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范文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范文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范文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范文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

一:名词解释

物种分布区: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

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的集中分布区。该区域需要严格保护与管理。

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划定的用于减缓外界对核心区干扰的区域。

实验区:为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径,在自然保护区中区划出来的一个区域,适度集中建设和安排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经营项目与必要的办公、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实验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划分为生产经营小区、生态旅游小区、科学实验小区、生活办公小区、教学实习小区等。

生物廊道:也叫生境廊道,是连接破碎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扩散的通道。其主要功能为栖息地功能和通道功能。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根据保护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特点以及管理需要,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

自然保护区体系:某一区域内,为了使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而规划和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系统。一般由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廊道组成。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内涵与外延: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规划范围: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

自然旅游资源: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能够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古今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建筑、民族风俗等。

最小可存活种群(MVP):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本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自然保护区群:在某一区域内,为便于管理而建立的多个自然保护区的联合体。

自然保护区域:在一个地理单元内,为有效保护相同的对象而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多个自然保护区。

生物资源(自然资源):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设施:指用于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人工构筑和场所。

标识:对自然保护区自然和人工设施进行标示、说明或导引的特定文字、图形和符号。

自然保护区标识系统类型划分:

二、简答题

常见旅游项目类型:①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要求有较好的基础服务设施条件,旅游资源可能不一定是游客关心的重点,但自然环境要好;②观光类旅游项目——要求有较好的自然风景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多样,较好的交通条件。③体验类旅游项目——主要野外探险项目,野餐野营项目,拓展训练项目等,一般不要求太多的人工服务设施,对旅游资源要求不高。④科教类旅游项目——此类项目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要求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和一些人工辅助设施,开展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的旅游教育活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应该重点推广的。和宣教可以一并考虑。⑤民俗类旅游项目——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或者宗教信仰地区适宜开展此类项目。

自然保护区单体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①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动植物的情况(种类、数量等)、植被的情况(类型、分布等)、社会经济情况(居民、产业、收入等)、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资源类型、开发方式等);②确定自然保护区类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易识别、查找,三大类九个类型;③功能区划分——三区面积和位置的确定依据、方法,三区边界的确定;④工程设施的规划布局——保护管理规划、科研监测规划、宣传教育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多种经营规划、社区共管规划;⑤建设投资预算——基础建设费用、仪器设备费用、管理费用;⑥人员安排——要多少人、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标识系统的分类:按管理目的划分:保护管理设施标识、科研宣教设施标识、生态旅游设施标识、公共服务设施标识、保护管理设施标识、科研宣教设施标识、生态旅游设施标识、公共服务设施标识。按设施类型划分:①建筑设施标识:管理局、保护站、保护点、检查站、监测站、防火塔、道路、桥梁、厕所等。②非建筑设施标识:围栏、界碑、界桩、各种宣传牌、指示牌(动植物、喷泉、矿石)等。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一般条件:①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或者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区域,如森林、草原、荒漠、海域、海岸、岛屿、内陆水域等;②珍稀、濒危或者有特殊保护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或者重要遗传资源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③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如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④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自然区域。

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防火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生态旅游工程规划与设计、科研与宣教工程规划与设计、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自然保护区标识系统设计、生物廊道的规划与设计

科研监测项目确定的原则:①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资源状况确定科研项目的类型与开展方式。②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应选择自然保护区内特有,或具有保护区特色的物种、生态系统等。③研究对象位于自然保护区内,便于调查和样品采集;④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式。⑤科研项目应适于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研究难度不应太大。⑥一般来讲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开展的研究应服务于保护,是应用研究而不是基础研究。⑦可以作为基础研究的基地,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研究。⑧便于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②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③旅游环境容量分析;④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出入口与售票中心、游览道路、游憩服务设施、停车场、厕所、旅游标识与解说等设施)。

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步骤:①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空间数据(植被图、高程图、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保护区分布图、生物地理分区图、行政区划图等)、生态系统数据(植被类型结构、功能、分布、受威胁状况、自然环境状况等)、物种数据(动植物分布、数量、受威胁状况、栖息地现状等);②规划单元划分和评估(地理、生态、生物)——地形地貌、水系、植被、行政区划、人工设施(道路、建筑等);③确定准则和标准,筛选优先保护目标——生态系统评价准则(a.生态区的优势生态系统类型;b.反应了特殊的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

c.只在中国分布;

d. 物种丰富度高;

e.特殊生境;

f.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服务功能地区)、物种评价标准(a.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物种;b.地区特有物种;c.地区罕见或数量极为稀少的珍稀种类;d.国际上较为关注的物种(如IUCN红皮书物种、CITES附录物种);e. 其他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物种或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物种;f.具有环境指示作用的种类);④分析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⑤找出保护空缺分析;⑥提出新的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

保护空缺分析步骤:①植被类型图:是GAP分析的基础数据层,可通过已有植被图或遥感影像图解译或数字化图象资料得到。②物种分布图:野外调查。地理单元,物种出没数据库,植被类型图,物种适宜生境类型。③物种丰富度图:GIS,空间叠加。④土地所有权和管理状态图: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集体、私有等。⑤寻找空白地区:每一物种或生态系统应被保护。

⑥比较。

计分法:根据一个或一组指标计算各单元的得分,把这些单元依得分大小排序,然后根据保护要求取位于前m位的单元,作为保护区网络的备选地点。一般常用的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分类多样性、稀有性、斑块面积。计分法分析步骤:①首先要把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单元可以是规则的栅格,或不规则的栅格如生境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等。②要提出一个或一组指标。③量化各单元保护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得分高的单元表明其保护价值也高。④根据保护目标选定备选单元。

