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书画鉴赏

古书画鉴赏

古书画鉴赏
古书画鉴赏

论古代书画鉴赏

一、书画及其分类:

1、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①书法,即是俗话说的所谓的字。②中国绘画是指用笔、墨、颜色在帛、布、绢、纸、绫等上面画的东西。

2、书画的分类:

(1)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2)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

(3)从画的用料上可分为:帛本、布本、绢本、纸本、绫本、蜡笺本等。

(4)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一、书画的起源

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字体,它是古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钟鼎文始于汉代。春秋战国五百年间,东方诸国的书法,如鲁、杞、纪、祝、齐、戴、燕、晋、苏、曾、陈、郑、蔡等,且都较多继承了成熟的西周书法的特点。

(一)书法的起源

1、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也叫籀书,又叫籀篆。秦始皇时定书体为八种,谓之八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处书及隶书。小篆:又称“秦篆”,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1)三国魏的篆书,现存的只《三体石经》一种,笔较圆细,收尾保留尖锋,对后来的篆书影响很大。三国吴蜀、晋及六朝的篆书不少见;偶尔见到的如东魏李仲璇的《修孔子庙碑》,只是在楷书中杂有篆意,六义既失,笔法亦乖,不足称道了。

(2)唐代篆书,以李阳冰为最著名。他的篆法号称直接李斯,虽说高浑不足,却有规矩可寻,易于学习,故对后世影响很大。汉魏以后,篆书所以不绝,实为阳冰一人之力。(3)南唐及宋代篆书名家有徐铉、徐楷、郭忠恕、僧梦英、苏长卿等,余如黄伯思、郭安道、王寿卿、李康年、杨南仲、魏了翁、王洙、陈晞、张察、虞似良等人的篆书也小有名气。

(4)元代篆书有赵孟頫、吾丘衍、周伯奇、泰不华等。他们各有所长,都为研究篆书者所重视。其中李最有名。其他九人大都继承宋元流弊,柔媚有余,缺乏骨气。再如赵宦光,加以变化,号称“草篆”,虽说没有成熟,对篆书革新却有启发。

(5)清代篆书,人才辈出,较前代为盛。①康熙时,王澍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取法唐李阳冰的《谦卦》,另称一时无对。江声学《石鼓》、《国山》也为一代高手。②乾隆时洪亮吉、孙星衍、钱玷、桂馥,并以篆称雄,玷尤杰出,用“斯冰而后,直至小生”刻成私印,可见其自命不凡。③嘉庆时邓石如的篆书,取法李斯和李阳冰,兼采汉碑集篆书之大成,有时还以隶笔作书,情味别具一格,其体宽博,气势磅踏,因而开辟了新局面。④道光时黄子高的篆书,笔法峻健,逼近李斯。何绍基以颜体笔法作篆,圆融茂密,别有风格。⑤清末以后,杨沂孙的篆书,取法《石鼓》及钟鼎款识,融汇贯通,自成一家,蹚少韵致。吴大癕工小篆,极似阳冰,又参以古籀文,书家益渐,为世新重。吴昌硕曾入大澂幕,受其薰染,却不为所囿。

2、隶书:又名左书、史书,开始形成也在秦代。

①秦代初年,以篆书为正体,后来程邈以篆书不易书写,才创造了隶书。②汉代,经过无数文人多次加工,逐渐美化,才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东汉以后,体式由细

长化为扁平,笔画增加了波磔,形成“汉隶”的楷模,基本上已经定型。③晋唐以后,仅仅是书写者在形式风格上作变化罢了。唐代隶书用笔点画圆润而有顿挫,且较多转侧而露锋芒,结体较汉隶加高,多数成正方形,与当时的楷书相近。④唐代以后的书家,无论直接或间接,大都受徐氏父子的影响,如元代的吴睿、褚奂,一直到明代的文征明等人,都是一派相承的。⑤宋朝书法家多不以隶书擅长。⑥明代写隶书的书法家渐多,如李西涯、程南云、黄以周俱有名。不过他们学的是唐隶,寻汉魏碑缺乏临习的工夫,这是因为唐隶结体峭严,波磔森棱,对他们的影响甚大,故他们难以跳出唐隶的窠臼,而不能自辟蹊径。⑦清初到中叶,有两种隶书风格,一种是结体稍趋方扁,走笔沉著不太讲究圆润,转折用方,波磔有力,郑簠属于这一派。另一种是学汉铜器上的所谓“分体”,结体略长,纯用中锋,笔画横平竖直,圆润中含有刚劲,篆意多于隶意,住收笔的波磔不甚明显,风貌深厚朴质,以伊秉绶、伊念曾父子为代表。⑧民国时期,还有少数人写它,如给商务印书馆写书签的青山农写的就是这种隶字。这种隶字,工艺性强,看起来非常醒目,也整齐好看。

3、楷书:又叫正书、真书。也就是标准字体。叫真书是指它有别于行书和草书。

①东晋以后,书法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南朝名家有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僧智永(羲之的七代孙)等。北朝名家有索靖、崔悦、卢谌、高遵等。②南朝多帖,书法婉丽风流,行草书兼工。③北朝多碑,书体比较守旧,雄奇朴拙,楷书较精。南朝书法多用圆笔,长于使转。④北朝书法多用方笔,工于点画。⑤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书法也出现了总和南北、下开唐宋百花齐放的局面。⑥唐代书法,大都继承前代,精益求精,有所创新,自成一格。⑦唐末五代,书家很少,只有杨凝式自颜、柳入二王之妙,笔迹雄杰,楷法精确,对宋代影响较大。唐代最重结构,宋代却特重姿态,正因如此,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行草书成就较大,楷书则不及唐代。⑨元代书家,最著名的是赵孟頫。他对前代名家书法,几乎无所不学,功力极深,兼长众体,尤得二王之妙。⑩明代书家,因为重视帖学,大都擅长小楷,而大楷其所长。⑩清代初年的书家,大都习阁帖,学赵、董,很少有独立风格。

4、行书:起于东汉末,相传为颖川人刘德升创造,到晋代最为盛行,是楷书的一种变体。

①唐主流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集王圣教序》,所以《兰亭序》就成为行书的典范。从唐宋至今,摹仿的人很多。③北宋有代表的书法家为苏、黄、米、蔡。苏的楷书肩耸肉多,行书字形大都带些扁方,较肥,喜用浓墨,因此前人有“黑猪”之称。宋代的书法总的说来,楷书不及唐代,而行书神韵特胜。④元代赵孟頫的行书,从李邕上溯王羲之,略带媚姿,晚年比较苍劲。⑤明代书家,大都长于行书,对正楷和草书写得较少,有时还往往在楷书、草书中杂有行书。⑥明清之际的书法家以行草见长的。⑦清代的书法,尤其是行书,由于赵董影响颇深,大都重视帖学,形成了“台阁体”,人们称为帖学时期。楷、行书都不例外。

5、草书:草书的“草”字,有草创、草稿的意思。这种字体又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①汉代书法家张芝,善写章草,也是今草的创始者,对后来草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草书,体势联绵,笔意奔放,人们称为“一笔书”。②晋王羲之对汉魏书,仅推张和钟繇,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的草书也受张的影响。③隋代草书家,以智永为最著名。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功力很深,以精熟守法见称。④唐代书家,以楷书为主,也多能草书。且大多是今草,偶尔写章草。⑤宋元明诸书家,多善行书,草书则非所长。这种现象在宋四大家及元明清的赵、董、文、祝、吴宽等人的作品中都不能免。⑥清代草书从总体上看,无多大变化,更谈不上新的发展。

(二)绘画的起源

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或一些动物的形象。我国的绘画艺术在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湖南省长沙出土的一帼晚周帛画了。

1、汉代:汉元帝时的御用画工毛延寿,就是一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像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如画像石、画像砖等,存世很多,所以汉代又可以石刻艺术为其特征。

2、东晋:顾恺之的《文史箴图》,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图,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艺勃兴时期,其绘画的高度成就,为我国唐宋时代艺术高潮的到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4、隋唐:在我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光彩夺目的阶段。特别是唐代为我国文化艺术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在世界文化史上闪烁着金光:①绘画的题材广泛的绘画艺术,大大地突破了过去宗教题材的束缚。描写贵族妇女生活的仕女画,特别是适应统治阶级和士大夫审美趣味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发展起来了。②绘画艺术风格丰富多彩,即使是画同一种题材,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③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显著进步。

5、宋代:绘画的三大成就①绘画的题材范围更为广阔,从都市生活和农家生活的描写,人物肖像到古代事迹的历史画、从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到细小的花草甲虫,无不被纳入画幅。②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蓬发展,出现了各种风格的画派。③绘画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化,卷轴画的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绘画的一种主要形式。

6、元代:在绘画方面废除了宋代盛极一时的画院。许多画家不愿意为元代统治者服务,隐居山林,以艺术来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这就使元代的绘画艺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①风俗画日益衰弱,山水画成为元代绘画艺术的主要部门。②写意之风特盛,不论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都是这样,这是元代主要流派的共同特色。③壁画艺术十分兴盛。

7、明代:继承宋制,重立画院。从洪武、永乐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三大体系,即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画,活跃于江浙一带民间画坛的浙派绘画。在这三部分绘画中后二部分起着主导作用,影响较大。

