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手术步骤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手术步骤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手术步骤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手术步骤

*导读:据穿孔大小及周围粘膜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直接缝合法:穿孔直径一般不超过5mm,切除穿孔边缘瘢痕组织,使形成新鲜创面,自创缘向周围分离粘-软骨(骨)膜,面积是穿孔的两倍以上,后拉拢缝合。

2.粘膜片移位缝合:适于穿孔约10mm者。①首先形成新的创面,先在一侧穿孔的前方弧形切开粘-软骨膜,游离缝合在同侧穿孔的后缘;然后在对侧反向粘-软骨膜游离缝合。或于一侧穿孔后上方与穿孔边缘平行做鱼钩形切开,向前移位缝合,封闭穿孔。

②于穿孔边缘选择一适宜位置取一圆形粘膜片,直径大于穿孔3~5mm,并留蒂于穿孔边缘,后翻转缝合于形成的穿孔新创面上3.穿孔较大者可采用鼻甲带蒂粘膜修补:先用小尖刀切除穿孔边缘约1mm,形成漏斗形创面,在相对的一侧中鼻甲或下鼻甲上作一比穿孔稍大的环形粘膜切口,剥离粘膜一周,中央作蒂。将圆形粘膜经穿孔在对侧辅成粘膜瓣,碘仿纱条填压,使中隔略移位。1周后取出,使形成粘连,粘连不足者,进一步刮新创面并压迫;2~3周后,若粘连完全,血供良好,即断蒂复位中隔4.移植片加固修补法:亦适用于较大穿孔:取适宜大小筋膜或自体软骨片一块备用,于右侧穿孔之前作弧形切口,通过穿孔作双侧粘-软骨(骨膜)下较广泛分离。在左侧近鼻顶和近鼻底的减张切口并缝合穿孔部。将移植物平坦塞入左侧粘-软骨膜与中隔软

