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话

苏州话

苏州话
苏州话

苏州话

苏州话

苏州话,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也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但实际上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苏州话比上海郊区一些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昆曲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苏州话有27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苏州话也是一种文学语言,19世纪兴起的吴语文学如《海上花列传》就是以苏州话写成。

1 基本简介

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与上海话、杭州话、温州话等同属于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苏州话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称。苏州话也是一种文学语言,19世纪兴起的吴语文学如《海上花列

传》就是以苏州话写成。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如无锡话、嘉兴话、绍兴话、宁波话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评弹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

2 历史发展

2.1 发展

从春秋时代,就有吴和吴国的名称。当地方言叫做吴语,是从地名来的。六朝时,吴声歌曲中的“我” 就用“侬”,这种说法一直用到现在,还留存在苏州郊县一些老农口中,并转声为“奴”。但那时的吴语总的来说和现代方言差距还很大。

从明代留存的小说、传奇、弹词、民歌、笑话等文献看,明清时代吴语面貌则与现代的苏州方言较接近。如冯梦龙编的《山歌》,就几乎完全是用吴语的。

到了清代,方言文献总量大增,成段成篇使用方言的很多。如清初的白话小说《豆棚闲话》第10 则“虎丘山贾清客联盟” 里清客的话:我哩个生意,弗论高低,侪好同坐。得子时,就要充个豪杰;弗得时,囫囵是个臭疠。(我们的生意,不论高低,都可以同坐。得意时就要充个好汉,落魄

时整个儿是个下三烂。)其中的“我哩(我们)、个(的)、侪(都)” 等方言词,多数能在现代方言里找到。

到清末,现代化印刷业发展起来,出现了著名的长篇苏白小说,如《海上花列传》、《九尾龟》、《九尾狐》、《海天鸿雪记》等。《海上花列传》第一回中有:不多时,洪善卿匆

匆出来。赵朴斋虽也久别,见他削骨脸,爆眼睛,却还认得。趋步上前,口称“ 娘舅”,行下礼去。洪善卿还礼不迭,请

起上坐,随问:“令堂阿好?阿曾一淘来?寓来哚陆里?”(你母亲好吗?跟你一起来了没有?住在哪里?)朴斋道:“小寓宝善街悦来客栈。无朆来,说搭娘舅请安。”(我住在宝善街悦来客栈。妈没有来,说[让我]跟舅舅请安。)其中“ 爆眼睛、娘舅、阿、阿曾、一淘、来哚、陆里、无娒、朆、搭” 等都是吴语,和现代吴语区别不大了。值得注意的是,对话中敬谦语使用得当,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

民国时期,上海亦兴起了方言小说的热潮,其中很多作品都使用了苏白。这些作品深受江浙沪吴语地区读者的欢迎。

除了北京话、广州话(粤语)外,有如此大量文献的汉语方言是不多的。这些都是显示吴语文化深厚渊源的瑰宝。

2.2 演变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也是中国最悠久的方言之一。早

在商代泰伯奔吴的时候,苏州话的前身——上古吴语就已经形成了。苏州话发展有两个变动比较大的时期:晋代和明代。晋代时中原话和当时的古吴语结合形成中古吴语。明清两代是苏州话最辉煌的时期。

商代——形成期

一般认为,“吴”的概念自周朝泰伯奔吴、建立“句吴(勾吴)”起始。上古吴语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当时,江南地区仍然是蛮夷之地。而泰伯奔吴,建立了吴国,把中原的发达的文化带到了江南地区。中原的语言和当时江南越人的语言结合,形成了上古吴语。

周代——发展期

随着周朝的建立,汉语在周朝开始分化。据《孟子》《吕氏春秋》等相关资料进行判断,先秦时代的汉语,分为夏、齐、楚、越四大方言。越方言,就是指的上古吴语,分布在江淮和江南一带。据资料显示,当时吴越地区语言相通。上古吴语所使用的地区大致包括今天的江浙沪皖地区。当时江浙沪皖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吴国首都姑苏。

汉代——扩张期

汉代的时候,上古吴语流传到东南地区,形成闽语。吴县(今苏州)是当时东南地区的最大的城市,也是吴郡的郡治。因此,当时苏州的方言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晋南朝——变革期

汉朝末年,中国北方出现大动荡,一直到隋朝才结束。西晋末年永嘉南渡,使得上古吴语受到中原话影响,形成了中古吴语。同时吴语也包围了当时的政治中心建康(今南京),也有很多士人学习吴语。起初,在建康的中原人是看不起吴语的,认为吴语鄙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当地人渐渐掌握了实权,因此,在南朝后期,反而当地人看不起北方逃难来的中原人。吴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吴县是南方的一座大城市,其语言的影响力仅次于建康和广陵(今扬州)。

隋唐宋元——平稳发展期

隋朝建立之后的700年间,由于建康等大城市相继被摧毁或衰落,苏州又再次成为江南最大的城市。苏州话在这700年间,一直在慢慢发展变化。在南宋的时候,也受到当时杭州话的影响。

明清近代——辉煌期

明代开始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

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另外,当时戏剧业开始发展,苏州话成了四大白话之一: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

清代开始出现了苏州话小说。《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到了民国时期,苏州话在上海的影响力最大。当时很多上海的有教养的人往往说苏州话,而不说上海话。民国很多小说也有大量的苏州话的痕迹。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很多苏州话词汇。苏州话也是第一批拥有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方言。

现代——衰落期

建国后,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外来人口的涌入,苏州话逐渐地开始推出历史的大潮。全国语言的统一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如果仅仅靠地方语言,对中国的发展是不利的。正是因为如此,苏州话在某些方面成了时代的累赘和绊脚石,

不利于沟通和经济发展。因此,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苏州话使用没有往日频繁了。目前,苏州15岁以下的孩子大多已经很少使用苏州方言,在多数公共场合改用更便于交流的普通话。但是,苏州话的衰落和淘汰也是历史的一种遗憾。正是因为如此,苏州话也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和保护。

3 分布介绍

1、毗陵小片

[江苏]常州市、武进(除沿江的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乡)、丹阳、金坛(金城镇以西大部分为苏北话移民区,城区为双方言区)、溧阳、宜兴、江阴(除西北角石庄乡及利港乡一部)、张家港(除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靖江(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通州市(县城金沙镇及周围乡村)、海门(北部包场等12乡)、启东(北部吕四等7乡)、高淳(东部顾陇、永宁等7乡)。

[安徽] 郎溪(北部定埠、梅洛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幸福等乡)、广德(北部下寺乡的庙西,南部芦村乡的甘溪沟及东亭乡部分村庄)。

2、苏沪嘉小片

苏沪嘉小片30县市,人口2330万。

[江苏] 南通市(东南部通州区9个乡及东北部三余区7

个乡)、如东(东南角)、张家港(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启东(除北部吕四、三甲等7个乡)、*海门(南部)、常熟、无锡市区、苏州市、吴县(今吴中区、相城区)、吴江、昆山、太仓。

[上海市] 上海市区、徐汇、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185万人)。

[浙江] 嘉兴、嘉善、桐乡、平湖、海盐、海宁

3、苕溪小片

湖州市(湖州话)、长兴、安吉(以上两县西部边境官话移民区除外)、德清、余杭。

4、杭州小片

杭州市(限城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及余杭区部分地区,而萧山区和滨江区属于临绍小片)。

5、临绍小片

临安(旧昌化县昌北区及旧於潜县北部边境除外)、富阳、萧山、桐庐、建德(下包、乾潭以东)、绍兴市、诸暨、嵊县、新昌、上虞、余姚(不含东部河姆渡等镇)、慈溪(不含东部观海卫等镇)。

