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的术式选择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的术式选择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的术式选择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的术式选择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的术式选择【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根据鼻中隔穿孔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修补方式及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方法12例鼻中隔穿孔患者,3例穿孔直径≤0.5 cm,采取鼻内镜下鼻中隔粘骨膜瓣减张修补鼻中隔穿孔。5例0.5 cm<穿孔直径≤1.5 cm,采取自体大腿阔筋膜筛骨垂直板夹层法修补鼻中隔穿孔。4例穿孔直径>1.5 cm,采取带蒂鼻腔外侧粘骨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鼻腔使用油剂保持湿润。结果观察3月至1年,3例直径≤0.5 cm患者痊愈,平均愈合时间3周。5例0.5 cm<穿孔直径≤1.5 cm患者,1例好转,4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8周。4例穿孔直径>1.5 cm患者,1例好转,3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周。结论鼻内镜下手术修补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最佳方式,修补手术后的保湿,抗感染能促进伤口愈合,确保手术成功。依据穿孔大小选择副损伤最小的手术方式及移植材料,穿孔较大患者应准备爬行“床”。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穿孔;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作者单位:021008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鼻中隔穿孔多采用手术修补,但因鼻腔狭小,操作不便,修补成功较为困难,是目前鼻内镜手术中较为棘手的手术。文献报道的修补方法及修补材料很多,各种方法各有特点,我科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鼻中隔软骨部穿孔患者12例,依据穿孔大小采取不同的修补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0T14:36:07.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曹红梅 [导读]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 曹红梅(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062450) 【中图分类号】R7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220-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2-3.5h,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经术后检查和随访,术后5d所有患者的移植物与穿孔缘的黏膜贴合比较紧密;术后10 d穿孔缘的黏膜血管开始增生,黏膜上皮开始逐渐向心性生长;术后6-10周黏膜上皮可见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有1例患者因移植物偏小前端出现3mm×1mm的长梭形裂缝,经积极的黏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后愈合。继续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穿孔发生。结论内镜下进行鼻中隔修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内镜手术临床疗效 临床上鼻中隔穿孔的修补方法很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1]。其中在手术移植物固定及鼻腔填塞方式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径路包括前鼻孔径路、前鼻孔蝶形切开径路、鼻翼切开径路、唇龈沟径路、鼻内镜下径路、面中部掀翻径路、显微镜下手术等[3]。常用的修补手术方法包括黏膜瓣翻转修补法、鼻中隔黏膜减张移位缝合法、有蒂或无蒂的鼻甲黏膜瓣缝合法、鼻底黏膜移位缝合法、移植片修补法等[4]。常用的可作为手术移植物的材料包括自体材料和人工材料[5]。常用的自体材料包括鼻中隔软骨片、中厚皮片、颞骨骨膜、阔筋膜、颞肌筋膜等,人工材料包括硅橡胶、塑料等[6]。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龄25-55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年,致病原因:原发性或不明原因的患者有5例,外伤性损伤患者有5例,有害气体造成鼻中隔穿孔患者有5例,医源性损伤患者有3例。穿孔大小为8-20cm,平均穿孔大小为16cm。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鼻塞、鼻腔干燥、结痂、反复出血以及呼吸时有吹哨声等情况。其中鼻干结痂出血的患者有5例,呼吸哨音的患者有5例,头痛的患者有3例,鼻堵的患者有3例,无症状的患者有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向鼻中隔双侧黏骨膜下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10ml和肾上腺素2滴,剥离鼻中隔的黏膜,防止或减少术中出血。对双侧的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及浸润麻醉,从鼻中隔的皮肤黏膜移行处切至鼻底,延切口的上部与鼻背的平行处,根据穿孔大小剪开黏膜5-15mm,操作时不要伤及筛前动脉。从软骨膜下分离开穿孔周围的黏骨膜,分离筛骨垂直板及犁骨板的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取中鼻甲黏膜、下鼻甲黏膜以及口腔颊黏膜。