8、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的绘画,由于师承和区域关系,派别很多。①“四王吴恽”的绘画尽管风格各有不同,但以学习古人绘画为主,注重笔墨技术,工力都很深厚,博得了统治者的赏识,被推崇为清代绘画的“正宗”。②有独特成就的名画家还有四僧——朱耷、石涛、石溪、弘仁。石溪山水大都用笔苍秃,学元人而变化较大;石涛构图更奇险,笔法峻拔。③八大山人朱耷,用极简朴的笔法画花鸟,和石涛的墨法基本上都接受了徐渭的遗法。又学董其昌,在构图上比董变得更为奇险一些。④清朝雍正、乾隆时期,是清王朝的所谓“盛世”。产生了一个著名画派——“扬州八怪”,即活跃在扬州画坛的八个画家:汪土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鲜、郑燮、李方膺、罗聘等八人。

三、书画的流派

某一家书画作品的艺术风格,为另一家所承继。这一艺术风格既从那一个艺术风格而来,在形式、性格上或多或少的保留了那一风格的某些共同之点,这就是书画的流派。利用这方面的认识,对鉴别所起的作用在于:第一,说明某些作品的时代性。第二,说明某些作品的时期性。

四、书画鉴定基本知识

1、常见的月令及节令别称

【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季令】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初七:人曰。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二月初一:中和日。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六月初六:天贶节。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十月十五:下元。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其他】每月初一:“朔”,“旦”,“额”。每月初三:“朏”。每月十五:“望”。每月十六日:“既望”,“望后”。每月末日:“晦”。

2、绘画材料:

(1)绢帛:我国的丝织业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目前发现最早的画是绘在绢帛上的出土晚周帛画、战国楚墓帛画和稍晚些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这些都是画在丝绢上的。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帛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

①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

②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是每两根丝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

③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

④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明代还出现了绫本书画,绫子有两种:一种是无花素绫,应用在书画卷轴中。另一种是有各种花纹的花绫,王铎、傅山等人的书法轴卷中,有一些略带一点暗花。

⑤清代有一种绢,俗称之为库绢,是一种很粗糙的绢,绢面上加了各种颜色的粉浆,有的是素的,也有的被画上了各种金花和粉花,或撒上了大小金片或金星。嘉庆至光绪年间的绢,基本上沿用了旧的方法,但质量日见下降。在咸丰、同治以来的书画中经常见到用砑光绢作画。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之一的绢帛须注意几种情况:第一、前人对古书画用绢断代,有宋元绢双丝,明清绢单丝之说。事实上,双丝、单丝前后都能见到,是不能以此断代的。第二、年代久远的绢本书画,常多次经过重裱,每次重裱时都要加胶加矾,并用石头加蜡将背面用力轧光。次数多了,这些绢本书画从侧面看上去,绢面上有一层亮光,俗称“宝浆亮”。明清时期的绢本书画上,一般是看不到这层亮光的。第

三、由于绢的质量有高低之分,收藏状况也有好坏之别。收藏得好,绢面比较干净;如较多地受到烟熏、潮湿,绢面就会逐渐变色,甚至破碎残损。因此不能用绢的黑白与破碎残损的程度来断定它的时代远近。第四、看到大约从唐宋以来书画用绢,其制作规格,只要同一地区生产,用同一种精粗的丝,制成同一等级的东西,如果仅从制作上来看,极不易区别其生产的年代。第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期的绢,因地区不同,织法也就可能不同;又因各地区社会生产发展情况差异,织绢技术有差异。表现在书画作品上,也一定会有一定的差异。

(2)纸:安灞桥出土的公元前2世纪的古纸,以及内蒙古额济纳出土的东汉纸即所谓额济纳纸可说是现存最早的字纸实物。从灞桥纸到扶风、金关和额济纳纸,可以看到纸的发明、改善及确实无疑地用作书写材料的历史演变。

①魏晋南北朝:纸已代替帛娟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已使用帘床设备捞纸。晋代用丝线或马尾制成的罗底为纸模,其纸面是织纹而无帘纹,以后改用竹帘纸模,才见到了帘纹。

②隋唐:造纸手工业遍及全国。开始有用树皮造的纸,其特点是纤维较细,此种质料虽比麻料稍亮些,但猛看起来仍发暗无光,纤维束成扁片形,微有纸毛。还有用桑树皮的,特点是纤维更细、发亮,纸面容易起长毛,纤维束亦为扁片形。

③北宋:麻纸显然急剧减少,浙江海盐金粟山的藏经纸和北方辽金的经纸还都用着麻料,以后用麻纸来作画的,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是难以看见。北宋一开始,在书法墨迹中就出现大量的树皮造纸。

④元代:基本上和宋代差不多,变化不很显著。

⑤明代:竹纸继续发展,福建尤为突出。明代亦有“研花笺”,大都为黄色,永乐间王级曾用以作画,所见有《露竹图》短卷,后来大都在书犊中见之。明代以来新出现了一种“罗纹纸”,是用较密的丝线编的帘子制成的。

⑥清康熙、乾隆以来流行一些彩色粉笺、蜡笺纸。

(3)中国书画用纸、绢、绫还须明确以下几点:

①做旧和原旧的区别。纸、绢、绫做旧和原旧,从其气色来看,终究两样。做旧不外乎用赭色石、藤黄加墨或脏水染、油烟薰等方法。但染的纸有时能见水渍痕,即使当时染得很匀净,时间一久,也是花一团,白一团,颜色深一团、浅一团,没有自然老化产生的包浆而发暗无光;薰后有烟气焦黄的样子,都和原旧的光亮“包浆”大不相同。还有些真的旧书画,其纸、绢因为重徒时冲洗得太厉害了,旧包浆完全去掉,表面气色如新,容易误旧为新,疑为新作的赝品,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②书画家采用的纸或绢,与他们的写画习惯、表现技巧等方面有连带关系,不同的纸、绢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纸、绢上作书或绘画,能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设色工笔画用绢的较多,水墨写意画用纸的较多。唐五代以前的绘画,几乎完全是绢本的。宋代以后纸本就逐渐多起来了。从整个书法和绘画史来看,用纸多于用绢、用绫,绘画在元代以前大都用绢,少数用熟纸和半生熟纸。

③古代的纸、绢可以流传到后代,所以后人有可能用前代的纸、绢来作书画。相反古人是绝对不可能用后代的纸、绢来作书画否则就可以肯定它是伪品了。但是以纸、绢来断代,只能断前,不能断后,如麻纸在汉晋时就有,一直延续到宋初,竹纸从中晚唐开始出现了一直到现在等。至于同一时代的伪本,就更难从纸、绢上去判断了。所以纸、绢在鉴别工作上所起的佐证作用不是太大。

3、书画的时代和个人风格鉴别

(1)古书画的时代风格

①晋至唐:以前的书和画我们只能从石刻、壁画中去领略,在没有拓片或复制品的

情况下,一般人是拿不走、见不到的。因此,关于书画的时代我们只能从晋至唐叙起。而且晋代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也是凤毛鳞角,也不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个时代的风格和特点。

不同时代的书法,不仅字体和字形有所不同,从文章措词上看,也有不同。如晋代王義之的《快雪时晴》帖,首尾部写上作者的名字“義之顿首”。明代末期,信札的上款一般为“某某词丈”、“某某词宗”、“某某词坛”、“某某千古”等等。

绘画也和书法一样,时代早晚不同,作画的方法也不一样。唐宋以前,壁画盛行,作者都是立着画的,即便在绢帛上作画,也是把绢帛绷在木框上,然后立着来画,大体就像今天画油画的样子。将纸绢平铺在桌上作画的方式,大约从宋代开始才逐渐发展起来。两种方法在运笔的角度及手臂所用的力量上都有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就不太一样。

②五代和两宋: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书画,总的看来都是从临摹古人入手,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从而形成了新的时代风格。

③元朝:元代的书法,基本上是继承古代名家的书体,变化不大,行书、楷书、草书居多,篆书、隶书较少。元代是绘画史上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代,出现了许多水墨山水、写意的梅竹兰菊等所谓的“四君子”画。元代书画的装潢形式仍然是轴、卷、册居多。质地以纸本居多,也有少数绢本。

④明朝:明代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比宋、元时期要多得多。明代早期,还有一种被称为“狂草”的书法,它是一种不按传统书写的草书法,而由个人随便挥写出来的草书,许多字不易辨认。明代初期的灰画艺术,是元代绘画艺术法继续发而展.明代永乐年间,国家又设立了画院,广征天下画士,便之为封建宫廷服务。因此明代早中期的绘画,就形成了两个大的系统,即宫廷画家和自己由发展的。

⑤清代:代书画装潢形式除了轴、卷、册外,对联这一形式很盛行。清代在书画的款式方面也有些新变化,形式比前代更为丰富,也更讲究艺术性。康熙以后,几乎没有不署名款的,极少无款作品。名款除了姓名、字号、岁数、年月外,还有类似画押的款字,如“八大山人”、“牛石慧”等。本人的其他题款也多种多样,有署受画者名字的,称“应酬款”或上款;有在本幅上题诗词的,曰“题诗款”;有写长篇题记,占本幅三分之一或一半以上,石涛、朱耷、扬州八怪都善写这样的长题款;有将题款夹杂在画中的,使书画融成一体,郑燮、吴昌硕最擅此道;有一题再题的,称为多题款,石涛、郑燮、高凤翰等人作品多有此种形式,至于写满画面的“落花款”虽不多见,也以新奇款式出现。且上款的称呼,在清中期以后,不论书画或绘画作品,或称官职,或称其他,如某某军门大人、某某中丞大人、某某老公祖、某某老父台、某某先生雅属、某某仁史大人雅属、某某法家正之等等。这种称呼在元明时期是不会有的。

