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

西塞罗(Cicero)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学者,他对国家概念的思考极具深度和影响力。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体现了他对政治理念、公共利益和法律原则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理解和构想。

首先,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组织形式,是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公正的重要机构。他强调国家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满足少数人的私利。他认为,国家是一种公众事务的管理者,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对于西塞罗而言,国家是人民的共同体,是实现公正和道德的重要保障。

其次,西塞罗强调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法治原则。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受到法律的制约,法律是国家与人民之间建立起的桥梁。西塞罗主张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民的权利,实现公平和正义。他认为,国家应当建立公正的法律体系,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西塞罗的国家概念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强调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此外,西塞罗还关注国家内外的和平与安全问题。他认为,国家的维稳和安全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是人民福祉的保证。他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强调国家之间的互惠和相互尊重。他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主张通过合作和交流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

综上所述,西塞罗的国家概念强调了国家的公共利益导向、法治原则和和平安全观。他对国家的理解和构想与当代政治思想有很多共通之处,并对后世的政治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国家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框架,为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当代社会变革和发展中,我们仍然需要从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中汲取智慧,努力推进国家的健康发展,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西塞罗法律思想的内外维度研究

西塞罗法律思想的内外维度研究 摘要: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西塞罗是怎样的一个人?西塞罗是古罗马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星星、是一个足以令后代仰望的骄子。他显赫的生平是后人学习、励志的榜样,却不是笔者愿意去思考和分析的对象。笔者在接受了三年法学本科系统学习后,更愿意去做一个思考和分析西塞罗法律思想的读者,更愿意以一个现代法律思想读者的身份去读出万千“西塞罗”中的那个古罗马法律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他观察、研究事物的维度,笔者将借鉴他的观点即从内、外两个空间维度研究分析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关键字:法律思想;自然法思想;国家理论 一、外部维度 (一)“平民执政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绝非谬论,一个人的童年和成长环境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其在长大后的思想和习惯。西塞罗是一个好的学生、律师甚至是大法官,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政客。虽说西塞罗自幼并不贫苦,却也并不生于达官显贵之家,他聪明、好学、有知识、有思想,懂得通过自己努力进入到上层社会当中,然而,多年的独立、思考、绽放博学光芒的奋斗生涯在成为执政官并跻身上层社会后却和与生俱来优越感的其他显贵显得格格不入。西塞罗当然发现了差距,这种天生的气质和思想差距是西塞罗自童年伊始永远也无法理解并融入的,逐渐地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变质,当“平民执政官”不再“平民”,锐意改革的法律思想主导他成为了政治上的激进派、军事上的革新派。 (二)“柏亚”的辩证继承者 二位学者如此辉煌,以至于颇受后世学习、膜拜与继承,这其中不乏西塞罗这样的大人物。他一面觉得柏拉图的思想相当激进,另一面却在国家管理上综合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既强调法律的作用,也重视国家管理中的人的因素。读者在《论法律》和《论共和国》这两部著作中不难发现“柏亚”二人法律思想的影子,但西塞罗是聪明的,他不是一个“死忠”型的学者,他懂得辩证地吸收名家观点进而演变成为自己的法律思想,因此,“柏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塞罗法律思想的形成。 二、内部维度 (一)自然法思想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1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P3(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1)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智者: P24-25(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智者”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腊一此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智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论,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3.苏格拉底P25-26(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苏格拉底是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他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主要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探讨普遍定义的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并成为他的的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 西塞罗(Cicero)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学者,他对国家概念的思考极具深度和影响力。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体现了他对政治理念、公共利益和法律原则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理解和构想。 首先,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组织形式,是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公正的重要机构。他强调国家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满足少数人的私利。他认为,国家是一种公众事务的管理者,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对于西塞罗而言,国家是人民的共同体,是实现公正和道德的重要保障。 其次,西塞罗强调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法治原则。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受到法律的制约,法律是国家与人民之间建立起的桥梁。西塞罗主张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民的权利,实现公平和正义。他认为,国家应当建立公正的法律体系,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西塞罗的国家概念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强调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此外,西塞罗还关注国家内外的和平与安全问题。他认为,国家的维稳和安全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是人民福祉的保证。他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强调国家之间的互惠和相互尊重。他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主张通过合作和交流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

