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痴呆的最新国内外研究

老年痴呆的最新国内外研究

老年痴呆的最新国内外研究
老年痴呆的最新国内外研究

老年痴呆的最新国内外研究

加拿大合成延缓老年痴呆症发展的酶抑制剂

2012年03月22日10:21新华网马晓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加拿大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酶抑制剂,可以阻止大脑中Tau蛋白异常聚集,从而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进一步发展。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合成了一种酶抑制剂,可以阻止大脑中Tau蛋白异常聚集,从而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进一步发展。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戴维·沃恰德洛教授介绍说,Tau蛋白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的一种含磷糖蛋白,它具有促进神经微管生成,维持其功能的作用。而神经微管能参与神经元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活动。假如Tau蛋白发生异常磷酸化并逐渐聚集,受其影响的神经微管就不能稳定发挥功能。因此,随着Tau蛋白的异常聚集日益加剧,神经纤维会逐渐退化并丧失功能。这便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根据上述机制,加拿大研究者决定设法抑制Tau蛋白发生异常变化,进而防止其聚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体内的O位N-乙酰葡糖胺蛋白质水平增高可促使Tau蛋白稳定下来,不再异常积聚。于是,研究者合成了一种促使O 位N-乙酰葡糖胺蛋白质水平升高的Thiamet-G酶抑制剂并进行了试验,结果确实达到了延缓神经纤维退化的目标。

沃恰德洛教授指出,利用这种酶抑制剂有望开发出有潜力的新疗法,以延缓目前难以治疗的阿尔茨海默氏症进一步恶化。

英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抗体或助防“老年痴呆”

2012年03月09日09:23东方网-文汇报我要评论(0)

[导读]英国一些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抗体,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关键进程,为全新治疗方法铺路。

英国一些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抗体,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关键进程,为全新治疗方法铺路。研究人员在《神经科学学报》发表论文,称这种抗体可以“关闭”蛋白质Dkk1,从而阻止淀粉样斑块在大脑中形成。

法新社6日援引论文内容报道,淀粉样斑块一旦形成,将导致大脑海马区中神经元的接触部位、即突触减少,从而破坏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论文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细胞和发展生物学学者帕特里夏·萨利纳斯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成果为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防止认知衰退带来希望。”

芬兰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检测新法

2011年12月16日09:37新华网我要评论(0)

[导读]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可以通过检测血清在老年痴呆症状出现前数月甚至数年就查出这种疾病。

由于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目前无法治愈,因此尽早检测和及早治疗非常重要。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可以通过检测血清在症状出现前数月甚至数年就查出这种疾病。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14日发表新闻公报说,由该中心和芬兰东部大学共同完成的研究发现,一种指示组织缺氧和磷酸戊糖途径的分子信号,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前兆。所谓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

公报说,研究人员分别采集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并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27个月内,143名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52人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这52人的血清样本中均可检测到一种指示组织缺氧和磷酸戊糖途径的分子信号。通过对代谢途径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磷酸戊糖途径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病变有关,组织缺氧和氧化应激是早期病变的反映。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指出,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时可以配合这种血清检测方法,来辨别需要接受综合治疗的高危患者。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脑部病变,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症状表现为认知、记忆和语言功能障碍等。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愈疗法,现有药物只能缓解

症状和减缓病程的进展。

德发现大脑“清洁工”巨噬细胞可治老年痴呆

2011年08月17日10:30新华网班玮我要评论(0)

[导读]德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能在这方面发挥“清洁工”的作用。

人们已知道,老年痴呆症与异常纤维蛋白沉积物在患者脑部堆积有关。如果能清除这些脑中的“垃圾”,就有望改善病状。德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能在这方面发挥“清洁工”的作用。

德国柏林沙里泰大学医院和弗赖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神经科学学报》上报告说,他们经过10年动物研究发现,骨髓中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可以降解和清除引起老年痴呆症的有害沉积物。

研究人员还首次发现一种特殊的趋化因子,可以发号施令让巨噬细胞进行专业分工,并运动到脑中执行“清洁”任务。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治疗老年痴呆症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他们相信将来可以由此开发出一种定位准确且副作用小的老年痴呆症新疗法。

澳大利亚研究称眼睛或可提示老年痴呆风险

2011年07月20日13:35新华网我要评论(0)