迭代法:首先要确定自然保护区体系设汁的目标,如以最少的单元数或总面积使所有物种至少出现—次;然后把研究区域分成若干单元,制定筛选单元的算法(一组规则),每一步往备选地点集添加的单元最大程度地补充备选地点集中单元的属性,即每次添加的单元对整个保护区网络的代表件贡献最大,直到达到预定目标。迭代法的步骤:①这一步是可选的,根据要求,在选择开始前就包括某些单元,如已建的保护区,或已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的单元;②选择包含唯一物种的单元;③确定次一级最稀有的物种,选择那些单元、它们使增加的其它物种数达到或超过既定的代表性要求;④如有选择可能,选择离己选中单元最近的单元;⑤如果仍有选择可能,选择那些对物种代表性贡献最大的单元;⑥如仍有选择可能,选择面积最小的单元。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原则:①科学性——以对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社会环境以及建设和管理实际情况的详细调查为基础,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功能分区,确定各功能区的位置和范围。

②针对性——明确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存在的干扰及其来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应着眼于排除和控制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种干扰,有利于主要保护对象及其生存环境的稳定。③完整性——为维护保护对象的长期存在和生境的持久稳定,因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地貌、面积、

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及其他自然资源状况等因素,确保功能区的完整性。④协调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应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对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生产生活的关系。

科普教育项目规划的原则:①根据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类型与分布设定宣教项目;②宣教项目应主题明确;③宣教项目应考虑参观对象的不同;④保护区内宣教项目宜结合生态旅游项目规划进行。

旅游项目的开发原则:①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生态旅游小区的位置应位于试验区内,旅游项目与基础设施应统筹安排,旅游区内旅游人数、旅游时间和空间的控制。②资源整合、合理分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应把景观资源类似的地段集中开发。③主题鲜明,突出特色——每一个景区或者旅游线路段内应具有明显的主题。突出这一景区内景观资源特色。④因地制宜,体现自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根据景区、景点的资源状况进行,避免过多的人工雕刻加工。

科普宣教的主要内容:①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②自然保护区的规章制度,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③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科学知识。

自然保护区中常见的保护工程设施:①界桩界碑——在自然保护区的一般出入口处、保护区居民点和人为活动频繁处必须树立区牌;自然保护区区界与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道路相交处必须树立界碑;自然保护区区界及核心区界、缓冲区与实验区之间的区界上必须树立界桩/功能区桩;②保护管理站(点)——根据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小、管护能力、外界的干扰程度(村庄位置、数量)、保护区类型、交通状况(一般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等因素确定,其设置应对相关的气象、水位、科研监测设施统筹安排;③检查站(哨卡)——设在人和车辆经常进出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口上。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口设检查站;在人员进出频繁地段或岔路口设检查哨卡;④巡护路——包括衔接保护管理站与保护管理点的摩托车道和野外巡护步道,巡护摩托车道路宽宜1.5-2.0m,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2%,平曲线半径不宜小于8m;野外巡扩步道路宽宜0.8~1.5m。⑤围栏——在人为活动较频繁、易对动植物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的地区以及需要隔离动物种群的地方设置网围栏。⑥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动物救护站(与主要交通干线联网,距公路1-1.5km。没有污染水源,远离畜禽饲养场、农药、化肥污染源及居民区,与之相距lkm以上。电力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应建在干燥

处,土质渗透性良好,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北方的应背风向阳)、笼(棚)舍、围网、人工洞穴、鹰墩、巢箱、食物/饮水补充点等;⑦野生植物及生境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植物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植被恢复工程、珍稀濒危植物园(有充足的水源、较复杂的地形、多样的地貌特征、多种类的土壤条件、不同的小气候条件)。

防火瞭望塔规划时应注意的问题:(1)瞭望塔选址原则:①瞭望台(塔)应避免设在核心区、缓冲区;②地势较高,在突起的山顶或高地;③视野宽阔,通视条件好;④不受其它干扰或自然灾害的危害。(2)瞭望塔的结构:瞭望台(塔)可选择钢结构或砖混结构。钢结构的瞭望台(塔)由台(塔)基、台(塔)座、台(塔)架、瞭望室、升降系统(阶梯或升降机)、配重系统、安全系统、避雷系统等部分组成;砖混结构的由台(塔)基、台(塔)身、瞭望室、上下系统(阶梯、阶梯平台、阶梯栏杆等)、安全系统(扩拦、扶手等)、避雷系统等部分组成。(3)瞭望塔的高度:应根据地势和周围物体(林木)高度及控制范围等条件确定。平缓地区,台(塔)上瞭望室必须高出周围的最高树冠,高出部分不得小于2m。丘陵山区台(塔)的高度宜为10-26m。突起的高山顶端,无视线障碍的地方,可不设塔架或塔身,只建瞭望室。瞭望台(塔)还应设有食宿室、仓库。食宿室、仓库与台(塔)分建时相距不宜超过100m。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①有效性(社会性);②分布的不平衡性;③资源间的联系性(整体性);

④有限性;⑤利用的多样性;⑥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是人类进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

植物资源的利用类型:①药用植物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保健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植物,天然药物是当今世界药物发展的趋势,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点之一,野生药用资源是该产业的物质基础。②食用植物是指植物的某些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可以被人类食用的植物。食用植物主要可分为野菜类植物和野果类植物。

③观赏植物是指可供庭园栽培观赏、或用作草皮绿篱、或作为切花、干花材料的植物种类。包括园林植物、花卉植物和绿化植物。根据植物形态特性,又可分为观花、观果、观叶、干姿、工艺、常绿等观赏类型。④芳香植物是指植物体器官中含有芳香油的一类植物,芳香植物广泛用于化妆品、食品饮料及医药行业中。⑤饲用植物是指直接或间接作为家畜、家禽或饲养动物、昆虫饲料的野生植物种类。⑥材用植物是指可以利用木材的乔木和灌木树种。材用植物可作为建筑、家具、工具柄和其它方面的用材。⑦油脂植物是指植物体果实、种子或其他部位含有油脂的植物,油脂是人类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也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

