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复律 (1)

电复律 (1)

电复律 (1)
电复律 (1)

概念

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亦称心脏电除颤。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症

心室颤动和扑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

心房颤动和扑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律失常者。

2、禁忌证

病史多年,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有拴塞史。

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有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三、电复律术的种类及能量选择

1、直流电非同步电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随时在任何时间放电。适用于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除颤开始越早,除颤成功率越高。

2、直流电同步电复律为避开T波顶峰前20-30ms附近的心室易损期,复律脉冲的发放是利用心电图R波触发同步装置,使电刺激落入R波降支或R波起始后30ms左右处,相当于心室绝对不应期中,称为同步电复律。适用于除心室颤动与扑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一般室颤200~360J,房颤100~150,室上速100~150J ,室速100~200J、房扑50~100J

复律前护理

1、告知复律目的和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以取得其合作。

2、术前检查(电解质、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3、停用洋地黄类药物24~48h,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血钾和酸中毒的药物。

4、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复律应进行抗凝治疗

5、复律术前当日晨禁食,排空膀胱;

6、准备除颤仪、生理盐水,导电糊,纱布垫,地西泮,心电监护、抢救设备和药品。

复律中准备

1、病人平卧于绝缘的硬板床上,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取下,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

2、术前做全导联心电图。

清洁电击处的皮肤,连接好心电导联线,贴放心电极片时注意避开除颤部位。

3、连接电源,打开除颤器开关,选择一个R波高耸的导联进行示波观察。选择“同步”按钮。

4、遵医嘱用地西泮0.3~0.5mg/kg缓慢注至病人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

5、充分暴露前胸,将两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有一定压力。嘱任何人避免接触病人及病床,充电后同时放电,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6、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

非同步电复律

物品准备除颤仪、耦合剂、纱布、氧气装置、生理盐水、吸引器、气管插管、急救物品及药物

1、迅速将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质,松开衣扣,暴露胸部。

2、打开除颤仪电源开关,选择按钮置于“非同步”(一般情况下默认为非同步)。

3、用纱布将两电击部位皮肤擦干,保持皮肤干燥。

4、电极板上涂耦合剂,涂抹均匀。

5、安放电极板,将一电极板放于胸骨右缘二肋间,另一电极板置于心尖部。

6、按下“充电”按钮,充电至所需水平,一般首次为200焦耳。

7、抢救人员、金属等导电物质均不可接触病人及床沿。

8、双手用力使电极板紧压皮肤,两拇指同时按电极手柄上的按钮,放电。

9、放电后立即通过除颤仪上的示波屏,观察心电活动,确定除颤是否成功,并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电除颤。

注意事项

1、除颤治疗时,驱除病人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任何人不能接触病人及床沿,施术者不要接触耦合剂涂在电极板以外的区域,以免遭电击。

2、电极板与皮肤接触良好,用力按紧。两电极板之间皮肤保持干燥。

3、电除颤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停止者应建立人工呼吸通道。

4、对于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的病人来说,电除颤仅是心肺复苏的一部分,其后继续按心肺复苏术进行处理。

5、除颤完毕,将电极板上的耦合剂擦净,电极板正确回位。

6、整个操作过程应迅速、敏捷、争分夺秒。

复律后护理

1、注意休息

卧床休24小时。并且要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和药品于床旁。保证除颤仪、吸痰器处于功能状态。复律早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限制人员探视,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 护士协助完成卧床期间的各项生活护理。予以氧气吸入以减轻心肌缺血缺氧, 传导复

极不均的状态。

2、病情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注意心率、心律变化,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压、皮肤及肢体活动情况

3、用药护理

复律前遵医嘱停药、服药。复律成功后,指导病人坚持用奎尼丁、洋黄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持窦性心律。

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胸部皮肤灼伤

保持灼伤部位的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摩擦,避开粘贴心电监护的电极片。若有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创面大的予溃疡贴保护。

2)心律失常

及时发现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预警心电图,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一旦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快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立即心前区扣击和除颤。

3)低血压

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发现血压降低要报告医生,按医嘱经静脉滴注多巴胺,使血压回升至正常。

4)急性肺水肿

复律后患者突发严重的呼吸困难,强迫坐位、烦躁、大汗、咯粉红色泡沫痰,发生后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镇静平喘等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

