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态发酵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固态发酵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固态发酵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固态发酵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参考文献: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王淑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9月

P44-47、 P27

固态发酵技术及应用吴振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3月

P166

模拟发酵(固态发酵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玉米(苞谷)→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入箱培菌→醅糟→发酵→蒸馏→成品

2、工艺操作

(1)泡粮整粒玉米在池中用90℃以上热水浸泡7-8h,泡好后即放水。泡粮要求水温上下一致,吸水均匀,热水淹过粮面30-35cm。放水后让粮滴干,次日再以冷水浸透,除去酸水,滴干初蒸。

(2)初蒸又称干蒸。浸后玉米放入甄内铺好扒平,大汽蒸料2-2.5h,干蒸时先以大汽干蒸,使玉米柔熟、不粘手。如汽小,外皮含水过重,以致焖水发生淀粉流失。装甄时应轻倒匀撒。以利上汽均匀。干蒸是促使玉米颗粒及淀粉受热膨胀,争强吸水性,缩短煮粮时间和减少淀粉流失。干蒸好的玉米,外皮有0.5mm左右的裂口。(3)煮粮焖水干蒸后加入40-60℃的蒸馏冷却水,水面淹过粮面35-50cm,先用小汽将水煮至微沸,待玉米有95%以上的裂口,手捏内层已全部透心为止,即可放出热水,作为下次泡粮用。待其滴干后,将甄内玉米扒平,装入2-3cm谷壳,以防蒸汽冷凝水回滴在粮面上,引起大开花,同时除去谷壳的邪杂味,有利于提高酒质。煮焖粮时,要适当进行搅拌,焖粮时要严禁大火,防止淀粉流失。要求玉米透心不粘手,

冷天稍软,热天稍硬。

(4)复蒸煮焖好的玉米,停数小时,再围边上盖,小汽小火,达到圆汽,再大火大汽蒸煮,快出甄时,用大火大汽蒸排水。共蒸料3-4小时,蒸好的玉米,手捏柔熟、成沙、不粘手,水气干为好。蒸料时要防止小火小气长蒸,这样会使玉米外皮含水过重,影响培菌糖化。

(5)培菌糖化将热糟扒平用吹风吹冷,撒上2-3cm的谷壳,再将熟粮倒入,扒平吹冷,分两次下曲,第一次下曲温度38-40℃,第二次下曲温度34-35℃,用曲量为0.35-0.4%,拌匀后与恒温培养箱中30℃糖化24h。

糖度测定:准确称取10g经糖化后的玉米于烧杯中,加入100mL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不时搅拌,于室温浸泡15min,用脱脂棉过滤至100mL量筒中,用糖度计测量糖浓度,换算为20℃时的糖浓度。

(6)发酵熟粮经培菌糖化后,可吹冷配糟,入罐发酵。预先在罐底铺一定厚度的底糟,再将醅子倒入罐内,拍紧,盖上糟,再以塑料薄膜封罐,于室温下发酵7d左右,发酵温度最高为38℃,即可蒸酒。

(7)蒸酒蒸酒前先将发酵酒醅的黄水滴干,再拌入一定量得谷壳,将发酵醪装入适当三角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接上冷凝罐,在电炉上加热蒸馏,蒸出蒸汽冷凝后滴入100ml量筒中。当蒸出液近100ml时,关闭电炉,用水将令他内的刻度补足至100ml。

(8)酒精度测定用精密酒精计读取酒精体积分数值,按酒精计温度、酒精度换算表进行温度校正,求得在20℃时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就,即酒精度。将上述蒸出液静置数分钟,待酒中气泡消失后,放入洁净、擦干净的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应接触量筒壁。同时插入温度计,平均约5min,水平观测。读取与弯月面相切处得刻

度示值,同时记录温度。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查表,换算成20℃时样品的酒精度,所得结果应表示至1位小数。

(9)酸度的测量称取试样10g(准确到0.1g)于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不时搅拌,于室温浸泡15min,用脱脂棉过滤后备用。吸取滤液10mL 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20mL煮沸冷却的蒸馏水和2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NaOH 滴定至微红色10s不退。

酸度公式计算:

酸度=C×V×100/10×100/10

式中: C——NaOH的浓度(mol/L);

V——NaOH的滴定体积(mL);

100/10×100/10——试样稀释倍数,并换算到100g酒醅的酸度。

(10)淀粉含量测定

a、水解液制备

准确称取入瓶糟醅5g(出瓶糟醅需10g)(准确到0.1g)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1:4盐酸100mL,安装回流冷凝器,或1m长玻璃管,微沸水解30min,冷却后用20%NaOH中和(200gNaOH溶于1L水中)至pH5~7,约耗碱11mL,用pH试纸试验检查(注意切勿过碱或局部混合不匀过碱,以免糖受到破坏而结果偏低)。经滤纸过滤,滤液接收在500mL容量瓶中,洗净残渣,定容至刻度备用。

B、试样测定

预试:为正确掌握预加标准糖液体积,应先做预试。准确吸取斐林甲、乙液各5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水解液10mL,水10mL,用0.2%标准糖液滴定到次甲基蓝终点,消耗体积为V1。

正式滴定:准确吸取斐林甲、乙液各5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水解液10mL,加一定量水,使总体积与斐林液标定时滴定总体积基本一致[加水量=10+(V0-V1)]。从滴定管中加入(V1-1)mL标准糖液,煮沸2min,加2滴次甲基蓝,继续用标准糖液在1min内滴定到终点。消耗标准糖液体积为V。

淀粉含量公式计算:

淀粉(%)=[(V0-V)×ρ] /(m×10/500) ×0.9×100

式中: V0——标定斐林液消耗的标准糖液的体积(mL);

V ——试样滴定时消耗的标准糖液的体积(mL);

ρ——标准糖液浓度(g/mL );

10/500——试样分取倍数;

0.9——还原糖换算成淀粉的系数;

m ——试样质量(g)。

(11)计算酒精对糖和淀粉的转换率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的反应式为:

C6H12O6→2C2H5OH+2CO2

糖利用率=实际所得酒精量∕理论上应得酒精量×100%;

淀粉利用率=发酵生产出的酒精总量∕理论上应得酒精量×100%;

淀粉出酒率=发酵生产出的酒精总量∕商品淀粉中的纯淀粉含量×100%;

材料:

