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依据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依据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依据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依据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依据

(一)调频收发信机

1. 工信部无[2009]66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150MHz400MHz频段专用对讲机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2. 信部无[2001]793号《关于400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

3. 信部无[2005]423号《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4. 国无办频[1996]93号《关于350MHz频段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的通知》

5. 使用频段:336 MHz~399.9MHz

(1)360MHz:基站发射频段:361 MHz~368MHz

移动台发射频段:351 MHz~358MHz

同频单工频段:358 MHz~361MHz

(2)380MHz:基站发射频段:382 MHz~389MHz

移动台发射频段:372 MHz~379MHz

同频单工频段:379 MHz~382MHz

6. 信无函[2001]85号《关于重新调整336~399MHz频段移动通信频率配置及管理办法的通知》

频率配置: 频率配置分为12.5kHz信道间隔和25kHz信道间隔两种方式

频率分配及审批管理:

(1)部门规划使用频率:

1)351 MHz~356MHz/361 MHz~366MHz

2)356 MHz~358MHz/366 MHz~389MHz

3)376 MHz~379MHz/386 MHz~389MHz

4)358 MHz~361MHz

5)379 MHz~380.5MHz

(2)共用组网频率:

1)372 MHz~376MHz/382 MHz~386MHz

2)380.5 MHz~382MHz

7. GB/T 21646-2008《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

8. 信息产业部《关于公众对讲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1】869号)

工作频率(单位:MHz):409.7500; 409.7625; 409.7750; 409.7875; 409.8000;

409.8125; 409.8250; 409.8375; 409.8500; 409.8625;

409.8750; 409.8875; 409.9000; 409.9125; 409.9250;

409.9375; 409.9500; 409.9625 ;409.9750; 409.9875。

(共20个)

9. GB/T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

10. GB 12192-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

11. GB 12193-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

12. 信无函[2005] 53号《关于进一步推广应用900MHz频段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

13. 信部无〔2002〕10号《关于900 MHz频段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关使用频率有关问题的通知》

14. GB/T 15939-1995《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

15. GB 15160-94《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体制》

16. 国无办频[1998]66号《关于450 MHz频段内增加农村无线接入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17. 信部无【2001】869号《关于公众对讲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数传电台

18. 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

19. 国无管[1991]5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民用超短波遥测、遥控、数据传输业务频段规划的通知》

使用频段:223.025 MHz ~235.000MHz,其中229.0 MHz~235.0MHz频段在北京地区用于射电天文业务,其他业务不得对其产生有害干扰。

20. 国无管〔1997〕3号《关于800MHz无线数据通信系统频率管理规定的通知》

使用频段及其分组:

1)将821~825NHz/866~870MHz作为无线电数据通信业务的使用频段, 接收和发射频率间隔为

45MHz。其中,866~870MHz用于基地台(或中心站)发射,821~825MHz用于无线(固定或移动)终端发射。

2)将821~825MHz/866~870MHz分成A(821~824MHz/866~869MHz)和B(824~

825MHz/869~870MHz)两个频段。

说明:1)设备测试时须能够发出单载波以及调制波。

2)设备申请表中须表明设备调制方式及传输速率。

3)在标准与文件中的技术指标相冲突时要以严格的指标为准。

(三)集群基站和移动台

21. 信部无〔2001〕518号《关于800MHz集群频率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频率范围:基站:TX:851 MHz~866MHz RX:806 MHz~821MHz

移动台:TX:806 MHz~821MHz RX:851 MHz~866MHz

22. 信无函[2004]54号《关于350~390频段数字集群通信设备技术指标的通知》

频率范围: A段:上行:351 MHz~358MHz 下行:361 MHz~368MHz

B段:上行372 MHz~379MHz 下行:382 MHz~389MHz

23. GB/T 15874—1995《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

24. SJ/T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

25. 信无函[2007]18号《800MHz数字集群通信频率台(站)管理规定》

26. YDC 031-2004《基于CDMA 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27. YDC 030-2004《基于GSM 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74—1995《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

29. PRO-INT-014-C-2003 《800MHz Transceiver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iDEN Protocol》

30. ETSI EN 300 394-1

《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TETRA);Conformance testing specification; Part 1: Radio》

31. ETSI TS 101 789-1

《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TETRA); TMO Repeaters; Part 1: Requirements, test methods a nd limits》

说明:

1)模拟集群基站及移动台在测试时要脱网测试。

2)800MHz模拟集群基站及移动台要参照标准GB/T15874-1995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其余频段的模拟集群基站及移动台要参照标准GB/T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调件》。

3)350MHz频段要参照检验依据中的两个文件。

4)800MHz模拟集群到2005年12月31日停止型号核准。

5)数字集群包括TETRA,iDEN,GoTa,GT800四种体制。

6)数字集群基站及移动台在测试时要由生产厂商提供专门的测试软件来配合测试,控制被测设备进入测试状态。如不能提供测试软件的要提供被测设备的控制代码以进行测试。

(四)短波单边带

核准频率范围:1.6 MHz~29.999MHz

1. GB/T 16946-1997《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2. GB/T 6933-1995 《短波单边带发射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3. GB/T 6934-1995《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五)无线寻呼发射机

1.信部无〔1999〕12号《关于发布无线寻呼发射机技术指标的通知》

频率容限: 150MHz频段:5*10-7频段(单基站)1*10-7(多基站)

280MHz频段:3*10-7频段(单基站)1*10-7(多基站)

发射功率:≤100W(19dBm±1dB)

2. 信无〔1999〕155号《关于下发寻呼发射机加装的单向器合路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3.GB/T 15938—1995《无线寻呼系统设备总规范》

(六)3.5GHz无线接入系统通信设备

1. 信部无〔2000〕88号《关于3.4—3.6G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使用频率的通知》

使用频段:3400 MHz~3430MHz(终端站),3500 MHz~3530MHz(中心站)

2. YD/T 1158—2000《接入网技术要求——

3.5GHz固定无线接入》

3. YD/T 1197—2002《接入网测试方法——3.5GHz固定无线接入》

(七)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设备

1. 信部无〔2001〕652号《关于发布26GHz频段FDD方式频率规划(试行)的通知》

工作频段:

