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问题: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答案:

吴、东晋、宋、齐、梁、陈

【相关阅读】

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的300多年间,中国南方先后有吴、东晋和宋、齐、梁、陈6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建都,史家称为“六朝”。这六朝的文化,虽然大约过去1500年了,但一向到这天还有踪迹可寻。[由https://www.doczj.com/doc/7a7638623.html,整理]

体现南京六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

南京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南京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宋 平,徐菲菲 (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系,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文章分析了南京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阐述了六朝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规划的基本构思。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既可进一步树立南京“六朝古都”的城市形象,又可成为南京旅游业新的生长点。 关 键 词:旅游开发;六朝文化;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F59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Ο2363(2004)02Ο0069Ο03 收稿日期:2003-01-30;修回日期:2003-10-22 作者简介:宋平(1973-),男,江苏泰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songping73@https://www.doczj.com/doc/7a7638623.html, 2001年底,南京市委提出力争在3~5年内实现3个倍增,1个扩张,即外向型经济、郊县经济、旅游经济倍增,商贸流通业扩张[1]。就旅游经济倍增这一目标而言,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一方面应开发更多的旅游景点,以扩大旅游容量;另一方面应推出新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旅游拳头产品,而在这两方面,无疑以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最具优势和潜力。 在南京发展历史上,六朝、明清、民国是最重要的3个时期,就南京的旅游开发现状来看,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旅游资源开发比较充分,如明孝陵、中山陵可以说是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景点。而六朝时期由于距今已远,一般游客对六朝历史文化并不熟悉,有关部门的开发与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以至于旅游者在南京很难感受到作为“六朝古都”所应有的六朝文化氛围。 1 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1 对六朝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不够 六朝文物包括2个方面,一是地面实物遗存,主要有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石头城遗址、钟山六朝地坛等;二是考古出土的大量地下文物,主要在南京博物院、朝天宫南京博物馆等处收藏展览。应该说,文物展览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者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但由于参观所需时间较长、门票价格较高等因素,故对一般游客吸引力不大。因此,文章着重论述第1种类型,也即大型地面实物遗存。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代表了六朝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但长期散布于南京郊区的田野中,破损严重。从 20世纪50年代起,江苏省及南京市有关文物部门对南 朝陵墓神道石刻采取了一定的保护与维修措施[2],然而由于分布过于零散,旅游开发难度较大,虽然早就有专家呼吁成立“六朝石刻陈列馆”,但遗憾的是至今却未能付诸实施。位于紫金山和玄武湖之间的白马石刻公园迁移,复制了六朝、宋、明等时期的石刻作品。但六朝石刻主要仅复制有辟邪、石柱、石碑各一对,未能全面反映六朝石刻的风采。 千佛崖石窟位于栖霞山风景区栖霞寺后的岩壁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历经风雨侵蚀,损坏严重,2001年南京文物研究所主持千佛崖修复工程,又遭媒体及有关专家质疑[3]。目前,千佛崖前终日香烟缭绕,游客随意攀登其上,这一现象应加以制止。 石头城在六朝时期一直是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现清凉山西麓,赭红色卵石墙基和历代在城墙上增砌的城砖仍清晰可见,现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仅在城墙顶部建有一座仿烽火台建筑,对这一重要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加以有效开发利用。 六朝地坛位于钟山主峰南麓的一处山嘴上,其下即为明孝陵、明东陵、紫霞湖,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唯一一处明代以前的地坛遗址,因发现较晚(1999年4月),故制定了较完善的保护与开发规划。目前,“六朝北郊坛”坛门和跨河拱桥已在紫霞湖畔落成,长达500多m 的登山便道以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美化也已完成。祭坛主体的保护方案现已初步拟定,待征询有关专家意见并进行有效保护后,将完全对游客开放[4]。 此外,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六朝时期的有台城、周处读书台、孙权墓、郭璞墩、阮籍墓、温峤墓等几处。台城本指建康宫城,现在则指鸡鸣寺北解放门以东一段城墙,台城南侧的九华山至北极阁一带在六朝时为皇家园林所在地,现尚未进行有效的开发;周处 第23卷 第2期2004年 4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 ELOPMEN T Vol.23 No.2Apr.2004