综上所述,西塞罗的国家概念强调了国家的公共利益导向、法治原则和和平安全观。他对国家的理解和构想与当代政治思想有很多共通之处,并对后世的政治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国家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框架,为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当代社会变革和发展中,我们仍然需要从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中汲取智慧,努力推进国家的健康发展,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外政治思想

什么是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 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阶级性与社会性。政治思想的阶级性首先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 都有各自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要求,都要为实现各自的阶级目的而奋斗。政治思想的阶级性其次表现为统治 阶级的思想是每个社会的统治思想。政治思想的阶级性是蕴含在社会性之中的。(2)时代性与继承性。 任何思想如果不能适合时代需要,就会丧失生命力,政治思想必须对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概括、总结和 回答,这是政治思想的生命力所在。每个时代的政治思想都有其时代特点,后代的政治思想又总是从前代 继承而来。(3)民族性与交汇性。每个民族生活的环境不同,使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思想文化有着各自的 特点。同时各民族间不是相互隔绝、不相往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民族间地理上的距离大为缩短,这就为人类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 中西方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区别?(1)思维形态不同。中国政治思想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强调知行合一;西方政治思想则表现为唯理性,强调逻辑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2)侧重点不同。中 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解决在君主的最高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始终把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治国原则的 研究上,关注人的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为政、从政的方法问题;西方政治思想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 国家、管理国家的问题。(3)发展轨迹不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说是“一惯型”的,虽曾受 到外来文化的撞击和影响,但却“万变不离其宗”;西方政治思想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 政治观的演变,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 学习政治思想史要掌握哪些基本方法? 第一,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原则。第二,坚持阶级的分析方法与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相结合。第三,在研究、学习中外政治思想的过程中,要特别防止“马教条”和“洋教条”。 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史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学习和了解中外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中外政治思想家对他们各自时代提出的问题的政 治思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第二,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 民族传统文化,准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第三,不管是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还是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政 治文化素质,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政治思想是对政治现象的思索和认识,它是国家形成以后的产物,也是政治权力出现并存在的必然 结果。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的古代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 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 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对 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城邦本质上就是 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 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动议,作出决定。 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 参与。公民依靠他们自己制定并遵守的良好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对统治者也同样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总之,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激发了 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带来政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

北京大学 政治学原理

第二章国家 国家的一般定义: 西塞罗《共和国》: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 Duguit:国家是一种人群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被区分为统治者及被统治者。Bodin:共和国是对公共事务的主权性管理。 恩格斯: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总之,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 如果我们将一国之内的诸组成部分依范围大小列一个表,则国家的位置大概是:社会-政治-国家-政府。 祖国与国家的区别:前者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有时是民族及人种概念,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权力机构。 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在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上,有时国家与祖国的概念不分。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 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国家不是与市民社会一起诞生的,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应当是一个历史现象,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诞生,又会在一定阶段消失。 西方政治学界对国家起源的研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对人类不同的政治社会形态进行比较,以看出相对于其他政治权力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的特殊性。一种是对西方国家的发展轨迹进行历史的观察与描述。 第一种思路的结果是对现代国家三个特点的总结(即国家起源的三个标志):1)统治者及官员的专业化。 2)权力中心的集中化。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金字塔形的法律体系(在法制国家内:宪法-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规范体系。 3)政治权力的制度化、非人格化、非家族化。这首先意味着抽象的公共权力与执政者的分离:执政者不是国家、不是公共权力本身,而只是它的一定时期内的

