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步电复律操作规程

同步电复律操作规程

同步电复律操作规程
同步电复律操作规程

同步电复律操作规程

目的中止血液波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同时也可将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房颤或房扑转为窦律。

相关知识 1 同步电复律是指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患者心电图中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2同步电复律适应证包括:

2.1终止有脉搏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异位节律。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

第一线治疗为给氧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这些措施无效时才考虑使用同步电复律。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存在因心动过速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水平下降、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等,此时如果心室率大于150次、分,应立即准备行同步电复律。

2.2终止迷走神经手法与药物转律失败时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电

复律是药物复律失败的后备措施。当使用药物引起低血压时应立即选用电复律。

2.3终止房颤和房扑。当房性节律伴快速心室率()100次/分),并有临床上的

不适主诉时可考虑用同步电复律。

3同步电复律禁忌证:

3.1洋地黄过量。

3.2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

3.3伴有病态窦房结合综合征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3.4三个月内有栓塞史者。

3.5甲亢引起的心率失常,原发病尚未控制或伴有急性感染。

用物:

患者/家属教育

1 向患者解释整个操作过程是对心脏一较小电脉冲的刺激。患者必须意识到有多次电击的可能性。

2应让患者知道电击的感觉。一些患者觉得电击时有一种短促、非常尖锐的疼痛。镇静剂往往可以消除这一种疼痛的记忆。

3复律后的副反应可能包括皮肤发红及胸壁轻微的酸胀感。

4应告知患者如果发现有胸痛、气促、下肢肿胀、眩晕、虚弱乏力、视物或语言障碍等,必须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护理记录

1 操作过程每5-10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

2操作前后都应走纸记录心电图的波形。

3操作后特别注意患者的神志及肢体活动情况并记录。

除颤操作质量管理标准及方法

病区姓名成绩

序号主要标准要求分值扣分备注

1 用物准备符合要求(保证用物齐备、有效) 4 2:2

2* 能识别室颤、室速心律(室颤、室速)10 5:5

3 导联选择正确 5

4* 导电材料正确(导电糊在效期内) 5

5 涂导电糊方法正确 3

6* 选择合适能量(成人、儿童)10 5:5

7 充电 4

8* 放置电极板位置正确(右电极、左电极)12 6:6 9* 清场8

10* 电极板紧贴皮肤后放电(紧贴、放电)10 5:5

11* 紧接着继续CPR5个循环(手法、有效)16 8:8可以口

12 评估节律 5

13 仪表、态度、沟通,体现人文关怀 3

14 操作熟练 5

注:*为质量管理关键点

考核者日期

附1:除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皮肤灼伤

预防与处理:

1.导电糊涂抹要均匀。

2.电极板与皮肤应紧密接触。

3.尽量避免反复除颤。

4.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严重者可涂烫伤膏保护创面。

并发症2:心肌损伤

预防与处理:

1.心肌损伤多因使用过大电击能量或反复多次电击所致,发生率约为3%,表现为心电图ST-T改变,肌钙蛋白及血清酶(CK-MB、LDH等)轻度升高,历时数小时或数天,轻者密切观察,严重者予以相应处理。

2.可监测心肌酶、心电图。

3.严重时可导致低心排或心源性休克,必要时可给予血管活性药。

并发症3:急性肺水肿

预防与处理:急性肺水肿常在电击后1~3h内发生,发生率为0.3%~3%。究其原因,以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不良解释较为合理。患者电转复为窦律后,右心房的收缩比左心房有力(左心房长期明显扩大后恢复较慢),以致右心室到肺循环的血流超过左心室搏出量而发生肺水肿。亦有解释为恢复窦律后,左心房血更多地进入左心室,而左心室则因长期扩大而无力收缩,因而产生急性左心衰竭。个别患者则可能与肺栓塞有关。发生肺水肿后应立即予以相应处理。

并发症4:低血压

预防与处理:低血压的发生率约1%~3%,尤其多见于高能量电击后,大部分持续短暂,在数小时内可自动恢复,如果血压持续降低,严重影响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时,可静脉滴注升压药物多巴胺。

并发症5:心律失常

预防与处理:

1.及时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特别是低钾、低钠、酸中毒等。

2.对室颤波幅微小时,应立即CPR,肾上腺素1mg IV,待室颤波幅增大时再给予除颤。

3.若发生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时可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以提高心室率,改善传导。

附2:除颤相关问题

一、如何识别室颤、室速的心电图?