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5、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6、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7、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8、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9、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10、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

《南京历史与文化》——4六朝(中)

四、六朝故都(中) 六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一)六朝经济的繁盛 (1)农业 六朝政府大力推行劝农政策,招集流亡,奖励耕垦,兴修水利,减轻赋役,赈济灾民,发展生产。 孙权在建业都城及沿江地区大规模开展屯田,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东晋时,南渡的人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使用粪肥和绿肥,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这一时期农作物的品种有了增加。江南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随着大批北方人的南下,小麦和大豆等北方农作物已经在南方推广种植。旱地作物的区种法也开始推广,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率又较东吴和东晋时有了很大提高。如与金陵地区农业有着密切关系的秦淮河,在南朝时多次加以整治,并修建了许多蓄水塘。 (2)手工业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六朝时期的手工业主要有纺织业(麻织业、丝织业、南京云锦等)、冶炼业(设“东冶”、“西冶”和左、右“尚方”等冶官)、造纸业(设“纸官署”)、陶瓷业(设“瓦官”)等。 (3)商业 六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南朝时建康城内外的商业十分发达。城里有4个大的商市,城外秦淮河两岸的商市更多,计有大小市集100多个。有些商品甚至形成了单独的市,如纱市、谷市、盐市和蚬市等,连皇宫的后面也有苑市。 南朝的皇室、大族和寺院,也多经营商业和发放高利贷,以牟取厚利。 (4)交通运输与海上贸易 六朝时期,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大力发展造船业,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 在秦淮河的下游也设置了更多的渡口和浮桥,仅仅从现在的通济门附近到石头城这一段,就设置了24座浮桥,称为“浮航”。其中最重要的是都城正南面的朱雀航、竹格航、骠骑航和丹阳航4座。这些浮航平时用船只相连作成浮桥,一旦发生军事行动,就断舟撤航,隔绝两岸交通。 位于东海外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国,也与南朝有着密切往来。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和百济两国来建康的使者络绎不绝,曾带回中国的诗书、画师和腰弩等。日本使者还带回南朝的丝织工和缝纫工,促进了日本纺织业的发展。 (二)六朝科技的发展 六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促进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活跃,人才辈出,科技、文化、艺术硕果累累,在取得的成就中,有不少已经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六朝的自然科学,继承秦汉时期的成就,又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一批科技成就。 (1)天文学与数学 天文学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历法的改进上。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发现岁差。宋、齐时代的祖

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代文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 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玄言诗: 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的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乐府诗: 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建安风骨: 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太康诗风: 1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2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3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魏晋风度”: 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正始文学: 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年间的文学。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之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用了建安文学慷慨分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的消极反抗思想,三位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之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南京六朝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想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内容 (1) (三)研究方法 (1) (四)文献综述 (2) 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模式 (3) (一)直接利用型 (3) (二)复原历史型 (4) (三)文化创意型 (4) (四)原地浓缩型 (4) (五)新兴街区型 (4) 三、南京六朝文化旅游产品分析 (5) (一)六朝文化旅游产品的现状 (5) 1.资源分析:资源评价与产品转化 (5) 2.市场分析:旅游产品的弹性与旅游者的产品偏好选择 (6) 3.产品分析:产品创新和空间布局 (6) (二)六朝文化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6) 1.保护措施不力,造成开发困难 (6) 2.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少吸引力 (7) 3.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影响力 (7)

四、南京六朝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想与产品设计 (8) (一)开发设想与模式选择 (8) 1.直接利用型——精品开发模式 (8) 2.复原历史型开发模式 (8) 3.文化创意型开发模式 (8) (二)产品设计思路 (9) 1.立足自身特点,开发和保护并重 (9) 2.开发特色旅游,树立创新意识 (9) 3.加强对外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 (10) 五、结语 (10) 六、参考文献 (13)