玉米、小曲、酿酒酵母、糠壳、葡萄糖、淀粉、琼脂、马铃薯、氯化钠、蒸馏水、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20%HCL、NaOH溶液

仪器:

烧杯,玻璃棒,试剂瓶,移液管,漏斗,三角瓶,洗耳球,铁架台,电炉,移液管,棉花,量筒,pH试纸,滤纸,回流冷凝器、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皿、纱布、血球计数板、酒精计、酸、碱式滴定管、棉塞、棉线、报纸、酒精灯、容量瓶、标签纸、水浴锅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时,季克良对茅台酒即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详细介绍部分。 茅台酒(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1964年,现任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与未婚妻徐英大学毕业来到茅台厂工作,他们是茅台厂历史上最早的发酵专业大学生。 今年67岁、已是满头银发的季克良对我回忆,他对当时茅台酒技艺之复杂感到震惊,书本上的介绍不仅粗率且错误百出。他对徐英说,我们不说话,慢慢观察、学习,也许10年后才有发言权。直到第11年,季克良当上了酒厂生产科的副科长,写了一份“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茅台工艺做初步总结和规范。 酿酒的技术本质上十分简单,两句话即可说清:第一步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第二步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酒精)。但事实上,酒之所以甘醇馥郁,并非乙醇的作用,而得益于发酵酿酒过程中的副产物——大量的酸酯类有机物。这些复杂的有机物群构成了口感、味道、香味、回味等一系列感受。目前已知浓香型酒中,香型成分有400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酯,而酱香酒中的香型物质高达1200多种,主体香型成分至今还不清楚。 茅台地区酿酒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汉使唐蒙出使夜郎路过今天的二郎时,僚人便用自酿的“蒟酱酒”来招待他。唐蒙把“蒟酱酒”带回长安,令汉武帝大加赞赏,从此钦定其为岁岁来朝的贡酒。茅台当地人告诉我,蒟酱就是当地的拐枣,也叫鸡爪子,学名叫枳犋,果实外皮比较青涩,而果肉比较甜。汉武帝喝的其实是低度果酒 在蒸馏技术发明前,中国人饮用的基本是酿造工艺生产的米酒,酒精浓度不超过20度。蒸馏技术的产生,推动了酿酒技艺革命,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高度“烧酒”。但是蒸馏酒的技术是如何发明的还是一个谜。 “茅台(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季克良对我说。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酿酒的第一步是制曲。 每年端午后,酒师们开始制造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刚来的工人都受不了这个活,踩两天腿就会疼得下不了楼。”茅台制曲车间的一名工人对我说。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曲蚊”的小虫,人一张口甚至能吸进几只。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制好酒曲,时间已从初夏转入仲秋重阳节,在此时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我们在茅台厂寻访酿酒技艺时,发现“沙”是茅台型酒的核心概念,但很多误解与传讹都来自于对“沙”的不理解,甚至包括美食家唐鲁孙。 “沙”的意思就是指红粱即高粱。因为本地产高粱细小而色红,所以称为“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出不同的酒。投入的是比较完整的高粱,产的酒为“坤(当地方言音)沙酒”;用磨碎的高粱产出的酒名为“碎沙酒”;用最后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产出的酒为“翻沙酒”。而茅台最著名的“回沙”工艺,即是指将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而不能望文生义地解释为,茅台酒要在沙里过滤。 茅台型酒的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本地产的高粱。这种高粱被称为糯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的微生物环境茅台型酒

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4〕67号),《清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国家标准列入修订计划(计划编号:20140435-T-607),由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起草,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主要工作过程 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自2008年10月份成立以来,致力于清香型白酒标准体系的研究与中国白酒产业国际化的推行。分委会在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引领下,秘书处承担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及各委员单位配合支持下,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通过分委会的平台,共同开展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研究。 自2010年以来,分委会秘书处在充分收集行业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汇集各委员单位意见,认为GB/T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当前白酒现状,对指导消费与确保行业监管存在一定局限,一定程度上对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服务消费和强化行业监管都产生了影响,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委会一致认为需要对现行国标进行修订。为使标准修订更具科学性与先进性,清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查阅各类清香型白酒资料,为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起草阶段: 2016年10月,全国白酒白酒标准化委员会会同清香型白酒分委会秘根据前期工作基础上,发文筹建了《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国内清香型白酒十多家主要生产企业积极申请参与标准修订工作。 2017年5月17日,在山西汾阳正式召开“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会上对清香型白酒的定义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产品各项指标的研究方向,并对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 2.1调查取样工作 2017年6月,根据标准修订启动会安排,清香型白酒标委会下发了“征集清香型白酒标准修订工作样品的通知”与“关于征集清香型白酒分析方法实验室比对的通知”,并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此次,共征集汾酒、内鄂尔多斯、中国劲酒、云南玉林泉、重庆江津酒业、北京红星、河南宝丰酒业、青海青稞酒、北京牛栏山、山西梨花春等16家酒企,不同工艺、不同档次、不同酒度172个酒样品。 (1)企业的基本工艺特点 目前,清香型白酒生产企业采用的工艺主要有三种:大曲清香工艺、麸曲清香工艺、小曲清香工艺。 (2)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验证样品抽样情况 本次调研抽取了16家大中小型清香白酒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不同工艺,不同价位成品酒共172个样品。其中大曲清香酒77个,小曲清香酒20个,麸曲(包括大麸混合)清香酒76个;高度酒55个,低度酒61个,原度酒54个(信息均由生产企业提供)。