中心站发射频段:24.507 GHz~25.515GHz

远端站发射频段:25.757 GHz~26.765GHz

2. YD/T 1186——2002《接入网技术要求——26GHz本地多点分配系统》

3. YD/T 1301——2004《接入网测试方法——26GHz本地多点分配系统》

(八)DECT无线接入系统

1. 信部〔1998〕649号《关于PHS和DECT无线接入系统共用1.9GHz频段频率台站管理规定的通知》频率分配:

1) DECT无线系统使用1905 MHz~1920MHz

2) PHS无线系统使用1900 MHz~1915 MHz

2. ETSI TBR 6

《Radio Equipment and Systems(RES);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General terminal attachment requirements》

3. ETSI EN 300 176-1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DECT);Test Specification; Part 1:Radio》

(九)无绳电话机

1. 信无〔2000〕10号《关于数字无绳电话机使用1915 MHz—1920MHz频段有关问题的通知》临时使用频率: 1915 MHz—1920MHz

2. 信无函[2003]159号《关于调整2.4GHz频段数字无绳电话机部分技术指标的通知》

3. 信部无[2005]423号文件―关于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的通知

4. GB/T 16891—1997《无线电话系统设备总规范》

说明: 1915MHz~1920MHz频带的数字无绳电话机在2003年1月1日后停止型号核准。

(十)SCDMA无线接入系统

核准频率范围:

工作在1800MHz 频段的SCDMA的无线设备工作频段为1785MHz~1805MHz。

工作在400MHz 频段的SCDMA 的无线设备工作频段为406.5MHz~409.5MHz。

1. 工信部无[2008]332号关于固定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使用频率的通知

2. 信部无[2003]408号关于扩展1800MHz无线接入系统使用频段的通知

3. YDC1487-2006《400/1800MHz SCDMA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500kHz的系统技术要求》

4. YDC1488-2006《400/1800MHz SCDMA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500kHz的系统测试方法》

(十一)专用移动无线视频传输系统

工作频段:336 MHz ~344 MHz

1. 工信部无[2008]333号关于专业移动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使用频率的通知

(十二)射频识别设备(RFID)

工作频段:

频率范围发射功率

920 MHz~925MHz / 840 MHz~845MHz 0.1W

920.5 MHz~924.5MHz / 840.5 MHz~

2.0W

844.5 MHz

1. 信部无[2007]205号《关于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

(十三)TD-SCDMA基站

工作频段:1880 MHz~1920MHz 2010 MHz~2025MHz 2320 MHz~2370MHz

1. 信部无[2002]479号《关于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规划问题的通知》

2. 信无函[2007]22号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

3. 工信部无函[2009]11号《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使用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的批复》

4. 工信部无函[2009]572号《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增加TD-SCDMA系统使用频率的批复》

5. YD/T1365-2006《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6. YD/T1366-2006《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测试方法》

7. YD/T1719-2007《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无线接入

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8. YD/T1720-2007《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测试方法》

9. 3GPP TS 25.14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Base Station (BS) conformance test ing (TDD)》

(十四)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 MHz~915MHz/1710 MHz~1785MHz

Rx:930 MHz~960MHz/1805 MHz~1880MHz

1. YD 1214-2006《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

2. YD 1215-2006《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

3. YD/T883-1999《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

4. 3GPP TS 51.010-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 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 ons system (Phase 2+); Mobile Station (MS)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Part 1: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Release 6)》

5.ETSI TS 101 087 V8.8.0(2003-0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System (BSS) equip ment specification; Radio aspects (3GPP TS 11.21 version 8.8.0 Release 1999)》

(十五)CDMA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825 MHz~835MHz

Rx:870 MHz~880MHz

1. 信部无[2002]65号《信息产业部关于800MHz频段CDMA系统基站和直放机杂散发射限值及与

900MHz频段GSM系统邻频共用设台要求的通知》

2. YD/T1029-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基站部分》

3. YD/T1047-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基站部分》

4. YDC 014-2003《800MHz CDMA 1X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基站子系统》

8. YDC 022-2003《800MHz CDMA 1X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方法:基站子系统》

9. YD 1169.2-2001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10. YDC 023-2006 《800MHz CDMA 1X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第一部分基本无线指标、功能和性能》

11. TIA/EIA/IS-98F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Cellular Mobile Stations》

12. 3GPP2 C.S0010-C Version 2.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Base Stations》

13. ITU-R SM.329-10《Unwanted emissions in the spurious domain》

(十六)WCDMA基站

1. YD/T 1552-2007《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2. YD/T 1553-2007《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3. YD/T 1595.2-2007《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2部分:基

站及其辅助设备》

4. YD/T 1554-2007《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5. ETSI TS 125 104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Base Station (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DD) 》

6. ETSI TS 125 141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Base Station (BS) conformance testing (FDD)》

(十七)数字微波通信机

1. 信部无[2000] 705号《关于调整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的通知》核准频率范围:

1)1.5GHz频段:1427 MHz~1525MHz

2) 4.0GHz频段:3600 MHz~4200MHz

3) 5.0GHz频段:4400 MHz~5000MHz

4) 6.0GHz频段:5925 MHz~6425MHz(L) 6425 MHz~7110MHz(U)

5) 7.0GHz频段:7125 MHz~7425MHz(L) 7425 MHz~7725MHz(U)

6) 8.0GHz频段:7725 MHz~8275MHz(L) 8275 MHz~8500MHz(M)

7) 11.0GHz频段:10700 MHz~11700MHz

8) 13.0GHz频段:12750 MHz~13250MHz

9) 14.0GHz频段:14249 MHz~14501MHz

10) 15.0GHz频段:14500 MHz~15350MHz

11) 18.0GHz频段:17700 MHz~19700MHz

12) 23.0GHz频段:21200 MHz~23600MHz

2. GB/T 13621-1999《100 MHz~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

3. ETSI EN 301 216 《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to-Point equipment; Plesiochronous Di gital Hierarchy (PDH); Low and medium capacity and STM-O digital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 n the frequency bands in the range 3GHz to 11GHz 》

4. ETSI EN 301 128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to-Point equipment; Plesiochronous Di gital Hierarchy (PDH); Low and medium capacity digital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13GH z, 15GHz and 18GHz frequency bands》

5. ETSI EN 300 198 《Fixed Radio Systems;Point-to-Point equipment; Parameters for ra dio system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signals operating at 23GHz 》