一生要去的中国100个地方

一生要去的中国100个地方 1.阿里——世界屋脊的屋脊 2 .包头——“有鹿的地方”3.北京——伟大祖国的首都 4.布达拉宫——雪域高原的圣地5.长春——“塞北的春城”6.长江三峡——历史文化的长廊7.成都——富饶的天府之国8.承德——避暑胜地9.大理——“大理三月好风光”10.大连——美丽的海滨城市11.大同——石窟艺术的殿堂12.敦煌——饱经沧桑的古城13.峨眉山——峨眉天下秀14.梵净山——贵州的佛教名山15.佛山——南方的佛乡 16.福州——“江南的胜地”17.岗仁波齐——西藏高原上的神山18.广州——美丽的南方“花城”19.贵阳——西南的“第二春城”20.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21.哈尔滨——北方的冰雪王国22.哈密——“西域咽喉,东西孔道”23.海口——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24.杭州——“人间天堂” 25.和田——“产玉石的地方”26.衡山——一枝独秀的南岳衡山27.呼和浩特——“青色的城市”28.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29.虎跳峡——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峡谷30.华山——最险的大山 31.黄果树瀑布——中国最大的瀑布32.黄龙——人间的瑶池33.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岳”34.吉林——松花江流过的城市35.济南——著名的“泉城”36.嘉峪关——天下雄关 37.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38.九华山——东南的“佛国仙城”39.喀什——新疆的歌舞之乡40.开封——三千年的文化古都41.康定——情歌悠扬的地方42.昆明——四季如春的城市43.拉孜——光明最先照耀的金顶44.兰州——丝绸路上的古老城市45.老君山——“滇省众山之祖”46.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塑佛47.临安——浙江的文化古都48.临夏——中国西部的“旱码头”49.龙岩——客家人聚居的地方50.庐山——奇秀甲天下51.泸沽湖——摩梭人居住的地方52.洛阳——中原的文化之都53.玛旁雍错——永恒不败的碧玉湖54.茅台镇——美酒飘香的地方55.茂兰喀斯特森林——独一无二的绿色宝库56.牡丹江——“塞外的江南”57.南京——六朝古都 58.南宁——广西的“绿都”59.怒江——傈僳族人的家乡60.鄱阳湖——“白鹤的王国”61.普陀山——海上佛国62.千岛湖——岛中有湖,湖中有岛63.秦皇岛——秦始皇求仙人海处64.青城山——道教的发祥地65.青岛——美丽的海滨城市66.曲阜——孔子的故乡 67.三亚——海南岛的“东方夏威夷”68.上海——繁华的国际大都市69.绍兴——浙江的文化名城70.蜀南竹海——蜀南竹海天下翠71.嵩山——天下武学的渊源72.苏州——悠美的园林城市73.太原——盛产煤铁的地方74.泰山——泰山归来不看山75.腾冲——云南的“翡翠之乡”76.天津——“北国江南,水乡泽国”77.天水——“天河注水”的城市78.天柱山——江淮第一名山79.吐鲁番——沙漠中的水果之乡80.乌鲁木齐——“优美的牧场”81.无锡——江南的鱼米之乡82.武当山——道教的圣地83.西安——中华文明的古老发源地84.西岭雪山——“窗含西岭千秋雪”85.西双版纳——理想而神奇的乐土86.厦门——“海上花园”87.香格里拉——美丽的世外桃源88.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89.雁荡山——浙江东部的名胜90.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91.羊卓雍湖——西藏的“天鹅池”92.伊犁——翰海中的“湿岛”93.银川——塞上的江南 94.岳阳——湖南的文化古城95.张家界——“大自然的迷宫”96.张家口——京师的门户97.张掖——“半城塔影,遍地古刹”98.郑州——中原的文化古都99.重庆——火热的山城 100.宁波——浙江的文化名城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以及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2)士族地主与门阀制度; (3)玄学、佛教的发展与兴盛; (4)汉分治。 2、能力培养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要求他们不仅要通过文字阅读来了解史实,而且要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等来加深理解,并且要求他们以制作图表、年表等式反映本节的基本容,从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白时代特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历史学科的基本阅读法。 (2)要求他们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法,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在思维面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述观点的能力,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的法。 3、思想培养目标: (1)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只有条件成熟,统一的局面才可能出现并得以巩固。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我国境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他们在发展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条件。

