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务印书馆在哪儿

商务印书馆在哪儿

商务印书馆在哪儿

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立于上海,至今跨越三个世纪,被誉为中国现

代文化史上的奇迹。初创时期的商务以印刷为主业,不久拓展至出版领域,并很快发展成为一家实力雄厚的文化教育机构。1932年惨遭日寇轰炸,

旋即得到复兴。1937年设总管理处于长沙,1941年迁至重庆,1946年迁

回上海。

企业文化

百余年来商务秉承“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宗旨,以品质、责任、

创新、合作为核心价值观,把文化担当和文化追求放在企业核心经营理念

的首位。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提倡做有良知的出版人,那就是文化建设者,而不仅仅是商人;提倡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和误导。

商务印书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商务印书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一、引言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出版机构,自1902年成立以来,一 直致力于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探讨商务印书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其社会影响力和贡献。 二、商务印书馆的历史与发展 2.1 创立背景 商务印书馆的创立背景是对近现代中国知识水平低下的担忧和对科学文化教育进步的追求。中国积弱的国情和背后的文化缺失,使得普通民众难以接触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商务印书馆应运而生,以提供优质的图书和文献为宗旨,填补了当时中国出版业的空白。 2.2 成功经历和发展壮大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商务印书馆已经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出版机构之一。它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要图书,包括文史哲经典、社科人文、教育教材、专业著作等,不仅风行于中国大陆,还远销海外。商务印书馆以其精良的图书品质和深受读者喜爱的名声,一直在积极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商务印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3.1 传播知识和普及教育 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机构,肩负着向社会传播知识和普及教育的重要使命。它通过出版众多优秀的图书和教材,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商务印书馆的图书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从儿童图书到专业著作,从古代经典到现代科技,涉及面广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3.2 弘扬中华文化 商务印书馆不仅致力于传播知识,还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它的图书中不乏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经典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著作,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3.3 助力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 商务印书馆一直以来都支持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它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商务印书馆的学术图书品质有保证,成为了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出版机构之一。这些优秀的学术著作不仅促进了学科发展,还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托。 四、商务印书馆的贡献与影响 4.1 促进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 商务印书馆的图书涵盖了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无论是教育教材的出版,还是社科人文经典的传播,商务印书馆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4.2 促进社会和谐与多元发展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内容多样,涵盖了丰富的社会学科和多元的观点。这些图书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也为社会和谐与多元发展提供了支持。通过传播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和观点,商务印书馆促进了社会的开放与进步,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平台。 4.3 促进国际交流与文化交融 商务印书馆的图书不仅在中国国内广为流传,还通过版权输出等方式远销海外。这样的跨国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商务印书馆的图书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文化的形象,让更多的国际读者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与了解。

文人与企业: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在民初的竞争与合作

文人与企业: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在民初的竞争与合作 晚清国内的出版业主要集中于教会和官书局,旧式书业虽在出版西书、通俗文学方面有所发展,但仍旧保持着传统的书业模式。甲午战败,国人震惊,尤其是开明的官僚、士绅及各地读书人,他们倡言革新、传播新学。戊戌之间,出现许多以出版西学、时务书籍的新书局,它们成为近代民营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印书馆是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它成功地将西方的近代企业制度与知识人的学识和人际关系相结合,成为清末国内最大的民营出版机构。 民国元年,商务印书馆遇到了第一个必须正视的竞争者——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成功地抓住政体变更的机遇,迅速推出适合革命后潮流的教科书,建立经销网络,在教科书、普通图书、杂志、印刷等各个方面与商务进行竞争。商务以其原创性的选题、雄厚的资本、编辑力量始终稳居第一。但中华汲取商务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创新,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这个过程自有其独特之处,它将企业的盈利性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关怀相互杂糅。两家虽然彼此对立,其文化关怀都指向“救国”。立宪、共和,科技、文学……饱含着近代化的思想随着两家的销售网络流转全国。1917年,中华因扩展过快导致资金周转失灵,不得已和商务进行了长达一年漫长而艰难的谈判。 商务因过度慎重而犹豫不决,中华认为商务开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两家合并的谈判无言而终。之后,中华收回自办,经过约一年的整顿,1920年经营情形开始好转。之后,两家书局一起投入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从旧式书业到教会出版机构、官书局,再到商务、中华,进而五四之后世界、大东、开明等书局,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福州路上书局林立的繁盛局面,都与商务、中华的创立与发展息息相关。

