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南京六朝博物馆有感

游南京六朝博物馆有感

游南京六朝博物馆有感
游南京六朝博物馆有感

游南京六朝博物馆有感

——15400215 杨林时光冉冉,如白驹过隙;人生一梦,稍纵即逝。面对无可匹敌的大自然,?人定胜天?的想法想必早已成一个谬论。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太多太多的文化记忆被世事长河冲刷,化为尘烟。但历史真的什么也没留下么?我不禁陷入沉思。

周日,我随团支书和班级其他同学共游了六朝博物馆,终于解开了藏在心中许久的谜底。初至博物馆,我竟对门口的这五个大字,肃然起敬。?南京梦,梦六朝?,这是承载六朝文化的地方,这是让世人了解六朝艺术之美的窗口。正如馆长致辞所说,?曾经的六朝,今日的六朝博物馆,仿佛璀璨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古都新城的南京。?

怀揣着至高无上的崇敬之意,在通过了安检之后,我真正走进了六朝的殿堂。一楼的大厅,摆有当时六朝的两辆宫廷鼓车,中间的屏幕上播放着历史纪录片,对面是六朝帝王表及年代表,楼梯口处竖直垂悬着六条挂幅,分别记有?東吴,東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王朝。兴许是中午到那儿的缘故,整个大厅被晌午的阳光照得亮堂堂的,虽然没有昔日帝王宫殿的金碧辉煌,但这种氛围足以让一个现代人,尤其是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深觉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魅力。敬意的程度丝毫没有退减,可此时此刻,我内心感触到更多的,不是?敬?,反而是?畏?!六朝名人的事迹,六

朝文化的瑰丽,当真是我这等区区小辈,所能体会的?

尽管有?敬?有?畏”,可我还是抑制不住好奇心,希望能在这繁华三千东流水中,取其一瓢而饮之,便足矣。于是,我登上了楼,继续参观博物馆。宗白华先生曾说,?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玄学盛行,佛道并行,意识形态,人文思想空前活跃。直至上了楼,我才与宗白华先生有了共鸣,真正切身体会到?魏晋风度?的美。六朝的艺术创作重视人的审美感受,以?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为核心进行创作,进而渗透于青瓷、石刻、绘画、雕塑之中。六朝的青瓷以典雅的青色为主,采用点彩的装饰手法,犹如画龙点睛般的,赋予了器物无限的生命活力,彰显了青瓷的釉色美。然而,当时的青瓷尚未普及至平民,因而仍保留着士族阶级的审美情趣。不过,在之后的发展之中,实用与审美也慢慢达到和谐统一,鸡首壶的成熟是当之无愧的一个显赫标志。除此之外,南北朝瓷器上的花瓣纹,三国两晋时的魂瓶等等,则阐释了当时社会人民与佛教神灵源远流长的关系。我不禁对神话佛说有了一层新的认识,领略到六朝古都的神秘感。

六朝时期的书画也很令人赞不绝口。顾恺之、王羲之等书画大师,他们的作品时而着笔于自然山水之美,时而着笔于人格性情之美,极其富有情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是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的首句。当初,学习书法的时候,老师便让练好这个?永?字,如今一看,这天下第一行书,果真不是浪得虚名。他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劲健秀,后人评论,?飘若游浮云,矫若惊龙。?所以,的确可以算是六朝书法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了。

当我已被这些杰作深深吸引之后,愈进愈深所见到的艺术作品更让我为之一震。塑像带来的面容之美,冠发之美,服饰之美,流露出万种风情,美不胜收;墓志上的书法,砖上的草书,简牍上的笔墨,不仅仅是线条美的体现,更有六朝书法不同风格的意韵之美;豪宅石门,墓室石壁,一方面是建筑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六朝时期的经济繁荣。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般壮观的艺术佳作,只是张大着嘴巴,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欣赏完了这一层的展品。

?敬畏?之情容不得让我喘息,催促我走上了三楼,那是六朝人杰的?住所?。六朝多名士,他们或雄才大略,或慷慨激昂,或狂狷恣肆,或任情潇洒,或才华横溢,或旷达不羁。?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豪杰天下来?,无数的英雄人士,用他们一流的才气,超凡的个性,创下一个个不朽的传奇。王导的从容宽厚,谢安的风流潇洒,周处的砥砺自新,陆逊的智勇兼备,一位位良将名臣,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创下丰功伟绩,给后人树立为楷模。多想随王谢登高,多想入

伍军队,随孙仲谋驰骋沙场……六朝名士所经历的,在目睹这一切之后,我都想亲身去体验一番,好在六朝时期也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然而这只是我想,并不会成真了。我默默告诉自己,?过去改不了,未来可掌握?,我只能汲取六朝名士的精神,并加以发扬,才能让未来的自己有希望成为‘传奇’。?终于,我不再那么畏惧,此刻,内心的?敬?战胜了?畏?,剩下的全部只有目标与信念了。