(2)书画的个人风格

书的点画、结体,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的。从这一种书体到那一种书体——如真、草、隶、篆,这一家的书到那一家的书,产生了干千万万不同的形体,每个书家通过点画与结体所形成他自己的特殊形体。其中就产生它特殊的性格,这就是个人风格。

个人风格,它的前后期是一种体貌的,其间形式、笔墨虽有变,而性格是不变的。如元倪云林的山水,明陈洪绶的人物,清恽南田的花卉。前后期有多种体貌,形式变,笔墨变而性格也变了,如明沈石田的山水是也。它包括三个方面:笔法;墨和色;结构和剪裁。不理解这三者,是无法捉摸书画家的个人风格的。

①笔法:画家各人的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习惯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往往不同。如宋代苏、黄、米、蔡四家,黄山谷写字最缓慢,从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仔细玩味才能体会到。

②墨和色:从墨的品种来看,可分为两大类:即油烟和松烟。油烟墨是用油烧烟,

主要是桐油和以麻油、猪油等,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油烟墨质地优良、坚实细腻,特点是乌黑发光。笔要依靠墨来体现在纸绢上,绘画还有色彩的施用。一般讲,作伪者大都可以仿得和原本比较相像,因此在鉴别真伪时,就不如笔法那样重要。但墨的色彩新与旧,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新墨浮在纸上,一时浸不透反面的纸。

③结构和剪裁:形体的结构、剪裁在书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在鉴别字画真伪时所起的作用和墨色一样,同处于次要地位。

4、装潢鉴别

书画装潢与书画本身的关系比较间接一些,但它对于书画鉴定,有时却有着密切的关联,起到一定的辅证作用。

(1)装潢艺术发展;装潢艺术起源极早。远在一千多年前,艺术家已能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到了隋朝,织造技术达到高度水平,绫绢锦帛、麻纸、皮料纸、各色加工纸都已具备,因此装潢艺术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全面提高,史称“杨帝内府所藏书画,装潢极为华丽”。到唐代经李世民大力提倡书法,开元之际,又重视书画。书画装潢这门艺术,为古今朝野文人所崇尚,“宣和装”、“绍兴装”、“吴装”为世所重,自南宋以来遂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年间,装潢艺术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杭州、长沙、广州、开封有了更多的裱面店。

(2)书画装潢特点:各个时代书画装潢有各自特色,可作为鉴别断代的辅助依据。

①如南宋宫廷收藏的书画有规定的装裱格式--绍兴御府装潢式,对不同等级的书画采用什么材料来装裱,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手卷用什么包首、什么绫子、什么轴心;立轴的用料的颜色、尺寸、轴头等都有一定的格式。②元代宫廷藏画选择专人装裱。③明代书画的装潢形式有进一步发展,书画卷增加了引首,并且有的被写上了字,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或绢挖厢宽边的;立轴则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④清代宫廷收画的装裱,有其特殊的风格面貌。康熙、乾隆时期,装裱的用料和技术、形式各方面都比较好,卷、轴的天头绫多为淡青色,副隔水多为牙色绫,临近画心那一部分多为米色绫(或绢),立轴有的有诗堂,有的则没有,但一般都有两条绶带。立轴天杆上的圆曲是定制的,与非宫廷有显著不同。嘉庆以后,宫廷装裱的质量逐渐低落,立轴的天杆逐渐变粗(晚期成为方形)一部分轴头不再用紫檀、红木了,而且显得比较笨拙。手卷比康乾时期也显得粗些。

5、印章鉴别

(1)本人的印章

书画家在作书画后,除了签名外还要加钤印章,以表示该书画确为自己所作。但书画上钤印,起始很难考。可以肯定,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和画都无印记,印记是用来盖封泥的。

①唐代只见法书上有印,绘画上目前还尚未见到。②宋代书画上用印比唐代要多一些,苏轼、黄庭坚、米芾、王岩叟、赵构、吴琚、赵孟坚等人的书法上都有印。绘画上则郭熙、文同、赵令穰、杨无咎、郑思肖、赵孟坚等都有印。③元明以来书画上大都有印,但倪瓒中年以后的作品,都无印记,只在《陆继善摹移帖跋》(四十二岁作)和设色《水竹居图》(四十三岁作)、《小山竹树图》上有过几方。④明董其昌画有钤、也有不钤的,据说凡是他的得意下之笔都无印记。自明初开始,在文人书画上,除姓名字号印章外,盖书圆上的闲章逐渐增多,如王绂的“游戏翰墨”、姚绶的“紫霞碧月翁”鼎形印,中期文征明的“停云馆”、“唐寅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南京解元”等等。⑤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各样的规格。

(2)收藏者的印章

历代收藏鉴赏家,大都喜欢在他们收藏或看过的书画上钤上几个印记,表示自己收藏之美,鉴定之精凡是历史上著名的书画作品,收藏的印章都很多。如果我们将一幅作品上

的收藏印章按时代顺序排列一下,就能看出它的流传过程。有的收藏家具有一定的鉴定水平,他所钤盖的收藏印章,作为鉴定的辅证,可靠性就比较大一些。有的收藏家毫无鉴定经验,他所钤盖的收藏印章,作为鉴定的辅证,所起的作用就很小,有的甚至只能起到确定作品时代的下限作用。皇室的收藏印,我们习惯地称呼为“御府”或“内府”印。王羲之《雨后帖》页(唐摹本)上有角有“贞观”二字长圆黑色印,唐玄宗李隆基的《鶺鸰颂》卷钤有“开元”二字红色印。宋代的私人收藏印,在北宋时期有苏耆、苏舜钦的“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墨豪”、“武乡之记”等印。南宋贾似道有“悦生”朱文葫芦印、“似道”朱文方印、“魏国公”朱文方印、“秋壑图书”朱文方印、曲脚“长”或“封”字等印。北来最大的私人收藏家当首数米蒂,他自己是书家、画家,又是见多识广的鉴赏家。凡是经他收藏过的好书画,均钤上收藏印记。金代完颜璟(章宗)的标题和收藏印,仿效宋徽宗的格式。元代最高统治者中,图帖睦尔(文宗)也有收藏印章,如宋代赵佶《芙蓉锦鸡图》轴上钤有“天历之宝”朱文大方印,“奎章阁宝”朱文大方印,金代张硅《神龟图》卷本幅有上角有“奎章”朱文长方小印,左下角有“天历”朱文长方小印,“都省书画之印”等。明代内府许多著名的古书画上,都钤有“纪察司印”朱文半印,这半方印是明初洪武时期的官印,它的全文本来是“典礼纪察司印”。宫德时有“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宣德秘玩”、“御府图书”、“雍熙世人”、“格物致知”等印玺。其中“广运之宝”在宣德、成化、弘治三朝是通用的。

清代的最高统治者,大力搜括全国各地的书画,宫廷收藏的历代书画甚为丰富,其中高下真伪都有。由于鉴定人多,水平也不齐,所以钤了宫廷收藏印章的作品,在真伪问题上是混杂不清的。有些真东西被说成是假的,而有些本来是假的却被说成是真迹。一般私人鉴定印记所钤的部位,手卷大都钤在本幅前后下方角上,偶有钤在上边角上的。卷的接缝上也往往有赏鉴家和藏书家的骑缝印。各代内府鉴藏印所见都是成套的,大都有一定的格式可特别固定的,如宋徽宗的宣和七玺,所钤盖的部位如下图所示:①“御书”葫芦印;②双龙方印;③双龙圆印;④“宣龢”连珠印;⑤“政和”印;

⑥“宣和”印;⑦“政龢”连珠印;⑧“内府图书之印”。

6、画中建筑物和服饰用品

绘画中有画着建筑物和种种器物用品的,如为一时写实之作,那么从那些东西上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来,以此识别年代很有帮助。下面略举一些实例说明之。(1)建筑物方面:传世隋人展子虔画《游春图》卷中绘有寺院一所,据对古建筑掌握有较多材料的人考订,认为画中屋角“鸱吻”上插有丁字形附加物“剑把”(古名抢铁),这种形制现在只在四川大足北山出土的可能是晚唐石刻画中的建筑物才能见到。《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北宋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卷,是目前传世数本中唯一可信的真迹。所画汴京京城除了城门洞部分是砖砌的以外,其城圈则是“版筑”的土墙,正合《宋会要》第一七八册所载《修城记》中记述的规制。现在流传中的许多伪本都不是从此真迹摹得的,图上所画则尽为砖砌。事实上砖砌的城墙要到明初才出现。即此一点已知所见其它各本无一不是明清人的伪作。此外该画中还有木构卷形的“飞虹桥”以及“綵楼欢门”等等,也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书中卷一“河道”、卷二“酒楼”所讲的—一吻合,这都不是凭空想像得出来的。因此《三编》本对此图除了笔墨形式、题跋和流传有绪等等考证上获得证实可信为“祖本”外,画中那些据实描写的建筑物也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证明。

(2)服饰用品:

①服饰用品包括衣冠、器皿、舟车等等,往往在肖像画或叙事画中能够见到一些当时的形制。如:长脚幞头。如一幅古纸古绢的风俗画,而其中有戴红顶花翎的人物,无论纸绢如何古老,它也绝对不会是清以前的作品。②《清明上河图》所画的棕盖牛车