[导读]一项针对眼部的测试或许可以发现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患者与其他两类研究人群相比,视网膜部分血管的宽度不同。该发现有利于降低提早发现老年痴呆症的医学检查成本。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7月17日说,一项针对眼部的测试或许可以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即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

研究人员当天在法国举行的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国际会议上说,阿尔茨海默氏症不仅会引发人体大脑变化,还能引发眼部改变。

研究人员先前挑选110名健康人、13名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和13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即早期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拍摄他们的视网膜图像,展开比对。

比对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与其他两类研究人群相比,视网膜部分血管的宽度不同。

美联社报道,全球有3500万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这一病症尚无治愈良方,只能使用药物暂时缓解症状。因此,提早发现患病趋势有助病人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安排看护事宜。

一些研究人员说,脑部扫描可在患者发病前10年甚至更长时间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迹象。但这一检测方式过于昂贵,无法推广至例行检查中。

先前从事关联研究的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戈尔德施泰因·李说,这一研究成果“具提示作用、令人鼓舞”。他说,研究人员在脑部以外领域寻找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证据,“我要向他们脱帽致敬”。

专家称多吃西兰花可帮助治疗老年痴呆2011年06月30日08:57科学网我要评论(0)

[导读]科学家们发现西兰花可以帮助治疗老年痴呆症,认为蔬菜中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帮助老年人保持头脑的清醒。

西兰花中的萝卜硫素能帮助保护大脑

西兰花被发现可以帮助治疗老年痴呆症。科学家们认为蔬菜

中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帮助老年人保持头脑的清醒。他们希望通过

萝卜硫素、球芽甘蓝以及卷心菜能够帮助人体建立自身的保护系

统免受疾病,这样可以保护重要脑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和破坏。

传统意义上的抗氧化剂例如维他命C和E,可以帮助身体抵御自由

基的侵害,但还无法进入脑细胞的进行防御。

据国外媒体报道,邓迪大学(Dundee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研究,只有把抗氧化剂以及蔬菜中的物质结合起来,才能帮助人们建立强大的身体机能,才能自我保护,这只有通过摄取绿色蔬菜中的物质才能成功。他们认为,相比饭后吃上一大碗西兰花,通过药片摄取的形式会更有用。因为并不是每个人吃同样的蔬菜就能获得同样的营养,可能一个人吃上10次得西兰花才能赶得上别人吃一次的效果。

夏基(Sharkey)博士说,“对一些人来说,吃大量的西兰花可能就能达到我们对健康的要求了,但同时这也对很多人起不到作用。”夏基博士已经花了2年得时间来研究脑部退化的原因,给一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鼠注射了这些化学物质来观察是否能缓解老年痴呆。“初步的研究表明如果试验成功的话,这种药物起码有10年以上的市场,并且类似的药物也可以帮助治疗帕金森氏症,中风,甚至癌症。研究并试验才是解决疾病的办法,我们希望我们能找到治疗老年痴呆的关键方法。”

已经有80万的英国人被老年痴呆症影响,而且这个数字随着人口老龄化,将会翻一番。现有的一些治疗药物例如爱忆欣可以延缓老年痴呆的发作,但无法根治。黛博拉-邦恩(Deborah Bunn)的母亲帕特丽夏(Patricia),已经患老年痴呆症7年,她说,“虽然母亲一直在服用爱忆欣而且的确有一定的帮助,不

过我还是希望能出现一种能根治老年痴呆的药。”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郑蔚 (200032)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但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痴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中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miers Disease,简称AD)约占总痴呆的10%。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据国外资料显示,在西方AD患者已是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致死原因[1]。而我国估计在21世纪,65岁的老年中每年约有数十万新发AD[2]。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而护理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老年痴呆症的护理现况综述如下: 1发病特点 1.1 记忆力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突出的症状。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和遗忘,有的患者出现错构症和虚构症。患者早期主要累及短程记忆、记忆保存(3min内不能记住3个无关单词)和学习新知识困难[4]。随着病情发展,远程记忆也逐渐受累,如记不住自己的生日,严重时出现完全性遗忘。 1.2 定向障碍:在记忆障碍的基础上发生定向障碍,如出门后找不到家,渐渐地会连常见的好朋友也不认识,严重时分不清男女。 1.3 判断理解力障碍:无法安排工作、日常生活,易于迷路,购物中计算能力下降。 1.4 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或不能叫出物体名称或完全失语。 1.5 人格改变: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自私和不善交际,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事物,不注意卫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并常做些反常的举动。嫉妒妄想,性格孤癖,激动易怒,缺乏耻辱和道德感。 1.6 神经功能障碍:晚期出现失语、失认、失用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身体衰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如口面部不自主动作、厌食或贪食、大小便沾身等。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概况