⑧淀粉植物,淀粉广泛分布于植物果实、种子、根、茎等部位,其用途也极为广泛,在食品、粘接剂、造纸、纤维和其它工业领域广为利用。⑨蜜源植物是指为饲养蜜蜂提供花蜜的植10除上述外,还有染料植物,造纸植物,有毒植物,饮料植物,栲胶植物,纤维植物,物。○

杀虫植物,编织植物,绿篱、绿坪植物,雕刻植物,砧木植物,培育食用菌植物等多种类型的植物,几乎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资源植物的开发前景广阔。

动物资源的利用类型:①药用动物,一些动物的衍生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麝香,鹿茸等。

②观赏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大熊猫,大象等。③可食用动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口感。④材料动物,动物的毛皮等是重要的工农业、生活生产材料。

标识的功能:①解说:标识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介绍客观存在事物的性质、用途等,如保护站、管理局的标识牌等。②教育:自然保护区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介绍自然知识、环保告诫等内容的标识,具有教育功能。③服务: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小区,指引到达景点的路标,一些宾馆饭店的标牌等。这些标识具有服务功能。④解说、教育、服务这三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多数情况下是融为一体的。

标识的内容设计:①标识内容的构成:文字、图形、图片。②文字:文字是主要信息传递途径,文字的选择、设计和排版都直接影响信息传达的效果与效率。标识构图时应处理好文字与图形、图片主次关系。一般来讲应遵循下列原则:文字要有好的可读性,给予文字鲜明的个性,视觉上给人以美感。③图形:点是一个最基本图形,一般用来标示位置,没有面积的概念。但在构图中应考虑其在整个标识图形中所代表的实物大小,使构图比例协调。线是图形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位置、长度宽度和方向等属性,不同的线型表达不同的设计意念,给人不同的感受。面是线运动的轨迹,具有位置、长度、宽度和方向等属性,能够完成点、线所不能表达的内容。④图片:图片是标识的重要组成,可以加强标识的视觉效果,提高宣教效果。

⑤构图。

三、论述题

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①很多自然保护区没有总体规划(主要是一些省级及以下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更没有工程设计方案);②“纸上保护区规划”现象严重(上报审批时有文本的自然保护区材料,材料齐全,但是不能够落到实处。而在自然保护区实地既没有功能区的划分,也没有基础设施,没有管理机构,边界不清。甚至连自然保护区的牌子都没有);③一些自然保护区规划不合理(规划表现为“大、空、可操作性差”等。功能区划分不合理,部分自然

保护区出于发展的需要,批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要求调整功能区。开发活动强烈,严重违背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贪多图大,只能是规划,无法实现);④工程设计不实用、不协调(为工程设计过于宏大,成为摆设,与自然保护区整体景观不协调。工程不能给自然保护工作带来帮助,甚至带来负面影响。如不合理的道路建设,严重阻碍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迁移扩散等)。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①岛屿性:是生物地理所具备的普遍特征。许多自然生境都可看作是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有些陆地生境也可以看成是岛屿,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被农田包围的林地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景观的片断化也是产生生境岛屿的重要原因。②物种平衡理论:MacArthur 和Wilson认为岛屿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完全取决于两个过程:即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来占据岛屿物种的灭绝。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但物种的组成却不断变化和更新。③面积效应:对于某一岛屿而言,迁入率和灭绝率将随岛屿上物种的丰富度的增加而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就不同的岛屿而言,物种的迁入率随岛屿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面积效应。④距离效应:距离是衡量岛屿隔离程度的重要指标。即岛屿离陆地和其它岛屿越远,其上的物种数目就越少。对于陆地岛屿来说绝对距离并非是决定岛屿隔离程度的唯一因素,这是因为动物在一年中不同的月份迁移的距离不同;不同的物种迁移能力不同,不同物种对于不同环境条件变化的反应和忍耐程度不同;植物资源多样性和生境质量也影响物种的迁入。

岛屿生物学理论的应用:①保护区地点的选择: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首先考虑选择具有最丰富物种的地方“岛”作为保护区。特有种、受威胁种和濒危物种也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选择保护区时,保护区内应有足够复杂的生境类型保证关键种的生存。②确定保护区的面积:保护区的面积应根据要保护物种的丰富度及其对生境多样性的要求,遗传上的要求以及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来确定。不同的物种需要不同的领地范围。此外保护区周围的生态系统与保护区的相似性也是保护区面积确定时所要考虑的,如果保护区被相似的生态系统包围其面积可小一些,反之则适当增加保护区的面积。③保护区的形状:Wi1son 和Willis认为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圆形应该避免狭长形的保护区。虽然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不能直接预测什么形状的岛屿最好,但当我们考虑边缘效应时狭长的保护区不如圆形的好因为圆形可以减少边缘效应,另外狭长的保护区受人为的影响也大。如果狭长的保护区包含较复杂的生境和植被类型狭长形保护区反而更好。④一个大保护区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大多数的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好,这是因为大的岛屿含有更多的物种。一般来说,那些完全依赖于当地植

被需要大的领地和种群密度较低的物种很容易在小的保护区内灭绝。但是反对者认为小保护区虽然容易发生物种的局部灭绝,但却使物种能在相对大的范围内得到保护。因为如果将一个大保护区分成许多面积较小的保护区后,有利于提高生物避免灾难性突发事件的能力。⑤保护区之间的廊道建设:一般认为几个保护区通过廊道连接起来要比几个相互隔离的保护区好,这是因为物种可以廊道为踏脚石岛不断地进入保护区内,从而补充局部的物种灭绝。特别是那些需要领地较大的物种,在单个小的保护区内不能维持其存活种群时,廊道为扩大这些物种的领地面积提供了条件。廊道还可以避免近交衰退,但是廊道有助于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火灾的扩散以及捕食动物的引入等。

种群生存力分析(PVA)与最小可存活种群(MVP)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

①物种的救护——通过计算种群生存力与最小可存活种群判断一个物种能否长期安全的存在于各然保护区内。②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确定目标种和关键种、确定这些种的最小可存活种群、根据种群密度和最小可存活种群确定最小面积。

