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he engineering of nature reserve

建标XXX-2012

2012 北京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he engineering of nature reserve

建标XXX-2012

(限国内印发)

主编部门:国家林业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年XX月XX日

XXXX出版社

2012 北京

前言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26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林业行业标准《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LY/T5126-40)施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工程的总平面设计、保护管理工程设计、科研监测工程设计、公众教育工程设计、基础设施工程设计、配套工程设计和生态旅游工程设计。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日常管理,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建设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邮政编码:10071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范参加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志臣赵克金刘增力王新凯

李忠曾德梁安丽丹侯盟

陈蓉伯滕晓华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 ××× ×××

国家林业局

2012年X月

目次附件

1 总则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应为控制工程投资,满足土地征(占)用要求,满足施工图设计(实施方案)编制、主要设备定货、招标及施工准备要求,满足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三同时”要求创造条件,促进工程管理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级和地方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工程设计。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对已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世界遗产名录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保护区的工程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协定规定的技术要求。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应按照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各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和对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条件、工程项目建设条件、自然保护区内原有规程设施状况等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基本原则,组织勘察、设计工作。应通过比较、论证,选定安全、经济的合理方案,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主要保护对象,编制自然保护区工程总平面设计和各类工程项目设计。

自然保护区类型执行GB/T 14529,自然保护区的规模执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标准》,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按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批复或批准建立文件执行。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必须同自然景观和谐一致,有利于生态系统、物种和自然遗迹的保护,体现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不得破坏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的栖息环境,不得设计不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装饰性设施。

2 总平面设计

一般规定

按照自然保护区区界、功能区划分、各类建设项目内容、外部衔接道路和内部交通、防火路网等,经过实地勘察、论证、比较后,选择优势方案编制自然保护区工程总平面设计图。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只能布设必需的科研监测、观察及保护性工程设施,并须有严格的控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对防火了望塔(台)、野生动物观测点等工程,在条件许可下应布设在核心区外。

缓冲区可以布设科研观察、必要的保护性工程。实验区除布设保护性工程外,应适度集中布设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

自然保护区的区界和功能区划必须以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或批准的《总体规划》中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为准。实验区内的进一步区划,《总体规划》中已经区划者,从其区划;《总体规划》未作更细区划时,在总平面设计方案设计中,应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划。

总平面设计方案

自然保护区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应在大于或等于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底图上包括自然保护区边界、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划及与外部的衔接条件、区内原有的工程设施、居民点、社区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等。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局、管理站、管护点、苗圃、码头、了望塔(台)、野生动物救护站、检查站、哨卡等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经选址者,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布设;未经选址者,应按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在图上选址(含比较方案)。并作为交通运输路网的控制点。

实验区内有居民点、社区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时,应在满足社区群众生活和生产的条件下,在现有路网的基础上,适当布设

控制点。

实验区内设有生态旅游项目时,应根据批复的《生态旅游规划》,确定根据景区、景点的布局,综合考虑其停车场、旅游服务点等的选址,作为布设路网的控制点。

管理局局址设在保护区区内时,以管理局址为自然保护区内交通运输路网的主要控制点;管理局局址在保护区外时,主要控制点为自然保护区的入口处。

交通运输路网、防火路网、防火隔离带网应统筹布设。

1 在总平面设计方案中,为连接各控制点的交通运输路网、防火路网、防火隔离带网应统筹布设,点、线、面结合,相互协调。为增加防火通道,可在某些路段间布设联络线。对原有道路应充分利用。

2 防火路网、防火隔离带网的密度,应按批准的《总体规划》的要求,或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地形、植被、火险等级等条件确定。

3 保护区路网应与外部公共交通相衔接。

4 保护管理站通往管护点以及管理站、点通往了望塔(台)的路段布设摩托车道。接近缓冲区、有人为活动的实验区内应布设巡护步道;设在保护管理站(点)之外的野外监测、观察点必要时可布设巡护步道,并与保护管理站(点)相衔接。

5 路网中除巡护便道和巡护步道外,为通行汽车的道路。其等级按本规范的规定确定,并选用相应的技术指标。

6 在不影响主要保护对象生境的前提下,防火隔离带可利用

河流、山脊、道路布设。

7 道路的路线布设,宜采用包线设计,避免高填深挖,并注意路段系统排水的要求。

8 通往了望塔(台)的摩托车道,若在塔(台)端布线困难时,可改设人行坡道(台阶)衔接。

9 自然保护区内有公共交通公路穿行时,应视其穿行的具体情况加以限制或利用。若其穿行于缓冲区时,可在两端设置检查站和宣传栏(板),告示穿行的管理要求,并在公路两侧设置防火隔离带;若其穿行于实验区时,保护区的路网可与其衔接。

