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有一天我到市场买东西时,我发觉东西的价格都比以往同期涨了许多,通过我对商家的一番调查后,总的来说粮食涨价最为显著。那么这是什么缘故呢?我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经济的学习,我认为粮食价格上涨的缘故与商品的价值规律有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刻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差不多内容。就如我们平常买一件商品,一辆汽车与一辆自行车相比,因此是汽车的价格高,同样粮食也一样优质的大米也比一般的粗米贵。

但同时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阻碍,就拿2000年的“非典”时期,那些平常价格并不高的白醋,板南斤,甚至食盐也涨价了专门多,而那时的人们都到处抢购,使市场上显现供不应求的场面,促使这些商品价格不断升高。和有一段时刻的牛蒡也在市场的供应上显现同样的问题。其缘故是人们当时都听说这种药草对躯体健康,因此就争先抢购,价格从几块钱涨到几十甚至上百元。同样现今的粮食价格也如此,它也受供求的阻碍。

同样,价格也受居民的消费阻碍,消费要紧受居民的收入阻碍。就拿上海和山西这两个地点比较,在上海三十多元的大米,人们都买,同样的大米在山西却只能买几元,这明显时种区别。

同样这也受这国家或地区生产粮食和人口的关系有关。如,世界粮食打算署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最为严峻。由于粮食价格上升,该组织自身做出的一些承诺都无法兑现。该组织今年的预算资金总额约30亿美元,用于为世界饥饿人口提供援助。目前的资金缺口大约为7.5亿美元,其中近一半差不多得到各国政府的承诺,将提供这笔资金。展。(记者胡红蕾) 新华社电近日,在中国(齐齐哈尔)第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粮油市场信息报告会上,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卫路表示,今年在世界粮食危机,国际粮价飞涨的情形下,中国粮食有望连续实现增产,总产量将达到5.1亿吨以上,国内粮食价格将差不多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粮食的价格受多方面阻碍,包括自然等因素。杨卫路说,今年以来,在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等灾难阻碍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保持良好进展势头,早稻产量差不多持平,秋粮长势良好。专门是在今年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的情形下,我国的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差不多稳固。据国家信息中心推测,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达5.115亿吨,比2007年净增1000多万吨。其中,稻谷产量将达到1.8549亿吨,比2007年净增101万吨;小麦产量将达到1.0986亿吨,比2007年净增264万吨;玉米将达到1.5183亿吨,比2007年净增417万吨;豆类将达到1754万吨,比2007年净增346万吨。

杨卫路认为,由于我国粮食有望连续第五年实现增产,虽说增产幅度有限,但各类品种均显现当年结余,加之国家通过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和拍卖活动等宏观调控手段,国内粮食价格将差不多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杨卫路说,价格暴涨是今年粮食危机的要紧表现,但价格上涨的动力来自石油价格,涨价的直截了当缘故是石油问题。以后的粮价将越来越多地看石油的“变化”,在石油不足或价格过高的情形下,相关农产品就会在利益驱动下向能源转化,包括粮食及一切能够转化的农作物均不能幸免。这意味着全球性农产品和粮食高价位时期差不多到来,人们的所有经济工作,都必须逐步适应这种变化。

在当今世界,专门多地点也显现了有关粮食价格和粮食不足等问题。然而广袤的拉美并非到处是美景。大多数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由于气候和耕地面积所限,其粮食严峻依靠进口。而全球高涨的粮价对这些国家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严峻阻碍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尼加拉瓜、洪都拉斯、海地不得不依靠国际社会的紧急援助渡过难关。

此外,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也使整个拉美地区遭受营养不良的贫困人口升至5100万,仅去年就新增600万。

但与此同时,粮食问题也给许多农业大国代来好处。物产丰富的拉美大陆对当前覆盖全球的粮食危机看起来有着更大的回旋余地。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由于分布的不均衡性,拉美国家的农业经济出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专门格局,拉美国家只有加强一体化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南美国家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地区,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全球名列前茅。据泛美农业合作研究所提供的数字,南美地区提供了全球25%的粮食、34%的油料作物、25%的水果、11%的块茎作物、31%的肉类和24%的牛奶。

巴西无疑是拉美“粮仓”的重量级国家,巴西的大豆、肉类、蔗糖、咖啡等

产品的生产成为国际农产品市场引领价格的风向标之一。据巴西农业部提供的数字,该国大豆的年出口额达55亿美元,并有望在近年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出口国。巴西依旧全球最要紧的牛肉生产国之一,该国的肉类年出口额达50亿美元。此外,巴西的蔗糖生产也居世界前列,产量为3070万吨。巴西依旧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和出口国。