重庆小曲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简介

重庆小曲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简介 一重庆小曲白酒的发展历史 重庆小曲白酒以江津白酒闻名,江津酿酒历史悠久,以盛产高粱白酒而享有“酒乡”之称。江津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十分适宜种植高粱,为酿酒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早在宋代,江津就有了酿酒业的雏形,历经发展,到清代末年,江津成为四川著名产酒县,《蜀海丛谈》一书记述道:“全省酒税收入,以江津、泸州、什邡、绵竹等地产酒之区,收数为最旺。”江津名列第一,可见酿酒业的兴盛。当时,江津白沙烧酒最为著名。清代光绪年间,白沙白酒生产已经有了相当规模,酿酒作坊多建于驴溪河畔,相接形成1华里的槽坊街。 由于当时白沙地处水运交通要道,是远近闻名的水码头。白酒由水路交通往外销售,上至赤水、贵州,下至汉口、上海,遍及全国很多地方,还有白沙烧酒用船运一过汉口时酒味特别香醇的传说。由于该酒的酒度高,可用火点燃烧干不留多少水分,所以人们叫它干酒,白沙干酒由此而名声远扬,光绪32年,白沙干酒年产量己达7、8千缸,每缸重约40至50斤。民国4年,白沙酿酒达到极盛。全镇有酿酒槽坊230多家,年产酒1000万斤以上,江津酒厂的前身宏美酒坊于1908年创建于江津白沙。 白沙干酒由于历史优久,而白沙镇上的酒厂最为出名被称为老白沙干酒,简称“老白干”。由于水运发达,商业兴旺,给白沙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大镇,原江津县所在地因此而设在白沙镇,因此又叫“江津老白干”。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条件改善,将县所在地由白沙镇搬迁到江津县城“几江镇”。1951年,国家规定酒类专卖,江津创办了首家国营酒厂,酿酒业逐步成为地方工业的重要支柱,酿酒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江津酒厂注册了“几江”牌商标,“几江”牌江津老白干由此而得名。随着酿酒科技的进步,白酒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酒种不断增加,酒类行业各酒种按用曲的型状分类,将江津老白干这一酒种按曲药的型状归类为小曲白酒。也是当时全国产量最大的一个酒种,是国民不可缺少的主要酒类产品。江津白酒是按国家计划分配,用桶装调往全国很多省市和地区,供应给市民以及矿山、井下、高寒地区的作业人员饮用。为了方便运输,江津白酒开始瓶装销往全国各地,一九六三年,江津白酒就被列入四川省名酒行列。 1980年,财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酒》一书对“几江牌”白酒列专条介绍:“无色、清香、醇和、回甜”,“具有四川地方小曲酒的特殊风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土特产辞

年产5000吨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设备技术要求

年产5000吨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系统组成: 一、粮食浸泡、蒸煮、风冷加曲入箱系统 由24个泡粮罐组成,每4个泡粮罐为一组,每组对应1个蒸粮锅,并设有操作平台。蒸粮车间配置6个蒸粮锅,每3个蒸粮锅一组,每组对应1台出粮板链输送机;摊粮机配螺旋布粮系统均匀布料,摊粮后的熟粮经加曲并由螺旋混合机混合均匀,然后由板链提升机输送到移动式输送机上、通过移动输送机物料能输送到任意一台糖化箱。泡粮罐、蒸粮锅和加曲机分别配不锈钢操作平台。 泡粮温度:70—90℃ 蒸煮压力:0.1—0.2Mpa 摊粮温度:25℃(气温高于工艺要求时,物料温度高于环境温度2℃以内) 摊粮能力:单台摊粮机:每甑(3立方)/30分钟 加曲量:1.2%(按投粮量计算) 输送能力:每个糖化箱(40立方)/3小时 动力配置:本系统所有减速机均采用进口品牌。 蒸粮锅属于压力容器,配有安全阀、压力表,设置压力自动控制系统,达到限压、恒压,保证安全生产。供方必须按照有关压力容器规范要求到安装所在地质监局进行报审,提供完整的压力容器检验合格证书,使用证由需方办理。 二、糖化设备 本项目设备系统由全钢架固定式糖化箱6个,移动式箱床装置6套、条形进料斗6个,进料螺旋机6台、电动升降式进料闸门6台,气动出料闸门6台,条形出料斗内安装出料螺旋机6套,固定式糖化箱密封盖6套,配套风机、相应供风管、阀,蒸汽管、阀组成。 三、风冷混合设备 风冷混合系统单个车间由板链输送机6台,常温摊糟机1台,粮糟混合机1台,低温风冷机2台,双向螺旋出料机1台,常温摊粮及低温风冷机排风系统。 四、酒甑设备 酒甑系统各由槽车翻转机6台、板链出料机6台、链板式输送机6台、双关节旋转螺旋输送机6台、酒甑12台、出料料斗(含出料输送机)12台、冷凝器12台、接酒桶12个、谷壳定量加料机6台、整体操作平台、排气罩及电控系统组成,输送电机选用进口品牌。

[全]小曲白酒制作工艺

小曲白酒制作工艺 1、小曲简介 小曲酿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配料与酿制工艺的不同,各具特色,品种多样。按添加中草药与否可分为药小曲与无药小曲:按用途可分为甜酒曲与白酒曲;按主要原料可分为粮曲(全部大米粉)与糠曲(全部米糠或多量米糠,小量米粉);按地区可分为四川药曲、汕头糠曲、厦门白曲与绍兴酒药等;按形状可分为酒曲丸、酒曲饼及散曲等。 传统小曲是用米粉(米糠)为原料,添加少量中草药并接种曲母,人工控制培养温度制成的。因为颗粒比大曲小,故称小曲。小曲的制造为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微生物独特发酵工艺的具体体现。小曲中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毛霉和酵母等。就微生物的培养来说,是一种自然选育培养。在原料的处理和配用中草药料上,能给有效微生物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且-般采用经过长期自然培养的种曲进行接种。