和“串车”等,其名称描述亦见于《东京梦华录》卷一中,同样和土筑城墙圈、卷形虹桥等一起证实其为北宋人写实之作。③服饰用品上的各种图案花纹,有些也具有时代特征。以龙为例。在古时候,崇拜权威、迷信神灵,往往用一种动植物为崇拜的偶像,号称“图腾”。

7、题跋鉴别

款题是指本人在画上所书的名款、题记,书法上的款题则连在全篇的本文上。要知道某件书画是谁人所作,最可靠的就是依据本人的款题。有了这个款题,就等于认定了此人作品的面貌,并通过它再去认识此人的一些其它作品。

(1)款题的起源:书法上开始署款的时间比绘画上署款早得多,王右军的字帖上都有自己的名字,因大都是书信,给别人写信如不署名,接信的就不知道是谁写的。在唐朝前铭文署名的还比较少,到唐朝就普遍了。帖上署名,唐初就有,如人们常见的《书谱》上就有署名。中国画的题款,大致起源于前汉时代。

(2)款式:我国绘画,在画面布置上,变化极为多端。有很满的,有很空的。有空满相杂的,很满的构图,自然只能题一名,或钤一方图章,已经足够,这种款式叫穷款。很空的构图,须题长篇大论的款识,以补充画面上的空虚叫长款。在构图上多处错杂的空虚,须题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款识的,叫多处款。画幅上常常要题上款的理由有二点:①作者在某种场合中,要画一幅画赠送有研究的长辈或朋友,应该题长辈朋友的字号,以表示亲切郑重,并向长辈或朋友请求教正。②藏画的人,往往希望将自己的名号,题在画幅上,以为光荣。

(3)他人的题跋

①题名:“题名”又称“现款”。一幅作品经某人看过之后题上一个姓名,以表示对此件书画的真伪作了负责的鉴定。②诗文题跋: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的诗文题跋是宋人之笔。大概是从汉代的图像赞演变而来,到北宋时才渐渐流行。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往往为他们的朋友的作品题跋。当时他们虽不是为后世鉴定真伪而书,但到后来却成了极可靠的鉴定依据。③标题和签:标题和签的作用是标明那件书画的内容,同时也含有鉴定的意味。我们见到的最古的书帖标题墨迹,是唐摹王氏一门书法上那几行,虽不一定就是王方庆书,但应是唐人手迹。标题、签都写明了书画作品中作者姓名和作品题目,无法确定作者的则标明时代,但题签人本身的姓名大都不书,约到清中期以后才渐渐书题签人的姓名,越往后才落上下款。④引首:书画手卷前面装一段素笺,名为引首。它的出现很晚,大约要到明代前期。原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卷心子。后来有人就在此纸上题几个大字,也笼统地叫作“引首”。

8、其它一些证据

(1)避讳字:避讳是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之一。

①秦汉:秦很注重避这一制度,故改字之法显于秦。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名于楚,为避“楚”讳,称“楚”为“荆”。②汉承秦制,避讳日益盛行。汉法规定:“独讳者有罪”,“使民犯者有刑”。为避高祖刘邦的名讳,《史记》、《汉书》都讳“邦”字,凡言“邦”都改“国”。③唐代避讳法令本宽而避讳之风尚盛。武则天名郎,因避其名讳,改诏书为制书,懿德太子本名重照,改名重润。④北宋避讳最严,其风也最盛。宋太祖赵匡胤,为避其名讳,改匡为正,“一匡天下”为“一正天下”。⑤元代不避。⑥明代早期避讳制度疏,万历以后逐渐严格。⑦清朝顺治前尚不避讳,康熙后开始避讳,雍正、乾隆两朝,避讳之律最严,所以文字狱甚多。⑧家讳:亦称私讳,即避家族中长辈讳。从文明礼貌出发,避俗就雅。如:“更衣”是大小便的讳称;“遗矢”、“后溲”指大便;“前溲”、“小遗”指小便。

(2)异体字与避讳字的鉴别:在古书画中常会遇到异体字的情况,即某个字的不同

写法,有时刚好同某避讳字的写法相同,对这种偶然的巧合容易使人误为是避讳现象。如清宣宗旻宁,因避讳缺笔将“率”写作“疎”,或改易为“輗”,而古书中常能见到“寜”写作“觕”或“輗”。遇到这种情况,究竟是异体字,还是避讳字,在鉴定字画时还要根据其它条件加以辨清。①错讹字:错讹字大都是写者在临摹抄录前人原来之句,看错了笔画而误书,甚至有书不成字;作者是写自己作的诗文时,也有偶然粗心大意而误写的。②文句中乖谬不通之处:书法墨迹或题跋中,有些臆造乖谬的事迹内容或极不通顺的文句,不可能出于其人之手,经过考核,看出破绽,就能断定作品的真伪。如宋高宗赵构墨敕卷有关梁汝嘉事,全部荒诞失实。

怎样鉴定古书画中的用绢

我国的书法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化何止千万,不仅从繁到简,而且在风格上也各有千秋。经过这么多年,又变化这么多,那我们该如何辨别古字画的真伪呢?除对古字画知识有所了解,更需要的是实践,多看博物馆藏品,多看真迹,一般藏者一生难得遇见真迹一两件。 年代相距不远的仿品伪作更是真假难辨,比如唐仿晋,宋仿唐,元仿宋,明仿宋元,因为“条件”上容易解决,逼真程度之高难以分辨。 唐宋两代遗留下来的书画作品,据北京故宫图录资料统计也为数不多了,消失民间更是绝无仅有了,所以说现在藏家想看宋元作品(包括非真迹)只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博物院,南博才能有机会。 鉴赏古字画必然会遇到真伪问题,制作假画绢本、纸本都有,手法独特,做出来的假画古意盎然,令买家扑朔迷离。 我国的丝织业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晚期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除了发现苎布,还出土了一段丝带和一小块绢片。随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又创造了多种织法和品类繁多的丝织物,以适应社会上各种不同的需要。 我们在研究书画鉴定与收藏的辅助依据之一的绢帛时必须注意下述几种情况:前人对古书画用绢断代,有宋元绢双丝,明清绢单丝之说。事实上,双丝、单丝前后都能见到,是不能以此断代的。 年代久远的绢本书画,常多次经过重裱,每次重徒时都要加胶加矾,并用石头加蜡将背面用力轧光。次数多了,这些绢本书画从侧面看上去,绢面上有一层亮光,俗称“宝浆亮”。明清时期的绢本书画上,一般是看不到这层亮光的。 由于绢的质量有高低之分,庋藏状况也有好坏之别,收藏得好,绢面就比较干净;较多地受到烟熏潮湿,绢面就会逐渐变色,甚至破碎残损。我们绝不能用绢的黑白与破碎残损的程度来断定它的时代远近。如果认为绢黑暗破碎者其时代一定久远,而洁白完整者其时代一定较近,这就极片面,极不正确了。北宋末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和南来院画林椿、吴炳、马麟等人的作品,虽然经历了千年之久,现在仍然洁白如新;而明代陈洪缤、蓝瑛等人的有些绢本作品,虽然距今不过三百年左右,却已经污黑破烂不堪,有的连画面都看不清了。 我们看到大约从唐宋以来书画用绢,其制作规格,只要同一地区生产,用同一种精粗的丝,制成同一等级的东西,如果仅从制作上来看,极不易区别其生产的年代。有的专家比如徐邦达先生曾以康熙时上有玄晔书字的“贡绢”同南宋院绢比较。除新旧气息不一样以外,其它质料、形制方面几乎完全相似。如果两者的制作年代相距更短,就更难识别其时代了。 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期的绢,因地区不同,织法也就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因各地区社会生产发展情况不一样,某一些地区的织绢技术已经发生变化,而在另一地区,还继续沿用旧的技术方法。不论是上述哪一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制成品上,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异。 懂得门路的人都知道天津有一位陈逸庵是有名的仿唐画高手,制作名画,临摹真本,酷似程度几可乱真,作伪多为写经书法,佛教画之类,纸本、绢本、麻帛本样样具备(伪作都是有兰本的)。 宋人花鸟,北京后门货,过去北京有一位王旭东其人,专门钻研宋画著录书籍,摘录文字,拍摄图像,放大临摹,功夫十足,不过在跋文上有不尽完美之破绽。 善鉴者除了自身的修养外,都具有对字画“味道”的感受能力,一般对字画的装裱(软件)。题跋书法绘画风格,印章印泥都很重视,尤其研究作品“笔”、“墨”、“设色”是否“传统”、“规范”极为重要,只要鉴赏者细心,伪作还是可以分辨的。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步骤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步骤 古书画鉴定这门学问,很多人都需要懂得。首先是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因为历代书画作品,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最富,并且还将把出土和传世文物尽可能地收藏起来,保护起来,以服务社会。如果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懂书画鉴定,遇到古字画,其真伪、优劣不辨,随它辽瞭乱玉,鱼目混珠,一来使至宝变为废纸,殊觉可惜;二来不能为书画爱好者和美术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方便,三来光藏而不知鉴别,犹瞽之辨色,聋之听音,为有识者所笑。这样博物馆和图书馆也就起不到保护文物、利用文物服务社会的作用。 其次是文史研究工作者。历代流传下的书画作品中,有许多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文物典章制度,是珍贵的生动形象的历史资料。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内清质以昭明”的透光铜镜,是西汉中晚期物品,光线照射镜面时,纹饰相应,将铜镜正背面的花纹清晰地反映到对面墙壁上。这种精工绝艺和包含着的科学原理,令人惊叹不已。同时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发现近千处,除描写死者的生平事略外,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有古代的神话和历史故事,如伏羲、女娲、神农、古圣先贤、孝子和贞节妇女的故事;有雷公、雨师、风伯、北斗、织女,以及楼台亭阁、舟车人马等。武氏祠里就有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穆王见王母”、“狗咬赵盾”等故事画。四川成都发现的画像砖有“弋射”、“收获”,描写了水边射雁和割稻的情景;“市井”描写了盐的生产过程,等等。但是,要利用这些资料,就必须首先别伪求真。否则,所凭藉的资料若属虚伪,则研究出来的结果当然也随之而虚伪,其研究的工作便算白费了。 收藏家若不懂字画的鉴别,则会花大价钱买赝品。掠贩家若不知晓字画的鉴别,则不知谁贵谁赚,就达不到唯利是图的目的。 何谓书画鉴定?它包括哪些内容?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古代书画的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书画鉴定。它包括二项内容: 1.二辨真伪和明是非 古代书画中经常碰到这两种情况:一是有些作品作者自书名款或钤有印章;二是有些作品没有款印。从古书画的鉴定而言,前者是辨真伪,而后者则为明是非,二者是有区别的。有名款印记的,要辨真伪,无印款的书画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评定,认为它是某代或某人所作,这种评定,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正确的当然可信,评定错了的,就不可信,因此还需要我们去辨别这些评定的是或非。这就叫明是非。有些没有被评定过的,我们还要重新去鉴别和评定,但这仅存在是的问题,而不存在非的问题。虽则如此,也属于明是非的范畴。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虽为无款印仍存在着辨真伪。主要是指人们仿元以前的字、画、染旧所造的假古董。例如日本《爽籁馆欣赏》画集影印出来的几幅无作者名款的所谓五代曹仲元、韩虬、左礼的“菩萨”、“水官像”轴,是晚清人可能出于广东地区所造的伪作。画上又仿书了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标题,说它是某某人所作。对这类假古董主要是从仿古做旧方面来辨识它的作伪的实质。因此,尽管它没有款印,但鉴别它仍是一个辨真伪的问题。而对于鉴别伪作的赵佶标题,又存在着明是非的问题了。 第二种情况是,虽有款记却是个明是非的问题。主要是指古代勾填摹仿的一部分作品,以书法为多,当时只是为了搞一个副本以广流传,并不是存心做假。如唐代《万岁通天摹王氏进帖》,它是原底破损残缺笔画处,用墨线圈出示意,这正表明它不是存心作伪。对于这类东西,我们只要了解它确是唐摹本即可。至于原底的真伪,又当别论。因此,虽系有款人法书,但仍是一个明是非的断代问题。

