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t段抬高型心梗诊断标准

st段抬高型心梗诊断标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有:

1、心电图提示有任意导联的ST段抬高型改变。

2、心肌酶有明显的改变,包括肌钙蛋白增高,或者是增高后降低至少有一次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的九十九百分位。

3、有心肌缺血症状。

4、影像学显示有心肌的运动减低,或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的石壁运动异常。

5、出现未预料的心脏性死亡,心脏性停跳,伴有心肌缺血的症状,和心电图推测有新的st段抬高等表现。

这些情况就可以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一旦发现要结合时间尽早采取血液再通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危重,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 疗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 1.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患者在胸痛发作前会有一系列的心绞痛症状,如胸闷、疼痛、喘憋等,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同时,进行心肺听诊、 心电图检查等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2.心电图检查:是诊断STEMI的关键,ST段抬高表明心肌梗死的存在,而T波倒置则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3.血清标志物检查:心肌损伤时,心肌酶与蛋白质在体内释放,如肌 酸激酶、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等检测,可以用于判断心肌梗死的程度 和范围。 4.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观察心血管 系统的影像,确定梗死的部位和血管状况。 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1.紧急处理:一旦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紧 急处理,包括给予患者氧气吸入、镇痛、抗凝等治疗。 2.溶栓疗法:在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时间窗口内,可 以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恢复梗死血管的通畅,减少心肌梗死 的发生和扩展。

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果溶栓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证,可进行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通过支架等器械的植入恢复血管通畅,减少心肌损伤和改 善预后。 4.抗血小板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 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5.抗凝治疗:在急性期内给予低分子肝素、肝素等抗凝药物,可以减 少血管内再狭窄、微栓子的形成等并发症。 6.液体复苏:在患者出现低血压和心力衰竭时,进行液体复苏,维持 循环稳定。 7.心脏再血管化治疗:在患者稳定后,可进行心脏再血管化治疗,如 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 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要通过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心 电图检查和血清标志物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治疗方面,紧急处理和溶栓 疗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液体复苏以及心脏再血 管化治疗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诊治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即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 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引起的。它需要及时的基层诊疗来降低心肌损伤和改 善患者的预后。下面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的详细内容。 1. 早期诊断:对于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ECG)检查,以评估ST段是否抬高。如果ST段抬高,在现代应急指导中,应立即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即PPCI)。 2.心电图的诊断: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为在导联 图上的ST段抬高大于0.1mV或在V2-V3导联图上的ST段抬高大于0.2mV,在导联图上的ST段压低与其相邻导联上的ST段变平或消失。 3.确认冠状动脉阻塞: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确定冠状动脉的阻 塞情况。如果患者符合PPCI适应证,并且适当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得到满足,应尽可能在症状发生后90分钟内进行PPCI。 4.治疗时间窗:毒素产生的每个小时内心肌缺血引起的死亡几率增加1%-2%,所以微达时间很关键。推荐将STEMI患者送往实施急诊PCI措施 的医疗机构才能提供可及时治疗的团队。而确诊STEMI伴心肌坏死患者需 接触急救车或急支糠车前置急诊医疗对该患者实施快速溃通冠状动脉再灌 注治疗。 5.PPCI治疗:PPCI是通过在患者冠状动脉阻塞处植入支架的方法, 以恢复血流。P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并提高预后。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最新版)

精心整理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11版)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 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小时,

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2. 血常规+血型; 3. 凝血功能; 4. 心肌损伤标记物;

5.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6.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丙型肝炎、HIV、梅毒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 血脂、D-二聚体(D-Dimer)、脑钠肽(BNP); 2. 尿、便常规+潜血、酮体; AMI起病12小时内实施急诊PCI治疗;时间超过12小时,如患者仍有缺血性疼痛证据,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合并心源性休克者,仍应实施急诊PCI 治疗。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

