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

附件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国有林场类型与规模 (2)

第三章基础设施项目构成 (2)

第四章主要建设项目与工程量 (3)

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管理与监督,提高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建设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包括行业部门投资)审查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国有林场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建设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五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分类建设、分区管理。国有林场应编制发展规划,并分别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确定建设与管理策略,有针对性地安排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考虑不同区域建设内容和规模安排。

二、保护为先、合理布局。建设项目应有利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得破坏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得造成新的环境污染;要节约用地。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有林场现状和经营目的确定建设内容、工程量,以及建设重点、投资规模与建设期限。除投资规模较小的国有林场宜一次建设完成外,其他国有林场可分期建设,每个分期为2-3年。

分期建设的国有林场,结合林场实际,首期重点建设必须的公共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及生产配套设施。

四、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工程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技术,建设项目符合建设目的及资源保护、经营需要,确保质量。

第六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相应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场文件或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证明材料。

二、经省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国有林场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三、行业部门立项投资的依据。

第七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一、国有林场林地林木权属证明或经营管理权的证明。

二、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书。

三、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区位、总体布局、规划图等。

第八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在实地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国有林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工程项目建设条件,国有林场范围内原有基础设施状况等。

第九条国有林场已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应本着综合利用、节约投资的原则,做好与相关标准间的衔接,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应各成体系。

第十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除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国有林场类型与规模

第十一条国有林场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两类。

第十二条两类林场划分按表1的规定确定。

国有林场分类指标表

注:生态公益林指符合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的生态公益林地

第十三条国有林场按照经营面积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个规模等级,按照表2的规定确定。

国有林场规模等级划分表

第三章基础设施项目构成

第十三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分为公共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生产设施。

第十四条公共设施包括林场办公用房,工区办公用房及工区护林防火用房、场部连接工区的道路、环卫设施、办公设施、其他配套设施等。

第十五条生活服务设施包括职工个人住房、环卫设施、连接外界的道路、生活用水、用电、通信设施、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

第十六条生产设施包括为育苗、营造林、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科研、监测等林业生产提供服务的房屋、道路、水、电、通讯等设施。

第四章主要建设项目与工程量

第十七条公共设施项目与工程量根据国有林场类型分别列于附表1、附表2中。

一、林场办公用房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框架或砖混结构;

2.场部办公用房按人均不高于40平方米;

3.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烈度要达到抗震规范标准要求;

4.地处适宜的地质水文条件;

5.北方地区应配备取暖设施。

二、场部连接工区的道路应满足以下要求:

1.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特殊地段酌情降低标准;

2.路面至少为泥结碎石路面;

3.道路等级不低于林Ⅲ级标准;

4.险要路段应修建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5.必要地段要修建桥梁。

四、环卫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至少应设置排水管道(渠)、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垃圾箱(筒)等卫生设施;

2.垃圾集中分类处置;

3.可配备垃圾转运房和转运车辆;

4.应有处理垃圾的场所等。

五、办公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办公用房需配备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家具;

2.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必要办公设备;

3.场部应安装有程控电话,具备上网条件;

4.根据需要可安装空调等设备。

六、其他配套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区内有路灯、路牌、户牌;

2.场部和工区所在地可设置必要的停车场;

3.单身职工达到5人以上可设置职工食堂;

4.场部所在地可设置车库。

第十八条生活服务设施项目与工程量根据国有林场类型分别列于附表1、附表2中。

一、职工个人住房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框架或砖混结构;

2.职工住房要达到成套化,并鼓励自筹修建;

3.职工户均居住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4.建于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处;

5.使用年限为70年,抗震烈度要达到有关抗震规范标准要求;

6.北方地区配备取暖设施,有条件的应进行集中供暖。

二、场部连接外部的道路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5.5m以上,特殊情况可酌情降低标准;

2.道路等级不低于林Ⅱ级标准;

3.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或设置景观带;

4.有条件地段应安装路灯;

5.危险地段设置警示牌。

三、生活给水和排水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符合《安全饮用水卫生标准》;

2.设置自来水供水设施,饮用水优先选用地表水;