廊道规划与设计的关键因素:数量、位置、宽度、连接度、构成。

(1) 数目:①生物廊道是从各种生态流及过程的考虑出发的, 通常认为增加廊道数目可以减少生态流被截留和分割的概率。②数目的多少没有明确规定, 往往根据现有景观结构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需要来确定。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 生物廊道的数目通常被认为越多越好。

(2) 位置:确定廊道的位置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弄清动物利用廊道的方式、弄清动物的活动规律、调查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如植被类型和隔离方式等。

(3) 宽度:①廊道的宽度特征对于廊道的生态功能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着物种沿廊道和穿越廊道的迁移效率。②一般认为廊道越宽越好,窄带廊道易对敏感生物种的迁移产生影响,并影响廊道对有害物种和污染物的过滤。随宽度增加,多数物种可沿廊道迁移,并且宽度越大,环境异质性也会增加,边缘种和内部种都会随之增加。③廊道宽度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生边缘效应的地区, 进而影响廊道中物种的分布和迁移。④边缘针对于不同的生态过程有不同的响应宽度, 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边缘效应虽然不能被消除, 但是却可以通过增加廊道的宽度来减小。⑤针对不同物种,廊道的宽度设计也不尽相同。

ewbold等认为廊道宽度在9~12 m可保护无脊椎动物种群,Brinson等认为30 m宽度的廊道适合于保护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Rohling在研究廊道宽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中指出廊道的宽度应在46~152 m较为合适。⑥确定生物廊道宽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a.应使生物廊道足够的宽以减少边缘效应的影响, 同时应该使内部生境尽可能的宽;

b.根据可能使用生物廊道的最敏感物种的需求来设置廊道宽度;

c.尽量将最高质量的生境包括在生物廊道的边界内;

d.对于较窄且缺少内部生境的廊道来说, 应该促进和维持植被的复杂性以增加覆盖度及廊道的质量;

e.除非廊道足够的宽(比如超过1km ) , 否则廊道应该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节点性的生境斑块出现;

f.廊道应该联系和覆盖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类型, 也即生境的多样性。

(4) 连接度与连通性: ①连接度是指生物廊道上各点的联接程度,连接度所界定的是功能指标。它对于物种迁移十分重要。②对于野生动物来说, 连接度会根据不同物种的需要发生变化。③廊道上退化或受到破坏的片段也是降低连接度的因素。④廊道的连通性是廊道如何连接或在空间上怎样连续的量度。

连通性是廊道结构的量度指标,不同于连接度所界定的功能指标。连通性高,连接度不一定高,反之,连通性低,连接度也不一定小,廊道和景观的连接度没有直接联系,具有不同形态和结构的廊道可以有相同的连接度,连接度的大小还取决于廊道的质量、宽度和形状等。

(5) 构成:①构成是指生物廊道的各组成要素及其配置。②生物廊道不仅应该由乡土物种组成, 而且通常应该具有层次丰富的群落结构。③廊道边界范围内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类型, 并与其相邻的生物栖息地相连。

(6) 关键点(区) :①关键点包括廊道中过去受到人类干扰以及将来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对自然系统产生重大破坏的地点。②从某种意义上讲, 关键点(区) 也是生态廊道构成的一部分, 只不过这些点(区) 在廊道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生物廊道的研究方法:

(1)廊道研究的实验方法:①廊道研究的野外实验以野外观测比较为主,通过环境梯度上或某一生态过程中的不同点位来对实验对象进行观测比较,这种方法对自然状况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一些研究还可通过野外考察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②该方法适用于中小空间尺度的廊道研究。

(2)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廊道研究方法:①廊道格局研究的数据可通过遥感手段来获取。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获取地面信息的空间和光谱分辨率越来越精细,对信息的把握越来越精确和丰富,拓展了研究的时间、空间范围。

②地理信息系统是数据贮存、分析、整理的强有力的工具,为研究廊道的空间结构和动态等提供了一个极为有效的研究工具。③廊道研究越来越借助于3S技术,尤其是大空间尺度的廊

道提取、分析及模拟,跨时间段的廊道格局演替等,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RS、GIS手段来完成。(3)廊道定量研究的景观格局方法:①廊道是景观格局的要素之一,因此对于廊道的研究主要依靠借鉴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来完成。应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可定量地描述景观格局,对不同的景观进行比较,研究各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动态的异同。②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景观分析可以借鉴数学、物理、地理学及生态学等学科的分析模型,利用计算机作为手段,使之应用到景观分析之中。如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局部插值法、景观空间动态模型等。

(4)生态安全研究方法在廊道建设中的应用:①可借鉴生态安全研究方法,根据景观斑块、距离及基质特征,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阻力面,相邻两斑块间有一条或多条阻力低谷。②这种斑块间的低阻力谷线是物质、物种交流的高效通道,阻力表面上以斑块为中心向外扩散的低阻力通道是物种运动、迁移的有效途径,相邻两斑块的等阻力线的切线是景观中的战略点,起“踏脚石”的作用。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996年,怒江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鉴于怒江自然保护区和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高黎贡山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200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怒江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由于原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1992)119号《关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1994—200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0)34号批示,将原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 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 通知》(林计财规字[2000]64文)。 ●《关于下达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 [200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4)。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01—2005,GEF)。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 ●《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1996—2010)。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怒江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 (1999)。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工作“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规划》 (1996—2010)。