6. ETSI EN 300 430《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to-Point equipment;

Parameters for radio system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TM-1 digital signal operating in the 1 8GHz frequency band with channel spacing of 55MHz and 27.5MHz 》

7. ETSI EN 300 234《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to-Point equipment;

High capacity digital radio systems carrying 1 ×STM-

1 signals and operating in frequency bands with about 30 MHz channel spacing and alternate

d arrangements

8. ETSI EN 302 217-2-2 《Fixed Radio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for poi nt-to-point equipment and Antennas; Part 2-2: Harmonized EN covering Essential requireme nts of Article 3.2 of R&TTE Directive for digital systems operating in Frequency bands where f requency co-ordination is applied》

9. ETSI EN 301 126-1

《Fixed Radio Systems; Conformance testing; Part 1: Point-to-Point equipment -Definitions,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

10. ARIB STD-B33

《Portable OFDM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Television Program Contribution》

说明:1. 1~30GHz数字微波通信机设备的工作频段范围、信道划分、设备容量及射频波道配置要严格按照信部无[2000]70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2. 设备申请时要注明其调制方式、工作频段、输出功率、设备容量等信息。

(十八)扩频通信设备

1. 国无办频[1997]11号《关于扩频通信有关技术指标规定的通知》

使用频段:336 MHz ~399.9MHz 2400 MHz ~2483.5MHz

2. 信部无〔2002〕277号《关于使用5.8GHz频段频率事宜的通知》

使用频段:5725 MHz ~5850MHz

发射功率:≤500mW和≤27dBm

3. 信部无【2002】353号,《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使用频段:2.4 GHz~2.4835GHz

4. ETSI EN 300 32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ERM);Wideband Transmission s ystems; Data transmission equipment operating in the 2.4 GHz ISM band and using spread s pectrum modulation techniques; Part 1: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st conditions》

说明:需提供天线方向图和天线增益。

(十九)卫星地球站射频单元

1. GB/T 16952-1997《卫星通信中央站通用技术条件》

2. GB/T 1144

3.5-94《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

3. ESS-308(Rev.10)

《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FOR INTERMEDIATE DATA RATE DIGITAL CARRIERS USI NG CONVOLUTIONAL ENCODING/VITERBI ENCODING AND QPSK MODULATION》

4. SSOG 308《QPSK/FDMA:IDR CARRIERS LINE-UP》

(二十)海事卫星

核准频率范围:

TX:1626.5 MHz~1646.5MHz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9574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标准范本 In order to make the rules open, maintain the collective coordination,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wer of the group, and realize the legal basis of management. (规章制度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规章制度文件适合在管理中,为使规则公开化,让所有人保持集体的协调,维护集体的利益,从而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实现管理有法可依,内部运行有规则保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一、质量检验科是产品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的专职机构,对原材料进厂,产品生产的过程检验以及产品入库、出厂全过程的质量检验负责,节实做到不合格原材料不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二、质量检验工作严格按国家标准,产品图样进行检验,生产过程各工序的检验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生产工人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专职检验人员严把质量关。

三、产品的过程检验由各工序的检验员负责,将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交付下道工序,不合格品另行堆放。 四、产品的成品检验(出厂检验),由专职检验员负责,成品检验员必须对产品过程检验和控制全面了解,确定无误再进行成品检验,合格品填写入库单入库 篇2:二次装修工程质量检验员的岗位职责 二次装修工程质量检验员的岗位职责 (1)督促施工班组对已完成的项目内容即使进行自检、交接检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如实记录,并予以复查,监督和掌握质量概况,发现问题即使纠正,确保工程质量;

无线电设备用语规范

很多无线电爱好者在刚刚购买设备后,都急切的想按下发射键说点什么。殊不知,良好的通联习惯就在此刻即将养成。“一步错、满盘输”,没有正确的通联习惯,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轻则招致其它HAM的反感,减少了通联次数;重则破坏正常的通联秩序,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日常通联(U段400MHz/V段140MHz)的规范用语及操作方法。 首先,要在频率上“守听”。打开机器后,无论在哪个频率,都要等待几秒钟,听听是否有其它朋友正在使用该频率。如果有朋友正在通联,应该等他们说完。确认暂时没有朋友使用频率,可以开始呼叫了。正确的呼叫用语:“CQ、CQ、CQ,这里是BG1XXX(此为呼号)呼叫,并等待回应。”听到有朋友回答:“BG1XXX,这里是BG1ZZZ(另一呼号),抄收您的信号,您请讲。”这时,您就可以将所要说的事情讲出,注意语句一定要简短。例如:“您好BG1ZZZ,这里是BG1XXX,我想询问。。。”通联过程中,不必每句都重复双方呼号,但至少在通联四、五句以上时重复一下,以便其它在频率上守听的朋友可以知道是谁在使用,也使通联对象清楚您是在和谁讲话。通联结束后,应该礼貌的报出结束语:“BG1ZZZ,这里是BG1XXX,很高兴与您通联,73!再见。”至此,一段正确的通联结束。

如果在守听的过程中,对其它朋友通联的事情很有兴趣,或是想加入他们的通联,可以选择“插入”。正确的方法是:在双方谈话的间隙,最好是一件事情说完的时候呼叫:“插入、插入、插入”。等待通联的任意一方提出:“插入的朋友请讲”后,方可加入通联。最好首先感谢通联双方,然后再说出自己的事情。通联结束,还应该再次感谢通联双方,并讲话语权交还给他们。 如果想在频率上呼叫某一位HAM(对方呼号是BG1AAA),在呼叫时不要呼叫“CQ”,应该直接呼叫对方呼号。例如:在确认频率暂无人使用时:“BG1AAA、BG1AAA、BG1AAA,这里是BG1XXX.”,对方抄收到您的信号,通联正式开始。 注解: 另外,900兆联系是指手机联系。 “守听”--在频率上听其它朋友通联,并不发射说话。 “抄收”--可以理解为收到、听到、明白了。