6、甬江小片

鄞县、奉化、*宁海(岔路及其以南除外)、余姚(东部河姆渡等镇)、慈溪(东部观海卫等镇)、象山、镇海、定海、普陀、岱山、嵊泗。

7、其它

江北吴语方面,在毗邻片中的分布在江北的金沙话,通东话,老岸话被认为是不同时期的江南移民带去的吴语,由于和江南地理位置的隔阂,这三种吴语已经不能与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吴语交流,此三种吴语,明显的带有“南中有北”的特点,例如:吴语特有的否定词“勿”或“弗”,在这三种方言中,全部官化为“不”,具有浓重吴语特色的词汇“面孔”和“汏”,则官化为“脸”和“洗”,而由清末不断涌入的江南移民带入的海启话,仍能与江南吴语交流,两者基本一致。

4 代表方言

4.1 1、苏州话

苏州话属于太湖片。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当时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

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

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4.2 2、上海话

上海话属于太湖片。是现代吴语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方言。这不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上海旧属松江府,曾隶属嘉兴辖下,语言以嘉兴话为主。松江府成立后,松江地区方言在嘉兴话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形成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松江话。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代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而到清朝则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和丰富的文学形式(吴语小说、传奇、弹词和民歌等)对上海话也有过重要影响。

上海开埠后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语言对上海话造成了一番影响,尤以宁波话为重。因为宁波人数量大、且有社会地位,现在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阿拉”即来自宁波话。这样,形成以上海本地话(松江话)为主,多种吴语方言(苏

州话、宁波话为主)的共存、混杂和融合的新上海话。新上海话继承了老上海话的基本特色,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方言,也替代传统的苏州话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吴语方言,并与苏州话一起成为当代吴语的代表方言。

人口来源多方化是造成上海话语音简化并成为各地吴

语“最大公约数”和代表音的原因之一。上海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十分易于其他吴语使用者理解。所以上海话有成为吴语起码是北吴语地区的通用语的基础和趋势,曾经在80年代前成为长三角地区通用语。目前由于推广普通话,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强制推广普通话,使得普通话取代了方言的作为主要的沟通工具。

4.3 3、杭州话

杭州话属于太湖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杭州方言受外来影响最大的要数宋朝迁都临安。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30年间,进入杭州的北方居民已超过当地人口。当时南渡士民带来的以汴梁为主的当时宋朝的北方“官话”,对南方本地话施加影响。终于使杭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起了很大的变化,染上了浓厚的

宋朝时的北方话色彩。清政府被推翻后,旗下营被迫解散,数量众多的旗人子弟和随军家属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浓重的北京“官话”,进一步使杭州话受到影响。

再次,对杭州话影响较多的是以绍兴话(包括萧山话)为代表的临绍方言,杭州与绍兴的依存程度类似上海与苏州,在杭州大部分方言均已北方化的背后,仅存的吴语残留基本上全部来自于绍兴话。无怪乎学界认为杭州方言是“具有吴方言外衣的南方官话”。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人口流动和经济交流杭州方言受到周边吴方言地区的影响也不足为奇。绍兴有句谚语:“经济人断勿得杭州路”,是说绍兴人来杭贩卖物品

或经商定居的多,而且占据了当时杭州主要的上流社会。杭州也有一句谚语:“杭州萝卜绍兴种”,是说有很多杭州人的

祖籍在绍兴地区。绍兴人多了,绍兴话对杭州就有了影响。

相比吴语区其它方言,杭州话显得异类,明显的官话特征以及过于夸张的“儿化”现象使吴语区其它方言使用者普遍

感到杭州话相较其它吴语方言有一种莫名的违和感,许多人都认为杭州话实为吴语中最难听的一种。

5 辨析方法

5.1 老新之分

所谓老派就是苏州老一辈所说的苏州话,他们的苏州话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较少,也因此比较纯正。而新派一般是指新一辈年轻人所讲的变异的苏州话,而且这样变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说新派苏州话的人,大都是从未受过正统苏州话教育,而且在校期间乃至校外、私下里都在用着普通话打交道,尽管在家里也许还说着苏州话,但是在苏州话已经在无形之中开始变异了。

新派和老派的差别主要在:

一,韵母开始变位,如eu成为普通话话的ei;

二,浊音的消失,普通话没有b,g这样的音位,就以相对应的清音代替。甚至的还出现变异音位。如“地”的声母应为D,但是却变异为c;“一淘”的“淘”的声母为“d”,却变异为“l”。

三,尖团不分,小和晓同音;党打不分,党和打同音;麦袜不分,麦和袜同音;

四,ng、ny声母脱落,如岸应为[ngoe],业应为[nyieh];

五,以普通话音位来套苏州话音位,如硕士的硕,应为[zauh23]而非[soh43],樱桃的樱,应为[an44]而非[in44],期末的期,应为[ji223]而非[tsi44]。

因此,苏州话新派的出现对苏州话来说,是一个警告。

语言的变异是必然的,但是一个语言如果以如此快的速度突变,那就是不正常的。苏州话老派和新派的差距,年龄差距20岁左右,令人宽慰的是,苏州话已经引起大家的关注,苏州话的语言环境也有所改善,媒体中的老派苏州话也多了,人们也渐渐意识到口中苏州话的纯正性。

5.2 区域之分

我们常说的一般特指苏州城区的话,或者苏州城区的口音。苏州周边的话通常区分开说,比如无锡话、常熟话、吴江话、太仓话等。但这里的苏州口音主要是从语音的分来来说。

吴语包括吴语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等。太湖片又再次分为诺干个小片,如苏沪嘉小片、毗陵小片、杭州小片、湖州小片等等。但是因为苏沪嘉小片面积较大,我们可以再次分口音。这里就产生了口音之分,如苏州口音、太仓口音等。

苏州全境除了张家港有毗陵小片的外,都是苏沪嘉小片的。而且以苏州口音为主,包括、吴江、昆山、常熟、张家港南部等。在张家港东北部还有一部分沙地口音。在昆山南部有部分嘉兴口音。当然,太仓另成为一口音。其实,苏州口音还包括无锡大部分地区。

虽然我们区分无锡话、常熟话等,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更亲缘。对于很多非吴语区的人来说,是很难听出来苏州口音这种大口音下的区别的。

5.3 口音差异

吴语与官话和其他非官话方言相比,有许多独特的地方,主要体现于:有浊声母,单元音韵母多,鼻音韵尾少,声调多、有入声,有较多文白异读,连续变调复杂,等等。这些是吴语内部各方言点共有的特点,在此不作赘述。现就江苏省东南部北部吴语太湖片两大小片(苏州小片与常州小片)间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作系统总结,以求更为清晰地将苏南吴方言东西两片的差异凸现出来。

一、语音差异

(一)“河、湖”是否同音

普通话“河”he、“湖”hu 不同音,常州小片也是如此,然而在苏州小片中,这两个字是同音的。以苏州话和常州话为例,下面每一对字,普通话与常州话都不同音,但苏州话同音。

坡—铺婆—蒲驮—图罗—卢锁—数哥—姑火—

虎河—湖

古代这两类字是不同韵的,但是苏沪嘉方言发生了变化,

“河”类字的读音并入了“湖”类字。

(二)“家、牙”等字的读音

“家、牙、加、价”等字的韵母,苏州小片是a或ia,常州小片则是o。

这一特点有些例外,反倒是苏州小片接近官话,常州小片与官话远。

(三)单元音韵母的多少

总体上,吴语的单元音要多于官话,但在吴语内部是不平衡的——最多的是苏州、上海,最少的可能是常州、宜兴、溧阳等。举例说,“天、干、来、好、九”这五个字,在苏州

话里,韵母都只有一个元音,而在常州话里,只有“天、干”