骨之间,封闭穿孔。在右侧鼻底做粘膜瓣,移于右侧穿孔前缘作加固缝合。

5.碘仿纱条双侧鼻腔对称顺序填压,结束手术。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0T14:36:07.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曹红梅 [导读]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 曹红梅(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062450) 【中图分类号】R7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220-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2-3.5h,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经术后检查和随访,术后5d所有患者的移植物与穿孔缘的黏膜贴合比较紧密;术后10 d穿孔缘的黏膜血管开始增生,黏膜上皮开始逐渐向心性生长;术后6-10周黏膜上皮可见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有1例患者因移植物偏小前端出现3mm×1mm的长梭形裂缝,经积极的黏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后愈合。继续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穿孔发生。结论内镜下进行鼻中隔修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内镜手术临床疗效 临床上鼻中隔穿孔的修补方法很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1]。其中在手术移植物固定及鼻腔填塞方式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径路包括前鼻孔径路、前鼻孔蝶形切开径路、鼻翼切开径路、唇龈沟径路、鼻内镜下径路、面中部掀翻径路、显微镜下手术等[3]。常用的修补手术方法包括黏膜瓣翻转修补法、鼻中隔黏膜减张移位缝合法、有蒂或无蒂的鼻甲黏膜瓣缝合法、鼻底黏膜移位缝合法、移植片修补法等[4]。常用的可作为手术移植物的材料包括自体材料和人工材料[5]。常用的自体材料包括鼻中隔软骨片、中厚皮片、颞骨骨膜、阔筋膜、颞肌筋膜等,人工材料包括硅橡胶、塑料等[6]。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龄25-55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年,致病原因:原发性或不明原因的患者有5例,外伤性损伤患者有5例,有害气体造成鼻中隔穿孔患者有5例,医源性损伤患者有3例。穿孔大小为8-20cm,平均穿孔大小为16cm。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鼻塞、鼻腔干燥、结痂、反复出血以及呼吸时有吹哨声等情况。其中鼻干结痂出血的患者有5例,呼吸哨音的患者有5例,头痛的患者有3例,鼻堵的患者有3例,无症状的患者有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向鼻中隔双侧黏骨膜下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10ml和肾上腺素2滴,剥离鼻中隔的黏膜,防止或减少术中出血。对双侧的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及浸润麻醉,从鼻中隔的皮肤黏膜移行处切至鼻底,延切口的上部与鼻背的平行处,根据穿孔大小剪开黏膜5-15mm,操作时不要伤及筛前动脉。从软骨膜下分离开穿孔周围的黏骨膜,分离筛骨垂直板及犁骨板的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取中鼻甲黏膜、下鼻甲黏膜以及口腔颊黏膜。所取黏膜面积与骨板面积等大的修补材料,除去黏膜下的多余组织,适当调整前后下缘的软骨,保证软骨在粘膜缘内1-2mm。用缝合线缝合两层黏膜夹骨板边缘,取下肢大腿内侧的阔筋膜,用筋膜包绕骨板缝合。缝合鼻中隔前方的切口,鼻中隔两侧可放置明胶海棉,两侧用指套、油纱条适度填塞。术后用抗生素滴鼻剂滴鼻,并用广谱抗生素治疗5-7天。观察内镜下进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2 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2-3.5h,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经术后检查和随访,术后5d所有患者的移植物与穿孔缘的黏膜贴合比较紧密;术后10 d穿孔缘的黏膜血管开始增生,黏膜上皮开始逐渐向心性生长;术后6-10周黏膜上皮可见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有1例患者因移植物偏小前端出现3mm×1mm的长梭形裂缝,经积极的黏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后愈合。继续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穿孔发生。 3 讨论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传统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往往会因为光源的亮度不够,视野不够清晰,鼻内的病变结构暴露不充分,手术操作的径路比较狭窄,手术缝合操作相对困难,瓣膜也不易固定;单层修补的血运较差,缝合的组织不易成活等缺点限制了临床使用[7]。而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用于修复鼻中隔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包括:采用大腿阔筋膜包覆厚度大,阔筋膜一般不会产生滑动移位。双鼻腔宽畅通气好,不需要在狭小的鼻腔内进行缝合,操作简单易行。中隔软骨板及筛骨垂直板表面光滑、质地坚韧,不易吸收和坏死[8]。手术视野清晰,内镜下手术可保证中隔的穿孔严密封闭,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在进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操作时应轻柔,防止撕裂黏软骨膜,确保黏软骨膜的完整性。正确估计穿孔的面积,确保足够的面积覆盖穿孔。填塞时要轻柔,松紧要适度,防止移植物发生移位。 本研究表明,采用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不需要在狭小的鼻腔内进行缝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是治疗中等程度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方法。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方谨,李海同,钱林荣.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2例[J].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vngol,2011,3(11):176. [2] 郭虹,张丹.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行胶片夹板固定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4(22):63-64. [3] 何昆,戴兴军,李春. 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骨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05,3(18):183. [4] 谭扬,金家岩,杨和钧,刘艳梅.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移植组织的选择与疗效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40):306. [5] 覃道芬,陈峰,陈杰,俞晨杰,高下.鼻内镜下三层移植物鼻中隔穿孔修补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7(9):644-645. [6] 毛浓颜,汪绘纹.鼻中隔穿孔修补术3种鼻腔填塞方法的选择[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0:11650-11651.

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性探讨

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19-08-09T15:07:08.57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杨超波 [导读]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效果。 杨超波 宁乡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修复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 恢复时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并且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最大限度的避免二次手术,有很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鼻内窥镜 患者发生鼻中隔穿孔普遍都是由于鼻中隔手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或预后不良所引起,患者一般表现为鼻腔干燥和鼻出血等症状[1]。鼻中隔穿孔分为永久性和贯穿性穿孔,其引发因素多种多样[2]。在传统方式治疗鼻中隔穿孔时,基本都是采用颞肌或髂前上棘阔筋膜修复术的治疗方式[3]。但是该方式的治疗效果不显著,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5.62±2.07)岁。穿孔直径0.5-1.6厘米,平均穿孔直径(1.01±0.26)厘米。实验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5.001±3.24)岁。穿孔直径0.6-1.4厘米,平均穿孔直径(1.13±0.19)厘米。将两组患者的性别、穿孔直径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修复手术治疗,手术人员采用颞肌或髂前上棘阔筋膜修复术为患者治疗。修补材料为患者的髂前上棘阔筋膜,其直径要大于穿孔部位直径2厘米左右。从下鼻道外侧分离患者的穿孔部位,直至分析粘骨膜。在缝合髂前上棘阔筋膜时,选用0-号丝线缝合前上部和后上部。实验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患者手术前使用局部麻醉,在鼻内窥镜下将患者的鼻中隔黏膜两侧和软骨膜做成蒂,并将鼻腔底部左右侧黏膜翻转成黏膜瓣,同时让黏膜瓣尽可能长的翻转。手术人员最后闭合患者的黏膜瓣,无需做缝合处理。患者在术后需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的黏膜光滑,穿孔部位完全闭合为有效,患者需进行二次手术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 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时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手术和外伤以及特殊感染等原因均是导致鼻中隔穿孔的主要因素,其穿孔部位一般是在鼻中隔软骨处[4]。当造成穿孔的因素为原发性结核或梅毒感染等特殊性感染时,其穿孔部位普遍都在骨部[5]。在鼻中隔穿孔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方式普遍采用颞肌或髂前上棘阔筋膜修