论文题目: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概况 作者姓名:魏巍 指导老师:朱道立教授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081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概况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性大脑退行性病变,是德国著名神经解剖学家和病理学家Alzheimer 于1907年首先描述,后人以其姓氏命名的。它是最常见的成年痴呆症,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急剧增高。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在65岁的人群中为5%左右,而在85岁老年人中,其发病率则高达50%。由于AD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缺失、认知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不但严重影响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AD是当今公认的医学和社会学难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许多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疾病病理,影响因素,治疗策略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 disease, AD) is a progressive degenerative brain disease, is a German anatomist and pathologist nerve Alzheimer first described in 1907, later generations named after its name.It is the most common adult dementia, the incidence rate increased sharply with age.In western countries, its incidence among people aged 65 and 5% of the elderly in 85 years, the incidence is as high as 50%.As the AD patient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memory loss, cognitive impairment, life can not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not only affected their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returned to the family and society, a heavy burden.So AD is today recognized med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has attracted many researchers governments and extensive attention. 【Key word】Alzheimer disease , Disease pathology , Factors , Treatment strategies 【正文】

阿尔兹海默病现状及护理模式探讨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现状及护理模式探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科张楠楠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中医护理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外资料表明,进入老龄期后,随年龄增高,其发病率迅速增加[1]。尤其在我国表现较为突出。但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不清,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对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2]。在我国,如何发挥中医特色,开展中医护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现状 1.1我国面临阿尔茨海默病增长的严峻考验 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1.2亿。据有关机构估计,全球每7秒钟新增1个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其中每x分钟就有一位是中国人。 未来3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病人数最多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据预测,到2040年,老年痴呆人数将以336%的比例增长,总数将等于发达国家阿尔茨海默病人数的总和。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已位居于发达国家的4位死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和脑卒中 [1]。据不完全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性痴呆者达5%以上,而到80岁,就 上升到15%~20%。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使该病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5]。加强老年人的保健意识,积极开展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研究和治疗探索,延缓和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之事,开展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和老年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应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 1.2中西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也被称为“失智症”,“老年痴呆症”,“老年期痴呆”等。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主要表现为记忆丧失、抽象思维和计算受损、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本病中医的定位在脑,与心、肝、肾等脏腑相关。认为该病是因脑髓不足,五脏阴阳气血虚损,加之血淤、痰浊、气滞而引起。该病可分为年老肾亏、饮食失常、七情内伤、劳逸损伤等类型,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然而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都只能相对延缓病情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疾病的进程。特别是对晚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西医目前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成为延缓病情并提高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2]。如何做好痴呆患者的护理及给照顾者提供支持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提高痴呆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1.3阿尔茨海默病的国内外护理现状 1.3.1阿尔茨海默病的国外护理现状

老年痴呆的最新国内外研究

加拿大合成延缓老年痴呆症发展的酶抑制剂 2012年03月22日10:21新华网马晓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加拿大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酶抑制剂,可以阻止大脑中Tau蛋白异常聚集,从而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进一步发展。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合成了一种酶抑制剂,可以阻止大脑中Tau蛋白异常聚集,从而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进一步发展。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戴维·沃恰德洛教授介绍说,Tau蛋白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的一种含磷糖蛋白,它具有促进神经微管生成,维持其功能的作用。而神经微管能参与神经元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活动。假如Tau蛋白发生异常磷酸化并逐渐聚集,受其影响的神经微管就不能稳定发挥功能。因此,随着Tau 蛋白的异常聚集日益加剧,神经纤维会逐渐退化并丧失功能。这便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根据上述机制,加拿大研究者决定设法抑制Tau蛋白发生异常变化,进而防止其聚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体内的O位N-乙酰葡糖胺蛋白质水平增高可促使Tau蛋白稳定下来,不再异常积聚。于是,研究者合成了一种促使O 位N-乙酰葡糖胺蛋白质水平升高的Thiamet-G酶抑制剂并进行了试验,结果确实达到了延缓神经纤维退化的目标。 沃恰德洛教授指出,利用这种酶抑制剂有望开发出有潜力的新疗法,以延缓目前难以治疗的阿尔茨海默氏症进一步恶化。 英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抗体或助防“老年痴呆” 2012年03月09日09:23东方网-文汇报我要评论(0) [导读]英国一些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抗体,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关键进程,为全新治疗方法铺路。 英国一些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抗体,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关键进程,为全新治疗方法铺路。研究人员在《神经科学学报》发表论文,称这种抗体可以“关闭”蛋白质Dkk1,从而阻止淀粉样斑块在大脑中形成。