答:室颤:波型、振幅、频率均极不规则,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波幅>0.5毫伏称粗颤,<0.5毫伏称细颤。

室速:连续出现了3次或3次以上室性早搏(PVS),频率≥100次/min,短阵室速指持续时间<30s,并可自行终止.持续性室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

二、除颤时如何防止皮肤烫伤?

答:注意规范操作:如电极板部位、能量大小及电极板与皮肤接触情况;

注意导电糊或盐水纱布电极防护。

电复律评分标准(修订稿)

电复律评分标准(修订稿) [目的] 在短时间内向心脏同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纠正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一>非同步电复律: [适应证]:室颤和室扑 [用物] 除颤器、导电糊、电源线、电极板3~5个。 [操作步骤] 1.检查仪器是否处于功能状态。 2.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 3.暴露患者前胸部 4.将导电糊均匀涂在除颤电极上。 5.选择合适能量200~360J,打开充电按钮 6.将除颤电极分别放于病人心尖部和心底部,紧贴胸壁,(操作者身体不得接触病床,以免电击伤) 7.双手同时按下除颤按钮 8.观察心电监护情况,判断复律是否成功 9.记录心电图波形 10.整理床单位,专人守护 11.整理用物,除颤器充电备用 [操作时间] 5分钟 [注意事项] 1、室颤和室扑时心脏已丧失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血液循环处于停顿状态,此时的电 复律应按心脏骤停处理,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下进行 2、充电后电极板间避免相互接触,以免不慎放电发生意外 3、放电时,操作者及旁人身体不得接触病床,以免电击伤 [评分标准]

1、用物差一项扣2分; 2、操作程序差一项扣5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3分。 3、未注意观察病情扣5分。 4、服务态度不符合扣5分 <二>同步电复律 [适应证]1、心房颤动2、非阵发性心房扑动3、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物] 除颤器、导电糊、电源线、电极板3~5个,施行电复律的房间应配备各种复苏设施(如氧气,吸引器,专用抢救药品,心电监护和临时起搏器等)。 [操作步骤]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电复律目的,取得其配合, 2、嘱患者术前排空小便,胸部多毛者应备皮,如有假牙者应摘掉。 3、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测量血压,心率,描记心电图。 4、检查仪器是否处于功能状态。 5、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适当关门窗。 6、接好电源及监护导联线。打开电源,将按钮调节至监护状态,选择导联,观察 心电监护情况。 7、吸入高浓度氧气5~10分钟,缓慢静推安定注射液,同时嘱患者念数字,当患 者进入朦胧状态时,即可进行电复律。 8、暴露患者前胸部,将导电糊均匀涂在除颤电极上,选择同步电复律,选择除颤 功率,打开充电按钮。将除颤电极分别放于病人心尖部和心底部,紧贴胸壁(操 作者身体不得接触病床,以免电击伤)。双手同时按下除颤按钮。 9、观察心电监护情况,判断复律是否成功。 10、记录心电图波形。 11、整理床单位,专人守护。 12.整理用物,除颤器充电备用。

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目的】用电除颤释放的短暂高能量脉冲电流,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脏,使全部心肌同时除极,中断一切折返通道,消除异位心律,恢复窦性心律。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时,心脏已丧失有效的机械性收缩功能,血液循环处于停顿状态的危急时刻。 【操作步骤】 1、心电示波提示存在室颤。 2、打开除颤器电源开关,将选择按钮置于非同步位置。 3、将除颤器电极板包上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4或5层)或涂抹导电糊。 4、根据患者情况选定充电量;非同步电复一般选择300J,按下“充电”CHARGE按钮,将除颤器充电到所需水平。 5、正确放置电极板:一个电极板放置心尖部即左锁骨中线第4肋骨,另一个电极板放置心底部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 6、放电:将电极板紧贴患者皮肤,嘱所有人员离开床旁,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 7、放电后立即观察心电图示波,行心肺复苏,观察患者神志,测血压、呼吸,做好特护记录。 8、如一次复律未成功,可重复操作1或2次。 9、除颤完毕,关闭除颤器电源,将电极板搽干净,收好备用。 【注意事项】 1、保证除颤器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2、除颤前先判断病情、示波图形、患者意识情况。 3、电极板放置部位要准确,并紧贴患者皮肤,避免有空隙,以防放电灼伤皮肤。 4、除颤器的把手要干燥,操作者的手注意不要接触到生理盐水纱布垫。 5、操作者及有关人员注意不与患者及病床接触,以免遭电击。 6、在颤动波粗大期内进行电除颤。 7、除颤后应尽早采取心脏复苏措施。