商务印书馆与上海 张元济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与上海 杨扬(华东师大中文系) 上海对于20世纪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之一,是诞生了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在内的一批现代大型出版企业。假如没有商务印书馆,假如没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学生杂志》,假如没有夏瑞芳、张元济、高梦旦等一批又一批商务文化人呕心沥血的经营,假如没有商务版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辞源》、林译小说以及众多新式教科书的出版,真不知道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历史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出版企业,它不仅提供了现代中国第一流的文学、文化出版物,而且也培育了大量文学、文化人才,至于与之交往的文化人更是数不胜数,从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到王国维、吕思勉、赵元任、陈寅恪、傅斯年、罗家伦、钱穆、冯友兰、朱光潜等,大凡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中国文化人,都与商务印书馆有过往来。可以说,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史,离不开商务印书馆。没有了商务印书馆,很多事情便无从谈起。 解密商务印书馆的成功之谜,一定会让人联想到上海这座城市。人们会反反复复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为什么是上海而不是中国的其它城市哺育了商务印书馆?对这一问题最简洁的回答就是:上海曾有过中国其它城市所无法拥有的社会发展条件。在所有对外开放的中国近代城市中,上海起步最早并且是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1843年上海开埠,由此揭开了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篇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城市。像这样拥有众多人口的超大型商贸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中国传统社会不是说不想拥有这种超大型商贸城市,而是缺乏产生和支持这种超大型城市的能力。说到底,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基础是一种区域内较为封闭的社会交流活动,生产条件和生产规模限制了它无限扩张自己的可能性。而上海的城市发展从一开始就是跨区域的国际资本的流通活动,它可以调动全球资源和资本市场来支持城市的发展。激情膨胀的上海,与现代国际资本的活动休戚相关。历史上的上海不仅是国际资本最活跃的空间,也是受国际资本震荡影响最大的城市。世界经济繁荣时,上海的经济也极为活跃,而世界经济不景气时,上海的市场立马会还以颜色。这种依赖国际资本市场而建构起来的城市,其产业分工也是适应了现代国际资本的需要,表现出很多新产业的诞生是与世界同步的。以出版为例,中国传统社会中尽管也有印刷出版,但基本上都是作坊式的小型手工业。以现代水平来生产和管理印刷、出版,使之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产业,在中国是从上海开始的。在1897