脐疝修复术

脐疝修复术

脐疝修复术 转自37度医学网脐疝分为3型,即脐膨出(婴儿型或胚胎性脐疝)、小儿型和成人型[图1]。 1-1 婴儿型

2.其他术前准备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麻醉] 一般可用局麻;较大的脐疝可以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小儿脐疝可以用骶管麻醉或用全麻。 [手术步骤] 2-1 切开疝囊基部2-2 检查疝环附近粘连 以小儿型脐疝为例。沿脐疝下方边缘做一弧形切口,切口长度以能上翻皮瓣、显露疝囊为度[见图1]。皮肤切开后,继续向下切开皮下浅筋膜,显露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出脐疝疝囊,在其基部作椭圆形切口,切开腹中线筋膜和部分腹直肌前鞘。分离疝囊周围的粘连组织并切开疝囊,切开时需注意避免损伤疝内容物[图2-1]。分离出疝环四周的腹膜后,用止血钳提起、张开,再用小指探入疝环,检查附近有无重要脏器和粘连[图2-2]。将疝囊清理完毕后,剪去多余的疝囊腹膜,将腹膜作间断外翻褥式缝合,闭合腹腔[图2-3]。重叠腹中线的筋膜切缘和两侧腹直肌前鞘(上瓣重叠于下瓣之上约2~3cm),用4-0或7-0号丝线将下瓣间断褥式缝合于上瓣之下,然后将上瓣覆于下瓣外面作间断缝合[图2-4、5]。缝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腹腔内脏器。

2-3 缝合腹膜2-4 重叠缝合筋膜和腹直肠前鞘 2-5 筋膜缝合完毕2-6 松解脐孔皮下粘连 待筋膜修复完毕后,先用示指将皮肤切口上瓣的脐孔撑开,松解周围的粘连[图2-6],再用另手示指敷以纱布将脐孔下压。然后,将脐孔部位的皮下组织缝合固定在中线的筋膜面[图2-7],最好将浅筋膜也固定在深面的筋膜和腹直肌前鞘上[图2-8]。最后,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对较大的分离创面,应于皮下和筋膜上之间放置香烟引流。 2-7 缝合固定脐孔皮下组织2-8 将浅筋膜缝合固定于腹直肌鞘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Word整理

外一科开展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取得成功 3月31日早上,一名5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全腹疼痛2天从江苏镇江赶回本院急诊就诊,经本科毛云锋主治医师会诊考虑诊断“消化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收住我院外一科。长久以来,普外科常将消化道穿孔作为急腹症,常常会采用剖腹探查术进行治疗。随着我院外科腹腔镜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展腹腔镜探查+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成为最佳首选治疗方式之一,此项技术与剖腹探查术相比:剖腹探查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术后伤口感染风险大,术后患者恢复后伤口遗留疤痕较大等缺点与不足。而通过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效果、创伤小、术后伤口疤痕小,恢复快、感染风险小等特点受到医疗界一致好评与广泛使用。 主治医生毛云锋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并仔细检查患者后,结合患者检查,建议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在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病情,在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手术正式开始。术中发现患者胃窦前壁有一直径约0.5cm穿孔,大量胃内容物外溢,腹腔内大量的积脓,腹壁及肝脏表面大量脓苔附着,在仔细剥离完这些脓苔后,运用熟练的腹腔镜下缝合打结技术将穿孔处缝合良好,再进行来腹腔内冲洗,历时50分钟手术取得圆满的成功。与常规剖腹探查术相比手术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在腹腔镜配合下可对于整个腹腔有着更好的显露,可以将腹腔脓液脓苔彻底清理,有效地预防了术后盆腔及膈下脓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较快,因此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与欢迎。