5)栓塞

可发生于电复律后即刻,或24~48h内,亦可发生在复律2周后。及时予溶栓治疗,无严重后遗症发生。

5、注意饮食

清醒后2小时内暂不进食,之后要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6、心理护理

复律成功后, 患者有濒死的恐惧感, 出现焦虑、悲观的情绪, 害怕再次复发, 高度的精神紧张可使心率加快, 导致心律失常的再次发作。

因此护士应陪伴在患者床边, 安慰鼓励患者, 耐心做好病情解释, 必时给予镇静剂。

电复律和电除颤

再谈电复律和电除颤 1、电复律发展简史 1899年,Prevost和Batelli在狗身上进行心电生理学研究时发现,低能量电击可以诱发心室颤动,而较高能量的电击却可以逆转心室颤动,恢复正常节律。由此,两位生理学家最先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1933年,Hooker、Kouwenhoven 等首次使用60Hz交流电对实验犬成功除颤。1947年,德国心外科医师Beck在开胸手术过程中为一个突发室颤的14岁小男孩成功实施胸内电除颤,从此开创了人体电除颤治疗的先河。1956年,德国Zoll医师首次使用交流电进行体外电除颤并取得成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体外除颤仪。早期的除颤仪采用交流电,对心肌损害较大,而且限制了除颤仪的使用范围。1962年,Edmavk及Lown 进行了系统研究,改用直流电转复心律成功,并证明直流电除颤比交流电除颤更为安全和有效。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伴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20多年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除颤仪的小型或微型化与自动化的研究与开发,其成果包括植入式自动除颤仪(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AED 在一些国家甚至进入了公众推广普及阶段。《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再次建议,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区域(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推广 AED 项目。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作“公众启动除颤”(PublicAccess Defibrillation,PAD)计划。PAD计划就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与大型社区设置AED,以便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由熟悉AED使用的现场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通常是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除颤,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1965年前主要局限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作交流电复律,1965午后则普遍用直流电复律。自1975年在南京召开了“心脏转复、起搏、除颤座谈会”后,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 2、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除颤仪是一种高压直流放电器,分为蓄电部分、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和心电监护仪四个部分组成。通常由220V交流电供电,经过整流滤波后获得低压直流电(12~15V),也能用反复充电的电池供电。电极板为一对板状电极,可在除颤时向人体放电,也可在除颤前后作为记录电极而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化。体外电极板多为圆形或方形,成人用电极板的直径为90mm,儿童所用则为70mm。除颤仪的工作步骤有两步:①按下“充电”按钮后,在数秒内电压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压转换成4000V以上的脉冲高压,通过高压继电器向内置电容快速充电,使电容能量达到设定的能量值(如360J);②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放电,通过电极板的正极将适当的电流注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负极构成回路完成放电。 自动体表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的功能。当电极片粘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也完全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尽管市场上AED的品牌不同.然而它们的基本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即开机、分析心律、建议是否电击。现代的AED大多采用双相波技术。

电复律技术的临床护理(一)

电复律技术的临床护理(一) 【摘要】应用直流电对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施行电除颤获得成功以来,电除颤因其确实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临床上针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的常规治疗方法。目前,直流电除颤和电复律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除颤仪器设备也越来越自动化。 【关键词】电复律心室颤动护理 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原理及作用机制】利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在瞬间通过心脏,使大部分心肌纤维在短时间内同时除极,从而抑制异位兴奋性,消除折返途径,使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发出冲动,恢复窦性心律。决定电复律术能否成功的3个因素: 1.电能量的大小。 2.心脏异位兴奋性高低,若异位兴奋性过高,心肌除极后仍然可波及控制起搏心律。 3.窦房结功能,若窦房结功能低下,除极后难以建立窦性心律。 【电复律分类】 1.根据电极安放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复律 (1)胸内复律 ①心外复律:可用于开胸直视手术及开胸心脏按压,由于电极板直接接触心肌,电阻较小,电能需要量小,一般为20~100J。 ②心内复律:自动埋葬式除颤器通过心导管监测心律,一旦发生室速、室颤时能自动放电复律。 (2)胸外复律:将电极板放置于胸壁心脏前后或左右,间接向心脏放电。胸外复律时电阻大、电能消耗多,但可避免开胸。现除手术外,均采用胸外进行电击除颤。 2.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1)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用。 (2)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360J),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3.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1)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患者心电中R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ms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 (2)非同步电复律: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用物准备】 1.仪器准备如除颤器、导电膏或盐水纱布、酒精棉球、纱布、地盘线、必要时备地线。2.备好急救药品(如抗心律失常药,呼吸兴奋药,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心电图机、心肺复苏设备(如气管插管、呼吸机、临时心脏起搏器、氧气、吸引器等)。 【适应证】 1.心室颤动及心室扑动直流电复律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min可引起明显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当应用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无效,或伴休克、肺水肿,或并发于肌梗死者,应迅速进行同步电复律。 3.心房颤动 (1)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在半年至1年内,无风湿活动及感染。