3.术中用药:抗凝药(肝素等)、抗血小板药(GPⅡb / Ⅲa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 4.术后住院第1天需检查项目: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损伤标记物(6小时测一次,至发病24小时)、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OB、凝血功能、血生化、血气分析、BNP、C-反应蛋白或hsCRP、D-Dimer、心脏超声心动图、胸 4.等待择期CABG; 5.患者拒绝出院。 注:适用于STEMI发病<12小时者,择期PCI患者不适用本流程。

心梗心电图st抬高标准

心梗心电图st抬高标准 心梗心电图ST抬高标准。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情况下,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心电图是诊断心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ST段抬高是心梗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梗心电图ST抬高的标准,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和诊断心梗。 1. ST段抬高的定义。 ST段是心电图上的一个重要波段,它代表了心室收缩期的早期复极化阶段。在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与基线水平一致,如果ST段出现抬高,就可能意味着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2. 心梗心电图ST抬高的标准。 (1)ST段抬高的幅度,在除极期结束和再极化开始之间,ST段的抬高幅度应该大于0.1mV(1mm)。 (2)ST段抬高的持续时间,ST段抬高持续时间应该大于0.16s(160ms)。 (3)ST段抬高的导联,ST段抬高应该在两个相邻导联上连续出现,如V2- V3导联。 3. 心梗心电图ST抬高的特点。 (1)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特征,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特征之一,它通常在症状发作后立即出现,持续时间较短,但幅度较大。 (2)可能伴随有其他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常常伴随有T波倒置、Q波出现等其他心电图改变,这些改变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诊断心梗。 4. 心梗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

心梗心电图ST抬高的出现意味着心肌缺血或坏死的发生,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及时准确地诊断心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对于患者朋友们来说,了解心梗心电图ST抬高的标准可以 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就医,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5. 结语。 心梗心电图ST抬高是心梗诊断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识别和理解ST段抬 高的标准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心梗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和患者朋友们都应该加强对心梗心电图ST抬高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心梗的发生和处理。希望 本文能为大家对心梗心电图ST抬高的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心梗 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一、病因l.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2.死亡率极高,我国年发病率0.2%-0.6%。3.冠状动脉AS_+冠状动脉狭窄且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_急剧减少或中断一心肌持久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 4.通常原因为在冠脉上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急性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二、促使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1.晨起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2.饱餐、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用力大便时、休克、脱水、出血等,均可导致。3.AMI 可发生在无心绞痛病史的患者。 三、病理1.冠状动脉病变 AS+闭塞性血栓(96%)。 位置 影响 右冠状动脉闭塞 引起左心室膈面(右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后间隔、右心室,并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 引起左室心高侧壁、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左房梗死、可能累及房窒结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 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二尖瓣前乳头肌梗死 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 引起左心室广泛梗死 2.心肌病变 时间 冠脉闭塞20 - 30分钟 受其供血的少数心肌少数坏死 冠脉闭塞1-2小时 绝大部分心肌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多骨炎细胞浸润 2小时之后 心肌纤维逐渐溶解,肌溶灶形成,肉芽组织形成 1-2周后 坏死组织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 6-8周 形成瘢痕愈合,称为陈旧性心梗 Q 波 Q 波出现 大块心肌坏死累及全层者 无Q 波出现 闭塞不完全、或自行再通形成小灶性坏死、或未累及心室壁全层者 四、病理生理1.血流动力学变化 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所致:EF 值、sv 、CO 、Bp 、心律失常。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年》要点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要点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峻类型,为致死致残 的主要缘由。兴盛国家经过数十年标准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STEMI的发生 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心肌梗死定义和分型 依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 心脏肌钙蛋白〔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病症;〔2〕的缺血性心电图转变;〔3〕发病理性Q波; 〔4〕的存活心肌丧失或室壁节段运动特别的影像学证据;〔5〕冠状动脉 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明冠状动脉血栓。 通常将心肌梗死分为 5 型。 1 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裂开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堵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须 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2 型:与冠状动脉粥样斑 块急性裂开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 3 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病症和发生缺血性心电图转变或心室抖动〔VF〕,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明为心肌梗死。 4 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相关心肌梗死〔 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 心肌梗死〔4b 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 型〕。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首次心肌梗死28d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28d 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本指南主要阐述1 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危急分层 建议 STEMI 患者治理从首次医疗接触〔FMC〕开头,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 一、初始诊断 STEMI 的初始诊断通常是基于持续性心肌缺血病症和心电图检查。 1.病症和病史:STEMI 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猛烈的压榨性苦痛〔通常超过10~20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局部患者可发生晕厥。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应留意典型缺血性胸痛等同病症和非特异性病症。 冠心病的危急因素及既往病史有助于诊断,采集的内容包括冠心病病史