所取黏膜面积与骨板面积等大的修补材料,除去黏膜下的多余组织,适当调整前后下缘的软骨,保证软骨在粘膜缘内1-2mm。用缝合线缝合两层黏膜夹骨板边缘,取下肢大腿内侧的阔筋膜,用筋膜包绕骨板缝合。缝合鼻中隔前方的切口,鼻中隔两侧可放置明胶海棉,两侧用指套、油纱条适度填塞。术后用抗生素滴鼻剂滴鼻,并用广谱抗生素治疗5-7天。观察内镜下进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2 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2-3.5h,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经术后检查和随访,术后5d所有患者的移植物与穿孔缘的黏膜贴合比较紧密;术后10 d穿孔缘的黏膜血管开始增生,黏膜上皮开始逐渐向心性生长;术后6-10周黏膜上皮可见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有1例患者因移植物偏小前端出现3mm×1mm的长梭形裂缝,经积极的黏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后愈合。继续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穿孔发生。 3 讨论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传统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往往会因为光源的亮度不够,视野不够清晰,鼻内的病变结构暴露不充分,手术操作的径路比较狭窄,手术缝合操作相对困难,瓣膜也不易固定;单层修补的血运较差,缝合的组织不易成活等缺点限制了临床使用[7]。而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用于修复鼻中隔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包括:采用大腿阔筋膜包覆厚度大,阔筋膜一般不会产生滑动移位。双鼻腔宽畅通气好,不需要在狭小的鼻腔内进行缝合,操作简单易行。中隔软骨板及筛骨垂直板表面光滑、质地坚韧,不易吸收和坏死[8]。手术视野清晰,内镜下手术可保证中隔的穿孔严密封闭,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在进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操作时应轻柔,防止撕裂黏软骨膜,确保黏软骨膜的完整性。正确估计穿孔的面积,确保足够的面积覆盖穿孔。填塞时要轻柔,松紧要适度,防止移植物发生移位。 本研究表明,采用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不需要在狭小的鼻腔内进行缝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是治疗中等程度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方法。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方谨,李海同,钱林荣.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2例[J].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vngol,2011,3(11):176. [2] 郭虹,张丹.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行胶片夹板固定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4(22):63-64. [3] 何昆,戴兴军,李春. 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骨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05,3(18):183. [4] 谭扬,金家岩,杨和钧,刘艳梅.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移植组织的选择与疗效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40):306. [5] 覃道芬,陈峰,陈杰,俞晨杰,高下.鼻内镜下三层移植物鼻中隔穿孔修补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7(9):644-645. [6] 毛浓颜,汪绘纹.鼻中隔穿孔修补术3种鼻腔填塞方法的选择[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0:11650-1165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作者:游学俊, 高起学, 崔永华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武汉,430030 刊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年,卷(期):2009,23(11) 被引用次数:14次 参考文献(10条) 1.COTTLE M H Modified nasal septum operations 1950 2.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学 1978 3.游学俊;高起学;刘争鼻内窥镜在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09) 4.王荣光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06) 5.RAYNOR E M Powered endoscopic septoplasty for septal deviation and isolated spurs[外文期刊] 2005(6) 6.SCHULTZ-COULON H J Comments on septoplasty 2006 7.GETZ A E;HWANG O H Endoscopic septoplasty[外文期刊] 2008(1) 8.SCHULTZ-COULON H J Three-layer repair of nasoseptal defects 2005 9.HELLMICH S The problem of cartilage bending in nose surgery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aspects) 1973 10.