受益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推高,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间,巴西农牧产品出口收入创下64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今年1至6月,巴西大豆、肉类、谷物、林产品和咖啡是巴西出口收入增长最多的产品,均取得两位数增长。

阿根廷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净输出国之一,该国的大豆油、柠檬、梨、蜂蜜、葵花子出口方面居世界前列。阿根廷力争在玉米、高粱、全脂奶粉、葵花子油、花生出口方面“更上一层楼”,其目标还包括成为世界第三大大豆和第四大小麦出口国。此外,拉美要紧经济体墨西哥在农业方面也有不俗表现,是世界第四大玉米生产国和世界第五大蜂蜜生产国。

泛美农业合作研究所认为,目前拉美的农业资源并未得到完全开发,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最具农业扩张能力的国家,估量到2030年拉美的农产品产量可望翻一番。

价格暴涨是今年粮食危机的要紧表现,但价格上涨的动力来自石油价格,涨价的直截了当缘故是石油问题。以后的粮价将越来越多地看石油的“变化”,在石油不足或价格过高的情形下,相关农产品就会在利益驱动下向能源转化,包括粮食及一切能够转化的农作物均不能幸免。这意味着全球性农产品和粮食高价位时期差不多到来,人们的所有经济工作,都必须逐步适应这种变化。

就此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拉美国家必须看到“硬币的两面”,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联合国14日和15日就世界粮食危机问题举行了紧急会议。据联合国网站报道,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在瑞士伯尔尼呼吁富裕国家加大援助力度,以关心世界饥饿人口摆脱粮食危机。

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积极努力下,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粮食打算署、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首次组成了强大的联盟,以寻求摆脱粮食危机。依照联合国提供的数据,去年世界范畴内粮食价格上涨了40%。缘故是多方面的:对粮食的需求增大,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洪涝。但正如潘基文所指出的,忽略了对农业领域的投资也是缘故之一。

我认为,国家应积极引导生产者生产,取消农业税,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維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差不多平稳,幸免显现大起大落,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完善社保等。农业生产者调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粮食质量,严打劣质食品,如三鹿奶粉事件。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固。

