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应更换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根据诊疗操作暴露的风险选择帽子、隔离衣、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2.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开展工作人员的症状监测,必要时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

3.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活动限制在隔离病室内。指导患者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及佩戴口罩。

4.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确需探视或陪护时,应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指导探视或陪护者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二)消毒隔离

1.患者安置原则:不同类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传染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收治。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应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防护用品。

3.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每天常规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1)空气消毒

①开窗通风,有防蝇设施,如纱窗、纱门。

②无人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有人时可采用动态空

气消毒机消毒,必要时采用3%过氧化氢进行干雾消毒。

(2)物体表面、地面消毒

①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地面每日消毒至少1次,遇血液、体液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用1000mg/L含氯含氯消毒液进行局部擦拭消毒。

②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颜色标识,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分类放置。

3.手卫生要求

(1)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为非手接触式水龙头,配备干手纸巾和手消毒剂。

(2)诊疗、护理病人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

(3)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②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病人使用物品消毒

(1)血压计、听诊器等表面用75%酒精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有可见污染时,应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2)体温计、止血带等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

(3)运送患者的轮椅、推车使用后,应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备用。

5.健康宣教

(1)做好患者及陪护的卫生宣教工作,包括手卫生、咳嗽礼仪。

(2)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不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6.医疗废物管理

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及门诊产生的所有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均按医疗废物处置,使用双层包装袋收集,及时进行有效封扎,由专人收取转运。

7.传染病报告

做好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病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管理,防止感染性疾病的院内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区域划分明确,各区域相对独立,人流、物流符合功能需求与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发热门诊与肠道门诊的患者通道应分开设置。医务人员通过医务人员专用通道进出。 3、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更衣室、专用卫生间与库房等;潜在污染区为治疗室、办公室等;污染区为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挂号收费处、检查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污物存放间等。 4、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域分别设置独立的专用卫生间。 5、在诊室、处置室、治疗室以及缓冲区等应配置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等。 6、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7、须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鞋套、防护面罩、防渗透围裙及胶鞋等。 8、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以便及时采取消毒措施。 9、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置,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执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10、确诊或临床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专用单间隔离观察室。 11、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医院感染相关操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教。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应更换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根据诊疗操作暴露的风险选择帽子、隔离衣、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2.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开展工作人员的症状监测,必要时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 3.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活动限制在隔离病室内。指导患者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及佩戴口罩。 4.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确需探视或陪护时,应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指导探视或陪护者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二)消毒隔离 1.患者安置原则:不同类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传染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收治。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应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防护用品。 3.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每天常规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1)空气消毒 ①开窗通风,有防蝇设施,如纱窗、纱门。 ②无人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有人时可采用动态空

气消毒机消毒,必要时采用3%过氧化氢进行干雾消毒。 (2)物体表面、地面消毒 ①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地面每日消毒至少1次,遇血液、体液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用1000mg/L含氯含氯消毒液进行局部擦拭消毒。 ②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颜色标识,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分类放置。 3.手卫生要求 (1)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为非手接触式水龙头,配备干手纸巾和手消毒剂。 (2)诊疗、护理病人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 (3)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②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病人使用物品消毒 (1)血压计、听诊器等表面用75%酒精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有可见污染时,应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19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19篇) 在当下社会,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1 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六、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日做B-D试验,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月一次生物检测。 七、进入无菌室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无菌物品每月一次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培养。 八、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灯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九、一次性用品及医疗废物管理 1、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由供应室统一领取并进行质量验收,未拆除外包装放入专室内,已拆除外包装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2、使用后由供应室一对一以旧换新,统一毁型,浸泡消毒(1000mg/L康威达浸泡1小时)实行登记签名。 3、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分类、装箱,每1—2天由废物处置中心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 4、回收点保持环境卫生,堆放整齐,门窗加固防盗。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2

(一)工作人员 1、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数量,私人物品一概不得进入无菌区。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须进入手术室时,应戴双层口罩。 2、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帽、戴口罩、头发、内衣领及袖边、裤边不得外露;外出必须穿外出衣鞋。手术完毕,衣裤、鞋等须放到指定地点。 3、手术室一切物品概不外借,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4、手术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二)清洁与消毒 1、手术室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拖布及一切卫生用品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2、每周彻底清洗手术间一次。室内物品全部用含氯消毒溶液擦拭。 3、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器械车、升降台、麻醉桌、无影灯、窗台等。保持地面、桌面、墙壁及手术间各种物品清洁,无尘,无血迹。 4、手术完毕及时打扫手术间,桌面、地面,物品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并行空气消毒。 5、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空气、手、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再次复查。 6、无菌与有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由专室或专柜保存,并有明显灭菌标记及灭菌日期。无菌物品一经开封不得超过24小时。干式无菌持物钳有效时间为4小时,并注明开封日期及时间。 7、手术间使用原则为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应在专用手术间进行。手术开始后,各手术台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术台上的各种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压力蒸汽或环氧乙烷),使用前必须经两人核查灭菌日期或灭菌标志。 9、手术室平车内外不得交叉使用。 10、凡污染敷料、废弃组织等应放在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集中焚烧处理。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 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