的韵母是一个元音,其他三个与官话一样,是复合元音。

这一特征与地理位置并不完全吻合,好些地方的韵母在双元音和单元音之间,反映了从双元音向单元音过渡的过程。

(四)是否区分尖团

什么叫尖团?下面每一对字,如果前后不同音,即为分尖团,前一个是尖音,后一个是团音;如同音,则为不分尖团。

箭—剑清—轻小—晓西—希锡—吸湘—香

古代汉语是区分尖团的,后来越来越多的方言放弃了这种区分。吴语大约在100年前都分尖团,随后,首先是上海市区于20世纪50年代不分尖团,在上海话和官话的双重影

响下,半个多世纪来,这个趋势由东西两头向中间扩展,常州市区约在60年代不分尖团,苏州约在70年代不分尖团(但少数年龄较长的老者仍旧保留)。现苏南地区区分尖团的详

细情况如下:

苏州:老城区已经动摇,郊县基本完全区分。

无锡:城区区分尖团。江阴除西乡靠近常州一些地方外,基本完全区分,宜兴不分。

常州:城区跟上海市区基本同步不分,溧阳、金坛不分,武进很多地区区分尖团。

(五)有无翘舌音声母

官话中有翘舌音zh、ch、sh、r和平舌音z、c、s两组声母,吴语原来也有这样的区别。

大约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些方言逐渐失去翘舌音声母,全都读成平舌音了。这种变化与尖团音的变化一样,也是由东西两头向中间扩展。常州可能在100多年前就已没有翘舌音,苏州约在100年前完成这一变化。但在评弹等曲艺中,仍能找到其残余。现苏南地区中,大概只有无锡和常熟还保留了翘舌音韵母。

二、词汇语法差异

(一)代词的用字

苏南各地具体用字的差别较大,基本是一个地方一个样。

1、读音差别很大,有时甚至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如都

是“他”的“俚”(苏州)、“渠”(常熟)、“佗”(常州、无锡)。

2、反过来,有些看似不一样的词语,反而读音却差不多,更令人眼花缭乱。如苏州话中“伲”是“我们”,在常州、无锡人听来,还以为是“你”呢。苏州话里的“哀”相当于近指的“这”,上海话的“哀”恰好相反,相当于远指的“那”。再如吴江话的“伊”是“他”,无锡话的“伊”却是近指的“这”。

3、没有两处特别相同或特别不同。上海与吴江话中的“他、他们”都是“伊、伊拉”,好象很相近,但其他六的代词却全不一样。常熟话中的“我们”跟无锡话一样,都是“偶俚”,但“你们”却与无锡话的“你俚”不同,说成“嫩笃”,又跟苏州话的“唔笃”相近。

从长江口的上海到江淮方言前沿阵地的常州,直线距离仅160余千米,火车时程不消两小时,差别却如此之大!现将苏南吴语主要代表方言点的人称代词列示如下:普通话

苏州

常州

无锡

吴江

常熟

我我我我唔奴我

我们伲我家我俚伲堆我俚

你倷你你那嫩

你们

唔笃

你家

你俚

唔那堆嫩笃

俚、唔倷佗

他们

俚笃

佗家

佗俚

小论苏州方言(幽默版)

苏州话说“总共”这个词,可以用“夯拨郎当”或者“一塌刮子”来表示,意思有时相同,有时有不能通用。 eg.1 甲问:“挨个号头你阿拿到几何米啊”(这个月你拿到多少钱啊) 乙说:“哪搭哦,夯拨郎当阿有五百大洋”(哪里啊,一共才500元) eg.2 甲问:“朋友,统点铜钿来呢”(朋友,借点钱来给我用用呢)乙说:“册那,好意思个,我皮夹子里一塌刮子两张分”(他X的,你怎么好意思开口的,我钱包里总共才200块) 以上两个例子中“夯拨郎当”和“一塌刮子”表示的意思相同,在表示数额往小的方向的时候,这两词可以通用的,表示“加起来才那么多”“最多才那么多”的意思。 而数额往高的方向,表示“全部在内”的意思的时候好像只能用“夯拨郎当”,而不能用“一塌刮子”了。 eg. 甲问:“最近哪呀,房子阿买了呀。”(最近怎么样啊,房子买了吗) 乙说:“买仔套联体别墅,勒了太湖边廊。”(买了套联体别墅,在太湖边上)

甲:“倷个赤佬来个歪,房子阿有几何大啊?”(你小子行的啊,房子有多大) 乙:“连花园,夯拨郎当两百三十平方。”(连花园,加起来230平方) 甲:“格趟倷大出血了啦,划特几何铜钿啊?”(这次你花血本啦,用了多少钱啊) 乙:“还好,撸撸刮刮连交税带装修两百七十多万。” 甲:“来三个嘛。就是格种野猫不屙屎的地方,出脚不便。”(行的,就是那种太偏僻的地方,出行不方便啊) 乙:“买部汽车了歪” 对话中出现的“夯拨郎当”、“撸撸刮刮”都表示“全部在内”的意思。 不知有没有感兴趣的朋友,和我一同来探讨这个呢,我先抛砖引玉吧。 小论苏州方言二:苏州话中的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在普通话中有“很”“非常”“太”“十分”等。同样,在苏州话当中也有许多表示程度的副词。

苏州话童谣44首

1、杠铃杠铃马来哉, 隔壁大姐转来哉, 买各啥个小菜, 茭白炒虾, 田鸡踏杀老蜗, 老蜗告状, 告不和尚, 和尚念经, 念不观音, 观音烧香, 烧不乌龟, 乌龟嚓屁, 嚓到xx嘴巴里。 吭铃吭铃马来哉, 隔壁大姐转来哉, 带点啥格土特产? 嘉兴粽子杭州篮, 葑门塘藕水莼菜, 娘搭送一眼,姐搭送一眼, 做做人情,娘亦欢喜姐亦爱。 2、笃笃笃, 卖糖粥, 三斤核桃四斤壳, 7仔内个肉, 还仔内个壳。 3、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只馒头一块糕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一只馒头一块糕,

宝宝闭眼睛快困觉, 醒了以后吃糕糕。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吃得囡囡哈哈(咪咪)笑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娘娘真要好 买条娃娃鱼来烧 烧得来头不熟来尾巴焦 盛入碗里BI BO BI BO 跳 囡囡看着哈哈笑 摇啊摇,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买条鱼烧烧, 头勿熟,尾巴焦, 摆勒碗里壁扑跳, 外甥看仔哈哈笑。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买条鱼烧烧 头不熟尾巴生 吃得囡囡哇哇叫 4、大清老早,惯只书包。份量蛮重,作业要交。昨日夜里,老早困交。 节目再好,遥控器上交 为啥大人,比伲逍遥 (蛮好哉,伲小晨光电视机啊没有咯了) 等我长大,抱牢哩困交 七点钟出门,伲最勤劳

公交车浪,牛奶面包 学堂升旗,大家立好 b、p、m、f,全要记牢 三三得八,(究竟多少?) 回答勿出,有点烦恼 课间休息,勿好乱跑 中浪吃饭,胃口蛮好 就是味道,勿及阿婆烧得好 看见老师,真有礼貌。铅笔橡皮,能用就好。互相攀比,呒不必要。身心健康,顶顶重要。团结同学,勿作兴打小报告 读书卖力,赛过搭爷娘赚钞票 5、一根葱,两头通; 通来通去都是侬; 坶妈来,街浪去; 买只小马桶; 开开来; 十七八只小老虫。 6、阿亦划,啥物事? 蚊子叮,爬上来。 没有梯,借拨你。 谢谢奈,勿眼间。 阿一划,啥物事? 蚊子叮,爬上来。(多次重复) 7、鸡鸡斗,公公飞, 飞到天浪去吃老白米。 鸡鸡斗,蓬蓬飞, 一飞飞到稻田里, 稻田里厢吃白米。 鸡鸡头,蓬蓬飞, 一飞飞到稻田里, 稻田里厢吃白米。 鸡鸡头,蓬蓬飞,