(3)晋南北朝时期,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教学要点 (一)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为: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灭统一全国止。(二)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三)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1、开放的时代。 (1)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公开蔑视和反对儒家礼教; (2)玄学取代儒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3)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4)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 (5)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远。 2、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1)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逆转; (2)南北两地区经济出现逆向差异; (3)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的复杂变化。 3、文化结构的改革。

游南京六朝博物馆有感

游南京六朝博物馆有感 ——15400215 杨林时光冉冉,如白驹过隙;人生一梦,稍纵即逝。面对无可匹敌的大自然,?人定胜天?的想法想必早已成一个谬论。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太多太多的文化记忆被世事长河冲刷,化为尘烟。但历史真的什么也没留下么?我不禁陷入沉思。 周日,我随团支书和班级其他同学共游了六朝博物馆,终于解开了藏在心中许久的谜底。初至博物馆,我竟对门口的这五个大字,肃然起敬。?南京梦,梦六朝?,这是承载六朝文化的地方,这是让世人了解六朝艺术之美的窗口。正如馆长致辞所说,?曾经的六朝,今日的六朝博物馆,仿佛璀璨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古都新城的南京。? 怀揣着至高无上的崇敬之意,在通过了安检之后,我真正走进了六朝的殿堂。一楼的大厅,摆有当时六朝的两辆宫廷鼓车,中间的屏幕上播放着历史纪录片,对面是六朝帝王表及年代表,楼梯口处竖直垂悬着六条挂幅,分别记有?東吴,東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王朝。兴许是中午到那儿的缘故,整个大厅被晌午的阳光照得亮堂堂的,虽然没有昔日帝王宫殿的金碧辉煌,但这种氛围足以让一个现代人,尤其是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深觉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魅力。敬意的程度丝毫没有退减,可此时此刻,我内心感触到更多的,不是?敬?,反而是?畏?!六朝名人的事迹,六

朝文化的瑰丽,当真是我这等区区小辈,所能体会的? 尽管有?敬?有?畏”,可我还是抑制不住好奇心,希望能在这繁华三千东流水中,取其一瓢而饮之,便足矣。于是,我登上了楼,继续参观博物馆。宗白华先生曾说,?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玄学盛行,佛道并行,意识形态,人文思想空前活跃。直至上了楼,我才与宗白华先生有了共鸣,真正切身体会到?魏晋风度?的美。六朝的艺术创作重视人的审美感受,以?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为核心进行创作,进而渗透于青瓷、石刻、绘画、雕塑之中。六朝的青瓷以典雅的青色为主,采用点彩的装饰手法,犹如画龙点睛般的,赋予了器物无限的生命活力,彰显了青瓷的釉色美。然而,当时的青瓷尚未普及至平民,因而仍保留着士族阶级的审美情趣。不过,在之后的发展之中,实用与审美也慢慢达到和谐统一,鸡首壶的成熟是当之无愧的一个显赫标志。除此之外,南北朝瓷器上的花瓣纹,三国两晋时的魂瓶等等,则阐释了当时社会人民与佛教神灵源远流长的关系。我不禁对神话佛说有了一层新的认识,领略到六朝古都的神秘感。 六朝时期的书画也很令人赞不绝口。顾恺之、王羲之等书画大师,他们的作品时而着笔于自然山水之美,时而着笔于人格性情之美,极其富有情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江南经济的发展;屯田制、均田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特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综合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有关习题中所摘引的文字资料,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和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分裂时期,尽管长期战乱,但社会物质生产仍在发展,从而进一步明确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发展的基 本条件。 2.从南方经济的发展中理解和平安定的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的发展;屯田制、均田制。 教学过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⑴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 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持续时间长,南方相对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⑴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 ⑵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 控制非常剧烈。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二、江南农业的开发 1.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⑴北方大量人口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⑵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⑶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 政策; 2.概况 ⑴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 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⑵那时,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 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古代文学魏晋时期名词解释

