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是中国银监会与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发布的重要文件。该办法于2005年6月1日正式执行,旨在规范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经营能力,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发展,维护金融

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银行操作风险是指企业在所从事的各项业务活动中,由于操作失误、员工不正当行为、系统故障、外力干扰等原因导致的损失和风险。银行操作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隐蔽性、跨度性和整体性等特点,它可能会对银行的声誉、信用、资产负债表、现金

流等方面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一、机构建设: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机构,明确负责人和职责,配备专业人员,确保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制度建设:银行应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制度来规范业务操作,例如制定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实行业务授权和监管制度等。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银行应设置和完善操作风险识别和监测系统,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控制:银行应采用适当的风险控制技术与措施,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审计等。

五、风险信息披露:银行应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操作风险情况,并向投资者及时披露与操作风险相关的信息。

六、监管与处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内部应该进行相应处罚,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其的风险监控,确保银行操作风险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因此,根据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银行应当全面提升对操作风险的重视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体系,完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等环节,提

高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1 / 1

银行操作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模版

x银行操作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操作风险评估的常态机制,提升全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满足实施新资本协议要求,根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等监管文件,结合x银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和分析各项内外部操作风险隐患,查找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判断当前风险状况与未来风险走势,并采取措施优化经营管理和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的过程。操作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业务及管理部门开展的操作风险自评估和风险管理部门组织的专项风险评估。 第三条操作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要性:以导致风险损失和产生不利影响为导向,识别与之关联度较高的操作风险。 (二)准确性:充分获取各种数据和信息,定性和定量分析风险大小,客观准确判断风险状况。 (三)持续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掌握新情况,持续优化经营管理。 第二章对象与方法 第四条操作风险评估对象主要包括: (一)操作风险隐患:业务、产品、设备、系统、人员、制度、流程、操作、管理、监督检查、体制机制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风险识别与监控、风险分类分级、风险报告与分析、风险处置与应急、风险抵补、风险考核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五条识别操作风险隐患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收集过去一年的操作风险事件,查找和分析风险事件发生原因和暴露出的问题。 (二)收集过去一年的业务经营管理、日常监控、尽职监督、内外部检查审计、外部监管提示、媒体报道等各类信息,查找和分析暴露出的问题。 (三)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讨论会等方式,向相关员工和专家征集风险隐患。 (四)通过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 第六条评估操作风险隐患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定量分析过去一年的操作风险事件情况,对风险事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布、占比、趋势等分析。 (二)利用从风险事件、业务经营管理、日常监控、尽职监督、检查审计、调查问卷、评分卡、专家判断等途径获取的数据,定性定量估算当前风险隐患的涉及面、影响程度、发生概率。 (三)按照《x银行操作风险分类分级标准》对风险隐患进行风险等级评定。 第七条评估操作风险管理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资料调阅、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分析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二)对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严重程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第三章职责分工 第八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操作风险评估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一)开发和推广操作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开展操作风险评估

银行操作风险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操作风险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报告程序,明确操作风险报告路线及各部门和岗位报告职责,防范、降低和处臵经营过程中各类操作风险,根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和•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制度对涉及的重要概念定义如下: ( 一 操作风险。本制度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与•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一致,即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二)操作风险损失。操作风险损失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三)操作风险事件。操作风险事件是指造成或可能造成操作风险损失的、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有关的事件。根据是否造成损失, 操作风险事件可以分为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和操作风险非损失事件。其中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是指已经产生损失或根据合理估计有可能会有损失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操作风险非损失事件是指没有产生损失并且根据合理估计也不太可能会发生实际损失的操作风险事件。

(四)操作风险报告。操作风险报告指各报告单位根据规定的要求、时间和程序,对操作风险事件和操作风险整体状态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的书面文件,包括操作风险事件报告和操作风险综合报告。

(五)报告单位。报告单位指根据本制度规定有义务进行操作风险报告的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 (六)业务管理部门。指各项产品或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第 三条操作风险报告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要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操作风险状况,严禁隐瞒、歪曲风险事实。(二)及时性原则:要及时分析和报告操作风险状况,确保报告的时效性。(三)全面性原则:要全面反映所辖范围内各类操作风险事件,对风险成因、现状、影响等要进行综合分析。 (四)有效性原则:操作风险提出的应对措施要务求实效,切实可行。(五)保密性原则:严禁将操作风险事件及处理情况透露给行外人员或与此项工作无关的人员。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四条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 (一)负责审议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 (二)负责审批高级管理层报告的特别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处臵方案;(三)负责审议操作风险报告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第 五条总行高级管理层