华小阳;高起学;崔永华胶片固定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咸龙.温湘玲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沿革和现状[期刊论文]-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11) 2.陈恩凤.董庆汉.陈尧.徐丽芬.刘瑞清.姜华鼻中隔偏曲矫正200例[期刊论文]-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19) 3.梁建平.李东云.袁弘.陆秋天.刘蓓.李穗.LIANG Jian-ping.LI Dong-yun.YUAN Hong.LU Qiu-tian.LIU Bei.LI Sui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手术[期刊论文]-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 4.马敬.何军玲.周柳青鼻中隔骨及软骨拼接缝合支架重建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期刊论文]-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8) 5.李琪.魏运军.张学渊鼻中隔偏曲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期刊论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3) 6.张炳辉.史余明.阚轩.刘鸣黏膜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7) 7.丁立才.刘玉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5例报告[期刊论文]-北京医学2008,30(5) 8.刘咏虹鼻中隔偏曲不同切口手术方式的选择[期刊论文]-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20) 9.苗旭涛.彭本刚.王欣.李文军.全世明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及鼻骨骨折同期矫正手术的特点分析[期刊论文]-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4) 10.倪玉苏.赵霞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期刊论文]-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2) 引证文献(14条) 1.王秋丰.乔小良.刘金荣鼻中隔矫正术225例切口选择及处理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8)

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研究

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2-07-18T15:53:14.0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耿秀珍[导读]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症、急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部分人群鼻出血发病率高达60%, 80%以上的鼻出血源于鼻中隔前方 耿秀珍(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456400) 【中图分类号】R76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53-02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症、急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部分人群鼻出血发病率高达60%, 80%以上的鼻出血源于鼻中隔前方[1]。绝大部分鼻出血经过正规的前鼻孔填塞即可治愈。但有些鼻出血即使经过多次前后鼻孔填塞亦不能控制出血,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处理鼻出血的关键在于明确出血部位,这样既可有效止血,又可减少患者的痛苦。而鼻内镜下诊治鼻出血则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止血迅速的特点。现将我科2008 年8月~2010年8月对117例难治性鼻出血病例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7例病人中,男68 例,女49例,年龄16~76岁,平均45.2岁。均为单侧出血,所有患者都在外院或本院接受过前鼻孔堵塞,其中12例次施行了前后鼻孔堵塞治疗,并同时接受补液、输血、止血、抗炎等处理均未能很好地控制出血,入院时仍有间断性的鼻腔、口咽部出血。伴有高血压病史34(29%) 例, 伴糖尿病9例(7.7%) ,鼻出血过多引起贫血(血红蛋白< 6g/L) 4例(3.4%) 。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对老年患者、伴有高血压病患者及恐惧、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必要时可采用全身麻醉,保障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先用吸引管清除鼻腔内积留的凝血块,置入2%丁卡因(含1∶1000肾上腺素)棉片。充分麻醉收缩鼻腔黏膜后,依次取出棉片同时插入0°鼻内窥镜,边吸引边详细查找鼻腔出血点,按血流方向寻找责任出血点。如果处于出血状态,可沿着出血方向边吸血边寻找,并按由前向后,由下而上顺序查找,避免遗漏。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情况,充分暴露下鼻道穹隆顶部、嗅裂鼻中隔部以及中鼻道后上部等区域,多可探明出血点。若处于出血间歇期,则根据棉片血染的位置,对可疑部位应用吸引管触探或棉片轻轻地拭擦寻找出血点,如发现鼻粘膜呈乳头样、粟粒样等不同形态的粘膜增生或凸起,以吸引头轻触之,若出血,可确定出血部位。发现出血点立即用高频双极电凝止血, 输出功率在25~35W之间。