经口气管插管术 【目的】解除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畅通,为有创机械通气提供条件。 【适用范围】 1、急性呼吸道梗阻。 2、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3、咽喉缺乏保护性反射。 4、呼吸衰竭需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 【操作步骤】 1、准备物品,喉镜、气管导管、管芯、牙垫、10m1注射器、开口器、舌钳、插管钳、手套、绷带、宽胶布、寸带、听诊器、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吸氧装置、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抢救药品。 2、插管前根据患者性别,年龄选择适宜的气管导管【男性7.5-8.5号、女性7.0-8.0号,8岁以下儿童选择气管导管长度为(12+年龄÷4)cm】,检查气管导管套囊是否松动、漏气;气管插管所需用物是否齐全,喉镜光源是否明亮。 3、将管芯插入气管导管中。 4、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义齿。 5、准备患者体位。固定头部,后仰位,用右手拇、示指分开上、下唇,提起下颚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有口角置入口腔,同时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舌体位于喉镜上方外侧,调整镜片深度,借助光源以此可见舌根部、腭垂、咽后壁、会厌,然后上提喉镜,显露声门。 6、右手采用握笔式手法持气管导管,沿喉镜片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进入气管内,将牙垫置于上、下门齿之间,退出喉镜,并向气管套囊内注入6-8ml的空气,使套囊后部进入声门下1-2cm处,接简易呼吸器挤压1或2次,听诊肺部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位置。再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和牙垫,记录气管导管在门齿的刻度。 7、采用胶布法和绳带法固定气管导管。 8、插管时动作迅速准确,切勿时间过长,如插管操作时间在30s内未能完成,应暂停操作,应用简易呼吸器高浓度氧气吸入后在重新操作。 9、在插管时,如声门显露困难时,右手按压喉结部位,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再行插入,导管进入声门后再将管芯退出。 10、气管插管完成后,必要时应使用约束带,限制双手活动。 11、整理气管插管用物并消毒,以备再次使用。 12、记录:插管时间、导管型号、气囊充气量和气管导管在门齿的刻度。 【注意事项】 1、插管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2、插管前检查插管用物是否齐全,喉镜是否明亮。 3、插管操作时切勿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骤停。 4、插管时,不能将患者门齿作为喉镜支点,而应将喉镜水平向上提起。 5、导管套囊充气不可过多,压力保持在15-25cmH2O,以免压迫气管黏膜。 6、应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紧急情况下,先行气管插管术,在签写《检查、治疗(手术)志愿书》。

电复律和电除颤

再谈电复律和电除颤 1、电复律发展简史 1899年,Prevost和Batelli在狗身上进行心电生理学研究时发现,低能量电击可以诱发心室颤动,而较高能量的电击却可以逆转心室颤动,恢复正常节律。由此,两位生理学家最先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1933年,Hooker、Kouwenhoven 等首次使用60Hz交流电对实验犬成功除颤。1947年,德国心外科医师Beck在开胸手术过程中为一个突发室颤的14岁小男孩成功实施胸内电除颤,从此开创了人体电除颤治疗的先河。1956年,德国Zoll医师首次使用交流电进行体外电除颤并取得成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体外除颤仪。早期的除颤仪采用交流电,对心肌损害较大,而且限制了除颤仪的使用范围。1962年,Edmavk及Lown 进行了系统研究,改用直流电转复心律成功,并证明直流电除颤比交流电除颤更为安全和有效。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伴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20多年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除颤仪的小型或微型化与自动化的研究与开发,其成果包括植入式自动除颤仪(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AED 在一些国家甚至进入了公众推广普及阶段。《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再次建议,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区域(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推广 AED 项目。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作“公众启动除颤”(PublicAccess Defibrillation,PAD)计划。PAD计划就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与大型社区设置AED,以便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由熟悉AED使用的现场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通常是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除颤,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1965年前主要局限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作交流电复律,1965午后则普遍用直流电复律。自1975年在南京召开了“心脏转复、起搏、除颤座谈会”后,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 2、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除颤仪是一种高压直流放电器,分为蓄电部分、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和心电监护仪四个部分组成。通常由220V交流电供电,经过整流滤波后获得低压直流电(12~15V),也能用反复充电的电池供电。电极板为一对板状电极,可在除颤时向人体放电,也可在除颤前后作为记录电极而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化。体外电极板多为圆形或方形,成人用电极板的直径为90mm,儿童所用则为70mm。除颤仪的工作步骤有两步:①按下“充电”按钮后,在数秒内电压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压转换成4000V以上的脉冲高压,通过高压继电器向内置电容快速充电,使电容能量达到设定的能量值(如360J);②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放电,通过电极板的正极将适当的电流注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负极构成回路完成放电。 自动体表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的功能。当电极片粘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也完全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尽管市场上AED的品牌不同.然而它们的基本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即开机、分析心律、建议是否电击。现代的AED大多采用双相波技术。