《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银保机构对操作风险进行全流程管理

《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银保机构对操作风险进行全流程管理 7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拟对原有监管规定进行全面修订,要求操作风险管理覆盖所有部门、岗位、员工和产品。根据《办法》,银行保险机构适用统一的监管规则。《办法》提出,区分规模实行差异化监管,鼓励规模较大的机构提升运营韧性,并在部分方面给予规模较小机构两年过渡期。 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根据《办法》,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存在问题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有效防范操作风险,降低损失,提升对内外部事件冲击的应对能力,为业务稳健运营提供保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操作风险是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根据《办法》,操作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审慎性、全面性、匹配性、有效性基本原则。操作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业务条线、各分支机构,覆盖所有部门、岗位、员工和产品,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过程,充分考量其他内外部风险的相关性和传染性。 《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对操作风险进行全流程管理。规定了内部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数据安全、业务外包管理等操作风险控制、缓释措施的基本要求,建立操作风险情况和重大操作风险事件报告机制等。 鼓励规模较大机构提升运营韧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此次制定的《办法》有两大主要特点,一是银行保险机构适用统一的监管规则。同时,考虑到保险行业未将操作风险作为可量化风险进行管理,规定保险机构不适用风险计量、计提资本等方面要求,明确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再保险公司等参照执行。二是区分规模实行差异化监管。参照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机构的认定标准,《办法》划分规模较大和规模较小的银行保险机构,分别适用差异化的监管要求。 具体来看,鼓励规模较大的机构提升运营韧性;不强制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但要求其相关信息系统应具备操作风险管理功能;明确规模较小机构的第二道防线部门可不设立操作风险管理专岗,并给予其在实施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和职责、风险管理基本要求方面两年过渡期。 《办法》显示,规模较大的银行保险机构,是指按照并表调整后表内外资产(杠杆率分母)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含等值外币)及以上的银行机构,以及按照并表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等有关规定,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办法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三条本行进行操作风险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应适时修订和完善,并保证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办理任何业务均受内部控制约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二)全面性原则:操作风险的管理要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员工参与; (三)成本效益原则:操作风险管理应权衡成本与预期效益,力争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对操作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四条本行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具体的方法可包括: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KRI)、操作损失事件数据收集(LDC)、操作风险业务 连续性计划(BCP)。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各级机构及所有人员。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第六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包括高级管理层、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各级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各级条线管理部门、操作风险管理岗(专职及兼职)。 (一)总行:风险管理部设专职操作风险管理岗,其他条线管理部门设专职或兼职操作风险管理岗; (二)各分行:在法律合规部设专职操作风险管理岗,其它部门和支行(营业部)设专职或兼职操作风险管理岗; (三)各中心支行:在风险管理部、其他部门和支行(营业部)设兼职操作风险管理岗; (四)总行营业部:在综合管理部和其他部门设兼职操作风险管理岗。 第七条总行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职责主要包括: (一)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负责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拟定;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是中国银监会与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发布的重要文件。该办法于2005年6月1日正式执行,旨在规范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经营能力,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发展,维护金融 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银行操作风险是指企业在所从事的各项业务活动中,由于操作失误、员工不正当行为、系统故障、外力干扰等原因导致的损失和风险。银行操作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隐蔽性、跨度性和整体性等特点,它可能会对银行的声誉、信用、资产负债表、现金 流等方面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一、机构建设: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机构,明确负责人和职责,配备专业人员,确保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制度建设:银行应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制度来规范业务操作,例如制定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实行业务授权和监管制度等。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银行应设置和完善操作风险识别和监测系统,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控制:银行应采用适当的风险控制技术与措施,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审计等。 五、风险信息披露:银行应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操作风险情况,并向投资者及时披露与操作风险相关的信息。 六、监管与处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内部应该进行相应处罚,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其的风险监控,确保银行操作风险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因此,根据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银行应当全面提升对操作风险的重视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体系,完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等环节,提 高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1 / 1

