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0T14:36:07.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曹红梅

[导读]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

曹红梅(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062450)

【中图分类号】R7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220-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2-3.5h,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经术后检查和随访,术后5d所有患者的移植物与穿孔缘的黏膜贴合比较紧密;术后10 d穿孔缘的黏膜血管开始增生,黏膜上皮开始逐渐向心性生长;术后6-10周黏膜上皮可见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有1例患者因移植物偏小前端出现3mm×1mm的长梭形裂缝,经积极的黏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后愈合。继续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穿孔发生。结论内镜下进行鼻中隔修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内镜手术临床疗效

临床上鼻中隔穿孔的修补方法很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1]。其中在手术移植物固定及鼻腔填塞方式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径路包括前鼻孔径路、前鼻孔蝶形切开径路、鼻翼切开径路、唇龈沟径路、鼻内镜下径路、面中部掀翻径路、显微镜下手术等[3]。常用的修补手术方法包括黏膜瓣翻转修补法、鼻中隔黏膜减张移位缝合法、有蒂或无蒂的鼻甲黏膜瓣缝合法、鼻底黏膜移位缝合法、移植片修补法等[4]。常用的可作为手术移植物的材料包括自体材料和人工材料[5]。常用的自体材料包括鼻中隔软骨片、中厚皮片、颞骨骨膜、阔筋膜、颞肌筋膜等,人工材料包括硅橡胶、塑料等[6]。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龄25-55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年,致病原因:原发性或不明原因的患者有5例,外伤性损伤患者有5例,有害气体造成鼻中隔穿孔患者有5例,医源性损伤患者有3例。穿孔大小为8-20cm,平均穿孔大小为16cm。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鼻塞、鼻腔干燥、结痂、反复出血以及呼吸时有吹哨声等情况。其中鼻干结痂出血的患者有5例,呼吸哨音的患者有5例,头痛的患者有3例,鼻堵的患者有3例,无症状的患者有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向鼻中隔双侧黏骨膜下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10ml和肾上腺素2滴,剥离鼻中隔的黏膜,防止或减少术中出血。对双侧的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及浸润麻醉,从鼻中隔的皮肤黏膜移行处切至鼻底,延切口的上部与鼻背的平行处,根据穿孔大小剪开黏膜5-15mm,操作时不要伤及筛前动脉。从软骨膜下分离开穿孔周围的黏骨膜,分离筛骨垂直板及犁骨板的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取中鼻甲黏膜、下鼻甲黏膜以及口腔颊黏膜。所取黏膜面积与骨板面积等大的修补材料,除去黏膜下的多余组织,适当调整前后下缘的软骨,保证软骨在粘膜缘内1-2mm。用缝合线缝合两层黏膜夹骨板边缘,取下肢大腿内侧的阔筋膜,用筋膜包绕骨板缝合。缝合鼻中隔前方的切口,鼻中隔两侧可放置明胶海棉,两侧用指套、油纱条适度填塞。术后用抗生素滴鼻剂滴鼻,并用广谱抗生素治疗5-7天。观察内镜下进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2 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2-3.5h,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经术后检查和随访,术后5d所有患者的移植物与穿孔缘的黏膜贴合比较紧密;术后10 d穿孔缘的黏膜血管开始增生,黏膜上皮开始逐渐向心性生长;术后6-10周黏膜上皮可见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有1例患者因移植物偏小前端出现3mm×1mm的长梭形裂缝,经积极的黏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后愈合。继续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穿孔发生。

3 讨论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传统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往往会因为光源的亮度不够,视野不够清晰,鼻内的病变结构暴露不充分,手术操作的径路比较狭窄,手术缝合操作相对困难,瓣膜也不易固定;单层修补的血运较差,缝合的组织不易成活等缺点限制了临床使用[7]。而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用于修复鼻中隔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包括:采用大腿阔筋膜包覆厚度大,阔筋膜一般不会产生滑动移位。双鼻腔宽畅通气好,不需要在狭小的鼻腔内进行缝合,操作简单易行。中隔软骨板及筛骨垂直板表面光滑、质地坚韧,不易吸收和坏死[8]。手术视野清晰,内镜下手术可保证中隔的穿孔严密封闭,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在进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操作时应轻柔,防止撕裂黏软骨膜,确保黏软骨膜的完整性。正确估计穿孔的面积,确保足够的面积覆盖穿孔。填塞时要轻柔,松紧要适度,防止移植物发生移位。

