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阶段和时期,其中包括了中外历史的发展。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下面将对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探讨。

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1.传统社会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止。在这个阶段,社会组织以农耕社会为主,封建社会制度基本形成。国家政治中心以王朝为单位,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生产方式,封建等级制度存在,并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

2.帝国时代:帝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主要是指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一直延续到1912年辛亥革命为止。这个阶段中国出现了多个统一的大型王朝,包括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这个阶段中国文化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相对繁荣。

3.民族解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旧中国时期的抗日战争。中国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国家政权的动荡和外来势力的侵略。在辛亥革命中,中国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个阶段对中国的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重要作用。

外国历史阶段特征:

1.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之一,包括了古埃及

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在这个时期,人类出现了文字和文字

记载的历史,建立了国家和政治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形成了属于

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宗教体系。

2.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大致从罗马帝国灭

亡后开始,到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为止。在这个阶段,欧洲经历了封建社会

的发展,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基督教教权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主要发

生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在这个阶段,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国家

开始工业化进程,机械化生产和工厂制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大

量的矿产和能源被开采和利用,人口迁移到城市,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

大变化。

4.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进程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

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在这个

阶段,各国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综上所述,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社会组织形式的

变化、经济制度的发展、政治权力的转移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如文化和

宗教的差异、制度和思想观念的差异等。了解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

提供借鉴和启示。

【重要】中外史之阶段特征(岳麓三册综合)高密四中11级高三历史组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1、政治: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一)经济: 1、农业: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 (3)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个体农耕)产生。 (4)井田制日益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5)通过租佃进行土地经营的方式产生。 2、手工业: 冶铁业:冶炼生铁和钢 私营手工业兴起 3、商业: 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战国,重农抑商思想出现 (二)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度破坏。 (三)文化:百家争鸣(儒、法、道、墨);诗经;楚辞; (四)科技:战国司南 【高考真题对接】 【考点】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答案】(1)政治: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经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 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 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通史提纲) 第一部分中国史 一、古代中国 1、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0)→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秦朝(前221~前206)→西汉(前202~8)→东汉(25~220)→魏晋南北朝(220~581)→隋(581~619)→唐(618~907)→五代(907~979)→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16~1912) 3、阶段特征 A.先秦: 总特征:中华文明起源与奠基;开创、勃兴 政治:权力传承秩序逐步确立完善,但尚未集中;血缘政治从强化走向削弱;统治疆域扩展,走向统一。经济: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如土地制度);农工商的基本经济结构形成。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 B.秦汉: 总特征: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大一统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丝绸之路? 政治上:官僚政治渐取代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发展——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内外朝制、推恩令、察举制、疆域变迁等 思想文化上:统治思想的变化?文化科技的又一高峰 C.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曲折发展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江南开发、佛道盛行、艺术发展 总特征: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 经济上:江南开发;灌钢法 政治上: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 思想文化:佛道盛行、艺术发展 D.隋唐:中华文明鼎盛、 ..、光照四邻 ...繁荣 总特征:中华文明的繁荣 经济上:农业?曲辕犁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治上: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思想文化:三教合一、唐诗、雕版印刷术、火药等,中华文明光照四邻 E.宋元:中华文明继续发展 ....,民族大融合 总特征: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华文明的新高峰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富庶;宋代商业突破性发展;宋元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上:民族大融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北宋加强集权、元代实行行省制 思想文化上:理学兴起;宋词元曲;风俗画;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授时历》最先进 F.明清:古代中华文明的总结 ..——繁盛与危机并存、衰落 总特征: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社会转型 明清——帝国的辉煌与衰落 经济上:商帮、资本主义萌芽、人口大增 政治上:专制集权发展到顶峰、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上:心学集大成;早期启蒙思想;小说繁荣、科学文化总结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总汇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总汇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 【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私有出现。手工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 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经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 【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政经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奠定世界领先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作贡献 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220-589年和581-907年)【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政治上虽有短暂统一,但以政权并立对峙为主,北方混战;少数民族内迁以及民族领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中央集权制机构完善,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经济: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经济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对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南北经济趋平衡。 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成果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融合的特点,三教鼎立,艺术大放光彩,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文学艺术领域全面繁荣,兼收并蓄,是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 科技:科技进步,世界领先。 第四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907-1271年) 【阶段特征】宋元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政治: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阶段和时期,其中包括了中外历史的发展。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下面将对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探讨。 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1.传统社会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止。在这个阶段,社会组织以农耕社会为主,封建社会制度基本形成。国家政治中心以王朝为单位,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生产方式,封建等级制度存在,并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 2.帝国时代:帝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主要是指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一直延续到1912年辛亥革命为止。这个阶段中国出现了多个统一的大型王朝,包括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这个阶段中国文化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相对繁荣。 3.民族解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旧中国时期的抗日战争。中国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国家政权的动荡和外来势力的侵略。在辛亥革命中,中国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个阶段对中国的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重要作用。 外国历史阶段特征:

1.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之一,包括了古埃及 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在这个时期,人类出现了文字和文字 记载的历史,建立了国家和政治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形成了属于 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宗教体系。 2.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大致从罗马帝国灭 亡后开始,到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为止。在这个阶段,欧洲经历了封建社会 的发展,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基督教教权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主要发 生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在这个阶段,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国家 开始工业化进程,机械化生产和工厂制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大 量的矿产和能源被开采和利用,人口迁移到城市,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 大变化。 4.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进程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 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在这个 阶段,各国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综上所述,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社会组织形式的 变化、经济制度的发展、政治权力的转移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如文化和 宗教的差异、制度和思想观念的差异等。了解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 提供借鉴和启示。

优质资料-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一、中外古代历史对比 分析比较 1、在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不同类型,试以历史史实说明。 (一)、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表现:A、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BC2070~BC221)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B、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C221~1912)①建立:秦朝②演变:汉——元③强化:明清 (二)、古代世界:公民集体民主制 A、雅典民主政治 B、古罗马法律制度 二、14至18世纪6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形态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面貌变化上,人类由相对隔绝逐渐走向联合;从文明发展的进程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而中国处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具体表现: 西方中国 政治出现了宗教改革与尼德兰革命,英、美、 法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议制在少数国家建立。 经济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国际贸 易日益加强,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 出现。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自然经济 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建立起资产阶级的 意识形态。 理学占居统治地位;出现早期 民主思想,传统儒学受到批判。 文化科技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 兴起;产生近代实验科学。 科技文化承古萌新,呈现文学 艺术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 代特征。 国际关系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 进行了原始积累,并开拓了市场;英国 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推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开 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三、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向欧美扩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逐步战胜封建势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具体表现: 西方中国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 争。 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农民战争从高潮到失败;中外 反动势力从对抗到相勾结。 经济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 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飞 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渐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走出近代 化第一步。 思想启蒙思想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主流意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 新思潮萌发;洪仁玕提出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早期维新思想 出现。 科技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科技与生 产力尚未紧密结合。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国际关系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 对外扩张,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 料场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被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不 同国家的历史会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但在其中一时期内,不同国家总是有 一些共同点。比较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各国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本文将分析不同 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对比。 第一阶段:古代文明时期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诞生了自己的古代文明。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邦国家的形成,农业的发展,文字的创造以及科技 的进步。 中华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是农业社会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就形成了比较 完整的农业社会,并创造了象形文字。此外,中国在冶铸、农业生产、纺 织等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特点是河流文明的形成。古埃及位于尼罗河畔,尼罗河的泥沙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古埃及的特点是建 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各种雕像,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象形文字,开展了多 门科学的研究。 第二阶段:中世纪封建社会 在中世纪,欧洲大陆和亚洲各地的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封建制度的建立,农业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影响以及 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封建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地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以 及宗教的强大影响力。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君主拥有土地并将其分封给贵 族为基础的。宗教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督教教会掌握了巨 大的财富和权力。农业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封建领主依靠农民的 劳动来获取收益。 东亚封建社会:与欧洲的情况相似,东亚封建社会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君主制度 在这些国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皇帝和封建领主对国家和人民的控制非常 强大。 第三阶段:工业化时期 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了工业化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工业化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创新的加速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 制的形成。 工业化时期的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兴起是由英国的工业革命引发的, 之后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这一时期,工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城市化的进程也加快了,许多人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寻找工作。 综上所述,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特征会有所重合,但又因地理、 文化、政府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通过对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 特征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与差异性。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中外的阶段特征会有所不同。本文将以两个历史 时期为例,分别为古代和近代,来对比中外的阶段特征。 古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古代时期是指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间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外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政治制度:古代中外的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古代时期以中 央集权的皇帝制为主,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而西方古代国家则主要采取 城邦制度,如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共和国,较为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经济发展:古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差异。中国古代经济以 农业为主导,注重土地的耕种和农产品的交换。而西方古代则更加注重商 业和贸易,特别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度和商业网络,促进了经济繁荣。 文化传承:古代中外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文化重视家族和 血缘的延续,强调尊老敬祖和礼仪道德。而西方古代文化注重理性和个体 的发展,以哲学和科学为基础,如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和罗马的法律思想。 社会结构:古代中外社会结构存在差异。中国古代社会以封建制度为 基础,上层统治者享有特权,而下层人民处于较低地位。而西方古代则相 对较为平等,特别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平民阶级,相对平等的社 会结构。 近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近代时期指的是从16世纪开始到20世纪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外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政治制度:近代中外的政治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在这一时期经 历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统治,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才开始了民主政 治的探索。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民主政治体制,如英国的君主立 宪制和美国的共和制。 经济发展:近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中国在这一时 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侵略,导致国家经济一度衰退。而西方 国家则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推动,向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迈进。 文化传承:近代中外的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 期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了思想的割裂和国粹危机。而西方国家的文 化思潮逐渐影响全球,如启蒙运动和现代主义等。 社会结构:近代中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国在这一时期 经历了农民起义和劳工运动的兴起,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社会结构的 转变。而西方国家则相对稳定,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综上所述,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展示了不同文化和社会 环境下的差异。这些特征的差异主要源自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 和社会结构等方面。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发 展轨迹,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