心外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外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一、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和肌钙蛋白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本节主要讨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由于下述原因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1.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动脉持久性痉挛,使管腔发生完全的闭塞。 2.心排血量骤降例如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严重不足。 3.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增加。

4.其他急性心肌梗死亦可发生于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痉挛,偶尔由于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所致。 二、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先兆症状50%以上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数日可有下述表现:①原有 心绞痛症状加剧,发作频繁且时间延长,对硝酸甘油疗效明显降低。 ②一向健康的中老年,突然出现心绞痛,并呈进行性加重。③劳力性 心绞痛突然转为夜间或安静时发作,或同时并发自发性心绞痛。④心 绞痛发作时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或血压明显下降。⑤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或胸前导联出现T波高耸,或原有缺血性图 形(ST段压低及T波)倒置进行性加重。凡遇上述情况均应警惕近期内 可能会发作心肌梗死,必须严密观察或入院诊治。 2.症状 (1)胸痛。为本病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 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 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2019年底发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 指南(2019)》是我国医学工作者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国情制定的更新要点。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对心肌梗死进行了更加全面、完善的阐述。 在再灌注策略的选择上,新指南强调PCI与溶栓并重。 对于发病时间<3h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 接PCI基本相似,可以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但必须严 格把控院前溶栓指征,患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对于发病时间在3~12h的患者,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应优选直接PCI。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溶栓后60~90min内评估溶 栓有效性,溶栓失败的患者应立即行紧急补救PCI,溶栓成功 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直接PCI策略。对于初始 溶栓成功后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证实再闭塞的患者,推荐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

根据EARLY-MYO研究结果,对于发病时间<6h、预计PCI延迟≥60min或FMC至导丝通过时间≥90min的STEMI患者,溶栓+侵入策略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因此,新指南新增推荐对这类患者应考虑给予半量阿替普酶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对IRA行PCI治疗,相比直接PCI可获得更好 的心肌血流灌注。 此外,新指南降低了血栓抽吸级别。 根据2015年发表在Lancet的MATRIX研究,桡动脉入 路对于ACS患者有显著的好处。然而,同年发表在NEJM的TOTAL研究表明,对于STEMI患者,常规手动血栓抽吸并不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反而增加了卒中的风险。因此,新的指南建议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进行PCI,并推荐使用新 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同时,血栓抽吸的推荐级别降低为Ⅱb,C。 针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新指南建议进行 完全血运重建。此外,对于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在IRA 血运重建时进行非IRA急性血运重建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 预后。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规范(2021年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规范 (2021年版) 一、概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造成的以心电图ST段抬高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损伤或/坏死,发病急、并发症和死亡率高。急症血运重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急症冠脉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院内死亡率已降至5-8%以下。近年来绿色通道和胸痛中心的建设大大降低了急性期的死亡率。由于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人群中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依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 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症状;(2)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3)新发病理性Q波;(4)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5)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血栓。 通常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

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2 型: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 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首次心肌梗死28天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re‑infarction),28天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r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本规范主要阐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为1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诊疗。 二、诊断及首次医疗接触(FMC) (一)病史与症状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是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样疼痛,伴大汗,可伴有牵涉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持续超过30min。但如果病人胸痛持续超过10-20min不缓解,或明显超过平素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就应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 版)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基于不断丰富的临床循证证据结果,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横空出世,对心肌梗死这一概念进行了更加全面、完善的阐述。我国医学工作者“与时俱进”,结合各国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我国国情,于2019年底发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以下简称“新指南”) 再灌注治疗更新要点 HEARTLECTURE2020 (一)在再灌注策略的选择上,新指南强调PCI与溶栓并重 发病<3h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Ⅱa,A)。同时,新指南强调应严格把控院前溶栓指征,患者必须具备以下全部四个条件,即: 1、急性胸痛持续30min以上,但未超过12h; 2、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导联≥0.2mV或新出现的LBBB或RBBB;