3.取水构筑物应选在较好水质和良好地质条件地带,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4.设置化粪池等排污水设施及防止水源污染设施。

四、生活用电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尽量考虑清洁能源;

2.电源选择先后次序为国家电网、地方电力、小水电、沼气、太阳能、其他;

3.优先采用新技术和性能完备、运行可靠、技术先进和节能新设备;

4.应有相应的安全配套设施。

五、生活用通信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实现户户通电话;

2.优先考虑有线通信,条件不具备时考虑无线通信;

3.无线通信设施应综合比较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达到经济、合理、实效;

4.尽量采用水泥杆作为架空明线杆路。

第十九条生产设施项目与工程量根据国有林场类型分别列于附表1、附表2中。

一、护林房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砖混结构或简易结构;

2.建筑面积不小于60m2;

3.管护点或护林房内应配有相应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

二、巡护道路应满足以下要求:

1.路面宽度在2m以内;

2.土石路面;

3.路基坚实。

三、作业道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路面宽3m以内;

2.采用土石路面;

3.路基坚实。

四、集材场建设满足以下要求:

1.根据生产需要设置集材场;

2.按经营面积、采伐规模合理确定集材场规模,至少在200m2以上;

3.建设地点具备排水、防火条件。

五、防火道路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连接场部的防火道路宜采用林Ⅲ级公路;场部通往工区的防火道路宜采用林Ⅳ级公路;

2.至少应满足路宽3m;

3.最小曲线半径10m;

4.最大限制坡度为12%;

5.采用沙石路面,有条件的可以硬化路面。

六、防火隔离带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种植生物防火林带,带宽不低于15m;

2.林地面积达到5km2应设置防火隔离带;

3.主干防火线带宽30-50m,一般防火线带宽20-30m,铁路防火线每侧30m,居民点、重要设施每侧50-100m;南方可适当降低;

4.充分利用地形,一般设在山脊线上。

七、供电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尽量考虑清洁能源;

2.电源选择先后次序为国家电网、地方电力、小水电、其他;

3.采用小水电应尽量与国家电网联网;

4.优先采用新技术和性能完备、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的新设备;

5.有专门的配电房或相应的安全配套设施。

八、通信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优先选择运行费用低的设施;

2.野外巡护通信设施宜选择对讲机、移动电话等移动设施,必要时选用卫星电话;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有线通信。

九、其他配套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林场可根据实际业务工作需要配备巡护、监测等设备。

1.巡护设备可配备交通工具、GPS、海拔仪、防身设备、定位仪等常规设备;

2.监测设备可配备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等常规设备。

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十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分别列于附表1、附表2中。

附表1 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与规模表

7

8

9

附表2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与规模表

10

11

12

注:以上指标均按新建计算,涉及区域范围的含下限不含上限

13

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要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要求 针对全省自然保护区存在的建设管理水平低、科研监测能力弱、政策措施不完善、机构队伍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和自然保护区专项督查梳理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落实主体责任。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主体,要认真执行自然保护区有关法律法规,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保护措施,履行保护职责,承担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要通过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协同共管机制,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及原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加快提高自然保护区公共服务水平,坚决杜绝非法开发、侵占自然保护区的行为,严格禁止、严肃查处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活动。(责任单位:各市州、县级人民政府。) 2.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健全完善职责明晰、保障有力的政策措施,共同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能力水平,加大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相关的发展规划、投资预算、土地管理、科研监测等政策性支持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与部门监管相融合的管理机制,制定落实责任明确、协调共管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履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职责。(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环境保护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X湖景区管理局。)3.实行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各自然保护区实际,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机构的任期目标和考核指标,分类指导、制定实行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责任单位: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X湖景区管理局,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二、提升管理水平 4.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组织开展新一轮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X—X年)编制工作,明确全省自然保护区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及保障措施。各自然保护区要通过开展新一轮总规修编工作,积极争取在国家支持下优化保护区功能区划,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功能,突出保护重点。《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监管能力建设等相关规划,要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责任单位:省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X湖景区管理局,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5.加快推进规范化建设。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梳理查找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的差距和不足,逐项提出整改方案,按期完成整改任务。加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管理的指导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 范围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更改名称,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自批准建立或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避免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范围上产生新的重叠。