电复律适应症及禁忌症

指南按需复律的紧急程度对适应证进行分类,即包括(1)择期复律:主要是房颤, 适宜于有症状且药物无效的房颤患者,而对无症状者其可耐受长期服用华法令者是否获益及获益程度尚无结论;(2)急诊复律:室上速伴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房颤伴预激前传、药物无效的室速;(3)即刻复律:任何引起意识丧失或重度低血压 禁忌证为确认或可疑的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已知伴有窦房结功能不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颤)。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电复律成功率为65%~80%。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病程长短、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⑴适应证:房颤行电复律治疗应遵循两个原则, ⑵第一,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未能奏效时需尽快复律;第二,虽无明 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无需紧急复律,但复律后可望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1)房颤时心室率快(超过120bpm)用洋地黄难以控制;或房颤反复诱发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预期转复窦律后症状得以改善者。 2)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者。心房内的颤动波可以不通过房室交界区的生理性阻滞,频繁地直接经房室旁路下传心室,使心室率接近或等于心室颤动频率,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此时由于洋地黄可加速房室旁路的传导而禁忌使用,因此应作电复律治疗。 3)慢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心功能I~II级(NYHA),心胸比例小于55%,左心房内径不大于45mm者。 4)去除基本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等)后房颤仍持续者。 5)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4~6周后仍有房颤者。主张术后4~6周行电复律是基于两点,其一,有90%的患者术后4~6周可自行恢复窦律;其二,4周内常因手术创伤未完全恢复而不易电击成功。但也有人认为电复律应延迟到术后3个月进行,特别是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大的患者,术后左房缩小较慢,若在3个月内复律,房颤易复发。 ⑵禁忌证:电复律治疗房颤可能引发不良后果,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性心律者,不宜选用电复律治疗。 1)洋地黄中毒所致房颤或房颤伴低钾血症时,心肌应激性高,电复律易致室颤。 2)伴有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房颤前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3)有外周动脉栓塞史或怀疑心房内有血栓者,是同步电复律的相对禁忌证,可抗凝治疗3 周再电复律。 4)慢性房颤病程超过5年,心室率不需药物控制亦缓慢者;或心胸比例大于55%,左心房内径大于50mm者。 5)孤立性房颤,是指发生于较为年轻(小于60岁)且未发现明确心肺疾患的患者,复律后尽管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难以维持窦性心律。 6)估计电复律后依靠药物难以维持窦律,或不能耐受胺碘酮或其他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者。7)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伴风湿活动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中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伴房颤者。 2.心房扑动 相对而言,房扑是药物较难控制的快速心律失常,用电复律治疗,不仅所需能量小,且成功率90%以上,几乎达100%,因而房扑被认为是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证。但仍主张先用药物,下列情况考虑电复律治疗。 ⑴适应证:1)持续性房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2)房扑以1:1比例下传,心室率加快,导致血流动力学迅速恶化者;3)电复律后房扑复发,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一、定义:心脏电复律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二、原理: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时 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房心律。 三、分类: 1.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的方向: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仪 2.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体外除颤仪体内除颤仪 3.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用。 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400焦耳),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4. 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病人心电中R 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毫秒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功率可设在50~200焦耳。 非同步电复律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室扑。功率可设在200~400焦耳。 四、电复律/除颤的适应症: 1、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症(紧急适应症): (1)心室颤动 (2)心室扑动 (3)无脉性室速 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 ⑴心房颤动⑵心房扑动⑶室上性心动过速 ⑷室性心动过速 五、禁忌症 (1)病程久长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持续时间l年以上)。 (2)心脏明显增大(尤以左心房扩大)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3)心腔内存有血栓(尤以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4)伴有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 (5)伴有病态综合征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6)伴有洋地黄中毒的各类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病人处于低血钾状态时。 六、并发症 (1)各类心律失常,包括心脏停搏。 (2)血压下降(低血压)、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