时间总是那么短暂,随着渐渐西沉的太阳,我的步伐方向由上也改为了向下。或许,今日离这儿而去,得到下一个节假日才有机会再游一次博物馆,但六朝的美,南京的美,以及人文艺术带给我的启迪,将在我的心里永远挥散不去。我深知,吾任重而道远,必将奋步前行!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此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玉器馆、陶艺馆、瓷器馆和云锦馆。 玉器馆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有玉饰,也有宫廷传世的奢华玉件。“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馆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这样的艺术品。可以说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 瓷器馆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选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等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云锦因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三大名锦。云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放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而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南京的云锦不仅仅是美若云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当然,此次参观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还

有那些为文物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在入口的宣传单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制的文物保护设备:丝网一体机——为脆弱、残破的纸质文物进行加固;减压渗透加固仪——在真空室处理文物;整本图书脱酸设备等。这些精密的仪器都是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这体现了文物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与努力。 志愿者也是这个集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参观最让我欣喜的不是那些叹为观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的合影印在宣传单上。看着学姐学长们志愿服务的微笑,我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肩头的责任。毕竟,只有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的重担,灿烂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南京博物院虽然馆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成都建川博物馆地震馆参观体会

建川博物馆地震馆参观体会 参观完抗日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512汶川地震纪念馆,馆长樊建川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在震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筹建了地震博物馆,目的是起警示作用。四川从1933年至2008年,在这75年的时间里发生了4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座记录大地震的博物馆。这座面积8500余平方米填补了这一块历史的空缺,这一座独一无二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里展出了2000多件地震文物,再现了灾难降临时的惨烈和之后一个月的抗震救灾历程。这座博物馆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却是拥有地震文物最多、细节最多的地震博物馆。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汶川当地倒塌的房屋,那个场景一下唤起我们2008年的那年记忆 从“5.12,星期一”的展览厅开始,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两边的图片强烈的对比着灾区各地震前的山清水秀和震后的残垣断壁,让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沿着展馆路线一步步往里走,两旁的照片和展柜中再现了大地震以来每天的救援场景,包括温总理在赶往灾区的飞机上使用的军用地图、湿巾纸,以及我们曾在电视里看见过的总理在灾区废墟上用过的扩音器等重要文物,无不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分秒必争的黄金72小时救援,

那一幕幕奋力抢挖废墟中幸存着的时时刻刻。而看着两旁从各地收来的被砸成铁饼的冰箱、洗衣机等物品,却不知这些物品的主人已去向何方,只有这一件件物品,警示着后人,警示着历史,警示着未来…… 在纪念馆大厅的正墙上贴满了5.12大地震遇难者的照片,从年富力强的壮年人到襁褓中的婴儿,从天真活泼的儿童到青春自信的青年人,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一张张曾经灿烂的笑脸,在墙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注视着这个世界,让人感到阵阵酸楚。 随着日子的推移,展览的内容变成了受灾人民在废墟上自救,有了临时学校,有了那些咬牙坚持着,终于等到了救援的人民,有了那个从废墟里被救出向解放军敬礼的小男孩,让我看到了四川人民坚强不屈、灾区人民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精神、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中的献身精神、社会各界在这场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无私大爱精神等。 展馆中有许多珍贵的展品,有邱光华机组的飞机残骸、北川中学巍然不倒的五星红旗等等,四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照片实物历历在目。恢宏高大的“5.12”抗震救灾纪念馆里充满着正能量,身临其境,深切感受祖国的伟大,人民的伟大。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 篇一: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 XX 年 5 月 2 日调研地点: 南京市中山东路 321 号 调研学生: 岳天宁 调研对象: 南京市博物馆 调研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调研,对一些场馆的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增加关于陶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简介: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馆内珍藏有40余万件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品。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石器,商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隋唐宋元明清的金银器、玉器、瓷器以及历朝历代的手工业制品,无一不展示出历史文化的进步。陶艺馆与瓷器馆相邻,位于艺术馆一楼。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既是一部艺术史,又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是我们认识古社会生动形象的风俗画卷。内容: 陶艺馆——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100件陶器珍品。如猪形陶罐、陶豆等就是当时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馆中的汉代陶佣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唐代舞佣、动物

佣、唐三彩充分的反映出了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 瓷器馆——在南京博物院所藏的42万件文物中,瓷器藏品占了一半,达20多万件。大多为明清时代的官窑传世品,明清瓷器陈列馆展出了近600件精选展品,展品年代从明朝洪武到清朝宣统,展品品种包括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十余种精品,其中既有迄今发现最早的釉上红彩残盘,也有弥足珍贵受古玩界追捧的珐琅彩小碗,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 与陶瓷艺术课程相关的明清瓷器馆是我此次观赏研究的重点,观看之后对于以下几件陶瓷甚是感兴趣。特此去查看了有关它们的详细资料。 在瓷器中盛行于元明两朝的梅瓶,向来备受人们瞩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和“赏赐”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前者是现存的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厘米,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件梅瓶也不例外。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瓷器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