电复律技术

电复律术是一种利用电能治疗心律失常的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特点。自1962年发明以来,已成为抢救心搏骤停和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是近代治疗心律失常的重大进展。 电复律术全称为经胸壁直流电电击电复律术,是用电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方法。 电复律的问世使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了里程碑式的飞跃。临床实践证明,电复律术的推广和使用是医学史上的重大进步,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急救存活的关键,是救治心脏骤停患者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电复律术其疗效和安全性都大大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对其仍然有一种神秘感,可望而不可及,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单位,特别是无电复律设备的基层医疗单位。 目前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可能还未装备除颤器,虽然大部分基层医院急诊科已配备了除颤器,遗憾的是仍然有不少医生对此不大了解,其原因可能为急救患者少而长期闲置不用,缺乏定期技能培训,无急救实战机会等所致。因此对该项技术有一种神秘感和畏惧心理,甚至对其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由此使除颤器得不到使用,再加上电击会造成患者死亡的可能这一错误理念,使得除颤器成了急诊室的摆设。其

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急救资源,又增加了患者治疗的风险。更为可怕的是由于未能及时使用除颤器而导致了患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此种情况可在本版死亡病例讨论中得到很好地印证。 针对目前可能存在电复律术应用现状,很有必要再次对电复律术在心脏急症中的应用进行一次再复习、再学习、再讨论,因为它是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生存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再次复习、讨论进而达到进一步熟悉、了解和掌握该项实用急救技术的目的。 掌握电复律技术,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该项实用急救技术应被视为急诊医生的看家本领之一。 本着急诊临床实用的目的,参考相关书籍对该项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基层战友能够重点了解和掌握。该内容分以下几个部分,并逐一进行复习、学习: 1、核心知识要点; 2、电复律术的原理; 3、电复律的优点; 4、心搏骤停发生时的急救方案; 5、除颤波形及除颤能量; 6、除颤方案; 7、电复律的实施时机; 8、电复律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9、电复律的放电方式;10、电复律的操作步骤;11、复律时注意事项;12、电复律的并发症;

心脏电复律护理常规

心脏电复律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脉搏、心率、心律等。 2.评估患者的皮肤是否完整,身上有无金属饰物、心脏起搏器等。 3.择期电复律患者评估各项检查是否完善,是否停用相关药物。 4.评估抢救设备和药物是否完好备用。 二、护理措施 1.向择期电复律患者说明电复律的目的和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取得其合作。 2.遵医嘱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如血电解质等。 3.复律术前禁食6小时,排空膀胱。 4.复律前建立静脉通路,备好各项抢救设备及抢救药物。 5.充分暴露胸壁,去枕平卧于绝缘的硬板床上,做全导联心电图以便与复律后心电图对照。 6.清洁电击处皮肤,连接好心电导联线。 7.连接除颤仪,选择R波高而清晰的导联,选择“同步”键。 8.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地西泮或咪达唑仑)至患者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 9.充分暴露患者前胸,将两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或包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两电极板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cm,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有一定压力,两电极板

同时放电。患者如果装有起搏器,电极板应距脉冲发生器10cm 以上,电复律后进行起搏器测试。 10.电复律后立刻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根据情况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 11.电复律后,卧床休息24小时,注意保暖;持续心电监护及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注意是否发生低血压、高血钾、肺水肿、周围动脉栓塞、皮肤灼伤等并发症,并协助医生给予处理。 三、健康教育 1.向患者说明施行电除颤后,如出现头昏、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复律后患者应卧床休息 24小时,清醒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以免恶心、呕吐。 3.指导遵医嘱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注意自我症状监测。

电复律技术的临床护理

电复律技术的临床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应用直流电对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施行电除颤获得成功以来,电除颤因其确实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临床上针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的常规治疗方法。目前,直流电除颤和电复律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除颤仪器设备也越来越自动化。 【关键词】电复律心室颤动护理 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原理及作用机制】利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在瞬间通过心脏,使大部分心肌纤维在短时间内同时除极,从而抑制异位兴奋性,消除折返途径,使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发出冲动,恢复窦性心律。决定电复律术能否成功的3个因素: 1.电能量的大小。 2.心脏异位兴奋性高低,若异位兴奋性过高,心肌除极后仍然可