本研究表明,采用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不需要在狭小的鼻腔内进行缝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是治疗中等程度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方法。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方谨,李海同,钱林荣.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2例[J].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vngol,2011,3(11):176.

[2] 郭虹,张丹.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行胶片夹板固定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4(22):63-64.

[3] 何昆,戴兴军,李春. 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骨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05,3(18):183.

[4] 谭扬,金家岩,杨和钧,刘艳梅.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移植组织的选择与疗效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40):306.

[5] 覃道芬,陈峰,陈杰,俞晨杰,高下.鼻内镜下三层移植物鼻中隔穿孔修补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7(9):644-645.

[6] 毛浓颜,汪绘纹.鼻中隔穿孔修补术3种鼻腔填塞方法的选择[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0:11650-11651.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0T14:36:07.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曹红梅 [导读]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 曹红梅(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062450) 【中图分类号】R7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220-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2-3.5h,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经术后检查和随访,术后5d所有患者的移植物与穿孔缘的黏膜贴合比较紧密;术后10 d穿孔缘的黏膜血管开始增生,黏膜上皮开始逐渐向心性生长;术后6-10周黏膜上皮可见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有1例患者因移植物偏小前端出现3mm×1mm的长梭形裂缝,经积极的黏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后愈合。继续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穿孔发生。结论内镜下进行鼻中隔修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内镜手术临床疗效 临床上鼻中隔穿孔的修补方法很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1]。其中在手术移植物固定及鼻腔填塞方式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径路包括前鼻孔径路、前鼻孔蝶形切开径路、鼻翼切开径路、唇龈沟径路、鼻内镜下径路、面中部掀翻径路、显微镜下手术等[3]。常用的修补手术方法包括黏膜瓣翻转修补法、鼻中隔黏膜减张移位缝合法、有蒂或无蒂的鼻甲黏膜瓣缝合法、鼻底黏膜移位缝合法、移植片修补法等[4]。常用的可作为手术移植物的材料包括自体材料和人工材料[5]。常用的自体材料包括鼻中隔软骨片、中厚皮片、颞骨骨膜、阔筋膜、颞肌筋膜等,人工材料包括硅橡胶、塑料等[6]。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龄25-55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年,致病原因:原发性或不明原因的患者有5例,外伤性损伤患者有5例,有害气体造成鼻中隔穿孔患者有5例,医源性损伤患者有3例。穿孔大小为8-20cm,平均穿孔大小为16cm。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鼻塞、鼻腔干燥、结痂、反复出血以及呼吸时有吹哨声等情况。其中鼻干结痂出血的患者有5例,呼吸哨音的患者有5例,头痛的患者有3例,鼻堵的患者有3例,无症状的患者有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向鼻中隔双侧黏骨膜下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10ml和肾上腺素2滴,剥离鼻中隔的黏膜,防止或减少术中出血。对双侧的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及浸润麻醉,从鼻中隔的皮肤黏膜移行处切至鼻底,延切口的上部与鼻背的平行处,根据穿孔大小剪开黏膜5-15mm,操作时不要伤及筛前动脉。从软骨膜下分离开穿孔周围的黏骨膜,分离筛骨垂直板及犁骨板的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取中鼻甲黏膜、下鼻甲黏膜以及口腔颊黏膜。所取黏膜面积与骨板面积等大的修补材料,除去黏膜下的多余组织,适当调整前后下缘的软骨,保证软骨在粘膜缘内1-2mm。用缝合线缝合两层黏膜夹骨板边缘,取下肢大腿内侧的阔筋膜,用筋膜包绕骨板缝合。缝合鼻中隔前方的切口,鼻中隔两侧可放置明胶海棉,两侧用指套、油纱条适度填塞。术后用抗生素滴鼻剂滴鼻,并用广谱抗生素治疗5-7天。观察内镜下进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2 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2-3.5h,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经术后检查和随访,术后5d所有患者的移植物与穿孔缘的黏膜贴合比较紧密;术后10 d穿孔缘的黏膜血管开始增生,黏膜上皮开始逐渐向心性生长;术后6-10周黏膜上皮可见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有1例患者因移植物偏小前端出现3mm×1mm的长梭形裂缝,经积极的黏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后愈合。继续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穿孔发生。 3 讨论 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传统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往往会因为光源的亮度不够,视野不够清晰,鼻内的病变结构暴露不充分,手术操作的径路比较狭窄,手术缝合操作相对困难,瓣膜也不易固定;单层修补的血运较差,缝合的组织不易成活等缺点限制了临床使用[7]。而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用于修复鼻中隔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包括:采用大腿阔筋膜包覆厚度大,阔筋膜一般不会产生滑动移位。双鼻腔宽畅通气好,不需要在狭小的鼻腔内进行缝合,操作简单易行。中隔软骨板及筛骨垂直板表面光滑、质地坚韧,不易吸收和坏死[8]。手术视野清晰,内镜下手术可保证中隔的穿孔严密封闭,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在进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操作时应轻柔,防止撕裂黏软骨膜,确保黏软骨膜的完整性。正确估计穿孔的面积,确保足够的面积覆盖穿孔。填塞时要轻柔,松紧要适度,防止移植物发生移位。 本研究表明,采用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不需要在狭小的鼻腔内进行缝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是治疗中等程度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方法。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方谨,李海同,钱林荣.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12例[J].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vngol,2011,3(11):176. [2] 郭虹,张丹.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行胶片夹板固定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4(22):63-64. [3] 何昆,戴兴军,李春. 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骨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05,3(18):183. [4] 谭扬,金家岩,杨和钧,刘艳梅.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移植组织的选择与疗效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40):306. [5] 覃道芬,陈峰,陈杰,俞晨杰,高下.鼻内镜下三层移植物鼻中隔穿孔修补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7(9):644-645. [6] 毛浓颜,汪绘纹.鼻中隔穿孔修补术3种鼻腔填塞方法的选择[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0:11650-11651.