纵观国内外,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应用于手术探查更应用于术中治疗,在探查过程中适时中转开腹可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造成严重损伤及并发症,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并为医院提升了经济效益及社会声誉。

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优缺点比较

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优缺点比较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每组7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出血量高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疼痛持续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较,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可靠选择之一。 标签: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腹股沟疝属于最为常见的普外科疾病类型之一[1]。目前临床针对腹股沟疝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不同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2例,女30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6岁,平均(47.34±4.3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每组76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疝修补术术前排空膀胱,麻醉后患者采用平卧式体位。在复发疝患者腹股沟韧带上方2 cm与之平行位置进行切口,切口长约2~3 cm,在外环切开腹外斜肌膜到达内环,把精索游离,稍微分离提睾肌和筋膜,在精索的外前方找到疝囊,进行传统疝修补技术[2]。 1.2.2 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前排空膀肤,全身麻醉,采取头低脚高15°~30°体位,建立气腹,在适当位置制两个孔,分别置入5 mm腹腔镜和3 mm操作钳。通过腹腔镜观察,首先找到对应患侧的内环口,并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再制一小孔,大约2~3 mm,置入带线针和针钩,和操作钳配合缝合内环口半轴腹膜,带

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穿孔 【概述】 鼻中隔穿孔(perforation of the nasal septum)多是鼻中隔手术损伤的结果,虽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其症状却经常困扰患者。 【治疗措施】 对穿孔边缘粘膜有溃疡、肉芽组织者,应去除结痂,用25%硝酸银液烧灼,并涂软膏,以促其愈合。有的小穿孔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无须外科修补。穿孔较大、症状明显者,应行穿孔修补。 鼻中隔穿孔较小者修补较易成功,对大于1cm者则颇感困难。修补能否成功涉及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健康的鼻粘膜。术前应仔细检查鼻腔,改善鼻粘膜状况,有炎症者应积极治疗而不要急于手术,嗜烟酒者应忌烟酒一个月以上,穿孔缘的溃疡、糜烂,更应积极治疗。②合理的切口选择。选择切口的原则是便于操作,以保证修补所用瓣膜能完好对位和张弛有度的缝合。如选用唇龈沟切口,尚应注意口腔及牙体有否感染性疾病。③覆盖穿孔的组织瓣膜有良好的营养供给,因而要求组织瓣膜有足够的宽度。 (一)鼻中隔粘膜瓣修补法 1.减张缝合法适用于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小穿孔。局部表面和浸润麻醉后,将穿孔边缘去少许以形成新鲜创面。在穿孔边缘的前上方1~2cm处做一弧形切口,其长度应超过穿孔直径。自穿孔创缘分离鼻中隔两侧粘骨膜至弧形切口,以松解粘骨膜,然后将其向

后下拉并覆盖穿孔,将此中隔软组织瓣膜片后下方1~2cm处,将其组织瓣膜牵拉向前上遮盖穿孔,并在穿孔的前上缘处缝合。 2.鼻中隔粘膜瓣转位修补法在鼻中隔左侧粘膜上,自穿孔上方绕过穿孔后缘至穿孔下方,做一弧形切口。再自切口起点绕过穿孔前缘做另一弧形切口,两者汇合成一梭形,中间为穿孔,上下各为一三角形粘膜瓣,然后将穿孔上下两个三角形粘膜瓣自尖端向穿孔边缘剥离,形成以穿孔缘为蒂的粘膜瓣。将穿孔上面的粘膜瓣向下翻,下端粘膜瓣向上翻。这样便形成了穿孔部右侧粘膜。左侧穿孔的覆盖与单侧减张缝合法相同,但要保证粘膜瓣的宽度。 (二)鼻甲粘膜瓣修补法 1.中鼻甲粘膜转位法将穿孔缘切除少许以形成新的创面。在同侧中鼻甲上做到“U”形切口,由上而下剥离粘膜瓣至蒂部,将此粘膜瓣向下翻盖于穿孔并将其缝合于穿孔周围的创缘上。对侧鼻腔填塞,2~3周后切断蒂部。 2.下鼻甲粘膜转位法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于下鼻甲表面做正“U”形切口,粘膜瓣向上翻盖于高于下鼻甲水平的鼻穿孔上。 (三)鼻底、鼻中隔粘膜修补法于一侧鼻腔下鼻道外侧壁做一前后方向切口,自此切口向下至鼻底,再向上分离粘骨膜和粘软骨膜,分离范围尽量大,向上可达穿孔上缘。对侧同法处理。然后在穿孔上缘前后向切取一窄条粘膜瓣,将双侧粘膜瓣向上转位位置盖于穿孔上,双侧分别对位缝合。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关键词】胃穿孔修补术; 腹腔镜; 术中配合 胃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H2受体阻滞剂问世以来,胃溃疡的内科治愈率越来越高。然而,仍有少数突发胃穿孔的患者急需外科手术治疗。由于腹腔镜具有安全、损伤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1],故将腹腔镜用于胃穿孔的外科治疗,深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我院2007年2月~2008年12月,成功地为12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2~68岁。病情较重,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术者2例;穿孔时间>12 h,且腹腔内感染严重者6例;患者年轻,穿孔及周围瘢痕较小者4例。手术过程平稳,护士的术中配合未发生任何差错。 1.2 手术方法在脐下缘做1 cm弧形切口达皮下,常规建立气腹。气腹满意后拔出气腹针,穿刺10 mm套管针并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视下分别于剑突下、锁骨中线、腋前线与肋缘交点下各3 cm处分别穿刺10 mm、5 mm、5 mm套管针。插入相应器械。先用吸引器吸净胃内容物及渗液,找到穿孔后,用3 0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如穿孔较大,周边组织硬,且有水肿时,组织缝合后不易愈合,或疑有癌变时,应切除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上述情况,在做全层缝合后,暂不结扎,游离部分大网膜填塞于穿孔内,然后打结。冲洗腹腔、