第六条存在下列情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 (一)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二)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 (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 (四)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第七条主要保护对象属于下列情况的,调整时不得缩小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或对保护区核心区内区域进行调换: (一)世界上同类型中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且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类型; (二)世界上唯一或极特殊的自然遗迹,且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 (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 第八条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原则上不得调出核心区、缓冲区。 建设单位应当开展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示。 除国防重大建设工程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后,原则上不得再次调整。 第九条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应事先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或更改名称,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抄

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的函

环境保护部函 环函[2009]195号 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的函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中科院、海洋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现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 二○○九年八月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导则函 附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制订本导则。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参照执行。 一、目标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明确,资源本底清楚,管护设施完备,管理队伍专业,管理制度健全,规划科学合理,社区协调发展,资源管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护成效显著。 二、规范化建设 (一)总体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的保护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建设内容和规模应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面积大小、保护对象特征以及管理目标相适应,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协调,不得盲目求大、求全、求高档。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同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谐一致,并体现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区内的供电等线路应尽量地下铺设。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设施设备,不得重复建设。管护、科研、宣教、办公设施尽可能集中建设,并兼顾各项功能。 自然保护区内建设动物救护站(中心、点)、珍稀植物繁育场圃、涉及地质遗迹保护的建设项目以及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的,应进行科学论证。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保护区应在办公用房、保护管理站(点)、界碑界桩、宣传牌等位置尽可能使用自然保护区区徽。 (二)管护设施建设 1、保护管理站(点) 自然保护区应设立保护管理站(点)。 保护管理站(点)数量及其管理范围应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控制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交通路口,到达保护区内主要人为活动区域。 保护管理站(点)的设置应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保护管理任务、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为活动特别是居民点的分布状况确定。 保护管理站(点)应当建立在居民点、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及人员和车(船)经常进出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口或其他要塞处。 单个保护管理站的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300m2,配备办公、消防、野外调查、日常巡护、执法、通讯、交通及必要的生活设施设备。 在进出保护区的重要路口和要塞处可设立保护管理点(哨卡、检查站等),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80m2。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1、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 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 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 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 1.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遍于全国 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其保护价值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分为省(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现在无论是在沿海和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植被区域,还是在高原、荒漠和草原区域都建立起了若干自然保护区。全国自然保护区网已初步形成。 3.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

自然保护区部门工作职责

林政资源管理科工作职责 一、组织开展森林资源保护调查、动态监测与评估和统计,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组织指导全区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 二、负责指导和监督管理全区农民自用材。 三、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全区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四、负责林地林权管理,监督林地征用、占用和林地开发利用工作,承担依法审核、报批林地征用、占用和临时占用手续的申报工作。 五、负责有关自然保护区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审核工作。 六、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的检查验收工作。 七、组织完成天保工程各项工作。 八、承办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天保办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法规; 二、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编制全区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方案。 三、负责天保办日常工作办理,拟定有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制度、规定、办法,并负责监督执行。 四、负责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信息录入、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建档工作。 五、负责工程管理人员培训、宣传工作。 六、负责工程运行、工程资金的监督管理,年度、阶段的考核检查,协助做好天保工程项目建设的检查验收工作。 七、负责指导监督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和监理工作。 八、负责安排森林管护,指导工程效益监测、工程项目设计、检查验收等工作。 九、负责全区护林员考核、聘用及报酬兑现工作。 十、处理好天保工程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十一、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一、负责局机关日常事务工作,拟定机关工作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建立考评体系,组织年度目标考核工作。 二、负责人事劳资、文秘档案、议案提案、对外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政治教育、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禁毒防毒、整脏治乱、消防、信访、保密、普法、统战、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文明创建等机关综合管理工作。 二、认真做好电文登记、资料建档、会务接待、报刊分送、上情下达、内外协调和卫生、水电、车辆、物资的管理工作。 三、拟定年度工作意见,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年度工作总结。 四、负责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作,传达局领导意见,及时向局领导反馈信息。 五、负责检查各部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督促完成,检查验收。 六、搞好调查研究,向局提供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 简介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蓟县城东北30公里,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东临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接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濒碧波荡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险秀的雾灵山。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其总面积达5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传铁拐李等八位散仙遨游东海经过此地,被这里云遮雾罩的奇峰、峡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云,在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八仙桌子”,这万亩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 八仙山在清朝时期被划定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封闭达280多年,这里乔木伟岸,灌木丛生,芳草萋萋,藤萝蔓绕,人迹罕至,故“藏在深闺人未识”。八仙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山峰最多,降水最多,森林覆盖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优越,生态系统最完好,群峰奇秀,谷壑幽深,万木争荣,风光诱人的地方,独特的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华北地区,即使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都是罕见的,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地质公园——峰林峡谷景区最典型的代表,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的“西双版纳”,而且享有“津门第一山”的美誉。 八仙山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品牌遗迹是石英岩峰林峡谷地貌,峰林上栩栩如生的动物奇石,刀劈斧剁般的天梯,峡谷中河流高阶地,万卷天书地层,美丽壮观的石瀑布,世界奇观