高三历史中外古代近现代各阶段的时间轴及阶段特征

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文化上:在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文学领域,《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科技领域,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 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魏晋、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以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时期。 1.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不利于中国古代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4.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 第4讲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的近代企业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呈现出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1、中外历史先秦阶段特征 政治: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春秋争霸,王室衰微,战国新兴地主阶级手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 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 ①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②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生产关系萌生。 ③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2、古希腊罗马阶段特征 1.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从梭伦改革(BC594年开始)——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9年开始)——伯利克里执政(BC443——BC429),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C450年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2.经济:雅典的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以智者学派(BC5世纪)和苏格拉底(BC469——BC399)的思想主张为代表。 3、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政治:建立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 思想文化: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魏晋南北朝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经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3.思想: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5、隋唐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创立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成熟。但是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科举制度的实行,保证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公平、公正,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3.思想文化:出现”三教合一”局面;雕版印刷术发明;楷书、草书、行书流行,唐诗更是繁荣。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6、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3.思想文化:理学兴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艺术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7、明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时代特征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元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时代特征 (一)古希腊文明 三、中国近代阶段特征 (一)、时间范围: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二)、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主要矛盾: 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四)、分期界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同:任务(反帝反封建)、主力军(人民群众) 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五)、基本线索 1、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19世纪中后期(1840--1894)】 ①政治: A.列强侵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式军队诞生(海军、陆军) C.中国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五口通商 ②经济: A.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 B.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近代工业出现:洋务企业、民族工业 ③思想: A.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B.民主思想开始产生(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④社会:易服;报刊;铁路、轮船航运;邮政、电报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2)】 ①政治: A.列强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王朝推行新政,但最终走向覆亡。 C.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斗争不断: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 A.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③思想: 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①政治: A.北洋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降卖国; B.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D.国共合作掀起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②经济: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 ③思想: A.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B.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传播的主流。 ④社会:婚礼、葬礼变化;航空;邮政 【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①政治上: A.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政府实现名义上的国家统一----国民党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并迫使红军长征----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由“不抵抗”到“攘外必先安内”,再到联共抗日 B.中共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创工农武装据道路(南方革命根据地)----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 D.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日益转向民族矛盾。 ②经济上: A.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 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 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 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 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 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2、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 3、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少数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

高三一轮复习中外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汇总导学案(无答案)

中外历史各时期阶段特 征汇总 中国古代史阶段总特征 先秦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第一个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 唐朝:中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宋元时期: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的时代 明清时期: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到顶峰 记忆古代六个时期的时间 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主要指夏 商周三代、春秋战国)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3、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 4、隋唐时期:(581——907年) 5、宋元时期:(960——1368年) 6、明清时期:(1368——1840年) 一、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前770——前221年)(1)政治:、逐渐崩溃,礼崩乐坏;、社会动荡,阶层兴起;(2)经济:出现和使用,提高生产力, 瓦解,逐渐确立; (3)文化:出现局面、兴起;(4)民族关系: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联系增多,出现第一次。 二、秦汉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 (1)政治:秦汉王朝建立和巩固了制度;(2)经济: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小农经济) (3)文化:秦统一文字,汉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如 、、等;(4)民族关系:边疆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频繁,联系加强; (5)对外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汉代开辟 和“海上丝绸之路”,和亚欧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 三、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1、三国鼎立(220—280)——西晋短暂统一(280—316)——东晋十六国对峙时期(317—420)——南北朝对峙时期(420—589) 2、阶段特征: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地主阶级分化为士族和庶族 (2)经济:经济屡遭战乱破坏,经济迅速发展,与北方差距逐渐缩小,水平较低;(3)文化:盛行,的书法艺术出现,以形写神绘画论 (4)民族关系:五胡内迁,尖锐,民族政权迭起,民族进一步加强; (5)对外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四、隋唐时期(581——907年) (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2)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城市规格实行严格 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3)文化:隋唐文化开放,在人才选拔方面实 行,文学上盛行;(4)对外关系: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密切。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 1、政权更替:五代十国时期(907——979)—辽(916 ——1125)、北宋(960——1127)、西夏(1038——1227)并立时期——南宋(1127——1276)、金(1115 —1234)对峙时期——元统一(1271—1368) 2、阶段特征: (1)政治:国家有分裂到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得到; (2)经济:城市布局被打破,商品经济有 所发展,最终移至南方;(3)文化:宋元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上有、,文学上,艺术上注重,儒家思想上升为,更加注重个人 (4)民族关系:民族政权林立,各族交流联系密切,出现局面; (5)对外关系: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六、明清时期(1368——1840年) (1)政治:积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消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济:积极:高度繁荣,发 达,产生并缓慢发展 消极:仍占主导地位;(3)文化:积极:明清出现进步思潮,如,工商皆 本、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等 早期民主思想 消极:传统儒家思想禁锢人们思想(4)对外关系:对外政策渐趋保守,实行、 ,开始遭到西方侵略。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主要线索: 屈辱史:、、、 的入侵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并一步步沦为 抗争、探索史:农民阶级发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