10 若自然保护区采用分期建设,路网布设应考虑与后期工程的协调衔接。

现场勘察与总平面设计图

按照总平面设计方案,组织现场勘察工作。并按各专业的勘察技术要求进行。

根据实地勘察,通过方案比较和论证,采用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形成自然保护区总平面设计图。

各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根据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可按各设计阶段的勘察要求,分阶段进行勘察。也可采用一次外业,分阶段设计。

3 保护管理工程设计

确界立标

自然保护区应设立明显的界桩、界碑、区碑和标牌,以示区界、指示方向、形象标识、阐述规章制度、提示警告和表达信息等。自然保护区区界及核心区界、缓冲区与实验区之间的区界上必须树立界桩,自然地形明显、人为活动较少的地段隔500~1000m 设置一个,自然地形不明显、人为活动较多地段隔200~300m设置一个,转向点处必须设置。自然保护区区界与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道路相交处必须树立界碑。自然保护区主要管理机构驻地或主要景区,可树立建立区碑。自然保护区的出入口处、保护区内居民点和人为活动频繁处必须树立标牌,亦可根据管理需要,在相应地点树立标牌。

界桩为长方形柱体,柱体平面长0.24m、宽0.12m,露出地面0.5m,埋入地下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界碑规格为250cm×150cm×20cm,埋入地下不小于0.5m。

区碑可自行设计,规格和风格须体现和标识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标牌牌面规格为×1m、×2m、×3.5m不同规格,支柱直径不小于10cm,支柱长不小于320cm,埋入地下不小于100cm。

界桩顶部应标注自然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全称及标桩序号。界碑的单面或双面应注明自然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全称。区碑上应注明自然保护区名称、批准机关及时间。标牌上的文字,主要是昭示规定、规则,宣传规章制度,提示人们注意事项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碑、桩、牌上的文字应用中英文书写,如果保护区位于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地区,且该少数民族群众

普遍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还应加注少数民族文字,中文书写宜采用等线体,英文书写宜采用印刷体。

制作界碑、界桩、区碑、标牌可用石材、钢筋混凝土、金属或经防腐处理的木材等坚固材料。碑、桩、牌是设计和设置应与自然环境协调,不得破坏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

管护点

各管护点按其管理范围,在靠近缓冲区的实验区内、居民点或人为活动频繁地区选址。管护点的设置应根据保护资源、监测、了望等管理任务、自然地理条件和人为活动特别是居民点的分布状况确定。

管护点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60m2~80m2。应采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外观形式。设保护管理值班室、休息室;配备交通工具和无线通信工具。

管护点的设置应与相关的气象、水文、科研监测设施统筹安排。管护点与相关的监测设施合建(含野外监测人员办公、休息)时,可适当增加其建筑面积。

检查站(哨卡)

检查站(哨卡)应设在人和车辆经常进出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口处。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交通路口必须设立检查站;在人员进出频繁地段或岔路口应设检查哨卡。

检查站(哨卡)采用砖混结构。检查站的建筑面积为50m2~100m2,设值班室和值班宿舍及较为简单的宣教设施。检查哨卡

的建筑面积为20m2~50m2,设值班室。

检查站(哨卡)应配备通信设备。

检查站(哨卡)应在道口架设道闸杆或栏索,以有效地拦截检查行人和车辆。

检查站(哨卡)应树立或悬挂醒目的检查标志牌和灯光信号,以示检查和警示严格保护。

巡护便道和巡护步道

保护管理站与管护点间以及管理站、点通往了望塔(台)宜设巡护便道,巡护便道路基宽~,砂石或砂土路面,部分路段可设双车道以便会车。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2%,平曲线半径不宜小于8m。巡护步道可根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步道,有条件的可铺设碎石或石片,路宽为~。

自然保护区的巡护便道和巡护步道道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道路布设以满足自然保护区管理、科研、巡护防火、环境保护以及生活需要为原则;

2 内部道路可按不同等级,构成交叉路网,内部道路需与外部交通衔接。

3 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系统和结合防火道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农地、林地和湿地。

4 道路标准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使用性质确定,道路线形应顺从自然,一般不搞大填大挖,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

5 道路行走位置不得穿越地质不良和有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危险地段。

6 道路不得改变河流或溪流的流向。在湿地、坡地、地表松软等特殊地段,应架设搭桥或栈桥。

7 在有危险性的路段,应设置护栏、护网、隔墙、扶手、台阶等安全防护设施。

森林(草原)防火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程除防火道路和检查站外,尚需设置了望塔(台)和防火隔离带等。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防火了望设施可采用防火微波监控台。

了望塔(台)