太古界与元古界地层之间8亿年跨越,太古界25亿年长寿石等。 一、珍奇丰富的植物种类 保护区内的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到清朝中叶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面貌。清朝末年以来,由于人为影响,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来在原始森林泯灭的地方,又萌生出次生林,历经沧桑演绎至今,形成了次生阔叶林区。 在保护区内,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区域多种植物,据初步考证,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七种,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榆木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栾树林、枫树林、白蜡林、丁香林、悬钩子林等。藤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观,著名的野生猕猴桃满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实,碧绿翠滴,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八仙山都要举办大型幽林采珍活动,届时有成千上万游客到这里可采摘到:猕猴桃、山核桃、野山楂、野葡萄、甜酸梨、木耳、蘑菇等上百种山珍野果。 八仙山是一座天然大花园。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从春到秋,花开花落接连不断。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红杜鹃等等,夏季有东陵八仙花、中华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复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红等等,其中被科学家称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东陵八仙花”、“迎红杜鹃花”,弥足珍贵。 这里也是天然中草药宝库,区内生长着各种名贵中草药200多种。主要有:丹参、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参、百合、远志、黄岑、地黄、苦参、藿香等,品种极丰富,在林下和山阴沟谷潮湿之处可见到多种蕨类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通则(标准状态:现行)