电凝止血后, 局部使用涂抗生素明胶海绵覆盖,不填压凡士林纱条。术后常规抗炎、止血、输液对症支持治疗, 高血压病患者控制血压, 观察3~4d未再出血者予出院。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治疗后1~3个月内鼻腔原出血部位未再出血作为治愈标准;鼻腔原出血部位治疗后仍出血不止,需其他治疗的为无效。 2 结果 2.1 出血部位 117例中,鼻中隔前上段29例,嗅裂区24例,中鼻甲前端20例,中鼻道后上端16例,下鼻道穹隆部12例,蝶筛隐窝处9例,下鼻甲前端7 例。 2.2 疗效 117例中,1次治愈110例(94.0%) ,2次治愈7例(6.0%),全部患者均治愈,无1 例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 治疗原则是迅速找到出血点和快速有效止血。过去对发生在鼻腔深部, 反复多次的鼻出血治疗比较棘手,通常采用前后鼻孔填塞、动脉结扎和栓塞术[2]。盲目的前后鼻孔填塞,对鼻腔黏膜损伤大,如果没有压迫住出血点,再次出血率极高,并且填塞过程痛苦大,填塞引起的头痛,缺氧症状常防碍正常呼吸和睡眠,特别是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全身情况差,在填塞或抽取纱条过程中虚脱、休克时有发生。对仍不能止血的患者还要采取血管结扎或血管栓塞。近几年我们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避免了以上缺点,使患者易于接受和耐受,首先鼻内镜的直视照明,兼以吸引管吸除积血,可提供一个清洁明朗的术野,便于寻找出血点。其次发现出血点可用双极电凝止血,止血精确到位,另外明胶海绵局部微填塞,避免了前后鼻孔填塞引起的头痛缺氧症状,且加固了止血效果,起到了双重止血作用。该技术尤其适用并发高血压、心血管等全身疾病的患者。 传统观念认为鼻腔后部出血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Woodruff 静脉丛[3,4] ,但本组117例患者中出血部位依次为鼻中隔前上部、嗅裂区、中鼻道、下鼻道、蝶筛隐窝,以老年合并全身疾病者居多,且出血多为搏动性喷射状或泉涌状,少数出血间歇期的出血点也呈红色粟粒样隆起,类似于动脉性的血管瘤,未见一例鼻-鼻咽静脉丛出血,可见鼻腔出血的责任血管多为筛前、筛后动脉和蝶腭动脉,所以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时,要对以上区域做重点检查。 参考文献 [1]李长清,黄忠会,张友骥,等.隐蔽难治性鼻出血诊疗策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8, 15 (10) : 51 - 52. [2]葛圣蕾.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的手术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3,9(1):57-60. [3]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70. [4]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0-194.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313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3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易发人群、高发季节,总结治疗鼻出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3例鼻出血病例资料,得出结论。结果:鼻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利特尔区(49.5%)、嗅裂区(15.3%)、下鼻道后穹隆(5.8%)。≥40岁人群易发(83.4%)且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例较高(54.4%),以冬春季发病为主。所有患者经内镜下填塞或单极电凝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患者鼻腔出血点不易见时,内镜下应循出血好发部位全面寻找,40岁以上尤其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人群应注意季节性地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dilection site,prone group,high-occurrence season of epistaxis,and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he treatment of epistaxis.Method: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ase reports about 313 patients with epistaxis was made for a conclusion.Result:Predilection sites of epistaxis were little area(49.5%),olfactory cleft area(15.3%)and nasal passages under the posterior fornix(5.8%).Apt age group of epistaxis was more than 40 years old(83.4%),they were with high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54.4%).Winter and spring had a high morbidity.All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by tamping hemostatic or mono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had been cured.Conclusion:When the nasal bleeding point is not easy to see,to find the bleeding site can give priority to explore the above-mentioned place.People who were more than 40 years ol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hall pay attention to the seasonal disease’s prevention work. [Key words] Epistaxis;Nasal endoscopy;Tamping hemostatic;Mono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見急症之一,出血量可从几毫升到几百毫升不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处理不及时或不妥当可能增加患者痛苦,或引起严重并发症,尽快找到出血点,有效止血,稳定病情是鼻出血治疗的关键。