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教案 (2)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教案 (2)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教案

简介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它通过在人体特

定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理区域的康复和健康。在康复领域,针灸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运动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诸多方面。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传统康复技术针灸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以便康复治疗师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针灸进行康复治疗。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学员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针灸操作流程,以及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内容

1.针灸的基本原理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气血理论、阴阳

学说等

–针灸的作用机制: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激活自身修复能力等

2.针灸的操作要点

–针灸的材料准备:针、灸具、消毒器具等

–针灸的操作流程:选择穴位、准备操作场所、消毒处理、插针、控制针刺深度和时间、针灸后的处理等

–针灸的注意事项:遵守卫生要求、掌握穴位的解剖和生理特点、避免针灸的禁忌症等

3.针灸的常见应用

–针灸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肌肉骨骼疼痛、神经性疼痛、慢性疼痛等

–针灸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中风后遗症、脊髓损伤、运动障碍等

–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多发性硬化等

4.治疗计划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针灸治疗的目标和方案

–结合其他康复技术和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监测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介绍针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实操演示:通过模拟患者的情况,演示正确的针灸操作流程和技巧。

3.实践操作:将学员分成小组,进行实际的针灸操作实践,通过相互交流和指导,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能力。

4.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员共同讨论和分析针灸治疗的实际案例,加深对针灸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

1.考试评估:通过笔试形式,测试学员对针灸理论知

识和操作要点的掌握情况。

2.操作评估: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评估

其对针灸的正确操作流程和技巧掌握情况。

3.个案评估:要求学员针对实际患者进行治疗计划的

制定和操作实践,评估其综合应用能力和治疗效果。

总结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价值。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康复治疗师将能够掌握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能够正确、安全地运用针灸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针灸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领域,希望学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针灸学》第二讲 (2)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 (一)、提问: 1 针灸学的定义以及针灸的特点是什么? 2 经络学说的定义 3 怎样学好针灸学 以上问题酌情提问 (二)、上次课内容梗概 1.针灸学的定义、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2.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 4.经络学说的定义及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 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 足三阳经(胃、胆、膀胱); 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 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之为“正经”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古人根据阴阳消长所衍化的三阴三阳,结合经脉循行于上肢和下肢的特点,以及与脏腑相属络的关系而确定的。 如循于上肢内侧的经脉属阴,根据阴气的盛衰特征,分别为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其中手太阴与肺相属,称之为手太阴肺经,手少阴与心相属,称之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与心包相属,称之为手厥阴心包经。

另外,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也以这个原则而命名。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按立正姿势,大指在前,小指在后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3个区线,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是,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凡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 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 (三)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为用。(四)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十二经脉除了与体内的五(六)脏六腑相属络外,尚与其经脉循行分布部位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具体见各论)。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其交接的规律为: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传统康复