我国粮食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粮食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19T08:38:51.29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建成 [导读]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定与团结。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定与团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家之一,目前在粮食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条件下,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以及损耗是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粮食消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因此,对我国的粮食消费形势进行全面分析,把握粮食消费特点与发展趋势,是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粮食消费;发展;需求1 我国粮食消费现状及基本构成 1.1消费现状。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粮食消费最多的国家。粮食属于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粮食价格高低变化对粮食需求影响幅度很小。 1.2粮食消费的基本构成。口粮、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种子用粮以及损耗是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其中口粮是最主要的粮食消费途径,另一重要途径是饲料用粮。由于近年来食品、医药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加工用粮成为粮食消费中仅次于口粮和饲料用粮的又一重要消费渠道,种子用粮相对平稳。 2 我国粮食消费存在的问题 2.1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的矛盾。根据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仍然将坚持粮食供给以国内生产为主的方针。农业生产系统不仅要满足现有13亿多人口和每年新增的1000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要把目前人均粮食供给仅为世界发达国家1/2的水平逐步提高,这就给生产粮食的主要资源耕地和水的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1)计划生育少生4个亿,减轻了1亿吨以上的粮食需求和6亿亩以上耕地的人口压力,成绩显著。粗略估算,1970年以来,因实施计划生育因素,少生4亿人口。以人均消费粮食350~375kg计算,相当于减轻了1.4~1.5亿吨的粮食需求压力,约为中国目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1/4;以目前的粮食平均单产3.5t/hm2计算,需要耕地4000万hm2(6亿亩)以上,超过现有耕地面积的1/3。应该说,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缓解了中国日趋严重的耕地、粮食与人口矛盾,减轻了耕地与粮食压力。 (2)30年来新增人口4个亿,约消耗新增粮食产量的1/3。尽管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1971~2003年中国人口仍由8.52亿增加到12.92亿,净增4.4亿;虽然中国粮食同期生产力翻了一番,由2.5亿吨的产粮水平增加到5亿吨,但粮增人增,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只有 400kg。结果是,新增粮食产量的34%用于新增人口消费,只有2/3可以用来提高食物消费水平、改善膳食营养结构。可以预见,21世纪初期的20~30年内,中国人口仍将持续增长;由人口总量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带来的粮食消费总量扩张势头难以遏制。 2.2饲料用粮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饲料用粮主要为玉米、稻谷、小麦、高粱及薯类等直接用作饲料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近年来,人们的膳食结构得到改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在全部食物消费中,动物性食物消费所占比重增加。随着畜禽业和水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用粮食呈逐年递增趋势,饲料粮消费正成为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增加的一个主要需求方面。饲料粮消费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多,要求畜牧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 我国畜、禽、水产品消费快速增长,人均动物蛋白食物消费量从1978年的11.44kg/人增加到2002年的38.33kg/人,年均增长速度为 9.79%。同期饲料用粮增长速度远远超出粮食增长速度。未来我国饲料用粮呈快速增长趋势,饲料用粮占粮食总需求的比例将由1995年的25.93%增加到2010年的34.38%。饲料用粮过快增长是导致我国出现粮食供求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控制饲料用粮过快增长,甚为重要。 随着人们食物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特别是畜、禽水产品消费的持续高速增长,畜禽饲料用粮增长已远远超出同期粮食产量的增长,对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压力。 3 针对问题的对策 3.1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协调发展。中国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保证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人口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资源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 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峰时期14.73亿人的粮食需求,但受18亿亩耕地资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来看,中国未来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向食物安全转变,从耕地资源约束的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驱动的食物消费两端着眼,建立动植物并重型食物结构;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来认识和解决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的食物安全问题。 3.2“藏粮于土”工程。实施“藏粮于土”工程,全面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应成为中国人口中长期发展的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2000年以来,世界谷物连续4年出现大额缺口,粮食储备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对未来20年世界谷物市场的预测均得出了需求大于供给和贸易量不增的结论。在全球粮食形势严峻、国家粮食生产徘徊不前、耕地人均量持续下降、粮食生产面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增长双重压力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耕地与粮食安全问题,即使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资源安全战略之下,90%以上的贡献仍有赖于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因此,必须注意中国食物总量需求增加与农业自然资源供给能力的矛盾,实施“藏粮于土”工程,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藏粮于土”工程,近期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切实保护耕地,建立国家级耕地保护区。严格“耕地动态总量平衡”和“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必要时实施“耕地储备”制度,切实保护耕地。在现有各类耕地保护区基础上,与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相适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建立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级耕地保护区”,稳定我国耕地资源保有量,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确保国人粮食安全。 第二,合理开发利用荒地、继续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实施“拓荒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现有的1亿亩后备耕地,以补充耕地之不足;一方面搞好土地复垦,继续土地整理,把城镇与乡村改造和土地复垦有机结合起来,有望增加耕地1亿亩。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保持耕地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单位面积产出率。要因地制宜地配套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区域农田基本建设和基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从全球范围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谷物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产量持续上升,而区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消费总量平缓增长,工业用粮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世界谷物贸易缓慢增长,年度间波动较大,地区间的供需失衡导致主要谷物价格大幅波动。 1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 1.1世界粮食生产分析 1.1.1 世界谷物总产变化世界农业在二战后取得了巨大进步,世界谷物产量不断提高,生产水平稳步上升,地区结构有所变化。1961~2011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从7.99亿t增加到23.15亿t,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 2.2%。从谷物产量变化的趋势看,1961~1970年增长速度最快为 3.4%,1971~1980年增长速度降至1.9%,1981~1990年年均增长2.0%,1991~2000年年均增长0.9%,2001~2011年年均增长2.0%。20世纪90年代,世界谷物生产很不稳定,增速减缓,而21世纪以来,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世界谷物产量增速明显加快。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地区,2011年谷物产量分别为4.38亿t、4.18亿t、2.86亿t、2.26亿t和0.83亿t,共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62.7%。受资源约束及技术进步差异影响,各地区产量增速不同,在世界谷物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份额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明显上升。