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操作流程Microsoft Word 文档

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操作流程 一、目的:室颤、心搏骤停患者、通过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二、适用范围:室颤、心搏骤停患者 三、评估: 1、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大动脉搏动、除颤前进行五个周期的CPR(口述) 2、除颤器的性能及蓄电池充电情况 3、环境:整洁,安全,有电源插座及吸氧,吸痰装置 4、用物:除颤器、导电胶或盐水纱布、心电监测导联线及电极片、抢救车、护理记录单 5、患者准备:去枕平卧于硬板床,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 四、流程: 1、备齐用物至床边,打开电源 2、暴露患者胸部,必要时建立心电监护 3、判断患者心律失常类型 4、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或使用盐水纱布(面积大于电极板) 5、选择合适的能量(单向波360J、双波士顿00J)(口述) 6、充电 7、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心底部:胸骨右侧第二肋间—心尖部:左锁骨中 线第四、五肋间隙。两电极距离>10cm,之间无盐水和导电胶) 8、嘱其它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 9、电极板紧贴皮肤,双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键 10、观察病人的心电图改变、大动脉搏动(给予CPR5组) 11、操作完毕,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 12、清洁皮肤,安置患者 13、监测心率、心律,并遵医嘱用药 14、手部消毒,正确记录 15、终末处理(清洁电极板、除颤仪),保持用物备用状态 五、注意事项:

1、电复律前先判断病情、示波图形,心跳停搏者首先判断意识情况。 2、电除颤的把手要干燥,操作者应避免接触床档铁器之类的导电体,不与 患者直接接触。 3、将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压紧皮肤,以免灼伤患者皮肤。 4、放电除颤时,注意患者和其他人、物绝缘。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新版.pdf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 颤。 适应症 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 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 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 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 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通常可成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 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心脏停搏后前4~6分钟心脏未能复跳,病人将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以来,通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 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几乎所有医院赋予急诊及ICU护士除颤权,一些医院甚至赋予急诊和ICU 护士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权。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在紧急情况下,值班护士单独完成电除颤是必要的。 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 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除颤器作为急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 施紧急电击除颤。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即放电时电脉冲是否落在R 波下降支,同时选择R波较高的导程来触发同步放电。 电复律术时尚需配备各种抢救和心肺复苏所需要的器械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气 管插管用品、血压和心电监测设备,及配有常规抢救药品的抢救车等,以备急需。 电极 除颤器均应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于儿童。体外 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 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 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 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 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

电复律 (1)

概念 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亦称心脏电除颤。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症 心室颤动和扑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 心房颤动和扑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律失常者。 2、禁忌证 病史多年,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有拴塞史。 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有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三、电复律术的种类及能量选择 1、直流电非同步电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随时在任何时间放电。适用于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除颤开始越早,除颤成功率越高。 2、直流电同步电复律为避开T波顶峰前20-30ms附近的心室易损期,复律脉冲的发放是利用心电图R波触发同步装置,使电刺激落入R波降支或R波起始后30ms左右处,相当于心室绝对不应期中,称为同步电复律。适用于除心室颤动与扑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一般室颤200~360J,房颤100~150,室上速100~150J ,室速100~200J、房扑50~100J