老年性痴呆防治的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防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中西医防治;综述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发生的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进行性远近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减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则意识障碍等为特点。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目前尚无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所以在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过程中,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且中医药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现将近年来老年性痴呆预防和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1、合理饮食 目前6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5%---10%,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该病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所以早期很难发现。因此加强家庭调护是目前减轻老年性痴呆症状的唯一途径。而多数研究者认为,调理饮食是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方法之一。 多吃鱼和鸡蛋多吃鱼和鸡蛋可防止老年痴呆,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老年痴呆症病人脑部的DNA低可能是他们的发病原因,也可能是一种症状,对此,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老年痴呆症是否是因为缺乏足够的DNA引起的[2]。

嚼口香糖大脑中海马细胞的功能衰退,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组织学原因。咀嚼能预防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别人在咀嚼时脑内海马细胞的活动信号增强。因此,他们认为常嚼口香糖是一种不增加进食量、又能刺激海马细胞功能的好办法,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帮助[3]。 糙米、核桃、大豆吃白米和发芽的糙米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其中发芽糙米对预防老年痴呆效果显著[2]。核桃享有“长寿果”、“益智果”之称,具有显著的健脑效果。常食核桃既能强健身体,又能延缓衰老,可见核桃对营养大脑,提高记忆,增强大脑功能活动比较有益[2]。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皂苷、低聚糖、等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脑保健作用,其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论炒煮炖都不会破坏其结构,也不会影响其效果[2]。所以,常食大豆食品不仅可以摄取充分的植物蛋白,预防血脂异常症、动脉硬化,还有抗癌及预防老年性痴呆等功效[4]。 此外,饮食过饱也是老年性痴呆症的一个诱因。如果长期饮食过饱,,不仅使人思维迟钝,而且是常常发生老年性痴呆症的外在因素。无论男女老少,饮食都不宜过饱,特别是老年人应以七成饱为宜。 2、运动疗法