建川博物馆参观有感

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馆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来到建川博物馆,给人最大震撼的是抗战系列馆。在无数的影视、文艺作品中,都有描述日寇的残暴、抗战的艰苦;而来馆参观,就有了更加立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在广场,数百个铁铸铜塑的抗日英雄个个昂首挺胸、气势如虹;在展馆,那一枚枚光辉依旧的抗战勋章,那一把把浸染着日寇血渍的大刀和手枪,那一个个已经锈迹斑驳的地雷,处处不屈的中国人在顽强斗争;在战俘馆,铮铮铁骨的战士、不屈不挠的女英雄,让人肃然起敬。“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现在战火早已熄灭、硝烟已然散尽,但是历史不能遗忘,国耻应当铭记,今天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 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段“红色年代”的历史,这是参观完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后深深的感受。 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包括红色年代章、钟、印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红色年代瓷器馆,一片红色的海洋。 一条青石板走廊,两边矗立着格子砖墙,每一个格子里都放置着一座造型或古朴或华丽或简约的座钟。那高耸古旧的钟墙,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把参观者们带进了几十年前那个红色的年代。穿过时钟走廊,便是满眼满目的红,数万枚大大小小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徽章错

落有致,拼贴出各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图案,铺满了整个展馆的墙壁;各类印章排列有序,印章上残留的鲜红印泥和盖在纸上的大红鲜章,向人们讲述着那个红色年代的故事。参观者们就在这铺天盖地的红色当中,享受着视觉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撼! 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的展品都很精美,但是瓷器上的图案却很单调,几乎是清一色的毛泽东语录、毛主席像、东方红等,唯一花俏一点的图案就是样板戏的剧照 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的展品充满了居家特色,那些老式的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还有老式的家具、照相机、乐器、生活用品、革命海报等。 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逼真地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展馆里的一纸一布、一杯一瓶、一柜一桌,无不打着那个动荡岁月的烙印。可以看出,那个极左的年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很是单调贫乏,又红又专的思潮谱写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红色文化。 红色年代博物馆的展品,让老一辈人心潮澎湃、思绪起伏,仿佛在瞬那间,回到了那个懵懂青涩、激情燃烧的年代;让新一辈人感慨万千、连声叹息,朦胧中也好像感觉耳边红歌四起、炽语飞扬。 感慨之余,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到那个狂热的、缺乏理性的“红色年代”呢?也许我们找不出准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是,我们许多的人都在盲从,都在狂热中迷失了自我。可是又怎样做到坚守自我而不盲从呢?恐怕也很难回答。“红色年代”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它会重演吗?它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深地

参观苏州博物馆的作文7篇

参观苏州博物馆的作文7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今天下午,我们将要去逛古街,参观博物馆。一点多种,我们乘着巴士经过繁华的街道,来到了平江古街的一头,就开始了“长途跋涉”。进入古街,我立刻感觉到我好像身穿战袍,手提宝剑,骑着快马回到了古代。小河旁一排杨柳显得十分苍翠,地上的石板路都快被游人走平了。路边有一座亭子,里面有游人手持折扇,边赏景边乘凉,好不自在。提到赏景,当然要品茶了。瞧,这里就有一个茶楼,十分清雅。接着往前走,我发现了一个名叫“名堂青年旅社”的店,可能这就是以前的宾馆吧,虽然外观不好看,但有空也要到里面去看一看。继续走了一段路。我发现了一个客房部,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平江客栈”,这大