1.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最大的诗人聚集之地是竞陵王萧子良的西邸,核心成员是“竟陵八友”。在这个诗歌创作中心,诗人们讲求声律,提出了“四声”、“八病”的声律说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诗文声律日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诗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2.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是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等。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因而又称“王孟诗派”,这一派诗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体物精细而风格淡远,把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想了高峰,影响极大。 3.魏晋风度: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4.上官体:因初唐诗人上官仪而名。上官仪工于五言诗,讲究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色调音韵之美,人们争相仿效,名噪一时,谓之“上官体”。“绮错婉媚”是其最主要特征。 5.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韩愈、孟郊、贾岛、卢仝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以不平则鸣为旗帜,奇崛险怪是其主要特征,与元白诗派的浅近通俗相对,对宋诗影响较大。 6.变文:文体名。它是唐代寺院中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有说有唱、散韵结合的俗讲话本,用接近当时口语的通俗文字写成,其内容大致分佛教故事和世俗故事两大类。作为文体在唐代成就并不突出,但对唐以后的说唱文学影响很大。 7.正始文学”: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 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8.玄言诗: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诗人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9.边塞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边塞景物、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为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高适、岑参成就最高,因而又称“高岑诗派”,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多方面表现边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笔力雄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创作推向了高峰,影响极大。

八大古都

八大古都 “八大古都”是指经中国古都学会批准、国内历史学家认可的古都根据建都时间,洛阳、郑州、安阳、Xi、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都包括在内。中原地区长期以来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天的河南。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出现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尤其是历代的都城。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他们一直在建造大型建筑,并试图建造它们。这些古都在建筑规模、建筑模式或建筑风格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经常展示他们那个时代最高的建筑水平,并且对这个国家其他城市的建筑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每个古都的建筑史都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城市建筑史。洛阳(至少有夏、商、西周、东汉、曹、西晋、北魏、隋、唐等15个朝代。)、安(西周、西汉、隋、唐等。)、南京(吴栋、南朝、东晋、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魏、、后唐、后金、后汉、北宋、晋)、安阳(商)、郑州(夏、商、郑、汉)、杭州(南宋)等古都都曾作为中国的首都安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和《周易》的发源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潘庚迁都殷(今安阳市郊区小屯)。十二王八代之后,花了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四木大方鼎,都是在这里出土和发表的。11月,毛主席访问了中国XXXX安阳,给我们带来了殷切的希望。北京

北京有3000多年的城市建设历史和850年的首都建设历史。自秦汉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中心。它的名字是季承、燕都、燕京、卓君、幽州、南京、中都、大都、史静、顺天、北平、北京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设在北平,北平将立即改名为北京。建于14XXXX年的天坛是北京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杭州 已有2XX年的悠久历史。杭州的文化景观也是丰富多彩的,古老的199代的法院,花园,建筑,亭阁,宝塔,寺庙,泉水,山谷,石窟,悬崖碑文遍布的地方,或珠帘和玉带,烟柳桥,或无数的姿态,宏伟的奇观,或如画的风景和风情,特别是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王越寺,西陵印刷学会,龙井,琥珀泉和其他著名的。”杭州是江南忆最难忘的地方!”杭州以西湖美景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历代人们对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三十六西湖,杭州最好。”西湖,三面云山,一座山水城市,是一幅“浓妆淡妆皆宜”的自然风景,适合世界上所有的众生。开封 开封,简称汴京,现为河南省直辖市。它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位于中国的中部。它位于黄河之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城。在中国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良、汴梁、东京、汴京等。这座自建城市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魏、五代七王,即后梁、后金、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都在开封建立,故名“七朝之城”开封与中国的Xi、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和安阳一起,是

魏晋南北朝称呼(一)