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6-02-17T14:02:27.2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作者:王秀 [导读] 山东省安丘市精神病防治院观察和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山东省安丘市精神病防治院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临床护理现状;对策;效果 老年痴呆症是指因老年患者脑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获得性和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症状,往往会使患者发生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为了探讨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及对策,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痴呆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②采用痴呆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痴呆程度进行评分的分值均≥1分;③排除具有心脏病和精神病等疾病;④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7.57±5.24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3.87±1.78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8.24±5.79岁;病程11个月~8年,平均4.21±2.2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老年痴呆症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护理、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及安全护理等内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具体包括:(1)入院时详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制定护理干预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尽量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有效弥补计划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的完善,制定出最优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从而在患者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持端庄的仪表,及时有效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的心里指导。(3)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指导,鼓励其多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而在患者逐渐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行为举止有明显异常的患者,通过肢体语言或语言交流等方法给予患者良好的心里指导,使用音乐疗法、情感疗法等方式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和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智力水平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X±s)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通常就会将其送到老年痴呆症医院中进行护理。因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年龄往往比较大,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再加上老年患者的智力水平和记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导致患者往往无法合理表达自身的病情,因此临床上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便能够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这一要求现今的医院均可满足。 3.2 护理对策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并结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爱好和兴趣,迎合患者的要求帮助患者进行身心放松,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2)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专门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若患者食欲较差则可给予营养元素注射,以有效补充患者每天的营养需要,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3)护理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洗漱和大小便等,每周进行2次单独训练,1次集体训练,每次30min,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逐渐向老龄化发展,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痴呆的患者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据资料统计,我国60 岁以上人群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达0.75 %~4.69 %[1]。老年性痴呆(AD) 是老年期出现的慢性渐进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衰退。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计算力减退,情感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等。目前对AD 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因此加强行为治疗,环境改变,功能训练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其效果将更为明显。现将老年性痴呆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1 临床研究方法 1.1 病史的采集包括①记忆障碍:早期近记忆障碍,晚期远记忆障碍。②计算力减退。③定向力障碍。④认知障碍:思考困难,常识理解和判断力下降,可有失认、失用。⑤语言障碍:失语、失写、失读。⑥重者可有精神运动障碍:自动症、刻板帕金森、大小便障碍。⑦人格行为改变。 1.2 心理学检查①认知功能检查:简易智能量表(MMSE),长谷川量表,韦氏智能量表,韦氏记忆量表。②生活能力检查:日常生活水平量表(ADL) ,成人生活能力问卷。③抑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哈密尔顿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 1.3 影象学检查CT、MRI检查显示皮质性脑萎缩和脑室扩大,脑沟裂增宽。SPECT和PET显示顶颞叶联络皮层有明显的代谢紊乱,额叶亦有可能有此现象。 2 疾病的临床表现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在疾病进展的任何阶段患者可能出现情绪、行为或人格的障碍,如睡眠障碍,抑郁,烦躁,焦虑,激越,攻击,淡漠,尾随,游荡,幻想等。痴呆可分为三期[2]。一期(轻度) 病人出现健忘,注意力涣散,定向力障碍,易激动,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日常生活尚能自理。二期(中度) 认知功能进一步减退,出现神经心理方面的障碍,如失语、失认、失用等。判断、理解、计算力减退,抽象思维能力差,部分病人生活需要照顾。三期(重度) 极度痴呆,缄默不语,很难与人交往,整天卧床,肢体动作极少,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 护理 目前老年性痴呆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因此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3.1 护理模式目前有关老年性痴呆的护理模式主要如下:美国目前主要实施并提倡居家照料为主,结合社区、社会设施的护理模式[3] 约有70%的患者在家庭中接受家属或亲朋好友的照顾,部分家庭也采用雇人照料的方式,此外也有部分患

老年痴呆的最新国内外研究

老年痴呆的最新国内外研究

加拿大合成延缓老年痴呆症发展的酶抑制剂 2012年03月22日10:21新华网马晓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加拿大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酶抑制剂,可以阻止大脑中Tau蛋白异常聚集,从而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进一步发展。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合成了一种酶抑制剂,可以阻止大脑中Tau蛋白异常聚集,从而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进一步发展。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戴维·沃恰德洛教授介绍说,Tau蛋白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的一种含磷糖蛋白,它具有促进神经微管生成,维持其功能的作用。而神经微管能参与神经元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活动。假如Tau蛋白发生异常磷酸化并逐渐聚集,受其影响的神经微管就不能稳定发挥功能。因此,随着Tau蛋白的异常聚集日益加剧,神经纤维会逐渐退化并丧失功能。这便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根据上述机制,加拿大研究者决定设法抑制Tau蛋白发生异常变化,进而防止其聚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体内的O位N-乙酰葡糖胺蛋白质水平增高可促使Tau蛋白稳定下来,不再异常积聚。于是,研究者合成了一种促使O 位N-乙酰葡糖胺蛋白质水平升高的Thiamet-G酶抑制剂并进行了试验,结果确实达到了延缓神经纤维退化的目标。 沃恰德洛教授指出,利用这种酶抑制剂有望开发出有潜力的新疗法,以延缓目前难以治疗的阿尔茨海默氏症进一步恶化。 英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抗体或助防“老年痴呆” 2012年03月09日09:23东方网-文汇报我要评论(0) [导读]英国一些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抗体,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关键进程,为全新治疗方法铺路。 英国一些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抗体,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关键进程,为全新治疗方法铺路。研究人员在《神经科学学报》发表论文,称这种抗体可以“关闭”蛋白质Dkk1,从而阻止淀粉样斑块在大脑中形成。

老年痴呆护理现状及..