用中药制曲是传统小曲的特色,据考证,我国早在晋朝就开始应用中药制曲了。据研究,酒曲中的大部分中草药有促进微生物繁殖生长及增加白酒香味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中药作用机理不明显,有的反而有害。近代的生产实践证明,少用药或不用药,也能制得质量较好的小曲,也可酿出好酒,如从四川邛崃的米曲到重庆永川的无药糠曲,由添加几十味中药到不添加中草药,既节省了药材,也节约了粮食,降低了成本。在当时的小曲酒生产中,这两种传统的小曲制作方法曾经为小曲白酒的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方法代代相传,经过了长期人工的筛选,保存了我国小曲的优良菌种,为现代小曲纯种培养提供了分离优良菌种的材料和原料配方改革的基础。 2、根霉曲简介 江津酒厂采用根霉曲。根霉曲是采用纯培养技术,将根霉与酵母在麸皮上分开培养后再混合汇兑而成的。 根霉曲与传统小曲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①以麸皮代替米粉。可节约大量粮食: ②不用中草药材,降低了成本; ③使用纯培养的优良根霉,采用科学灭菌技术,曲中有益微生物占绝对优势,杂菌难以入侵为害; ④用浅盘制曲法生产工效高,操作技术容易统一;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作业 题目:白酒酿造工艺流程研究 年级:2009级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课老师:吕周洋 组员:吴蓉肖笑颖王婷王忠会徐继尧徐永新 2010年6月27日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科学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饮用后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 1.白酒分类概述 中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按酒的香型可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又称5种风格。 (1)酱香型: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具有酱香特点的蒸馏酒。采用高温制曲,二次投料,堆积发酵的生产工艺,一般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取酒后经过勾兑、陈贮而成。其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而具独特风格。酒体完美,香气幽雅,酒味丰满、醇厚。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酱香型白酒以国酒茅台为代表,又称茅型。 (2)清香型: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清香型白酒标准评语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香气,入口绵甜,香味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产品。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 (3)浓香型(大曲香型):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其主要成分以乙酯为主体。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DBS 53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DBS 53/007—2015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2015-08-27发布2016-02-27实施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 53/T 92—2008《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修订。本标准与DB 53/T 92—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原料要求; ——取消了质量等级的分级; ——理化指标中增加了乙酸乙酯的要求; ——取消了散装酒的有关规定。 标准条文中表述为“宜”的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3/T 092—2001、DB53/T 92—2008。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以粮谷为主要原料,采用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经传统固态糖化、小容量容器固态发酵,蒸馏、储存、勾兑、包装而成的,不使用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的白酒。 3.2 小容量容器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净容量≤60L的容器。 4 产品分类 4.1 高度酒:酒精度为40%vol~69%vol。 4.2 低度酒:酒精度为25%vol~39%vol。 5 技术要求 5.1 原辅料要求 5.1.1 粮谷:应符合GB 2715的规定。 5.1.2 生产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5.1.3 其他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和辅料。 5.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提高名优质白酒质量的途径是去杂增香,去杂是前提,杂味不除,增香无益。增香使酒味更郁,但要有一定的限度,香气过浓势必造成口味不协调。因此,许多香味物质组成的名优质白酒,其比例保持平衡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口味丰满细腻。 提高名优白酒质量必须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有了明确典型性,才能确定工艺技术新途径。 伴随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时下的白酒消费群体更加注重白酒产品的口感。人们把“好喝”作为购买白酒产品的重要依据,不再注重香型。针对白酒消费需求多层次、多类别、多样性的差异,要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须不断创新产品个性和特色,将白酒的安全、卫生、健康作为基本需求,将香气幽雅细腻,入口柔和绵甜、入喉圆润舒畅、饮后舒适且副作用小等作为主要研发方向。为了适应个性消费的张扬,在发展中求创新,更好地发展地方名酒和优质白酒,现就白酒酿造的原料、培制麦曲、制酒工艺、贮存勾兑等方面的有效技术新途径进行探讨。 一、原材料的选择是生产名优质白酒的先决条件。原料是酿造白酒的物质基础,不同原料拥有不同的成分含量,分子结构和存在形式。因此,使用不同生产原料,其发酵产物必然不同。浓香白酒浓郁流派型使用原料大多为高粱、糯米、玉米、大米、小麦等,而淡雅型白酒则主要以单粮(高粱)酿造为主,利用不同的酿酒原料进行生产,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风格,酿酒行业上的术语是“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小麦糙、糯米绵”。实践证明,多粮品种酿酒正是吸取多种粮食的特点,利用粮食间营养互补作用交差的优势,采取恰当的配比发酵,产生的微量成分多,口感上比单粮型大曲酒更甜、更丰满;或者说,多粮复合香不过是对淡雅流派白酒风格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酿酒生产用水的水质,也会形成产品风格的差异,不同水质含有不同的离子,而这些离子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贮存过程中的酒体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与酒中的高级脂肪酸酯会形成不同配体数的胶体,从而影响酒体风格特点;加浆用水的水质也会直接影响白酒的口味。 制曲原料是制曲的微生物培养茎,它的成分影响着微生物群体生育酶的代谢,大曲原料主要用小麦、大麦、碗豆,这些主要大曲原料中都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灰分,可以供制曲所需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尤其是妨碍发酵的脂肪很低,应是制曲的理想原料。 二、培制麦曲是名优质白酒酿造的基础。曲子作用一方面提供各种酶糖化淀粉并分解其他物质,供应微生物的营养,同时还带来酒的香味前驱物质。因此,制大曲选择原料应配以合适的碳氮比和一定的淀粉、蛋白质含量,要做到相对稳定。制曲配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必然产生酪醇多,造成酒苦。应注意选择产生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系统的含蛋白质的原料,它是组成白酒香味的主要来源。大麦、碗豆是香兰酸和香兰素的来源。 高温曲糖化力低,耗曲高,发酵持续性强,是坛加酱香的有力措施。低温曲糖化力虽高,发酵力弱,酒味淡薄。一般曲块温度的范围在40℃—50℃—60℃,60℃以上划为高温曲。加水量为制曲关键环节之一,水分过大使曲块压得紧,曲坯变形易生毛霉、黑曲霉;水分过小,曲坯表面干燥皮厚不挂衣。踩制曲块要求形成松紧适度,平整结实。过硬,曲心长不透有异

[全]酿酒-川法小曲清香酒酿造方法

酿酒-川法小曲清香酒酿造方法 泡粮是酿酒的第一步,尤其是以高粱为原料的四川小曲酒,通过泡粮,高粱吸收水分,使其在蒸煮过程中易蒸透心,糊化良好。且高粱中含的单宁,在泡粮过程中,大部分可溶于水中被除去,有利于糖化和发酵。同时,高粱中的灰砂杂物经泡粮后可除去,使原料更加干净。 1、操作方法 每天蒸完酒后,洗净底锅。烧开水,泡次日粮。每100公斤高粱,约需泡粮用水165公斤左右。泡粮时将开水迅速舀入泡粮桶内,然后将高粱倒入,即先水后粮。这样可使泡粮桶内上下水温一致,使高粱受热均匀、吸水均匀。泡水温度应在90℃以上。高粱倒入泡粮桶后,用木锨或铁铲沿桶边至桶

心将高粱翻拌一次,刮平粮面。泡粮水位应淹过粮面约 25cm,此时检查水温应在75℃以上,随即加盖保温。待2~3小时后揭盖检查一次,不使粮粒露出水面。经6~10小时后放出泡水。吊至蒸粮甑。泡后粮食每100公斤增重至160~170公斤。 2、泡粮的要点