第一章 《黄帝内经》:强调疾病康复应当考虑人体身心功能以及自然、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因素,强调全面康复的原则。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编成“五禽戏”。三个基本观念: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正气为主”“杂合而治”“治未病”。整体观: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人的形神一体观。辩证:中医研究、认识疾病的过程。辩:辨别;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病理概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功能观:注重功能训练、运动体形,促使精气流通,不仅使患者具体的脏腑组织恢复生理功能,更重视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工作能力的思想。正气:人体抵御邪气、修复病理损伤、适应外在环境、调节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和物质总称。人体内正气:阴精与阳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形与神等生理活动和物质基础。邪气: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传统康复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结合、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结合、形体康复和精神康复结合、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结合、简便廉验,得天独厚。 第三章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的功能活动表现为“经气”。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足乔脉、阳足乔脉。十二经脉附属部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浮络、孙络、十五络脉(十四经脉之络、脾之大络)。十二经脉走向规律:手三阴:胸→手;手三阳:手→头;足三阳:头→足;足三阴:足→胸腹。经脉气血流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脏。根据经脉归属及位置特点:十四经穴(有明确位置和固定穴名,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经外奇穴(有明确位置,没有固定穴名,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中的经验有效穴)、阿是穴(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腧穴作用:反映病症、协助诊断。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八个腧穴。 筋脉名称井荥输经合原穴 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太渊 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大陵 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神门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太白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太溪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太冲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合谷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阳池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腕骨 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冲阳 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丘墟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京骨 手太阴肺经 中府正坐或仰卧,胸前壁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 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支气管炎、哮喘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同上 孔最前臂掌面桡侧,尺泽和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头面部五官、呼吸系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列缺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 桡肌与拇长展肌之间 同上 太渊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同上 鱼际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 白肉际处 同上 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急救学位、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上肢运动 功能障碍、急性咽喉肿痛、牙痛 手厥阴心包经 曲泽前臂外侧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上肢功能运动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心绞痛、冠心病 郄门前臂掌侧,曲泽和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上肢功能障碍、心绞痛、冠心病 间使......3寸...... 同上、消化系统疾病 内关......2寸...... 同上 大陵腕掌横纹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手腕部骨骼肌肉功能障碍、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 劳宫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手部肌肉痉挛、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急救穴 中冲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急救穴、心血管系统 手少阴心经 少海屈肘举臂,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处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 灵道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症、手指麻木 通里......1寸语言障碍、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 阴郄...0.5寸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语言障碍 神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凹陷处神经病症、心血管疾病 少府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处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胸痛、心悸、泌尿系统 少冲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心痛、心悸、神经系统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微握拳,示指前伸,示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头面部五官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合谷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缘中点同上 阳溪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头面部五官疾病、消化系统、腕关节及周围组织疾病偏历屈肘,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头面部五官疾病、泌尿系统、上肢功能运动障碍 温溜......5寸头面部五官疾病、上肢功能运动障碍 下廉......下4寸同上 手三里......下3寸头面部五官疾病、上肢功能运动障碍 曲池......下2寸同上 臂臑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头面部五官疾病、颈肩周炎综合征 肩髃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上肢功能运动障碍 巨骨肩上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臂丛神经痛、上肢功能运动障碍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头面五官病症、头痛、视疲劳 足少阴肾经 涌泉足底,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前1/3与后2/3交点上神经系统、口腔咽喉 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齿痛 复溜小腿部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腹胀,排汗异常 筑宾小腿部内侧,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内下方精神障碍、小腿部疼痛

传统康复重点

1 、请用1 寸毫针针刺自身的合谷穴? 答:体位的选择:坐位或卧位 合谷的定位:在手背,第1 、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单手进针,直刺0.5 ~0.8 寸 2 、请1.5 寸毫针针刺自身的足三里穴? 答:体位的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足三里的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单手进针,直刺1 寸 3 、请1.5 寸毫针针刺自身的三阴交穴? 答:体位的选择:坐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三阴交的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单手进针,直刺1 ~ 1.2 寸 4 、请1. 5 寸毫针针刺自身的阳陵泉穴? 答:体位的选择: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 阳陵泉的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单手进针,直刺或向下斜刺1 ~1.2 寸。 5 、请1 寸毫针针刺自身的昆仑穴? 答:体位的选择: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 昆仑的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单手进针,直刺0.5 ~0.8 寸。 6 、请1 寸毫针针刺自身的太溪穴? 答:体位的选择: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 太溪的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单手进针,直刺0. 5~0.8 寸 7 、请1.5 寸毫针针刺自身的曲池穴? 答:体位的选择:坐位或卧位(仰俯侧皆可) 曲池的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消毒:手消毒,针具消毒,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单手进针,直刺1 ~ 1.2 寸 8 、请模拟夹持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 答: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表面,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指两指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9 、请模拟提捏进针法,并说明此法用于何处穴位? 答: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薄部位的进针,如印堂等。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实验大纲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实验 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 Experiment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学分:4 学时:96 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 后续课程:康复治疗技术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实验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应用的具有独特的康复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实验是传统康复医学体系中所应用的具体的康复手段和方法,是本科层次学生应当具备的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强调学生对传统康复技术的技能掌握及其实际应用,在各章节中重点介绍实用传统康复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报考推拿、针灸、中药、刮痧、足部按摩等传统康复保健方法以及在常见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经络和循行和交接规律、人体重要腧穴的定位以及刺法、灸法和拔罐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推拿操作;掌握拔罐法和艾灸法的操作要点和适应症;掌握中医运动疗法的适