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___%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消毒剂的使用品种,确定供货厂家。购置消毒液或更换消毒液生产厂家,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 2.供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药剂科每次购置消毒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一批号消毒液的检验合格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和使用说明等,并做详细登记。 4.由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各种消毒剂必须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并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临床使用。储存的各种消毒剂必须达到其相应的有效浓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制和稀释消毒剂。 5.科室领回消毒液后应存放于整洁、阴暗避光处,每次打开后应立即密封,避免挥发和污染,影响消毒效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须二人以上查对浓度、有效期、出厂日期及领回日期,并有签字纪录。 6.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严格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

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6、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优秀10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优秀10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一 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特作规定如下:(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感染控制和管理计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兼任,其他成员为有关学科的科主任组成。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二)各级感染管理组织职责 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职责 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②、负责医院内感染的日常检测,结合本科室实际采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清洁工)进行有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消毒、灭菌、隔离等教育工作、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规章制度的落实。 ③、及时发现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协助并督促主管医师留取标本,使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送检率必须达100%(其他感染的病原送检率须达60%),填写病历首页并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使院内感染漏报率20%,采取控制措施。 ④、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积极向护理部提出关于消毒灭菌、控制院内感染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使院内感染率10%。 (三)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措施 1、消毒灭菌与隔离 ①、医院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所有需要消毒和灭菌的物品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污染医疗器材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干热灭菌(油、粉、膏);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可选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一、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转到指定医院就诊。严格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疫情。 二、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三、各诊室要有流动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室清扫。 四、门(急)诊的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每天紫外线消毒至少一次,每次30分钟-60分钟并登记,每周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至少一次,台面、门把手等易传播区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室内地面早晚各拖一次,拖完后将拖把消毒晾干。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 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换药、护理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严格隔离,处置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8、一次性用品(注射器、针嘴、输血输液管、各种导管等)严禁重复使用,用后与其他废弃物分类收集,封闭装运,统一回收到指定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用废弃物置双层黄色袋;生活废弃物置黑色色袋;放射性废弃物置双层红色袋,各类污染袋要防渗漏。 9、使用后的锐器应及时放入锐器盒内,达到容量3/4时立即封口,日产日清。 10、保持抗生素药物使用率≤50%;院内感染率≤10%;院感漏报率≤20%。 五、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六、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 一、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人物流向符合要求。 二、分设生理、隔离待产室、产房;急诊产房按感染产妇对待。 三、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及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感染性疾病科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是确保医院内患者和工作人 员免受疾病感染的重要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规 定和要求。 一、感染风险评估与监测 1. 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医院感染病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感染控制重点和目标。 2. 各科室必须配备专职感染管理人员,负责监测和报告感染病例和 相关数据。 3. 每周进行感染指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传播风险。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规定,确保 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2.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消毒灭菌、区域隔离、床 单衣物更换等。 3. 患者的隔离与防护必须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科学合理的 设置,确保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三、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

1. 新员工必须接受感染管理的培训,并掌握手卫生、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等基本知识。 2.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和感染控制能力。 3. 进行定期知识考核,加强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的重视和理解。 四、患者及家属教育: 1. 科室必须制定患者及家属教育计划,包括感染预防措施、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2. 提供患者及家属阅读材料和宣传资料,增强他们对感染管理的认识与重视。 3. 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答疑惑,提醒和督促他们合理用药和定期随访。 五、环境清洁和消毒: 1. 卫生服务部门负责医院内部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 2. 对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加强消毒和通风措施,确保无菌环境。 3. 检查和监督医务人员的清洁操作,确保操作台、设备和床位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六、感染病例报告及处理: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筑布局及设施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服务流程和 三区管理。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结核门诊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交费、取药、病历、采血、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 立专用厕所。 (二)病房内设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三)病区内设消毒室及工作人员浴室。 (四)各病房设流动水洗手设施。 (五)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 (六)感染性疾病科化验单应经消毒处理后方可发出。 (七)个人防护要求:工作服穿戴整齐,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在诊查不同病种病人之间应严格洗手和手消毒。 (八)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在病人之间混食混用,不互串病房。 (九)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 (十)病人出院后严格进行病房或床单位终末消毒。 (十一)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应每天清洁2次,消毒2次,有记录。 (十二)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由下水道排放;固体污物应消毒后作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十三)严格探访制度。探访者应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 (十四)所有诊治操作均应采取标准隔离预防措施。 (十五)正确使用隔离设施如传递窗。 (十六)医疗废物按照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应做好基本防护,进病区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隔离衣,严格洗手,必要时戴手套、护目镜,并严格进行手的消毒。