1 了望塔(台)的选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地势较高,在突起的山顶或高地。

2)视野宽阔,通视条件好,控制范围广。

3)不受其它干扰或自然灾害的危害。

2 了望塔(台)高度,应根据地势和周围林木高度及控制范围等条件确定。塔(台)上的了望室必须高出周围的最高树冠,且了望室地面与周围最高树冠的高差不得小于2m。

3了望塔可选择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了望塔由塔基、塔架、了望室、上下交通系统(阶梯、阶梯平台、阶梯栏杆等)、安全系统(护拦、扶手等)、避雷系统等部分组成。

4 了望高度距地面小于10m时,可设了望台。了望台可采用

二层砖混结构,上层为了望室,下层为附属设施。

5 了望塔(台)应配备高倍望远镜、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等设施。

6 有防火视频监控建设项目的自然保护区,了望塔(台)的布局和建设要与视频监控统筹设计。

防火隔离带(生物防火带)

1 在林木比较集中、易发生火灾的区域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应结合河流、裸岩、道路等自然阻隔进行综合设计,选择在林缘进行建设,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和占用。

2 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应大于当地成熟林的最高树高的倍。

3 除采用生土防火隔离带外,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植被较多、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段宜采用生物防火林带。

4 生物防火林带按功能分为主带和副带。主带宽度不应小于30m,副带宽度不应小于20m。陡坡和峡谷地段适当加宽。

围栏

在人为活动较频繁、易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的地区,以及需要隔离家禽、家畜的地段应设置网(生物)围栏。

网围栏的高度应大于,网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网格尺寸不宜大于m×。可采用钢筋网或钢丝网。

生物围栏应种植生长高度能够达到以上有刺的乡土乔、灌木,且应种植3行、宽度在以上。

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

野生动物救护站(点)

1 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应与主要交通干线联网,距公路1km~。距畜禽饲养场、农药、化肥等污染源及居民区在1km以上。电力、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2 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应建在干燥,土壤渗透性良好,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的地方。北方地区的应背风向阳。

3 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应由救护办公室、诊疗室、病残兽隔离观察室、检疫室、收容场所等部分组成。

笼(棚)舍

1 兽舍(小室)为保护被救护动物安全越冬、躲避风雨和日晒的场所。应做到隐蔽,并应具备必要的生境创造和行为再塑的条件;应处于地势较高或悬空状设置,防止积水、积尿,保持干燥。

2 笼(棚)舍(活动场)是被救护动物活动、采食、接受日照等的场所。可直接就地平养或辅以全部铁丝网。光照、通风良好,活动场外应植有树木。

3 兽舍(小室)与笼(活动场)应成行排列,方位统一。大型兽类笼舍应坐北朝南,两排笼舍之间应留有3m宽的通道。

4 救护野生动物的笼(棚)舍区域应以围墙围起,并按动物种类进行设计,围墙高宜~,墙上架设高70cm向里伸出的带刺铁丝网。

围网

1 救护鸟类的笼舍及活动场四周地面下应铺设30cm以上金

属围网(地下墙)以防鼠害。

2 鸟类生境笼舍四周和顶棚应以孔径4cm×4cm的钢丝网围成,其围墙基础可采用浆砌片石。

3 钢丝围网的高度为~。

生态廊道

1 生态廊道的生境连接设计应建立在物种生态习性研究和历史连接状况的基础上,优先保证核心区之间的自然连通。

2 生态廊道应满足野生动物对生境和其它资源的需求,应连续而不应有缺口。

3 生态廊道的最佳宽度取决于边缘效应的强度和不同动物物种的需要。

4 核心区间自然的连通性应得到保持或恢复。

动物通道

动物通道根据自然保护区具体情况宜采用跨越、涵洞等方式。鹰墩

野生动物和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在植被稀少的区域,设置供鸟类停歇的鹰墩,竖立杆高6m~7m的树干或水泥杆。

人工洞穴

1 人工洞穴的大小和分布密度,应根据野生动物的形体大小和分布数量确定。

2 人工洞穴的位置应根据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确定。

3 洞穴的结构形式可采用土洞、木结构、砖石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野生植物及生境保护

天然林资源保护

1 在天然林资源周围,若人为活动频繁,可采用带刺铁丝网、石、土垒墙、竹、木围篱等方法设置机械围栏;或栽植有刺乔、灌木设置生物围栏,进行围封。在山口、沟口及交通路口应设卡,加强管护力度。

2 在封禁区周边的主要山口、沟口、河流交叉点、主要交通路口等树立标牌,立牌公示。

3 植物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应设实验室、标本室、资料档案室、药品库,以及配备植物病虫害测报、检疫仪器设备,防治器械和交通工具。

珍稀植物苗圃

1 珍稀植物苗圃应设置在实验区内,与所培育的珍稀植物生境条件相类似地段。

2 苗圃地选址应满足以下条件:

1)地形地势平坦,自然坡度在3°以下,排水良好;山地丘陵区因条件限制时,可选择在山脚下、坡度在5°以下的缓坡地。

2)北方地区宜选在东南坡;南方地区宜选在东坡、北坡和东北坡;高山地区宜选择半阳坡的东南坡或西南坡。

3)土壤应为团粒结构,较肥沃的砂壤土或轻壤土;土层厚度应在50cm以上,pH值5~8为宜。

4)水源充足,水中盐含量不超过%,地下水位在适宜的深度;砂土1m~,砂壤土小于,重壤土小于4m为宜。

5)地下害虫数量不超过标准规定的允许量,没有严重的立枯病、根癌病等病菌感染。

3 苗圃的面积应使其育苗数量能够按计划逐年满足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植被恢复的需要。

4 选育的植物种类应为自然保护区内的乡土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5 根据育苗生产需要,珍稀植物苗圃应划分为生产作业区和辅助区。生产作业区用地不得少于苗圃面积的80%,可分为播种小区、无性繁殖小区、移植小区和科学试验小区。辅助区包括管理小区、机具站、仓库、积肥场等。

树木(花草)园

1 树木(花草)园的选址应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充足的水源。

2)具有较复杂多样的地形条件,包括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坡向和坡度变化。

3)具有多种类的土壤条件。

4)具有不同的小气候条件。

5)原有植物品种丰富。

2 树木(花草)园不得随意引进其它外来物种。

3 树木(花草)园植物种植设计宜满足以下要求:

1)以树木花草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条件为种植依据,使树木获得最适合的生长条件,并形成人工群落。

2)在符合植物生态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分类的方便,同科的植

物宜集中在一起,以利分类、比较。

3)根据植物的自然生长状况,以自然复层混交的形式,并采用密林、疏林草地或树群、树丛、孤植等栽植形式,在注意生态、分类前提下,根据植物的形态、色彩、花、果等观赏特征进行设计栽植。

4)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的最小种植规模应以形成独立的生境条件为准,乔木珍稀树种每种不少于100株;濒危树种每种不少于50株。

5)采用人工培育、栽植的树木。

植被恢复

封山(沙、滩、湖)育林(草)

1 在封山(沙、滩、湖)育林(草)的周界明显处,如主要垭口、沟口、河流交叉口、主要交通路口等,必须树立标牌,以明确封育植被恢复的范围,并能够有效地防止人畜任意进入。

2 在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处,可采用带刺铁丝网、石、土垒墙、竹、木围篱等设置机械围栏,或栽植有刺乔、灌木设置生物围栏,进行围封。

人工辅助自然恢复

人工辅助自然恢复的植被应采用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物种,或适宜于野生动物食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乡土树(草)种。

防沙治沙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及目标 第一节编制依据 1、《青岛市二环北路道路积水改造工程施工》的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 2、随同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勘察报告及其它相关设计文件。 3、国家和行业颁发的施工技术规范、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发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及政策。 4、我单位可投入本工程的资源。 5、通过现场调查获得的资料。 6、适用的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

第二节编制原则 1、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对雨水沟、雨污水管线、道路恢复等施工方案综合比选,从而选定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案。 2、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本工程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新建雨水沟、雨污水管线和道路恢复,必须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3、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承诺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强化标准管理,加强内部核算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实行网络控制,组织各工序之间的施工顺序,实施进度监控,特别要抓住重点控制工序和部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科学配置施工要素,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及设备的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模板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 规范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 3) 便于敷设、维护。 (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 5) 充油电缆线路经过起伏地形时, 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 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 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 允许弯曲半径可按 电缆外径的20倍计。 5.1.3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 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 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 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 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 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 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 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 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 宜适当配 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 三叶形) 配置外, 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 不宜迭置。 (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 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 隙。 5.1.5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 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 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 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 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 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 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 且计入其它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 响。

工程建设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总部 项目策划 委任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 办公室形象策划项目策划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资料存档 前期工程部 办理前期手续 项目勘察、设 计、方案评审 概、预算编制审 查 工程管理部 工程监理 施工管理 质量鉴定 竣工验收 后评价 招标采购部 招投标代理 采购管理 投资咨询部 规划咨询 融资咨询 编制项目建议书 编制项目可研报 告 计划财务部 专项帐户 用款计划 资金拨付 财务审计

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职责: 办公室:根据项目策划的工程目标,编写、谈判、签订合同,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及时统计、整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施工过程中汇总整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的资料并存档,竣工之后整理竣工资料对建设工程进行竣工备案。 前期工程部: 1、办理前期手续:立项报批、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规划设计: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建设工程设计规划要求通知书》、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办理征地、青苗补偿、拆迁安置等手续。进行地勘工作。 2、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到消防部门办理消防手续、初步设计文本审查。 3、施工图设计阶段:○1施工图设计。通过招标、比选等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绘制出正确、完整和尽可能详尽的建筑安装图纸。其设计深度应满足、设备材料的安排和非标设备的制作;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等。 ○2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备案。施工图文件完成后,应将施工图报有资质的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3编制施工图预算。聘请有预算资质的单位编制施工图预算。并对预算结果进行审查。 4、施工建设准备阶段:○1编制项目投资计划书。并按现行的建设项目审批权限进行报批。○2建设工程项目报建备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施工方案编制原则及规范要求