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印刷事业t

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印刷事业 一、我国近代印刷术的发展 【】从明朝开始,就有西方传教士把铅活字的排版方法传入我国,但长期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直到1819年,英国人玛利逊第一次用汉字活字印成了《圣经》。1838年英国人台约尔制成了一套汉字字模并铸字印刷,1843年英国人麦都思在上海开设海墨书馆,出版铅印书籍,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1875年上海土山湾印书馆设立石印印刷部,189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1912年又成立了中华书局。在出版大量书刊杂志的同时,普遍采用了先进的印刷机械,创造新的印刷字体并改进印刷技术。这样,到了20世纪初期,一千多年来的手工业印刷术开始退居到次要地位,机械化的现代印刷逐渐成为我国印刷技术的主流。 二、新中国的印刷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印刷工业的发展,成立了新闻出版署,统管印刷、出版、发行工作。全国各省相继建立了以书刊印刷为主的新华印刷厂,逐渐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布局合理的印刷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印刷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到1995年,已有出版社560多家,出版各类图书10万多种,总印数达60多亿册,印刷从业人员达200多万,补步形成了现代化的印刷业体系。 我国的印刷工业,在吸收、引进国外先进印刷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文字排版方面,1974年命名为“748”工程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83年研制成功计算机一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为汉字的编排开创了新路。1990年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独立推出了华光V型电子出版系统。1991年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重新注册推出了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方正91卡),这一系统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栅格图文处理器RIP,大大降低了成本,字号可以无级变倍,还可实现高速远程传送。1993年又推出了方正93卡,字体更加丰富。 在图像制版方面,电子分色机和整页拼版系统,从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成为彩色图像复制的主要设备,电子分色技术也日趋成熟。90年代,我国也开发研制成功了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印刷机械制造方面,近10年来,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全国印刷机械厂有几十家,制版、印刷及其它印刷设备均已配套,有的还向国外出口。1995年德鲁巴国际纸张印刷展览会上,我国第一次展出了大对开幅面、带酒精润湿系统的五色胶印机,标志我国的印刷机械制造水平已步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之中。 为了适应印刷工业的飞速发展,从1956年我国相继组建了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前身)等20多所印刷科技研究机构,在基础研究、印刷工艺、材料及设备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印刷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除专业性很强的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印刷专科学校外,还有西安理工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会等10多所高校设有印刷专业。此外,印刷专业的中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遍及全国,在职成人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我国的印刷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我国的印刷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发展很快,但也其它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例如:出版周期较

商务印书馆百年往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19034109.html, 商务印书馆百年往事 作者:陈梦溪 来源:《中外企业家·上旬刊》2018年第01期 摘要院商务印书馆自创立之日起,便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不仅开创了中国现代出版业,而且在民族教育和文化事业等方面创新不辍,创造了中国现代出版、教育、学术和文化史上的诸多第一。关键词:商务印书馆;群贤毕至 关键词院商务印书馆;群贤毕至 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生日。在上海,《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开幕,此次展览的举办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天通庵路190号的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是静安区目前仅存的商务印书馆旧址单体建筑,该址已成为上海一处重要的文化纪念地。另外,在2017上海还举办诸多相关纪念活动,如《千丈之松--商务印书馆创办120年来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书》特展、《元济书房》主题展、张元济铜像揭幕、纪念张元济诞辰150周年“商务之魂———张元济”纪念座谈会等。 1百年往事 1897年农歷正月初十,阳历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后因发展需要,于1907年在宝山路购地建印刷所、编译所新舍,从此踏入现今的静安区地界。 1901年,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代印张元济与蔡元培创办的《外交报》。1903年10月,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并首次使用著作权印花,编印小学“最新教科书”,创刊《绣像小说》半月刊。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 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出版了孙毓修编译《童话》一、二两集(中国最早出版的“童话”)。出版《汉译日本法律经济辞典》(中国最早译印的百科辞典)。与英国泰晤士报社协议印行所出《万国通史》(中国出版社对外合作的最初尝试)。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闸北,一O二八事变爆发,次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商务,位于宝山路的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潜入未被殃及的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纵火,全部藏书化为灰烬。五层大楼成了空壳,其状惨不忍睹。 据统计,商务印书馆资产损失1630万元以上,占总资产的80%。最令人痛惜的是东方图书馆的全部藏书46万册,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共35000多册;中国最为齐备的各地方志2600多种,共25000册,悉数烧毁,当时号称东亚第一的图书馆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