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经笔者所在科收治的313例鼻出血病例资料,探讨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易发人群、高发季节,总结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单侧鼻出血患者313例,其中男187例,女126例。男女比例1.48∶1。年龄5~88岁,平均54岁。 1.2 治疗方法

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性探讨

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19-08-09T15:07:08.57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杨超波 [导读]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效果。 杨超波 宁乡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修复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 恢复时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并且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最大限度的避免二次手术,有很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鼻内窥镜 患者发生鼻中隔穿孔普遍都是由于鼻中隔手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或预后不良所引起,患者一般表现为鼻腔干燥和鼻出血等症状[1]。鼻中隔穿孔分为永久性和贯穿性穿孔,其引发因素多种多样[2]。在传统方式治疗鼻中隔穿孔时,基本都是采用颞肌或髂前上棘阔筋膜修复术的治疗方式[3]。但是该方式的治疗效果不显著,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5.62±2.07)岁。穿孔直径0.5-1.6厘米,平均穿孔直径(1.01±0.26)厘米。实验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5.001±3.24)岁。穿孔直径0.6-1.4厘米,平均穿孔直径(1.13±0.19)厘米。将两组患者的性别、穿孔直径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修复手术治疗,手术人员采用颞肌或髂前上棘阔筋膜修复术为患者治疗。修补材料为患者的髂前上棘阔筋膜,其直径要大于穿孔部位直径2厘米左右。从下鼻道外侧分离患者的穿孔部位,直至分析粘骨膜。在缝合髂前上棘阔筋膜时,选用0-号丝线缝合前上部和后上部。实验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患者手术前使用局部麻醉,在鼻内窥镜下将患者的鼻中隔黏膜两侧和软骨膜做成蒂,并将鼻腔底部左右侧黏膜翻转成黏膜瓣,同时让黏膜瓣尽可能长的翻转。手术人员最后闭合患者的黏膜瓣,无需做缝合处理。患者在术后需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的黏膜光滑,穿孔部位完全闭合为有效,患者需进行二次手术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 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时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手术和外伤以及特殊感染等原因均是导致鼻中隔穿孔的主要因素,其穿孔部位一般是在鼻中隔软骨处[4]。当造成穿孔的因素为原发性结核或梅毒感染等特殊性感染时,其穿孔部位普遍都在骨部[5]。在鼻中隔穿孔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方式普遍采用颞肌或髂前上棘阔筋膜修

鼻中隔矫正手术步骤

鼻中隔矫正手术步骤 (仅供学习参考)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很有效,鼻中隔偏曲一般呈形C或S形,结合病史和症状,作鼻肉检查以判断鼻中隔的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注意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它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鼻息肉等。 (鼻中隔类型) 鼻中隔矫正手术主要治疗。鼻中隔偏曲显着,影响鼻腔通气、鼻窦引流者;鼻中隔嵴突致经常鼻衄或头痛者。等情况的患者。 鼻中隔矫正手术 1.手术体位一般多采用坐位,术者坐于患者对侧。如取半卧位,则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2.切口用左手持窥鼻器,扩张左侧前鼻孔右手持小圆刀,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膜交界 处作一凹面向后的稍带弧形切口,起始鼻中隔前端上方,下至底部,完全切开粘骨膜。 若嵴突或矩状突位置较低,可于切口下端沿鼻底向后方延长如“L”形,以减少粘膜张力; 如鼻中隔偏曲部位较前,则切口可稍向前移。 3.分离粘骨膜用鼻中隔剥离器由切口处伸入,剥离粘骨膜,暴露白色软骨,然后紧贴鼻 中隔软骨,沿粘骨膜上作上下平行的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的幅度应由小而大,由前向后超越偏曲的部分。分离软骨与骨部连接处时,如有结缔组织粘着。不易分离时,可用小刀轻轻切开;遇有尖锐突起处可用有上、下弧度的剥离器进行分离剥离。 剥离矩状突上方粘膜时,可用弧度向下的一面;剥离下方时可用弧度向上的一面,直至完全暴露矩状突。