中国古代书画

中国古代书画 教案背景 1、学科:初中美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收集书法作品(教师的、同学的、书法爱好者的、挂历上的、报刊书籍上的等); ②利用微机课、历史课寻找相关资料资料;与爱好书法人交流,听他们对书法的理解与心得; 4、书法工具(笔、墨、纸等)等。 二、教学课题: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及个书体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地能力;通过讨论、分析书写体验 初步掌握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掌握各书体的字体特征。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评述,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增强民 族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苏少版第十四册第十课《中国古代书画》——书法 教材分析:书法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教材在第十课《中国古代书画》中的第一课时关于“书法”的教学,其以汉字书体特点的变化为主线,通过一些图片展示了各书体的代表作,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书其以汉字书体特点的变化为主线,使学生大致了解中国书法发展演变地大致脉络。各种书体代表作品的介绍,帮助学生对汉字书体的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初中年级学生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对于事物的理解少了一部分天真和幼稚,却又没有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地能力,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小学的那种童真地氛围,想表现地成熟却又保留了极强的好奇心。同时,在小学学习了汉字唐楷(欧、颜、柳、赵)部分书体的学习,自认为中国书法艺术已知一二,而对其他书体(篆、隶、草)心存疑念。因此,让学生通过欣赏老师、学生、网络展示及其他作品,再自己动手书写一番,更有真实感、更容易引起学习兴趣。

书画收藏需知的10个注意事项

书画收藏需知的10个注意事项 书画收藏,已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收藏品种,无论是对送礼的,还是收礼的,或是收藏者,好的字画一定要学会如何保管。但在保管的同时,要知道书画收藏应注意的10个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书画收藏应注意的10事项! 一、书画装裱后,在展画或挂于墙上欣赏时,因手法错误,在开画时手指顶在画心上,使画心划出折痕,而破坏了画心的美观,也易断裂。怎样展画与挂画,手法是关键。如:展画欣赏时,地轴有“联头”的,一人应手抓画上方的“天杆”,另一个在展画时,应将手心向下,双手抓住“地轴”的“联头”轻松向外(下) 顺势展开。“画轴”无“联头”时,应将手心向下,双手抓住“画轴”轻松向外(下)顺势展开。收回画时,顺序反之。(欣赏画,最好将画平放于桌上展开、收回)。挂画时,应一只手将画挂于墙上,另一只,手心向下抓住“画轴”,慢慢向下顺势展开。收回画时,反之。 二、挂画时期较长久,有灰尘落在画上,错误地用湿布擦画,使书画受水变皱。如要去掉灰尘,应用拂手(鸡毛掸)弹之。切勿用(湿)布擦。 三、常挂于受风吹、日晒、雨淋的地方,会使书画纸张纤维老化易碎、发黄变色,霉斑、水痕等。应尽量避开受风吹、雨淋,也需防阳光直射画心。 四、将书画挂于离厨房较近的地方,受油污侵害。会使纸张受油,发暗,也容易将灰尘吸付在画心上,而失去美观。挂画应避开厨房和易受油污污染的地方。 五、将书画挂于潮湿或易受潮的地方,会使书画发生霉斑,严重的发生霉烂(如:刚装修好的新房、下雨易受潮的墙面,特别是瓷砖墙。墙不干,不能挂画)。应挂于墙体干燥的地方。 六、春夏秋冬四季无休止地悬挂和欣赏书画作品,会使书画作品快速老化。特别是春季的霉雨时节,书画将会受潮、发生霉变。此时,应将书画退下保存,也就是说霉雨季节不挂画。平时在下雨和大风气候时,也要将书画收起保存。平时挂书画作品也不易过长,应定期更换书画展品(最好一星期更换一次),以求欣赏和保存相结合。 七、挂于不适当的地方,容易受人为的破坏。应避开人经常走动或小孩及其它因素能触及到的地方。 八、挂于或存放在老鼠常出没的地方。常被老鼠的粪便所侵扰和被老鼠撕咬。应避开险地,增强外围管理。 九、书画在收藏时,无任何保护措施,并存放于阴湿的地方,会使书画发生霉变,被虫蛙、蟑螂或鼠咬。 十、存放作品过多,使书画受压、皱折、断裂。在保存书画作品时,应注意勿受外力挤压,最好能分隔保存。 以上保护、收藏和手法的不当,使在民间的书画作品,易受损坏。所以,如果你收到极品的书画礼品,一定要多学会如何保管字画,也要记住上面经常出现要注意的事项,以免折扣了字画的价值!

古书画如何正确保存

古书画如何正确保存? 作者:yunxuan 时间:2014-08-23 来源:芸轩艺术网 书画保存不妥是各类要素酿成的,如因季候更替诞生的温差改变,干、湿不匀,阳光 紫外线辐射,情况空气尘土的污染等等,上海古玩修复中 心的员工说,有很多藏友不知道如何保存古书画,导致发 生虫蛀、霉变、退色等景象,使一幅完好的书画面貌全非, 失去其艺术价值,甚是可惜。如果藏友能多少熟悉到书画 容易受损的缺点,了解一些古书画保存和古玩修复的措 施,就能有效地避免手段,从而使书画寿命延伸。那么, 有哪些正确的古书画保存的常识需藏友学习的呢? 书画,不管是立轴、屏、春联、手卷、册页、还是扇面、斗方,基本上属纸质品和丝织品两种,由于都含纤维质,以是具备吸湿性。装裱书画用过的糨糊,含有蛋白质和糖,这又是蠢虫赖以生活的粮食。一幅书画若不细心保存,就很容易蒙受各类腐蚀,从而破坏变质。 凡珍藏的古书画,最好放在封锁的箱、橱、柜内,稳定的储存空间能避免腐蚀和污染。但这也不是说一旦放进去就不用管了,保管久的书画还有被虫蛀的危险。这类蛀虫,人们常称“蠢”虫,呈灰白色,身材短小。大略每一年五月温度升高的时期,蠢虫大量繁衍,保存的时候可用樟脑丸或樟脑精块等类药物。这类樟脑药可以自然挥发出特定的气息来防虫,具备较好的驱虫成效,使用时将樟脑药放在珍藏书画的四周,一年当中最好放二次,第一次在3至4月,第二次在10至11月,这样防虫成效更好。 除了放置防虫药物外,还要经常翻动古书画,定时清扫杂物盒不洁净的物品,同时要注意梅雨季候过去以后,最好能分批将书画掏出来挂几天,进行“晾画”,避免书画生霉。 另外为了防止霉菌的滋生,书画的储藏温度应维持在14℃~20℃左右,相对湿度在50~60%。由于室内相对湿度偏高时,最容易引发纸张受潮而书画发霉,相反,太干燥又容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2008-03-31 21:55:21| 分类:理论探讨 |字号大中小订阅1.什么是儿童画? 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形象、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它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表现自我意识的创造性行为。虽然儿童的绘画技巧稚拙粗朴,思维简单,认识片面,缺乏理性,但儿童在绘画中传达了他们对美好想象的追求和对美丽自然的感受,表现出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画充分地表现了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图1) 2.儿童绘画创作对儿童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儿童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没有掌握运用文字表情达意之前,绘画创作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不受拘缚地运用绘画工具,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儿童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儿童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绘画创作是儿童创造性地再现他们感知到的美好事物的媒介。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表现出来,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造型能力,从而使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儿童绘画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作才能。有资料表明:人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的