(二)患者应住单人间(同一病种可住同一病室),保持病室通风良好。 (三)按病种分类隔离收治病人。 (四)患者所用物品应严格消毒,废弃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收集密封, 并注明科室名称、产生日期,统一处理。 (五)病人前往其他科室检查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六)检查器械应专室专用,定期消毒。 (七)病区走廊、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 h,并做好登记或空气消毒机 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 (八)严格探视管理,家属做好防护。 (九)患者出院后病室进行终末消毒。 三、消化道传染病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护人员应做好基本防护,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不同病 种应更换隔离衣。 (二)按病种、病期分类隔离收治,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卡。 (三)坚持五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四)患者所用物品(食具、便器)、吐泻物均应严格消毒。 (五)房间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患者饭前、便后应严格洗手。 (六)病室家具、门把手等每天用500mg—1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病区走廊、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 h 并记录。 (七)病人不可随意离开隔离病室与他人接触或交换食物、物品。 (八)患者出院后病室进行终末消毒。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患者用物品(食具、便器)、吐泻物均应严格消毒。 (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 (三)医护人员进行抽血、注射及创伤性操作应戴手套,必要时加戴护目镜。 (四)损伤性利器用后放入利器盒。 (五)病室内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装置,桌椅、门把手等每天用 500—1000mg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于相对独立区域,分区明确,设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标识明确,通风良好。 二、配备有非手触式水龙头、清洁剂、干手物品等手卫生设施。 三、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患者,除确诊为同种病原体感染之外,应单间隔离;疑似与确诊患者应分室安置。四、地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分区使用。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五、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六、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呕吐物的消毒:加入漂白粉,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后作用大于2小时。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液要漫过容器。七、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均应先洗手再行进卫生手消毒。 八、各类管道尽量使用一次性的。 九、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每周清洁与消毒:非专人专用平车、轮椅等使用后,应当一用一消毒。

十、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后,根据《隔离患者终末消毒制度》进行终末消毒。 十一、所有垃圾均视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应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锐器应放置锐器盒,并及时密封、运送 十二、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防护措施。 十三、突发重大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门诊管理 (一)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二)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三)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四)入口处有专人分诊、进行检诊、测体温和介绍就诊须知,发热病人带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处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空气消毒 (一)无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3.动态紫外线循环风定时开启 (二)有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有人情况下,动态紫外线循环风持续运行。 三、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一)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2次。 (二)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四、其它物品的消毒 (一)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二)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三)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四)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五)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刷手衣等,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密闭车交洗衣房集中处置。 (六)排风系统过滤网、空气净化器过滤网定期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洗。 五、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一)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倒入厕所。 (二)排泄物: 1.尿液:每1份尿液加2000mg/L含氯消毒液1份混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2.粪便:每1份粪便加漂白粉5份搅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 度 1、门诊管理 (1)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2)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3)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4)入口处有专人分诊、测体温和介绍就诊须知,发热病人戴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处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空气消毒 (1)开窗自然通风。 (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3、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1)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2次。 (2)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4、其它物品的消毒 (1)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

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2)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3)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4)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5)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密封交洗衣房集中处置。 5、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1)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倒入厕所。 (2)排泄物 a.尿液:每1份尿液加2000mg/L含氯消毒液1份混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b.粪便:每1份粪便加漂白粉5份搅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6、污物的处理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所有垃圾均为医疗垃圾。 (2)用后的防护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鞋套

感染科管理制度(7篇)

感染科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二)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三)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五)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八)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玻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九)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职责: (一)医师职责。 1、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3、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病人。 4、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玻。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二)护士职责。 1、认真履行护士的义务,在护理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3、负责感染疾病患者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等。 4、帮助、指导呼吸道发热患者戴口罩,并引导患者到指定地点候诊。 5、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督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6、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7篇)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7篇)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篇1】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

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篇2】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4、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如有流行暴发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5篇范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5篇范例) - 写写帮 文库 第一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一、科室设立 1.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规范的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 2.感染性疾病科分感染性疾病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病房。为了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可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等整合为感染性疾病门诊。 3.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二、流程布局 1.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2.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 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 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3.各门诊的部分功能可以合理合并,如挂号收费、配药、化验等,医务人员可以共 用,而患者不能交叉,必须有不同的窗口为患者提供服务;公用区域内的医务人员应做 好个人防护与手卫生。 4.实行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与隔离观察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对受场地限制,暂不能实现“一条龙”服务的单位,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5.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有条件的单位建议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6.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7.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1.感染性疾病科内应为医务人员、患者和陪客等提供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 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等。 2.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3.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15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一、布局流程管理 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问(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新生儿病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随意进入新生儿病室。 2.探视人员管理:新生儿室不设陪护、谢绝探视。确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属进入探视者应严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换专用鞋并洗手后方可进入。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 三、环境管理: 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检查消毒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消毒器进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 5.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 四、手卫生管理 1.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 2.凡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污染后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 六、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管理 1.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2.每日医生查房应先查新生儿室患儿再查普通患儿。 3.每日各项操作应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4.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应尽快转分院治疗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儿应收住隔离室,与正常新生儿隔离,病室或床边应悬挂隔离标识,物品专用,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