概也是宾馆吧。我们穿过马路,来到了东北街上,再走了一会儿,我一眼便认出,那是“忠王府”!“忠王府”是古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我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大门旁的两个石像狮子显得很庄严。进入大门,发现里面十分宽敞,难怪是一个王府啊!终于来到了苏州博物馆。以前听爸爸说苏州博物馆,里面很大也很漂亮,今天终于瞧见了,馆里全是些高科技。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一些名人的作品,他们画得很有创意,我非常喜欢,甚至想用照相机拍下来,可惜没有。当我们来到一间房间时,里面的物件让我惊叹不已,全都是古代的陶器、玉器,漂亮极了,我真佩服能保存现在。博物馆里面还有一个池塘,里面有五颜六色的鱼儿,金的、黄的、蓝的、红的,真是美不胜收!这次还没看够,下次再来细细欣赏一番。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此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玉器馆、陶艺馆、瓷器馆和云锦馆。 玉器馆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有玉饰,也有宫廷传世的奢华玉件。“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馆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这样的艺术品。可以说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 瓷器馆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选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等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云锦因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三大名锦。云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放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而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南京的云锦不仅仅是美若云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当然,此次参观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还有那些为文物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在入口的宣传单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制的文物保护设备:丝网一体机——为脆弱、残破的纸质文物进行加固;减压渗透加固仪——在真空室处理文物;整本图书脱酸设备等。这些精密的仪器都是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这体现了文物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与努力。 志愿者也是这个集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参观最让我欣喜的不是那些叹为观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的合影印在宣传单上。看着学姐学长们志愿服务的微笑,我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肩头的责任。毕竟,只有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的重担,灿烂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南京博物院虽然馆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去建川博物馆参观。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一员,。5月10日一大早,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乘车来到了建川博物馆。一到博物馆,一股沉重的历史气息席卷了每一位同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停止了打闹。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馆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来到建川博物馆,给人最大震撼的是抗战系列馆。在无数的影视、文艺作品中,都有描述日寇的残暴、抗战的艰苦;而来馆参观,就有了更加立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在广场,数百个铁铸铜塑的抗日英雄个个昂首挺胸、气势如虹;在展馆,那一枚枚光辉依旧的抗战勋章,那一把把浸染着日寇血渍的大刀和手枪,那一个个已经锈迹斑驳的地雷,处处不屈的中国人在顽强斗争;在战俘馆,铮铮铁骨的战士、不屈不挠的女英雄,让人肃然起敬。“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现在战火早已熄灭、硝烟已然散尽,但是历史不能遗忘,国耻应当铭记,今天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段“红色年代”的历史,这是参观完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后深深的感受。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包括红色年代章、钟、印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红色年代瓷器馆,一片红色的海洋。 一条青石板走廊,两边矗立着格子砖墙,每一个格子里都放置着一座造型或古朴或华丽或简约的座钟。那高耸古旧的钟墙,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把参观者们带进了几十年前那个红色的年代。穿过时钟走廊,便是满眼满目的红,数万枚大大小小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徽章错落有致,拼贴出各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图案,铺满了整个展馆的墙壁;各类印章排列有序,印章上残留的鲜红印泥和盖在纸上的大红鲜章,向人们讲述着那个红色年代的故事。参观者们就在这铺

游苏州革命历史博物馆

参观苏州革命博物馆 正值雨后,虽然街上寒风萧瑟,可冰冷的天并没有冻结我们热情的脚步。正好周六,我们宿舍六人全体出动,一齐参观苏州市革命博物馆。 十几分钟的车程一下子就过去了,走近苏州革命博物馆,瞬间感受到外型雄伟、庄严、肃穆和时代气息,它充分反映了苏州古老水城的地方特色和建筑风貌。拾级而上,“苏州革命博物馆”几个金色的大字闪闪发光,令人肃然起敬。沿着参观路线的指引,我们参观了序厅、“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六个展厅。这里真实记载了苏州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留下了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艰难曲折革命斗争的串串脚印,歌颂了苏州人民为解放而英勇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丰功伟绩。看着展柜中简陋的武器,再看到缴获的日军的战刀,真是不可思议。展厅不是很大,但是里面收藏的文物丰富,大家都很感兴趣。 博物馆生动地再现了苏州革命的珍贵历史图景。为了增强陈列内容的感染力,博物馆还邀集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艺术工作者,运用雕塑、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景箱、图表、模型等多种表现手段,围绕主题,再现历史,烘托气氛,增强效果。博物馆还特邀中国军事博物馆总设计师夏书绅等一批专家,设计创作了号称“江南第一馆”的“阳澄烽火”半景画厅,采用声、光、电、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将高16.5米、宽60米的展开油画和400平方米的地面雕塑与音响效果融汇一体,再现当年苏州军民同日寇奋战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半景画厅的规模,目前堪称全国之最。 一楼的大厅内,还有一些零散的展览。馆内展出了许多烈士的血衣、用过的工具等,还有抗战时的刊物,一件件都是血与泪的见证。它仿佛时时在告诫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如何的来之不易!共产党活动家门就在那里留下了革命足迹!共产党的许多优秀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热血。一路参观下来,我们受益匪浅。 在其他的展厅里,图片与影像展出了苏州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及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在苏州的传播。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有志于民族解放的一代又一代苏州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将人生的支点架在党旗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翻天覆地的革命洪流,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和激情奔流的改革时代,苏州共产党人意气风发,理性执政,践行了敢为人先的创业观,居安思危的发展观,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创造了活力苏州美好的今天。 此外,每个展厅都陈列了革命先辈们的遗物以及报纸、书信。看着这些发黄的报纸,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心酸的时期。日本军兵那些丑恶的罪行,残忍的行为,染满鲜血的大刀在我们的土地上肆虐,让我们心中感到震惊与愤慨。随着步伐的前进,我们看到了希望,中国站起来的希望。那是革命先烈们用无畏的战斗和牺牲换来的希望。他们用肉体阻挡日本人的刀枪,用不屈的毅力令日军发抖,先鲜血换来了新中国。我们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南京博物院导游词范文