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从而使认知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儿童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儿童绘画创作能促成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儿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对涉及到的问题更加敏感,对生活更加热情。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同时,美术创造的成功,需要他们的专心和耐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个性有很大帮助,因此,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手段。 3.儿童绘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单纯化、平面化,形象、色彩夸张的特点。例如:画面中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自由弯曲,任意加长或缩短。可以在人的面部画出两个巨大鼻孔,也可在侧面脸上看到一双眼睛。可以把秋千吊到月亮上去,还可造出色彩斑斓、外观奇特的建筑物。儿童画中的这种形象语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这些奇思遐想,往往会令成年人刮目相看。

教你书画的收藏技巧与知识

教你书画的收藏技巧与知识 艺术品一经诞生,它实际在历史便有了本身的价值和位置,优秀的艺术品补充人们在精神领域上的不足,启发人们智慧和灵感,甚至可引导人们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然而当它在市场上以商品形式表现其价值时,它往往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认同价值。正常情况下,作品艺术价值与其市场价值大致平衡。 一件未具知名度的优秀作品必然具有生值的潜力。即市场价值回生。反之亦然。影响艺术品市场价生跌的因素除了该作品本身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平衡关系,便是市场的供求关系。艺术品越精,吸引力越大。如作品不可取代性越高,数量越少,则市场价格通常越高越稳。 一般而言,一件艺术品只要被一个人欣赏接受,对于此人而言,实际上一具有价值。但从历史角度或投资角度来看,画家及作品须具备: 1. 画家作品在艺术上具有独创的个人风格。 2. 作品须有高超的绘画技巧;不易被模仿、取代的技法难度;难度越高,越具 有不可取代性,收藏价值越高。 3. 画家须具有良好的品格及修养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严谨的创作态度。 对有意收藏中国书画者来说,最怕“吃”进赝品或物、价不符的劣品,而要避免吃亏,离不开“理智”二字。 收藏者要有理智,就应当拥有中国书画演变历史,主要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点等基本常识。一次,有位朋友出高价“吃”进一幅吴昌硕篆书中堂,请我前去观赏。在他得意之际,我却发现这幅轴头滚背的绫子是很陈旧的“精品”,但其所用宣纸则“年轻得多”。再细看其篆字的线条,又发现中锋不那么逆劲,特别是运笔转弯处有几处棱角状,这显然与讲

究中锋直落、结构对称和偏锋转笔无棱角状的吴氏篆字风格不同。看来我的这位朋友是吃了缺少书法历史知识的大亏。 当然,初涉收藏圈的人,难以全部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因此宜从近代或当代的书画名家作品入手。这一则是因为现有的近、当代书画背景资料较多,鉴别时可供参考;另外是因为近、当代书画作品货源多,可供收藏者在选择时比较,减少盲目购进赝品的机率。 收藏者要有理智,又应当选准收藏方向和收藏对象。依笔者之见,初涉收藏领域者,不妨把收藏目标集中于当今45――60岁的名望较高的书画家身上。相对来说,这些书画家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技艺已臻老到,其对传统创作的创新还可能辉合了某些西方文化的优点,从而具有当代中国书画的某些特征。从经济角度看,这个年龄段的书画家,对自己作品的要价一般不会很高,相对前一辈书画家来说,较易让收藏者接受。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当中极有可能崛起新的书画大家,因而收藏他们的作品,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收藏者要有理智,还应当找准收藏渠道。根据笔者的经验,较保险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朋友荐介。俗话说“朋友的朋友是朋友”。除非虚伪奸诈之辈,绝大部分书画家或收藏者是不会用赝品或者劣品充作精品,来欺诈朋友的朋友的,而且通过这样的渠道收购藏品,还可免去通过拍卖行或画廊收购藏、品所需支付的不菲佣金。二是去正宗的文物商店淘货。例如说在广东的一些文物商店,不仅货源铎多,品质也有保证,价值也教适中,而且手续齐全。其所售作品,都有职业鉴定师盖章认可及火漆印记,一旦需要转手或遇到纠纷,都可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 若想成为一个理智的收藏者,最重要的还是要多多实践。那种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即使理论知识很丰富,也不会具备实用有效的鉴赏能力和收藏能力。只有多实践,哪怕吃几次亏,也能积累经验,从而逐渐成为理智的收藏者。

古玩鉴定标准

文物鉴定的原则和标准 一件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物,它属于什么时代的遗物,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究竟有多高,这是文物鉴定者首先遇到的问题。文物鉴定者把对文物的辨伪和对其价值确定的工作称为文物鉴定工作,即通过各种手段断定一件文物的真伪,确定其时代范围,评估出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后,有选择地加以收藏。对于国家文物收藏单位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除需要专门人才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定手段。对于文物爱好者来说,这是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一件文物往往会因为鉴定的错误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被人们遗弃,同时也可能将一件后世仿做的胭品视为宝物而予以收藏,从而造成损失或引起后世的混乱。 文物鉴定工作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定文物的价值。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对任何文物都必须用正确的观点去指导鉴选工作,尤其是防止“左”的倾向。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以现代人的政治态度、认识水平和审美观念等去要求古人。例如:我们今天绘画水平已经高度发展,相对几千年以前的崖画及彩陶器皿中绘制的简单线条图案,真可以说是天坡之别,无法同日而语,但如果将两种艺术分别放到原有历史环境中去看,价值的高低就很难区分了。因此,单一的、绝对的标准是不存在的。我们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评判。在鉴定文物的过程中,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作为科学的标准。不同的文物价值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文物如果单从艺术角度来分析,不足为奇,但它可能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有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它对于我们来说就十分珍贵了。因此,我们应对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做到鉴定准确,选择合理。 既然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它就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时候,完全一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器物也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在鉴定时一定要谨慎从事。 作为国家文物收藏单位,在鉴选文物过程中,考虑的问题相对要多些。在我国,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经过鉴定、定级,可以收存的称为藏品。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对人藏文物有明确的规定。 1957年2月3日文化部颁发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规定,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依据其价值分别定为一、二、三级藏品。一级藏品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即珍贵藏品;二级藏品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即重要藏品;三级藏品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即一般藏品。具体的定级标准如下: 一级藏品: 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3、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 4、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著名起义领袖的代表性文物。 5、反映了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

儿童欣赏画

浅谈儿童画欣赏内容与教法 马晓群 欣赏是引导儿童进入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儿童欣赏自己同龄人的作品——儿童画,如进入自己的愉快天地,易于引起精神共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那么儿童画欣赏究竟包括哪几个方面呢?一般来说,它包含了一切儿童绘画的所有样式,具体的说,有这几方面:儿童的写生画、儿童的意象画、儿童的想象画、儿童的创作画。下面就其欣赏的重点与教法加以阐述。 一、儿童的写生画欣赏: 儿童的写生画包括了硬、软笔画的单色画和彩色画两类,而儿童的写生画在小学阶段六年时间的大跨度中,变化是惊人而又神奇的。从刚离幼儿园的低幼儿童来说,写生这一概念是极端模糊的,可他们毕竟凭借了现实生活中某些物象作参照系或通过特殊的观察方式画出了不少的可视可指的形象。与其说他们在写生,倒不如说他们画的是视觉图式画。而到中年级时,写生画有着明显

的现实倾向,直至高年级确有实在的可视形象,可谓地道的写生了。其画中留下了一个儿童生理和智能发展的轨迹。那么这三个阶段的写生画作品其特点与所含盖的思维容量、欣赏价值究竟何在呢?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找到答案。 一是低幼年级儿童画的单线速写(写生),面对作品,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孩子感受事物的能力,那稚拙的线条,歪斜的形体,不似立体的平面效果,凝结了一位孩子的此时此景,面对现实认真思考,表达形象的才能。欣赏过程中,重在引导儿童了解和感悟小作者旁若无人的做画胆识,敢于创造视觉形象的勇气上,而不是对其稚嫩的线条加以挑剔,或在学习做画过程中将某种样式加以照搬。 二是中高年级的写生作品,理性多了,具有了相对的合理性,形象也老练多了,形象的完整性也强了,但我们仍不能以“象”的标准来评判一件作品,重在作者作画时的心境、胆识、形象观察、综合分析、勾画表现等创作才能的总体把握上,感受作品给我们的一种莫名