本文以东汉魏晋南北朝的亲属称谓为研究对象,描述中古汉语时期亲属称谓系统的面貌。 本文所选择的语言资料分为世俗文献和宗教文献两种。世俗文献主要包括诸子、史传、诗歌、小说等,宗教文献主要是指汉译佛经。这些语料一般具有真实可靠、内容丰富的特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语言实际。具体如下:<后汉书》《三国志>《宋书><南齐书)<魏书》《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洛阳伽蓝记》《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论衡》《高僧传》《殷芸小说》《世说新语》<古小说钩沉》《搜神记》《颜氏家训><修行本起经><中本起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撰集百缘经》《六度集经》《生经》《增壹阿含经:》<经律异相:}<杂宝藏经》《贤愚经》《百喻经》;《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文选>。 (1)一般亲属称谓辞书收录的“奶娘、乳母”类称谓,因为不具备本文所界定的亲属称谓条件,故不纳入研究范围。 (2)形容词修饰的称谓,如丑女、孝子、孽子、弱女、寡嫂之类的称谓,侧重于描述亲属称谓的状况,因此不作为研究对象。 (3)因校勘错误所致的亲属称谓不予考虑,如<三国志?魏志?陶谦传>注引<吴书?:“谦二字:商、应,皆不仕。~字”为“子”之误,故剔除;一些异文称谓,改动后纳入,如“婿”本文作“婿”,“蛭”作“侄”。 (4)王室贵族的专门亲属称谓,如“命妇、太子”不纳入研究范围。(5)礼貌亲属称谓,指以敬称、谦称修饰语构成的亲属称谓,如贵舅、贤从孙、家兄等;谥称 亲属称谓,指以谥称修饰语构成的亲属称谓,如先君、亡兄等。不作为研究对象。(6)对于沿用上古汉语时期的亲属称谓,因篇幅关系,且冯汉骥(1989)【副、胡士云 (2007)【3J、王琪(2008)【4】已有研究成果,故本文只作列表,不作具体分析。一、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辈称谓 (一)祖父、祖母在这个时期,指称“祖父”的称谓有“祖父、大父、公、王父、翁”等,指称“祖母”的称谓有“祖 母、大母、母、祖亲”等,合称有“大父母”,列表l如下:表1祖父、祖母称谓(1)“祖亲”称呼祖母,出现于中古汉语时期,北魏《元湛妻薛慧命墓志>:“祖初古拔,祖亲西长公主。” (2)“祖公”称呼祖父,出现比较晚。在笔者搜集到的材料里,首见<三国志?魏志?钟繇传> 注引《先贤行状>:“祖公在位,诸父并盛。” “母”有时特指“祖母”。如《三国志?蜀志?杨戏传)注引《华扬国志>:“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母”指李密的祖母刘氏。 (3)“阿翁”称祖父,始见于六朝时期,<世说新语?排调>:“凭时年数岁,敛手日:…阿翁!讵宜以子戏父!” (4)以“婆”指称祖母,始见于六朝时期。<古小说钩沉?冥祥记>:“其六岁儿见之,指语祖母日:…阿爷飞上天,婆为见不?”“婆”字<说文解字:}未收,上古汉语时期未见,粱顾野王<玉篇?女部》有收录:“婆,蒲何切,婆娑。又婆母。”可见汉代以后才有“婆”用在称呼上【5】。