参观《商务印书馆》有感

参观商务印书馆有感 在寒假中我跟随老师去到了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学习,我了解到了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和经历,深刻的感受到了商务印书馆成立的不容易。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了解到的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至今已走过了近115年的历程。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在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全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为了长远发展,商务在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开拓经营领域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已经形成业内较强的竞争力,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现有正式员工275人,其中,90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97人拥有副编审以上高级职称,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一批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业务骨干,促进了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商务在出版行业内较早利用新兴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施全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在国内出版界领先的辞书语料库及编纂系统、门户网站、管理信息系统,正一步步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的自动化、网络化。商务有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不仅与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的海外4家商务印书馆进行经常性的业务交流,而且还合资成立并控股了一家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此外,商务还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拉鲁斯出版公司、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以及小学馆、斗山东亚出版公司等世界著名出版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版权贸易活跃,每年引进和输出图书200多种。 这就是我的参观有感。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 商务印书馆,创立于1897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机构之一。其古籍出版物以其卓越的品质、精湛的编辑校对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将从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出版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在现代市场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一步挖掘其重要价值。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历史与现状 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创建以来,它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出版各类古籍,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进入21世纪后,商务印书馆进一步发扬光大,将古籍出版物推向新的高度。其出版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工程,已成为学术界的瑰宝。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的质量要求 编辑:商务印书馆拥有一支专业的编辑团队,他们具备深厚的古代文化素养,对古籍的文字、标点、注释等细节有着严格的把控。编辑们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考证、校勘,力求还原古籍的真实面貌。 校对:商务印书馆在古籍校对方面同样有着高标准的要求。在校对过

程中,采用传统的“对校法”与现代的“机器辅助校对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部古籍出版物的准确性。 印刷:商务印书馆注重古籍的印刷质量。在材料选择上,选用宣纸、绫绢等传统材料,以保持古籍的原汁原味。同时,引入现代印刷技术,使古籍印刷既保持传统韵味,又具有高度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的市场挑战与机遇 在当今市场中,古籍出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数字化和大众化的发展,大众对古籍的需求日益减弱。然而,商务印书馆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精湛的出版技艺,依然在市场中独树一帜。其出版的古籍在学术界广受好评,吸引了大量学者和读者的。 同时,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开始中国古籍。这为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与海外学术机构的合作,商务印书馆将更多珍贵的古籍引入海外,让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和读者都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物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们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推动学术研究、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对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出版特点等

商务印书馆出版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商务印书馆出版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摘要: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的一座丰碑,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开拓者和领航者,为中国出版行业 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现代它依然焕发着强大的活力,继续为中国出版业以及世界出版业做着巨大的贡献。 本文对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解读,并对其发展现状做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出版业现状分析 文化和知识无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和传承需要各种传播媒介,而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媒介从古到今有着多种丰富的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书籍。而进入近现代以来,与书籍紧密相连的机构就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就是出版社。出版社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现如今,每当我们谈到民国时期的文化,绝对少不了两个机构,一个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在近代文化思想史的地位无需多言,妇孺皆知,而另一个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角-商务印书馆。有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商务印书馆只不过是一个出版社而已,何来这么伟大?其实商务印书馆在民国时期为中国文化传播和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从现在和未来来看,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永远都是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一.历史沿革 我们要想对商务印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就不得不首先来看看他悠久的历史。 19世纪末期的中国正处于腐败的大清帝国的统治之中,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侵略者用子弹和大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帝国的大门。各个国家的侵略者争先涌入中国,蚕食中国的土地,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侵略者为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苦难,但同时他们也为中国带来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当然其中也包括西方发明的印刷技术以及出版社文化。这无疑是中国出版社发展的必然基础。 上海因为其港口的便利,是中国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是中国当时最开放的城市。各种先进的西方文化和技术都是先传如上海之中再传入中国的其它地区。出版社也不例外,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创办于1897年的上海,由此可见,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它创办的意义也不仅于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的创办对于中国出版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据历史档案记载,在极盛时期,商务印书馆有员工5000多人,在海内外设有分馆36个,拥有各类办事机构1000多个,其所出版的各种书刊占全国60%以上,创造了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多个第一,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出版机构。这样的成绩和规模就算放到现在的时代来看也是非常巨大的成功。 商务印书馆不仅在当时出版了各种书籍,还编印小学等教科书,还翻译发行国外先进文化书籍及名著等,还自己创办了很多学术文化期刊。很多其出版的书籍及书刊等都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首次,创造了中国出版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而且很多书籍和期刊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及意义,可以说现在听来都是如雷贯耳的。如严复译《原富》最开始由南洋公学印发,后也由商务印书馆发行;1907年,还出版《列国政要》三十二册,这套书是清廷派员考察各国政治辑译的资料;1934年出版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和吴半农译《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等,这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而它在中国出版史创造的诸多第一,中国永远都不会忘记。