应症。学会运用针灸和推拿等传统康复知识对常见病制定治疗方案。在学生学习完本专业主干课等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临床病症的康复治疗上,同时注意掌握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与现代疗法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获得相应的训练和提高,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教学内容 1.主要仪器设备 针灸针、针灸床、消毒柜、棉球、75%酒精、95%酒精、推拿创、各类推拿介质、各型罐具、止血钳、常用中药饮片、中药煎具等。 2.实验教学环节 (1)预习 学生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目的、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和药品等。预测该实验各个步骤应取得的成效。 (2)实验过程 学生要按时进入实验室,要穿隔离衣,不迟到,不早退。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首先核对实验器具,不得随意拆卸和调换仪器。实验器材的安放要正确、整齐、稳当。熟悉相应实验器具的实用注意事项。按照实验步骤,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循序操作。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要注意保护实验器材,节省实验材料和药品。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练习实验操作项目。实验后将实验用具整理归位,所用器械洗净擦干。如有损坏或缺少,应报告负责教师。实验完毕后,将所借用的器材或物品,放归原位,并请带教老师检查核对。整理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交给负责老师评阅。 (3)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过程写出详实的实验报告。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结果,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复习和巩固所学有关知识和技能。 实验报告的内容大致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部分。要认真、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针灸学》教学探索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针灸学》教学探索 摘要:为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实用型康复治疗师的培养,满足“一专多能”的教育要求,我们在针灸教学中科学安排教学进度,注重加强技能训练,构建了“教学做一体”的课堂。 关键词:康复针灸教学探索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现代康复医学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引 进我国的,1989年才得以进入医学院校的殿堂。目前,我国康复医学人才数量不足,康复治疗师更是极其匮乏,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为培养出较高层次的实用型康复治疗师,传统康复知识的教授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且与西方现代康复医学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列 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灸技术是祖国医学的精髓,亦为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 主要疗法,在临床中使众多患者重新获得了健康,显示了其在治病保健方面的独 特优势。鉴于此,我们在针灸教学中,针对专业特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一、跳出课程桎梏,科学安排教学进度 传统的针灸教学基本都遵循先经络腧穴,后刺灸法,再针灸治疗的顺序,人 为地将针灸学这一整体分为若干独立的教学板块。这样的教学安排隔离了相互之 间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知识序列递进和能力的序列提升。我们根据专业特点、 针灸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进度进行了重新调整,宗旨就是“早做多练,做学合一,对接临床”。具体教学做法是:在学生接触针灸课程之始就引入针具和初级刺灸手法训练,使其对针灸产生感性认识,从而点燃其求知的火种,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之后再学习经络腧穴,并在经络腧穴的教学过程中反复 练习,充分掌握每个穴位的具体定位、主治作用及操作方法;全面进入刺灸法学 习后,其练习不再以少数腧穴为对象,而以常见病的针灸处方为单位,以处方中 的腧穴为对象,并结合病情采取相应的补泻等操作手法;进入针灸治疗时,学生 已经熟悉了处方内容,则以病案讨论、仿真教学、临床见习为主。这样通过学生 自身的参与,及时地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求知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巩固 所学知识,强化感性认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真正掌 握了一定的具体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二、以实践为起点、以操作为核心创新教学体系 要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适当压缩理论课,增加实践教学,充分利用 多功能实训室,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可增加技能考核,在实训室建立模拟诊室, 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临床医院场所,通过虚拟的情境,练习持针、进针 手法、行针手法及针刺补泻,结合所学腧穴的不同,掌握不同的针刺方向、深浅 度以及不同的补泻手法等技能。熟练后同学之间可进行实体操作,学生在身上用 点穴笔点出穴位,然后自身练针或学生之间互相练针,亲自体验针感和各种不同 的补泻手法,这样使学生们既获得了针刺的感性认识,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另外,在考试中可加入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要求在人体上进行常 用穴位(每人4个穴位)的定位,描述主治、操作及注意事项,并选取其中一个 穴位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进针、出针及运针手法等),最后根据步骤给出成绩。 理论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三、构建“教学做一体”的课堂 通过以上两点的教学改进,更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学内容。另外, 我们还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机会,利用周末分批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见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教学大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康复疗法在中国得到了越 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治疗方法,传统康复疗法以其独特 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康复方案。为了系统地传承和推 广传统康复疗法,中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以确保其规范和科学性。 一、传统康复疗法的概述 传统康复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针灸、推拿、气功等手段的康复 治疗方法。它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身心,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传统康复 疗法主张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的平衡,来促进疾病的康复 和预防。 二、传统康复疗法的理论基础 1. 中医理论基础 传统康复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这些理论为传统康复疗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使其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和 治疗疾病。 2. 康复学理论基础 传统康复疗法还借鉴了现代康复学的理论,如功能恢复、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通过结合现代康复学的理论,传统康复疗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三、传统康复疗法的治疗手段 1.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传统康复疗法的核心手段之一。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针灸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2.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传统康复疗法的另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身体,调理气血,舒缓疼痛,促进康复。推拿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如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3.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传统康复疗法的一种特殊手段。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以达到调整气血和身心的目的。气功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传统康复疗法的应用领域 传统康复疗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它在治疗慢性疾病、康复疗法、预防保健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传统康复疗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康复选择。 五、传统康复疗法教学大纲的制定 为了规范和推广传统康复疗法的教学,中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传统康复疗法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传统康复疗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康复疗法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需要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掌握传统康复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手段。此外,学