银行操作风险报告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操作风险报告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操作风险报告管理工作,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提高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和《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报告,是指各报告主体按照所授权限不同,根据操作风险管理规定的内容、时间和程序进行描述、汇总、分析和报告。 第三条本行操作风险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要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操作风险状况,严禁隐瞒、歪曲风险事实。 (二)统一性原则。操作风险报告的记录标准、范围、程序和方法要保持相对一致,以确保报告结果客观、准确和具有可比性。 (三)重要性原则。在综合汇总操作风险报告时,要对损失金额较大和发生频率较高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重点关注和确认。

(四)保密性原则。严禁将操作风险事件及处理情况透露给行外人员或与此项工作无关的人员。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总行及各分支机构。 第二章组织职责 第五条总行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制订完善本行操作风险报告制度; (二)负责汇总分析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 (三)负责对全行操作风险报告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四)负责根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操作风险报告的批示意见,督促各条线管理部门和分支机构落实整改; (五)其他操作风险报告管理职责。 第六条各分行、中心支行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汇总本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按要求向上级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报告,并向本机构主要负责人报送; (二)负责组织落实针对本机构操作风险报告的批示意见,并监督落实情况;

XX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XX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促进业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技术标准,结合本行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系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本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三条操作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目标是: (一)降低操作风险的不确定性,避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将操作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二)提高服务效率,实现流程优化,促进全行业务健康发展; (三)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收益水平。 第四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遵循“全面管理、职责明确、分散控制、奖罚分明”的原则。 “全面管理”系指本行操作风险管理覆盖各级机构、岗位、经营管理活动和操作环节。 “职责明确”系指操作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操作风险防范的责任体系,明确和落实各级机构、部门和员工的具体责任。 “分散控制”系指根据操作风险的特征,在遵循全行统一的操作风险偏好下,实行各业务条线指导与监督下的、分层级控制模式。 “奖罚分明”系指鼓励各级机构和人员主动管理和报告操作风险,对于及时发现报告操作风险,有效避免或降低损失的行为给予奖励;对造成重大操作风险的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严格问责。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 第五条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分工 董事会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董事会及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是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制定适用于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 (一)高级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是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实施的具体组织者,对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负责。 1.总行行长职责: (1)在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方面,对董事会负最终责任; (2)根据董事会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及总体政策,负责批准、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操作风险总体情况的报告; (3)明确界定各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确保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4)全面掌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特别是各项重大的操作风险事件或项目; (5)为操作风险管理配备适当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必要的经费、设置必要的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为操作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赋予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履行职务所必需的权限等。 2.主管行长职责: (1)督促识别本行所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审核批准操作风险管理计划,协调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 (2)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和修订,以便有效地应对内部程序、产品、业务活动、信息科技系统、员工,及外部事件和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3)确保所有部门和员工明确自身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权责。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限额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限额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信贷业务风险限额管理,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保证信贷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行信贷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信贷业务风险限额(以下简称风险限额)管理是指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结合本行年度经营计划,对行业等关键性指标设臵风险限额,并进行监测和控制的过程。 第三条风险限额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事前管理原则。根据全行发展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及风险偏好事前设定风险限额指标。 (二)动态管理原则。实时监测限额指标执行情况,必要时可根据有关批准程序,适时进行调整。 (三)综合管理原则。对信贷业务的风险和收益进行综合管理,实行风险限额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的综合管理。 (四)全面管理原则。风险限额管理分步实施,管理目标应逐步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应逐步涵盖信贷对象、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资产组合层面。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为加强风险限额管理,总行成立信贷业务风险限额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

员由公司银行部、小企业银行部、零售银行部、国际业务部、授信评审部、计划财务部、科技信息部、风险管理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信贷业务风险限额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一)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本行风险管理政策,年度经营计划及经济资本配臵偏好,审定年度风险限额管理方案;