中外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 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指认识的逻辑进程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逻辑和历史 的统一不 是完全等同,而是本质、主流、方向的 ¤“智者”是公元前5世纪 涌现出的一批职业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智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他们的活动以雅典为中心,同时遍及其他一些主要城邦。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 ¤ 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 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 ¤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成果,设计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提出以社会分工原则为基础建立正义城邦。其阐述政治哲学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 ¤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之一。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这个 ¤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他在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他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他一生著述甚丰,其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是《政治学》和《雅典政制》。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 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他把政治学视为“最高主宰的科学、 国时代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斯多葛派的奠基人是出生于塞浦路斯的芝诺(约前336---前264)。他大约于公元前300年在雅典的一个画廊(音译“斯多葛”)里开始聚徒讲学,他创立的学派也因此而得名。这一学派的思想后来在罗马得到广泛传播。晚期斯多葛派主要流行于罗马帝国,亦称罗马斯多葛派。在斯多葛派的时代,城邦已经解体,人们面临的是新的社会环境。斯多葛派开始从更宽广的角度来审视人生。根据他们的观点,人不仅是特定城邦或国家的成员,还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人类是以自然法为纽带的共同体。服从普遍的自然法就是对人的最高要求。由于人具有与上帝共同的理性,共同受同一个自然法支配,因此,所有的人,无论其出身、种族、财富以及实际社会地位如何不同,在都具有自然赋予的理性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所有的人相互间是平等的。斯多葛派的平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城邦时代对人的身份的种种偏见,以新的价值尺度衡量人的价值。斯多葛派还提出自觉服从自然法对于实现人人平等的意义,从而将自然法与平 等的理念恰当地结合起来,影响了以后 士家庭,博学多才,曾先后担任财务官、罗马执政官和行省长官。西塞罗信奉斯多葛派的学说,并将希腊政治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介绍到罗马。在维护共和传统反对专制独裁的斗争中,他又对罗马共和国的实践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论上的总结。西塞罗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主要是《论共和国》(或译为《论国家》)和《论法律》。在西塞罗的时代,罗马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已与希腊城邦有很大的不同。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探讨罗马国家的实质,重新定义国家。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国家是人民的事业”。西塞罗的国家概念突破了古希腊“城邦”概念的狭隘界限。他不再把国家理解为狭小的分民自治团体,而是理解为“人民的联合体”。在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中,还特别强调法律的作用。他认为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没有共同遵守的法律,就没有国家。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 一个重要的转折。它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 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 出生于罗马帝国北非行省了基督都教,曾先后任希波教会的神甫、主教。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时代的神学家,他的传世之作是《上帝之城》。奥古斯丁以《圣经》为最高权威,极力推崇信仰,贬低理性。在《上帝之城》一书中,他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政治哲学有机地融合于神学体系中。该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他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政治哲学都是作为基督教神学的一部分,成为“神学的婢妇女”。奥古斯丁宣扬的原罪救赎说认为,一切人都带有原罪,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一切人间王国必然是灾难深重,最终必然灭亡,只有上帝之国才是永恒的。谁能够得救,也并不取决于个 人的努力,那完全是上帝的任意行为。这一理论是在罗马帝国灾难深重、行将 《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它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讨论政治问题,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 权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 中世纪西欧形成的独特的王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日月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里发育成熟。他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利直接来自上帝。在教会和国家权利的认识上,他承袭了奥古斯丁的思想,认为上帝把管理人间一切事物的权利留给了自己掌管。因此,世俗统治者必须对教会恭顺虔敬,教皇有权废黜不服从教会的君主,他把教皇权利和皇帝权利的关系比作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教皇权利是太阳,皇帝权利是月亮。月亮的光来自太阳,皇帝的权利来自教

西塞罗法律思想

长春工业大学 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 题目评述《古罗马西塞罗的法律思想》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民商法学 指导教师郑二为 姓名沈继宇 2011年11 月11 日