园林绿化考试提纲

园林绿化考试提纲 本考试大纲涵盖园林绿化植物、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一、园林植物 1.园林树木的分类 (1)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 按园林绿化用途分类;按观赏价值分类;其她分类方法; (2)园林树木的自然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植物的分类单位与名称;植物检索表 2.园林树木的特性与分布 (1)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 (2)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3)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 3.园林植物的功能: (1)园林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与防护功能: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滞尘降温增湿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隔音等 了解园林植物的修剪、整型及养护管理熟悉园林植物群体及基生长、发育规律、典型园林抗性树种。 (2)园林植物的观赏功能:观姿(形) 观叶观花观果观枝干植物的意境美 (3)园林植物的生产功能: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用材林 3.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植物景观的类型乔木的种植设计灌木的种植设计草本植物的种植设计攀缘植物的种植设计 二、园林规划设计 1.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2.园林设计程序: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总体设计方案阶段局部详细设计阶段 3.园林设计类别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绿地的功能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概念城市绿地类型规划的概念、基本原则与依据城市绿地指标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5.公园绿地设计 (1)综合性公园 (2)专类公园 6.附属绿地设计 (1)城市道路广场的绿化设计:道路绿化的作用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及设计要点立交桥绿地规划设计要点高速公路绿地设计原则游憩林荫带与步行街绿地的设计要点街头小游园设计城市广场的类型及设计 (2)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3)工矿企业绿地:工矿企业绿地的特点及设计要点 (4)校园及其她单位绿地:各类校园绿地的特点及规划设计要点其她单位绿地的特点及规划设计要点 7.屋顶花园设计 8.风景区规划 (1)风景区概述:风景名胜区的条件湖南省主要的风景名胜区 (2)风景区规划:风景区规划的审批程序风景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风景区规划的内容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咨询继续考试2020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列哪项可不作为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A.功能区划 B.确定保护对象 C.基础设施建设 D.管理政策设计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下列情形可以不区划缓冲区: A.与另一个保护区相连 B.主要保护对象单一 C.外围与另一个保护区核心区相连 D.外围是森林公园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局址建设内容不应包括: A.场院工程 B.业务用房 C.辅助用房 D.住宅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不应包括:

A.环境容量测算 B.旅游资源评价 C.旅游区划 D.经济效益分析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我国主要依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自然保护区分类的? A.管理目标 B.主要保护对象 C.主管部门 D.政府层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确定自然保护区边界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A.主要保护对象习性 B.自然分界 C.经济发展条件 D.社会发展水平 E.以上都不是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2.自然保护区监测一般包括几下几方面: A.生物多样性监测

B.关键物种监测 C.环境监测 D.自然资源监测 E.社区监测 F.旅游监测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为: A.缓解保护利用矛盾 B.社区发展 C.提高保护效率 D.增强保护区功能 E.兼顾开发活动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4.总体规划最主要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A.自然性 B.协调性 C.综合性 D.长期性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5.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一般划为: A.核心区

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规划设计方案

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规划设计方案物流一班范秋静200908320124 一、规划目的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要求 四、配送中心内部规划 五、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 六、规划平面图

一、规划目的 (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配送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二、规划原则 (1)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也要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每个仓库、进货区、存货区、发货区),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例如布置设计、要先进行总体布置,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去评价,再加以修正甚至从头做起; (4)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配送效率和减少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在时间上缩短作业周期,空间上少占有面积,物料上减少停留、搬运和库存,才能保证投人的资金最少、生产成本最低; (5)重视人的因素。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一机一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规划要求 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纲领,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原材料的接收、零件和产品的制造,到成品的包装、发运的全过程,

最新园林设计初步复习提纲

园林设计初步复习提 纲

园林设计初步复习提纲 第一章: ?园林,《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应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能过地形或进一步的筑山理水、叠石、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 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建筑园林*规划》卷)。其英文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译为中文为"风景园林"或"园林",也有的译为"园景建筑";日本人译为"造园"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层意思。 ?(一)园林绿地规划:从宏观上讲,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主要任务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 ?1.发展规划:这种规划是对若干年后园林绿地发展的设想安排,因此制定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分别为15年或15年以上、10年、5 年) ?1.园林用地规划[1]:是指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要素进行合理的布局组合。这种规划是从时间、空间方面园林绿地进行安排,使之符合生态上、社会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又保证园林各要素之间取得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以满足园林艺术的要求。 ? ?[1] 园林用地规划主要考虑:找出各使用区之间理想的功能关系;合理的利用基地现状;精心组织安排空间序列。 ?园林规划设计最终的结果是园林规划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城市不断的扩大发展,园林绿地系统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除了各种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纪念性园林绿地外,各种类型的风景区资源不断得到开发利用。在城市发展中新增添的街道绿化、居住区绿 化、厂区绿化,街心花园、湿地等,兴建的各种防护林体系、都纳入了现代化园林范畴,其功能和艺术性更加日趋完善。 ? 第二章:园林设计图的类型及特点(补充内容,不容易出考题) 第三章:风景园林设计的方法(教材第五章) 请看教材P168-221 第一节:重点

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4.05. 前言 纵观整个世界,城市中的各种核心区域一直以来对城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和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其主要城市核心的影响。由于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引起城市核心的基本转变以及功能分化,正在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和物质条件的变化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 行政区域,尤其是行政中心,已经成功地获得了新的传播方式,从而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影响全球的政权独尊的因素,诸如一些历史的限制因素,例如地位、财力、级别和制衡等,已经被与时并进的新行政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新模式下,效率成为衡量政府的标准,行政区域的优劣在于是否处理好政府与市民的关系。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城市和地区已经在城市核心的定位和发展的开始阶段就取得卓著的效率,行政中心区域是城市在高速发展与建设阶段使政府获得高效率和统筹优势的一个卓有成效的方式。 从本质上说,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是诸暨在浙江地区、长三角乃至全中国范围内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承认多年以来,成为地区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往往都需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体系来完善城市的整体功能。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位于诸暨城关的东部约122公顷的区域,行政中心区域要把行政、文化、金融等功能通过区域规划建设合理的结合起来,其中,行政中心要作为体现这一意图的标志。