复律前护理 1、告知复律目的和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以取得其合作。 2、术前检查(电解质、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3、停用洋地黄类药物24~48h,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血钾和酸中毒的药物。 4、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复律应进行抗凝治疗 5、复律术前当日晨禁食,排空膀胱; 6、准备除颤仪、生理盐水,导电糊,纱布垫,地西泮,心电监护、抢救设备和药品。 复律中准备 1、病人平卧于绝缘的硬板床上,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取下,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 2、术前做全导联心电图。 清洁电击处的皮肤,连接好心电导联线,贴放心电极片时注意避开除颤部位。 3、连接电源,打开除颤器开关,选择一个R波高耸的导联进行示波观察。选择“同步”按钮。 4、遵医嘱用地西泮0.3~0.5mg/kg缓慢注至病人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 5、充分暴露前胸,将两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有一定压力。嘱任何人避免接触病人及病床,充电后同时放电,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6、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 非同步电复律 物品准备除颤仪、耦合剂、纱布、氧气装置、生理盐水、吸引器、气管插管、急救物品及药物 1、迅速将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质,松开衣扣,暴露胸部。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同步与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主要就是依据心律失常时R波就是否存在来确定:R波存在选用同步,R消失选用非同步,如室颤、室扑。 电复律即与心电图上QRS波群同步发放直流电,使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复律。同步电复律适应症有1)新近发生的房扑或房颤,在去除诱闪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窦律 者;(2)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并对迷走神经刺激或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者; (3)室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过或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 非同步电复律,用与当QRS波与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室扑与室颤时,与心电图上QRS波群非同步发放直流电,使室扑与室颤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除颤。 、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区别者。 ------------------------------------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与复律规程 一、定义及进展 心脏电复律就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心脏电除颤则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消除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因概念与临床应用的共性,本章节拟一并论述。目前,此项技术在仪器设备、适应证拓展及方法学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961年Lown首次报道用直流电转复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开创了用电学方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纪元。电复律/除颤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救治室颤与其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或重要措施,体外心脏电复律/除颤器随之成为各级医院必备的医疗设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复律/除颤技术日趋完善,主要在如何以最低有效能量除颤成功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寻找新的低阻抗电击途径、探索新的除颤波形以及尽可能缩短室颤发生与首次电击时间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已开发出自动体外除颤(AED),经静脉或经食管电极导管直流电复律/除颤以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ICD)技术。其中尤其就是基于早期复律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ED(1994年),被称为心肺复苏生存链中的关键环节,该系统能否进一步完善与普及,就是未来心跳骤停者生存率大幅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此外,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新式低能量双相脉冲电击,因其低能量、高转复率的优点,亦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多数学者认为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就是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与触发活动,其中折返机制占绝大多数。实践证实,电复律/除颤对折返机制的心律失常疗效最佳。原则上任何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电复律/除颤治疗。同步电复律,就是指对于除室颤(包括室扑)以外的快速心律失常采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R波)触发电脉冲发放,使其落在R波的下降支而非心肌易损期避免引发室颤。而非同步电复律就是指室颤(室扑)时,整个心肌已无时相上的实质性区别,任何时相均能通以高能电脉冲,并且此时已无明确的R波可被利用来触发放电。近年来,随着关于心脏电复律/除颤(2000年)、AED系统(2000年)、ICD(1998年)以及心房纤颤(2000年)治疗指南的制定,使得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的指征与方法学得以规范化。本章节将逐一阐述。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复律前需充分地估计复律的必要性、成功率、复发的可能性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危险性,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电复律除颤公认的适应证共五类: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颤/室扑)。按传统观点,室颤/室扑为其绝对适应证,其余为相对适应证。目前尚无指南对其适应证进行分层评估的分类方法或建议。指南按需复律的紧急程度对适应证进行分类,即包括(1)择期复律:主要就是房颤,适宜于有症状且药物无效的房颤患者,而对无症状者其可耐受长期服用华法令者就是否获益及获益程度尚无结论;(2)急诊复律:室上速伴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房