(二)审定风险限额实时调整方案; (三)负责推动建设风险限额管理技术平台; (四)负责指导和推进建设风险限额管理体系。 第六条总行公司银行部、小企业银行部、零售银行部和国际业务部职责 (一)配合风险管理部拟定年度风险限额管理方案; (二)对调整本业务条线风险限额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指导、培训和检查业务条线遵循风险限额管理制度。第 七条总行授信评审部职责 (一)按照风险限额审慎受理审批; (二)对调整本业务条线风险限额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当某项风险限额大于或等于90时,应提高审批条件; (四)负责分管业务条线信贷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五)配合风险管理部拟订年度风险限额管理方案; (六)指导、培训和检查业务条线遵循风险限额管理制度。第 八条总行计划财务部职责 (一)根据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合理进行资本配臵,运用经济资本进行考核;(二)对调整业务条线风险限额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负责对资产负债比率的量化指标进行严密监控; (四)配合风险管理部拟订年度风险限额管理方案; (五)负责风险限额的考核工作; (六)指导、培训和检查业务条线遵循风险限额管理制度。第 九条总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银行新产品(新业务)操作风险 自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ⅩⅩ银行新产品(新业务)操作风险自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ⅩⅩ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和落实《ⅩⅩ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交银董〔儿10〕13号)有关新产品(新业务)开发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自评估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总行各业务部门在新产品(新业务)开发及现有流程改造、再造过程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依照本办法的要求完成操作风险自评估程序。 (一)本行员工尚不具备销售、处理或执行该新产品(新业务)的完整、充分经验;或者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尚未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验证; (二)开发中的新产品(新业务)的操作流程或管控方式缺少相关的规章制度支撑; (三)设计开发中的新产品(新业务)涉及信息系统全新开发,以支持未来的正常运行; (四)总行各业务部门认为需要开展操作风险自评估程序。第三条新产品(新业务)开发及现有流程改造、再造的牵头部门针对相关产品(业务)开发及现有流程改造、再造的操作风险自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验证并评估新产品(新业务)的负责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资质,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负责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培训等是否能

够足以胜任新产品(新业务)的要求。 (二)验证并评估新产品(新业务)的流程设计是否成熟和完备,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地防范操作风险,是否在实际的业务环境中可行。 (三)验证并评估新产品(新业务)的相关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包括系统中设置的控制措施能否帮助规避新产品(新业务)的操作风险,以及系统本身的技术安全性。 (四)验证并评估外部环境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影响。新产品(新业务)上线前,应综合分析宏观环境、政策法规及监管变动等对新产品(新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四条新产品(新业务)正式上线前,牵头部门应依据风险管理部提供的“新产品(新业务)操作风险自评估表”(见附件)完成相应的操作风险自评估工作,并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提供相关支持文挡。 第五条总行风险管理部应针对开发中的产品(业务)是否符合新产品(新业务)操作风险自评估范围进行检查。 第六条总行风险管理部应针对新产品(新业务)的操作风险自评估内容与结果进行检查与审核,并将检查与审核结果转复相关送审部门。 第七条新产品(新业务)上线后3个月内,新产品(新业 务)的牵头部门应依据《Ⅹ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施办法》(交银办〔2010〕89号)及《ⅩⅩ银行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XX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过确定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总体架构,明确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并逐步建立起对操作风险损失的测度、分类、统计、分析、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和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有效缓释和控制操作风险,降低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各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及全体员工。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给本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如商业银行签订的合同因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可能被依法撤销或者确认无效;商业银行因违约、侵权或者其他事由被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依法可能承担赔偿责任;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依法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者民事责任),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操作风险引发的损失指某一操作风险事件发生后,按照

本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反映在本行法定财务报表的损失,损失包括所有与该操作风险事件相联系的成本支出,但不包括为避免后续操作风险损失实施的相关成本支出。 第五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遵循全面管理、及时调整、有效缓解与控制、成本与效益匹配、责任追究的原则及以下的方针: (一)本行把操作风险作为影响银行安全和效益的重要风险进行专门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应符合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与全行发展战略、方针相适应。 (二)操作风险存在于全员、全过程,要确保全员了解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形成对操作风险定义的一致性理解并具备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各业务及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和承担操作风险管理职责的人员是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各项活动;操作风险管理范围应涵盖所有机构、产品、活动、流程和系统。 (三)合规风险部是全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各业务部门是操作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操作风险日常的重要管控职责。 (四)本行应制定控制和减轻重大操作风险的政策、流程和程序,并采用一定程序和系统来定期监测操作风险和重大损失暴露;定期审查风险限额和控制战略,根据总体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组合状况,采用适当的措施,对操作风险组合进行调整。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Ⅹ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ⅩⅩ银行股份〔以下简称 "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和落实《ⅩⅩ银行股份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交银董〔2010〕13号,下称"管理政策"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延伸,由总行风险管理部根据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相关原则进行制定与更新,并由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 第二章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第三条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分为公司治理层面和职能管理层面两个层次。公司治理层面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组成操作风险管理的领导机构。职能管理层面由业务经营部门、条线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组成操作风险管理"四道防线"。上述机构和部门的职责分工按照《ⅩⅩ银行股份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交银董〔2010〕13号的有关规定设置执行。 第四条为有效落实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总行风险管理部下设操作风险管理二级部门,专职负责全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工作; 分行风险管理部下设操作风险管理岗,负责分行层面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总行条线管理部门应指定相关的二级部门,承担本条线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工作;分行条线管理部门也应指定具有一定业务和风险管理经验的人员负责具体的操作风险管理。