南京博物院导游词范文 南京博物院的导游词【二】南京是闻名世界的六朝古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现在我就向你介绍江南地区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时代的建筑---------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坐落在朝天宫,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红色的墙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丛中,显得宏伟壮丽。 刚刚进入大门,远远望见一块牌坊,上面写着檑星门三个大字。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三只石狮子,他们神态不一,姿态各异。门前的斜坡十分平滑,许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滑出了一道道痕迹。据说檑星门是当时招贤纳士的地方,许多有才能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庭院的中间有一尊孔子像。他双手自然地放于前侧,神态端庄,若有所思。看着孔子的塑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鼓乐声就在耳边想起。 拾级而上,来到大成门。大成门共有五个门,中间的门又高又大,是皇上走的;中间左右两侧则是亲王和郡王走的,而最边上的门则是文武大臣走的。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跨过高高的门槛,眼前一片葱绿:银杏,榆树高大挺拔;冬青,翠柏郁郁葱葱,整个庭院显得安静而又充满生机。不远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长33米,进深达18米,门前有很宽的石阶。大成殿有九脊重梁,每道重梁的末端有龙,栩栩如生。大成殿里正进行《六朝风采》展览,以大量的珍贵文物、模型和图片资料,反映了六朝时代南京地区的文明成就,展现了六朝文化的辉煌风采。 大成殿的左右两侧是东西厢房。西厢房里珍藏着许多稀世珍品。如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皿、陶人面雕塑和玉雕品;东吴甘露元年铭青瓷熊形灯......藏品十分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向东走,沿着弯曲的长廊,穿过圆形门,来到御亭阁。御亭阁里有御亭碑,碑是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长约3米,宽1。2米。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来到朝天宫,在此写下五首诗。虽然历史的年轮跨过几百年,但碑上的字至今清晰可见,保存完整。 站在御亭阁遥首翘望,飞云阁是一个不大亭子,亭角向上,状如飞翼。飞云阁是整个朝天宫的最高处,遥想当年,站在飞云阁,鸟阚美景是何等的快意。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_博物馆观后感怎么写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_博物馆观后感怎么 写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一今天天气有点阴沉,我们兰西小屋的新浪博友们一起前往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对于博物馆,我自认为看得比较多了,可今天这次建川博物馆之行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馆,我欣喜地看到有一处复制的地道战的场景,大伙都高兴地前去体验,呵呵,从狭窄的洞口钻出来,居然是一个衣柜。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当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实际创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敌人包围村庄或进驻村庄时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激昂的游击队队歌。快看,海娃送鸡毛信,那是我们学过的课文。我高兴地指着墙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诉妈妈。妈妈说:这些少年儿童都是当时的抗日英雄,你们要好好学习他们。墙上的周恩来愤笔急书的题词引起了我的关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当时皖南事变的真相。 在正面战场馆前面,门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哀兵,是一位国军战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胜。我想,这里用哀兵来形容当时面对野蛮日军侵略的国军将士,将奋起反击,必将打败侵略者,取得这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吧。 当导游告诉:抗战中,伪军有118万时时,这让我很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当汉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况背叛的是一个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战进行之中,出了百万人的汉

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韩,应该让他们到这里来看看,让我们牢记历史,千万别忘了切肤之痛。 我们步行了几座博物馆,天色已暗了,我的脚已经走得很痛了,但还有几个馆还没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却是激动不已,心里充满了历史责任感,同学们,大家起来,一起担负天下的兴旺吧!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二5月23日,风和日丽,我们学院高党15组学员第一次组织一起参观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我们都异常兴奋,历时一个上午,勉强看完,但现在依然意犹未尽。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整幢建筑外观蛮扎眼的,圆鼎状框架结构,寓意传统中国的天圆地方。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走进博物馆,仿佛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市井隔绝,置身一个寂静文化艺术世界。观众非常多,并且很多是外国游客。 博物馆就像一部丰富的历史文化书,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是光荣,伟大,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品质。在整个博物馆,到处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佳绩,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带给我们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双

苏州博物馆导游词

苏州博物馆导游词 【篇一:苏州博物馆参观感想】 苏州博物馆新馆参观感想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这是苏州博物馆留给我的总体印象。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学子,贝聿铭的封山之作是一直想要去参观的。所以这篇感想的内容也多是设计建筑方面的。 贝聿铭,是一名建筑界多产的华裔建筑师,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里度过。 贝聿铭也是自己比较尊敬的建筑师之 一,站在苏州博物馆中,一股浓厚的江南气味迎面而来,贝聿铭没有因为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而被现代主义风格所感染,反而更有一种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的独特美感。 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但精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空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的坡度与远处或更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毫。在建筑结构方面,现代几何结构形成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地繁衍和重构,西方古希腊罗马神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哥特式夸张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形空间交织在一起,东西方的图形自然转换。见解、抽象、有力度,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并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晶莹剔透的玻璃天窗。空间既有围合感,又有通透感,折射出了一些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息。 因为去过很多的江南园林以及江南水乡,穿梭在苏州博物馆中,虽然是极具现代感的建筑,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在水乡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的感觉。新馆保留了苏州温和、清淡、俊秀的黑白基调,为了与周围的古建筑的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材料尽管都是新型建筑材料,但外墙和内墙都是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色调,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勒外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面与白墙相配,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色彩肌理相融合,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