《中国建筑史》中魏晋南北朝建筑特色

“初发芙蓉”的魏晋时期建筑 ——《中国建筑史》中魏晋南北朝建筑特色 摘要: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是一部比较完备而系统的中国建筑史,这篇读书报告将着重于介绍书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建筑特色,根据具体遗址来对比出南北朝建筑的特色与区别以及那一时期的建筑特征。并研究在魏晋南北时期佛教传入对建筑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石窟,佛寺,佛塔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早年著作,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梁思成,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他建议完整保留北京城,而择地另建新城。如果当初国家领导人采纳了他的建议,那么如今北京将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座古城。 书的封面上印着梁先生的一段话:“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备而系统的中国建筑史,为后世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读罢此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建筑及显存的遗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地上建筑,汉代只留下少许石阙、墓葬和崖墓,盖因年代久远且经战乱,木构建筑不得遗留人间。主要见于四川,山东和河南有几处。魏晋南北朝则主要是石窟及砖塔。多见于山西、河南和河北。例如太原天龙山石窟、河南嵩岳寺、河北与河南交界处响山堂石窟,石窟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筑本身,其内部雕塑和绘画更是记录当时建筑风格和人物风俗的绝佳载体。例如内部各种佛塔的浮雕为研究当时的塔提供了很多素材。隋唐起渐渐有木构建筑遗留,例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最早的木构建筑。此阶段的砖石塔类型建筑遗留最多,可见到斗拱结构的日趋成熟极盛。五代宋辽金继续唐代对都城的经营和设计,书面记载已有很多。木构建筑现今存留较多,最古的木塔为辽代的应县木塔。地方城市规模见苏州府文庙的《宋平江府图》碑,为古代官署建筑不可多得之史料。元明清遗留建筑已可从都城的整体规模角度来研究,比如中轴线设计、城中街道交汇处设钟鼓楼、市中心设牌坊、城门对应大街以城楼为对景、一正两厢、前朝后寝等。 本文就着重介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过渡期。在三百余年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汉族与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能在佛教中寻找安慰,而正是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以及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2)士族地主与门阀制度; (3)玄学、佛教的发展与兴盛; (4)胡汉分治。 2、能力培养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要求他们不仅要通过文字阅读来了解史实,而且要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等来加深理解,并且要求他们以制作图表、年表等方式反映本节的基本内容,从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白时代特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历史学科的基本阅读方法。 (2)要求他们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在思维方面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陈述观点的能力,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3、思想培养目标: (1)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只有条件成熟,统一的局面才可能出现并

得以巩固。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我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他们在发展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条件。 (3)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教学要点 (一)魏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为: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止。(二)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三)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1、开放的时代。 (1)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公开蔑视和反对儒家礼教; (2)玄学取代儒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3)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4)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

六大古都今昔说

六大古都今昔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四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大国,都城也不计其数。有人把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称为四大古都”;后来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开封、安阳;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杭州跻身其中。现在,郑州市也以郑州商城为平台,进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古都并称演变。 六大古都是指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安阳。这六大古都不仅在古代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中心,在当代仍享誉全国、全球。 六大古都之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是一座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北京作为古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燕山、南京、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北京、京师、宛平、京兆、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等。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在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金中都的确立。公元1153年(金贞元元年)海陵王完颜亮将金朝都城从女真故地——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迁往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揭开了北京历史的新篇章。此后,元、明、清三朝相继建都于此,也就是从1153年开始,北京就已成为北部中国进而成为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建都中都不仅在金代而且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中都是在辽南京旧城基础上仿北宋汴京制度改建扩建而成的,其规制保留和具有辽南京、宋汴京的某些特点。金世宗时,梁襄说:“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复……亡辽虽小,止以得燕故能控制南北,坐致宋币。燕盖京都之首选也。”(《金史·梁襄传》);元忽必烈在潜邸时其先锋元帅霸突鲁就对他说:“幽燕之地,龙蟠龙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元史·霸突鲁传》);清人有言:“自古帝王建都之地多且久莫如关中,今则燕京而已。”(姜宸

《南京历史与文化》――3六朝(上)

三、六朝故都(上) 立国江南的东吴,于229年定都建业,开创了南京成为都城的新纪元。以后,东晋王朝(317~420)和南朝宋、齐、梁、陈四代(420~589)相继在这里建都,前后达360年之久,史称“六朝”,南京也就被称为“六朝古都”。 (一)xx (1)xx定xx 211年,孙权把吴国的政治中心由京口(今镇江)迁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秣陵为建业。第二年,修筑石头城,作为屯粮和驻军之所。 (2)建业xx及外围堡垒 229年,孙权定都建业,开创了金陵建都之始。都城位置在玄武湖以南: 北自鸡鸣寺,南至淮海路一带,东起逸仙桥,西抵鼓楼岗。东吴以后五个朝代的都城大致都在这个位置。 (3)xxxx、昭明xx和xx 孙吴旧宫为太初宫,后来又建造昭明宫和皇家花园——苑城。 (4)xx政权的覆亡 263年,司马氏灭蜀。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280年,王浚所率的舟师抵达石头城下,吴国灭亡。 (二)东晋 (1)xx睿定xx 313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名讳,将建邺改称建康。317年,琅玡王司马睿率领30万人从中原仓皇来到江东,建立东晋王朝。 (2)xx和淝水之战