我的评弹记忆(之一) 胡国梁

我的评弹记忆(之一)胡国梁 我的评弹记忆(胡国梁) 2013-05-21 22:36 作者简介:胡国梁,一九四三年生,弹词演员,上海人。一九六零年入上海评弹团学馆,先拜杨斌奎为师,习长篇《大红袍》,后又师从严雪亭,习《杨乃武》。唱严调,具乃师风味,又有创新。一九八三年进中国唱片厂任戏曲编辑,整理出版了大量评弹音像制品,其中《弹词流派唱腔大典》、《评弹经典---书坛珍品系列汇集》更获好评。有徒陈侃、周彬、吴含婷。一、广播书场造就了小书迷我五岁丧父,第二年,在太平轮上做船员的长兄又因轮船失事而丧生,一家陷入困境。母亲和大姐都是家庭妇女,我的同父异母的兄长胡鸣良(他的母亲生下他不久就病故,是他的姨妈即我的生母将他抚养长大,我母后成了我父亲的续弦)是滑稽名家刘春山的学生,艺名胡珊珊,常在小东门福园游乐场唱滑稽京戏,收入微薄。我的次姐拜汪秀英为师,进了长江沪剧团学戏,艺名汪蝉玲。我的小哥做了艺徒,学修无线电。母亲还接些家庭作坊的私活,做万花筒的纸筒,我在课余也帮着一起做,贴补家用。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也是丰富多彩的,不是跟哥哥到游乐场看戏,就是跟姐姐进剧场看沪剧。我的小哥学会了无线电技艺,竟自己装了一台收音机,

经常听的就是沪剧、滑稽和广播书场,而评弹成了我的最爱。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评弹的辉煌时期,广播书场要放好几个小时长篇评弹,至今在脑海里留下印象的有:刘天韵、谢毓青的《三笑》、曹汉昌的《岳传》、蒋云仙的《啼笑因缘》、丁冠渔的《英烈》、徐天翔的《胭脂》等等,而真正让我入迷的是吴子安的《隋唐》。从《程咬金卖柴筢》一直到《四平山》,我基本上一回不拉,并能牢牢记住小辈十三条好汉的名字。当时我在培光中学念初中,同学中有不少小书迷,常常在课间交流听书心得,谈得眉飞色舞,吐沫横飞,煞是有趣。二、小书迷开始进书场除了听广播书场,两位兄长领我进书场听书则更让我兴高采烈。当时,我的大哥参加了王山樵、王雪艳领衔的方言话剧团(即文明戏),后併入上海人艺。我的小哥进了交电公司,都是吃国家饭的人了,经济条件自然好了些。我至今记得,大哥曾领我到老雅庐听过唐骏祺的《三盗九龙杯》,书场里还有各种零食吃,真是惬意。还有一次,小哥买了一张大沪书场的书票,是三档评话,唐耿良的《三国》,张鸿声的《英烈》,吴子安的《隋唐》,因有客要来,一张票给了我,我拿了票,胡乱扒了两口饭,急匆匆就走了。我至今记得妈说:介急做啥?我哥猜透了我的心意,说:怕我变卦。这三挡大书听得实在煞渴。 更使我难忘的是一九五八年我竟然争取到学校组织的义务 劳动,到工人文化宫担任影院和书场的检票工作,我自然选

2016年苏州市中小学语文教师考编原题

2016年苏州市中小学语文教师考编原题 姓名 选择题。 1.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A.漂泊bó潜伏qián B.奇葩pā C.崔嵬wéi 砧板zhan D.肖像xiāo 参差cēn 2.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尽管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但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的木板的上沿。著名教授陈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几个因素比做木板,____。 A.只有几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如果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几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 ....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 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 C.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 唇齿相依 ....,缺一不可。 D. 4.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 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 (1)新春对联—— 上联: 下联: (2)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 下联: 5.甲.咬牙切齿/就代表我和你的亲密关系 乙.我拥有各式大小横直的数字/计算机计算器总算不清这笔账/我没有生命/但/收拾生命 丙.美味是早夭的原罪/肉身卸甲之后/无防备地让蒜泥调情调味/下酒/并且消化/在人体里留下胆固醇的伏笔/以在对方无可抵御的老年/温柔地报复上述三首诗所描写的对象依序是:( )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口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歧是相当大的。从大的范围上说,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等从口语上无法互通;从小的范围上说,汉语“十里不同音”,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一个县有十数种不能互通的汉语的现象,即使在号称“相对统一”的北方方言内部,亦因为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口音差异。但汉语又具有文字和使用者的高度统一性,这与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独立语言与方言的区别划定,除考虑语音上的通话度外,语音上的源流、语法、词汇、书写系统,甚至使用者的认同感、政治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因此,关于汉语是单语还是多语合集的问题,基于语言学特征的不同侧重点,或者仅仅是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其回答可能会并不相同。目前绝大部分汉语使用者还是认为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 总体而言: 在语言学者中,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多地使用“方言”一词来形容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而大陆以外的学者,部分人认为汉语内部只存在方言,部分人则认为汉语内部可分解成多种独立的语言; 在操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由于汉语传统习惯用词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方言”来形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尽管其中的部分人意识到汉语内部的差异不亚于一些语族或语支的内部差异;部分对语言学有一定了解且赞同“独立语言论”的人士,以及部分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人士,则支持视汉语为是多种独立语言的集合。 此外,在个别的语言学中文2出版物中,还存在“汉语语族”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诸如介绍汉藏语系的总概中,并没有专门的论文来讨论。事实上,尽管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构成有争论,但都同意将汉语定为汉藏语系之下的相当于“语族”地位的一门语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认为汉语和汉语语族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或者定位为汉语族——汉语支——汉语,汉语族下只含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下只含一个语言汉语。 汉语方言 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只包括汉语一种语言;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包括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语言。中国国内的学者多数支持前者,而中国以外尤其西方多数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支持后者。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是一簇相互关联的不同语言;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则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列为汉语方言。 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在这七大方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区。有时这些次方言区内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的人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一个使用粤方言的香港人可能会感到与操台山话的广东人有很多共同点,虽然他们可能不能相互理解。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显的。在华北官话、西北官话或者西南方话地区,相隔几百公里的人一般可以相互理解,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然而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例如福建,相隔只有十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互相理解了。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