3、年龄≤75周岁; 4、不能在120min内完成急诊PCI。 发病3~12h,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I,A),优选直接PC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溶栓后60~90min内评估溶栓有效性,溶栓失败的患者应立即行紧急补救PCI;溶栓成功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直接PCI策略(急诊冠脉造影后,根据病变特点决定是否干预IRA)(I,A)。初始溶栓成功后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证实再闭塞,推荐行急诊冠状动冠脉造影和PCI(Ⅰ,B)。 EARLY-MYO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入选的344例症状发作6h内、预计PCI相关延迟(FMC-to-B减FMC-to-D)60min的STEMI患者而言,溶栓+侵入策略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基于此证据,新指南新增推荐:对于发病时间<6h、预计PCI延迟≥60min或FMC 至导丝通过时间≥90min的STEMI患者应考虑给予半量阿替普酶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对IRA行PCI治疗,相比直接PCI可获得更好的心肌血流灌注(Ⅱa,B)。 (二)血栓抽吸级别降低 2015年发表于Lancet的MATRIX研究提示,桡动脉入路可为ACS患者带来显著获益。同年发表于NEJM的TOTAL研究则显示,对于STEMI患者而言,常规手动血栓抽吸不仅未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还增加了卒中风险。因此,相较于2015年版STEMI指南,新指南对DES支架、桡动脉入路的推荐等级予以提升,但却降低了血栓抽吸的推荐级别:STEMI患者直接PCI时推荐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I,A);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入路(I,A),重症患者也可考虑经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大时可考虑应用血栓抽吸(Ⅱb,C)。

心肌梗死心电图真题精选

心肌梗死心电图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为目前国际上推荐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其中不正确的是()。 A.ST段(J点)抬高出现在2个或2个以上相邻的导联 B.V 1 导联J点抬高≥0.2mV C.在V 2~V 3 导联,男性J点抬高≥0.2mV D.在V 2~V 3 导联,女性J点抬高≥0.15mV E.除V 2~V 3 导联外,其他导联J点抬高≥0.1mV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2007年公布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及2009年AHA、ACCF和HRS公布的《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制定了急性心肌缺血/梗死ST段抬高 的心电图诊断标准:①在V 2~V 3 导联,J点抬高男性≥0.2mV,女性≥0.15mV; 在其他导联J点抬高≥0.1mV;②ST段抬高应出现在2个或2个以上相邻的导联。 [单项选择题] 2、提示发生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 A.Ⅱ、Ⅲ、aVF导联有病理性Q波 B.V 1、V 2 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高耸 C.Ⅰ、aVL导联ST段抬高 D.V 1、V 2 、V 3 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或QS波 E.V 3、V 4 、V 5 导联ST段抬高伴病理性Q波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V 7~V 9 导联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 高和坏死性Q波,由于后壁心肌坏死,电活动消失,使对应的V 1、V 2 导联出现 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高耸。 [单项选择题] 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V 1 导联R波增高最常见的原因为()。 A.合并右束支阻滞 B.合并右心室肥大 C.正常变异 D.合并后壁心肌梗死 E.逆钟向转位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如V 1(V 2 )导联R波增高常提示合并后壁心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完整版) 基于不断丰富的临床循证证据结果,策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横空出世,对心肌梗死这一概念进行了更加全面、完善的阐述。我国医学工作者“与时俱进",结合各国最新临床硏究结果和我国国情,于2019年底发布《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以下简称“新指南") 再灌注治疗更新要点 HEART LECTURE 2020 (-)在再灌注策略的选择上,新指南强调PCI与溶栓并重 发病<3h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Ha , A )。同时,新指南强调应严格把控院前溶栓指征,患者必须具备以下全部四个条件,即: 1、急性胸痛持续30 min以上,但未超过12h ; 2、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n0.1 mV、胸导 联二0.2 mV或新出现的LBBB或RBBB ; 3、年龄<75周岁; 4、不能在120 min内完成急诊PCI。 发病3 ~ 12h ,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I, A ),优选直接PCI。接受溶栓治疗