行政中心区域的设计必须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反映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亲民高效的复合特性。 本方案试图表达出行政中心区域的发展的大致意向,我们要感谢项目的发起人——诸暨市规划局,他们诚挚地邀请我们参与行政中心区域的概念规划设计,感谢他们所给予的技术上的支持。希望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成为一个长江三角地区的主要政治、文化中心,我们希望为行政中心区域的更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0规划背景分析 1.1城市概况 诸暨市地处浙江中部内陆,建成区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逾16万,规划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属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行列。诸暨地形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浦阳江贯穿南北,东白山、龙门山造就了东西部的丘陵起伏,北部湖田平坦,中部城区为河谷盆地。 诸暨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经济总量进入“浙江省十强县(市)”行列。诸暨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块状特色产业与大企业大集团交互辉映,已形成了袜业、五金、珍珠、服装、贡缎等在全国知名度的区域性特色产业。 诸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施传奇故事和五泄秀美景色闻名遐迩。

园林规划与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园林规划与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60033实验学时:10学时)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 本试验课程是园艺专业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培养设计动手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园林设计各种方法和技巧的应用,通过园林规划与设计基本理论的学习,规划和设计出与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实用、美观的园林作品,能较独立的完成园林的初步设计、园林绿化的施工图设计及园林工程的一些相关内容。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本课程的实验报告主要是以图纸的形式表现,要能反映出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园林设计原理及相关绘制工具绘制园林中常见工程图纸,达到每个实验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1.做好预习工作,实验前要针对本次实验内容认真复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任务、主要步骤及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预习实验报告要求; 2.实验过程中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将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知识与园林绿地的实例相结合,一定程度地积累了感性认识;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爱护实验所用仪器和工具,避免其遭到损坏; 4.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室内清洁、安静,实验课后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6.园林绿地的设计性实验,仔细认真完成设计图绘制。 三、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和基本技能 通过园林规划设计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深化理解《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一定程度地积累了感性认识,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步骤和环节,提高园林设计方案的表现手法(各种设计图)。养成多看、多思考的良好作风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更为灵活地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各种手法进行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四、实验项目、性质和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性质是否必修1城市园林绿地参观实习3演示性是 2花坛设计(植物种植设计)2设计性是 3道路绿化设计2设计性是 4校园绿地设计3设计性是 5小游园设计3设计性否 6居住区绿地设计3综合性否 7广场规划设计3综合性否 8工厂绿地规划设计3综合性否

北部区域概念规划方案

太原市召开北部区域概念规划方案评审会 2007年01月10日山西青年报徐俊斌 昨日,太原市举行了北部区域规划方案评审会,英国工程设计院和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参加了评选。经过专家论证,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胜出。这一方案将结合其他设计方案的优点以及专家和市民的意见作进一步的完善。按照德国方案,太原市北区未来在改造搬迁现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致力于把北区建成生态环保型区域。 两外国设计单位角逐北区规划 太原市北部区域是太原市重要的重工业区,涉及三个行政辖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和杏花岭区。此次规划范围北起北外环高速,南至兴华街、北涧河一线,东起东山过境高速,西至西外环高速,规划面积约为 147.3 平方公里。太原市发出征集规划设计单位的征集令后,共有57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报名参加,经过考察,太原市选择了英国工程设计院和德国(SBA)设计事务所做的北部区域规划方案。 搬迁兴华化工厂 按照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北区首先要搬迁兴华化工厂。然后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三部分规划。 一、在以尖草坪区政府为中心的基础上,向东向南形成两个综合型副中心,包括商业购物、办公、酒店、居住等多种功能类型。 二、位于柴村大桥两岸的区域是滨水城市活动中心,其功能包括酒店业、文化娱乐、科研、博览、休憩等功能,形成太原市沿滨河区域重要游憩娱乐中心。 三、新华化工厂搬迁后可以形成120公顷的空余城市用地,结合工业建筑的改造,将建成一个商贸办公为核心,兼容高档零售商业、文化教育、体育等城市有机体。为周边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太钢集团提供服务,可以容纳总部行政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销售展览中心、会议中心、高档酒店等多重服务功能。 形成三大居住区 以这三个中心区域为核心,区域内将发展三个大型的居住功能组团。 一、太钢东侧以现有的城市功能改造为主。规划通过南北向的交通干道解决东西向交通出口问题,未来考虑架设高架桥,跨越太钢集团南部用地,形成该区域的西向城市出口。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申报、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计财司”)会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以下简称“保护司”)负责总体规划的审核、批复和实施监督工作。 第四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完成综合科学考察、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规划技术深度必须达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 20399-2006)的要求。规划期一般为10年。 第五条规划编制内容应包括总论、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现状及评价、基本思路、主要建设内容、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与能力建设、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9个部分,具体见所附编写要求。 第二章规划上报 第六条总体规划编制或者修编完成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和审查。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禁止开发区域的有关要求,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同时,要广泛征求所在地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交通、旅游等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意见。 第七条总体规划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行文上报国家林业局。上报的材料包括: (一)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上报文件;

园林规划设计 复习提纲(2套 有答案)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提纲1 一、填空题 1、工厂绿地要使用抗性较强的树种,抗二氧化硫树种有、、、等;抗氯气树种有、、、等,抗氟化氢树种有、、、等。 2、大中专校园绿化可分为、、和等处的绿化。 3、一般而言,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规划有、、、 和等分区。 4、游览性植物园分区以观赏性为主,可分为、、、 和。 5、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五原则是、、、、。 6.园林中供儿童使用的游戏设施有、、、、 等,造景设施有、、、等。 二、名词解释 1屋顶花园: 2街头休息绿地: 3借景: 4居住小区公共绿地: 5对植: 三、判断题 ()1.城市绿化要大力发展草坪,限制乔灌木的种植。 ()2.街道绿地中的分车带绿化,植物种植越密越好,越高越好。 ()3.公园大门出入口广场只在门外设置即可。 ()4.公园中主园路一般可以设踏步,级数越多越好。 ()5.潍坊市的白浪河绿地广场,北半部分为规则式,南半部分为自然式。 ()6.园林绿地中树木的种植和管理,要根据树木生长的自然状况来确定。 ()7.园路和城市道路一样,主要起交通作用。 ()8.潍坊市的东苑公园水体,各自独立,不成一体。 ()9.潍坊九龙山树木园是一个以植物为主的公共绿地。 ()10.城市道路总宽度就是车道宽度与分车绿带的宽度之和。