施工方案编制原则及规范要求 安治国 2018年8月21日 一、施工方案编制原则 1、施工方案定义 根据《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的定义,施工方案是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具体讲,施工方案是针对工程项目,根据施工目的、施工现场调研收集的资料和信息、施工图纸、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资料,通过对施工实施过程中所耗用的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在工期的要求下,通过合理组织,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择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最优施工工艺和方法。 施工方案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专业工程施工而编制的具体作业文件,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和完善。施工方案以专业工程为对象,制定专业工程施工工艺,部署专业工程资源、工期,明确HSE 和质量等要求。施工方案直接指导专业工程施工;保证专业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配置专业工程资源,保证专业工程工期。 2、编制原则 施工方案应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可行的施工方法和保障措施;方案能满足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要求,并且施工所需的成本费用低。

1)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编制方案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能性。编制方案在资源、技术上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当时已有的条件或在一定时间能争取到的条件相吻合,否则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只有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量求其先进和快速。 2)满足工期、动态管理控制 满足合同要求的工期,按工期要求投入生产,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所以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必须保证在竣工时间上符合合同的要求,并能争取提前完成。为此,在施工组织上要统筹安排,均衡施工,在管理上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3)保质量、促安全、符合技术规范 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要求质量第一,保证施工安全是每个参与人及全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制订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并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使方案完全符合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的要求。 4)降成本、增效益、应用技术创新 在合同价格的控制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使方案更加经济合理,增加施工生产的盈利。从施工成本的直接费(人工、材料、机具、设备、周转性材料等) 和间接费中找出节约的途径,采取措施控制直接消耗,减少非生产人员。在技术上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新材料,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充分考虑业主的要求

城市道路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深度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六)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电缆选择时对电缆芯线材质有何要求 控制电缆应采用铜芯。 用于下列情况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铜芯: (1)电机励磁、重要电源、移动式电气设备等需要保持连接具有高可靠性的回路。(2)振动剧烈、有爆炸危险或对铝有腐蚀等严酷的工作环境。 (3)耐火电缆。 用于下列情况的电力电缆,宜采用铜芯: (1)紧靠高温设备配置。 (2)安全性要求高的重要公共设施中。 (3)水下敷设当工作电流较大需增多电缆根数时。 除限于产品仅有铜芯和规范所确定宜采用铜芯的情况外,电缆缆芯材质应采用铝芯。控制电缆额定电压的选择 控制电缆额定电压的选择,应不低于该回路工作电压、满足可能经受的暂态和工频过电压作用要求。且宜符合下列规定: (1)沿较长高压电缆并行敷设的控制电缆(导引电缆),选用相适合的额定电压。 (2)在220kV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敷设的控制电缆,宜选用600/1000V,或在有良好屏蔽时可选用450/750V。 (3)除上述情况外,一般宜选用450/750V;当外部电气干扰影响很小时,可选用较低的额定电压。 直埋敷设电缆的外护层选择 直埋敷设电缆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承受较大压力或有机械损伤危险时,应有加强层或钢带铠装。 (2)在流砂层、回填土地带等可能出现位移的土壤中,电缆应有钢丝铠装。 (3)白蚁严重危害且塑料电缆未有尼龙外套时,可采用金属套或钢带铠装。 (4)除上述外的情况,可采用不带铠装的外护层。 弱电信号、控制电缆选择应注意什么? 下列情况的回路,相互间不宜合用同一根控制电缆: (1)弱电信号、控制回路与强电信号、控制回路。 (2)低电平信号与高电平信号回路。 (3)交流断路器分相操作的各相弱电控制回路。 弱电回路的每一对往返导线,宜属于同一根控制电缆。 弱电信号、控制回路的控制电缆,当位于存在干扰影响的环境又不具备有效抗干扰措施时,宜有金属屏蔽。 强电回路控制电缆,除位于超高压配电装置或与高压电缆紧邻并行较长,需抑制干扰的情况外,可不含金属屏蔽。 电力电缆缆芯截面选择的基本要求(1) 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缆芯温度,不得超过按电缆使用寿命确定的允许值。持续工作回路的缆芯工作温度,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最大短路电流作用时间产生的热效应,应满足热稳定条件。对非熔断器保护的回路,满足热稳定条件可按短路电流作用下缆芯温度不超过附录A所列允许值。 连接回路在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电压降,不得超过该回路允许值。 电力电缆缆芯截面选择的基本要求(2)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一、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效率,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率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 (一)组织的概念 “组织”有两种含义。组织的第一种含义是作为名词出现的,指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按一定领导体制、部门设置、层次划分、职责分工、规章制度和信息系统等构成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人的结合形式,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并为此而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的关系。组织的第二种含义是作为动词出现的,指组织行为(活动),即通过一定权力,和影响力,为达到一定目标,对所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关系的行为(活动)。管理职能是通过两种含义的有机结合而产生和起作用的。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是指为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实现组织职能而进行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组织运行和组织调整三个方面。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是指经过筹划、设计,建成一个可以完成施工项目管理任务的组织机构,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划分并明确岗位、层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建立和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及责任分担系统,并通过一定岗位和部门内人员的规范化的活动和信息流通实现组织目标。 (二)组织的职能 组织职能是项目管理基本职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合理设计和职权关系结构来使各方面的工作协同一致。项目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五个方面: (1)组织设计。包括选定一个合理的组织系统,划分各部门的权限和职责,确立各种基本的规章制度。包括生产指挥系统组织设计、职能部门组织设计等等。 (2)组织联系。就是规定组织机构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明确信息流通和信息反馈的渠道,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原则和方法。 (3)组织运行。就是按分担的责任完成各自的工作,规定各组织体的工作顺序和业务管理活动的运行过程。组织运行要抓好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人员配置;二是业务交圈;三是信息反馈。 (4)组织行为。就是指应用行为科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原理来研究、理解和影响组织中人们的行为、言语、组织过程、管理风格以及组织变更等。 (5)组织调整。组织调整是指根据工作的需要,环境的变化,分析原有的项目组织系统的缺陷、适应性和效率性,对原组织系统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包括组织形式的变化、人员的变动、规章制度的修订或废止、责任系统的调整以及信息流通系统的调整等。 (三)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 1、组织机构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 项目经理在启动项目实施之前,首先要做组织准备,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效率很高的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地应付环境的变化,有效地供给组织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管理任务。 2、形成一定的权力系统以便进行集中统一指挥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最新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最新版 篇一: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最新版 现行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篇二:gb50502-20xx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50502-20xx《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20xx年10月1日起实行 目录 1总则2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3) 4施工组织总设计 (5) 4.1工程概况 (5) 4.2总体施工部署 (6) 4.3施工总进度计划 (6) 4.4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6) 4.5主要施工方法 (7) 4.6施工总平面布置 (7) 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