商务印书馆:品质成就百年老店

商务印书馆: 品质成就百年老店 □本报记者xx 1898年,商务印书馆在其成立的第二年,就出版了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的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1906年,商务印书馆正式设立了字典部,1915年,《辞源》历经8年磨砺而最终问世。新中国成立后的商务印书馆还印行了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 一路走来,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辞书已有百余年历史,与语言类图书(工具书、语言学著作)结下了延续一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而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商务印书馆已发展出语言类、学术、科教、经管图书等重要产品线,并率先开始了数字化建设。虽是百年老店,步伐却更加矫健。 语言也是生产力 1956年国务院发布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中科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在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和丁声树的先后主持下,80余人历经22年的努力,197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此后,业界将这种“十年磨一剑”的辞书编纂风格称为“《现汉》风格”。 此外,《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词典的编纂、出版,让商务印书馆创下了工具书出版发行史上的众多第一。 进入新世纪,商务印书馆的汉语出版又扩大视角、拓展领域,大步地向前迈进。他们围绕现代汉语编辑发展了3条产品线: 汉语工具书、语言学著作、对外汉语教学。这3条产品线,就像3个同心圆,核心是汉语工具书,语言学著作及期刊方阵处于中间位置,对外汉语教学图书在最外围,也承担着“走出去”的桥头堡尖兵的任务。其中汉语工具书产品线最为丰满,涵盖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各个方面,还有全面系统地汇辑先

秦至晚清古籍文献中故训资料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故训汇纂》等一系列令读书界和学术界交口称赞的精品工具书。 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xx介绍说: “除了出版图书,我们还做了一些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又跟市场紧密结合的事情,把语言和语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文化产品。” 2008年12月29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的成立,即是把语言学成果产业化,对成果进行梯次开发,着眼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实践。周洪波认为,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能发展的社会资源。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即致力于国内外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探讨把语言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式路径等。随着中心的成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现代汉语常用词表》、《汉语方言地图集》等重磅图书陆续推出。 知名出版家陆高谊曾说,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产品就像是满汉全席,应有尽有。在工具书的满汉全席中,英语工具书显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主角。到2008年《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出版,三大世界著名品牌英语学习词典已实现齐聚商务,牛津高、中、初阶系列英语词典自上世纪引进至今,更一直占据着英语工具书销售榜首。 因出版的非通用语种双语工具书的数量、质量和美誉度,商务印书馆一直以来也被称为“小语种词典的王国”。除了在各个语种中有标志性的大型词典,系列小型词典也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种,“精选系列”和“袖珍小词典”是最典型的代表。 再现经典传承文化 拥有百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在中外学术图书出版方面,也是响当当的品牌社。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曾被赞许为“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是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精华的集中代表。丛书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不少都代表某时代、某学派的最高学术水平,是改革开放

商务印书馆成立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

商务印书馆成立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 积极响应国家汉语开展战略,打造世界汉语教学出版基地,近日,“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商务印书馆礼堂隆重召开,国家汉办、国家民委、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局、教育部有关司局指导以及来自北京地区和外省市局部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展和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开展,“汉语热〞持续升温。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学汉语的人数已逾3000万,预计到2021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及海外华人数量将到达1个亿。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标志着国家汉语开展战略的“汉语桥工程〞已经启动。与此同时,世界汉语教学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面向海外学生以及海外华人的华语教学,面向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三足鼎立、多元开展的“大汉语教学〞的新格局已根本形成。 “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发扬商务印书馆的学术传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聚集学界和高校专家学者,面向世界汉语教学,以学术研究带动教材研发,打造汉语教材精品,把中心建成世界汉语教学精品图书的研发基地和出版基地。