波及控制起搏心律。 3.窦房结功能,若窦房结功能低下,除极后难以建立窦性心律。 【电复律分类】 1.根据电极安放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复律 (1)胸内复律 ①心外复律:可用于开胸直视手术及开胸心脏按压,由于电极板直接接触心肌,电阻较小,电能需要量小,一般为20~100J。 ②心内复律:自动埋葬式除颤器通过心导管监测心律,一旦发生室速、室颤时能自动放电复律。 (2)胸外复律:将电极板放置于胸壁心脏前后或左右,间接向心脏放电。胸外复律时电阻大、电能消耗多,但可避免开胸。现除手术外,均采用胸外进行电击除颤。 2.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1)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用。 (2)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360J),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3.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1)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患者心电中R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一、定义:心脏电复律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二、原理: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时 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房心律。 三、分类: 1.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的方向: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仪 2.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体外除颤仪体内除颤仪 3.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用。 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400焦耳),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4. 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病人心电中R 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毫秒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功率可设在50~200焦耳。 非同步电复律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室扑。功率可设在200~400焦耳。 四、电复律/除颤的适应症: 1、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症(紧急适应症): (1)心室颤动 (2)心室扑动 (3)无脉性室速 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 ⑴心房颤动⑵心房扑动⑶室上性心动过速 ⑷室性心动过速 五、禁忌症 (1)病程久长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持续时间l年以上)。 (2)心脏明显增大(尤以左心房扩大)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3)心腔内存有血栓(尤以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4)伴有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 (5)伴有病态综合征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6)伴有洋地黄中毒的各类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病人处于低血钾状态时。 六、并发症 (1)各类心律失常,包括心脏停搏。 (2)血压下降(低血压)、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

电复律护理观察

电复律病人的护理 时间:2012年9月25日地点:医生办公室 查房人:卫霞 一、定义:心脏电复律又称电除颤,是指应用高能脉冲电流使心脏瞬间同时除极,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二、作用机制:短时间内给心肌通过一定程度的电流,使所有心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异位心律暂时消除,造成心脏短暂停博,使原来循环不断的折返终止,继而窦房结或其他高自律性的起搏点发放冲动,控制心脏而达到复律。 三、分类:按电复律时发放的脉冲电流是否与心电图R波同步,心脏电复律术可分为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两种方式,同步电复律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非同步电复律主要用于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等的复律。 四、电复律适应症:1:各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 疗不能很快纠正或血流动力学恶化,如伴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等。 2:心室颤动和扑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针。 3:各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或扑动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首选电复律。 五、禁忌症:1:需紧急电复律者一般无禁忌症。 2:择期电复律有以下禁忌症:①病史多年,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栓形成或进3月内有栓塞史。 ②: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③: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④:有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六、复律前准备: ①病人准备:对于择期电复律的患者,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电复律的目的、对于患者的利弊、操作过程及如何配合,从而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②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可影响电复律效果,及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 ③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复律前1~2天遵医嘱停用洋地黄类药物,给予应用奎尼丁、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防止转复后复发,并需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电复律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提高复律成功率。无论是电复律前用药还是房颤药物复律还是复律后窦律的维持,胺碘酮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 ④术前复查心电图,观察QRS波时限及QT间期变化。 ⑤抗凝药物应用:房颤电复律转复为窦律后易引起栓塞。栓塞常发生于复律后的头10天内。一般认为房颤持续48小时后即有血栓形成。对房颤病程不清楚或超过48 小时者,转复前充分口服华法林3周,复律后继续4周。病程短于48小时无血栓迹象者可直接复律,复律前给一次静脉肝素。有血流动力学障碍需立即复律者,之前也需给肝素一次,复律后继续抗凝4周,复律前全面体格检查及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应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 ⑥复律前患者禁食4~6小时,去除假牙,以避免复律中发生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⑦建立静脉通道,置入留置针固定稳妥,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⑧物品准备:除颤器(检测功能完好)、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所需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心电监护仪,和心脏临时起搏器等。 七、.操作方法: ①早晨遵医嘱口服药物,排空膀胱,建立静脉通道,输液部位在左下肢,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不与金属物接触,连接除颤器的心电监测导联,记录常规心电图,选择一个R波高耸的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②松解病人衣领、腰带,复律前测血压。 ③电复律麻醉前常规吸氧5-15分钟,静脉缓慢注射安定10-20mg必要时可追加10mg,镇静可达到使患者安静,减少电复律带来不适感的目的,同时嘱患者报数直至进入朦胧状态,睫毛反射消失。镇静避免过深,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④患者达到理想的麻醉状态后,充分暴露其前胸,电极板放置位置有两种:一种是前侧位将两个涂有导电糊或放置盐水纱布的电极板分别放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电极板要紧贴皮肤,施以12Kg压力,两电极板之间距离不能低于10厘米。另一种是前后位,即一个电极板放在患者背部左肩胛下区,另一个放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此种部位通过心脏的电流较多,电能量需要减少约1/2,成功率高于前者,并发症多可减少,这种电极板放置方法是公认择期电复律患者的最佳方式。 ⑤选择所需电量,一般100J---200J(单相波)、双向波(50J---100J)按同步放电钮放电,放电时操作人员及其他人员不可接触患者、病床以及相连接的仪器,以免受到电击。 ⑥放电后马上观察心电图变化,如未转复,可增加电量重复点击3次,一般每日不宜超过3次,但反复发作的室颤,室扑例外。