第五条总行风险管理部下操作风险二级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拟订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实施办法和程序,并在总分行范围内组织落实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及其办法的实施; <二作为全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组织协调、协助总行各业务管理部门、各分行,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缓释、监测与报告; <三牵头拟定及修订全行层面的操作风险偏好和关键风险指标,审核全行层面的操作风险容忍度; <四监测全行操作风险并牵头管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五推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在本行的实施,制定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方法论,并对其进行持续研究和更新; <六针对条线管理部门的新产品/新业务自评估结果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关意见; <七按照监管规定和本行实际状况制定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具体方法,为未来操作风险资本的高级法计量做好准备; <八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九为各部门提供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协助各部门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十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缓释、监测和报告操作风险, 汇总分析总行各业务部门和分行提交的操作风险评估报告,定期编制全行层面的操作风险评估报告提交高级管理层、董事会;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X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科技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基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计,信息科技风险已作为单独风险种类进行管理,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不包括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内容。 第三条操作风险分类管理 为强化专业化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本行将操作风险细分为12类风险:内部欺诈风险、外部欺诈风险、流程失效风险、误销售风险、合规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人员健康安全风险、实物资产安全风险、法律风险、人员风险和供应商风险。 第四条操作风险管理目标 (一)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本行实际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以防控案件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为管理目标,持续地为本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使用业内通行的工具和方法,对全行操作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统一管理。满足监管当局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有关要求,并将各类操作风险控制在总行确定的风险偏好容忍度之内。 (三)各单位(包括本行各部门、各机构、各经营团队,下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既是产生操作风险的直接主体,也是防控操作风险最直接的责任主体,须严格执行总本行制定的相关制度、流程和职责,提高在岗人员业务技能,减少操作失误,避免银行损失。 (四)在全行建立和推广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充分调动本行员工主动、自觉、长效融入合规管理之中,各单位分别从专业职能管理、属地管理双维度履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积极倡导并促进本行各项经营管理有序、健康、发展。 第五条操作风险的管理原则 (一)全面化原则。操作风险管理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活动,覆盖所有的机构、部门和岗位人员。 (二)责任化原则。操作风险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从管理层、职能部门、各分支行到每一个员工,都应切实履行相应制度、流程和职责,承担相应责任。对因失职、渎职、未履职等造成操作风险损失的员工,严格进行问责。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为个人和机构提供的一种投资工具,其以资金汇集为基础,通过严格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实现投资者资产增值的目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 和发行需要经过风险评级和风险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管理。本文将以《银行理财产品风 险评级管理暂行办法》为出发点,对该办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进行介绍。 一、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背景和意义 银行理财产品在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同时,由于投资风险的存在,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时需要对其进行评级管理,以便投资者能够清晰 地了解所选产品的风险程度,从而可以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同时,对于银行而言, 风险评级也是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 控制,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管理暂行办法》应运而生。该办法于 2018年12月31日正式实施,由中国银监会颁布。该办法旨在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和销售行为,提高银行的风险 管理水平。 二、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管理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1.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理财产品应当根据其风险属性和投资特点,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 风险。银行应当根据理财产品的实际投资风险来确定其风险评级分类。 2. 风险评级的依据和范围 银行在进行风险评级时,应当根据理财产品的实际业务情况,结合历史数据和市场风险情况,综合考虑产品的风险属性、流动性、收益率和投资期限等因素进行评级。评级结果应当在银行的官方网站上公布,并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列明。 3. 风险评级的更新和调整 银行应当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并及时公告。若理财产品的风险属性或者披露信息发生重要变化时,银行应当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进行调整,并及时告知投资者。 4. 风险评级的监管和处罚