I C S65.020.01 B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 Y/T2010 201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通则 T e c h n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n t h e e c o t o u r i s m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i n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s 2012-02-23发布2012-07-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北京林业大学提出三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二保定学院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清二艾琳二葛静茹二吴金友二吕佳二李建清二崔莉二马琳三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等内容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林业系统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也适用于各级各类森林公园二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3095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 B3096 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 B3838 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 B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 B9664 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 B/T10001.1 2006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 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 B16153 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 B/T20416 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G B/T24001 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H J/T129 2003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L Y/T1685 2007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L Y/T1685 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 生态旅游e c o t o u r i s m 以享受大自然,了解自然景观二生物多样性及相关文化多样性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宗旨,使当地社区和居民受益的特殊旅游活动三 3.2 生态旅游区e c o t o u r i s mz o n e 具有明确地域界限,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为目的的特定旅游区域三本标准中所提到的生态旅游区泛指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三 3.3 生态旅游设施e c o t o u r i s m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在不影响重点保护物种生存,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不破坏景观的前提下,满足生态旅游需求的设施三自然保护区必要的生态旅游设施,主要包括标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自然保护区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说明 一、申报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编号,申报单位不填。 二、“地点”指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三、“地理坐标”指自然保护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四、“固定经费”指行政事业性经费和管护经费等具有固定来源的经费。 五、“基础设施概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现有业务用房、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交通工具、通讯手段、重要仪器设备的情况。 六、“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科学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名称及成果、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名称、科研计划及国际合作交流计划等内容。 七、“功能区调整后土地权属状况”是指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后,其土地权属、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变化状况及是否存在新的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八、“功能区调整后管理协调状况”包括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区内有关部门的关系协调状况,变化后的区内是否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 九、“功能区调整后自然环境状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前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变化对比以及概况、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内容。 十、“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及其评价”指范围调整前后自然保护区内社会经济的对比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口分布、密度、民族状况、主要生产方式; 2.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及运输等情况; 3.土地与其他资源的开发状况; 4.与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关系; 5.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国务院关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国务院委托,现就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保护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典型生态系统及珍贵自然遗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1956年建立第一处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已基本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一)自然保护区网络。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含省、市、县三级)。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2740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42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6处,总面积97万平方公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294处,总面积50万平方公里。其中,广东鼎湖山等33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吉林向海等46处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福建武夷山等35处自然保护区同时划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范围;有200多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生态文明和环境科普方面的教育基地。 (二)法律法规体系。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10多部相关法律明确要求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国务院1994年颁布自然保护区条例,建立了环保部门综合管理与林业、农业、国土资源、水利、海洋等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分级分区等管理制度。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办法》等规章。全国有24个省(区、市)发布自然保护区管理地方法规,有200多处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专门管理规章。 (三)主要保护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和自然遗迹3个类别。全国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都建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麋鹿曾经野外灭绝,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重新引入,种群数量稳步上升,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典范。青海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中华水塔”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管护能力。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专职管理人员总计4.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已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多数已建成管护站点等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区管理经费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排,中央财政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给予适当补助。以自然保护区为平台,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生态保护国际公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以及欧盟、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开展交流合作。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做法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 (一)加强执法监管。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有关部门对陕西秦岭山麓生态屏障违规建别墅、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缩水”给煤矿让路等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事件开展专项核查,严肃查处典型违法违规活动,推动地方健全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建立综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环境保护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通过开展系列专项检查,坚决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各类违法建设活动。其中,林业局开展“绿剑行动”,对30处存在问题的林业自然保护区进行重点督办;农业部、海洋局分别对水生生物和海洋自然保护区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国土资源部对自然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进行调查和清理;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核查发现长江沿线265个无证码头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对有

DB44/T 1399-2014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ICS 65.021.01 B 60 备案号:44768-2015 DB44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1399—2014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Database in Nature Reserves 2014-08-18 发布2014-11-18 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4/T 1399—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首次发布。 Ⅰ

DB44/T 1399—2014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分类与组织、数据库命名、数据字典和数据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662.2 林业数字矢量基础地理数据标准 LY/T 1662.7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7部分—数据库建库标准 LY/T 1662.9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9部分—数据库管理规范 LY/T 1662.10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10部分—元数据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库 database 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3.2 数据集 dataset 可以标识的数据集合。数据集可以是数据库,也可以是数据库的一个(逻辑组成)部分。 3.3 数据表data table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具有行列特征的一个结构,数据表是代表关系的基本结构或管理数据文件的部分。 3.4 数据字典 data dictionary 数据库中的一个特殊数据库,它所包含的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有关数据库系统中各种描述信息的集合。例如模式、文件、程序、作业、数据项定义和属性描述等。 3.5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