书画的纸张年代地域鉴定

书画的纸张年代地域鉴定 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书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书画的鉴定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在鉴定中,纸张检验成为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部分,纸张检验的量化也是做好纸张鉴定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手段。因此,纸张的类型、年代和出现的一些特征等,都构成纸张检验的重要部分。 一、纸张的类型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纸是安灞桥一座西汉墓葬内曾出土一沓麻纸,距今约两千年。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作原料,生产出不同品种的纸。晋唐时期的纸多为麻纸,纸张幅宽不超过二十七厘米。宣纸是从唐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唐代除宣纸外,还有一种在纸上涂上一层极薄蜡层的硬黄纸。宋代最著名的是澄心纸,纸质细腻光滑,坚洁如玉,所以宋代著名书画家都用此纸。宋代的藏经纸也比较有名,有黄色、白色和虎皮纹色,不少书画作品将此纸作首卷的引首纸。元代纸与宋时差不多。清代一般常用棉纸、竹纸、宣纸等,还有外国传入的朝鲜竹青纸、南洋的雪纸、西洋的金边纸等。 二、不同年代纸张检验 很久以来存在着对名家作品的摹本或作伪,有时造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有些人也有意抬高自己作品的身价,找些文士作题跋,弄虚作假。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书画断代带来不少困难。同时,以往鉴定书画,较少地从研究纸张的真伪入手,因此有时出现意见分歧而难于定夺,或者从墨迹上看出了可疑的破绽,又提不出有科学根据的论据。而研究历代的书画纸张,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是能够为书画鉴定提供重要参考意见。书画有赖于纸张而存在,而纸张又往往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只要摸清这二性就可以帮助解决纸张的断代问题。 1、纸张的地域性分布 书画用纸的原料既然有其时代性和地域性,因此当我们鉴别书画用纸时,应首先考察它的原料成分。晋唐宋三代书画用纸的原料虽各有异同,但各自的段落很分明,界限相当清晰。晋唐之间的相同点是南北各地均以麻纸为主,相异点是唐麻纸精于晋麻纸,且唐代有少量的皮纸,晋代纯皮纸迄今罕见。唐代有纸本微绘画传世,晋画则纸本微乎其微。说明晋唐之间有一条分界线。隋唐五代和两宋都有麻纸和皮纸遗存,这是它们的相同点。相异点是隋唐绝大部分用麻纸,少部分用皮纸,而宋代则绝大部分用皮纸,麻纸绝少全用。宋画几乎全用皮纸。如果同是皮纸,代皮纸又大大精于唐代皮纸。迄今所见书画用竹纸始于北宋,大凡书画以竹纸挥毫而号称晋唐墨迹的,多是宋以后的摹本或伪制;而以皮纸挥毫而旧题汉晋墨迹的,多是唐以后的摹本或伪制。竹纸主要产于江南,楮皮纸南北都有。桑皮纸北方以河北闻名,南方以浙江著称。晋唐宋书画纸用料上的这种规律性,同样也表现在各种书画和出土古纸中。 历史上某种名贵的纸,只在特定时间或特定地点出产。唐硬黄纸多制于初唐至中唐之间,如以硬黄纸作书画而称晋人墨迹者,必为唐摹成唐以后的仿本,甚至是伪品。澄心堂纸产于五代南唐的苏皖一带,至北宋已稀见。宋金粟笺产于北宋时的浙江,金粟笺的仿制品和伪作,通过纸的形制的检验,是可以鉴别出来的。宋和宋以后的法书有用“高丽纸”,是从朝鲜进口的,这种纸多是粗茶帘纹、丝纹间距大的厚白桑皮纸,与国产桑皮纸有别。有的作伪者还将古纸回槽,再行抄造。但必须掺加适当量的新鲜纸浆,而且要用后世纸帘抄造,从中可以检验。 明清以来,生产了大量高档艺术加工纸。这些纸张原料讲究,制作工艺精良,花色品种繁多,大部分是御用专用纸。这些形式装饰美,有极高的艺术的纸随着明清赏玩珍藏之风的高涨也被文人墨客们所鉴赏收藏而不用之。凡是厚型的古纸,一般情况很脆,容易破裂,破碎后呈小块,多有斜纹。而伪造古纸则相反,颜色无自然退化的旧色,如有旧色也是利用

幼儿园儿童画的课程指导与范画欣赏

幼儿园儿童画的课程指导与范画欣赏

幼儿园儿童画的课程指导与范画欣赏 课前线条练习: 使用绘画本练习 简单线的练习 1、横线 2、竖线 3、虚线 4、锯齿线 5、半圆线 6、小波浪线 7、大波浪线 8、电话线 9、螺旋线(蜗牛线) 装饰线的练习(每条线画两条,一节课可先画四条线,以后逐步巩固练习) 1、圆圈 2、点 3、S线 4、五角星 5、爱心 6、波板糖(个人设计,类似于黑板报的装饰线) 图形的练习 1、竖长方形 2、横长方形 3、半圆形 4、圆形 5、三角形 6、梯形 7、椭圆形等其他图形(圆形讲究方法,上下左右四个点,先画左上右三个点呈半圆形,再画左下右三个点呈半圆形,由于绘画时用到最多的就是圆形,多带孩子练习画圆。) 熟悉色彩: 36个颜色油画棒,可每节课先带孩子认识6个色,第二节课认识6个色再加上上节课的6个色巩固练习,依次类推。颜色认识可根据平时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提醒。(例如朱红色,可以形容这个色姓朱,就跟某个小朋友的姓氏一样。钴蓝色,可做敲鼓的动作提醒。学习颜色时,不要让幼儿改变油画棒的位置,方便幼儿确定颜色位置。 刚开始,可以集体提问的形式。等孩子熟悉后,个别抽查。再后,可以报色彩名称,让孩子用油画棒在绘画本上用圆点画出色彩。 练习涂色: 1、厚涂法的练习 2、薄涂法的练习 3、渐变色的练习 4、混合色的练习(涂色讲究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横着涂时一直横着涂,竖着时一直竖着涂,薄涂法时能明显感觉到涂法的重要性)

范画的准备: 1、色彩鲜艳 2、主体大 3、画面由简单到难 以上只是我设计的课程,可以适当的添加你的范画在其中。。。有时候光画一个画种比较单一,可以四节课画一次黑白线描画,或者折纸图、纸粘土等课程参与其中。 我是用类似于积分兑换的方式,给学生每节课的作业贴小红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齐8个小红花可以兑换礼品,这个礼品需要抓阄的方式。。。孩子很感兴趣!!! ]

传统书画修复主要步骤

传统书画修复主要步骤: 一、润揭画心 即揭除原画背纸和托纸。“揭”的水平如何将会给书画寿命带来决定性影响。陆时化在《吴越所见书画录》中所述“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 润画心 将画件正面朝下平铺,润清水并以棕刷排平。绢本及丝、棉质画心,需以水油纸进行封固,即“翻水油纸”:将润潮的画心,正面朝上平铺于裱台,以略大于画心规格裁配水油纸,在水油纸上刷稠浆糊,待浆糊渗透后,与画心排实,翻至洁净裱台上。 揭画 通常先揭背纸,再揭托纸。根据具体情况可用镊子揭或用手指摩、搓,每次所揭范围不宜过宽过长,在保证画心安全的前提下,揭除背纸和托纸。需循序渐进,心平气和。 二、补画心 周嘉胄在《装潢志》中以“女娲炼石补天”来比喻补缀时补料选配的关键性。根据画心质地,选配粘补材料,关键是质(质地)、纹(帘纹、丝纹)、光(包浆)、色(颜色)四大要素。但这其实是很困难的,以纸为例,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纸的原料、帘纹以及抄造工艺等都发生

了变化,宫廷与民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呈现出差异。还有一些“特种纸”的产生,如明清时期的泥金笺、粉笺、蜡笺等。这就要求人们在选择补料时,要全面地考虑情况,“帘纹宁窄勿宽,绢纹宁细勿粗”。 补料选配后,需根据画心的颜色染配托纸,其一般标准是略浅于画心最浅处调色染配。有的人为了眼前利益,将画心空余处裁切下来当作补料,这种“挖肉补疮”的做法实则是对画心的严重破坏。 补残缺 补料选配之后,就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粘补,主要有碎补、整补、镶补的方式。碎补和整补需先“刮口子”,即用锋刀依残破边缘刮出0.1-0.2厘米的坡度,以利粘补的接口平坦无痕。镶补则无需刮口子,以刀裁切,并按碰缝的方法粘补破洞。 托画心 古旧书画,多选用平托或覆托两种方法,简单的理解平托为画心背面上浆,以托纸覆于画心;覆托为托纸上浆撤水后,以浆面覆于画心背面。托合、排刷之后,将画心面朝上水平翻至高丽纸上,湿润表层,将表面水油纸等衬料揭除,整补的画心由于破损处只有一层托纸,还需进行隐补。 画心托好晾干后,需在其断裂缝的背面粘贴折条——宽为0.3厘米左右的宣纸条,防止画心继续损伤。

古玩鉴定大全

古玩鉴定大全 篇一:古玩鉴定标准 文物鉴定的原则和标准 一件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物,它属于什么时代的遗物,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究竟有多高,这是文物鉴定者首先遇到的问题。文物鉴定者把对文物的辨伪和对其价值确定的工作称为文物鉴定工作,即通过各种手段断定一件文物的真伪,确定其时代范围,评估出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后,有选择地加以收藏。对于国家文物收藏单位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除需要专门人才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定手段。对于文物爱好者来说,这是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一件文物往往会因为鉴定的错误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被人们遗弃,同时也可能将一件后世仿做的胭品视为宝物而予以收藏,从而造成损失或引起后世的混乱。 文物鉴定工作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定文物的价值。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对任何文物都必须用正确的观点去指导鉴选工作,尤其是防止“左”的倾向。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以现代人的政治态度、认识水平和审美观念等去要求古人。例如:我们今天绘画水平已经高度发展,相对几千年以前的崖画及彩陶器皿中绘制的简单线条图案,真可以说是天坡之别,无法同日而语,但如果将两种艺术分别放到原有历史环境中去看,价值的高低就很难区