引言:根据老师的要求,本次作业并不是以论文形式完成,而是以评述讨论的发言稿形式完成。在讨论古罗马西塞罗的法律思想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研究其在法律方面的内容,还应该深刻分析其在政治上的理论,原因在于西塞罗本人的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再加上其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所以我们在讨论其法律思想的时候是离不开其政治观点的。而西塞罗的政治法律思想的精髓集成于他的两部著作:《国家篇》与《法律篇》。所以我的这篇评述主要是在其所处的古罗马历史环境下,对《国家篇》与《法律篇》的评述。 一、西塞罗简介及其所处的古罗马历史背景 西塞罗公元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西塞罗所处的这段时期在罗马共和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整个罗马共和国正在向罗马帝国过度,这一时期包括凯撒在内的旧三巨头,与安东尼、吴大维、雷必达组成的新三巨头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将罗马共和国一步步变成了罗马帝国。而在这样风起云涌的政治环境下。西塞罗很难独善其身,实际上他是在政治的大风大浪中风雨飘泊几度沉浮。西塞罗31岁当上西西里省的财政官,39岁担任市政官,次年为大法官,43岁成为最年轻的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所以西塞罗是罗马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之所以接受和介绍希腊思想家的政治学说,是为着运用这些政治理论原则来探讨罗马的历史和现实政治问题,解释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具体地说,他是以政治家身份,抱着实用的目的来研究政治理论问题,以图恢复罗马历史上一度存在而后遭到破坏的名为混合政体实为贵族共和制的国家形式,摆脱当时罗马社会危机. 应当说他把希腊政治理论和罗马实际情况结合在了一起。 西塞罗为何在古罗马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为何在当时的罗马人民心中犹如夜空的皓月?今天,几乎所有的政治法律学说史家都不认为这位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传统有什么独到的重大贡献,但是又几乎所有的重要的政治法律思想史的著作都不能不提到西塞罗。他在西方思想史中占据了一个他人无法替代的地位。这就是因为,他几乎是从古希腊时期到欧洲进入中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唯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人物。他并不是一位非常深刻的思想家,但由于他继承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对当时的各派希腊哲学学说作了详细解释,因此是希腊文化的传承人;他将斯多喀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发扬广大,就其目的而言是为当时的罗马共和制服务,但这种思想经过他以及受其影响的罗马法学家的发展,客观上却是为他身后即将出现的罗马帝国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哲学基础。再加上他杰出的口才和政治头脑,种种经历使他具有通常的学者所不具有的政治观察力和务实的精神。所有这些,构成了西塞罗的独特魅力,构成了他在西方政治法律史中无法回避的地位。 二、《法律篇》中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论法律》一书。该书以对话体写成,西塞罗为主讲人。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谈法的本质——自然法,第二卷谈宗教法,第三卷谈官职。第一卷关于自然法的论述是全书的精华,也是西塞罗法哲学思想的精华。从某种角度来看,西塞罗的《论法律》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自然法的宣言。

浅析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浅析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来的集合体。”①由此可以看出,西塞罗的国家起源观综合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思想,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种观点。在西塞罗看来,法律产生的原因在于使弱小者能受到强者的保护,在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法律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在国家这种人民共同体中,“当那些违背自己的诺言和声明,给人民制定有害的、不公正的法规的人立法时,他们什么都可以制定,只不过不是法律。而当立法者制定法规,根本不能反应和保护人民的利益时,国家就是没有意义的。”②从西塞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他看来国家和法律具有相同的目的,同时也具有相同的评价标准。而将人民联结在一起的则是法律,国家既是一种利益上的共同体,也是一种法律共同体。“这种超越自然主义的国家起源观,将国家的起源归结于‘源于天性’、以共同的法律意识为基础、出于和平共处这种共同利益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共同体,表明西塞罗放弃了古希腊思想家把国家等同于城邦的观念。”③在国家政体结构方面的研究西塞罗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认为国家仍然只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这三种基本形态。西塞罗认为,如果政府处于一人的支配之下则为君主制;如果政府处于少数几位经过挑选的人的支配之下,则为贵族制;如果政府受人民的直接参与和支配,则为民主制。④他同时又指出了这三种现有政体各自的缺陷,他认为这三种政体都是单一的政体,形式过于单一,容易走向极端化;另外,这三种政体除了其固有缺陷之外,还极具不稳定性,容易变化为其他的政体形式,产生政体的“轮回“好似循环地变更和交替”。因此,只有将这三种整体的优点加以有效的整合形成一种混合的政体才能增强其稳定性,才会更有利于人民权利的实现和国家目的的达成。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对它们中任何一种单独的形式都不赞赏,而是认为这三种形式的混合比它们每一种都好。”⑤在对现有政体的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第四种政体形式:混合政体。这体现了西塞罗政体理论的原创性,这也是古罗马的政治实践的反映。他所谓混合政体这种“最好的国家”包含君主制的因素,同时,也把一些事情分出,托付给显贵们的权威们,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协商和决定,他的混合政体包括 ①西塞罗:《论共和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39页 ②西塞罗:《论共和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36页 ③徐爱国等:《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43页 ④西塞罗:《论共和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41页 ⑤西塞罗:《论共和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49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国家说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国家说 内容摘要: 国家起源历来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自古希腊以来,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之进行了研究,并提炼出不同的有关国家起源的学说。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西方政治思想史有三个分期自然政治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神权政治时期(中世纪) 、权力政治时期(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每个时期关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以及国家的政体都是思想家们探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国家国家起源政体主权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国家说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它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的希腊,古希腊社会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一个由一百多个城邦组成的。古希腊的城邦