老年痴呆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痴呆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危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常见病。本文阐述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安全护理、行为异常的护理、康复训练,指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延缓老年痴呆的疾病进程,减轻疾病症状,提高认知能力,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护理工作研究重点。 【关键词】:痴呆;老年人;护理进展 痴呆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危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常见病。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患者约有1.2亿,国内报告6O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为0.75%~4.69%,老年痴呆目前已位居于发达国家的第四位死因[1]。痴呆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行为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这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为社会、家庭增添了人力、物力等负担。因此,如何照料好痴呆患者是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提高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概述 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2]。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力减退、智能缺损、情感障碍及姿势、步态改变,对日常生活失去判断力,到疾病晚期逐渐出现自理困难,对外界完全没有反应[3]。老年痴呆按病因可分三类[4]: ①原发性退化性痴呆,即发生在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阿尔茨海默病;②血管性痴呆;③其它原因引起的痴呆,如Pick病、Jacob病、舞蹈病等。 2 护理评估 老年痴呆病情演变分三个期[5]::一、遗忘期,即早期;二、混乱期,即中期; 三、极度痴呆期,即晚期。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询问家属等方式详细了解掌握病情,对患者的各方面进行评估,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评估内容包括思维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用药史等,对于晚期痴呆的患者鼓励家属参与评估,并告知家属患者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争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3 护理措施

阿尔茨海默病最新研究进展报告

[AAIC2014]阿尔茨海默病最新研究进展报告 美通社2014-07-27发表评论分享 2014年阿兹海默症协会国际会议(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4,简称 AAIC2014)在哥本哈根举行,会议报告的最新研究范围涵盖了阿兹海默症及痴呆研究。数据包括早期检测和诊断新进展、识别风险因素和可能的风险减小策略,以及有关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多方面改变的前所未有的长期临床试验。 在 AAIC 2014 上发布的还有阿兹海默症基本脑科学最新信息、痴呆新病例的趋势和该疾病患者的总人数、白内障手术对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多方面益处、以及有关阿兹海默症预防试验所用药物的更多数据。 AAIC 是首屈一指的年度论坛,旨在发布和讨论最新的阿兹海默症和痴呆研究。AAIC 2014 汇聚了来自全球75个国家的大约4,000名领先专家和研究人员,有1,700多项科学报告,让世界向着痴呆科学最新突破又迈近了一步。 阿兹海默症早期检测的气味和眼睛测试潜力 AAIC 2014 上报告的最新研究范围涵盖了阿兹海默症及痴呆研究。数据包括早期检测和诊断新进展、识别风险因素和可能的风险减小策略,以及有关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多方面改变的前所未有的长期临床试验。 来自 AAIC 2014 的两项研究提供了更多证据显示,不能正确识别气味可能预示着认知障碍和阿兹海默症的发展。基于气味识别测试、认知测试和脑部大小,一项包含215名老年人的研究中的研究人员发现脑细胞功能的丧失和记忆力恶化与气味识别能力相关。第二项代表多个种族的757人研究发现,气味识别缺陷与从轻度认知障碍向阿兹海默症转变风险的增加有关 -- 轻度认知障碍是一种轻微但可察觉和可衡量的记忆和思考能力的下降。研究对象在气味识别测试中的分数每下降一个点,其阿兹海默症风险就增加大约10%。 另外两项研究针对用眼睛测试来检测阿兹海默症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其中一项研究的初步结果基于200名研究对象中的40人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大脑中 beta-淀粉样蛋白