针炙推拿和中医康复学

针炙推拿和中医康复学 1. 引言 针炙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针灸和推拿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中医康复学则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康复医学的知识,旨在通过中医方法来促进疾病康复和功能恢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炙推拿和中医康复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原理、应用范围、技术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 2. 针炙推拿 2.1 原理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经络系统贯穿全身,通过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针灸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并进行旋转或加热等刺激手法,来改变经络气血的运行状态,从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压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的方法。推拿手法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舒缓筋骨、活络通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2.2 应用范围 针灸推拿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众多疾病和改善健康状态。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 •疼痛管理:针灸推拿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如头痛、颈肩腰腿疼等。•内科疾病:针灸推拿可以辅助治疗慢性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内科疾病。 •妇科问题:针灸推拿可用于调理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妇科问题。 •神经系统问题:针灸推拿可以辅助治疗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问题。 2.3 技术特点 针灸推拿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个体化治疗:针灸推拿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的,针对不同人群和疾病采用不同的穴位和手法。

•综合调理:针灸推拿通过调整全身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效果,可以综合调理多个系统和器官。 •无创伤性:相比其他治疗方法,针灸推拿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没有副作用且安全可靠。 2.4 临床效果 针灸推拿在临床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证据。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对于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针灸推拿可以减轻患者的腰背疼痛、改善活动功能;对于失眠患者,针灸推拿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 3. 中医康复学 3.1 原理 中医康复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康复医学的知识。中医康复学的原理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理气血运行来促进疾病康复和功能恢复。 3.2 应用范围 中医康复学可应用于多种疾病和康复需求。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 •运动损伤:中医康复学可用于骨折、扭伤、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的恢复。•中风后遗症:中医康复学可辅助治疗中风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脊柱问题:中医康复学可用于脊柱问题的治疗,如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等。•神经系统问题:中医康复学可应用于神经系统问题的康复,如帕金森病、脑瘫等。 3.3 技术特点 中医康复学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个体化康复:中医康复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中医康复学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中药等,来促进康复效果。 •功能恢复:中医康复学注重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包括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 3.4 临床效果 中医康复学在临床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康复学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医康复学可

针灸康复技术

针灸康复技术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人体的气血以及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 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效果。本文将重点介绍针灸康复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优势。 一、原理 针灸康复技术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十四经络,这些经络贯穿全身,连接脏腑组织,通过运行经气血来调节机体的功能。针灸通过刺 激经络,疏通气血,调和阴阳,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2. 穴位选择:针灸的治疗效果与选取的穴位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 病症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针灸师会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刺激。这些穴 位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具有不同的疗效。 3. 刺激方式:针灸治疗主要通过将细针插入穴位,通过对穴位施加 特定的刺激,如旋转、推拿、烧灸等,以达到治疗效果。这种刺激可 以直接作用于经络,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和修复能力。 二、应用领域 针灸康复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 领域:

1. 疼痛管理:针灸对于各种慢性疼痛如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 出症等的治疗效果显著。它能够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释放疼痛。 2.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在中风康复、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 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良好的效果。它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神 经细胞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3. 康复治疗:针灸在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功能障碍的恢复, 如运动损伤康复、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帮助患者恢复自主生活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4. 精神心理疾病:针灸在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中 也表现出一定的效果。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身心平衡,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优势 针灸康复技术相较于其他康复方法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 1. 无创伤性:针灸治疗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药物或外科手术,减少了 患者的痛苦和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 2. 个体化治疗:针灸康复技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选择穴位 和刺激方式,实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 3. 综合效应:针灸康复技术不仅可以治疗特定病症,还可以改善机 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它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内分泌、神经等系统, 提高机体的整体抗病能力。