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和德谟克利特等就已谈到国家的起源、本质等问题,对各种政体也有所论述,但没有完整著作留传下来。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反映了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奴隶制国家的状况。他们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用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来解释国家的起源、目的和使命,宣称国家的出现是人的本性的完成。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理想国》。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在将这种哲学运用到政治领域时,柏拉图认为,为了掌握国家的真知识就必须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因此,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就是什么是理想国家?在柏拉图那里,正义的城邦就是理想国。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突出的特征。他把国家归结为人类要求互助的结果,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因为在柏拉图那里,国家起源的历史描述和国家基础的逻辑推演是结合在一起的。柏拉图的理想国贯彻了社会分工的原则,他认为国家有“统治”“保卫”和“生产”的职能就相应地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

西塞罗是哪个国家的教育家

西塞罗是哪个国家的教育家 西塞罗简介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哲学家、政治家,也是众所周知的“自然法之父”,全名是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他的出身可谓显贵,父亲是当时骑士阶级中的一员,是真真正正的上层贵族阶级,这给了西塞罗优渥的生活环境,他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身处上层阶级的优越性也为他培养了非凡的自信与雄辩的口才。 传闻西塞罗出生时,她的母亲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里的西塞罗已经长成了翩翩公子,并且给罗马带来了巨大的福祉。而小西塞罗也一直很争气,在学校里是天才少年风云人物,智力超群轻松取得全校第一,长大后师从斯凯沃拉学习法律。 西塞罗年少的愿望是参与政治,当时的罗马公民想要参与政治,无非三条路:家庭背景、从军、从法。虽说西塞罗的家庭背景很强大,但是在政治领域却没有他们家族的一席之地。所以西塞罗首先选择参军,但他的军役生涯十分短暂,因不满政府的独裁主义而选择了退役,继续当一名学者。 如今三条路已断其二,只剩下从法这一条。然而西塞罗接到的第一个案子就给他带来了大麻烦。原告有大背景,而他是替被告辩护,即使最后辩护赢了,让全罗马都知道了西塞罗是谁,获得了极大名声,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于是他远走他乡,来到希腊,接触哲学,研究哲学,爱上哲学。直到原告背后的大人物去世,他才回到自己的故乡,继续从政之路。 之后的西塞罗如愿地在政途上走完了一生,公元前43年12月7日死于自己的政敌马克·安东尼之手,西塞罗的双手与脑袋被割了下来,钉在了罗马一个广场的讲坛上。 据史料记载,西塞罗出生于一个名门之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朝中的重臣。祖父的思想比较保守,崇尚罗马本地的文化而相对排斥外来的文化观念。而父亲与祖父相比,则开明许多,认为借鉴外来的文化观念也没有什么不妥。西塞罗与其父亲的思想观念是一样的。因此西塞罗的政治思想也借鉴了很多希腊文化方面的知识。据悉,在西塞罗小时候,就显现出极高的政治天赋,或许