驾驶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

驾驶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 驾驶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船上工作经验,依据船舶规范和公约要求,对船舶驾驶台上无线电设备的日常检测进行了全面总结,正确的掌握这些方法对于提高船舶的安全营运水平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船舶无线电检测 1.驾驶台上无线电设备的外部检查1 . 1罗经甲板检查 ①检查天线的布置是否合理,天线外观状况是否良好。②罗经甲板上所有电缆应用金属扎带沿支架绑扎,电缆进入各设备入口应用填料密封。③检查VDR和EPIRB固定位置周围上方空间无遮挡物。④查看桅杆及其上附连设备的总体状况是否良好。⑤天线的检查:M/HF 天线由SSB无线电话收发天线和DSC无线电话数字选择呼叫天线组成。天线周围应有围栏防护并标识高压危险,发射天线馈线应绝缘。雷达天线安装位置必须考虑到工作距离和盲区的因素,工作盲区不得大于 50 米。如果船舶配置两台雷达,应尽可能将S 波段雷达装在上,而X 波段雷达装在下面。AIS天线由VHF天线和AIS-GPS天线组成,它的VHF天线其安装位置的水平面360度内应无障碍物,并应在水平方向距离导体结构2米以上。AIS的VHF天线应安全地远离雷达、发射机等类似的高功率源天线,AIS的VHF 天线与船舶VHF电话天线应在水平方向上间隔10米或在垂直方向上间隔2 米。GNSS天线:应在水平360度仰角5度至90度范围内无连续障碍物,桅、支架等障碍物不应在较大的水平角度范围内遮盖天线。天线应远离雷达、INMARSAT系统等高功率发射机发射波束3米。 1 . 2驾驶室外两侧的检查 ①核查左右舷灯状况,角度是否正确,背面无光黑漆是否有破坏。 ②室外两侧舵角指示器、螺旋桨转速指示器、喇叭、BNWAS复位按钮、电罗经复示器等是否正常。注意露天电气设备的应满足防水等级 IP44。 1 . 3无线电资料配备检查

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 CCAR-118TM (1990年5月2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第7号公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航空无线电台站的设置 (3) 第三章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4) 第四章航空无线电台站呼号频率的指配 (5) 第五章外国航空公司使用航空无线电台的管理 (7) 第六章航空无线电台站干扰的申诉与处理 (7) 第七章无线电通信纪律和保密 (9) 第八章附则 (9) 附表一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 (11) 附表二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器电台执照申请表 (12) 附表三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备频率呼号变更表 (13) 附表四有害干扰报告表 (1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保障民用航空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设置、使用民用航空无线电业务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民用航空无线电业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中国民航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分别实施。 第四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规章及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规定。 二、审批民用航空各类航空无线电业务台站的设置,指配工作频率和呼号,核发无线电台执照。 三、检查和监督各类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的业务工作,受理有关无线电干扰的申诉,并负责处理与协调。 四、参与制订有关航空业务无线电管理的国家技术标准。 五、办理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的有关航空无线电管理的事宜。 第五条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办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的日常业务。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成立相应的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承办本地区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工作。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的检验依据含参考标准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测的检验依据(含参考标准) (一)调频收发信机 1.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350 MHz频段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技术指标的通知》(国无办频〔1996〕93号) 使用频段:336-399.9MKz (1)360MHz:基站发射频段:361-368MHz 移动台发射频段:351-358MHz 同频单工频段:358-361MHz (2)380MHz:基站发射频段:382-389MHz 移动台发射频段:372-379MHz 同频单工频段:379-382MHz 2.《关于重新调整336-399MHz频段移动通信频率配置及管理办法的通知》(信无函【2001】85号) 频率配置: 频率配置分为12.5kHz信道间隔和25kHz信道间隔两种方式 频率分配及审批管理: (1)部门规划使用频率: 1)351-356MHz/361-366MHz 2)356-358MHz/366-389MHz 3)376-379MHz/386-389MHz 4)358-361MHz 5)379-380.5MHz 上述各段频率由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分别配给军队、武警部队和公安系统,用于组建各系统指挥调度通信网。 (2)共用组网频率: 1.372-376MHz/382-386MHz 2.380.5-382MHz 3.信息产业部《关于公众对讲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1】869号)工作频率(单位:MHz):409.7500; 409.7625; 409.7750; 409.7875; 409.8000; 409.8125; 409.8250; 409.8375; 409.8500; 409.8625; 409.8750; 409.8875; 409.9000; 409.9125; 409.9250; 409.9375; 409.9500; 409.9625 ;409.9750; 409.9875。(共20个) 4.信息产业部《关于400 MHz频段公众对讲机业务频率规划的通知》 信部无【2001】793号 工作频率同3 5.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450 MHz频段内增加农村无线接入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无办频[1998]66号 使用频率范围:基地台发射频率:460.500-461.975MHz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一、具体技术指标 (一) 通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 A类设备 1.使用频率为:9kHz-190kHz 磁场强度发射限值 B类设备 1.使用频率:1.7- 2.1MHz,2.2- 3.0MHz, 3.1- 4.1MHz,4.2- 5.6MHz, 5.7- 6.2MHz, 7.3- 8.3MHz, 8.4-9.9MHz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9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 4.6dB带宽不大于200kHz C类设备 1.使用频率:6.765-6.795MHz,13.553-13.567MHz, 26.957-27.283MHz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42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 4.杂散辐射:对于13.553-13.567MHz频段设备,频段两端偏移140kHz频率范围的限值为9dBμA/m(10米处,准峰值)。 D类设备 1.使用频率:315kHz-30MHz范围内排除上述A、B、C类设备外的频率。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 对于315kHz-1MHz:不大于-5dBμA/m(准峰值); 1MHz-30MHz:不大于-15 dBμA/m(准峰值)。 E类设备 1.使用频率:40.66-40.70MHz 2.发射功率限值:10mW(e.r.p) 3.频率容限:100×10-6 F类设备 本类设备是指工作于2400-2483.5MHz频段,除数字无绳电话、蓝牙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以外的其它短距离无线电设备。 1.使用频率:2400-2483.50MHz 2.发射功率限值:10mW(e.i.r.p) 3.频率容限:75kHz G类设备 1.使用频率:24.00-24.25GHz 2.发射功率限值:不大于20mW(e.i.r.p) (二)通用无线遥控设备 不得用于无线控制玩具; 若使用频率与当地声音、电视广播电台频率相同时,不得在当地使用; 若对当地声音、电视广播接收产生干扰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待消除干扰或调整到无干扰频率后方可重新使用。 1.使用频率:470-566MHz,614-787MHz 2.发射功率限值:5mW(e.r.p) 3.占用带宽:不大于1.0MHz (三)无线传声器和民用无线电计量仪表等类型设备 用于教育、文化部门的视听训练,电影院、音乐厅、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及残