分品种来看,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谷物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世界粮食生产越来越集中于3大作物。2011年世界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7.1亿t、6.7亿t和8.8亿t,分别比1961年增长2.2倍、2.1倍和3.3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2.3%和3.0%;分别比1991年增长37.5%、22.7%和77. 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1%和2.9%。由于各种作物产量增长速度的差异,谷物生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玉米的相对份额明显上升,而小麦和水稻有所下降。1991~2011年,玉米在3大作物中所占的比重由30.1%上升到38.1%.而水稻所占比重由32.2%下降到30.7%.小麦所占比重由33.9%下降到28.9%。 1.1.2世界谷物单产变化 50年来,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世界谷物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单产从19 61年的1388kg/hm2增加到2011年的3987kg/hm2,平均每年增长52 kg/hm2,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2.1%。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在此期间的单产分别增长2.5倍、0.8倍和3.5倍: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在此期间的单产分别增长2.8倍和2.2倍。谷物主产国的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分品种来看,各品种单产增长存在一定差异。1961-2011年单产平均增长最快的是玉米,从2100 kg/hm2增加到5122kg/hm2,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其次是小麦,单产从1120 kg/hm2增加到2996 kg/hm2,增长1.7倍,年均增长2.0%;水稻单产从1990 kg/hm2增加到4204 kg/hm2,增长1.1倍,年均增长1. 5%。 1.2世界粮食消费分析 世界谷物消费量平稳增长,工业用粮成为新的增长点。从总量来看,2011年世界谷物消费量达到23.11亿t.较1961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2.1%;较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 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 0 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 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 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 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 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 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 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 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 左右,由于2007 和2008 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 年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 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2009 年 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 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 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 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 年9 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年6月,达44%。2009 年年初以来,两者价差迅速缩小,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世界粮食价格问题 有一天我到市场买东西时,我发现东西的价格都比以往同期涨了不少,经过我对商家的一番调查后,总的来说粮食涨价最为显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经济的学习,我认为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与商品的价值规律有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就如我们平常买一件商品,一辆汽车与一辆自行车相比,当然是汽车的价格高,同样粮食也一样优质的大米也比普通的粗米贵。 但同时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就拿2000年的“非典”时期,那些平常价格并不高的白醋,板南斤,甚至食盐也涨价了很多,而那时的人们都到处抢购,使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促使这些商品价格不断升高。和有一段时间的牛蒡也在市场的供应上出现同样的问题。其原因是人们当时都听说这种药草对身体健康,于是就争先抢购,价格从几块钱涨到几十甚至上百元。同样现今的粮食价格也如此,它也受供求的影响。 同样,价格也受居民的消费影响,消费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影响。就拿上海和山西这两个地方比较,在上海三十多元的大米,人们都买,同样的大米在山西却只能买几元,这明显时种区别。 同样这也受这国家或地区生产粮食和人口的关系有关。如,世界粮食计划署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最为严重。由于粮食价格上升,该组织自身做出的一些承诺都无法兑现。该组织今年的预算资金总额约30亿美元,用于为世界饥饿人口提供援助。目前的资金缺口大约为7.5亿美元,其中近一半已经得到各国政府的承

诺,将提供这笔资金。展。(记者胡红蕾)新华社电近日,在中国(齐齐哈尔)第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粮油市场信息报告会上,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卫路表示,今年在世界粮食危机,国际粮价飞涨的情况下,中国粮食有望继续实现增产,总产量将达到5.1亿吨以上,国内粮食价格将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粮食的价格受多方面影响,包括自然等因素。杨卫路说,今年以来,在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等灾害影响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早稻产量基本持平,秋粮长势良好。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达5.115亿吨,比2007年净增1000多万吨。其中,稻谷产量将达到1.8549亿吨,比2007年净增101万吨;小麦产量将达到1.0986亿吨,比2007年净增264万吨;玉米将达到1.5183亿吨,比2007年净增417万吨;豆类将达到1754万吨,比2007年净增346万吨。 杨卫路认为,由于我国粮食有望连续第五年实现增产,虽说增产幅度有限,但各类品种均出现当年结余,加之国家通过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和拍卖活动等宏观调控手段,国内粮食价格将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杨卫路说,价格暴涨是今年粮食危机的主要表现,但价格上涨的动力来自石油价格,涨价的直接原因是石油问题。未来的粮价将越来越多地看石油的“变化”,在石油不足或价格过高的情况下,相关农产品就会在利益驱动下向能源转化,包

2009年中国粮食价格趋势

2009年中国粮食价格趋势 2009年,提价政策拉动粮食市场价格,金融危机压低粮食市场价格,石油降价降低粮食生产价格,充裕粮源有效调控粮食市场价格,优惠政策提振粮食加工企业信心,影响粮食市场价格。2009年的粮食市场价格总体上将有所上升,但也要防止局部地区粮食价格下跌,“谷贱伤农”情况的发生。 2008年我国不但经历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汶川8.0级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袭击,而且受到了美国次货危机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党和国家果断决策,一系列应对措施出台,粮食生产获得了连续第5个丰收年,预计总产将达到5250亿公斤,比2007年增长4.7%。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综合影响,2008年我国粮食收购、销售价格出现了新的格局。本文将以我国十大夏粮主产区、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的湖北省襄樊市为例,分析2008年我国粮食收购、销售价格变动情况,预测2009年粮食价格变动趋势。 一、小麦收购价格总体呈上升态势