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干预关键词:痴呆【摘要】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经成为一个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的老年病,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笔者通过一年多的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问题;护理干预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我国部分地区资料显示,目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0.38~2.25[1],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它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化痴呆,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疾病的过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患者可出现近期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步骤工作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读书、外出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活动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轻度健忘。此时的表现往往不易辨别,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中期患者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较明显。晚期患者大多功能丧失,时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明显受损,呈现明显痴呆,并逐渐出现椎体或椎体外系运动障碍[2]。目前,治疗老年痴呆尚无特效药,因此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xx年7月~20xx 年7月共收治的32例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xx 年7月~20xx年7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痴呆患者32例,其中男30例,女2例,患者年龄范围73~94岁,平均80岁。在这些病例中,属血管性痴呆的有26例,属AD的6例;早期发病8例,中期14例,晚期10例;住院时间最长的为83天。2护理问题及干预2.1心理问题及干预2.1.1心理问题(1)焦虑:痴呆患者易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有坐立不安,不停地搓手,来回走动等。(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倦等。(3)激越:情感不稳定,常为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4)欣快:常表现为满足感,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2.1.2心理护理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对于早、中期患者,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家人陪护探视。对于焦虑患者,给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抑郁患者,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如散步等。激越是指“不能用患者的特定需求或意识混乱来解释的某些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行为[3]”。这类患者往往有攻击行为,而有些攻击行为对患者自己或护士来说是危险的。为了较好地预防激越行为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病房环境应尽量按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设置,分析产生激越的具体原因,避免刺激性语言。鼓励规律性地锻炼,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在有激越行为的患者中,试图将注意力转移到患者感兴趣的方面,可有效地减少激越行为的发生。对老年痴呆患者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语言[4],更不能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服或反锁在室内,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表现欣快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等。行为淡漠的患者,要增加病室照明度,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与患者建立信赖的关系,鼓励患者所做的事情。2.2用药安全及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许多伴随疾病,用药多样,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吃错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顿送服,不能放置在患者身边。老人服药时必须看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将药全部服下,以免患者遗忘或错服。如一些心脏用药,用之过量会导致猝死,有生命危险;糖尿病用药,漏服或不能按时服用,起不到降糖效果,服用过量,又会造成低血糖等。对伴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痴呆老人以及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患者把药服下外,还要让

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1。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 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2。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包括:神经保护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采用非药物干预和精神药理学药物减少行为障碍、健康维护活动、临床医师与家庭成员及照看病人的其他人员联合。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前期症状发生机理治疗药物预防 1 发病原因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的广泛死亡,特别是基底节区的脑细胞。正常情况下,基底节区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与记忆和认知有关的皮质,它释放乙酰胆碱。短期记忆的形成必须有乙酰胆碱的参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乙酰胆碱转移酶的含量比正常人减少90%。 经解剖发现,患者脑中有广泛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轴突缠结形成老年斑。老年斑中含有坏死的神经细胞碎片、铝、异常的蛋白片段(包括淀粉样前蛋白的片段)。 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1.由于淀粉样前蛋白的异常导致蛋白成分漏出细胞膜,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 2.与载脂蛋白E(APO-E4)的基因有关,APO-E4的增多能对抗APO-E2或APO-E3的功能。APO-E4使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APO-基因纯合子比杂合子患病几率高。 2 早期症状 AD通常起病隐匿,为特点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行病程约8-10年,但也有些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症状,病程可持续15年或以上。AD的临床症状分为两方面,即认知功能减退症状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可参考痴呆部分。常伴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或失用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可参与痴呆部分。根据疾病的发展和认知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综述

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摘要:老年痴呆是老年期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的疾病,临床表现以痴呆症最为突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药物作用于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系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因、治疗 (10)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痴呆已成为老年精神卫生领域急待研究与解决的主要疾病之一。(11)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迅速增长,老年痴呆病人人数必然增加。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 老年痴呆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智力、精神衰退性器质性脑部病变综合征。该病起病隐匿,呈进行性,早期不易被发觉。症状严重后,或因躯体疾病,或因精神异常等才被家人注意。早期症状为记忆力障碍和判断力减退,近事记忆首先受损,拿东忘西,并伴有固执、多疑、敏感等精神症状;进一步发展,远事记忆亦受影响,并出现定向力障碍、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明显下降及性格改变,最终导致全面痴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②老年痴呆根据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混合型痴呆三大类。 1、阿尔茨海默病理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以不可逆进行性记忆减退和认知、语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以近期记忆力障碍为最常见表现,1 d前或刚刚发生的事情记不清。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对往事也会遗忘,严重时出现完全性遗忘。其次以猜疑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精神显著衰退。有心胸狭隘、反应迟钝、爱闹情绪和易发怒、睡眠颠倒的倾向。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计算能力减退,还可有认识障碍即精细思考发生困难,逐渐发展到对13常生活和常识的理解、判断也发生障碍,如把裤子当成衣服穿。此阶段可出现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或不能叫出物体名称或完全失语。大多数患者还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力产生障碍,如口面部不自主动作、厌食、大小便沾身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出现病理征阳性和腱反射亢进。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病程维持5~10年左右而死亡。 2、血管性痴呆 起病较迅速,病史中有反复多次的小卒中发作,多见于60岁左右,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病情呈阶梯样进展,即每发作一次卒中,痴呆症状加重一 次。患者情绪易激动,记忆力减退,或有头痛、头昏、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明显痴呆、粗暴、定向力障碍。检查时可见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表现,脑CT或MRI检查可查到脑梗死或脑出血灶。3、混合性痴呆 同时存在有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症状,有时鉴别较困难。 老年痴呆的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但已知有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老年人痴呆,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宽和深入。