政体名词解释

政体名词解释: 1.施政的要领、方针。 2.国家的政治形态,即国家运用政权所表现的形式。如:「民主政体」、「专制政体」。 政治体制,是政治学科政治名词。政体(Form of Government),为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同义词 与政治体制近义的称呼还包括“政权形式”、“国家形式”、“政府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政府制度”,这些都是针对政治上的分类用语。 历程 对政体理论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多种多样的城邦制度,一直到启蒙运动后的的制度实践,各种体制纷繁登场;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密尔,西方政治思想家们对国家政体进行了长期的总结和研究。 古典政体 西方对政体理论的系统阐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他在早年所写的《理想国》中提出了五种政体周期循环的理论:分别是贵族政体(aristocracy或王制 kingship)、斯巴达

-克里特政体(timocracy,或译作勋阀政体或权门政体)、寡头政体(oligarchy)、平民政体(democracy)、僭主政体(tyranny)。五种政体循环更替。贵族政体由于对生育的无知,导致人口素质下降,私有财产和家庭产生,自由人变成奴隶,从而退化为勋阀政体;勋阀政体对战绩、荣誉和金钱的迷恋,导致少数人聚敛大量财富,从而退化成寡头政体;寡头政体以财产决定地位,导致穷人对富人的憎恨,从而平民政体取代寡头政体;由于平民政体过度崇尚自由,导致秩序丧失,道德沦丧,使得有了极权政治产生的土壤,从而僭主政体取代了平民政体;僭主政体完全凭僭主的意志行事,极权的专制走到尽头又使贵族政体有了产生的可能。 柏拉图在晚年时,在其《论政治家》中重新提出了政体的分类观点。首先根据统治者人数将政体分为由一人统治的君主政体(或称王制 kingship),由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和多数人统治的平民政体;然后根据是否实行法治,与这三种政体一一对应,分别产生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柏拉图认为,“一人专制的政府,如果只根据好的成文法律来统治,就是六种政体中最好的;可是,如果他不根据法律,那就是最无情的,对他的国民的压迫也是最厉害的。”在《论法律》中,柏拉图又提出了混合政体的理论。他将政体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君主制,一种是民主

试析西塞罗的国家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试析西塞罗的国家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作者:崔欣怡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4期 摘要国家在政治学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有众多政治思想家从自身角度出发去阐释国家,试图剖析这一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而在这些思想家之中,西塞罗的国家理论最具跨越时代的生命力,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其国家理论不但给后来的人们以许多的启发,而且对更好地研究近代国家问题、解读各类政治现象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西塞罗共和主义国家 作者简介:崔欣怡,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D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doczj.com/doc/6e19013452.html,ki.1009-0592.2018.05.226 在政治学中“国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现象和政治主体之一,也是一切政治活动的核心和主题,任何政治现象都与国家密不可分。因此,国家便成为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课题。” 而西塞罗的国家理论正如美国学者萨拜因所说的那样,“一种思想一旦被编辑进了西塞罗的论著之中,那它实际上就在整个未来的时光里为广大的读者所阅读。” 西塞罗的政治思想更因共和精神和跨越时代的特性,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今日也不失其魅力。 一、西塞罗的国家理论提出的背景 (一)历史背景 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公元前43年)是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便是为了维护罗马的共和传统而与专制势力作斗争。在他所生活的时期,罗马因不断的对外扩张已经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环地中海的地域意义上的帝国,此时的罗马虽在政体上披着共和国的外衣,但实质上正处于一个从共和国向帝国不断发展转变的过程。而西塞罗作为罗马共和国末期的亲身经历与政治参与者,实际上正处在这样一个新旧力量互相搏斗的历史关口,尽管他接受且推崇共和主义的传统,但却不得不和罗马共和国一起,一步步走向末日。于是,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这样感叹道:“当这个共和国到了我们的时代,尽管它仍然像一幅美丽图画,然而,其色彩却因年代久远而正在褪色,我们的时代不但忽略了更新复原其原来色彩使它清新如故,甚至没有不怕麻烦地去维持它的结构以及——或者说——它的基本轮廓。” (二)理论背景