4.切开软骨用中隔软骨刀或小圆刀于粘膜切口稍后约2~3mm处,切开中隔软骨。为避 免切通右侧中隔面粘膜,可用左手小指伸入右侧鼻腔顶住中隔软骨。 5.分离对侧粘骨膜经软骨切口用同法剥离右侧粘骨膜,此时可用窥鼻器扩张右侧鼻孔, 直接观察粘骨膜下剥离情况。鼻中隔两侧粘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于中隔固定扶钩两片叶片之间。 6.切除中隔软骨用中隔软骨旋转刀于已切开之中隔软骨前缘上部推向后上方,于筛骨垂直板处转向后下,在犁骨及腭骨鼻嵴处再向前拉,使中隔软骨大部切下。此软骨片应保留至手术结束,以备万一两侧粘膜撕破形成穿孔时作修补用。 7.切除弯曲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用咬骨钳钳取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的偏曲部分。切 忌左右摆动,以免损伤筛板。中隔底部的骨嵴可用鱼尾凿凿除。此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可用浸有1‰肾上腺素的小棉球充分止血并清除伤口中血块及碎骨片,取出中隔固定扶钩,将两侧粘骨膜推向中部使互相贴合。检查偏曲部分是否已矫正。 8.切口处粘膜可用细线缝合1~2针,以利愈合。切口一侧中隔面敷凡士林纱布后,用2只橡皮指套分别置于两侧鼻腔,指套内适量均匀填入纱条,压迫止血。 鼻中隔矫正术术后注意事项 二十四小时内尽量卧床休息,头部抬高30~60度,以减轻充血.手术后鼻部会有少量渗血属正常现象,纱布渗湿时请通知护理人员更换,倒流至喉咙的鼻血应吐出,以随时检查是否有异常出血.可冰敷鼻梁处以减轻伤口疼痛及肿胀.手术一至三天后取出鼻内填塞物。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22T16:05:38.6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3期作者:陈尔[导读] 研究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 422000 【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取的6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指压法和局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鼻内镜下烧灼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有效,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能够对患者鼻腔内的出血点进行准确的寻找,配合电凝止血后,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且该法在治疗后,恢复速度较快,不易出现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可以尽快恢复患者正常生活等优点,值得被临床广泛采纳和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顽固性鼻出血;临床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急症之一,而顽固性鼻出血是指鼻腔内局部的疾病或全身血液疾病导致患者的鼻腔内鼻黏膜过度增生和脱落,并引起毛细血管破裂性出血,因顽固性出血的出血位置可在单侧或双侧,发生的性质可能是间断性或持续性,鼻黏膜受到各种危险因素刺激导致损伤,继而发生鼻出血反复的出血[1]。因为鼻腔内的血管丰富,所以顽固性鼻出血可以导致患者发生贫血,在急性期因病情发展迅猛,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仅仅是一般性的处理和使用止血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复发率居高不下,故预后较差。为进一步评估和提高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特选以上6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整理相关材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取的6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观察在男性患者19例(55.88%,19/34),女性患者15例(44.12%,15/34),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7.1±3.1)岁,病程0.1—3.2年,平均病程(1.3±0.4)年,单侧出血26例,双侧出血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52.94%,18/34),女性患者16例(47.06%,16/34);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7.6±3.5)岁,病程0.3—3.0年,平均病程(1.3±0.6)年,单侧出血27例,双侧出血7例。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指压法和局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鼻内镜下烧灼法治疗。1.2.1对照组治疗方法患者在流血时,用手指将患者的鼻翼上方捏紧,时间持续:10min;使用1%麻黄素、1%肾上腺素及凝血酶浸过的棉签,将患者的鼻腔内塞紧,时间持续:10min。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利用鼻内镜对患者的鼻腔内寻找出血点。如出血量较大可配合吸痰机进行观察,待找到出血点后使用电凝止血。再用医用海绵将出血点塞住,同时使用膨胀好且柔软的如海绵等填塞物对患者鼻腔进行填塞,达到止血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鼻内出血的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患者治疗的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疗效判断的标准 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得知患者病情无复发,并且鼻腔内黏膜已经恢复良好;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得知患者鼻腔有再次出血的情况发生,但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鼻腔内黏膜恢复良好;无效: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得知,患者的鼻腔内出血的次数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x100.00%[2]。