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各省市无线电监测网建设所面临的异构系统难以整合、监测手段被动低效、业务决策缺乏依据、指挥调度流程不畅等难题依然存在。华日公司的智能监测网系统,通过整合各类已建的固定监测站(含小型站)、移动监测站及网格化监测系统资源,并增补适当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对现有监测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全时全域频谱监测能力,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大大提升了整个监测网的管理运行自动化水平,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监测网系统,可为智慧无线电管理提供诸多有力的支撑: ●监测网运行模式从临时被动任务执行转向长时主动数据收集; ●数据采集从手工碎片化转向自动连续化;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率; ●增强监测网管理能力,减轻运维人员工作压力; ●从单维监测数据分析转向多维频谱管理决策; ●干扰处置、考试保障、重大活动保障等的异常预警和全程支持; ●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软件动态改变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 系统能力 1)全域监测设施联合作业能力 智能监测网的核心运行基础是通过面向服务中间件和标准的接口规范实现对来自于不同厂商的监测系统的整合,并提供统一的设备控制、数据管理和分析界面,形成监测一体化平台,从而盘活全网资源,提升异构系统联合作业的能力。当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能力将大为突破现有监测系统在监测资源调度上的瓶颈。

2)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智能网络管理能力 伴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大量新型监测设备接入系统,使监测网的规模和运维难度日益增大。华日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以网络拓扑和地理分布为视点,对站点环境、站点设备、网络流量、设备资源消耗等进行监控,能对在网站点进行统一的监测任务调度、遥控开关机、设备自检,并提供基于设备自检和网络检测的故障告警和基于7X24小时电磁环境数据采集分析的设备数据异常预警,从而系统运维带来极大便利。 3)监测网自动运行能力 除支持常规监测功能外,智能监测网全网均在系统后台服务器的调度下,根据频谱监测数据自动化分析的需要,7X24小时不间断执行各类电磁环境数据、信号特征数据、多模式组合定位数据等的采集任务,并将所获取的数据自动分类压缩汇入各类专题数据库中。移动监测站、可搬移设备、无人升空监测平台等设备的数据也可在线或离线汇入系统。这种“大小结合,移动补盲”的联合作业模式,在大幅降低监测站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监测设备的利用率,使无线电管理机构更实时严密地掌握所辖区域的完整电磁态势。 4)海量监测数据存储能力 随着监测站的增多与全时全域电磁环境数据采集模式的建立,全网积累的数据量将会有爆发式增长,对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华日智能监测网依托成熟、安全、可靠的云存储与云计算服务,采用虚拟化存储等技术,可适应海量电磁环境数据大规模存储的需求,减轻用户在数据存储设备运维方面的压力,并在对应用层屏蔽了数据物理存储位置信息的同时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形成无线电管理云数据库,使数据应用具有更好的弹性,能满

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附件1 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防止和减少无线电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和保障良好的电磁环境,促进无线电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研制、生产、进口等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无线电发射设备是指为开展各类无线电业务而发射无线电波的设备。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不适用本规定,但其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应当符合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第四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和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布和调整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目录,制定型号核准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依照本规定负责本

行政区域内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临时进关批准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第五条除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外,生产、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其他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向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型号核准。 第六条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有相应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质量保证体系; (二)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工作频率、功率等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申请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未被列入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失信名单。 第七条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应当向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签署的书面申请和承诺书; (二)加盖申请人签章的营业执照副本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境外申请人提供加盖申请人签章的组织机构说明材料;

无线电设备检测报告

2.4G\5.8G无线接入设备 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2016-7-1-1 设备名称:H3C WA2620X室外型802.11ac无线接入设备委托单位:华三通信技术 检测类别:入网检测

检验报告信息目录 一、本报告注意事项 二、检测单位信息 三、委托单位信息 四、主要信息 1.被检设备名称 2.委托单位 3.检测地点 4.检测依据 5.检测项目 6.检验结论 五、检测信息 1.测试连接图 2.测试设备 3.测试环境及相关信息 六、检测容及数据

一、本报告注意事项 1.检验报告无设备“检验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未经批准,不得全部或部分复制检验报告。 3.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4.检验报告无批准、审核、检测人员签字无效。 5.检验报告涂改无效。 6.本检测结果仅对所检物品负责。 7.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两个月向检测单位提出。 二、检测单位信息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063000 电话:0315 传真:0315 三、委托单位信息 委托单位:华三通信技术 地址:市滨江区之江科技工业园六合路310号 邮政编码:310000 电话:00 传真:00

四、主要信息

编写:88888 审核:888888 批准:888888

五、检测信息 1、测试连接图: 2、测试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生产厂商校准日期 1 频谱/信号分析仪 1 Agilent 2015.01.06 2 DC1900SW3测量控制箱 1 世纪德辰2015.01.06 3、测试环境及相关信息: 检测地点东经118°11′46″温度23℃北纬39°40′14″海拔21米 电压220V 湿度35%RH 气压1005Hpa

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规定试行

精心整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 规定(试行)》的通知 工信部无〔2017〕2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各相关单位: 心(以下统称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使用的各类无线电监测设施在系统选型、建设验收、日常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内的测试验证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对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负责制定本地区(单位)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方案,选择测试验证机构,指导并监督测试验证工作的具体实施,维护无线电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应对新建无线电监测设施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测试验证,对在用无线电监测设施进行定期测试验证,确保无线电监测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持续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第六条根据设备状况,对固定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及系统中的监测接收机每5~7年测试验证一次,对移动、可搬移和便携式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及系统中的监测接收机每3~5年测试验证一次。 超过10年的无线电监测设施,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测试验证周期。 第七条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应综合考虑本地区(单位)无线电监测设施 况。 第十条无线电监测设施的测试验证方法应按照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国际电信联盟建议书进行(部分标准名称见附件)。 对尚无相关标准作为测试依据的,各无线电监测设施使用单位应会同相关技术部门和测试验证机构,参考相关标准,科学合理制定测试验证方法,经专家评审后实施。 第十一条在新购置无线电监测设施和对在用无线电监测设施进行一体化服务改造时,相关设备应满足《超短波监测管理服务接口规范》要求。鼓励相关单位在设备购置或系统改造升级时提出对《超短波监测管理服务接口规范》符合性的测评要求,并采用软件测试系统开展测试验证工作。

