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的依据

论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的依据

论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的依据答:依据是:1.提高效率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改善社会的公平;2.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社会公平,可以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改善贫困现象,减少贫富差距;3.通过实施效率改革来促进社会公平,可以提升社会效率,提高生产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不仅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和源泉。效率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若没有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进,则公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公平。因为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贫穷基础上的公平,只能是低级的、甚至是扭曲的公平。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效率,不讲效率就不能有公平。谁拥有效率,谁就可能拥有公平;谁损害了效率,谁就损害了公平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谁就必然伤害了公平。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本体,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存在的理由和保证。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要以公平为条件和保证。且不说社会公平环境对效率的作用,若没有经济领域自身的公平竞争条件,则经济发展和效率提高也是难以实现的。公平解决得越好,生产关系就越合理,从而就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公平,不讲公平就不能有效率。谁拥有公平,谁就可能拥有效率;谁伤害了公平,谁就损害了效率由以存在的理由和条件,谁就必然损害了效率。 第三,以效率为基、公平为体,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大厦。就整体而言,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两大价值取向。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物质财富,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同样,保障人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维护政治平等,是我们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尽管效率和公平是两个不同的价值目标,但二者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和源泉,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由以存在的理由和保证条件。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见物不见人的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也不是没有物质基础的空中楼阁式的平等的扩展和普及,而是人的全面发展。效率和公平两个价值应该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无论是效率的提高还是公平的增进,都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概括地说就是,以效率为基、公平为体,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大厦。 是取舍关系,或权衡(trade-off)关系。 绝对公平的“大锅饭”我们已经见过——造成效率低下、民困国穷。 讲求效率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也见过——若没有兼顾公平,则可能造成贫富悬殊、仇富心理和社会动荡。 所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公平和效率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它们之间究竟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是对立还是相辅相成?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完全是矛盾的关系。他们认为,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平等,公平和效率如同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要效率就不能要公平,要公平就必然会牺牲效率。 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容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的。公平分配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公平。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

2020届高三高考政治考点精析,考点10效率与公平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关系 ①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基础,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矛盾性:二者概念不同,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重视社会公平的依据 (1)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5)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提示: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它允许差别存在,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平均主义抹杀了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别,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压抑劳动者的创造性。所以,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 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 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 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 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 观的内容。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 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 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 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 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对立的,有人认为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从 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 效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 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 接影响到效率。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 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 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 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 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 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 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效率的社会 ,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 ;同样 ,一个公正的社会 ,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 置 ,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 , 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效率与公平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 ,相反 ,矛盾突出。追求公平 ,效率就打折扣 ;追求效率 ,公平便有失公允。其结 果 ,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稳定。因此 ,强调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显得非常重要。 “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一切剥削阶级 ,特别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区别 , 是为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服务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注重经济效率 , 又要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 , 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坚决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因此 ,任何只顾公平而忽视效率和只顾效率而损害公平的思想和行为都 是错误的。只有做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和协调,在全社会树立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坚持公平的原则,保障人们利益和分配的合理化,使每个社会成员既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我国为什么坚持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政策?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有两层含义:一、把个人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钩。二、把生产要素的收益和各要素的经济效率挂钩。坚持效率优先,就必然要求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当然,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不能出现两极分化,这是效率优先原则实现的社会条件。 ②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公平,是伦理学的概念,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实现公平则主要依靠政府对收入的宏观调控。 效率与公平上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统一性来看,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从对立性方面看,两者存在着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一面。收入差距较小,固然公平了,但对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刺激作用不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收入差距过大,固然能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又会出现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国民收入再分配应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 ②取缔非法收入, ③整顿不合理收入; ④调节过高收入。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处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把握好“度”,效率优先的度是不能发生两极分化,兼顾公平的度是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现实的情况看,效率优先主要应从微观分配过程中体现出来;兼顾公平主要应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提高效率的意义和促进公平的意义 提高效率的意义:1.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促进公平的意义: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的客观要求。 3.有利于人们更多的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有利于深入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正确认识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正确认识并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彭玉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注重效率与公平的结合。效率与公平及二者关系状况是动态的,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变化的。在这种发展变化中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用于指导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一、效率与公平相结合,效率为基础、公平为本体表明,效率与公平之间是必然相互联系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首先是相互联系的,而非互不相干的。一两百年前,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与公平就紧紧地扭结在了一起,成为人们必须正视和处理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之间有着如下密切的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效率范畴最早产生于经济领域,就是在今天效率的首要所指也是经济效率,主要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有了经济效率,才谈得上经济发展又好又快。而公平,虽然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但其主要所指是社会公平;有了社会公平,才谈得上社会稳定、安定、和谐。因此,就这个意义而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可以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去认识和把握。 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效率概念最早产自于经济,特别是与市场经济有着先天的联系,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市场竞争的优点是资源配置使用效率高;可以说,讲求效率、促进效率、调节效率主要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而公平,特别是社会公平,则不是市场机制要管和能管的事情,主要靠政府调控;可以说,讲求公平、促进公平、维护公平主要是发挥政府既作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又作为社会、国家的管理者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就这个意义而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可以从市场机制与政府调