从《国家篇·法律篇》探析西塞罗的共和思想

从《国家篇·法律篇》探析西塞罗的 共和思想 摘要:西塞罗是古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和演说家,是古典 共和思想的代表,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共和和政体循环论。西塞罗的共和思想寓 于国家观之中,“共和国是最好的国家”诠释了他的共和理想。国家的伦理秩序 是人人平等,但理想的共和国却是自然法下的人人平等与阶级平等的协调物。共 和国基于正义原则,它是全体人民共同的财产。共和国的长治久安需要法律和共 和制的保障,只有法律维护正义、共和制维持稳定,共和国才能长治久安。 关键词:西塞罗、共和国、正义、人民、法律 一、共和国的伦理秩序:自然法下的“人人平等” 共和国是理想的国家形式。国家是一个人与人为了共同利益联合起来的集合体。西塞罗从自然法“人人平等”的伦理原则出发,指出国家存续的基础在于一 种人与人之间的正义关系。 自然法是什么?自然法高于任何民族的法律,是永恒的、理性的原则,各民 族的习惯和法律都是根据自然法而制定的。“法律并非人的思想的产物,也不是 各民族的任何立法,而是一些永恒的东西,以其在指令和禁令中的智慧统治宇宙。”1西塞罗所言的这种法律即自然法。自然法思想包括以下三个要点:1、正 义出是于自然的。各民族的习惯和法律不能为正义的来源,否则就会导致各种不 正义之事发生;2、自然是区分事物善恶的标准。西塞罗认为,人类有一种“共 有的智力”,这种“共有的智力”可以使人类感受到正义与非正义、善法与恶法 以及光荣与耻辱等;3、自然法是实在法的制定依据。 西塞罗设想的共和国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他从人类共有的理性、灵魂和 思想推论出“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他从大自然赋予人类与神相似的特性出发,阐述人与人没有类的不同,人与人之间乃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理由如下:首先,

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希腊学说罗马化: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一、关于西塞罗生平的介绍 马尔库斯·图里乌斯·西塞罗(BC106——BC43)是罗马共 和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雄辩家。BC63 年当选为执政 官,他在由少数权贵家庭控制政坛的罗马很不容易,没有显赫背景,只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最高官职的人。西塞罗在政治上开始 时期倾向平民派,随后逐渐倾向于元老院贵族派。面对共和国末 期愈演愈烈的政治斗争,他往往采取谨慎应对的态度。如果环境 允许,他乐于投身政治活动;一旦形势险恶,他就埋首于学术研究,一生如此。 西塞罗是从古希腊时期到欧洲进入中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唯 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人物。首先,他继承了古希腊的理性主 义的思想传统,对当时的各派希腊哲学学说做了详尽的解释,被 认为是希腊文化的传承人;其次,他将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发扬光大,就其目的而言是为当时的罗马共和国制服务,但客观 上为即将出现的罗马帝国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哲学基础;再次他 作为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执政官,级别和视角有足够高度,这种经 历使他具有一般学者所不能有的政治观察力和务实的精神。 二、关于著作《国家篇·法律篇》的介绍 《国家篇》,本书写于BC54 年,分为六卷。对话的时间放在 了BC129 年的聚会里,共进行了三天,一天记录两卷,参与者基 本都是当时罗马政坛上一些功勋卓著的政治家,而西塞罗在书 中,只是作为卷一、三、五的序言作者出现的。这样做一是避开了对罗马现实的影射之嫌,二是这些人都是共和国历史上卓越的人物,都反对当时的格拉古改革。 今天看来,这部著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流传了下来,前三 卷,部分章节脱字,但内容大致完整,第四五卷,支离破碎,而第六卷《西庇阿的梦幻》也是通过其他学者的转述。 《法律篇》,这是《国家篇》的续篇;他的法律实际上就是他的 理想共和国的法律。大概开始写作于BC52 年,但是没有任何证 据表明西塞罗完成了这部著作。本书也是用对话体作为写作形 式。在书中的很多方面都模仿了柏拉图:虚构写作日期,并将之 置于他的其他著作的日期之后;抛开西庇阿的面具而已自己为书 中的角色等等。 《国家篇法律篇》第一卷的论述时概括性和哲学性的,但在法 律篇的第二第三卷大致提供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是实际宪政,并对 许多规定作了详细的评述。这一宪政尽管大致是基于罗马的实 在法和习惯,却包含了相当数量的原创性材料。 三、为国家服务是最高的美德——关于西塞罗的国家观,共 和思想 (一)大概内容介绍 第一卷:由西塞罗的前言开始:为政治家的生活辩护→初步 对话:话题转入国家问题→要求西庇阿谈论他关于最佳政体的观