盆腔。于穿孔附近放置引流管,从腋前线套管处引出体外并固定。放出CO2气体,拔出套管,粘合皮肤切口。 2 术前准备 2.1 患者准备置胃管持续负压吸引,以减少胃内容物流入腹腔。遵医嘱短时间内适当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如有休克,立即抗休克,术前给抗生素抗感染。清洁脐孔,以防术后脐孔处切口感染。 2.2 器械准备除常规腹腔镜手术器械外,还需准备中转开腹器械包。腔镜专用持针器、3 0可吸收缝线、医用生物蛋白胶、术后防粘连隔离膜。 2.3 环境准备手术安排在万级洁净手术间,房间温度22~25℃,湿度40%~60%,手术间内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3 手术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患者呈仰卧位,左上肢输液自然伸直<90°置于托手架上;右上肢用中单固定自然放于体侧;下肢自然舒展,床尾上床档,避免患者皮肤与金属接触,以免术中使用电灼装置时造成意外。除了遵循常规手术配合职责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认真检查所有仪器及性能,确保完好。连接好CO2气体钢瓶(仔细核对),以免与手术室内常用气体混淆。②备好电刀、吸引器,连接好各种导线。③摆好并固定患者体位,注意保暖,防止患者躁动引起污染。④根据手术需要,认真调节冷光源亮度、CO2流量、冲洗器、电刀强度等。⑤备好冲洗温盐水。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配合(精)

[ 10-09-03 15:26:00 ] 作者:关燕娜朱金 早编辑:studa090420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胃穿孔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术前做好特殊仪器、物品及患者的准备,术中体位的摆放,熟悉手术步骤,主动及时无误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结论术前精心细致的准备,术中密切有序的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术胃穿孔手术配合特殊仪器手术步骤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实施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胃穿孔的患者共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0~55岁。腹腔内感染严重者2例,手术过程顺利,护士术中配合未发生任何差错。 2 术前准备 2.1 患者准备此类手术一般都是发病急、病情重的急诊手术。术前需要病房作好胃管和尿管的准备。持续胃管负压吸引,以减少胃内容物流入腹腔,遵医嘱短时间内适当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如有休克,立即抗休克,术前给抗生素抗感染,清洁脐孔,以防术后脐孔处切口感染。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要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心平气和地与患者交谈。要针对患者焦虑、恐惧、忧郁、悲观、自卑的心理进行心理护理。 2.2特殊器械准备腹腔镜器械作常规准备,以应急状态。除常规腹腔镜手术器械外,还需要准备中转开腹器械包。3-0微乔可吸收缝线、石蜡油(润滑器械表面)、医用透明质酸钠、关节镜套。 3 术中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 3.1.1 体位患者平卧位,开通静脉输液于右上肢并自然伸直小于90°置于托手板上,左上肢用中胶单自然放于体侧,下肢自然舒展并固定,注意保暖。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前将手术床调节至患者头高脚低20~30°,以利于术中术野暴露。 3.1.2 术中配合除了遵循常规手术配合职责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认真检查所有仪器及性能,确保完好。 连接好CO2气体;②备好电刀、超声刀、吸引器及腹腔镜,导光纤维束、电视摄像显示系统的连接。导光纤维束不可过度弯曲,以防折断;③根据手术需要,认真调节冷光源亮度、CO2流量、吸引器、电刀强度等;④准备好冲洗用的温盐水。 3.2 器械护士配合提前10~15分钟洗手上台,仔细检查器械性能,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物品,台上连接各仪器并固定妥当。传递11号刀片,气腹针。先行人工气腹,再传递10mm穿刺器脐孔进镜,分别于剑突下为主孔操作,肋缘下两孔为辅助操作[1]。注意无菌操作。穿孔部位用3~0微乔可吸收缝线缝合完毕后,更换手套,注意分开污染器械与无菌器械,以免造成污染。特殊环节配合:将镜头用备好的热盐水浸泡,防止镜头模糊,向穿孔