5.1工程概况 (8) 5.2施工部署 (9) 5.3施工进度计划 (9) 5.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9) 5.5主要施工方案 (10) 5.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0) 6施工方案 (11) 6.1工程概况 (11) 6.2施工安排 (11) 6.3施工进度计划 (11) 6.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2) 6.5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2) 7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12) 7.1一般规定 (12) 7.2进度管理计划 (12) 7.3质量管理计划 (13) 7.4安全管理计划 (13) 7.5环境管理计划 (14) 7.6成本管理计划 (14) 7.7其它管理计划 (15) 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提高建

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1.0.3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地区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编制。 1.0.4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organizationplan 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2.0.2施工组织总设计generalconstructionorganizationplan 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2.0.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organizationplanforunitproject以单位(子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单位(子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2.0.4施工方案constructionscheme 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2.0.5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

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临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汁院会同有关单位对《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1994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增加了中、高正电缆;冰数选择要求: 2.增加了电缆绝缘类别选择要求,取消了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的相关内容: 3.增加了主芯截面400mm2<S≤800mm2和S>800mm2的保护地线允许最小截面选样要求; 4.增加了大电流负荷的供电回路由多根电缆并联时对电缆截面、材质等要求; 5.增加了电缆终端一般性选择要求: 6.增加了自接电缆实施金属层开断并作绝缘处理内容: 7.增加了交流系统三芯电缆的金属层接地要求: 8.增加了城市电缆系统的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相关规定: 9.增加了架空桥架检修通道设置要求; 10.增加了电缆隧道安全孔设置间距要求; 11.增加了附录B和附录F。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负责具体管埋,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东风路18号.邮编:610021),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 1 总则 1.0.1 为使电力工程电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便于施工和维护,制定本规范。 1.0. 2 本规范适删于新建、扩建的电力工程中500kV及以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选择与敷设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地面排水

第一节道路地面水的排除 第12.1.1条设计范围及原则如下: 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应按城市排水规划进行,并应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规定。无排水规划时,应先作出排水规划,再进行设计。因修建道路引起两侧建筑物或街坊排水困难时,应在排水设计中解决。 二、城区道路排水一般采用管渠形式。设计时应根据当地材料和道路类别选择。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偏沟、雨水口和连接管的布设,不包括排水干管设计。 三、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边沟、排水沟与涵洞等。设计流量可按当地的水文公式计算。 四、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应处理好与农田排灌的关系。 五、快速路的路面水应排泄迅速,以防止路面形成水膜影响行车安全。 第12.1.2条道路排水设计标准如下: 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见表12.1.2,重现期高于地区排水标准时,应增设必要的排水设施。 二、当郊区道路所在地区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或排水规划时,应按表12.1.2规定选用适当的重现期。 三、郊区道路为公路性质时,其排水标准可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规定进行设计。 第12.1.3条道路路面雨水径流量应按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执行。 计算道路雨水口流量时,偏沟水深不宜大于缘石高度的2/3。 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