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目的】用电除颤释放的短暂高能量脉冲电流,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脏,使全部心肌同时除极,中断一切折返通道,消除异位心律,恢复窦性心律。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时,心脏已丧失有效的机械性收缩功能,血液循环处于停顿状态的危急时刻。 【操作步骤】 1、心电示波提示存在室颤。 2、打开除颤器电源开关,将选择按钮置于非同步位置。 3、将除颤器电极板包上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4或5层)或涂抹导电糊。 4、根据患者情况选定充电量;非同步电复一般选择300J,按下“充电”CHARGE按钮,将除颤器充电到所需水平。 5、正确放置电极板:一个电极板放置心尖部即左锁骨中线第4肋骨,另一个电极板放置心底部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 6、放电:将电极板紧贴患者皮肤,嘱所有人员离开床旁,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 7、放电后立即观察心电图示波,行心肺复苏,观察患者神志,测血压、呼吸,做好特护记录。 8、如一次复律未成功,可重复操作1或2次。 9、除颤完毕,关闭除颤器电源,将电极板搽干净,收好备用。 【注意事项】 1、保证除颤器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2、除颤前先判断病情、示波图形、患者意识情况。 3、电极板放置部位要准确,并紧贴患者皮肤,避免有空隙,以防放电灼伤皮肤。 4、除颤器的把手要干燥,操作者的手注意不要接触到生理盐水纱布垫。 5、操作者及有关人员注意不与患者及病床接触,以免遭电击。 6、在颤动波粗大期内进行电除颤。 7、除颤后应尽早采取心脏复苏措施。

经口气管插管术 【目的】解除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畅通,为有创机械通气提供条件。 【适用范围】 1、急性呼吸道梗阻。 2、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3、咽喉缺乏保护性反射。 4、呼吸衰竭需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 【操作步骤】 1、准备物品,喉镜、气管导管、管芯、牙垫、10m1注射器、开口器、舌钳、插管钳、手套、绷带、宽胶布、寸带、听诊器、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吸氧装置、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抢救药品。 2、插管前根据患者性别,年龄选择适宜的气管导管【男性7.5-8.5号、女性7.0-8.0号,8岁以下儿童选择气管导管长度为(12+年龄÷4)cm】,检查气管导管套囊是否松动、漏气;气管插管所需用物是否齐全,喉镜光源是否明亮。 3、将管芯插入气管导管中。 4、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义齿。 5、准备患者体位。固定头部,后仰位,用右手拇、示指分开上、下唇,提起下颚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有口角置入口腔,同时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舌体位于喉镜上方外侧,调整镜片深度,借助光源以此可见舌根部、腭垂、咽后壁、会厌,然后上提喉镜,显露声门。 6、右手采用握笔式手法持气管导管,沿喉镜片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进入气管内,将牙垫置于上、下门齿之间,退出喉镜,并向气管套囊内注入6-8ml的空气,使套囊后部进入声门下1-2cm处,接简易呼吸器挤压1或2次,听诊肺部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位置。再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和牙垫,记录气管导管在门齿的刻度。 7、采用胶布法和绳带法固定气管导管。 8、插管时动作迅速准确,切勿时间过长,如插管操作时间在30s内未能完成,应暂停操作,应用简易呼吸器高浓度氧气吸入后在重新操作。 9、在插管时,如声门显露困难时,右手按压喉结部位,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再行插入,导管进入声门后再将管芯退出。 10、气管插管完成后,必要时应使用约束带,限制双手活动。 11、整理气管插管用物并消毒,以备再次使用。 12、记录:插管时间、导管型号、气囊充气量和气管导管在门齿的刻度。 【注意事项】 1、插管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2、插管前检查插管用物是否齐全,喉镜是否明亮。 3、插管操作时切勿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骤停。 4、插管时,不能将患者门齿作为喉镜支点,而应将喉镜水平向上提起。 5、导管套囊充气不可过多,压力保持在15-25cmH2O,以免压迫气管黏膜。 6、应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紧急情况下,先行气管插管术,在签写《检查、治疗(手术)志愿书》。