小麦收购价格从元月份每公斤(下同)1.43元,一直上升到10月份最高峰1.59元,随后便有所回落。从分季度来看,市场价格变化差异较大。 一季度价格平稳。收购价格在1.43元至1.46元之间。由于2007年襄樊市小麦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4.41亿公斤,收购量12.5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粮源充裕,因而市场价格变化不大。 二季度小麦收购价格开始上升。从4月份的1.46元,上升到6月份的1.53元。由于襄樊市小麦市场价格低于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国家在襄樊市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公斤中等白小麦1.44元,红小麦、混合小麦1.38元。2007年襄樊市小麦不仅增产,而且质量普遍好,平均等级在国标2级以上,绝大多数在国标1级。襄樊市新小麦在5月中旬上市,因而,全市小麦收购价格随之上升。 三季度小麦收购价格稳重有升。从7月份1.55元,上升到9月份1.56元。三季度是襄樊市新小麦上市高峰期,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的企业敞开收购农民小麦,社会多渠道也不敢贸然抬价收购小麦,所以这一时段襄樊市小麦收购价在国家最低收购价水平上没有大的变化。 四季度小麦收购价格涨跌互现。10月份涨到1.59元,11月份达到最高峰1.59元,12份回落到1.56元。这一阶段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左右,由于2007和2008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2009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年9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

从经济学角度看世界粮食价格上涨

从经济学角度看世界粮食价格上涨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显然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间接的影响到人类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一切脑力活动,人类的一切科技发明,人类的一切精神文明建设,人类的一切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等等,这一切活动都要在有了粮食能够生存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粮食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还有8亿人左右由于粮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处于饥饿和贫困的生存环境,市场经济的今天粮食价格的变化备受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最近两年由于世界粮食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导致世界粮食价格总体上涨,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世界粮食价格上涨。 关键字:经济学理论粮食价格上涨 (一)供给需求矛盾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知道: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动,即是商品价格上涨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商品的供给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即是商品价格上涨商品的供给增加,反之。供给定理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对于世界粮食价格而言由于供给和需求矛盾引起需求大于供求(供不应求)的状况,在世界粮食供给曲线上我们可以的看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运动,供给曲线向左下方运动,当他们形成新的均衡点的时候,三我们可以发现均衡价格上涨,即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具体情形如下图所示,P2即是新的价格,也是新形成的世界粮食价格。 一供给方面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商品的供给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即是商品价格上涨商品的供给增加,反之。对于世界粮食价格而言当粮食的供给减少时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反之。本文将从如下情况说明影响世界粮食的供给。 1粮食生产成本 通过学习生产论和成本论的知识我们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STC的增加必然导致SAC的增加,这将导致要让企业赢利,企业对产品价格定位的时候P大于SAC。这也让P小于SAC的企业退出该行业。 对于粮食生产生产论和成本论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即是在粮食生产的成本增加,将导致粮食的产量减少和粮食的价格上升。粮食生产的成本有如下:土 地劳动力农资设备自然条件

最新全球粮食为何涨价

全球粮食为何涨价 去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经历了令人瞩目的上涨。小麦上涨112%,大豆上涨75%,玉米是47%。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高价位。4月7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米期货价格上涨2.4%,达到创纪录的20.985美元/100磅,这一价格已经是一年前的两倍,自*年以来更是涨了五倍。美国市场分析专家估计,大米期货价格今年11月可能达到22美元/100磅。 面对高企的粮价,世界上各个粮食生产国纷纷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前两名为泰国和印度),总理阮晋勇3月底宣布,今年越南的大米出口量将减少11%至400万吨。埃及则禁止在10月前出口大米。世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对小麦出口加征了10%的出口关税,今年,税率被提高到40%。去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对粮食及制粉取消13%的出口退税;12月30日宣布对粮食和粮食制品加征出口关税;2008年1月1日宣布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施出口配额管理许可证。 分析这次的粮食涨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绿色革命”将良种、灌溉等新技术和化肥引入了农业,使得此后的大米产量剧增。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米产量在1980~*年间增长了40%,而自*年以后只增长了5%。至于最近三四十年,水稻种子技术并无重大突破。 而美国农业部3月称,今年的大米需求将比去年上升0.6%,达到4.225