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雨水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雨水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雨水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多箅式雨水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冰冻地区应对雨水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雨水口可以串联。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六、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5~50m,其位置应与检查井的位置协调,连接管与干管的夹角宜接近90°;斜交时连接管应布置成与干管的水流顺向。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第12.1.5条立体交叉范围地面水排除的原则如下: 一、对立体交叉桥下的地面水,宜采用自流排除。当不能自流排除,有条件修建蓄水池时,可采用调蓄排水。无调蓄条件时,应设泵站排水。

最新新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T50502

最新新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T50502 目录

1 总则 (4) 2 术语 (4) 3 基本规定 (6) 4 施工组织总设计 (8) 4.1 工程概况 (8) 4.2 总体施工部署 (9) 4.3 施工总进度计划 (9) 4.4 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9) 4.5 主要施工方法 (10) 4.6 施工总平面布置 (10) 5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 5.1 工程概况 (11) 5.2 施工部署 (12) 5.3 施工进度计划 (12) 5.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3) 5.5 主要施工方案 (13) 5.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4) 6 施工方案 (14) 6.1 工程概况 (14) 6.2 施工安排 (15) 6.3 施工进度计划 (15)

6.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5) 6.5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6) 7 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16) 7.1 一般规定 (16) 7.2 进度管理计划 (16) 7.3 质量管理计划 (17) 7.4 安全管理计划 (17) 7.5 环境管理计划 (18) 7.6 成本管理计划 (18) 7.7 其它管理计划 (18)

1 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 1.0.3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地区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编制。 1.0.4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2.0.2施工组织总设计gener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2.0.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for unit project 以单位(子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单位(子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2.0.4施工方案construction scheme 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2.0.5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dynam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检查和修改的适时管理活动。 2.0.6施工部署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Ⅱ、Ⅲ。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表2.2.1 Ⅲ 2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大值。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图2.4.1 道路建设限界

图中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c--机动车车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 W1--侧向净宽(m); W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Wmb--非机动车道路路缘带宽度(m); Wsc--机动车车行道安全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hb--自行车道、人行道及其他非机动车车行道的最小净高(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e--顶角抹角宽度(m)。 最小净高表 2.4.1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l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6.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cables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2007—10—23发布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一~二00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20217-1994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增加了中、高压电缆芯数选择要求; 2.增加了电缆绝缘类型选择要求,取消了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的相关内容; 3.增加了主芯截面400mm2<S≤800mm2和S>800mm2的保护地线允许最小截面选择要求; 4.增加了大电流负荷的供电回路由多根电缆并联时对电缆截面、材质等要求; 5.增加了电缆终端一般性选择要求; 6.增加了直接对电缆实施金属层开断并作绝缘处理内容; 7.增加了交流系统三芯电缆的金属层接地要求; 8.增加了城市电缆系统的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相关规定; 9.增加了架空桥架检修通道设置要求; 10.增加了电缆遂道安全孔设置间距要求; 11.增加了附录B和附录F。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负责具体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东风路18号,邮编:610021),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李国荣熊涛张天泽齐春陶勤万里宁王鑫王聪慧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练习题

1Z202022 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 举例14: 施工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编制的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如果达不到目标要求,则应( ),编制成本计划。 A、重新分解项目成本目标 B、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C、对项目成本进行再分解 D、履行定期检查 【答案】B 举例15: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有() A.建设投资估算书 B.投标报价文件 C.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D.施工成本预测资料 E.施工招标公告 【答案】BCD

关键知识点:2-22施工成本计划编制的依据:注意没有施工图预算,而是企业定额和施工预算。 1Z202023 按施工成本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举例16: 编制成本计划时,施工成本可以按成本构成分解为()。 A.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和企业管理费 B.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规费和企业管理费 C.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规费和间接费 D.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 【试题答案】A 举例17: 根据最新《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工程排污费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费中的( )。 A、企业管理费 B、措施费 C、规费 D、直接工程费