西方法律思想史简答

自考《西方法律思想史》简答题及答案 西方法律思想史简答题及答案 1、怎么理解西塞罗的国家观? 答:(一)国家的定义和特点 西塞罗说:“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国家具有四个特点:(1)国家乃是共同结合起来的人们的集合体,是一法人团体,而不是任何其他的集团;(2)国家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来自上帝或其他神;(3)国家乃人民的事业,国家应依法对人民进行统治;(4)国家的目的有二,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公共的利益。 (二)国家的起源 根据西塞罗的分析,国家起源于人们的协定。 2、罗马法学家的主要历史贡献在哪里? 答:早在公元前4世纪至3世纪中叶,罗马法学就已经形成了。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建立元首制至公元284年戴克里被拥为帝为止称为罗马法学“古典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罗马法学家集团。罗马法学家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显示了自己的特殊作用。起初,法学家只是对法律作些解释,进行咨询,编撰合法证书,解答疑难问题,指导起诉,以补法律之不足。到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法学家有了“公开解释法律的特权”,而且这种解释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必须遵循。 罗马法学家的主要法学理论 (一)为罗马的奴隶制度辩护 (二)为罗马皇帝的专制主义辩解 (三)法的概念 (四)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这是罗马法学家对法进行的基本分类。 (五)公法和私法。这是罗马法学家对法所作的另一种分类。 (六)法的渊源 3、阿奎那对法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1、法律的定义 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系统论述了法的性质和定义问题。他说:“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作其他一些行动的准则或尺度。‘法’这个名词(在语源上)由‘拘束’一词而来,因为人们受法的拘束而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径。” “法律不外乎是由那统治一个完整社会的‘君王’所体现的实践理性的某项命令。” “法律不外乎是对于种种有关公共幸福的事项的合理安排,由任何具有管理社会之责人予以公布。” 这些就是阿奎那对法的性质的论述和给法律所下的定义。 2、法的分类 阿奎那继承并发挥了奥古斯丁的法的分类理论,将法划分为四种类型,这是他对法的基本理论作出的另一重要贡献: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在上述四种类型的法中,永恒法为最高,自然法次之,神法再次,人法为最低。自然法是永恒法的一部分,受永恒法的支配和制约;人法来自永恒法、自然法、审法,受永恒法、自然法、神法的支配和制约。 3、法律的基本特点 阿奎那认为:“法律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个是指导人类行动的规则的特点;第二个是强制力量的特点。” 根据阿奎那的论述,法律的具体特点有:(1)法律必须是出自理性,必须是合理的;(2)法律是直接为公益而设;(3)法律是由一切公民的理智或他们的代表人所创造的;(4)公布是法律的要素之一。 4、怎样理解梅因法律的历史发展论? 答: 19世纪是历史学的时代,梅因作为19世纪著名的学者,他采用的法律研究方法就是一种历史的研究方法。他说,人类早期的法律基本观念对于法学家来说,就像原始地壳对于地质学家那样可贵。人类早期法律的观念,可能含有法律在后来表现自己的一切形式。这样一种调查研究的方法,与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十分相似。 人类最早的法律概念,是一种被梅因称为“地美士第”的有人格的神,这个地美士第原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陪审官,后来被视为希腊万神中的司法女神。国王的判决是他直接灵感的结果,他把司法审判权交给国王或者上帝的神圣的代理人,这就是地美士,其复数形式为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 思考题归纳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 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 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 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 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 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 (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 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

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 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 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 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 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 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 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近代历史 积极意义:从人出发/批判封建制度/保护个人权利/政府合法性 局限性:人的抽象/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民主与权力制衡/阶级统治的工具 2.城邦 (一)、什么是城邦: 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 (二)、城邦的特点: 1、城邦之间彼此独立 2、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