电复律适应症及禁忌症

指南按需复律的紧急程度对适应证进行分类,即包括(1)择期复律:主要是房颤, 适宜于有症状且药物无效的房颤患者,而对无症状者其可耐受长期服用华法令者是否获益及获益程度尚无结论;(2)急诊复律:室上速伴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房颤伴预激前传、药物无效的室速;(3)即刻复律:任何引起意识丧失或重度低血压 禁忌证为确认或可疑的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已知伴有窦房结功能不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颤)。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电复律成功率为65%~80%。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病程长短、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⑴适应证:房颤行电复律治疗应遵循两个原则, ⑵第一,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未能奏效时需尽快复律;第二,虽无明 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无需紧急复律,但复律后可望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1)房颤时心室率快(超过120bpm)用洋地黄难以控制;或房颤反复诱发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预期转复窦律后症状得以改善者。 2)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者。心房内的颤动波可以不通过房室交界区的生理性阻滞,频繁地直接经房室旁路下传心室,使心室率接近或等于心室颤动频率,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此时由于洋地黄可加速房室旁路的传导而禁忌使用,因此应作电复律治疗。 3)慢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心功能I~II级(NYHA),心胸比例小于55%,左心房内径不大于45mm者。 4)去除基本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等)后房颤仍持续者。 5)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4~6周后仍有房颤者。主张术后4~6周行电复律是基于两点,其一,有90%的患者术后4~6周可自行恢复窦律;其二,4周内常因手术创伤未完全恢复而不易电击成功。但也有人认为电复律应延迟到术后3个月进行,特别是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大的患者,术后左房缩小较慢,若在3个月内复律,房颤易复发。 ⑵禁忌证:电复律治疗房颤可能引发不良后果,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性心律者,不宜选用电复律治疗。 1)洋地黄中毒所致房颤或房颤伴低钾血症时,心肌应激性高,电复律易致室颤。 2)伴有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房颤前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3)有外周动脉栓塞史或怀疑心房内有血栓者,是同步电复律的相对禁忌证,可抗凝治疗3 周再电复律。 4)慢性房颤病程超过5年,心室率不需药物控制亦缓慢者;或心胸比例大于55%,左心房内径大于50mm者。 5)孤立性房颤,是指发生于较为年轻(小于60岁)且未发现明确心肺疾患的患者,复律后尽管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难以维持窦性心律。 6)估计电复律后依靠药物难以维持窦律,或不能耐受胺碘酮或其他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者。7)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伴风湿活动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中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伴房颤者。 2.心房扑动 相对而言,房扑是药物较难控制的快速心律失常,用电复律治疗,不仅所需能量小,且成功率90%以上,几乎达100%,因而房扑被认为是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证。但仍主张先用药物,下列情况考虑电复律治疗。 ⑴适应证:1)持续性房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2)房扑以1:1比例下传,心室率加快,导致血流动力学迅速恶化者;3)电复律后房扑复发,

电复律技术并发症的护理

电复律技术并发症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14T16:48:59.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晓飞[导读] 心脏异位兴奋性高低,若异位兴奋性过高,心肌除极后仍然可波及控制起搏心律。 李晓飞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65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2-0311-02 【摘要】心脏电复律是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原理及作用机制】利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在瞬间通过心脏,使大部分心肌纤维在短时间内同时除极,从而抑制异位兴奋性,消除折返途径,使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发出冲动,恢复窦性心律。决定电复律术能否成功的3个因素: 1.电能量的大小。 2.心脏异位兴奋性高低,若异位兴奋性过高,心肌除极后仍然可波及控制起搏心律。 3.窦房结功能,若窦房结功能低下,除极后难以建立窦性心律。 【电复律分类】 1.根据电极安放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复律 (1)胸内复律 ①心外复律:可用于开胸直视手术及开胸心脏按压,由于电极板直接接触心肌,电阻较小,电能需要量小,一般为20~100J。 ②心内复律:自动埋葬式除颤器通过心导管监测心律,一旦发生室速、室颤时能自动放电复律。 (2)胸外复律:将电极板放置于胸壁心脏前后或左右,间接向心脏放电。胸外复律时电阻大、电能消耗多,但可避免开胸。现除手术外,均采用胸外进行电击除颤。 2.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1)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用。 (2)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360J),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3.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1)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患者心电中R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ms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 (2)非同步电复律: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用物准备】 1.仪器准备如除颤器、导电膏或盐水纱布、酒精棉球、纱布、地盘线、必要时备地线。 2.备好急救药品(如抗心律失常药,呼吸兴奋药,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心电图机、心肺复苏设备(如气管插管、呼吸机、临时心脏起搏器、氧气、吸引器等)。 【适应证】 1.心室颤动及心室扑动直流电复律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min可引起明显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当应用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无效,或伴休克、肺水肿,或并发于肌梗死者,应迅速进行同步电复律。 3.心房颤动 (1)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在半年至1年内,无风湿活动及感染。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心房颤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已控制,但心房颤仍存在。 (3)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术后2周以上仍有心房颤动。 (4)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5)无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纠正;X线心胸比≤55%,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径≤45mm的心房纤颤。 (6)原因不明的心房纤颤。 4.心房扑动扑动波250/min左右,呈1:1传导及药物治疗无效者。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成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 【禁忌证】 1.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和(或)低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室颤除外)。 2.心房颤动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严重风心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左心房明显扩大。 4.病窦综合征。 5.估计复律后不能长期用药维持治疗或药物维持治疗下反复发生心房颤动者。 6.近3个月内有栓塞史者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有血栓形成者。 7.心脏明显增大,X线示心胸比>55%,或巨大左房者。 8.风心病有风湿活动者。 9.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未纠正者。 10.心房颤动持续2年以上伴心室率慢者。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新版.pdf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 颤。 适应症 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 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 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 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 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通常可成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 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心脏停搏后前4~6分钟心脏未能复跳,病人将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以来,通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 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几乎所有医院赋予急诊及ICU护士除颤权,一些医院甚至赋予急诊和ICU 护士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权。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在紧急情况下,值班护士单独完成电除颤是必要的。 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 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除颤器作为急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 施紧急电击除颤。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即放电时电脉冲是否落在R 波下降支,同时选择R波较高的导程来触发同步放电。 电复律术时尚需配备各种抢救和心肺复苏所需要的器械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气 管插管用品、血压和心电监测设备,及配有常规抢救药品的抢救车等,以备急需。 电极 除颤器均应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于儿童。体外 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 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 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 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 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