经典童谣集锦

经典童谣集锦 1、做早操 早上空气真叫好,我们都来做早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2、饭前要洗手 小脸盆,水清请,小朋友们笑盈盈,小手儿,伸出来,洗一洗,白又净,吃饭前,先洗手,讲卫生,不得病。 3、小手绢 小手绢,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又擦鼻涕又擦汗,干干净净真好看。 4、搬鸡蛋 小老鼠,搬鸡蛋,鸡蛋太大怎么办?一只老鼠地上躺,紧紧抱住大鸡蛋。一只老鼠拉尾巴,拉呀拉呀拉回家。 5、小松鼠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找不着,找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6、大骆驼 骆驼骆驼志气大,风吹日晒都不怕。走沙漠,运盐巴,再苦再累不讲话。 7、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8、螳螂 螳螂哥,螳螂哥,肚儿大,吃得多。飞飞能把粉蝶捕,跳跳能把蝗虫捉。两把大刀舞起来,一只害虫不放过。 9、大蜻蜓 大蜻蜓,绿眼睛,一对眼睛亮晶晶,飞一飞,停一停,飞来飞去捉蚊蝇。 10、小鸭子 小鸭子,一身黄,扁扁嘴巴红脚掌。嘎嘎嘎嘎高声唱,一摇一摆下池塘。 11、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 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核不乱丢。 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 12 、小螃蟹 小螃蟹,真骄傲,横着身子到处跑,吓跑鱼,撞倒虾,一点也不懂礼貌。 13 、庆六一 儿童节,是六一,小朋友们真欢喜。又唱歌来又跳舞,高高兴兴庆六一。 14、花猫照镜子 小花猫,喵喵叫,不洗脸,把镜照,左边照,右边照,埋怨镜子脏,气得胡子翘。 15、蚂蚁搬虫虫 小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 16、小青蛙 小青蛙,呱呱呱,水里游,岸上爬,吃害虫,保庄稼,人人都要保护它。 17、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人人都说我真乖。 18 、红绿灯 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往前行。 19 、七个果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篮子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20、睡午觉 枕头放放平,花被盖盖好。小枕头,小花被,跟我一起睡午觉,看谁先睡着。 21 、吃荸荠 荸荠有皮,皮上有泥。洗掉荸荠皮上的泥,削去荸荠外面的皮,荸荠没了皮和泥,干干净净吃荸荠。 22 、小云骑牛去打油 小云骑牛去打油,遇着小友踢皮球,皮球飞来吓了牛,摔下小云撒了油。 23 、盆和瓶 车上有个盆,盆里有个瓶,乒乒乒,乓乓乓,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

二年级经典童谣诵读

二年级经典童谣诵读 1、大骆驼 骆驼骆驼志气大,风吹日晒都不怕。走沙漠,运盐巴,再苦再累不讲话。 2. 冬 冬天到,喜鹊叫,朵朵雪花像鹅毛,松树、柏树绿油油,腊梅、水仙开得好,雪下麦苗眯眯笑,冬眠动物睡大觉。3. 雪花 千朵花万朵花, 开在蓝天下, 飘飘飘洒洒洒, 飞向大地妈妈, 温暖着地下的, 许多嫩嫩春芽, 为孩子带来了, 无数冬的童话。 4. 堆雪人 堆呀堆,堆雪人,圆圆脸儿胖墩墩。大雪人, 真神气, 站在院里笑眯眯。不怕冷, 不怕冻, 我们一起做游戏。5. 冬爷爷 冬爷爷,走得忙, 匆匆来到小鱼塘。 来到鱼塘变魔术, 空手安上玻璃窗。 鱼儿住进水晶宫, 不怕风吹不受凉。 6.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阳坡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无凌丝。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7. 小云骑牛去打油 小云骑牛去打油, 遇着小友踢皮球, 皮球飞来吓了牛, 摔下小云撒了油 8. 扁担长板凳宽 扁担长, 板凳宽, 扁担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要绑在板凳上。 也不知扁担绑在了板凳上,还是板凳绑在了扁担上。9.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天天早起练身体。

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 有痰不要随地吐。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核不乱丢。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10. 红绿灯 妈妈走, 我也走, 我和妈妈手拉手。手拉手, 慢慢走, 一走走到马路口。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迈步走

《大话方言》读书笔记

有趣的方言 ——《大话方言》读书笔记 看到书名,以为是语言学方面的书,浏览了目录,发现是讲方言发展和方言趣闻的。易老师的作品,轻松有趣,涨知识。 这本书前面部分讲的是方言的变迁和发展,着重讲述了南方方言在古代如何随着人口的流动从北方迁徙发展而来。后面部分介绍了汉语受外来语的影响以及当代汉语的发展。 讲到汉语的方言,绕不过南方话和北方话。普通话考试的时候,南方人羡慕北方人字正方圆,轻轻松松考个高分;外出旅游,听到南方人加了密的方言,北方人可能多少会有些向往。北方话多数好懂,交流起来困难不大。南方话种类繁多,且相互间多数不易沟通交流。记得早年和奶奶去苏州昆山,说绍兴话的奶奶和说苏州话的当地人居然互相听不懂,他们说的可都是吴方言啊。不过我觉得南方方言之间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我能说一些粤语以后,上海话和浙江话就能听懂不少了;前几年去厦门游玩,地铁上的闽南语报站能听懂少许(例如这几种方言中的“下”都会说成“落”,“下雨”,“下车”叫“落雨”,“落车”)。 当年在广州时,客家的老伯告诉我客家话是从北方迁徙而来的古语,这本书告诉我们,南方方言几乎都是从北方迁徙而来,带有古汉语特点,有着古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堪称语言“活化石”。的确如此,粤语中“逛街”叫“行街”,“吃饭”叫“食饭”。同是阅读古籍,南方方言地区的人大概会觉得好懂些。普通话有四个声调,粤语有九声六调,其它的南方方言声调都不少。可以想见,我国古代人说话像唱歌一样,起伏转承,悠扬悦耳。 易老师自己讲着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把南方方言的来龙去脉逐个清理了一遍。汉语有七大方言(也有说八大方言的),吴、湘、赣、客、粤、闽这些都是南方方言,北方方言只有一种(P7)。所以《大话方言》里讲的多是南方方言。书里说北方人管粤语叫“鸟语”,看着不禁哑然失笑。有句“有名”的粤语叫“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旗”,我曾说给朋友听,他们笑个不停,一再让我重复,自己还学着说,说太像鸡叫了。作为南京人,说着北方官话,却因为地处长江三角洲,常常被人误以为说的是吴方言。在外地时,有人要我讲上海话,我可是真不会说。

为什么粤语会给人一种很好听的感觉

为什么粤语会给人一种很好听的感觉? 2015-10-30新海归精英联盟 《夏洛特烦恼》里,大傻用一口流利的孟加拉粤语唱了两句《倩女幽魂》,马冬梅一巴掌呼了上去说,不许侮辱我偶像。从这一巴掌的力度可以看出,粤语不好学啊。 粤语虽然难学,但很多人都觉得粤语很好听,粤语歌也很好听。平时和朋友聊天,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港囧》这片子唯一的成功之处就是为广大歌迷搜集了一个经典粤 语歌歌单。我觉得粤语歌好听,绝不仅仅只是因为旋律的问题。 骑行到广东,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粤语,还没有挨过巴掌。虽然不能像本地人一样地道,但大部分的交流都可以应对。作为一个粤语小学生,我觉得粤语好听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至于这九个调怎么说,可以学一下用粤语数数,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这九个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里面除了第一声和第二声和普通话一样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这九个调从最高调到最低调皆有,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非常明显。粤语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当它在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自然很好听。

调多还有一个作用是减少同音字,普通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同音字太多。小学时候从拼音学起的普通话,声母有23个,韵母24个,调4个,理论上来说可以有23 x 24 x 4 = 2208个发音。而粤语声母19个(比普通话少了四个翘舌),韵母53个,调9个,理论上可以有19 x 53 x 9 = 9063个发音。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粤语的发音丰富程度要远远大过普通话。据说是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写的神文《季姬击鸡记》,普通话读是jijijijiji,粤语读是gwaigeigikgaigei。再比如这八个字,事,室,市,世,适,试,噬,式,普通话是同一个读音,但粤语是八个互不相同的读音。粤语里很多韵母都是普通话没有的,比如《浮夸》高潮之前的部分,全为“oi”韵,《偏偏喜欢你》基本全为“eoi”韵。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因为粤语没有降调,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我查过全国一些主要方言的音调,粤语是唯一一个没有降调的方言,它九个调都是比较平的调。降调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重。武汉话听起来不够友好,一个原因就是降声太重。但在闽南,漳州人调重,泉州人调平,漳州人说泉州人讲话不好听,还是我们好听,有力度。等我屏蔽了那些漳州朋友后我就来反驳这个问题。 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粤语保留了入声。入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生,那是因为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山西、河南一带的晋语,据称和客家话