从东晋中期开始,王氏势力渐衰,世家大族谢氏的代表谢安开始执政。383年,苻坚率领80万大军,企图一举灭晋。宰相谢安在秦晋的界河淝水指挥东晋军队大败前秦。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而且这一战还诞生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典故。 (3)东晋政权的覆亡 399年,孙恩、卢循起义爆发,虽然东晋政权最终镇压了起义,但是军政大权在平起义军的过程中落在了大将刘裕的手中。 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东晋灭亡。 (4)建康xx(xx)的兴建 东晋前期的建康宫城,大体上还保持着东吴时的原来面貌。到东晋后期,在大族谢安的主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主要的工程是在东吴苑城和昭明宫的基础上,修建一座规模庞大的“建康宫”。 (三)南朝 东晋亡后,在东晋原来统治的江南地区,自420~589年共170年间,相继建立起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以建康为都城,历史上称为南朝。 (1)xx 420年,刘裕废东晋皇帝,自立为帝(宋武帝),国号宋。史家一般称刘裕建立的宋朝为刘宋。422年,刘裕病死,子刘义符继位。不久,刘义符被大臣废除,其弟刘义隆(即宋文帝)继位,年号“元嘉”。文帝在位30年,进行了一些改革,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社会秩序良好,阶级矛盾缓和,使长江以南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元嘉之治”。 但是宋文帝以后,宗室诸王和将帅发动了连年不断的内战,局势非常混乱。479年,禁军将领萧道成乘机而起,夺取了刘宋政权,建立了齐政权,刘宋灭亡。 (2)齐

中国六大古都大排名(权威版)

中国六大古都大排名(权威版) 根据“中国古都学会”发表的古都学成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中国古都”整理。参考古都学泰斗史念海、谭其壤、朱士光等历史学家的研究。 一、按目前国际影响力排名: 1.北京; 2.西安; 3.杭州; 4.南京; 5.洛阳; 6.开封; 二、按历史建都政权数量排(注意王朝和政权的区别) 四大古都:(只计算王朝数量) 1.西安,建都王朝:西周、秦、西汉、新莽、更始、赤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燕(一个月)、东魏、北周、隋、唐十三个王朝。 2.洛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王朝: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武周、后梁、后唐九个王朝。 3.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王朝:辽(1125年)、金(中期海陵王后)、元、明(成祖后)、清五朝古都。 4.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东晋、宋、齐、梁、陈、明六朝古都。 其他古都:(计算政权和王朝,政权严格意义说不算做建都) 5.开封,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夏(帝杼后)、诸侯杞、战国魏(前364年后)、后梁、后晋、辽(辽太宗三个月)、后汉、后周、北宋、张楚(一个月)、刘齐、金(海陵王及宣宗南迁后)、韩宋。十三政权。 陪都政权:明。一个政权。 合计:十四个政权。

6.杭州,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吴越、南宋。 合计两个政权。 三、按历史上建都时间排名: 1、西安1107年;2.北京907年;3.洛阳885年,4.开封592年;5.南京445年;6.安阳414年;7.杭州209年。 四、按正统朝代排名: 中国正统王朝:(指正史承认的朝代) 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共和国。 如果不计那些杂牌政权、伪政权、割据山寨和陪都的话,简单排列如下: 西安--周、秦、汉、西魏、北周、隋、唐。七朝古都。 北京--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 洛阳--周、汉、晋、北魏。四朝古都。 南京--晋、南朝(宋、齐、梁、陈)、宋、明。四朝古都。 开封--北宋、金。 杭州--宋。一朝古都。 五、按照大一统王朝建都:(行使了大一统王朝首都职能,不计陪都和政权割据) 西安:周、秦、汉、隋、唐;五朝古都; 北京:元、明、清;三朝古都; 洛阳:东汉、西晋;两朝古都; 南京: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