控之间的关系去认识和把握。 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鼓励先富与促进共富之间的关系。在收入分配领域,讲求效率,就必须摒弃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鼓励先富就是讲求效率;讲求公平,就必须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同富裕。因此,就这个意义而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可以从鼓励先富与促进共富之间的关系去认识和把握。 二、效率与公平相结合,效率为基础、公平为本体表明,效率与公平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效率与公平不仅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和源泉。效率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若没有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进,则公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公平。因为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贫穷基础上的公平,只能是低级的、甚至是扭曲的公平。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效率,不讲效率就不能有公平。谁拥有效率,谁就可能拥有公平;谁损害了效率,谁就损害了公平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谁就必然伤害了公平。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本体,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存在的理由和保证。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要以公平为条件和保证。且不说社会公平环境对效率的作用,若没有经济领域自身的公平竞争条件,则经济发展和效率提高也是难以实现的。公平解决得越好,生产关系就越合理,从而就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公平,不讲公平就不能有效率。谁拥有公平,谁就可能拥有效率;谁伤害了公平,谁就损害了效率由以存在的理由和条件,谁就必然损害了效率。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范文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论文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条成功经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这条经验,并在新 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改变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为切入点的。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收入分配制度上以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为特征。这种表面公平、实则缺乏激励机制的分配制度,导致了低效率。 改革开放初期,打破传统分配体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也实行多种形式的责 任制,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较好执行,有效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则,是有其背景的。一是1992年党的十四 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市场经济是高效配置资源的机制,选择 了市场经济就意味着选择了效率优先。 二是在改革初始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仍占主导地位,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和行业中还盛行平均主义。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激发要素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通过经济效率的提高为实现 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三是当时城乡和地区差距问题还不突出,发展水平低是主要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确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仅有助于打破平均主义对提高经济效率的束缚,而且使针对传统体制 弊端的改革有了现实切入点,从而启动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进程。 可以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抓住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激发了全社会的 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我国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 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举措,促进实现社会公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加快经济发展,“做大蛋糕”,可以使社会普遍受益,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还 不十分突出。但由于改革和发展的不完善、不平衡,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人民 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同时,收入差距拉大趋势开始凸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效率和公平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收入差距拉大首先产生于初次分配环节,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从理 论上说,收入差距如果根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竞争,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 是必须的。 在这个意义上,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坚持和维护公平必然带来效率的提高。因而,基于个人 能力和公平竞争所产生的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需要重视和解决的是由于市场机 制不完善而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主要有:市场发育不成熟带来的机会不平等,如资源价格扭 曲造成部分行业收入过高;体制转轨中权力介入市场而形成的行政性垄断行业或部门收入过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是改革不到位的问题,也是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是建立相对公平的分配体系的 主要着力点。党的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 加注重公平。” 只有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有效结合。第一,坚 持市场取向的改革。