村镇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V1

村镇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V1 随着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和规模也在不 断扩大。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风险和挑战。为了保证村镇银行的 稳健运营和风险控制,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布了《村镇银行操作风险 管理暂行办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份文件的内容。 一、文件的背景与目的 《村镇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村镇银行操作 风险监管工作,减少银行运营中的风险隐患,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提 高村镇银行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竞争力。 二、文件重点内容 (一)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村镇银行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风 险管理部门应建立起严格的风险管理责任制,界定好每个岗位、职责 和权利的分工,以确保银行的风险控制和业务管理有效运作。 (二)风险分类和度量。村镇银行应对所有业务和活动进行风险分类,实行科学的风险度量,包括风险定价、风险加权资产、风险敞口等方法,以全面评估银行的风险状况。 (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村镇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 括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合规管理、情报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以监控 风险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数据和信息管理。村镇银行应实现风险数据的集中统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和信息安全体系,确保风险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及时性和保密性。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村镇银行应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对可能面临的风险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 响应和有效解决。 三、总结 《村镇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和措施,以规范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于中国农村地区 的金融机构,不仅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金融服务,更要深化风 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不断提升自己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竞争力,为农业 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1. 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和财务健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2. 概述 本文档旨在规范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促进风险防控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 3. 风险分类与评估 商业银行应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分类和评估。常见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银行应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风险。 4. 风险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应采取一系列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 加强贷款审查与监督,确保信用风险可控; - 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对投资组合进行有效监测和 管理; - 健全流动性管理体系,保障银行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的应对 能力; - 加强内部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5. 风险监测与报告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获取风险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并向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报告风险状况。同时,应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6. 风险应对与应急预案 商业银行应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风险事件的 发生和可能影响。应急预案应包括及时处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并 减少对银行正常经营的影响。 7. 风险评估与跟踪 商业银行需不断评估和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8. 总结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对维护银行的稳定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档的内容将为商业银行提供指导和借鉴,帮助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 以上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的简要介绍。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的风险控制管理办法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智慧银行风险防控管理暂行办法

新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智慧银行风险防控管理暂行办法为了确保智慧银行网点的安全有序运行,按照省联社、市办的有关规定,结合智慧网点布放的机具设备和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智慧银行的含义 智慧银行是传统银行、网络银行的高级阶段,是银行以智慧化手段和新的思维模式来审视自身需求,并利用创新科技塑造新服务、新产品、新的运营和业务模式,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达到有效的客户管理和高效的营销绩效的目的。 二、智慧银行的特点 智慧银行的三个特征:1.更全面的互联互通,虚拟银行将银行服务从分行延伸到家庭、办公室,或任何可以接入因特网的地方,集中的后台中心将和虚拟银行链接起来,进而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运作。 2.更透彻的感知,电子柜台让客户无需排队,就能体验银行产品,进行交易,享受多渠道服务。 3.更深入的智慧化,能够全覆盖体现客户所需每一项金融服务。 三、智慧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3.1 网络银行风险的一般含义 智慧银行的风险是指智慧银行在经营业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 影响银行运营或收益或带来损失的因素。与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相比,

智慧银行面临的风险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智慧银行的风险除了包括传统银行面临的风险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信息科技方面的风险。综合来说,智慧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誉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战略风险。 3.2 智慧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步骤 智慧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步骤和原理同一般银行风险管理是一样的。巴塞尔委员会把智慧银行风险管理分为三个步骤:即评估风险、管理和控制风险以及监控风险。 管理和控制风险实质就是对风险设计各种各样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制度,从而达到减少风险和消除风险损失的目的。 风险的监控是建立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是智慧银行在投入运行、各种措施相继采用之后,通过机器设备监控、人员在内部或者外部的稽核来检测,监控上述措施是否有效,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智慧银行的风险分类 基于智慧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附的标准,智慧银行也面临着传统银行的同样风险主要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此外,智慧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种类,比如法律风险、科技信息风险、技术风险、战略风险、信誉风险 1、法律风险,即数据管理,对客户的隐私权未能采取有效 保密措施以及银行与智慧工具之间关系不清、责权不明造成纠纷都可能导致银行被起诉。 2、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网络银行由于技术采用不当或 所采用的技术相对落后而带来安全技术隐患造成的风险。(1)系统的设计