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对比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标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观察组治愈18例(52.94%)、有效13例(38.24%)、治疗有效率31例(91.18%)远远高于对照组13例(38.24%)、11例(32.35%)、24例(70.59%),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无效3例(8.82%)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29.41%),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12-28T17:05:22.4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曾小兰[导读] 预防感冒;禁食辛辣食物,遵医用药,出院时,需将复查的重要性讲解于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定期来源复诊。 江油市人民医院 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科的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48例患者,对其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4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矫正效果均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乃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护理鼻中隔偏曲乃是耳鼻喉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即鼻中隔的前后或上下径与矢状面偏离,出现向两侧或一侧偏曲状况,或局部突起而造成鼻腔功能出现障碍,引起诸如头痛、鼻出血及鼻塞等症状,一些患者由鼻中隔偏曲可造成睡眠打鼾,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乃是当前对此症治疗的有效手段,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则为经上术式创新而得到的新型手术方式。本文通过回顾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48例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48例患者,男38例,女10例,年龄区间21~65岁,病程区间1~21年,所选取患者均存在头痛及鼻塞症状。31例单纯鼻中隔偏曲,17例合并有鼻息肉、鼻安炎。所选病例术前均行鼻窦CT及常规鼻内镜检查,均确诊为鼻中隔偏曲,术前保守治疗,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后转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 1.2手术方法运用鼻内镜系统,全麻后,躺于手术台,呈仰卧态,太高头部,即15°~35°,一般将切口选择在左侧鼻腔鼻中隔的前端,若偏曲靠前,可将切口选在皮肤黏膜交界靠皮肤侧,若偏曲靠后,则可在黏膜除行切口操作,若为单纯性鼻中隔嵴,或为局部性的偏曲,于在鼻内镜直视下,实施局部切口,实现局限性鼻中隔矫正。切口要求将粘骨膜切穿,采用剥离子分离骨性结构与粘骨膜,将骨性偏曲予以暴露,于粘骨膜切口后缘处,即1~2mm,将软骨切开,将对侧粘骨膜分离出来,使骨性偏曲完全暴露,基于鼻中隔顶部≥5mm骨性结构予以保留前提下,矫形或切除骨性偏曲。复原粘骨膜,待矫形符合要求且满意后,采用油纱条或膨胀海绵对双侧鼻腔进行填塞固定。 1.3疗效评定标准若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则为痊愈;若症状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则为有效;若症状无改善迹象,则为无效。 2.结果 术后6~12个月对所选取48例患者进行随访,住院时间区间为7~12d。因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恢复快、出血少及创伤小等优点,外加围手术期所进行的精心护理及各项康复指导工作,手术均得到一次性完整矫正,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液及鼻出血等并发症,48例患者中,痊愈、好转及无效分别为46例、2例、0例。 3.护理 3.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通常,鼻中隔偏曲患者具有较长病程,多数患者均采取过多方式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迫切希望借助手术治疗,但又害怕手术失败,至此,便会产生不安、焦虑及紧张等心理。护理人员需以热情主动姿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运用观看图片材料及现场讲述等方式,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先进性告知患者,另将医疗团队师资一并介绍,可邀请采用此手术治疗成功者现身说法,以此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与负担,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与信心,提升治疗配合依从性。(2)术前准备。对患者临床症状及健康状况给予全面、深入的了解,将那些影响手术治疗的病症予以排除。