四、问答题 1.你如何看植物园绿化,应如何进行? 2.城市绿地广场绿化设计应如何考虑? 3.居住小区中心绿地绿化要点有哪些? 4.学校绿化应如何开展? 5.医院环境绿化要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 当前进行的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设计程序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并如何应用这些程序?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提纲1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工厂绿地要使用抗性较强的树种,抗二氧化硫树种有(大叶黄杨)、(女贞)、(凤 尾兰)、(夹竹桃)等;抗氯气树种有(龙柏)、(侧柏)、(大叶黄杨)、(凤尾兰)等,抗氟化氢树种有(构树)、(朴树)、(石榴)、(桑树)等。 2、大中专校园绿化可分为(前庭绿化)、(中庭绿化)、(后院绿化)和(小游园)等 处的绿化。 3、一般而言,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规划有(科普及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 (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和(公园管理区)等分区。 4、游览性植物园分区以观赏性为主,可分为(月季园)、(丁香园)、(牡丹园)、(芍 药园)和(树木园)。 5、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五原则是(适用)、(精美)、(安全)、(创新)、(经济)。 6.园林中供儿童使用的游戏设施有(沙坑)、(秋千)、(转椅)、(滑梯)、(迷宫)等, 造景设施有(亭)、(廊)、(花架)、(水榭)等。 二、名词解释 1屋顶花园: 是指在各类建筑物的顶部(包括屋顶、楼顶、露台或花台)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2街头休息绿地: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建设实施规划方案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设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实施方案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前言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的沿海滩涂上,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278.8公顷,其中红树林7256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82.4%。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南中国沿海濒危鸟类的一个重要栖息繁衍地,也是往返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候鸟迁徙必经停歇地。2002年1月,保护区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性地区和国际湿地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 2006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广东省被确定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同时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被确定为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做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受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委托, 编制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 编制小组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在掌握了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全国红树林保护工程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年-2010年)、《广东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实施方案(2006-2015)》等,对自然保护区示范项目进行了全面且科学的分析,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7]275号的要求最终形成了“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文本。 由于时间紧,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专家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全国示范保护区实施方案项目组 2010.03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 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

16园林专业《园林规划设计》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4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园林规划设计)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园林及其重要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路、方法、内容与技能,和与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的园林发展史、园林美学、园林设计理论及理论对应人物的知识,并掌握园林建筑、园林树木、花卉等在园林中的运用,熟知园林设计的程序。 绪论 ⒈考试内容 ⑴园林与风景园林。 ⑵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与学。 ⒉考试要求 ⑴熟悉园林与风景园林的内容。 ⑵熟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 ⑶了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与学的内容。 第一章城市绿地的效益 ⒈考试内容 ⑴生态效益。 ⑵社会效益。 ⑶经济效益。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生态效益的具体内容。 ⑵掌握社会效益的具体内容。 ⑶熟悉经济效益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中外风景园林概述 ⒈考试内容 ⑴中国风景园林概述。 ⑵外国风景园林概述。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⑵了解日本古典园林。 ⑶了解西亚古代园林。 ⑷掌握欧洲古代园林中的意大利园林、英国园林、法国园林及西方现代园林。 第三章风景园林景观构成要素 ⒈考试内容 ⑴自然要素。 ⑵历史人文要素。

⑶工程要素。 ⒉考试要求 ⑴熟悉自然要素和历史人文要素包含的内容。 ⑵熟悉各工程要素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⒈考试内容 ⑴生态学原理。 ⑵园林美学原理。 ⑶环境心理学原理。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生态学原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⑵掌握形式美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相关概念、内容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⑶熟悉环境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及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第五章植物造景 ⒈考试内容 ⑴植物造景的意义与特点。 ⑵植物造景的依据与原则。 ⑶植物造景的形式与类型。 ⑷植物造景设计。 ⒉考试要求 ⑴熟悉植物造景的意义与特点等内容。 ⑵了解植物造景的依据与原则及植物造景的形式与类型等内容。 ⑶掌握植物造景设计的内容。 第六章城市及绿地系统规划 ⒈考试内容 ⑴城市规划与设计。 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⑶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⒉考试要求 ⑴熟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相关人物以及相对应的人物。 ⑵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⑶掌握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第七章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⒈考试内容 ⑴城市公园概述。 ⑵公园规划设计基本理论。 ⑶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与内容。 ⑷综合公园规划设计。 ⑸其他公园规划设计。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我国城市公园的分类及其具体内容。 ⑵掌握公园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查报告。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保护区规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某地区著名河流——河流的上游地区,集中分布在西部,总面积76万亩,森林覆盖率76.1%,是目前该地区境内唯一的一处大型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体制上,与该地区这里国有林场管理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下设7个职能科室和8个基层管理站。保护区机构健全,人员齐备,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自然环境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的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小河流,平均流量3.859立方米/秒;伊玛图河,平均流量2.68立方米/秒;伊逊河,平均流量4.578立方米/秒。保护区内没有人为污染,故而空气质量较高,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层峦叠嶂,目穷千里,勾勒出保护区如诗如画的壮美画卷。 (三)社会状况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和睦相处的地区,清代以前,曾有山戎、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居住。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尽放围荒以后,满、蒙、回、汉等各民族人口迁来此地,现在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6%,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与此地的10个乡镇30多个自然村为邻,多年来,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保护区周边的各族人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保护对象 这里自然保护拥有四大保护对象: (一)河流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 河流上游地区为荒原,自然环境保持了原始状态。现在保护区范围内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河流上游地区尚存的这一部分自然的、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二)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完好的植被自然状态、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该加以保护。 (三)珍稀濒危物种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列入一级保护植物4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胡桃楸、蒙古黄芪、野大豆、刺五加;二级保护植物6种:臭冷杉、草麻黄、软枣猕猴桃、白藓、迎红杜鹃、穿山薯蓣;三级保护植物12种:大叶藓、河北乌头、鹿蹄草、无梗五加、河北岩风、长柄车前、锦带花、华北蓝盆花、党参、桔梗、紫苞风毛菊、大花芍兰。 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黑鹳、金鵰、白头鹤、大鸨、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9种,包括细鳞鲑、大天鹅、鸳鸯、苍鹰、雀鹰、毛脚鵟、秃鹫、白腹鹞、燕隼、黑琴鸡、灰鹤、雕鴞、马鹿、猞猁、兔狲等。 (四)地域文化 在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内还保存有大量地域文化遗址,这是一笔重要的、无可复制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特别加以保护。 三、保护区的显著特征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行) 2002 北京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字[2000]008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0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建设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研究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是人类认识自然、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基地。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覆盖全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树立了我国重视生态保护的良好的国际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也日益加大,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由于自然保护区类型不同、规模不一、基础设施和管理条件变化大、建设内容复杂,为了因地制宜地确定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的功能,使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合理而有效,在总结以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6章27条。第一章总则,主要说明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主要提出了保护区类型与规模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工程项目构成,主要给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工程项目;第四章主要建设项目与工程量,分别类型和规模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各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规模;第五章人员配置;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别类型和规模给出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是对《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的依据以及执行中要注意的事项的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计划与资金管理司提出。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制订工作。 编写组 二〇〇二年九月