电复律和电除颤

电复律和电除颤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再谈电复律和电除颤 1、电复律发展简史 1899年,Prevost和Batelli在狗身上进行心电生理学研究时发现,低能量电击可以诱发心室颤动,而较高能量的电击却可以逆转心室颤动,恢复正常节律。由此,两位生理学家最先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1933年,Hooker、Kouwenhoven等首次使用60Hz 交流电对实验犬成功除颤。1947年,德国心外科医师Beck在开胸手术过程中为一个突发室颤的14岁小男孩成功实施胸内电除颤,从此开创了人体电除颤治疗的先河。1956年,德国Zoll医师首次使用交流电进行体外电除颤并取得成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体外除颤仪。早期的除颤仪采用交流电,对心肌损害较大,而且限制了除颤仪的使用范围。1962年,Edmavk及Lown进行了系统研究,改用直流电转复心律成功,并证明直流电除颤比交流电除颤更为安全和有效。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伴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20多年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除颤仪的小型或微型化与自动化的研究与开发,其成果包括植入式自动除颤仪(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AED 在一些国家甚至进入了公众推广普及阶段。《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再次建议,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区域(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推广 AED 项目。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作“公众启动除颤”(PublicAccess Defibrillation,PAD)计划。PAD计划就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与大型社区设置AED,以便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由熟悉AED使用的现场目击者或“第一反应人”(通常是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除颤,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1965年前主要局限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作交流电复律,1965午后则普遍用直流电复律。自1975年在南京召开了“心脏转复、起搏、除颤座谈会”后,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 2、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除颤仪是一种高压直流放电器,分为蓄电部分、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和心电监护仪四个部分组成。通常由220V交流电供电,经过整流滤波后获得低压直流电(12~ 15V),也能用反复充电的电池供电。电极板为一对板状电极,可在除颤时向人体放电,也可在除颤前后作为记录电极而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化。体外电极板多为圆形或方形,成人用电极板的直径为90mm,儿童所用则为70mm。除颤仪的工作步骤有两步:①按下“充电”按钮后,在数秒内电压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压转换成4000V以上的脉冲高压,通过高压继电器向内置电容快速充电,使电容能量达到设定的能量值(如360J); ②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放电,通过电极板的正极将适当的电流注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负极构成回路完成放电。 自动体表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AED具有自动分析心律的功能。当电极片粘贴好之后,仪器立即对心脏骤停者的心律进行分析,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一旦患者出现这种可除颤性心律,AED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AED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使用,不仅专业人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经过规定的学时培训之后,也完全可以安全、正确地掌握AED的操作方法。尽管市场上AED的品牌不同.然而它们的基本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即开机、分析心律、建议是否电击。现代的AED大多采用双相波技术。 3、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概念区分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主要是依据心律失常时R波是否存在来确定:R波存在选用同步,R消失选用非 同步,如室颤、室扑。 电复律即与心电图上QRS波群同步发放直流电,使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 复律。同步电复律适应症有1)新近发生的房扑或房颤,在去除诱闪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窦 律者;(2)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并对迷走神经刺激或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者; (3)室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过或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 非同步电复律,用与当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室扑和室颤时,与心电图上QRS波群非同步发放直流电,使室扑和室颤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除颤。 .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 区别者。 ------------------------------------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与复律规程 一、定义及进展 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 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心脏电除颤则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消除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因概念和临床应用的共性,本章节拟一并论述。目前,此项技术在仪器设备、适应证 拓展及方法学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961年Lown首次报道用直流电转复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开创了用电学方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纪元。电复律/除颤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救 治室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或重要措施,体外心脏电复律/除颤器随之成为各级医院必备的医疗设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复律/除颤技术日趋完善,主要在如何以最低有效能量除颤成功且最大限度地减 少心肌损伤、寻找新的低阻抗电击途径、探索新的除颤波形以及尽可能缩短室颤发生与首次电击时间等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已开发出自动体外除颤(AED),经静脉或经食管电极导管直流电复律/除颤以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ICD)技术。其中尤其是基于早期复律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ED(1994年),被称 为心肺复苏生存链中的关键环节,该系统能否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是未来心跳骤停者生存率大幅提高的重要 决定因素。此外,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新式低能量双相脉冲电击,因其低能量、高转复率的优点,亦显示出 极大的优越性。 多数学者认为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其中折返机制占绝大多数。实践证实,电复律/除颤对折返机制的心律失常疗效最佳。原则上任何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电复律/除颤治疗。同步电复律,是指对于除室颤(包括室扑)以外的快速心律失常采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R波)触发电脉冲发放,使其落在R波的下降支而非心肌易损期避免引发室颤。而非同步电复律是指室颤(室扑)时,整个心肌已无时相上的实质性区别,任何时相均能通以高能电脉冲,并且此时已无明确的R波可被利用来触发放电。近年来,随着关于心脏电复律/除颤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经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一般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 适应症 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室颤为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扑和室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室颤时,由于丧失了心脏的有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 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一般可成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