无线电管理知识竞赛试题(1)教学内容

“威海移动杯”无线电管理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5题,25分) 1、无线电频谱资源属所有 A、国家 B、集体 C、个人 D、设台单位和个人 2、无线电台执照的有效期不超过年,临时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不超过半年。 A、1 B、2 C、3 D、4 3、无线电频率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年。期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30日内向原指配机构办理续用手续。 A、1 B、5 C、10 D、20 4、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外国组织和个人不得运用电子监测设备在我国境内进行。 A、无线电台设置 B、电波参数测试 C、电器厂房建设 D、电子产品生产 5、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及其组装件,应当具有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发的,经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审核后,海关凭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出具的核准文件办理通关手续。 A、无线电台执照 B、进口许可证

C、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D、缴费证明 6、无线电台经批准使用后,应当按照核定的项目进行工作 与工作无关的信号。 A、不得发射和接收 B、可以发射,但不可以接收 C、不可以发射,但可以接收 D、可以发射和接收 7、经批准临时使用的频率和呼号,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期满使用权自行终止。 A、半年 B、1年 C、2年 D、5年 8、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 A、供私家车主或者相应组织作为行车安全保障和途中消遣工具。 B、供公民在业余时间进行与个人生活事务有关的通信。 C、供公民在业余时间进行休闲娱乐。 D、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 9、个人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台的年龄条件是 A、年满18周岁 B、年满16周岁 C、具备《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者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台不受年龄限制

产品检验规范方案

深圳市腾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产品检验规范 编制黄琳 审核刘卿 批准涂总 2016—11—10 发布2016—11—10实施深圳市腾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发布 产品检验规范

第一部分:总则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中产品和产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检验和成品出厂检验。2.职责 2.1技术部负责编制原辅材料、生产过程产品和产成品检验规程。 2.2品质部负责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产品检验和成品的出厂检验。 3.检验程序 3.1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采购产品、生产过程产品、成品出厂检验应按本规程的要求,经 品质部检验/验证合格后方可入库或使用。 3.2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进厂,由品质部首先检查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或质量保 证单,如无以上合格证明之一时,品质部不予进货检验,特殊情况要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合格证明检查符合要求后,可按后述程序进行检验或验证。 3.3抽样组批 3.3.1供检查用的样本应从检查批中随机抽样,样本在产品结构、工艺水平、性能要求等方 面对抽查产品具有代表性。 3.3.2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进货检验或验证:由同一品种规格、同一供方生产的同批原材 料、外购外协件组成。 3.3.3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的检查批由同一机台生产的同一产品组成一个批量。 3.3.4成品出厂检验的检查批由同一机台生产的同一产品组成;非同一机台生产的产品组成 的检查批,应加倍抽样检验。 3.4抽样规则 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中产品、成品检验的抽样规则,按抽样检验标准的规定进行。 3.6判定原则 产品经检验测试后,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时,应剔除不合格品,再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第二次检验仍不合格时: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产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生产过程中产品和成品,则应100%检验,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记录 4.1质量记录应真实反映产品质量情况,质量记录填写应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4.2质量记录一般不允许更改。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日期。 4.3质量记录的表式、内容和保存期,应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的介绍

第十六章无线电发射机检测方法和标准介绍 一、前言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检测工作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研制、生产、进口、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维护正常的空中电波秩序,从源头上减少干扰源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在设台前对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检测以及日常的年检是监测工作及进行合理的台站面局的基础性工作。 对各类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工作频段、信号特征、杂散发射、占用带宽以及其它一些重要参数的充分掌握可以提高监测及查处干扰的效率和质量,是从事无线电管理的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近年来,无线通信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加上传统的各类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发射机的种类十分繁杂,相应的无线电管理文件、国际、国内的技术标准众多。本文力争从基本原理出发,对涉及到的一些共性的设备检测的方法做一说明,并尽量涵盖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所关心的检测项目。 二、技术各词解释 2.1频率容限 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允许偏差。单位为相对值或绝对值。 2.2发射功率 发射功率依据其测试位置或发射途径不同分为: ——端口传导功率(匹配状态) ——辐射功率(包括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和有效辐射功率,前者比后者大2.15dB) 根据发射类别或信号特征发射功率亦可分为: ——峰包功率(调制包络最高峰一个射频周期内的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发射机在调制中以所遇到的最低频率周期相比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功率) ——载波功率(无调制时载波的平均功率) 2.3必要带宽 对于给定的发射类别,恰好确保进行规定条件下要求的质量和速率的信息传输所需的带宽。 2.4占用带宽 此带宽外的上、下限频带所对应的发射功率分别为一确定发射总功率的β/2。一般取β/2为0.5%。 2.5非意愿发射(unwanted emission) 杂散发射域:在必要带宽外但不包括杂散域对应的频率范围,这里带外发射通常占主导地位。 带外发射:由调制处理产生的恰好落在必要带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发射,但不包括杂散发射。通常其落在距中心频率±250%必要带宽以内。必要带宽 以外的非意愿发射看作为带外发射。但对于非常窄或宽的必要带宽, 带外发射域和杂散发射域边界的限定需参考Rec.ITU-R SM.329-8 Annex 8。杂散发射域可能存在带外发射,同样,带外发射域也有可能 存在杂散发射。 杂散发射:落在必要带宽之外,但减少其电平不会影响相应的信息传输的一个或 多个频率发射,它包括除了带外发射外的谐波发射、寄生发射、