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的研究

内容提要l.引言2.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背景3.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原则4.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级5. 讨论提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保护区级别划分应遵循的原则,如以定性方法为主,与现行行政体制相一致等。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并对其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此外,本文还对保护区级别划分的依据和确定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此标准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级别分级标准评价标准l.引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于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有特殊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和自然遗迹、拯救珍稀濒危生物种、探索自然环境的发生演变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方式、促进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旅游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至1991年底,全国已建有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708个,总面积达56.80mha,其中陆地面积53.18mha,约占国土面积的5.5%,达世界平均水平(薛达元,1992)。自然保护区虽然数量很多,但并不处于同等的重要地位。根据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价值和重要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区别管理,将有限的财力和人力用于特别优先保护的区域。然而,自然保护区级别的划分,要求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标准。本文试图在研究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标准。 2.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背景对于自然保护区分级标准的研究,国外很少报道。一些国家常常通过对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并依据行政区划而确定保护区的级别和隶属关系,如国家公园、州立(省立)公园、市立公园等。一些保护区具有国际性的重要意义,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将全世界300多个保护区列人生物圈保护区网,使这些保护区具有国际性的科学研究价值。我国自1956年批准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开始,就采用了保护区级别的概念。但是,如何客观和科学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的级别的问题却一直未能解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比较混乱。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的级别数不统一,有些部门和地方为方便,将保护区简划为国家级和地方级;而对于地方级的进一步细划,有的分省、市、县三级,有的仅分省、县两级;另一方面,因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审批机构是国务院和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而不同地方或同一地方不同时期对保护区级别审批的标准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连保护区审批程序也不明确,从而使级别的确定无章可依。尽管如此,国现有已建的700多个自然保护区都已有相应的级别,这主要是根据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行政级别而人为地确定,如国务院批准的一般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市、自治区)批准的一般称省级自然保护区。但这种划分过于主观,缺乏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质量和价值的客观评价,实质上缺少一个客观评价和级别划分的标准。而且,各地审定自然保护区级别的标准也不一致,申报、审批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从而使各地区自然保护区级别之间没有可比性,这样必然会造成保护区级别的混乱。因此,十分需要研究制定一套全国统一使用的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供有关机构在审批自然保护区时使用,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201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自然保护区请输入关键字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中国林业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10290978.html,/2018-06-09来源:野协 【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2018年5月·474处) 北京市(2个)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个)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个)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个)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 内蒙古自治区(29个)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个)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 吉林省(24个)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头道松花江上游、甑峰岭 黑龙江省(49个)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区、平顶山、乌马河紫貂、岭峰、黑瞎子岛、七星砬子东北虎、仙洞山梅花鹿、朗乡、细鳞河 上海市(2个)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个) 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泗洪洪泽湖湿地 浙江省(11个) 临安清凉峰、浙江天目山、象山韭山列岛、南麂列岛、乌岩岭、长兴地质遗迹、大盘山、古田山、浙江九龙山、凤阳山-百山祖、安吉小鲵 安徽省(8家) 古井园、铜陵淡水豚、鹞落坪、古牛绛、金寨天马、升金湖、安徽扬子鳄、安徽清凉峰 福建省(17个) 峨嵋峰、闽江河口湿地、茫荡山、汀江源、雄江黄楮林、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君子峰、龙栖山、闽江源、天宝岩、戴云山、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漳江口红树林、虎伯寮、福建武夷山、梅花山、梁野山 江西省(16个) 婺源森林鸟类、铜钹山、赣江源、庐山、齐云山、阳际峰、鄱阳湖南矶湿地、鄱阳湖候鸟、桃红岭梅花鹿、九连山、井冈山、官山、江西九岭山、江西马头山、江西武夷山、南风面 山东省(7个) 马山、黄河三角洲、昆嵛山、长岛、山旺古生物化石、荣成大天鹅、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 河南省(13个) 高乐山、大别山、新乡黄河湿地鸟类、河南黄河湿地、小秦岭、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伏牛山、宝天曼、丹江湿地、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太行山猕猴 湖北省(22个) 巴东金丝猴、洪湖、南河、大别山、十八里长峡、堵河源、木林子、咸丰忠建河大鲵、赛武当、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五峰后河、石首麋鹿、长江天鹅洲白鱀豚、长江新螺段白鱀豚、龙感湖、九宫山、星斗山、七姊妹山、神农架、长阳崩尖子、大老岭、五道峡 湖南省(23个) 西洞庭湖、九嶷山、金童山、东安舜皇山、白云山、炎陵桃源洞、南岳衡山、黄桑、湖南舜皇山、东洞庭湖、乌云界、壶瓶山、张家界大鲵、八大公山、六步溪、莽山、八面山、阳明山、永州都庞岭、借母溪、鹰嘴界、高望界、小溪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行) 2002 北京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字[2000]008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0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建设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研究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是人类认识自然、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基地。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覆盖全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树立了我国重视生态保护的良好的国际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也日益加大,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由于自然保护区类型不同、规模不一、基础设施和管理条件变化大、建设内容复杂,为了因地制宜地确定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的功能,使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合理而有效,在总结以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6章27条。第一章总则,主要说明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主要提出了保护区类型与规模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工程项目构成,主要给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工程项目;第四章主要建设项目与工程量,分别类型和规模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各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规模;第五章人员配置;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别类型和规模给出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是对《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的依据以及执行中要注意的事项的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计划与资金管理司提出。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制订工作。 编写组 二〇〇二年九月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按照《X市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了彻底解决我县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汲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教训,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着力解决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促进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二、工作要求 依据环保部下发的遥感监测疑似问题、媒体披露、投诉举报及中省市环保督查、检查中发现的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信息,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工作。县林业局负责对我县自然保护区的拉网式自查和排查,建立生态环境问题清单。 三、整改目标 X年12月10日以前,查清所有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根据问题清单逐一落实整改工作,彻底关停、取缔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违法活动和建设项目。X年12月底前,停止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项目建设,开展生态恢复和治理。X年前,全部关闭、拆除自然保护区内各种与自然保护无关的设施,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