怎样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怎样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在改革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过分扩大的现象。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国理论界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并开展了热烈讨论。对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们党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内涵何谓公平?理论界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

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例如,按劳分配,以投入的劳动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必然形成个人收入差距;按投入要素分配,以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经营力为尺度,更会形成个人收入差距。如果抹杀这种差距,追求结果的均等,必然导致平均主义,这恰恰是不平等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是历史的、相对的,不是永恒的。公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有关经济活动的规则、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的一种规X,它不只是一种主观观念,而是具有客观的内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投入或成本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生产一定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又包括人力资源;既包括无形资源,又包括有形资源。产出或收益指的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投入一定的资源生

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

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优越的社会制度,是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社会制度。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的比较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明显,不但实现了更高的效率,而且实现了更好的公平,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改进得到了更好的统一和相互促进。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是一个事关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大而基本的问题。只要坚持用历史的、长远的、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就会发现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不但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更好的公平。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效率与公平两方面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全正确的选择,可以实现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的有机统一。这既可以从理论上得到证明,也可以从世界和我国的历史与实践中得到证明。 一是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制度,是更高的效率与更好的公平之有机统一的社会制度,从而不但可以使物质文化财富更加丰富,而且可以使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公平分享。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实际中社会主义往往是在落后的国家先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因此必须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要看到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无论在效率方面还是在公平方面都肯定会存在诸多的不足和欠缺,其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改善必然会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特别是还要看到,社会主义只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其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地步,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效率与公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不可能完美无缺。对于资本主义的不足,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公平的缺陷特别是财富的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上。这其实是很不够的,因为在效率方面,资本主义的效率也是残缺不全的,主要表现为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较高的劳动生产效率,而大多数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效率并不高。对于资本主义的缺陷,即使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当中,一些经济学家也不得不承认,或者更明确地认为资本主义将灭亡。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趋于毁灭其本身”,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当然,这里说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有差异)。[1](P28、P244)在美国相当有影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斯、费尔等人坦承:“关于私有制和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一系列非常严格的假设。……但就效率而言,主流派经济理论也并没有得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是完全成功的结论。”[2](P693-695)诺贝尔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进、相互影响的。 1、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和源泉。效率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若没有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进,则公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公平。因为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贫穷基础上的公平,只能是低级的、甚至是扭曲的公平。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效率,不讲效率就不能有公平。谁拥有效率,谁就可能拥有公平;谁损害了效率,谁就损害了公平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谁就必然伤害了公平。 2、公平是效率的本体,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存在的理由和保证。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要以公平为条件和保证。且不说社会公平环境对效率的作用,若没有经济领域自身的公平竞争条件,则经济发展和效率提高也是难以实现的。公平解决得越好,生产关系就越合理,从而就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公平,不讲公平就不能有效率。谁拥有公平,谁就可能拥有效率;谁伤害了公平,谁就损害了效率由以存在的理由和条件,谁就必然损害了效率。 3、以效率为基、公平为体,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大厦。就整体而言,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两大价值取向。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物质财富,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同样,保障人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维护政治平等,是我们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尽管效率和公平是两个不同的价值目标,但二者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和源泉,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由以存在的理由和保证条件。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见物不