第七章 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化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是将行政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对无线电频率和空间卫星轨道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随着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使用频谱资源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对频谱资源进行计划、指配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既要保障通信业务的安全,不受干扰侵害,又要合理使用和开发频谱资源,提高频率的使用效率。 无线电管理是国家通过专门机构对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资源研究、开发、使用所实施的,以实现合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行为。 无线电管理的概念,实际上表达了四层含义: *无线电管理是一种国家行为。它是由国家所授权和特许的机关来实施的活动。 *无线电管理的对象是研究、开发、使用无线电波的各种活动。由于开发、使用、研究电磁波的活动是由具体的人使用设备达到的,所以无线电管理必然要涉及到人和设备。 *对开发、使用、研究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的活动所实施的这种管理,是通过计划、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执行等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它贯穿于无线电管理的全部过程中。 这是无线电管理的职能,也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台站的审批、频率指配、电波的监测、型号的核准、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检查以及对用户的教育和服务等等。 *无线电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 118 (1990年5月2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第7号公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航空无线电台站的设置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航空无线电台站呼号频率的指配.......................................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外国航空公司使用航空无线电台的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六章航空无线电台站干扰的申诉与处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七章无线电通信纪律和保密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八章附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表一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表二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器电台执照申请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表三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备频率呼号变更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表四有害干扰报告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关于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的通知 信部无〔2005〕4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全军无委办公室: 为促进各种无线电业务协调、健康地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管理,现发布重新修订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凡与本《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不相一致的其它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等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二○○五年九月五日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一、具体技术指标 (一) 通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 A类设备 1.使用频率为:9kHz-190kHz 磁场强度发射限值 9kHz-50kHz 72dBμA/m(10米处)(准峰值) 50kHz-190kHz72dBμA/m(10米处)(每倍频程下降3dB)(准峰值) B类设备 1.使用频率:,,

,, ,,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 9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 带宽不大于200kHz C类设备 1.使用频率:,,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 42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 4.杂散辐射:对于频段设备,频段两端偏移140kHz频率范围的限值为 9dBμA/m(10米处,准峰值)。 D类设备 1.使用频率:315kHz-30MHz范围内排除上述A、B、C类设备外的频率。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 对于315kHz-1MHz:不大于-5dBμA/m(准峰值); 1MHz-30MHz:不大于-15 dBμA/m(准峰值)。 E类设备 1.使用频率: 2.发射功率限值:10mW 3.频率容限:100×10-6 F类设备 本类设备是指工作于2400-频段,除数字无绳电话、蓝牙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以外的其它短距离无线电设备。

设备检测实验室设备配置建议最新

第十八章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设备配置建议 一、概述: 无线电设备检测工作是无线电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无线电通信应用愈来愈广泛,各种无线电通信设备迅速增加,新技术、新体制、新设备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我国得以应用。为了使有限的频谱资源能够科学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防止无线电设备本身产品质量不合格产生的各种有害干扰,从源头上减少无线电干扰信号,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确保各种无线电设备正常进行,必须加强对各类无线电设备的管理,应积极开展无线电设备检测工作。 现阶段在我国应用的通信技术体制非常广泛,目前 TDMA(GSM900/DCS1800/GPRS)、CDMA(cdmaOne)、PHS(小灵通)为代表的通信体制正在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广泛的应用。同时,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W-CDMA、TD-S-CDMA、LAS-CDMA 等)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开发之中,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得到应用。在当前的数字时代,除电信运营企业全部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实现运营网络的数据、语音、图象等的无线传输外,其它应用场合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调制技术,如DBS直接广播卫星通信、数字集群通信、Bluetooh蓝牙数据传输、WirelessLAN无线区域通信等。同时,各种新的系统如LMDS,WLAN,BLUETOOTH等不断投入使用。必将对无线电设备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作为无线电频谱的管理部门,监管的重点首先是无线发射机系统的射频指标,如:发射总功率、频率准确度、占用带宽、杂散发射

等。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进行其他指标的测试,辅助运营商进行系统检测。其主要测试项目应包括: 1.频率准确度 2.最大输出功率 3.发射机互调 4.杂散发射 5.占用带宽 OBW、邻道功率ACP 6.相位误差 另外,针对GSM系统,可增加调制及开关的频谱,功率时间曲线的测试;针对CDMA系统和扩频系统,可增加矢量幅度误差(EVM),码域功率和幅度统计特性(CCDF)等测试项目。 为了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权威性,必须建立一个合格的检测实验室。它必须具备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全满足被测设备技术指标的测量仪器、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下重点讨论检测实验室需配备的仪器。 二、检测实验室仪器仪表的配置应原则: 1.仪器功能强: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所要求的主要项目和指标。 2.测量基准高:测量结果应具备权威性,以便对网络设备和用户终端进行认证、验收、日常抽查、事故判别和质量检测。 3.通用性能好:应尽量基于单台设备平台对各种体制网络设备(TDMA、CDMA、PHS、CDMA2000、W-CDMA等)进行测量。 4.方便携带性:可以方便地在野外现场搭建测量系统。运输、搬移方便,抗震动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强。

VHFUHF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试行)

VHF/UHF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试行) 1总则 1.1.1 为规范全国无线电监测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加强无线电监测设施工程决策和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建立统一的无线电监测体系,根据国际电联的《频谱监测手册》和ITU-R的有关建议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制定《VHF/ UHF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及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规范”)。 1.1.2 全国无线电监测设施包括VHF/UHF无线电监测网、短波无线电监测网、卫星无线电监测网,其中短波、卫星无线电监测网建设以及机载、船载监测站的规范另行制定。 1.1.3 本规范是VHF/UHF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无线电监测设施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无线电监测设施的改建、扩建工程须参照本规范执行。 1.1.4 无线电监测设施的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1.1.5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中条款有困难时,实施单位应充分论述理由,附上相应领域内专家的评审意见,并提供处理建议书报主管部门批准。 2术语 2.1.1无线电监测Radio Monitoring Station 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搜索、测量、分析、识别,以及对无线电波发射源测向和定位,以获取其技术参数、功能、类别、位置和用途。 2.1.2无线电监测站Radio Monitoring 执行无线电监测任务的技术设备及附属设施,分为一、二、三级。 2.1.3固定监测站Fixed Monitoring Station 设置在固定地点实施监测的无线电监测站。 2.1.4移动监测站Mobile Monitoring Station 设置在运载工具中,可在移动状态下实施监测的无线电监测站。 2.1.5可搬移监测系统Movable Monitoring System 可在不同地点临时设置、实施监测的无线电监测系统 2.1.6便携式监测设备Portable Monitoring Equipment 可方便携带、手持的无线电监测设备 2.1.7无线电监测指挥控制中心Radio Monitoring Command Control Center 具有联合无线电测向交会、监听和指挥调度功能的控制中心。 2.1.8A级无线电监测网Radio Monitoring Network of Class A 由一个指挥控制中心、至少三个一级无线电监测站(其中必须包括一个固定监测站)、一个无线电检测实验室以及相关附属设施组成,承担相应的无线电监测和设备检测工作。根据区域内无线电台站数量、覆盖区域面积和特定任务的需要,可另设置二级无线电监测站和三级无线电监测站。 2.1.9B级无线电监测网Radio Monitoring Network of Class B 由一个指挥控制中心、至少三个二级无线电监测站(其中必须包括一个固定监测