复,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区长效监管机制。 四、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责任。认真排查,全面查清卫星监控出的各类人为活动问题,由林业局、洽管委和所在镇政府,按照自然保护区有关法律法规、中省市环保督察要求和“谁审批谁取缔、谁建设谁退出、谁违法追责谁”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底子,找准症结,建立问题清单。 环保局统一督促协调,林业局、水务局、国土局等分别制订并实施自然保护区内涉及本部门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整改标准、整改时限等工作要求。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责任单位进行严肃追责、公开曝光。环保、林业、水务、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齐抓共管,促进自然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环保局、林业局、水务局、国土局、洽管委、相关镇政府分工负责。) (二)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林业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日常巡护监测,开展经常性执法和宣传教育,严格审批事项申报许可,认真落实管理职责。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制定自然保护区标准化建设规划和巡护监测标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违法违规活动自查自纠、对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依法监督的工作机制。

咨询工程师-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卷(继续教育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科研中心(站)宜与较大型、相对处于中心的管理站集中建设,单体建设工程量不超过()m2,包括样品初处理实验室、样品储藏室、设备储存室、学术研讨室、教室、监测中控实验室、数据分析实验室等。 A.200 B.500 C.1000 D.2000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2.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研究、分析与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由()逐级报送省级林业厅(局),由省级林业厅(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A.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B.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 C.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发改委 D.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财政局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应在“全面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宣教科研,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国家和人类造福”的建设方针指导下,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A.保护优先、尊重自然 B.分类建设、分区管理 C.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D.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0 2.自然保护区访客中心以服务来访者(包括游客)为主,除具有提供资讯、展示、生活服务、行政管理等功能外,还具备哪些功能?() A.野外巡护 B.休憩 C.游览指南 D.紧急救助 用户答案:[BC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经费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0 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依据已批复的总体规划,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项目建设的需求,委托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更改名称申报书

附件三: 编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更改名称申报书 自然保护区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说明 一、申报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编号,申报单位不填。 二、“地点”指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三、“地理坐标”指自然保护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四、“固定经费”指行政事业性经费和管护经费等具有固定来源的经费。 五、“基础设施概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现有业务用房、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交通工具、通讯手段、重要仪器设备的情况。 六、“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科学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名称及成果、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名称、科研计划及国际合作交流计划等内容。 七、“土地权属原状”是指调整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状况及是否存在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八、“范围调整后土地权属状况”是指自然保护区在范围调整后,其土地权属、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变化状况及是否存在新的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九、“范围调整后管理协调状况”包括范围调整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区内有关部门的关系协调状况,变化后的区内是否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 十、“范围调整后自然环境状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在范围调整前后保护区内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变化对比以及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内容。

十一、“范围调整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变化分析及其评价”指范围调整前后自然保护区内社会经济的对比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口分布、密度、民族状况、主要生产方式; 2.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及运输等情况; 3.土地与其他资源的开发状况; 4.与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关系; 5.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十二、“范围调整和更改名称的理由”包括申请理由及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有关报告。 十三、专家论证意见由申报单位在申报前组织专家论证后提出,须经专家签名方为有效。 十四、申报书所要求的附件必须齐全,其他附件由申报单位自行决定。 十五、申报书须填报一式32份。 十六、申报书一律用A4纸印制,翻印申报书时不得改变其格式和内容。 十七、申报书须于每年5月31日前报送,逾期则作为次年度申报处理。 十八、申报书的内容和填报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