亿吨,而产量将上升1%,达4.229亿吨。由于各产米国增加本国供应和库存的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今年1月份预测,今年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将会低于需求量约3000万~4000万吨,约占全年总产量的1.5%~2%左右。另一方面,全球粮食库存在最近30年间不断下降,*年已经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供需结构和库存水平共同决定了2008年粮食价格走势。在短期,也有很多因素促使2008年粮价甚至2009年粮价上涨。根据美国农业部分析,今年夏季全球粮食存库率将降至14.6%,创下自196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值。因此,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 第二,气候异常导致产量下降。因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以及土地沙漠化导致耕地不断减少的现实。在过去100年间,北半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了0.76℃。气候的变化不仅导致危险紧急自然情况数量增加,更对粮食的生产形成了更为直接威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缺乏应对异常天气的准备,因此在异常天气面前更为脆弱。这种脆弱性直接导致2008年的粮价有可能继续大幅度波动。 气候变化使得全球性的异常气候普遍增加了。比如*年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导致了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和加拿大等粮食主产国等粮食主产区大幅度减产。在澳大利亚,旱灾是该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这导致了这个粮食出口大国的大幅度减产,直接影响了全球粮食

世界粮食现状与涟漪效应

世界粮食现状与涟漪效应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定和世界和平,因此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和关注粮食的生产、储备和安全问题。请问,目前世界粮食形势到底怎样? 产不足消的状况仍未改变。*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20.75 亿吨,比上年增长4.6%,预计2008 年世界粮食将进一步增产。但世界粮食消费继续增加,达到20.98 亿吨。 此外,有限资源决定了粮食产量的上升空间不大。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即使粮价上升10%,产量也只会上升1%-2%。除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欧盟仍有少量增产空间,其它国家要提高粮食产量都将面对过度开发农田、使用转基因技术等具有争议性问题,供给增长缓慢形势短期难以改变。 再者,粮食库存将继续下降。世界粮食产量在近8年中有7 年低于消费量,供求缺口由库存弥补,导致粮食库存降至历史新低,仅能满足54天全球消费。从1 960年以来的数据看,世界粮食库存并不十分稳定。可分为增加、平稳和下降3个阶段:增加阶段为1 972 - 1 986 年,这一阶段适逢冷战,出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考虑,库存不断增加,至1 986年达历史高点,可供世界消费1 30天;平稳阶段为1990-* 年,这10 年间世界粮食库存保持高位平稳状态,虽略有调整,但总体在可供世界消费100 天左右徘徊;下降阶段为*年至今,库存可供世界消费天数从*年的111 天下降至*年的54天历史低点。当前,人均产量稳步回升,供求差额由负向

正发展,但库存“欠账过多”,整体仍处于下降阶段。 短期来看,粮价仍难以回落。本轮粮价上涨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长,已连续上涨28 个月并有继续上行趋势;二是范围广,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涨,涉粮行业成本普遍提高;三是波动剧烈,自*年11月以来,价格经历3次剧烈上涨,即*年9—11月、* 年4—9月以及*年10月至今,涨幅分别是28.2% 38.1%和44.2%; 四是价格平稳期缩短,仅13 个月就进入了下一个上涨阶段。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供给增长缓慢、消费涨势迅猛,库存连年亏欠短期内难以弥补,致使价格缺乏回落基础。 一般情况下,世界粮价随供求状况而变化,此次粮价上涨过程中的“涟漪效应”很值得关注。 是的。首先是,贸易壁垒逐步抬高。由于粮价大幅普涨,*年发展中国家共花了约500 亿美元进口谷物,同比上升10%。为确保国民温饱,各粮食出口国调整政策、控制出口、平抑国内粮价。阿根廷、俄罗斯和越南等国均已采取措施限制粮食出口,其中,世界五大小麦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从今年1 月底开始对小麦出口征收40%的出口税,阿根廷则决定在能够有效评估粮食生产状况前停止对小麦出口的登记。 耕地价格应声而涨。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截至*年8 月,美国农地均价2700 美元/英亩,比*年上涨逾50%。美国堪萨斯市联邦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年该市非灌溉和灌溉农地价格分别比去年上涨20.4%和18.8%;此外,世界其他主要产粮国的农地价格也上涨剧烈,其中*年阿根廷的农地均价较*年上涨27%,巴西*年上半年同比上涨8%,为5 年来最大涨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