见人的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也不是没有物质基础的空中楼阁式的平等的扩展和普及,而是人的全面发展。效率和公平两个价值应该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无论是效率的提高还是公平的增进,都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概括地说就是,以效率为基、公平为体,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大厦。[3] 三、公平与效率的相辅相成 我个人认为,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现如今的我国资源分配中一个都不可缺少。 1、自建国以来,我们已然走过了六十三个春秋。这六十三年里,我们走过不同的道路来研究如何实现公平,绝对公平的“大锅饭”我们已经见过——造成效率低下、民困国穷,致使国民经济多年停滞于一个水平;讲求效率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也见过——若没有兼顾公平,则可能造成贫富悬殊、仇富心理和社会动荡。所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不然、如果一味的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两极分化: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种恶性的社会循环,相信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4] 2、在我国现今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应该得到重视,并更加应该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不然、一旦问题变得严重化,则便会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性问题。从一开始的绝对公平的方式到后来的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到现如今,按劳分配的方式已然越发成熟,可是随着而来的,贫富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不可否认,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工作激情,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如果让这种制度一直这样延续下去而不加以完善,那么公平这个社会主义赖以生存的理论土壤便也将不复存在,这会是另一个更加严重的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欢呼社会进步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如何处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事业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独立性决定其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原则 社会保障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体制,它包括经济制度,但并不限于资金筹集,发放,管理和运营,不仅仅是现金保障,还应该包括服务保障、权益保障、组织保障(老人和病人的协会等等)乃至精神和文化保障。现金保障当然要做好,这是基础和必要条件,但不能陷入“经济主义”。因此,不宜简单的提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宗教制度一样,社会保障制度有自己的独立内容。尽管这些制度也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甚至是为它“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包括某些经济制度,但毕竟有其自身独立性,不能归结为“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地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视为社会保障内部原则。 就作用于社会个体的角度而言,市场经济给社会个体提供了趋利的空间,而资源又是稀缺的,所以才要依靠竞争在竞争的优胜劣汰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高效率,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一种公共品,个人生存发展权利维护的实现程度并不受他人介入的影响,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非竞争关系。而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弱者,每一个人维护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就对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市场是讲竞争讲效率的,但它必然拉大贫富差距,造成一部分社会群体在资源配置上的弱势和不利地位及基本生活的无助和窘迫。所以需要通过二次分配实现“兼顾公平”,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而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二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应以“公平优先”,而社会保障制度要讲效率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效率的影响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效率问题。而不是指望社会保障本身产生多少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社会保障本身,就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二、公平优先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的最本质的体现是道义的公平(它的表现形式为待遇公平,社会保障施用对象其义务、权利不是对等的,而是对应的,甚至对尽义务较少的低收入阶层在待遇上有倾斜)。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中一种保护弱势群体的制度,它以名义上的经济公平(每个工作者平等缴费或交税而获得平等的保障权利)引导出实际的道义公平(经济弱者受到经济强者扶助)揭开道义非功利性的面纱,可以看到道义深刻的功利性,(只有社会福利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才值得我舍小利而取义),所以社会保障本身所体现的道义上的公平恰恰赋予了它对社会效率的巨大的间接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的实施可以缓解贫困,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差距,缓和阶层矛盾,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从而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这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这无疑也是提高社会效率的重要前提。 2、社会保障可以免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调动其生产积极性。社会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4城市管理:张洪志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效率,更不能没有公平。效率与公平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并重目标和根本的价值评价体尺度。那么它们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说“很多时候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并且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些效率”。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更多地把二者看作对立的关系。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的关系,我初步断定: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经济公平和效率是统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首先,经济公平的评价依据是效率,我们强调经济公平就是强调效率,经济公平要求各市场主体机会均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按市场法则公平竞争,追求最大效率。 其次,强调高效率又旨在实现经济公平,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现经济公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同时,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才能为推动人们遵守国家法律、为社会主义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一个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 (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对效率有制约作用,没有社会公平,经济活动不会有持续稳定的高效率。可以说任何不公平的机制必然会造成对效率的破坏,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是皮鞭下的效率和饥饿下的效率。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很少有人想到效率,也没有人敢想到效率;劳动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也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在这种分配体制下“成功地分配了贫困”。1所以,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建立现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市场经济,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说:“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其次,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它使一定的社会公平形式得以建立和维持。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公平的建立和演变都源于效率的提高。无论在什么社会制下,没有效率,社会公平的建立都会丧失物质基础。 再次,效率决定着社会公平的发生和发展。从历史上看,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产生以后,社会才出现社会公平,在效率低到还不能提供剩余产品的情况下,谈公平显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另一个方面,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还存在对立的关系。也就是说,突出效率,就可能牺牲社会公平,突出社会公平,就可能牺牲效率。 所以,效率和公平是辨证的关系。没有公正,就没有公平竞争。不公正的竞争中必然存在的超经济利益壁垒将使平均利润率无从实现,要素的自由流通和配置优化就无从谈起,有效调节社会分工的市场机制就无从建立,市场经济的效率就无法实现。 三、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最新论我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历史演进