泡粮水温要适当,水温过高,部分淀粉粒开始受热糊化。水温过低,又不能阻止粮粒中固有淀粉酶的活力,它们都会减少淀粉粒的机械强度,削弱粮粒遇冷收缩时淀粉粒间相互挤压的力量。特别是当水温低的时候,淀粉酶的活力会加强,粮粒中的糖量增多,会增加蒸粮中可发酵性物质的损失,以及加大培菌过程中控制杂菌的困难度。适宜的泡粮水温一般为73-75℃,不能偏低。 3、泡粮要达到什么要求 泡粮要透心、均匀,吸水适量。粮粒吸水过量,受热容易破皮,会扩大甑底、甑面粮粒因受热时间不同产生的差距。透心、均匀可以使淀粉粒受热时膨胀一致,受压时碎裂一致。为此,应该加强泡粮保温工作,使泡桶周围和中心的粮粒吸水一致。泡后干发一段时间,使粮粒中的水分分布均匀。组织紧密的粮粒受热后膨胀较大,泡粮吸水可以偏少,适当干

白酒酿造技术大曲小曲酒生产

1、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我国白酒采用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的传统操作。主要特点为: (1)双边发酵:白酒发酵过程中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酿酒生产中采用“低温入窖、缓慢发酵”的操作工艺。 (2)续糟发酵:采用续糟发酵的优点:第一、调整入窖淀粉和酸度,利于发酵;第 二、酒糟经过长期反复发酵,积累了大量可供微生物营养和产生香味物质的前提物质,利于白酒品质的改善。第三、反复发酵过程中淀粉被充分利用,利于提高出酒率。 (3)甑桶蒸馏:固态发酵的蒸馏是将发酵后的酒糟装入传统的甑桶中,蒸出的白酒品质较好,这种蒸馏方式,不仅是浓缩分离酒精的过程,而且是香味的提取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4)多菌种发酵:固态发酵白酒的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是开放式操作,除原料蒸煮过程中起到灭菌作用外,空气、水、窖池和场地等各种渠道多能把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带入到料醅中,与曲中的有益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出丰富的香味物质。因此,固态发酵是多菌种混合发酵。 (5)界面复杂:白酒发酵时,窖内的气相、液相、固相三种状态同时存在(气相比例极少),界面关系复杂且不稳定,这个条件有利支配着微生物的繁殖与新陈代谢,形成白酒特有的芳香。 2、白酒生产中使用辅料的作用及选择辅料有哪些要求? 作用:主要用于调整酒醅的淀粉浓度、酸度、水分、发酵温度,使用酒醅疏松不腻,有一定的含氧量,保证正常的发酵和提供蒸馏效率。 要求:酿酒的辅料,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骨力,适当的自然颗粒度;不含异杂物,新鲜、干燥、不霉变,不含或少含营养物质及果胶质、多缩戊糖等成份。 稻壳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用量少而使发酵界面增大的特点。使用前必须清蒸20-30分钟,以除去异杂味和减少在酿酒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稻壳是一种优良的填充剂,生产中用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一般要求2-4瓣的粗壳,不用细壳。 1、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特点之一,是采用比较低的温度,让糖化作用和发酵作用同时进行,即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淀粉酿成酒必须经过糖化与发酵过程。 第二个特点是,发酵过程中水分基本上是包含于酿酒原料的颗粒中,谓续渣发酵(续粮发酵)。 第三个特点是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工艺,以产生具典型风格的白酒。 固态发酵法生产特点之四,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是敞口操作,除原料蒸煮过程能起到灭菌作用外,空气、水、工具和场地等各种渠道都能把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带入到料醅中,它们将与曲中的有益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出丰富的香味物质,因此固态发酵是多菌种的混合发酵。实践证明,名酒生产厂,老车间的产品常优于新车间的,这是与操作场所存在有益菌比较多有关。 2、论述五粮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给你的论文上有)操作要点:三准确、 两均匀 高粱→高粱粉碎→挖糟→糟醅拌粮→糟醅拌糠→糟醅上甑→蒸酒蒸粮→摘酒→糟醅出甑→糟醅摊晾→糟醅拌曲药→糟醅入窖→封窖发酵→开窖鉴定→糟醅滴黄水→起运母糟→堆砌母糟→挖糟 配粮要准确:根据冷热季投粮标准和母糟含残淀粉量配粮,冷季:20-22%,热季18-22%。配糟要准确:根据甑的大小、起母糟量每甑应基本一致,出入控制在3%以内。

简析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简析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作者:【云南易门龙锶源酒业/刘永李凤珍】 固态法小曲白酒是中国蒸馏白酒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主要分部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小曲白酒以粮谷为主要酿造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培菌、续糟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其出率高、发酵周期短、醇香清雅、糟香突出、回味协调、余味清爽。' 一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工艺 1 小罐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初蒸→焖水→煮粮→复蒸→出甑→降温→下曲→入箱→出箱→发酵→蒸馏 1.1原料:高粱、包谷、小麦、大麦、荞,本文以高粱为例。 1.2浸泡:将水加热至70℃—75℃,先水后粮,待粮倒入后,扒平,夏季浸泡16h—18h,冬季浸泡18h—20h。 1.3初蒸:初蒸前放出泡粮水,用清水洗漂2次—3次,沥干水后,把高粱装入甑内,加盖复蒸,待汽圆盖5min,打抄一次,再蒸20min—25min,初蒸时间为25min—30min。 1.4焖水:初蒸完成后,就转入焖水,水量高出粮面15㎝—20㎝,边焖水边加温。 1.5煮粮:煮粮水温需加热至70℃—75℃,经过20min—35min左右,粮食开花率在85%—90%,用手指压高粱粒,柔软、有弹性,就可以撤水,待煮粮水沥干后,就可复蒸,也可吊甑2h—10h后再进行复蒸。 1.6复蒸:撤水后,煮粮水沥干,转入复蒸,复蒸时间以汽圆甑盖达40min —50min,即可出甑。 1.7降温、下曲:出甑后,用风干机降温。小曲用量:夏季0.4%—0.5%,冬季0.5%—0.6%,待品温降低35℃—45℃第一次下曲,品温到30℃—35℃时,第二次下曲,两次酒曲拌匀,两次下曲完成后,根据季节气温调节晾床温度,夏季24℃—26℃,冬季28℃—32℃,晾床操作必须在60min内完成,以减少杂菌感染。 1.8入箱:夏季品温降到24℃—26℃时入箱,厚度保持为12㎝—18㎝;冬季当品温降到28℃—32℃时入箱,厚度保持在18㎝—22㎝,并四周扒平厚度均匀,以保证箱内温度基本一致。 1.9出箱:夏季经过24h—28h,品温升至36℃—38℃,冬季经过28h—30h,品温升至34℃—36℃时,即可出箱。出箱温度不应超过40℃,出箱感官要求:有清淡的蜜甜香气,手指压粮食柔软,有明显的水解液,口尝微酸甜。在低温季节,当温度达到32℃—34℃时,把周围的冷子铲入中部拌匀,然后把高粱堆成圆堆,周围用草床或麻片保温,经过约2h就可出箱。 1.10发酵:出箱时,拌入配糟,夏季配糟用量为1:0.8—1:1;冬季配糟用量为1:0.9—1.1,当温度至26℃—28℃时拌匀装罐,用薄膜密封,转入发酵,在整个发酵过程温度控制为35℃—38℃,夏季发酵期为25d—30d,冬季发酵期为35d—40d。在低温季节,必须对小罐缸采取保温措施。 1.11蒸馏:当发酵期达到工艺要求时,就对酒醅进行蒸馏。上甑前把尾酒