治疗老年痴呆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老年痴呆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近年来,AD 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神经保护疗法等。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发生机制;治疗药物 前言: 痴呆病(Dementia)是一种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病因十分复杂,既有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诱发,可引起痴呆的疾病高达百余种[1]。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短期记忆力缺失,随着疾病的发展,大脑神经细胞功能逐渐丧失,造成记忆力、判断力、方位感、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的损伤,并伴有行为和人格方面的改变,最终在5~10 年内导致病人死亡[2]。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 现代医学上把老年性痴呆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氏病(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AD 合并VD)和其他痴呆(OD)。其中,AD 和VD 是老年痴呆症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占到老年期痴呆的80%以上,AD 更常见,且研究的更多[3]。 AD 非常顽固难治,其发病机制也不是很清晰,迄今尚未找到治愈该病的有

效方法[4]。目前AD 一线治疗药物,比如乙酰胆碱酶(AChE)抑制剂,只能缓解早期病人的认知障碍,提供适度的症状改善作用,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因此寻找具有治疗作用(disease-modifying)的抗AD 药物成为当前药物开发的热点[5]。近年来,神经生理、生化和药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导致AD 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取得阶段进展,但大多集中在临床前研究。最近几个寄予厚望的新药,如辉瑞的Latrepirdine 和礼来的Semagacestat,三期临床相继失败,让人们重新开始审视AD 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集中在对AD 发病机制的理解,诊断的缺陷,靶点的选择以及临床方案的设计等方面[6]。本文将对AD 的发病机制作简单介绍,并回顾基于这些机制的药物,希望从这些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启发,为今后AD 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1 发病机制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7]。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8]。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的广泛死亡,特别是基底节区的脑细胞。正常情况下,基底节区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与记忆和认知有关的皮质,它释放乙酰胆碱。短期记忆的形成必须有乙酰胆碱的参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乙酰胆碱转移酶的含量比正常人减少90%[9]。 经解剖发现,患者脑中有广泛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轴突缠结形成老年斑。老年斑中含有坏死的神经细胞碎片、铝、异常的蛋白片段(包括淀粉样前蛋白的片段)[10]。 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11]: 1.由于淀粉样前蛋白的异常导致蛋白成分漏出细胞膜,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

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近年老龄化情况的加剧,老年痴呆的比例也日益增加,急需找到有效地治疗方法,针对病因治疗本病,降低病发率。本文从临床及动物实验两方面,对近年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进行总结。临床以体针、头针、其他针法以及针药结合为重点;动物实验以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为疗效指标。以期对今后治疗老年痴呆病症有所借鉴。 关键词针灸;老年痴呆;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综述 Progress of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bstract: As the population ages recently, the incidence of senile dementia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aimed directly at pathogenesis are needed urgentl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senile dementia. The methods used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from clinical research and animal experiment.The clinical research focus on body acupuncture,scalp acupuncture, other special acupuncture 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medication;while the learning ability and memory i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animal experiment. It was written in order to set an example for the future treatments. KeY 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enile dementia; Clinical research; Animal experiment; Review 老年痴呆(AD)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临床常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呆傻愚钝,智能低下,行为失常的表现,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随着老年化情况的加剧,AD的病 发率也逐步增高,虽没找到根治的方法,但是针灸治疗AD的报道逐渐增多, 并广泛应用。现对近年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临床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将针灸疗法融入AD患者的治疗中,并且疗效显 著。下面从体针,头针,特殊针法,以及针药结合四方面,综合叙述临床方面对于治疗AD患者的成就。 1.1单纯针刺疗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