中心将面向“对外汉语教学〞、“对内汉语教学〞及“海外华语教学〞三个市场,为三个汉语教学市场搭建“大汉语教学〞平台。中心将走产研结合的道路,其教材研发将集语言教学理念、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手段等要素为一体,强调教材的系统研发;与此同时强调汉语教材系列产品和配套产品的系统集成,如教材、教学参考书、教辅图书、工具书等产品的配套和立体开发,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教学互动环境。此外,中心将以创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和运作形式开拓世界汉语图书市场。 谈到“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的将来开展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先生告诉记者,“成立中心是我馆抓住世界汉语教学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努力再创辉煌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的目的是,在世界汉语教学的新形势下,搭建一个国际化的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与教材出版的平台,让世界理解中国,让汉语走向世界,为世界汉语教学这一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奉献〞。 在大会上,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就世界汉语教学的相关议题发表了演讲。

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与张元济先生

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与张元济先生 摘要:20世纪初叶,商务印书馆在刚刚起步的电影领域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从创办到消逝的十一二年,正是在张元济担负极重要管理职责期间。他注重电影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责任,强调其思想倾向和文化品位。作为企业家,他又“在商言商”,高度关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主张专业人做专业事,适时急流勇退,退出电影行业。商务印书馆电影部在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史上的探索和贡献,应该也已经载入了史册。它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也或多或少给我们今天的出版传媒集团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作为中国电影摇篮的上海,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国内电影的制作中心,是优秀电影人才和资金集中的地方。中国90%以上的电影摄制在这里进行,上海各大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影响一直辐射到东南亚。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上海也是亚洲豪华电影院最多的大都市。而无论在上海还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书业龙头企业——商务印书馆都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商务印书馆成立初期便尝试电影业务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起初只是一家小小的带有家族性质的股份合伙制印刷工场,资本仅有3750元。但商务的创始人之一、首任总经理夏瑞芳虽时年不足26周岁,却是一个颇有才干、心胸开阔又雄心万丈的的青年才俊,具备作为现代企业家的良好素质和潜能。在他的主导之下,商务印书馆1900年收购了日本人在上海开办的修文印书局,印刷设备和制版技术因此得以大幅跃升。1901年,商务首次增资扩股,吸纳张元济和印有模入股,总资本达到5万元,并将名称改为“商务印书馆

有关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的史料钩沉

有关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的史料钩沉 我国的函授教育比世界上发达国家函授教育的发展要晚60年。1906年,美国施克兰顿万国函授学校在上海设立了总经理部,专理中国函授业务。为就近处理学生作业与答疑等事项,1914年,该校又派教师在上海设立了教授支部,成为我国的第一个函授机构。1915年,商务印书馆因其发行的英文学习类期刊文字表达通俗易懂,内容富有教育性、艺术性,深得读者欢迎,在各界的催促下,该馆应社会之需首先创办了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社英文一科,正式拉开了中国人自办函授教育的序幕。此后,各地国人自办的函授学校接踵而起。当时规模最大、声誉最著者,当推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显然,商务印书馆兴办的函授教育在中国函授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探讨其函授教育的发展历史,对促进当今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职业教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后世留下的对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的史料记载非常有限,除了零星散见于刊登在一些民国时期的报纸和教育类期刊上面的广告之外(主要有《申报》、《教育杂志》等),已出版的专门记载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的史料类文章仅有3篇。一篇是王步贤于1919年发表于《教育杂志》上的《参观商务印书馆英文函授学社记略》, 1/ 9