简析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固态法小曲白酒是中国蒸馏白酒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主要分部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小曲白酒以粮谷为主要酿造原料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培菌、续糟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其出率高、发酵周期短、醇香清雅、糟香突出、回味协调、余味清爽。' 一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工艺 1 小罐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初蒸→焖水→煮粮→复蒸→出甑→降温→下曲→入箱→出箱→发酵→蒸馏 1.1原料:高粱、包谷、小麦、大麦、荞,本文以高粱为例。 1.2浸泡:将水加热至70℃—75℃,先水后粮,待粮倒入后,扒平,夏季浸泡16h—18h,冬季浸泡18h—20h。 1.3初蒸:初蒸前放出泡粮水,用清水洗漂2次—3次,沥干水后,把高粱装入甑内,加盖复蒸,待汽圆盖5min,

打抄一次,再蒸20min—25min,初蒸时间为25min—30min。 1.4焖水:初蒸完成后,就转入焖水,水量高出粮面15㎝—20㎝,边焖水边加温。 1.5煮粮:煮粮水温需加热至70℃—75℃,经过20min—35min左右,粮食开花率在85%—90%,用手指压高粱粒,柔软、有弹性,就可以撤水,待煮粮水沥干后,就可复蒸,也可吊甑2h—10h后再进行复蒸。 1.6复蒸:撤水后,煮粮水沥干,转入复蒸,复蒸时间以汽圆甑盖达40min—50min,即可出甑。 1.7降温、下曲:出甑后,用风干机降温。小曲用量:夏季0.4%—0.5%,冬季0.5%—0.6%,待品温降低35℃—45℃第一次下曲,品温到30℃—35℃时,第二次下曲,两次酒曲拌匀,两次下曲完成后,根据季节气温调节晾床温度,夏季24℃—26℃,冬季28℃—32℃,晾床操作必须在60min内完成,以减少杂菌感染。 1.8入箱:夏季品温降到24℃—26℃时入箱,厚度保持为12㎝—18㎝;冬季当品温降到28℃—32℃时入箱,厚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采用小曲糖化固态发酵、经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蒸馏酒。这一类酒产品以小曲酒特有糟香为主,口味柔和、爽净,后味短,酸、酯含量与大曲酒比较,偏低。由于工艺和品质特征与国内其他白酒有较大的差异,因而无法归类为已制定国标的香型中,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与大曲清香型白酒相比,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在使用的糖化发酵剂、生产工艺、酒的风味特点上均有较大差异,套用大曲清香型白酒标准不适合;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为固态发酵白酒,套用米香型国家白酒标准也不够适合,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标准,因此参照《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92-2008,制定了《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 制定依据如下: 感官要求 高度酒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要求。 表1:高度酒感官要求 低度酒的感官要求

5.2理化要求 5.2.1高度酒的理化要求应分别符合表3的规定。 5 云南白酒起步晚、发展慢、民族地域性强,小曲香型白酒已成为一个代表云南白酒香型地方特色白酒。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和优越的酿酒生态环境吸引了中国白酒专家的关注。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之一,由于高海拔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这里的人民酿酒工艺和喜饮白酒的生活习俗。云南小曲白酒是我国白酒中的又一朵奇葩,其酿造工艺源于云南这片红土高原和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民,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250多年的历史积淀,是峨山的彝族老百姓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成就了其独特优良的品质和品味,它有别于其它白酒,具有发展潜力。为适应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的市场需要,我中心特此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制定《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产品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 认证技术规范,11家无异议,采纳了部分专家提出的合理意见,并再次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对不能采纳的意见已做了解释。经本中心研究决定:尊重专家的意见,编制本规范。 体上一致同意使用云南省地方标准《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DB53/T92—2008,作为质量等级为适应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的市场需要,我中心特此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制定《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质量等级认证技术规范》,为确保本规范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本中心征求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白酒厂家和研究机构共13家的意见,总

白酒生产工艺规程

编号: 白酒生产工艺规程 1、原辅料、包材验收: 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入库前按《原辅料验收规范》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入库。 2、原料贮存: 按《仓库保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贮存,存放于通风干燥的仓库里。 3、原料处理: 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本地所产的优质高粱。要求高粱籽粒饱满、成熟、干净、淀粉含量高。采用中温曲作为糖化发酵剂,要求曲块质硬,内部干燥并富有浓郁的曲香味,不带任何霉臭味和酸臭味,曲块断面整齐,边皮很薄,内呈灰白或浅褐色,不带其他颜色。五粮酒原料主要是高粱、大米、小麦、玉米、糯米,辅料为谷壳。 原料高粱要先进行粉碎。目的是增加原料表面积,有利于淀粉颗粒的吸水膨胀和蒸煮糊化,糖化时增加与酶的接触,为糖化发酵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原料粉碎要适中,粉碎过粗,蒸煮糊化不易透彻,影响出酒;原料粉碎过细,酒醅容易发腻或起疙瘩,蒸馏时容易压汽,必然会加大填充料用量,影响酒的质量。该工艺采用原料要经过多次发酵,所以不必粉碎过细,仅要求每粒高粱破碎成4-6瓣即可,一般能通过40目的筛孔,其中粗粉占50%左右。