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心脏停搏后前4~6分钟心脏未能复跳,病人将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以来,经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几乎所有医院赋予急诊及ICU护士除颤权,一些医院甚至赋予急诊和ICU护士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权。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在紧急情况下,值班护士单独完成电除颤是必要的。 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分,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除颤器作为急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分,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施紧急电击除颤。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即放电时电脉冲是否落在R波下降支,同时选择R波较高的导程来触发同步放电。 电复律术时尚需配备各种抢救和心肺复苏所需要的器械和药品,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品、血压和心电监测设备,及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主要是依据心律失常时R波是否存在来确定:R波存在选用同步,R消失选用非同步,如室颤、室扑。 电复律 即与心电图上QRS波群同步发放直流电,使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复律。同步电复律适应症有 1)新近发生的房扑或房颤,在去除诱闪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窦律者; (2)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并对迷走神经刺激或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者; (3)室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过或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 非同步电复律,用与当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室扑和室颤时,与心电图上QRS波群非同步发放直流电,使室扑和室颤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除颤。 .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区别者。 ------------------------------------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与复律规程 一、定义及进展 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心脏电除颤则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消除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因概念和临床应用的共性,本章节拟一并论述。目前,此项技术在仪器设备、适应证拓展及方法学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961年Lown首次报道用直流电转复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开创了用电学方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纪元。电复律/除颤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救治室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或重要措施,体外心脏电复律/除颤器随之成为各级医院必备的医疗设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复律/除颤技术日趋完善,主要在如何以最低有效能量除颤成功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寻找新的低阻抗电击途径、探索新的除颤波形以及尽可能缩短室颤发生与首次电击时间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已开发出自动体外除颤(AED),经静脉或经食管电极导管直流电复律/除颤以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ICD)技术。其中尤其是基于早期复律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ED(1994年),被称为心肺复苏生存链中的关键环节,该系统能否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是未来心跳骤停者生存率大幅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此外,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新式低能量双相脉冲电击,因其低能量、高转复率的优点,亦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多数学者认为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其中折返机制占绝大多数。实践证实,电复律/除颤对折返机制的心律失常疗效最佳。原则上任何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电复律/除颤治疗。同步电复律,是指对于除室颤(包括室扑)以外的快速心律失常采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R波)触发电脉冲发放,使其落在R波的下降支而非心肌易损期避免引发室颤。而非同步电复律是指室颤(室扑)时,整个心肌已无时相上的实质性区别,任何时相均能通以高能电脉冲,并且此时已无明确的R波可被利用来触发放电。近年来,随着关于心脏电复律/除颤(2000年)、AED系统(2000年)、ICD(1998年)以及心房纤颤(2000年)治疗指南的制定,使得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的指征和方法学得以规范化。本章节将逐一阐述。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同步电复律操作规程

同步电复律操作规程 目的中止血液波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同时也可将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房颤或房扑转为窦律。 相关知识 1 同步电复律是指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患者心电图中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2同步电复律适应证包括: 2.1终止有脉搏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异位节律。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 第一线治疗为给氧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这些措施无效时才考虑使用同步电复律。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存在因心动过速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水平下降、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等,此时如果心室率大于150次、分,应立即准备行同步电复律。 2.2终止迷走神经手法与药物转律失败时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电 复律是药物复律失败的后备措施。当使用药物引起低血压时应立即选用电复律。 2.3终止房颤和房扑。当房性节律伴快速心室率()100次/分),并有临床上的 不适主诉时可考虑用同步电复律。 3同步电复律禁忌证: 3.1洋地黄过量。 3.2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 3.3伴有病态窦房结合综合征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3.4三个月内有栓塞史者。 3.5甲亢引起的心率失常,原发病尚未控制或伴有急性感染。 用物:

患者/家属教育 1 向患者解释整个操作过程是对心脏一较小电脉冲的刺激。患者必须意识到有多次电击的可能性。 2应让患者知道电击的感觉。一些患者觉得电击时有一种短促、非常尖锐的疼痛。镇静剂往往可以消除这一种疼痛的记忆。 3复律后的副反应可能包括皮肤发红及胸壁轻微的酸胀感。 4应告知患者如果发现有胸痛、气促、下肢肿胀、眩晕、虚弱乏力、视物或语言障碍等,必须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护理记录 1 操作过程每5-10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 2操作前后都应走纸记录心电图的波形。 3操作后特别注意患者的神志及肢体活动情况并记录。 除颤操作质量管理标准及方法 病区姓名成绩 序号主要标准要求分值扣分备注 1 用物准备符合要求(保证用物齐备、有效) 4 2:2 2* 能识别室颤、室速心律(室颤、室速)10 5:5 3 导联选择正确 5 4* 导电材料正确(导电糊在效期内) 5 5 涂导电糊方法正确 3 6* 选择合适能量(成人、儿童)10 5:5 7 充电 4 8* 放置电极板位置正确(右电极、左电极)12 6:6 9* 清场8 10* 电极板紧贴皮肤后放电(紧贴、放电)10 5:5 11* 紧接着继续CPR5个循环(手法、有效)16 8:8可以口 述 12 评估节律 5 13 仪表、态度、沟通,体现人文关怀 3 14 操作熟练 5 注:*为质量管理关键点 考核者日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