【答案】C 关键知识点:2-23成本计划编制的方式:成本构成要素、项目组成和进度。 2-24按照成本构成要素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 1Z202024 按施工项目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举例18: 9.某施工承包企业将其承接的高速公路项目的目标总成本分解为桥梁.隧道.道路工程成本等子项,并编制相应的成本计划,这是按()分解的。 A. 成本组成 B. 项目组成 C. 工程类别 D. 工程性质 【答案】B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组成内容及编制深度要求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内容及编制深度要求 1 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批复等依据文件。 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情况,如有改变初步设计的内容时需说明改变部分的内容、原因和依据。 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设计概要 工程范围、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平纵线形设计技术要点。 设计横断面及与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的配合关系。 路基、路面、挡墙及涵洞等工程设计。 1)路基设计及边沟、边坡特殊设计。 2)路面结构设计包括:设计标准、设计弯沉值、结构组合型式及采取的技术措施(含主、辅路及人行步道)。 3)挡墙及涵洞采用通用图或特殊设计。 4)雨水口布置及道路路面排水措施。 5)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6)照明工程设计。 7)环境工程设计。 8)其它设计情况。 9)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等情况。 10)需要特殊说明的问题。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拆迁、征地、迁移障碍物等。 2)管线升降、挪移、加固、予埋与其它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 3)新技术、新材料等的施工方法及特殊路段或构筑物的做法和要求。 4)重要或有危险性的现况地下管线(电力、电信、燃气等应有准确位置和高程),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 5)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2 施工图预算 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有无施工图预算委托。 3 工程数量和材料用量表 4 设计图纸 平面总体设计图:比尺1:2000~1:10000,内容同初步设计要求。 平面设计图:比尺1:500~1:1000,包含规划道路中线与施工中线坐标、平曲线要素、机动车道、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肩)及道路各部尺寸、港湾停靠站、人行通道或人行天桥位置尺寸,道路与沿线相交道路及建筑进出口的处理方式,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的位置与尺寸,桥隧、立交的平面布置与尺寸,各种杆、管线和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和尺寸,拆迁房屋、挪移杆线、征地范围等。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管理规定

中建四局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管理规定 1.目的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是保证实现各项工程目标重要的技术、质量和管理策划,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综合性文件,同时也是企业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体现。为进一步提高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编写质量,重点落实方案的审批、专家论证、技术交底与实施情况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与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编制本规定。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2.1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要求。 2.2积极开发、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新村料和新设备; 2.3坚持科学的施工程序和合理的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等方法,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布置现场,采取季节性施工措施,实现均衡施工,达到合理经济技术指标。 2.4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 2.5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3.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基本内容,其他类型的工程亦参照执行。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结合建质[2009]254号文件(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及建质[2009]87号文件(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4.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优化实施办法

电缆设计规范

电缆设计规范
1.导线材料选择 电缆一般采用铝芯线。 下列场合应采用铜芯电缆及电缆: (1)需要确保长期运行中连线可靠的回路。如:重要电源,重 要的操作回路二次回路,电机的励磁,移动设备的线路及剧烈振动场 合的线路。 (2)对铝有严重腐蚀而对铜腐蚀轻微的场合。 (3)爆炸危险环境或火灾危险环境有特殊要求者。 (4)特别重要的公共建筑物 (5)高温设备 (6)应急系统,包括消防设施的线路。 此外,经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确证宜用铜芯电缆及电缆的,如有高 层建筑,大、中型计算机房的建筑,重要的公共建筑等以及国外工程 和外资工程等适应国外要求者。 2.电缆芯数的选择 (1)电压 1KV 及以下的三相四线低压系统,若第四芯为 PEN 线时,应采用四芯型电缆而不得用三芯电缆加单芯电缆组合成的回路 的方式。当 PE 线作为专用而与带电导体 N 线分开时,则应用五芯型 电缆。若无五芯型电缆时可用四芯电缆加单芯电缆电缆捆扎组合的方 式;PE 线也可利用电缆的护套,屏蔽层,铠装等金属外护层等。分

支单相回路带 PE 线时应采用三芯电缆。如果是三相三线制系统则采
用四芯电缆,第四芯为 PE 线。
(2) 3-35KV 交流系统应采用三芯电缆.
(3)在水下或重要的较长线路中为避免或减少中间接头或单芯电
缆比多芯电缆有较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性时,可选用单芯电缆。但应注
意用于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不得采用钢带铠装,应采用经隔磁处理的
钢丝铠装电缆。
3.电缆绝缘水平选择
表 1 电缆绝缘水平选择
单位 KV
系数
标称电压 U
0.22/0.38
3
6
10
35
N
电缆 的额 定电 压 U /U
0
U
0

Ⅰ 类 0.6/1
(0.3/0.5)
U
0
(0.45/0.75)



1.8/3 3/3 3/6 6/6 6/10 8.7/10
21/35 26/35
缆芯之间的 工频最高电 压 Umax
3.6
7.2
12
42
缆芯对地的 雷电冲击而 授电压的峰 值 Up1
60 75 75
95
200
250
注:括号内数值只能用于建筑物的电气线路,不包括建筑物电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