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性探讨

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有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19-08-09T15:07:08.57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杨超波 [导读]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效果。 杨超波 宁乡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修复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 恢复时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并且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最大限度的避免二次手术,有很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鼻内窥镜 患者发生鼻中隔穿孔普遍都是由于鼻中隔手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或预后不良所引起,患者一般表现为鼻腔干燥和鼻出血等症状[1]。鼻中隔穿孔分为永久性和贯穿性穿孔,其引发因素多种多样[2]。在传统方式治疗鼻中隔穿孔时,基本都是采用颞肌或髂前上棘阔筋膜修复术的治疗方式[3]。但是该方式的治疗效果不显著,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5.62±2.07)岁。穿孔直径0.5-1.6厘米,平均穿孔直径(1.01±0.26)厘米。实验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5.001±3.24)岁。穿孔直径0.6-1.4厘米,平均穿孔直径(1.13±0.19)厘米。将两组患者的性别、穿孔直径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修复手术治疗,手术人员采用颞肌或髂前上棘阔筋膜修复术为患者治疗。修补材料为患者的髂前上棘阔筋膜,其直径要大于穿孔部位直径2厘米左右。从下鼻道外侧分离患者的穿孔部位,直至分析粘骨膜。在缝合髂前上棘阔筋膜时,选用0-号丝线缝合前上部和后上部。实验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患者手术前使用局部麻醉,在鼻内窥镜下将患者的鼻中隔黏膜两侧和软骨膜做成蒂,并将鼻腔底部左右侧黏膜翻转成黏膜瓣,同时让黏膜瓣尽可能长的翻转。手术人员最后闭合患者的黏膜瓣,无需做缝合处理。患者在术后需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的黏膜光滑,穿孔部位完全闭合为有效,患者需进行二次手术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和黏膜恢复时间 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损伤范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时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手术和外伤以及特殊感染等原因均是导致鼻中隔穿孔的主要因素,其穿孔部位一般是在鼻中隔软骨处[4]。当造成穿孔的因素为原发性结核或梅毒感染等特殊性感染时,其穿孔部位普遍都在骨部[5]。在鼻中隔穿孔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方式普遍采用颞肌或髂前上棘阔筋膜修