农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Ⅹ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市场风险管理,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市场风险根据表现形式与管理模式的不同可分为交易性市场风险和非交易性市场风险。 交易性市场风险是指因风险驱动因素的变化(如利率的变化、发行体信用的变化、期权等)导致投资组合或单笔交易的价格发生变化而产生损失的风险。 非交易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结构(如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币种结构等)的不完全匹配,当利率、汇率等发生变动时,银行收益产生损失的风险。 第三条通过实施本办法,达到将市场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的市场风险管理目标。具体表现为:(一)提升本行的价值创造力,通过有效经营和管理各类市场风险,保持有竞争性的净利差和投资组合回报水平,进一步提升本行的市场竞争力。 (二)统一本行市场风险偏好,并将高级管理层确定的风险偏好转化为具体的管理指引,增进前中后台的协同意识和联动能力,有效落实平衡风险和收益的要求,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三)促进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健全和梳理金融市场业务各项制度规范的依据,通过在业务领域有效配置市场风险管理资源,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增强风险管理的业务敏感度,构建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交易业务流程。

银行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理政策》(交银董〔儿10〕13号)和《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施办法》(交银办〔2010〕89 号,下称“办法”)对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是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延伸,由总行风险管根据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和办法的相关原则进行制定与更新,并由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第三条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isk ControlSelf Assessment, 简称“自我评估”或“RCSA”)是一种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用于识别和评估自身的潜在操作风险,以及自身业务活动控制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第二章总体要求第四条本行自我评估工作以流程作为实施对象,本行所有有效性”的评估。 (一)操作风险暴露评估,分为“固有风险暴露”评估和“剩佘风险暴露”评估。固有风险暴露是指假设不存在任何控制措施,未来一年内发生操作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和金额。剩佘风险暴露是度在控制措施实施后有可能降低的情况下,未来一年内发生操作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和金额。操作风险暴露评估应当包括对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二)控制有效性,包括对每项已有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设计有效性”以

及“控制落实度”的评估。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某项控制措施在设计层面上是否能够有效降低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控制落实度是指某项控制措施在执行层面是否有效落实。第六条操作风险暴露与控制有效性的评估,至少应达到以率要求。 (一)固有风险:每年至少评估一次; (二)剩佘风险:每半年至少评估一次; (三)控制设计:每半年至少评估一次; (四)控制落实度:针对每日执行三次以上的控制措施,至月评估一次;针对执行频率较低的控制措施,至少应每半年评估一次;最长区间为每年评估一次。总行各部门,可以依据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操作风暴露或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次数。第七条新产品(新业务)的操作风险评估,将依据《银行新产品(新业务)操作风险自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交银办〔2010〕 88 号)执行。第八条若有其他非常规事件发生时,包括但不限于操作风策调整、组织机构变革、流程变更、重要人员变更、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发生、同业发生新案例等,都应该启动对相关流程的自我评估执行程序。 第三章职责分工第九条自我评估体系包括组织协调单位、执行单位和稽核审计单位。组织协调单位为总分行的风险管理部;执行单位包括总分行各部门及所有支行和网点;稽核审计单位为审计部门。第十条总行风险管理部的主要职责包括:

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办法 一、总则 二、组织架构 三、制度建设 四、风险评估 五、风险防控 六、监督检查 七、处罚制度 一、总则 为了规范XXX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保障银行的合法合规经营,维护银行的声誉和客户利益,制定本办法。 二、组织架构 XXX设立合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银行合规风险的管理工作。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有充足的人员和技术设备,确保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度建设

XXX应当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内 部控制制度、反洗钱制度、反恐怖融资制度、信息安全制度等,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四、风险评估 XXX应当定期进行合规风险评估,发现并识别合规风险,评估合规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五、风险防控 XXX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合规风险的发生, 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稳健性。针对不同的合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措施,并及时更新和完善。 六、监督检查 XXX应当定期对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应当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确保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七、处罚制度

XXX应当建立健全违规行为的处罚制度,对违反合规风 险管理制度的人员和业务活动进行严格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维护银行的合法合规经营。 第一章总则 合规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标准、自律规则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开展合规风险识别、评估、监控、预警、报告和整改等工作,保障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维护企业声誉和社会形象,降低合规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企业应当成立合规管理机构或设立合规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企业的合规管理工作。合规管理机构或职能部门应当具备相应的人员、经费、物资等资源,并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企业合规管理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