老年患者急性胃穿孔修补术的护理观察

老年患者急性胃穿孔修补术的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05T17:39:30.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王荣华[导读] 术后并发症干预护理: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后容易并发胃出血、胃排空障碍、胃壁缺血坏死、手术切口感染等病症。 王荣华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民医院 4575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行胃穿孔修补术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当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急性胃穿孔修补术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324-01 胃穿孔是消化系统溃疡病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患者胃部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可引发化学性或细菌性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1]。综合护理是现代临床护理常用的护理模式,为了探讨其在老年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胃穿孔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胃穿孔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 2.4±2.2)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胃穿孔,其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高热等,排除重要器官功能异常或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是确保临床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术前护理人员应当做好以下护理工作:(1)心理护理:胃穿孔通常是急性发病,且腹部剧烈疼痛,加上患者对病症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甚至担心自身疾病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继而拒绝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转移注意力和疗效举例等途径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疑虑,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促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2)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并实施血常规、尿常规、血管功能等检查,在确定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手术的前提下才实施手术。手术前取患者半卧位,实施早期广谱抗生素治疗,做好输液、胃肠减压、药敏试验、部分皮肤准备以及麻醉等准备工作,确保修补术治疗顺利进行。 1.2.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必要手段。具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1)基础护理:术后保持患者平卧位休息,头偏向一侧,确保患者呼吸顺畅,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待病情稳定后,应尽量保持患者半卧位,防止手术切口被拉伤,引发感染。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情况,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病情的康复。(2)胃肠减压护理:术后仍需进行胃肠减压,防止腹胀现象发生,促进伤口早日愈合。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胃管是否畅通,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流量,发现引流液混合血迹,表明患者口可能并发消化道出血,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饮食护理:术后注意加强饮食护理,在拔除胃管后应食用米汤或少量流质食物,随后进食半流体食物,两周后可正常进食。建议患者少食多餐,禁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食物,促进胃粘膜增生,实现患者病症快速康复。(4)术后并发症干预护理: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后容易并发胃出血、胃排空障碍、胃壁缺血坏死、手术切口感染等病症。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护理,做好抗菌消炎工作,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出现腹胀、腹痛、呕血等症状,应当立即报告主治医师,立即采用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病症发展和恶化[2]。 1.3疗效评价标准本研究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显效:胃穿孔症状全部消失,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显示胃粘膜恢复正常;(2)有效:胃穿孔症状缓解,胃酸分泌基本正常;(3)无效:胃穿孔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三个级别,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差异。 2.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比较(n,%) 3.讨论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加上合并原发疾病较多,身体耐受能力低下,难以忍受胃大部分切除治疗,通常采用保守修补术治疗,但有效的配套护理措施是手术疗效的根本保证。综合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准备护理,以及术后的基础护理、胃肠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内容,在老年急性胃穿孔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临床护理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疝修补术手术 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沈岩) 麻醉达成后,留置导尿管,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下腹股沟上循原切口进入。原切口纤维化,解剖不清。打开腹外斜肌腱膜,仔细分离粘连,游离精索,其内环扩大约3指,因寻找疝囊困难,将阴囊内容物提出,切开睾提肌,打开疝囊,发现疝内容物为小肠,可轻易回送,囊外组织增厚,游离疝囊,在高位缝扎。严密止血后,将阴囊内容放回阴囊。术中诊断:右斜疝。决定行右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取巴德氏花瓣置入内环,周边与腹横筋膜及腹肌疤痕缝合数针,再以巴德氏补片置于精索后方,周边分别与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疤痕缝合数针固定以加强后壁。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逐层关回。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少,术毕,安返病房。 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沈倩云) 麻醉达成后,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耻骨联合至左髂前上棘连线上方两指作斜切口长约5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探及皮下环,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切开睾提肌,打开疝囊,发现疝内容物已回缩,疝囊与腹腔相通。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术中诊断:左腹股沟斜疝。