的患者应在溶栓后60~90min内评估溶栓有效性溶栓失败的患者应立即行紧急补救PCI;溶栓成功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直接PCI策略(急诊砂脉造影后,根据病变特点决疋是否干预IRA )(I, A ) o初始溶栓成功后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证实再闭塞,推荐行急诊冠状动冠脉造影和PCI ( I , B )o EARLY-MYO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入选的344例症状发作6h内、预计PCI 相关延迟(FMC-to-B减FMC-to-D )60 min的STEMI患者而言f溶栓+ 侵入策略 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基于此证据,新指南新增推荐: 对于发病时 间< 6 h、预计PCI延迟n60 min或FMC至导丝通过时间n90 min的STEMI 患者应考虑给予半量阿替普酶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对IRA行PCI治疗,相比直接PCI可获得更好的心肌血流灌注(Ua, B)o (二)血栓抽吸级别降低 2015年发表于Lancet的MATRIX硏究提示,挠动脉入路可为ACS患者带来显著获益。同年发表于NEJM的TOTAL研究贝!)显示,对于STEMI患者而言,常规手动血栓抽吸不仅未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还増加了卒中风险。因此,相较于2015年版STEMI指南,新指南对DES支架、挠动脉入路的推荐等级予以提升,但却降低了血栓抽吸的推荐级别:STEMI患者直接PCI时推荐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I , A);优先选择经挠动脉入路(I , A), 重症患者也可考虑经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大时可考虑应用血栓抽吸(Hb,C)。(三)合并多支病变的STEMI患者宜行完全血运重建 结合CULPRIT-SHOCK研究等最新临床研究数据,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新指南建议:根据非IRA病变严重程度和供血范围同期行血运重建,也可考虑出院前对非IRA病变行血运重建(Ha , B );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1)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 路径标准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 (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 1. 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 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 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 1. 一般治疗 2. 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编码; 2. 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最新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11版)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I21。3) (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T 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 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 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小时,尤 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 ≤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编 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2。血常规+血型;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 诊疗指南(2019年) (一)定义 根据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1]的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升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①急性心肌缺血症状;②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③新发病理性Q波;④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⑤冠状动脉造影、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血栓。 (二)分型 根据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1],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 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 2型: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 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但死亡发生于心脏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采集之前或发生于心脏生物标志物明确升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 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 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相关心肌梗死。 为便于确定即刻治疗策略(如再灌注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根据有缺血症状时心电图是否存在相邻至少2个导联ST段抬高,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3,4]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5,6,7]。大多数STEMI属于1型心肌梗死[2,3]。 本指南针对STEMI的诊断和治疗,重点阐述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内容。(三)流行病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伴随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含患者版)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ICD-10:I21.900B~V)。 (二)诊断依据。 根据ICD10标准:I21.900B~V。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新定义(全球统一定义):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均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1) 典型心肌缺血症状(持续胸痛>30 分钟,含NTG 1-2片不缓解,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2) 新发生的缺血/缺血性ECG改变[包括T波增宽增高、新发生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ECG病理性Q波形成; (3)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生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4)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编码(ICD-10:I21.900B~V)。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除外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4.急诊PCI、溶栓或保守治疗的患者均可进入路径。急诊PCI、溶栓须符合适应证。 5、若患者拒绝行PCI治疗,则继续使用药物治疗方案;若患者为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行搭桥; 6、危重状况的治疗启动(IABP、临时起搏器、除颤等); 7、生命支持类治疗; 8、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无创连续心排、无创血压); 9、合并症的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降压治疗、控制血糖、吸氧等治疗; 10、若患者自动出院,则给予患者完整的健康教育及3级预防治疗,若患者死亡则死亡时完成路径。 11、PCI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及复杂程度,1-2周。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