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穿孔 【概述】 鼻中隔穿孔(perforation of the nasal septum)多是鼻中隔手术损伤的结果,虽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其症状却经常困扰患者。 【治疗措施】 对穿孔边缘粘膜有溃疡、肉芽组织者,应去除结痂,用25%硝酸银液烧灼,并涂软膏,以促其愈合。有的小穿孔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无须外科修补。穿孔较大、症状明显者,应行穿孔修补。 鼻中隔穿孔较小者修补较易成功,对大于1cm者则颇感困难。修补能否成功涉及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健康的鼻粘膜。术前应仔细检查鼻腔,改善鼻粘膜状况,有炎症者应积极治疗而不要急于手术,嗜烟酒者应忌烟酒一个月以上,穿孔缘的溃疡、糜烂,更应积极治疗。②合理的切口选择。选择切口的原则是便于操作,以保证修补所用瓣膜能完好对位和张弛有度的缝合。如选用唇龈沟切口,尚应注意口腔及牙体有否感染性疾病。③覆盖穿孔的组织瓣膜有良好的营养供给,因而要求组织瓣膜有足够的宽度。 (一)鼻中隔粘膜瓣修补法 1.减张缝合法适用于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小穿孔。局部表面和浸润麻醉后,将穿孔边缘去少许以形成新鲜创面。在穿孔边缘的前上方1~2cm处做一弧形切口,其长度应超过穿孔直径。自穿孔创缘分离鼻中隔两侧粘骨膜至弧形切口,以松解粘骨膜,然后将其向

后下拉并覆盖穿孔,将此中隔软组织瓣膜片后下方1~2cm处,将其组织瓣膜牵拉向前上遮盖穿孔,并在穿孔的前上缘处缝合。 2.鼻中隔粘膜瓣转位修补法在鼻中隔左侧粘膜上,自穿孔上方绕过穿孔后缘至穿孔下方,做一弧形切口。再自切口起点绕过穿孔前缘做另一弧形切口,两者汇合成一梭形,中间为穿孔,上下各为一三角形粘膜瓣,然后将穿孔上下两个三角形粘膜瓣自尖端向穿孔边缘剥离,形成以穿孔缘为蒂的粘膜瓣。将穿孔上面的粘膜瓣向下翻,下端粘膜瓣向上翻。这样便形成了穿孔部右侧粘膜。左侧穿孔的覆盖与单侧减张缝合法相同,但要保证粘膜瓣的宽度。 (二)鼻甲粘膜瓣修补法 1.中鼻甲粘膜转位法将穿孔缘切除少许以形成新的创面。在同侧中鼻甲上做到“U”形切口,由上而下剥离粘膜瓣至蒂部,将此粘膜瓣向下翻盖于穿孔并将其缝合于穿孔周围的创缘上。对侧鼻腔填塞,2~3周后切断蒂部。 2.下鼻甲粘膜转位法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于下鼻甲表面做正“U”形切口,粘膜瓣向上翻盖于高于下鼻甲水平的鼻穿孔上。 (三)鼻底、鼻中隔粘膜修补法于一侧鼻腔下鼻道外侧壁做一前后方向切口,自此切口向下至鼻底,再向上分离粘骨膜和粘软骨膜,分离范围尽量大,向上可达穿孔上缘。对侧同法处理。然后在穿孔上缘前后向切取一窄条粘膜瓣,将双侧粘膜瓣向上转位位置盖于穿孔上,双侧分别对位缝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