《 景观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 》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景观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景观规划设计考试是为招收景观学专业景观规划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建筑类、农林类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景观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考题类型: 城市小型公园设计、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城市沿街绿地设计、城市景观大道园林设计、学校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化广场设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工厂园林景观设计、体育休闲绿地景观设计以及绿地景观的概念设计等。 三、评价目标 考生应能: 1.准确地理解规划设计任务的特点、要求,绿地定性准确,满足园林绿地功能需求; 2.正确地处理好规划基地与周边用地性质的关系,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 3.合理地进行功能安排与规划结构设计; 4.运用有关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合理进行用地与空间布局,合理布置园林建筑与园林设施; 5.提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6.能较好地表现规划设计方案,绘图基本功较为扎实。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6小时;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50分): (1)总平面设计(1:500-1:1000),占90%; (2)重点景区(点)园林(建筑)小品平面立面,占15%; (3)局部透视及鸟瞰图,占10%; (4)地形地貌利用与竖向设计(重要节点的标高设计),占10%;

(5)植物景观设计,占15%; (6) 技术经济指标及简要说明,占10%。 4.参考书目:不限制。 五、考试要点 (一)设计任务的性质及特点 考生应能正确地理解规划用地的性质、特点及其规划设计与功能要求。 (二)规划区用地功能布局 1.规划主题是否明确,是否反映当代园林设计的特征、时代风貌与发展趋势; 2.规划区用地功能划分是否合理; 3.规划结构是否清晰及富有创意; 4.与基地周边地域景观环境结合情况; 5.是否合理组织人、车交通,安排停车场地; 6.是否创造生动、舒适、方便、优美的景观环境。 (三)规划区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 1.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郁闭空间的营造效果; 2.规划区景观空间序列设计效果; 3.规划区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效果; 4.规划区绿地景观与周边道路沿线景观设计效果。 (四)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1.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内容是否齐全; 2.指标数值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 (五)图面表现技能与效果 1.图面表现方式(钢笔墨线、水彩、水粉、彩铅或其他)不限; 2.图面大小达到题目要求; 3.图纸用非透明质。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

附件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国有林场类型与规模 (2) 第三章基础设施项目构成 (2) 第四章主要建设项目与工程量 (3) 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管理与监督,提高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建设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包括行业部门投资)审查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国有林场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建设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五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分类建设、分区管理。国有林场应编制发展规划,并分别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确定建设与管理策略,有针对性地安排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考虑不同区域建设内容和规模安排。 二、保护为先、合理布局。建设项目应有利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得破坏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得造成新的环境污染;要节约用地。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有林场现状和经营目的确定建设内容、工程量,以及建设重点、投资规模与建设期限。除投资规模较小的国有林场宜一次建设完成外,其他国有林场可分期建设,每个分期为2-3年。 分期建设的国有林场,结合林场实际,首期重点建设必须的公共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及生产配套设施。 四、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工程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技术,建设项目符合建设目的及资源保护、经营需要,确保质量。 第六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相应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场文件或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证明材料。 二、经省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国有林场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三、行业部门立项投资的依据。 第七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一、国有林场林地林木权属证明或经营管理权的证明。 二、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书。 三、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区位、总体布局、规划图等。 第八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在实地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国有林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工程项目建设条件,国有林场范围内原有基础设施状况等。 第九条国有林场已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应本着综合利用、节约投资的原则,做好与相关标准间的衔接,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应各成体系。 第十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除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规划设计方案

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规划设计方案 物流一班范秋静200908320124 一、规划目的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要求 四、配送中心内部规划 五、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 六、规划平面图

一、规划目的 (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配送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二、规划原则 (1)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也要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每个仓库、进货区、存货区、发货区),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例如布置设计、要先进行总体布

置,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去评价,再加以修正甚至从头做起; (4)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配送效率和减少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在时间上缩短作业周期,空间上少占有面积,物料上减少停留、搬运和库存,才能保证投人的资金最少、生产成本最低; (5)重视人的因素。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一机一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规划要求 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纲领,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原材料的接收、零件和产品的制造,到成品的包装、发运的全过程,将人员、设备、物料所需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便获得最大的生产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