全文不到500字;另一篇是唐锦泉撰写的《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函授学校》,作为史料收录于商务印书馆于1992年编写的《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一书中;此外,还有一篇是严天牟所写的《中国之函授学校》,发表于1918年《东方杂志》上,专门了当时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的一些情况。 由于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在1921年后才逐步添设了算学科、国语科、商业科及国文科,所以,上述王步贤和严天牟的文章只记录了当时英文科的历史背景、体制和课程设置等一些基本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严天牟的文章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当时函授学社英文科学员的来源阶层、分布地域和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唐锦泉撰写的文章对英文科的描述与上述两篇文章基本相同,但增加了英文科师资情况的资料,虽然也提到了函授学社开设其他各科的相关信息,但主要涉及的是开设其他各科的名称和时间,至于其他各科的历史背景、教学体制、课程设置、学员人数及毕业人数等重要信息不详,其中一些科的名称和开设时间似有误。由于这篇文章没有指出任何史料来源,很难验证其正误,与刊登在由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办的《英语周刊》(English Weekly)上的有关函授学社的六段“小史”不符,如1922年添设的应该是“算学与国语两科”,而不是唐文所说的“1922年1月,商务印书馆又开办算术科、商业科。后又增设算学科,……”开设国语科的时间是 2/ 9

北京大型书店大全

大型书店 一、北京图书大厦。西单广场东侧,民航大厦西侧,西长安街路北。 北京图书大厦的确是迄今为止在全国见过的最大的一家信店。在上海生活过的朋友曾强调,上海书城规模远比北京图书大厦更大,但经2004年实地观看,上海书城规模仍是小于北京图书大厦,虽有七层,但每层容量较小,不似北京图书大厦每一层都“视野开阔”。 北京图书大厦一共五层。地下一层为入口原版图书区域;一层为历史、哲学、地理、旅行、法律、政治、经济、新闻及其他社科类图书区域;二层为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少儿图书区域;三楼为语言、教育及电辅音像区域;四层为运算机、医药、工农业等专业图书区域。 此前,北京图书大厦充其量只是卖书商场罢了。但在走过量家信店后才意识到,书店并非专门为钻进书堆的书虫们效劳,更多要考虑公共需求。在书籍体味的选择上,北京图书大厦尽管更偏重于公共化,但其在学术方面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能够说,“最大程度地兼容”是北京图书大厦的特点,而其表现也差强人意。在书籍排列上,北京图书大厦乃至比一些民营书店做得更好。 2004年,北京图书大厦地下一层由原先的“多种经营”转变成入口原版图书专售区域,装修也提升了一个档次。另外需要提示的是,原先地下一层的火车售票处此刻已经撤消。 整体来讲,北京需要如此一座书店,一座图书馆般的书店。但每一年大学期末考试前,那个地址的“风光”依旧:大量勤奋的学子坐在地上抄书,这的确是临急抱佛脚的好方式。 推荐指数:★★★★★ 学术指数:★★☆ 二、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北京美术馆东街。中国美术馆东侧,王府井大街与东四西大街交叉路口向北。 位于“生活·念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大楼一、二层及地下一层,要紧部份在地下一层。完全没有北京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的喧嚣,即便有人小声打也会引发世人注意。那个地址始终放着轻柔的音乐,从一层到地下一层的台阶上永久坐满了只看书不买书的“读者”,据多次观看,这一道“独特的风光”实在有点儿别扭,因为这排读者手里几乎满是时尚画报和武侠小说一类书籍。 三联书店一贯是北京书店的标杆,曾被列为到北京不可不去的场所之一,“生活·念书·新知”在数十年后的今天,还算没有太多走形。走进三联的人,都能发觉自己能够读的书,但这些书极可能并非来此的目的。三联书籍门类并非全,却有明显偏重,三联书店和别的书店最大的不同是,它能够通过自己的气氛改变读者的目的,别的书店可能通过各类图书来迎合读者,而三联那么是在不知不觉间指导读者、阻碍读者,而这种指导和阻碍一般是更有利的。 推荐指数:★★★★★ 学术指数:★★★★☆ 3、风入松书店。中关村海淀南路。北大南门向东,北大资源西楼大门进去地下一层。 风入松书店的名声在外地很响,可媲美三联。一来它靠近北大,二来它是由北大教师开办,更以学术性闻名。此店规模并非专门大,可是大部份的书都为历史、哲学、政治、法律门类,还有少量的现代文学,古籍也占了专门大一部份,并开有三联和商务专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