参观南京博物院有感

参观南京博物院有感 今天我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地方我感受到了文化艺术与大自然的魅力。 穿过一片绿荫向前,来到了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傅抱石先生的画作,它们是那么栩栩如生,让我忍不住驻足观赏,再往里走是文渊广场,那清澈的流水似流逝的时光,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那过去的事。 随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辽代风格的建筑,这便是历史馆。初入历史馆内,远古印象,史前神韵,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存,琳琅满目的展品,出现在我的眼前,距今8000-4000年的陶器,玉器,数量令人震撼,目不暇接……这里陈列着新石器苏州草鞋山,南京北阴阳营,常州圩墩,琢玉通灵,古文化的魅力尽在眼前。 来到博物馆深处,这里陈列着广为国内外游客所称赞文物:盱眙出土的战国金兽,它就像一块磁铁,让我的目光无法从它的身上转移。它曲腰团身,伏在地上,张牙露齿,神态警觉,眼睛炯炯有神。我闭上眼睛,在想象中见她两眼射出寒光,吼声震天,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不仅仅刻画出了它的模样,而且还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它的灵魂;徐州和扬州东汉诸侯王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广陵王玺”金印;“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南京祖堂山南唐二陵的陶舞俑等。其中最令我们难忘的是出土于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山的“广陵王玺”金印,它别具一格、造型独特,金印方形,印钮为龟形,印文为阴刻“广陵王玺”四字,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

使全印非常饱满,流畅和谐。龟钮铸造比一般龟钮精工完美,背部雕以蜂窝状回字形图案,边缘及四足饰以圆珠纹,龟四足撑地,龟颈半伸半缩,形象可爱,实为汉印中的精品。 博物馆的地下一楼是非遗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传承人和相关资料都在那里呈现,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看着看着,我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在不知不觉中放慢了脚步,用心去细细地观赏每一件工艺品。时光在飞快地流逝,但我却浑然不觉,当我参观过所有的古物后深吸一口气,不由自主地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在那一刻我的身心远离了城市的喧噪,感受了古文化的宁静和深邃,用一颗平静的心来享受那一切,真的很美好。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6月30日上午大雨淋漓,没有阻断集团党支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的纪念活动。支部党员不畏强降雨,按时到达集团公司乘车前往著名的抗战教育基地——成都建川博物馆参观,接受再教育。这次参观,我感到意义非凡,怀着一种平常的心情进去参观,带着崇敬的心情出来。在参观的短暂时间内使我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当亲眼看到当年先烈们抵抗侵略者所使用的的装备十分落后时,我的心情是震撼的,打赢这场战争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团结,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收获比在任何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得到的都要多。我的心情激动难以平复,那一段中华名族的灾难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该忘记的。也是这样一段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书写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反侵略的伟大胜利,无数的中华英雄儿女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这些也是我们不该忘记的。先烈们英勇的事迹感动着我,一张张图片上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面对失败与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之源。参观每一个展馆,站在每一个展台前,每当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物品都有想冲上去灭了它的冲动,但我知道这不行。这是最好的证据,是对日本修改历史,否认侵略,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也是告知后者这段历史最有力的教材。一个个英雄,一个个的先烈,有的也正值20多岁的青春岁月,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受尽苦难、折磨,甚至光荣牺牲,比起他们我显得多么的渺小,也更加促进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的热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做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应该牢记,作为13亿分之一,我该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勤于学习,努力工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对于建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过气来。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 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一些令我难忘的细节和片段。 首先,是博物馆群的布局和设计。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在大邑县一个古镇旁。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清净的地方。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让我能如此清晰的嗅到历史的味道。还有一个是中流砥柱馆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其次,我想说说“汶川大地震馆”。这个馆是我最想去,也是我最怕去的。如果说抗战,红色年代离我们太远,感触不深刻,那么汶川大地震给我的就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特别是在我们这些80,90后的心中。我现在仍然无法找到一个词形容我在看到那些曾经出现在抗震救灾现场中的东西时的感受。它们就那么近,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

活动方案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 团日活动有感 xx年11月27日我们博学班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由享誉海内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样出自大师之手的还有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其非凡的艺术性体现在其布局、其内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来到这里,可以从现在与古典美的交融中感受苏州这座古城的悠悠韵律。所以选择此处作为团日活动的举办地,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布局,虽然在苏州博物馆新馆门前广场,从南到北先是小河码头,接着门前广场、主门楼广场、中央大厅主庭园假山群,最后以拙政园界墙为终点,这条空中走廊显得各部可见,且相当通透和宽畅,在馆内游览始终有一个诺大的主庭园环绕着尤其是这假山属于原创,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它打破一峯一谷一脉的局限性,远看似崇山峻岭,侧看如群马奔驰,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片状有块状,色彩还有微差。主庭园的布置也有新意:假山群静躺在一泓清水里,中有长长小桥,南是大片水塘,加上一只凉亭,似乎有网师园的神韵,水面用大手笔处理,从大厅外平台上看,犹如一幅有时代感的山水画卷。我们置身其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美得熏陶。新馆与拙政园仅一墙之隔,而忠王府其实是拙政园之一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零距离相连,自然视觉上不允许反差。光有“不高不大不突出,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在特定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如