关于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课程设计

关于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课程设计 标签:西医院校;针灸教育;课程设计 相对中医院校而言,西医院校针灸课程的教学更富有挑战性。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更新,导致许多相关医学学科的产生。因此,西医院校针灸教学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以及学科之间的障碍,以信息时代的语言,来描述经络的功能,传播针灸的价值和诊疗技术。笔者认为,西医院校针灸教学的课程设计应注重中医的人文特征、理论与临床信息的结合以及针灸的对外交流。现阐述如下。 1 注重中医的人文特征 首先,准备的课件可以是电子版的英译本《黄帝内经》。挑选其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尝试译成中文,讨论后再比之原文,使原本艰涩难懂的古训变得相对容易理解;或挑选重要章节细读,如研究五行相生中“生”的英语翻译,就有feeds、creates、bears、carries、nourishes等不同的词语表达,但都是说明“五行相生”的意义,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同样,对经络的翻译也有从民间的energy line到目前较流行的专业术语channel或meridian(天体子午线),学生们将会因此很有兴趣继续关注经络针灸理论。 课程主题中对经络的描述,可设计以图片形式从多个方面向学生展示经络的特征。这些图片应包括:①传统的经络穴位图与西医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图例的比较;②目前所认为的经络循行在骨骼肌腱之外,遍布全身; ③被赋予十二种颜色的十二经脉在人体体表对称分布,分别与脏腑相关联;④经脉上的结点称作穴位,在体表对称分布;⑤穴位各有名称,由英文字母和数字构成;⑥单个或多个穴位与单个或多个病名对应;⑦每条经脉有各自的流注顺序; ⑧十二经脉按顺序首尾交接。而更多图片可在互联网搜索、挑选及制作,通过这些生动的形式,能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本。 为避免引发学生的不解,或产生学习抵触情绪,教师授课时重复提出中医的人文环境是有必要的。如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不仅指经络或脏腑的解剖形态学结构,而更多包含了脏或腑、脏腑之间、人体全身甚至人体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协调功能,因此很难将人体器官独立出来进行精确的分解。传统的中医经络可能不符合严格的科学定义。并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2 注重理论与临床信息结合 经络穴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授理论知识应结合临床实际,包括体表取穴、辨证论治及针灸施治经历,这些同样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材决不是书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有实际意义的多媒体教案应是由临床教师精心准备的。 举例腧穴的命名,如缺盆,教学用临床照片可选用前后坐位时上肢可选的数

针灸康复治疗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

针灸康复治疗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 泸州市中医医院引进医学新项目 ——康复针灸治疗技术在当代,康复医学已被视为医学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的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康复医学水平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的程度。泸州市中医医院引进的康复针灸治疗技术是用现代康复医学的观点研究针灸推拿技术在康复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所形成的独特的康复针灸治疗技术。它将现代康复治疗与祖国传统的针灸推拿应用巧妙的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首先针灸疗法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承认,并且在康复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除传统的针刺治疗外,还发展了许多新的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如“穴位理疗法”即利用天然或人工的物理因子(包括电、光、声、磁、热、及各种机械刺激)作用与经络穴位,引起双重反应,即穴位本身的特异性反应和该物理因子固有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康复的的方法。包括低、中、高频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水疗等。 其次推拿治疗是操作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治者的体表做规范性的动作,以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运动疗法是徒手或借助器械利用力学因素为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身体某一部分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从概念上可以看出二者已有了明显的相似之处,在康复针灸治疗技术上更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康复针灸治疗技术包括了现代的康复治疗的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康复护理、文体疗法等多种疗法。 此外康复针灸治疗技术包括了现代的康复治疗作业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康复护理、文体疗法等多种疗法。它重点涉及的常见疾病有:1)神经疾患:脑卒中,脑外伤和脑手术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儿童脑瘫,痴呆,帕金森病等;2)骨关节及运动系统疾患: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TC2411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内容选择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按从病人入院所需要的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将其分成中医推拿技术的使用、中医物理疗法技术的使用、中医针灸技术的使用等三大模块,涉及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药物外治法等五项具体工作任务。内容选择与编排上结合临床最新知识、技术进行调整,每项具体工作增加职业态度要求、医疗用品的处理、康复治疗师对自身防护措施等。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3种方式为主:一种是以技能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病例设计教学情景,主要训练学生单项操作技能及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另一种以病案为中心,根据护理程序和病人特定需要进行技能教学,主要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过程;第三种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结合前两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综合护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教师起引导把关的作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本课程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将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强调师生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培养标准 (一)能力标准 1.具备规范应用基本康复技术满足病人生理需求的能力; 2.具备以康复程序为框架,以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为主线,为病人实施整体康复的能力;