稻壳是优良的填充剂和疏松剂,要求稻壳新鲜干燥,呈金黄色,不带霉烂味。为了驱除稻壳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要求预先把稻壳清蒸40-50分钟,直到蒸汽中无怪味为止,然后出甑凉干备用。 4、出窖: 酒醅及酒糟统称为糟。均采用经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母糟、老糟)进行配料,把这种糟称为“万年糟”。“千年老窖万年糟”这句话,充分说明浓香型大曲酒的质量与窖、糟有着密切关系。 正常生产时,每个窖中一般有十甑物料,最上面二甑回糟(面糟),下面八甑粮糟。起糟出窖时,先除去窖皮泥,起出面糟,再起粮糟(母糟)。面糟单独蒸馏,蒸后作丢糟处理,蒸得的丢糟酒,要回醅发酵。然后,再起出八甑粮糟,分别配入高粱粉,做成粮糟和红糟,分别蒸酒,重新回入窖池发酵。酒醅出窖时,要对酒醅的发酵情况进行感官鉴定,及时决定是否要调整下一排的工艺条件(主要是下排的配料和入窖条件),这对保证酒的产量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鉴定主要包括对母糟和黄水的观察和尝味。通过开窖感官鉴定,判断发酵的好坏,这是一个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5、配料、拌和: 配料在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操作环节。配料时主要控制粮醅比和粮糠比,蒸料后要控制粮曲比。配料首先要以甑和窖的容积为依据,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进行调整。配料时要加入较多的母糟(酒醅),其作用是调节酸度和淀粉浓度,使酸度控制在左右,淀粉浓度

(完整word版)白酒生产技术期末理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酒花:让馏出的酒流入一个小的承接器内,激起的泡沫称为酒花。 2、糁:粉碎的生原料一般称为“渣”,茅台酒生产中称为“沙”,汾酒生 产中称为~。 3、麸曲:以麸皮为原料,蒸煮后接入纯种曲霉菌或其它菌霉,人工培养 的散菌。 4、酒醅:是指经固态发酵后,含有一定量酒精度的固体醅子。 5、黄水:是窖内酒醅向下层渗漏的黄色淋浆水。 6、大曲酒:是采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经固 态发酵和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酒。 7、老熟:新酒经过一个时期的贮存,酒的燥辣味减少,刺激性小,酒味 柔和,香味增加,口味变得更加协调,这个变化过程一般称作老熟,也叫 陈酿。 8、粮糟: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母糟配粮后称为粮糟。 9、勾兑:又叫掺兑、组合,主要是将贮存一定时问后的合格酒以不同的 比例兑加在一起,使之成为基本符合本厂产品质量要求的基础酒。 10、白酒:又叫烧酒,是指用含淀粉或糖分的原料,经糖化发酵酿制而成 的一种蒸馏酒。 11、量水:白酒生产中配料用水,俗称“量水、浆水、泼量。 12、混蒸续渣:就是将酒醅与粉碎的新料按比例混合,同时进行蒸粮蒸酒, 这一操作也叫做“混蒸混烧”。 13、底醅:出窖的发酵材料 14、清蒸续渣:是原料的蒸煮和酒醅的蒸馏分开进行,然后混合发酵。 15、基础酒:是指勾兑完成后的酒,是调味的基础。 16、打量水:粮糟出甑后,立即拉平,加70~85℃的热水,这一操作称 作“打量水”。 二、填空题 1、生料酒曲生产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培养法一般采用纯种培养技术,分别培养(糖化菌)、(发酵菌)得到微生物制剂,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生料酒曲。 2、烟台酿酒操作法的工艺特点主要是“(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 3、半固态法小曲酒的生产可分为(边糖化边发酵)工艺和(先糖化后发酵)工艺两种典型工艺 4、生料酒曲生产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培养法),另一种是(配制法)。 5、根据所用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小曲酒大致可分为两类:1、(固态法)小曲酒生产工艺;2、(半固态法)小曲酒生产工艺 6、馏出酒液的酒度,主要以经验观察,即所谓看花取酒。开始馏出的酒度泡沫较多,较大,持久,称为(“大清花”);酒度略低时,泡沫较小,逐渐细碎,但仍较持久,称为(“二清花”). 7、小曲按添加中草药与否可分为(药小曲)和(无药小曲), 8、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主要有(霉菌)、(酵母菌)、(细菌)。 9、酒精度系指在(20℃)时,(100mI)饮料酒中含有乙醇(酒精)的毫升数,即体积(容量)的百分数。 10、浓香型大曲酒采用典型的(混蒸续渣)工艺进行酿造,酒的香气主要来源于(优质窖泥)和(“万年糟”)。 11、流酒温度过高,对排(醛)及排出一些(低沸点)臭味物质,如含硫化化合物是有好处的,但这样也挥发损失一部分(低沸点)香味物质,如乙酸乙酯,又会较多地带人高沸点杂质,使酒不醇和。 12、小曲按制曲原料可分为(粮曲)与(糠曲)。 13、大曲具有一高两低特征即(残余淀粉)高,(酶活力)低,(出酒率)低。 14、清香型中温大曲主要有三种,即(清渣曲)、(后火曲)、(红心曲)。 15、验收合格酒的质量标准应该是以(香气正)、(味净)为基础。 16、我国的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老姆酒、金酒并列为世界六大蒸馏酒。 17、白酒降度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难于保持原有白酒的风格;2)降度后出现浑浊。 18、当前新型白酒的生产方法主要有:食用酒精净化、脱臭加水;纯净的酒精加水稀释再加入食用香料(含营养型);固液结合(包括串、浸、调等) 19、白酒在贮存老熟过程中存在的物理变化主要是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的(氢键缔合作用)。 14、蒸馏过程中,用汽原则上要做到(缓汽蒸馏),(大汽追尾)。