第一章无线电管理基础介绍

第一章无线电管理基础知识介绍 1.无线电管理的核心目标 无线电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在全国或全世界的无线电通信和其他无线电业务领域内以最合理、最公平、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地使用、利用或保护有限的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使得各种无线电通信网和各无线电台站能够经济、有效地在各种无线电环境下不受干扰地正常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服务,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水平,推动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根据有关领导的讲话,我国无线电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指导方针是:“加强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健康发展”;指导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 2.无线电管理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无线电管理的目标,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必须采用行政、法规、经济和技术手段,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对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的管理,对无线电台站的管理,对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 3. 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的管理 3.1 无线电频谱资源 几千年来,从烽火报信、快马传书、驿站梨花,到发明电报、电话、互联网,人们追求完全时空通信自由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人们梦想有朝一日拥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的无束缚通信自由。要获得这种自由,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必不可少。无线电通信又属于电信中的一种。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电信( telecommunication)定义为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对于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无线电通信则为使用无线电波的电信。无线电波定义为频率在3000GHz以下,不用人工波导而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作为传输载体的无线电波都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即位于无线电频谱中的一定位置,并占据一定的宽度。无线电频谱(radio spectrum)一般指9KHz-3000GHz频率范围内发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频率的总称。无线电频谱可分为下面表1中的14个频带,无线电频率以Hz(赫兹)为单位,其表达方式为: ―― 3 000kHz以下(包括3 000kHz),以kHz(千赫兹)表示; ―― 3MHz以上至3 000MHz(包括3 000MHz),以MHz(兆赫兹)表示; ―― 3GHz以上至3 000GHz(包括3 000GHz),以GHz(吉赫兹)表示。

无线电设备的检验

第八篇无线电设备的检验 第1章通则 1.1渔业船舶使用的无线电设备包括救生用的无线电设备,其安装、配备、布置应满足《规则》有关章节规定的要求。 1.2船舶无线电设备系指《规则》第六篇第2章B部分对船舶的要求和《规则》第七篇第10章第2节所提及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1.3改变国籍、船名、船舶呼号的船舶申报检验时,船舶所有人应向验船部门提供新的无线电识别码以及置入相应设备的编码书面证明。 1.4营运船舶新安装的无线电设备,应按初次检验的有关项目对安装的无线电设备进行检验。 1.5无线电设备检验的一般范围见表1.5检验项目表。 表1.5 检验项目表

第2章初次检验 2.1GMDSS船舶无线电设备的检验 2.1.1 无线电设备所在舱室的检验 2.2.1.1 无线电设备所在的舱室,应保证无线电设备免受任何机械、电气或其它来源的有害干扰而影响其正常使用,保证电磁兼容性,避免与其它设备和系统产生有害的相互影响。2.1.1.2 至少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验: a)安装无线电设备的专用舱室(无线电室)是否布置于邻近驾驶室,并在同一层甲板上。 若不在同一层甲板,则无线电室的布置不得低于艇甲板; b)无线电室是否设有通往开敞甲板的通道,若无,则该室应有2个脱险通道,其中之一可为具有足够尺寸的舷窗; c)禁止无线电室作为其它舱室的通道; d)检查独立的无线电室与驾驶室之间能否进行双向通话联系; e)无线电室的地板及工作台面是否覆以电气绝缘材料; f)船舶呼号、船台识别码及其它适应于无线电装置使用的代码是否张贴在无线电室醒目的位置上; g)检验主电源和应急电源(若设有)供电的照明装置是否工作正常。对船长不小于37 m的船舶,检查由无线电备用电源供电的临时应急无线电室的照明装置,该装置应是 独立、固定布置、能提供足够亮度的照明,以利无线电设备的控制和操作; h)检查无线电室是否配备直径不小于125 mm并带有同心秒针的具有数字表示的无线电台专用时钟。钟的安放位置相对无线电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应相适应; i)在驾驶室或与驾驶室无舱壁分隔的海图室内布置无线电设备,应满足本节相关要求。 2.1.2无线电设备的配备、布置及安装检验 2.1.2.1 检查并确认无线电设备的配备和布置符合业经批准的图纸要求。核实所有相关设备是否都已按要求安装到位。 2.1.2.2 查验设备的船用产品证书,并核对与设备的实际情况(如产品名称、编号、型号等)是否相符。 2.1.2.3 检查设备的安装是否牢固可靠,安装位置是否便于操作、维修,设备的防护型式与安装处所是否相适应。 2.1.2.4 检查设备之间是否留有间隙,是否采用屏蔽电缆,以减少辐射干扰能量。 2.1.2.5 按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安装减震装置,防止由于振动引起设备故障。 2.1.2.6 检查设备的接地:为避免共模耦合效应,每台无线电设备应各自单独的接地连接。检查发信设备和收信设备的高频接地(工作接地)是否分开安装。发信设备的接地铜排长度应不超过1.5 m,总接地电阻应不超过0.02Ω,设备的高频接地端与船体的接地板应连接良好。检查设备的保护接地,接地线应采用面积不小于6 mm2的软铜线与直径不小于6 mm的螺栓连接到接地铜排或直接焊接在金属船体上。 2.1.2.7 检查在驾驶台启动的遇险报警装置,能否在驾驶台独立完成接通电源、接通发射天线以及完成遇险报警发射操作的全过程。 2.1.3 天线的布置及安装检验 2.1. 3.1 核对天线的布置是否同业经批准的图纸相符。 2.1. 3.2 检查设有自立式天线的安装是否便于维护保养,检查板倒天线装置的操作机构的效用。 2.1. 3.3 检查非自立式天线(水平天线)的安装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