论我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历史演进

论我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历史演进 摘要: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历了“效率为前提”――“兼顾效率和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更加注重公平”――“提高效率同促进公平结合起来”这样的认识和处理过程。要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把二者关系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 关键词:和谐社会;效率;公平;关系;动态过程 中图分类号:F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8)10-0032-04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高低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增长,公平与否则关系到社会稳定。从理论上说,二者不可偏废。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国片面注重效率,放任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自发调节而不惜牺牲社会公平,其结果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最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效率。相反,如果一国过于注重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力度过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就可能不得不以牺牲效率进而牺牲

经济增长为代价。这两方面的情况,在中西方某些国家均出现过。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大社会目标的关系,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以效率为前提”到“兼顾效率和公平”直到“更加注重公平”的必然性 就我国社会而言,对效率与公平这一关系的正式关注,起自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当时的提法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强调“兼顾效率和公平”。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且在当时作为一个颇有新意的提法而被人们普遍接受。一直持续到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该提法才淡出,由“更加注重公平”取代。到了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一种突破谁优先谁不优先的新提法出现了:把提高效率同促进公平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那么,怎样看待这五种变化?能否认为淡出了的就是错的?笔者认为,从“效率为前提”到“兼顾效率和公平”,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更加注重公平”,又到二者“结合”,具有事物发展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第一篇: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1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欢呼社会进步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如何处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事业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独立性决定其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原则 社会保障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体制,它包括经济制度,但并不限于资金筹集,发放,管理和运营,不仅仅是现金保障,还应该包括服务保障、权益保障、组织保障(老人和病人的协会等等)乃至精神和文化保障。现金保障当然要做好,这是基础和必要条件,但不能陷入“经济主义”。因此,不宜简单的提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宗教制度一样,社会保障制度有自己的独立内容。尽管这些制度也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甚至是为它“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包括某些经济制度,但毕竟有其自身独立性,不能归结为“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地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视为社会保障内部原则。 就作用于社会个体的角度而言,市场经济给社会个体提供了趋利的空间,而资源又是稀缺的,所以才要依靠竞争在竞争的优胜劣汰中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高效率,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一种公共品,个人生存发展权利维护的实现程度并不受他人介入的影响,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非竞争关系。而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弱者,每一个人维护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就对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市场是讲竞争讲效率的,但它必然拉大贫富差距,造成一部分社会群体在资源配置上的弱势和不利地位及基本生活的无助和窘迫。所以需要通过二次分配实现“兼顾公平”,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而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二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应以“公平优先”,而社会保障制度要讲效率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效率的影响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效率问题。而不是指望社会保障本身产生多少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社会保障本身,就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二、公平优先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的最本质的体现是道义的公平(它的表现形式为待遇公平,社会保障施用对象其义务、权利不是对等的,而是对应的,甚至对尽义务较少的低收入阶层在待遇上有倾斜)。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中一种保护弱势群体的制度,它以名义上的经平(每个工作者平等缴费或交税而获得平等的保障权利)引导出实际的道义公平(经济弱者受到经济强者扶助)揭开道义非功利性的面纱,可以看到道义深刻的功利性,(只有社会福利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才值得我舍小利而取义),所以社会保障本身所体现的道义上的公平恰恰赋予了它对社会效率的巨大的间接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