中医康复学课程教案

中医康复学课程教案 教案标题:中医康复学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3. 培养学生对中医康复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 1. 中医康复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3. 中医康复学的常用技术: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 4. 中医康复学在各种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5. 中医康复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的实际操作,如针灸、推拿等。 3. 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实际案例,探讨中医康复学在康复过程中的应用。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中医康复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和展示。 教学资源: 1. 教材:选用中医康复学相关的教材,如《中医康复学导论》、《中医康复学技

术与应用》等。 2.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医康复学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实验室设备:准备针灸、推拿等实验室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评估方法: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术熟练度和操作规范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研究课题,评估学生对中医康复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安排: 本课程共设定为15周,每周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一周: - 课程介绍和教学目标的讲解。 - 中医康复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的讲解。 第二周: -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讲解。 第三周: -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的讲解。 第四至六周: - 中医康复学的常用技术:针灸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第七至九周: - 中医康复学的常用技术:推拿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第十至十二周: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二、适用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 三、课程定位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为中国现代康复所结合,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康复手段。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是论述传统康复的基础理论、操作方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综合运用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主要包括针灸、推拿及其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等,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在大型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是不同岗位,但在内地多数医疗机构,传统康复医师与治疗师并未截然分开,常常一人同时肩负传统康复医师及治疗师两个岗位职责,因此本课程定位于传统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的培养。 前导课程有《人体结构学》、《中医学基础》、《经络腧穴学》;与其并列课程有《物理因子疗法学》、《运动疗法学》、《作业疗法学》、《言语疗法学》、《康复工程技术学》、《疾病康复学》、《医学心理学》;后续进入临床实习实训。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性 深入医院调研,对学生将来从事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然后归纳提练出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行动领域,再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精选康复科常见病例为载体,形成学习情境单元,教学过程模拟疾病诊疗过程,教学内容全部源自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反复的疾病诊疗过程中掌握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性。 (二)理论与实践贯通,教学做合一,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 整个教学过程,按康复科医师接诊患者的工作流程来设计,每个步骤中所设计的技能,如专科检查,病历书写,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都是学习任务,每次教学任务都围绕相应的学习任务展开,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做的过程。学生始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老师始终在做中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到教学合一,课程突出实践性。 (三)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课程设计力求全面性 在课程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注重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注重学习能力及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力求全面性。

中医特色康复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特色康复技术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是一种传统的康复技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腧穴,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下面介绍毫针刺法的操作规程。 首先,需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进针方法有四种: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不同的进针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腧穴和针长。 进针时,需要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直刺、斜刺和平刺是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不同的三种方法。深度则需要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行针基本手法有提插法,即在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毫针刺法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技术。 3.2 捻转法:在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 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 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四)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标准0619

附件3 课 程 标 准 课程名称:传统康复技术 制订人:张鸿宇 2013年6月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教学标准制订人张鸿宇审定人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32学时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康复护理方向)修习课程类别:必修 一、制定课程教学标准的依据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设置“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本位”为依据来确定其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一线护理专业人才的的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内容以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内科护理相关知识为主,同时由学校、行业共同开发,完全基于康复护理工作过程,按“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本课程项目设计的主要是根据中医传统康复技术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项目的设计也从简单到复杂,本课程总共设置3个项目:颈椎病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肩周炎的中医康复护理。通过3个项目的实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医康复护理知识,具备熟练中医康复的护理技能,在正确的中医康复护理理论指导下,积极引导学生能应用传统康复护理技术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整门课程计划学时数为32学时,每周2学时,其中,第一周为情景设置任务安排周,从第二周开始具体安排如下。 表1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具体课时安排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传统康复技术)》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康复方向)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涵盖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领域众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中医传统康复”的护理理念,能学会运用传统康复技术,对常见颈肩腰腿痛进行常规中医康复护理。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2 传统康复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