反差大了,自然是无法让人接受的。然而我们走进园林之后才惊讶地发现新建筑已在环境中生根,并且与历史文化遗存相协调。同 学们欣喜地看到两组年代悬殊的建筑物,正在进行着古今对话、新旧拥抱和二元渗透,从而使两者相得益彰。洛易斯埃迪说得好:“保存古迹非常重要,但更只要的是创造未来的古迹。”尊重、服从、融汇于环境、甘当配角,不喧宾夺主,不顽强表现自身的个性,追求始终如一的整体环境。而博物馆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在博物馆里走着,面前一件件艺术瑰宝展现出绚丽的华彩。秘色瓷的古朴,远古玉的大方,青铜器的厚重都让我们心中充裕着难以言表的激动。 感谢团日活动给了我如此机会,这份与艺术的邂逅将终身难忘。第二篇、苏州博物馆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 关于苏州博物馆的调研报告 —浅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不足 一前言 在苏州拙政园历史保护街区,我们看到了承袭了水乡古城粉墙黛瓦的基本风貌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见图1)。眼前的新馆以“园林”为布局,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颇具江南特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充满温馨清淡的苏州韵味,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添加了新的内涵。它简洁大气、鹤立鸡群,在苏州古城显示出其独特性、惟一性,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见图2)。

关于参观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

关于参观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参观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博物馆文化是历史不断积淀的珍贵资源,是我们了解过去的生活的平台,你又去参观过南京的博物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希望可以帮到你!南京博物院作文篇1... 博物馆文化是历史不断积淀的珍贵资源,是我们了解过去的生活的平台,你又去参观过南京的博物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南京博物院作文篇1 大年初四的早晨,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位于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的国立大型综合博物馆。该院有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格局。 一走进博物院大门,历史陈列馆的艺术馆就展现在我眼前,宫殿式建筑,黄瓦红柱,巍然壮观。院内草木葱茏,各种石刻文物点缀其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随着涌动的人群,我们来到了历史馆。透过历史文物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陶罐和器皿,有的保存很完好,有的残破不全,有的仍然可以看到那精美的图案,一件件都是珍贵的艺术品,让我不禁啧啧赞叹,我们祖先是多么有心灵手巧的充满智慧啊! 在这六个馆中,最具有观赏性的就是民国馆。这是一段中国近代的岁月,南京曾是一座历时三十八年的民国首都。民国馆通过建筑场景,生动的真

实还原,再现了那段历史,在这片历史的海洋中,可以找到最深处的记忆。参观完南京博物院,我们被祖先的聪明才智、高超技艺、勤劳勇敢所震撼。作为一个南京人,我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 南京博物院作文篇2 今天我们参观了位于中山门内的南京博物馆,那里的文物让我们眼花缭乱。 走进南京博物院大门,印入我眼帘的是两个仿古的古典式建筑,门楣的大匾上镶嵌着金字——"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 进入"物华天宝"大厅,共有上下两层,电子屏幕介绍有漆器、瓷器、陶器、云锦、青铜器......一共有12各不同的展区。 我们先参观了玉器陈列馆。这里展示的玉器可都是我国古代的杰出作品啊,象征着我国古代的繁荣昌盛和制造玉器的高超水平。每件玉器都巧夺天工。其中有一个很像闻名遐迩的和氏璧。它扁平圆形,中钻圆孔。壁正背两面遍饰美丽的花纹,花纹分内、外圈,外圈为变形龙凤纹,内圈是谷纹,排列密布齐整,真是美轮美奂。还有一件银缕玉衣也引起大家的关注,它是有无数个许许多多的如同麻将似的玉牌做的"战袍",而连接真玉牌的线是一根根银光闪闪的银丝,真是精品啊!同学门密密麻麻的围在展台边,鼻子都贴在玻璃上了,久久不肯离去。 一进云锦陈列厅,就被精美的云锦惊呆了。威严富贵的龙袍最抢眼。龙袍宽大而又大气,中间有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龙,仿佛金龙在保护龙袍。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公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一 今天我们参观了位于中山门内的南京博物馆,那里的文物让我们眼花缭乱。 走进南京博物院大门,印入我眼帘的是两个仿古的古典式建筑,门楣的大匾上镶嵌着金字“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 进入“物华天宝”大厅,共有上下两层,电子屏幕介绍有漆器、瓷器、陶器、云锦、青铜器……一共有12各不同的展区。 我们先参观了玉器陈列馆。这里展示的玉器可都是我国古代的杰出作品啊,象征着我国古代的繁荣昌盛和制造玉器的高超水平。每件玉器都巧夺天工。其中有一个很像闻名遐迩的和氏璧。它扁平圆形,中钻圆孔。壁正背两面遍饰美丽的花纹,花纹分内、外圈,外圈为变形龙凤纹,内圈是谷纹,排列密布齐整,真是美轮美奂。还有一件银缕玉衣也引起大家的关注,它是有无数个许许多多的如同麻将似的玉牌做的“战袍”,而连接真玉牌的线是一根根银光闪闪的银丝,真是精品啊!同学门密密麻麻的围在展台边,鼻子都贴在玻璃上了,久久不肯离去。 一进云锦陈列厅,就被精美的云锦惊呆了。威严富贵的龙袍最抢眼。龙袍宽大而又大气,中间有一条栩栩如生的