分了。因此,单一的、绝对的标准是不存在的。我们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评判。在鉴定文物的过程中,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作为科学的标准。不同的文物价值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文物如果单从艺术角度来分析,不足为奇,但它可能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有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它对于我们来说就十分珍贵了。因此,我们应对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做到鉴定准确,选择合理。 既然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它就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时候,完全一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器物也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在鉴定时一定要谨慎从事。 作为国家文物收藏单位,在鉴选文物过程中,考虑的问题相对要多些。在我国,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经过鉴定、定级,可以收存的称为藏品。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对人藏文物有明确的规定。 1957年2月3日文化部颁发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规定,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依据其价值分别定为一、二、三级藏品。一级藏品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即珍贵藏品;二级藏品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即重要藏品;三级藏品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即一般藏品。具体的定级标准如下: 一级藏品: 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古代书画鉴定中的材料和笔墨

古代书画鉴定中的材料和笔墨 书画鉴定中的材料与笔墨,是形式和形象的关系。材料是“死”的,笔墨是“活”的。 前者易言传,后者难意会。原因很简单,对于“死”的东西,只要有充分的时间,科学的分析,一般人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排除也有钻牛角不解之人。对于“活”的东西,不是时间能解剖其中之秘要。笔墨需要人用激情去感悟,用大脑去理解。当然没有大量的资料,没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可能做到的. 每个人的知识与理解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亦自然不一。 材料指的是书画家创作以外的东西. 具体分纸(绢)质,墨色,颜料,印泥四部分. 表面上看,这四点没有多大学说. 其实不然. 特别是在鉴定远古书画作品时,材料的区分可以直接对某些膺品作出科学的论断,无须深入. 比如一幅明代的书画,如果发现作品的材料不到年纪,或者是新的,就根本不用再深入研究. 要知道,古人是不会用后人的东西。 材料学说基本可以概括成一定义:一点假即全假. 也就是说发现材料的其中一点是假的,就可以断定整件作品是假的! 至于书画作品残破接笔,不能笼统概括混合其中,应另开思路科学对待! 虽说材料一点假即全假. 但是,材料真不一定作品真. 同时代的仿品,老纸 新作等膺品存世量巨大. 只有在肯定材料的基础上,鉴定才有必要深入研究. 值得补充的是,新手对于一些用老纸,老墨,老颜料,老印泥制造的伪作,会产生一定的疑惑. 其实这个疑惑是很天真的. 因为墨,颜料,印泥只有在纸质上使用之后,经过长时间氧化,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古气,现成使用这些老材料,出来的效果其实和新材料相差无几,是很容易分辨的. 除了同时代的仿品以外,现成的任何伪作是没有古气的. 总之,材料是鉴定的基础,在鉴定过程中,应严谨对待,不可轻视。 何为笔墨? 笔墨是作者创作之心境,笔墨是作品表达之语言. 笔墨可以反映出书画的时代气息,个人风格. 鉴定一件作品,首先要熟悉作品的时代气息,进而了解作者的生活 年代,活动场所. 然后研究作者不同年代不同的风格. 这些知识有些是必须掌握的,有些是可以灵活推理. 毕竟中国书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存世量巨大,任何鉴定家不可能涉足中国书画之全部。 作品的时代气息,是证实作者生活年代,活动场所的前提. 我们知道,在中国书画 发展史上,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地域,都活跃着不同的书画流派. 所以,当熟悉了作品的时代气息,就可以深入分割研究不同地域的不同流派,二者前后融会贯通,从而达到鉴定的真正目的. 笔墨是鉴定书画时代气息的法宝,也是鉴定的必经之路,鉴定书画时代气息必须以笔墨入手。 作者的个人风格,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 每个书画家在不同的年代,会出现不同的个人风格. 如果把某个书画家某个时期的风格,作为鉴定这个书画家作品真伪的依据,那就大错特错,容易进入鉴定的误区,出现误判! 当然,在没有完全熟悉书画家不同年代的风格时,可以先找自己熟悉的那一段风格,采取灵活推理的方式,进行分析. 推理不是凭空 想像,而是对笔墨的探索,缘由,理解,分解.... 了解以上两点,平时多用心分析不同时期书画家的特点,定能帮助我们提高书画收藏方

最新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2008-03-31 21:55:21| 分类:理论探讨 |字号大中小订阅1.什么是儿童画? 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形象、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它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表现自我意识的创造性行为。虽然儿童的绘画技巧稚拙粗朴,思维简单,认识片面,缺乏理性,但儿童在绘画中传达了他们对美好想象的追求和对美丽自然的感受,表现出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画充分地表现了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图1) 2.儿童绘画创作对儿童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儿童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没有掌握运用文字表情达意之前,绘画创作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不受拘缚地运用绘画工具,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儿童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儿童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绘画创作是儿童创造性地再现他们感知到的美好事物的媒介。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表现出来,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造型能力,从而使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儿童绘画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作才能。有资料表明:人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从而使认知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儿童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儿童绘画创作能促成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儿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对涉及到的问题更加敏感,对生活更加热情。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同时,美术创造的成功,需要他们的专心和耐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个性有很大帮助,因此,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手段。 3.儿童绘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单纯化、平面化,形象、色彩夸张的特点。例如:画面中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自由弯曲,任意加长或缩短。可以在人的面部画出两个巨大鼻孔,也可在侧面脸上看到一双眼睛。可以把秋千吊到月亮上去,还可造出色彩斑斓、外观奇

书画作品保存方法

书画作品的保存方法 1、暂不装裱的书画片不可随便折叠摞起,否则存放时间一久就会从折叠处折断,或在折处留下黑色折痕,以至装裱后影响美观。如果要临时欣赏,切不可用图钉钉于墙上或用浆糊粘于墙上,否则会直接损坏书画片。正确保存书画片的方法是:可将书画片下面衬一层幅面相当的薄宣纸或皮纸,以纸卷为轴将书画片卷起,并用白纸或塑料膜包装,放在画盒内或书橱内。 2、书画装裱后更应妥善保存,存放在地方首先要考虑防潮、防蛀、防鼠、防霉烂、防玷污等。可将每件书画装入一个塑料袋或布袋,也可用白纸包好,存放时要平放,切勿竖置,更不要在书画上面放置重物使书画受压。如果有条件,可根据书画规格配制画盒,并在盒内放些樟脑和吸潮剂。当画在墙上挂一段时间后,可用鸡毛掸轻轻扫一下画面上的微尘。 要避光、因字画一般都以纸、绢等为载体,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纸、绢的纤维变质或泛黄、褪色、发脆,造成字画的损坏,从而缩短字画的寿命。所以,字画应放置于避光、阴凉、干燥和清洁的地方妥善保管。 要去尘、字画收藏前,最好掸去字画表面的灰尘,防止把灰尘卷进字画,也要防止轴头中引起发霉或污染和虫蛀。对于绢本的字画尤应注意,灰尘落在绢缝里,一定要耐心把它清除,否则一遇潮气,字画的寿命就会缩短。此外,灰尘中潜伏着人眼看不到的虫卵,在温、湿度适宜时就变成成虫,日后便会蛀咬字画。因此,字画不应该一挂数年,因为挂的过程,就是缓慢风化、变质、褪色和损伤的过程。 要防潮、一是要选择不潮湿的墙壁张挂,并要在室内避开有水蒸气的地方,预防平时的湿气附在字画上;二是当雨季到来之前,应暂时将裸露的字画收藏起来,梅雨季过后,及时选晴朗、干燥的天气,将字画逐一展开或张挂,以便在通风中驱散潮气。 要密封、收藏字画者最好能把字画用牛皮纸包裹好放入密封性能好的箱子或柜子里,同时在箱角处放上樟脑块等驱虫用品,以防虫蛀。再放入吸水性能好的土纸,则可保字画安然无恙,延长字画寿命。 3、书画裱件存放时不宜卷得过紧或过松,更不可反卷。如果卷得过紧,天地头两侧就会留下画心与边料接缝的压痕,影响书画的美观,还可能导致裱件的变形或出现脱落;如果卷的过松,容易折毁书画;如果反卷,会使书画出现一道道折痕,特别是古旧书画损害更大。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通过写生可以促进儿童知觉发展,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主要教给儿童如何使用造型元素:即点、线、形、色;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断用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他们进行艺术启迪,智力因素。 为什么要让儿童参加美术班? 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仍然弄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 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1、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 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但智力发育早的儿童2岁就能用象征符号画人;再如,一个6岁儿童,如果他画的画同3岁儿童的图画一样,那么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尚处于3岁阶段。从这一点上来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认识儿童绘画自身的水平,还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儿童表现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美术教育家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要点:①智慧成长②感情成长③社会成长④知觉成长⑤生理成长⑥美感成长⑦创造性成长。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的快慢。因此,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路躁去“拔苗助长”。 2、通过绘画窥视儿童内心世界 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 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因此,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健康成长。 3、通过绘画了解儿童性格与爱好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事实上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感受,对于他们的创造表现,家长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