游离疝囊,在疝环处高位缝扎,切除疝囊,探查发现内环扩大约3指,决定行左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取巴德氏花瓣顶部与疝囊缝扎处缝一针后置入内环,周边与腹横筋膜缝合数针,再以巴德氏补片置于精索后方,周边分别与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缝合数针固定以加强后壁。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逐层关回。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少,术毕,安返病房。 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 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至左耻骨结节连线作切口,长约6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探及皮下环,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在精索内上方找到疝囊,疝囊远端未进入阴囊。横断疝囊,游离近端疝囊至疝囊颈部,予2#线作荷包缝合关闭疝囊颈部,切除远端多余疝囊组织。取Pluge网塞修剪后缝扎于疝囊颈部,填充内环处,并将Mesh片修剪后于精索后方固定在耻骨膜、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肌腱加强腹壁,创面及切口止血,探查无活动性出血,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肤,右侧同左侧操作顺序。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 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安返。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直肌后间隙成人脐疝修补术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年2月第12卷第1期Chin J Hernia Abdominal W all Surg(Electronic Edition), February 2018,V ol.12,No.1·47· ·论著·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直肌后间隙 成人脐疝修补术 蒋会勇郭一君张丹马锐张雪峰 【摘要】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将补片置于腹膜前腹直肌后间隙进行脐疝修补效果。方法沈阳 军区总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共完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肌后间隙脐疝补片修补术9例, 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2(28~70)岁,术中采用全腹腔镜在腹直肌后方分离腹膜 前间隙及脐疝缺损区,关闭缺损后将补片置于腹直肌后间隙内进行修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73~130 min),术后平均住 院时间1.8(1~3)d,发生脐部皮肤小面积坏死感染1例,脐部积液1例。无出血、肠梗阻、肠瘘 等严重并发症,无复发及慢性疼痛。结论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肌后间隙放置补片的方法进行脐 疝修补是可行的,避免了腹腔内补片修补手术的不足,限于病例数原因,尚需进一步观察后续结果。 该术式为脐疝的腔镜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关键词】脐疝;腹腔镜;疝修补术;逆向穿刺法 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osterior rectus abdominisspaces mesh repair for umbilical hernias in adults Jiang Huiyong, Guo Yijun, Zhang Dan, Ma Rui, Zhang Xuefe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Shenyang 110016, China Correspondence author: Zhang Xuefeng, Email: huiyongj1210@https://www.doczj.com/doc/7817189777.html, 【Abstract】Objective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 repair of umbilical hernia was expensive and elicited a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 approaches, it was possible to obtain good results by laparoscopic preperitoneal placement of the mesh to repair the umbilical hernias. Methods A total of 9 cases of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osterior rectus abdominisspaces mesh repair for umblical hernias in adults were completed in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from June 2015 to November 2017. The number of male and female was 5 and 4 case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age was 48.2 (28-70) years. During the surgery, the preperitoneal space and umbilical hernia defects were laparoscopically separated. The mesh was placed in front of the peritoneum posterior rectus abdominisspaces after closed the umbilical hernia defects. Results All of the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100 min (73-130 min); and the average day of hospitalization was 1.8 days (1-3 days). Skin of umbilical area necrosis and secondary infection occurred in one case. Seroma occurred in one case. No bleeding,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testinal fistula nor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these patients. There were no recurrence and chronic pain found.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repair the umbilical hernia by 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osterior rectus abdominisspaces mesh repair approaches, and this technique avoids many shortcomings of the IPOM surgery. Further follow-up result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because of limitednumber of cases and followed up time in this study. This procedure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umbilical hernia in adults. 【Key words】Umbilical hernias;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 Retrograde puncture method DOI:10.3877/cma.j.issn.1674-392X.2018.01.011 作者单位:110016 沈阳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 通信作者:张雪峰,Email: huiyongj1210@https://www.doczj.com/doc/7817189777.html,