金龙,仿佛金龙在保护龙袍。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参观完南京博物院,我们被祖先的聪明才智、高超技艺、勤劳勇敢所震撼,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为而骄傲。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二 很早以前就听闻过南京博物院的大名,这次终于有幸进去参观一番。 在去博物院之前我对它也小小的了解了一番,现今以博物院命名的单位只有两家,一家是故宫博物院,还有一家就死我们南京博物院了。经二期扩建以后的南博形成“一院六馆”的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怀着对历史的敬仰,对文物的欣赏我们仔细的参观了这几个馆。其中我对历史馆和民国馆的感触最深,走在其中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历史一般,看到那些出土的文物,看到古人用的瓦罐,看到古代妃子用的金饰,看到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我深深地陶醉其中,被其吸引。其中我最喜欢的的应该就是镇院之宝乾隆的瓶子和奢华尊贵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这些镇院之宝代表了我国文化历史的最高水平,让人钦佩。 此行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多了一些对历史的认识,历史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精选多篇)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为中国而设计之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为中国而设计之苏州博物馆》 观后感 通过看《为中国而设计之苏州博物馆》 ,我充分感受到了传 统艺术的魅力。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 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 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 全新的, 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 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 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 其中也有剖 劈的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 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 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 从传统艺术中汲取彳 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 使我们更充 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 层,地下一层的格式, 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以中轴线对称 的(?)东、 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 分和谐。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 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 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几何结 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 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 味。 其保留 有池

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清新雅洁,给 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 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可谓几步 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 偌大一个博物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依名胜极品拙政园,西南面对千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院落。 其风韵,其神采,其姿色浑然一体。现代流派的苏州博物馆,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奇迹,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很好的彰显。 我们懂得啦,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XX年9月28日第二篇:苏州博物馆古风今释看苏博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中的代表作,其拙政园,狮子林,

参观建川博物馆汶川大地震展馆有感3

参观建川博物馆5.12汶川大地震展览有感 2008年11月20日,我们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到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参观了5.12汶川大地震展览。 走进建川博物馆,音箱里放着熟悉的“当风雨淋湿梦想的翅膀,当彩虹还没映照你脸庞,伸出手它代表想要的温暖,相信爱会有无限的希望……”这首《相信爱》时,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5.12日那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 我们首先走进的是“5.12,星期一”的展览厅。两边的图片强烈的对比着灾区各地震前的山清水秀和震后的残垣断壁,让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沿着展馆路线一步步往里走,两旁的照片和展柜中再现了大地震以来每天的救援场景,包括温总理在赶往灾区的飞机上使用的军用地图、湿巾纸,以及我们曾在电视里看见过的总理在灾区废墟上用过的扩音器等重要文物,无不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分秒必争的黄金72小时救援,那一幕幕奋力抢挖废墟中幸存着的时时刻刻。而看着两旁从各地收来的被砸成铁饼的冰箱、洗衣机等物品,却不知这些物品的主人已去向何方,只有这一件件物品,警示着后人,警示着历史,警示着未来…… 在纪念馆大厅的正墙上贴满了5.12大地震遇难者的照片,从年富力强的壮年人到襁褓中的婴儿,从天真活泼的儿童到青春自信的青年人,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一张张曾经灿烂的笑脸,在墙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注视着这个世界,让人感到阵阵酸楚。 后续的展厅中悬挂的一面面军旗和抗震横幅,更让我们回忆起13万大军惊天动地的救援场景:武警某师徒步进汶川、15勇士空降茂县、铁军挺进映秀、武警交通部队打通都纹路、武警水电部队征战唐家山……这时,我想到只有我们党的军队,才能在危险时永远冲的最前面,只有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天灾无情人有情”。 到了最后一个展厅,看见沙盘模型上那一个个熟悉的地名:都江堰、旋口、水磨、三江、映秀、汶川、理县……,回想2004年在那里度过的那段快乐的岁月,那些共事的朋友,那些纯朴的乡亲,那里的山山水水……可如今物是人非,天地都已变色,还有多少人在平平安安的微笑着面对生活呢? 走出抗震馆,我们感受到的是灾难的巨大和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坚强。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