论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

论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 天堂吴韵 为什么要学习苏州话,很多人的回答往往会说继承吴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那么苏州话蕴含了哪些吴文化?学习苏州话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苏州话?本文来做一一解答。 首先,苏州话的谚语熟语中蕴含了苏州宋代以来的文化精神。苏州在南宋开始,就是中国商业中心之一。人口的聚集、活动和交流,产生的各方面的大量的经验和知识。而苏州话中的谚语熟语,用一句话,就浓缩了这些经验和知识,很多往往押韵,说起来朗朗上口。如:“一块补丁十块金”是很多老苏商中流传的谚语,它是指,我们要善于发现商业领域没有照顾到的地方,你找到了,就能从中赚钱。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反义词,“好衣裳打补丁——蚀本”,一语双关,表面的意思是,好衣服打了补丁,就会盖住本来的布料,实际上指的是在已经发展成熟的领域,大家争破头皮去抢着做,最后只有亏本。苏州人做事情的特点是慢条斯理,不急于求成。因此,吴文化给我们今天浮躁的社会,或许一支镇静剂。 其次,吴语的经济相关词汇较多。苏州话日常生活出现大量经济活动相关的词汇,如: 倒板账现到手学生意开销 浇头劈硬柴(现在AA制是外来词) 夯拔浪当蚀本货色厾脱货 以前城里人找工作,叫做“学生意”,形容货品的“货色”、“卖相”衍生到形容人身上,近年来传入中国的“AA制”其实在苏州话早就有个叫法叫做“劈硬柴”。因为苏州人生活和商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苏州话能够了解一个工商业文化下的苏州生活状态。 这些经济词汇都是融入苏州的日常生活,体现出苏州人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一个地方能不能按照经济规律做事,是经济发达的前提。这些词汇在北方方言中也有,多数是吴语地

经典童谣大全首

经典童谣(大全)首 一字歌 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二只小耗子呀,跑到粮仓里呀,吃呀,吃呀。三只小花猫呀,去抓小耗子呀,追呀,追呀。四只小花狗呀,去找小花猫呀,玩呀,玩呀。五只小山羊呀,爬到山坡上呀,爬呀,爬呀。六只小鸭子呀,跳到水里面呀,游呀,游呀。七只小百灵呀,站在树枝上呀,唱呀,唱呀。八只小孔雀呀,穿上花衣裳呀,美呀,美呀。九只小白兔呀,竖起长耳朵呀,蹦呀,蹦呀。十个小朋友呀,一起手拉手呀,笑呀,乐呀。 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10什么10。 棍子打棒球 一根棍子轻轻打,二双筷子里外扒, 三人小组爱说话,四个小兵不害怕,

五个朋友力气大。 起床歌 起床歌——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眯眯笑,咿呀呀,学说话,伸伸手,要人抱 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脚丫,穿裤子,穿上袜子穿鞋子。小镜子——小镜子,圆又圆,看宝宝,露笑脸。闭上眼,做个梦,变月亮,挂上天。小铃铛——叮铃铃,叮铃铃,一会远,一会近。小宝宝,耳朵灵,听铃声,找到铃。学画画——小宝宝,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大鞋子——大鞋子,象只船,爸爸穿,我也穿,一二一,象前走,走呀走,翻了船。逛公园——逛公园,宝宝笑,东看看,西瞧瞧,花儿香,鸟儿叫,小草绿,小树摇。看画报——小娃娃,看画报,睁大眼,仔细瞧,布娃娃,哈哈笑,伸伸手,要你抱。搭积木——大积木,红黄兰,小宝宝,最爱玩,搭火车,钻山洞,盖高楼,连着天。小汽车——小汽车,嘀嘀嘀,开过来,开过去,小宝宝,当司机,送妈妈,上班去。 斗虫飞 斗虫飞、斗虫飞、飞到南山吃露水 露水吃不到回来吃青草。 妈妈抱宝宝坐在膝上用手拉起宝宝的两手将他的两个食指对拢再分开边唱这个歌谣,慢慢地一说“斗虫飞”宝宝就会自己对拢食指。 摇煤球 摇啊摇摇煤'煤球大啊装不下 煤球小啊装不了。 让宝宝躺在毯子上爸爸妈妈对站\'各拎着毯子的两个角一边摇一边唱。

香港话与广州话的区别

香港话与广州话的区别 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和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沟通上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在某些口语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不过,回归十年来随着与内地的接触日益频密,在潜移默化中两地的语言都在起着一些变化。如今香港倡导的两文(中文、英文)三语(粤语、普通话、英语)教育,与广州目前日益流行的港式粤语,都是体现出两地在回归后语言文化的互相交融演变。 穗港两地粤语略有区别 中山大学中文系谭步云博士研究广州和香港两地粤语文化多年,他说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有学者提出粤语的双中心论,以为广州的粤语和香港的粤语都是粤语的代表方言。于是,冠名为“香港方言”的研究著作逐渐面世,甚至有“香港方言”的词典。 不过他认为,虽然两地的粤语存在一些差异,但还不至于像吴语中苏州话和永康话或湘语中长沙话和双峰话的差别那样大。如果广州话和香港话的差异有和四邑话的差异那么大,双中心论可能成立。因此,与其称为“香港方言”,还不如称为“香港话”。不过这种“香港话”,其实是指香港人的口语。它和香港人写的书面语有一定的距离。 谈到“广州话”与“香港话”的差异,谭步云博士说:“首先是韵母不同,有一些香港话中的韵母是广州话所没有的;其次是‘广州话’有高平变调和两个阴平调,香港话一般只有高平变调;不过两地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差异,有学者拿《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作语料作过分析,穗港两地之间存在差异的词有839个,占整部词典的12.34%。之前广州话受普通话影响,而香港话受英语的影响,后来则互相影响。” 谭博士举例,广州话与香港话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首先是外来词的音译或意译。例如:“Chelsea”和“Arsenal”,广州话叫“切尔西”和“阿森纳”,香港话叫“车路士”和“阿仙奴”;“stereo(stereo phony)”,广州话叫“立体声”,香港话叫“身历声”;“laser”,广州话叫“激光”,香港话叫“镭射”。其次是古语词的扬弃。例如:“祖上的福泽”,广州人没有专门的词语,香港人则叫“父荫”;“上课”,广州话就叫“上课”,而香港话叫“上堂”;“公安警察”,广州话叫“警察”,香港话叫“差人”。还有就是彼此新造的词语。例如香港方面的“金鱼缸(股票交易场所)”、“草根阶层(底层民众)”、“大哥大(早期的无线电话)”和“文员(秘书或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收皮”“二打六”等等;广州方面的“大团结(十圆面值的人民币)”、“车间金鱼(工厂里经常游手好闲的人)”和“托大脚(阿谀奉承)”等等。 港话靠文化产业影响广州 谭步云博士还介绍,香港话的发展是得益于以香港话为语言媒介的文化产业异常发达,而且香港话也是主要通过文化产业的渠道来影响广州话的,例如粤剧,电影,经典的有李小龙、成龙、周星驰等人的作品,以及现在每晚不停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和流行歌曲。 正是这般庞大的文化产业,大大地向内地推介了香港话,令到今天的广州方言中就有一定数量的香港话词汇。例如之前流行于《疯狂的石头》中的‘顶你个肺’都是源于香港话,如果再加上之前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中的香港话文化对内地特别是广州的文化影响就更深。”至于具体词语方面,谭博士指,例如“冷气”、“Book位”之类香港话已经渗透到广