电除颤与电转复术知识要点

电除颤与电转复术知识要点 一、电除颤 (一)定义 电除颤是讲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在瞬间除极,然后心脏自律性的最高起搏点(通常放电后,通过电极板迅速评估心电波形是否恢复窦性.。结果分类处理:A1.出现窦性心律,意识清醒:宣布除颤成功,后续监护观察;A2.出现窦性心律,意识不清:立即判断,触摸颈动脉搏动。①无脉者,胸外按压加球囊辅助呼吸2分钟后再判断;②有脉者,宣布除颤成功,后续监护观察;B1.仍为室颤(粗颤):直接再次除颤,准备除颤期间,令助手配合CPR;B2.细颤或一直线:立即CPR并遵医嘱继续抢救(如使用肾上腺素、吸氧等)是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心室颤动时心脏电活动已无心动周期,除颤可在任何时间放电。 (二)适应症 1、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 2、无脉性室速,即室速的频率极快,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室完全丧失射血功能。 3、无法进行心电图或心电示波明确诊断,但不能排除室颤或室速的心脏骤停,可盲目 电除颤。 (三)能量选择 对心室颤动患者,选用360 J(单相波除颤器)、150 J或200 J(双相波除颤器),对无脉性室速可用200 J (单相波除颤器)或150 J(双相波除颤器)。 二、电复律术(了解定义与常见适应症) (一)定义 电转复术是通过心电图上的R波出发同步放电,电脉冲发放落在R波降支即心室绝对部应期中,使心肌除极。 (二)适应症与能量选择 1、室性心动过速100 J的能量可使90%以上的室速转复。 2、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数药物可终止,少数采用电转复,能量一般选择50~100 J 3、心房扑动是药物治疗最困难的快速心律失常,一般首选电转复,低能量电转复的 成功率较高,一般从25 J开始,用至50 J可使95%的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 4、心房颤动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选用100~200 J,一般200 J能量可使95%的房 颤终止,恢复窦性心律。若仍不恢复也可用至300~360J能量。尤其是预激综合症合 并心室率极快的房颤时,应首选电转复。 以上能量选择均时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能量约为单相波的1/2~1/3为宜。 三、电除颤与电复律的注意事项 1、除颤时去除病人身上所有金属物质,溺水者擦干胸部水分;

电复律 (1)

概念 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亦称心脏电除颤。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症 心室颤动和扑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 心房颤动和扑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律失常者。 2、禁忌证 病史多年,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有拴塞史。 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有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三、电复律术的种类及能量选择 1、直流电非同步电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随时在任何时间放电。适用于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除颤开始越早,除颤成功率越高。 2、直流电同步电复律为避开T波顶峰前20-30ms附近的心室易损期,复律脉冲的发放是利用心电图R波触发同步装置,使电刺激落入R波降支或R波起始后30ms左右处,相当于心室绝对不应期中,称为同步电复律。适用于除心室颤动与扑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一般室颤200~360J,房颤100~150,室上速100~150J ,室速100~200J、房扑50~100J