不仅要进行常规外科手术护理,还要在术前3d指导患者熟练掌握经口呼吸,教于患者打喷嚏时作深呼吸或用舌尖顶住上腭的方法与技巧,戒烟酒,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于术前1d,清洁鼻孔,将双侧的鼻毛剪掉,剪时需避免对鼻黏膜造成损伤,预防感染,均匀涂抹涂红霉素软膏,防止鼻黏膜过于干燥。术前可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处于清洁状态,预防腔内细菌滋生而感染鼻腔,另可达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针对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术前需采取对应治疗,控制血糖、血压,使其维持在正常值,以此为手术治疗安全及预后提供保障。术前晚睡可服用安定,保证睡眠质量。术前8h内不得饮水,术前30min采用0.5mg阿托品及0.1g鲁米那肌注。 3.2术后护理(1)舒适护理。因经口呼吸、鼻腔填塞及手术创伤,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鼻额部胀痛、头痛及口干咽痛等不适症状。护理人员需细致、耐心、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有研究指出,当护理人员与患者必要沟通达5~10min,可延长镇痛效果16h。护士需告知患者所存不适会在取出填塞物后消失,完成手术24内,用冰袋对鼻额部进行适当冷敷,达到缓解疼痛之目的;还可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术后口部用湿纱布覆盖,口腔需持续湿润,以此实现经口呼吸所引起的不适感的减轻。术前教于患者各种放松技巧,保持情绪稳定,集中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动作需揉缓。(2)鼻部护理。术后在在还未取出鼻腔填塞物前,将可能会出现的出血及疼痛告知患者,另将配合方法一并告知,不可空腹,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操作时,可聊一些患者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转移其注意力。取出后,冲洗鼻腔,冲洗时水温不可太热或太凉,温度控制在44℃;挤压鼻腔对橡皮进行冲洗时,不可力量过大,需带有相应节律感的对橡皮球进行积压;在冲洗过程中,需着手于堵塞比较严重的一侧,防止造成鼻咽部液压出现增高状况,进而达到预防中耳炎的目的;完成冲洗之后,用力擤鼻,把位于鼻腔当中的分泌物及水,冲进咽鼓管中,预防中耳炎。 3.3出院指导完成手术后,不可挖鼻、搓鼻及揉鼻,避免受外力碰撞,防止出现鼻中隔移位状况;在1个月之内,不可进行重体力劳动会剧烈活动,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增强自身体质,预防感冒;禁食辛辣食物,遵医用药,出院时,需将复查的重要性讲解于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定期来源复诊。参考文献: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 鼻中隔偏曲诊治要点 鼻中隔偏离中线或不规则的偏曲,并引起鼻堵、鼻出血、头痛等症状,称为鼻中隔偏曲,可分为“C”形、“S”形,若呈尖锥样突起称为骨棘,若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称为骨嵴,按偏曲方向可分为纵偏和横偏,按偏曲部位可分为前、后、上、下。 1) 诊断要点: 症状:鼻堵、鼻出血、头痛、可能激发喷嚏、流涕等症状。 鼻镜检查:鼻中隔偏离中线,可表现为棘突或嵴突。 影响学检查:CT可提示偏曲情况。 2) 治疗原则 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行鼻中隔粘膜下整形手术。 学习难点 1) 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特别是暴露较困难的鼻中隔后端偏曲和高位偏曲要引起重视。 2) 如何评估鼻中隔偏曲对邻近器官的影响。 临床操作:鼻内窥镜对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检查 鼻中隔偏曲入院病历范例 入院病历 患者:xxx 男29岁。余略。 主诉:双侧渐进性鼻堵5年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间断、交替性鼻堵,伴白粘涕,晨起较多,未行正规检查及治疗,自服“鼻炎康”,效果欠佳,后鼻堵逐渐加重,患者偶有双侧颞部头痛,偶伴鼻出血及涕中带血。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睡眠差、饮食好,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否认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按时预防接种。生于北京,长期居住在京,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无烟酒嗜好,无冶游史。 婚育史:未婚。 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家族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糖尿病病史。否认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体格检查 T:36.5℃P:75次/分R:20次/分BP:110/6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粘膜无潮红、苍白,无紫绀、黄染。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咽喉检查见专科查体记录。口唇无紫绀,舌苔薄白,伸舌居中。牙龈无充血,齿列齐,无龋齿,无牙齿脱落及松动。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对称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HR7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3次/分。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对称,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 耳:双耳廓无畸形,乳突无压痛,耳道无狭窄及耵聍堵塞。鼓膜完整,标志清楚,粗测听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