苏州市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细则

苏州市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细则

2011年昆山市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细则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解释评分点分 值 考核 得分 网站内容(91分)校务公开 (13分) 学校概况 详尽介绍学校整体情况,包括历史沿革、校园、校舍配置、教师、学生情况 等。 更新度、完整性 3 机构设置学校领导介绍及分管工作,内部机构设置情况。更新度、完整性 3 政策文件 发布与学校相关上级、本校非密级文件,包括转发教育主管部门文件、重大 决策、重大事项等内容。 更新度、完整性、数量 3 联系方式首页是否显示单位地址、邮编、电话、Email及网站维护部门、联系方式等。完整性 2 发展规划发布学校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等。更新度、完整性 2 学校工作 (12分) 行政管理及时发布学校新闻与各部门工作动态发布、学校通知与公告、每周工作安排。 更新度、内容丰富性、数 量与年增长率 3 教务管理学校课务网上管理、网上查询,实验室网上管理等情况。更新度、完整性 1 后勤管理学校资产管理、物品及设备报修、食堂每周菜谱等后勤工作网络化情况。更新度、完整性 1 党建工作反映学校党建工作情况。更新度、内容丰富性 3 在线办事 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等服务。如:注册、转学、休学、党团组织关系转 移等。 快捷度 2 信息上报积极向上级教育门户网站上传学校新闻。 在登记表“网站简介”中 予以叙述、提供相关资料 2 教师工作 (22分) 教师风采介绍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如教师在师德、专业等方面的突出成果。 更新度、完整性、展示形 式多样性 4 教研工作 学科组(教研组)发布学科教学计划、教研总结、学科(教研组)动态、学 生预习计划等。 更新度、内容丰富性 5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学过童话《稻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是人之师表。今天我们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让人感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商酌(zhuó)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搀和(chān huo) 冗长(rǒnɡ)简明扼要(è)躬行(gōng xíng)不耻下问(chǐ)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繁碎:繁杂琐碎。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累赘:拖累、麻烦。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四、认真倾听,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文章纪念他。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五、学会略读,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严以律己 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非常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第11段):写叶圣陶先生的业绩和品德对后人巨大的影响。 4、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苏州话童谣44首

1、杠铃杠铃马来哉, 隔壁大姐转来哉,买各啥个小菜,茭白炒虾,田鸡踏杀老蜗,老蜗告状,告不和尚,和尚念经,念不观音,观音烧香,烧不乌龟,乌龟嚓屁,嚓到xx 嘴巴里。 吭铃吭铃马来哉,隔壁大姐转来哉,带点啥格土特产? 嘉兴粽子杭州篮,葑门塘藕水莼菜,娘搭送一眼,姐搭送一眼,做做人情,娘亦欢喜姐亦爱。 2、笃笃笃, 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 7仔内个肉,还仔内个壳。 3、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只 馒头一块糕,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只馒头一块糕,宝宝闭眼睛快困觉,醒了以后吃糕糕。摇啊摇 ,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得囡囡哈哈(咪咪)笑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娘娘真要好买条娃娃鱼来烧烧得来头不熟来尾巴焦盛入碗里BI BO BI BO 跳囡囡看着哈哈笑,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买条鱼烧烧,头勿熟,尾巴焦,摆勒碗里壁扑跳,外甥看仔哈哈笑。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买条鱼烧烧 头不熟尾巴生吃得囡囡哇哇叫 4、大清老早,惯只书包。份量蛮重 ,作业要交。 昨日夜里,老早困交。节目再好,遥控器上交 ,为啥大人,比伲逍遥(蛮好哉,伲小晨光电视机啊没有咯了)等我长大,抱牢哩困交七点钟出门,伲最勤劳, 公交车浪,牛奶面包学堂升旗,大家立好 b、p、m、f,全要记牢三三得八,(究竟多少?)回答勿出,有点烦恼课间休息,勿好乱跑中浪吃饭,胃口蛮好 ,就是味道,勿及阿婆烧得好看见老师,真有礼貌。铅笔橡皮,能用就好。互相攀比,呒不必要。身心健康,顶顶重要。团结同学,勿作兴打小报告读书卖力,赛过搭爷娘赚钞票 5、一根葱,两头通; 通来通去都是侬;坶妈来,街浪去;买只小马桶;开开来;十七八只小老虫。 6、阿亦划,啥物事? 蚊子叮,爬上来。没有梯,借拨你。谢谢奈,勿眼间。阿一划,啥物事?蚊子叮,爬上来。(多次重复) 7、鸡鸡斗,公公飞, 飞到天浪去吃老白米。鸡鸡斗,蓬蓬飞,一飞飞到稻田里,稻田里厢吃白米。鸡鸡头,蓬蓬飞,一飞飞到稻田里,稻田里厢吃白米。鸡鸡头,蓬蓬飞,一飞飞到菜地里,菜地里厢吃虫蛆。鸡鸡头,蓬蓬飞,吃得饱,长得好,鸡鸡长大请宝宝。 8、一记腻光 拷到里床里床一只缸缸里一只蛋蛋里一只黄黄里一个小和尚恩阿恩阿要吃绿豆汤 9、月亮荡荡, 姐妹双双,大姐嫁在上塘,二姐嫁在

苏州方言搞笑段子

苏州方言搞笑段子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苏州方言搞笑段子,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苏州方言搞笑段子 苏州话说“总共”这个词,可以用“夯拨郎当”或者“一塌刮子”来表示,意思有时相 同,有时有不能通用。 甲问:“挨个号头你阿拿到几何米啊” 乙说:“哪搭哦,夯拨郎当阿有五百大洋” 甲问:“朋友,统点铜钿来呢” 乙说:“册那,好意思个,我皮夹子里一塌刮子两张分” 以上两个例子中“夯拨郎当”和“一塌刮子”表示的意思相同,在表示数额往小的方向的时候,这两词可以通用的,表示“加起来才那么多”“最多才那么多”的意思。而数额往高的方向,表示“全部在内”的意思的时候好像只能用“夯拨郎当”,而不能用“一塌刮子”了。 eg.甲问:“最近哪呀,房子阿买了呀。” 乙说:“买仔套联体别墅,勒了太湖边廊。” 甲:“倷个赤佬来个歪,房子阿有几何大啊?”

乙:“连花园,夯拨郎当两百三十平方。” 甲:“格趟倷大出血了啦,划特几何铜钿啊?” 乙:“还好,撸撸刮刮连交税带装修两百七十多万。” 甲:“来三个嘛。就是格种野猫不屙屎的地方,出脚不便。” 乙:“买部汽车了歪” 对话中出现的“夯拨郎当”、“撸撸刮刮”都表示“全部在内”的意思。不知有没有感兴趣的朋友,和我一同来探讨这个呢,我先抛砖引玉吧。 小论苏州方言二:苏州话中的程度副词程度副词在普通话中有“很”“非常”“太”“十分”等。同样,在苏州话当中也有许多表示程度的副词。 常用的有表示“很”“非常”之类的,苏州话用“蛮”、“老”、“穷”程度更深可以用叠词,“老老”等,如 1.小王个人倒是蛮好的。 2.哦,格只船穷大个嘛。 3.快点转去吧,天老老晚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苏州话的程度副词中,有一个字虽然有点不雅,但使用的频率却是超过上述所有的了,所以在讨论方言的时候,无法回避,不得不提了,这个字就是“乱”,愿意专指俚语的男性的那个,但在苏州话里却仿佛什么也都搭的上了,由生/殖/器引申为骂人的话。其实在全国其他方言里同样也存在这个词。如苏州话说,“关倷乱事”。“倷懂只乱啊”,这里的“乱”读第四声,同名词的那个一样