胃修补术记录

胃穿孔修补术 待麻醉成功后,平卧术台,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直肌纵行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进腹,见腹膜充血水肿,大网膜左中腹移位,腹腔内有大量脓苔,有淡黄色脓性混浊液体约1500ML。肠管充血、水肿,表面有大量散在脓苔附着。肠管间相互粘连,小心分离粘连,吸尽脓液后探查见胃大弯处有一直径约2CM的穿孔,穿孔处质地较硬,未见明显隆起及结节,周围有大量脓苔附着,充血水肿,穿孔处可见胃内容物溢出,未扪及硬结。将穿孔边缘炎性及水肿较重的组织切除约0.3×0.3平方厘米的胃壁组织送病检。用碘伏及无菌生理盐水清洗穿孔处后用小圆针“1”号丝线行间断全层缝合,再行浆肌层间断加强缝合,查修补处无渗漏后将网膜覆盖穿孔处并用缝合线固定,探查肝、胆、胰、脾、胃、阑尾、双肾及肠管未见异常。予无菌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至清亮后用无菌纱布蘸尽,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置28号橡胶引流管一根于盆腔内,经腹壁戳侧孔引出,并缝固于腹壁皮肤上,外接引流袋。再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逐层缝合各层。无菌纱布、棉垫包扎切口。术毕安返病房。 术后将剪除的胃壁组织送病检。 术中出血少,手术及麻醉满意。 将病情及术中情况向患者家属作详细说明,家属表示理解、知情。 胃穿孔修补术、隔下脓肿清除术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待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中上腹经腹直肌纵行探查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进腹,彻底止血。见腹膜充血水肿,腹腔内有约400ml淡黄色脓性液体,肠壁及大网膜见少许脓苔附着,右侧隔下见大量脓苔附着,予小心清除脓苔。右上腹见大网膜与胆囊广泛粘连,胆囊水肿,其周围见脓苔附着,探查胆囊无坏疽及穿孔。于胃前壁小弯处见一直径约0.3cm胃全层穿孔,穿孔周围质韧,于胃壁未扪及结节性肿块,小网膜干净,无水肿及脓苔,间断胃壁全层缝合,浆肌层间断缝合加强,大网膜覆盖加强,依次探查小肠、结肠、肝、胰、脾、胃、膀胱见小肠内大量蛔虫,余未见异常。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用无菌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至清亮后用纱布蘸尽,置28号橡胶引流管一根于盆腔,一根于腹腔,经腹壁戳侧孔引出,并缝固于腹壁皮肤上。查无活动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逐层缝合各层。无菌纱布棉垫包扎切口。 手术顺利,麻醉可,术中出血约80ml,术毕安返病房。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外一科开展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取得成功 3月31日早上,一名5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全腹疼痛2天从江苏镇江赶回本院急诊就诊,经本科毛云锋主治医师会诊考虑诊断“消化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收住我院外一科。长久以来,普外科常将消化道穿孔作为急腹症,常常会采用剖腹探查术进行治疗。随着我院外科腹腔镜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展腹腔镜探查+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成为最佳首选治疗方式之一,此项技术与剖腹探查术相比:剖腹探查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术后伤口感染风险大,术后患者恢复后伤口遗留疤痕较大等缺点与不足。而通过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效果、创伤小、术后伤口疤痕小,恢复快、感染风险小等特点受到医疗界一致好评与广泛使用。 主治医生毛云锋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并仔细检查患者后,结合患者检查,建议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在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病情,在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手术正式开始。术中发现患者胃窦前壁有一直径约0.5cm穿孔,大量胃内容物外溢,腹腔内大量的积脓,腹壁及肝脏表面大量脓苔附着,在仔细剥离完这些脓苔后,运用熟练的腹腔镜下缝合打结技术将穿孔处缝合良好,再进行来腹腔内冲洗,历时50分钟手术取得圆满的成功。与常规剖腹探查术相比手术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在腹腔镜配合下可对于整个腹腔有着更好的显露,可以将腹

腔脓液脓苔彻底清理,有效地预防了术后盆腔及膈下脓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较快,因此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与欢迎。 纵观国内外,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应用于手术探查更应用于术中治疗,在探查过程中适时中转开腹可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造成严重损伤及并发症,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并为医院提升了经济效益及社会声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