复律前护理 1、告知复律目的和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以取得其合作。 2、术前检查(电解质、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3、停用洋地黄类药物24~48h,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血钾和酸中毒的药物。 4、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复律应进行抗凝治疗 5、复律术前当日晨禁食,排空膀胱; 6、准备除颤仪、生理盐水,导电糊,纱布垫,地西泮,心电监护、抢救设备和药品。 复律中准备 1、病人平卧于绝缘的硬板床上,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取下,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 2、术前做全导联心电图。 清洁电击处的皮肤,连接好心电导联线,贴放心电极片时注意避开除颤部位。 3、连接电源,打开除颤器开关,选择一个R波高耸的导联进行示波观察。选择“同步”按钮。 4、遵医嘱用地西泮0.3~0.5mg/kg缓慢注至病人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 5、充分暴露前胸,将两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有一定压力。嘱任何人避免接触病人及病床,充电后同时放电,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6、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 非同步电复律 物品准备除颤仪、耦合剂、纱布、氧气装置、生理盐水、吸引器、气管插管、急救物品及药物 1、迅速将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质,松开衣扣,暴露胸部。

【实用】-心脏电复律的护理护理常规

心脏电复律的护理 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也称心脏电除颤(defibrillation). 1 电复律种类与操作方法 1.1 非同步电复律仅适用于心室颤动和扑动,此时患者神志多已丧失,立即将两电极板上均匀涂满导电糊或包裹生理盐水湿纱布,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3-4肋间和心尖部,并与皮肤紧密接触,按充电钮充电到300J左右,两电极板同时放电,通过心电示波器观察患者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1.2 同步电复律适用于心房颤动,扑动,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等,利用患者心电图上的R波触发放电,其电脉冲发放在R波降支。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松开衣扣,有义齿者取下,开放静脉通道。先连接好心电监护仪,术前做全导心电图,选择R波较大的导联测试电复律器的同步性。用安定缓慢静脉注射,直至患者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在此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有呼吸抑制时,面罩给氧,电极板放置方法和部位及操作方法同前,充电到100-200J,按同步复律器放电,如心电图显示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功率,再次电复律。 2 适应症 2.1 心室颤动和扑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 2.2 心房颤动和扑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2.3 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阵发性室上速或室速,预激伴快速心律失常者 3 禁忌症 3.1 病史已经多年,心脏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栓形成者或近3个月内有栓塞史 3.2 伴高度或安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3.3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异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3.4 有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4 护理 4.1 电复律前准备 4.1.1 向择期电复律的患者介绍电复律的意义,必要性,解除思想顾虑

电复律和电除颤

电复律和电除颤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再谈电复律和电除颤 1、电复律发展简史 1899年,Prevost和Batelli在狗身上进行心电生理学研究时发现,低能量电击可以诱发心室颤动,而较高能量的电击却可以逆转心室颤动,恢复正常节律。由此,两位生理学家最先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1933年,Hooker、Kouwenhoven等首次使用60Hz 交流电对实验犬成功除颤。1947年,德国心外科医师Beck在开胸手术过程中为一个突发室颤的14岁小男孩成功实施胸内电除颤,从此开创了人体电除颤治疗的先河。1956年,德国Zoll医师首次使用交流电进行体外电除颤并取得成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体外除颤仪。早期的除颤仪采用交流电,对心肌损害较大,而且限制了除颤仪的使用范围。1962年,Edmavk及Lown进行了系统研究,改用直流电转复心律成功,并证明直流电除颤比交流电除颤更为安全和有效。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伴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20多年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除颤仪的小型或微型化与自动化的研究与开发,其成果包括植入式自动除颤仪(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AED 在一些国家甚至进入了公众推广普及阶段。《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再次建议,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区域(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推广 AED 项目。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作“公众启动除颤”(PublicAccess Defibrillation,PAD)计划。PAD计划就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与大型社区设置AED,以便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由熟悉AED使用的现场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通常是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除颤,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1965年前主要局限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作交流电复律,1965午后则普遍用直流电复律。自1975年在南京召开了“心脏转复、起搏、除颤座谈会”后,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 2、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除颤仪是一种高压直流放电器,分为蓄电部分、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和心电监护仪四个部分组成。通常由220V交流电供电,经过整流滤波后获得低压直流电(12~ 15V),也能用反复充电的电池供电。电极板为一对板状电极,可在除颤时向人体放电,也可在除颤前后作为记录电极而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化。体外电极板多为圆形或方形,成人用电极板的直径为90mm,儿童所用则为70mm。除颤仪的工作步骤有两步:①按下“充电”按钮后,在数秒内电压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压转换成4000V以上的脉冲高压,通过高压继电器向内置电容快速充电,使电容能量达到设定的能量值(如360J); ②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放电,通过电极板的正极将适当的电流注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负极构成回路完成放电。 自动体表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的功能。当电极片粘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也完全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尽管市场上AED的品牌不同.然而它们的基本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即开机、分析心律、建议是否电击。现代的AED大多采用双相波技术。 3、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概念区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