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

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大的酒厂是流水线的生产我没有见过,我只能结合我们家实际来写这个生产流程。 1,第一步就是要把酿酒的粮食(玉米、小麦、荞麦、高粱、稻谷都可以做酿酒的原料)放到一个容器中(一般为水池)用水浸泡。此环节有两个目的:(1)通过水的浮力把不饱满的粮食清理出来,(2)用水浸泡过后的粮食在蒸熟的时候更容易熟透,不宜出现夹生,且耗费的燃料也较少。 2,第二步就是要把粮食蒸熟(要熟透),以前都是用大锅烧水蒸,现在都换成用锅炉的高压蒸汽来蒸粮食,这样速度快、能耗少。 3,第三步,粮食蒸熟以后就需要出笼,再把他们平铺在地上冷却,当熟的粮食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就要给粮食洒酒曲了(一定要均匀搅拌) 4,第四步就要把伴有酒曲的粮食放到酒漕里面发酵了,发酵的时间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其时间也不一样,冷长热短。 5,第五步就要把发酵好的粮食再次放到容器里面用锅炉的高压蒸汽蒸酒出来。水平大气压100度水就能开,但是酒精的沸点要比水要低。所以用高压蒸汽蒸的时候,带有酒精是水蒸气会先挥发出来,我们让这些酒蒸汽通过一个导管进入到装满水的冷却池里。酒蒸汽遇冷就会凝结成白酒流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容器来装他们即可。 6,在第五步蒸馏酒的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一次性把所有的酒全部都蒸出来,二是不要一次全部蒸完,在和新蒸熟的撒过酒曲粮食混合在一起放到酒漕中继续发酵。7,刚蒸馏出来的白酒,会有一股糊味并且很浑浊,也没有酒花。这个时候就需要把白酒装到一个大缸里等他变陈。酒放的时间越长也就越好。 8,我们家到这一步整个工序就完了,白酒就存一段时间后即可出售了。现在市场上卖的酒在后面还有一到工序那就是不同时间酿出来的酒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勾兑。这样可以调出不同口感的酒。 9,第六步就是白酒是销售过程了。一般要想产好的白酒,那么那一方的水土和自然环境一定要好,而往往这些地方的交通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向茅台、郎酒、五粮液等知名品牌的白酒物流费用都是很高的,单位车辆车本的货物价值也就更好,所以不是一般的物流企业或是货运专线所能承担的起的。 10,要想做白酒的供应链,必须要先拿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白酒品牌来做,先把网络搭建起来,在前期的运营过程中服务质量肯定要大于我们的收入,所以战略亏损在前期是必须的。 上市公司酿酒企业: 1,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椰岛)海南海口 2,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青青稞酒)青海西宁 3,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伊力特)新疆伊利 4,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枫酒业)上海浦东 5,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水井坊)四川成都 6,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种子)安徽阜阳 7,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古越龙山)浙江绍兴 8,西藏银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发展)西藏拉萨 9,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国安)新疆乌鲁木齐 10,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沱牌舍得)四川射洪县 11,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汾酒) 山西汾阳 12,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惠泉啤酒)福建泉州 13,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葡股份)吉林通化

固态发酵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参考文献: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王淑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9月 P44-47、 P27 固态发酵技术及应用吴振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3月 P166 模拟发酵(固态发酵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玉米(苞谷)→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入箱培菌→醅糟→发酵→蒸馏→成品 2、工艺操作 (1)泡粮整粒玉米在池中用90℃以上热水浸泡7-8h,泡好后即放水。泡粮要求水温上下一致,吸水均匀,热水淹过粮面30-35cm。放水后让粮滴干,次日再以冷水浸透,除去酸水,滴干初蒸。 (2)初蒸又称干蒸。浸后玉米放入甄内铺好扒平,大汽蒸料2-2.5h,干蒸时先以大汽干蒸,使玉米柔熟、不粘手。如汽小,外皮含水过重,以致焖水发生淀粉流失。装甄时应轻倒匀撒。以利上汽均匀。干蒸是促使玉米颗粒及淀粉受热膨胀,争强吸水性,缩短煮粮时间和减少淀粉流失。干蒸好的玉米,外皮有0.5mm左右的裂口。(3)煮粮焖水干蒸后加入40-60℃的蒸馏冷却水,水面淹过粮面35-50cm,先用小汽将水煮至微沸,待玉米有95%以上的裂口,手捏内层已全部透心为止,即可放出热水,作为下次泡粮用。待其滴干后,将甄内玉米扒平,装入2-3cm谷壳,以防蒸汽冷凝水回滴在粮面上,引起大开花,同时除去谷壳的邪杂味,有利于提高酒质。煮焖粮时,要适当进行搅拌,焖粮时要严禁大火,防止淀粉流失。要求玉米透心不粘手,

冷天稍软,热天稍硬。 (4)复蒸煮焖好的玉米,停数小时,再围边上盖,小汽小火,达到圆汽,再大火大汽蒸煮,快出甄时,用大火大汽蒸排水。共蒸料3-4小时,蒸好的玉米,手捏柔熟、成沙、不粘手,水气干为好。蒸料时要防止小火小气长蒸,这样会使玉米外皮含水过重,影响培菌糖化。 (5)培菌糖化将热糟扒平用吹风吹冷,撒上2-3cm的谷壳,再将熟粮倒入,扒平吹冷,分两次下曲,第一次下曲温度38-40℃,第二次下曲温度34-35℃,用曲量为0.35-0.4%,拌匀后与恒温培养箱中30℃糖化24h。 糖度测定:准确称取10g经糖化后的玉米于烧杯中,加入100mL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不时搅拌,于室温浸泡15min,用脱脂棉过滤至100mL量筒中,用糖度计测量糖浓度,换算为20℃时的糖浓度。 (6)发酵熟粮经培菌糖化后,可吹冷配糟,入罐发酵。预先在罐底铺一定厚度的底糟,再将醅子倒入罐内,拍紧,盖上糟,再以塑料薄膜封罐,于室温下发酵7d左右,发酵温度最高为38℃,即可蒸酒。 (7)蒸酒蒸酒前先将发酵酒醅的黄水滴干,再拌入一定量得谷壳,将发酵醪装入适当三角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接上冷凝罐,在电炉上加热蒸馏,蒸出蒸汽冷凝后滴入100ml量筒中。当蒸出液近100ml时,关闭电炉,用水将令他内的刻度补足至100ml。 (8)酒精度测定用精密酒精计读取酒精体积分数值,按酒精计温度、酒精度换算表进行温度校正,求得在20℃时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就,即酒精度。将上述蒸出液静置数分钟,待酒中气泡消失后,放入洁净、擦干净的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应接触量筒壁。同时插入温度计,平均约5min,水平观测。读取与弯月面相切处得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