苏州话童谣44首

苏州话童谣44首

1、杠铃杠铃马来哉, 隔壁大姐转来哉,买各啥个小菜, 茭白炒虾,田鸡踏杀老蜗,老蜗 告状,告不和尚,和尚念经,念不 观音,观音烧香,烧不乌龟,乌龟 嚓屁,嚓到xx嘴巴里。 吭铃吭铃马来哉,隔壁大姐转来哉,带点啥格土特产? 嘉兴粽子杭州篮,葑门塘藕水莼菜,娘搭送一眼,姐搭送一眼,做做人情,娘亦欢喜姐亦爱。 2、笃笃笃, 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 7仔内 个肉,还仔内个壳。 3、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 只馒头一块糕,摇啊摇,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一只馒头一块糕,宝 宝闭眼睛快困觉,醒了以后吃糕糕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 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得囡囡 哈哈(咪咪)笑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娘娘真要好买条娃娃鱼来烧 烧得来头不熟来尾巴焦盛入碗里 BI BO BI BO 跳囡囡看着哈哈笑,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买条鱼烧烧,头 勿熟,尾巴焦,摆勒碗里壁扑跳,外 甥看仔哈哈笑。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买条鱼烧烧 头不熟尾巴生吃得囡囡哇哇叫 4、大清老早,惯只书包。份量蛮重 ,作业要交。 昨日夜里,老早困交。节目再好, 遥控器上交 ,为啥大人,比伲逍遥 (蛮好哉,伲小晨光电视机啊没有 咯了) 等我长大,抱牢哩困交七点钟出门,伲最勤劳, 公交车浪,牛奶面包学堂升旗,大家立好 b、p、m、f,全要记牢三 三得八,(究竟多少?)回答勿出 ,有点烦恼 课间休息,勿好乱跑中浪吃饭,胃口蛮好 ,就是味道,勿及阿婆烧得 好看见老师,真有礼貌。铅笔橡皮,能用就好。互相攀比,呒不必要。身心健康,顶顶重要。团结同学,勿作兴打小报告读书卖力,赛过搭爷娘赚钞票 5、一根葱,两头通; 通来通去都是侬;坶妈来,街浪去;买只小马桶;开开来;十七八 只小老虫。 6、阿亦划,啥物事? 蚊子叮,爬上来。没有梯,借拨你 。谢谢奈,勿眼间。阿一划,啥物事?蚊子叮,爬上来。(多次重复) 7、鸡鸡斗,公公飞, 飞到天浪去吃老白米。鸡鸡斗,蓬 蓬飞,一飞飞到稻田里,稻田里 厢吃白米。鸡鸡头,蓬蓬飞,一飞 飞到稻田里,稻田里厢吃白米。鸡鸡头,蓬蓬飞,一飞飞到菜地里,菜地里厢吃虫蛆。鸡鸡头,蓬蓬飞,吃得饱,长得好,鸡鸡长大请宝 宝。 8、一记腻光

安踏经典广告词大全

安踏经典广告词大全 本文是关于经典句子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安踏经典广告词大全 安踏,是中国领先的体育用品企业,主要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和行销安踏品牌的体育用品,包括运动鞋、服装及配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安踏经典广告词大全,欢迎阅读1 1、我很平凡,没有过人的天份,没有命运的恩宠,现实总把我和理想隔开,世界不公平,但我知道,有一个内在的我,不甘平庸,渴望自由,无所不能,我坚信,只要执着和努力,总有一天,一个真正辉煌的我会离我越来越近,让伤痕成为我的勋章,让世界的不公平,在我面前低头,Keep moving 永不止步… 2、他没有他的天赋,他没有他的条件,你无人喝彩,世界不公平,但你有梦想的权利,让心跳成为你的宣言,让疤痕成为你的勋章,让世界的不平等,在你面前低头。 3、连续五年,我们都杀入四强,却与冠军无缘,有人说,这是没有冠军命,我们不相信宿命,只相信,在场上拼命,四强还能更强,越磨砺越光芒,安踏永不止步。 安踏广告词改编版 【原台词】 连续五年,我们都杀入四强,却与冠军无缘

有人说,这是没有冠军命 我们不相信宿命 只相信,在场上拼命 四强还能更强 越磨砺越光芒 安踏永不止步 【东北话版】 这家伙的,一整就是5年,俺们全整进四强了,却老是跟冠军整不到一起去!咋整呀! 他们都SUO,俺们没那玩意的命。 噶哈玩意!能不能行啊?! 快拉到吧啊!俺们奏是不信那玩意!那算个啥啊?! 俺们只知道在场上玩儿命地整! 四强算啥吖!冠军算哪嘎嗒的啊!俺们是最能得瑟地! 越得瑟越有劲儿唉——! 安踏--永不歇脚——! 【国产广告版】 这人啊,年轻力壮时候就爱打篮球。 过去打球,我一天穿坏三双鞋。郁闷! 现在好了,有了安踏牌篮球鞋, 我脚也不疼了,浑身都有劲了! 一口气打五场!鞋都不带坏的!

学说苏州话苏 恩 (1)

苏五 忙忙碌碌一年下来,终于放假了。休假期间不免睡睡懒觉,于是早饭的任务都交给了老妈。一天醒来,赖在床上,8岁的儿子却很勤劳,早已洗刷完毕,在客厅边玩边跟老妈说着什么。睡眼朦胧间,儿子问爷爷:“爷爷,十五怎么说?”心想今儿个怎么啦?儿子这么好学,十五不是fifteen么?爷爷回答:“十五就是苏五。”“阿婆,饿要吃苏五只汤团。”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正在用苏州话跟老妈讨论吃要吃十五个汤圆。看来这几天要求儿子学说苏州话有点起效果了。 老公和我都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8岁的儿子泽泽也是生在苏州,长在苏州。泽泽上幼儿园之前,爷爷奶奶还经常跟他说苏州话,这时泽泽也总是跟着说苏州话。等到上了幼儿园,我还担心他普通话说不好呢!入园不久,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讲普通话,自此,泽泽不管是与老师、同学,还是家人,都用普通话交流了。你和他讲苏州话,他也只会回你普通话。弄得自己爷爷奶奶也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和他痛苦的交流着,弄得奶奶也刁了个嘴跟着说普通话,把“绿豆”说成“Liu 豆”。 如今泽泽已经上二年级了,为了多让儿子说苏州话,老公在家里经常用苏州话与他交流,但是儿子就是一句苏州话也不说。这让我们有些为难,老公不希望儿子以后做个不会说苏州话的苏州人。 老公说:好好的苏州人不讲苏州话,外地人也就算了,要知道苏州话是中国最古老的方言之一,也算文化遗产吧,现在不保护如果到了将来会怎么样,岂不是会说苏州话的成了国宝?!学校里归学校里,平常生活归平常生活,我们可不能忘本啊! 这不,过年放假,老公是花了不少心思让儿子讲苏州话,他超有耐心地跟儿子讲解:苏州话对舌头灵活性要求高,学好苏州话,什么外语都不怕的,君不见,江南地区的人说外语就是比北方人的软,而且发音准确。苏州人之间说苏州话,有一种灵动的气息在围绕,那种沁人心脾的亲切,那种自然洒脱的真诚感,是普通话根本无法达到的。苏州话里的字很少有发“瓜”这种音的,苏州话很文雅……儿子听了却是似懂非懂,反倒云里雾里,一头雾水……为了提高儿子讲苏州话的积极性,大年夜那天老公还拿出红包诱惑:讲一句苏州话得一百块压岁钱。我在一边看得真是哭笑不得,无奈至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