瞩建立自己组织的终极目标,又要能够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目标和行动得到很好的结合。 第四,要能统一目标。大自然的水流中有泥沙、青草和岩石,尽管有这样的混浊物,但是溪流总是能够保持清澈,并且这些障碍并不会阻碍水流前进。溪流就有这样一种超强的能力:不但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做出相应的适应,还能

校长的办学思想

校长的办学思想 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等方面的办学思想是一致的。在学校发展的诸要素中,也不能做一个毫无思想和主见而惟上级是从的行政型懦夫。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因此,办学就是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无论哪位名校长必然追求学校教育的高质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办学者,有着不同的“质量观”。管理水平是办好学校的关键。“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一所学校成功的轨迹,虽然天时、地利不尽相同,但高水平的管理带来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是他们共同得出的结论,今天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做校长的应当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学校高质量的办学追求。名校长观点“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北京市四中邱济隆校长“校长是教师的教师,他应该是一所学校中最有学问的人,他更应该是一位道德高尚并富于人格挽救魅力的人。一位优秀校长的人格应该是高山仰止无法估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日益清晰地化作一座永远值得怀念的人格丰碑,化作永远滋润校园的美好的精神营养。”----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校长高万祥“因这有自觉,校长就成为有心人,全心全意投入,重视积累实践的感受和经验,借助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的学习。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武器,观察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向同行学习,一步一步把自己武装起来,充实、丰富起来,从自

发走向自觉,动态地使自己的素质修养适应办学要求,这恐怕是校长成长走向成功之路。”----天津一中校长韦力观点:“教育家办学”,是温家宝总理自2003年以来提出的重大教育命题,其核心就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尊重教育领导的专业特性,为校长专业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提高办学水平,办真正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让教育家担任校长,让校长成为教育家,既是政府的“提倡”,也是社会的期盼、时代的呼唤。这一命题启示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明确校长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注重内涵发展,加强能力建设,为教育家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造就成千上万杰出的教育家。■教育家办学必须集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于一身。没有思想的教育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教育是空洞的理论,真正的教育家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提倡教育家办学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如何?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许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