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岛屿生物的分布

第五章岛屿生物的分布

★岛屿生物的分布

?岛屿对于生物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生境。其隔绝的环境,限制领导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同时也使岛屿生物与大陆生物很少有基因交流的机会。岛屿生物在孤立的环境中进化,其进化改变和辐射适应都很迅速。因此,岛屿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岛屿生物种类少,边界明显,非常利于生物的定量化研究。海岛生物的拓展速度和灭绝速度都很高,表现出频繁的物种流通,最后达到这两种速度的平衡,使岛屿生物组成保持稳定。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自然景观遭到破坏,形成许多被农田或其他异质景观所包围的斑块,即生境岛。这些生境岛实际上与岛屿很相似,因此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也可应用于这些生境岛,特别是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研究。

印度洋处女岛上的怪异生物

目录

?第一节岛屿生物的来源

?第二节岛屿生物的组成

?第三节岛屿生物的分布模式

?第四节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第五节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应用?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岛屿生物的来源岛屿上的物种是上原生的?还是外来的呢?如果是外来的,那它们又是怎样达到这个与大陆隔绝的岛屿上的呢?

一、生物到达岛屿的途径?大风:孢子、轻的种子、或

昆虫

?海水:漂流或“天然漂筏”

?鸟类或昆虫:飞行中携带其

他生物的卵或种子

例子:飓风把蝙蝠带到新岛屿传播基因?根据在2008年11月发布的新研究

显示,飓风可能把加勒比海狐蝠从一

个岛屿吹到另一个岛上(右图,这个

移民群体在巴拿马的洞穴中),最终

重新连接了地理上的孤立物种和增加

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2004年,Fleming和同事Kevin

Murray在飓风伊凡猛烈吹袭西印度群

岛前后分析了在该地区的蝙蝠种类。

?工作组用网和工具收集了少量活

蝙蝠的翼组织用作DNA分析。

?在飓风过后,当所有物种都有显示数量下降时,其中一种在大凯门岛的普通狐蝠却显示了其遗传基因多样性的增长。

?研究结果将发表在2009年1月号的《热带生物学》上。加勒比海狐蝠这个移民群体在巴拿马的洞穴中

二、控制生物对岛屿的拓殖的因素?许多因子严格控制着生物对岛

屿的拓殖,也控制着岛屿生物

群落终将达到的多样性程度。

?比如,岛屿的大小、距离拓殖

者来源地的远近、地形或所处

地理位置,这些因子在控制岛

屿生物多样性方面都具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在岛屿生态系统中,地形起伏与地质情况是决定性因素

生物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1)起决定因素:地形位置、地质情况及地理位置

?2)生物群落受岛屿隔离的强烈影响

?3)岛屿面积的大小对生物的影响

?4)岛屿的气候条件

?5)广食性的动物利于在岛上生活,其中种群的大小会比食物偏向性较严重的种群大。

岛屿在生物组成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情况。?它们的隔离使陆地生物

的移入发生困境,并且

这种困难与距离的远近

成比例。如果距离近,

可能仅表现出对新进入

种类栖息地范围的限制。

相反地,如果距离远,

可能被散布能力和竞争

所限制。

岛屿生物组成的主要特征(迈克阿瑟)1、岛屿上生物总数比大

陆上少

?1)盐水的限制对所有类

型生物的散布都起着过滤

器的作用。

?如,加利福尼亚的沙巴拉

群落(硬叶林)的常见鸟

鹪雀鹛……

中国的金胸雀鹛?2)离大陆越远的岛,其

种类多样性越小

2、较大的岛屿比较小的岛屿种类多样性高

?因为较大的岛屿的栖息地类型较多。

?西安德列斯群岛展示了这样的规律,岛屿大小每增加十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种数翻一倍。

?岛屿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某些不稳定,使其种类组成易受影响并有时还会发生灾难。尤其人类影响较大,包括驯养动物,杂草和鼠疫的引入时,岛屿的生物组则将发生巨大变化。

西印度鬣蜥

?西印度鬣蜥是栖息于整个巴哈马群岛和大小安德列斯群岛热带干旱森林的一类特有

物种。它们是世界上最濒危的蜥蜴之一。

它们在岛屿上的栖息地易遭破坏,大部分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被毁灭,或者被人为

引入的入侵物种严重破坏。狗、猫、猪和

老鼠捕食鬣蜥及它们的卵。而山羊、绵羊、牛和其它牲畜则破坏了鬣蜥和其它本地物

种赖以生存的特有植物群落。

?西印度鬣蜥基本上是食草动物,它们以多种植物为食。由于它们能够促进种子发芽、为幼苗提供营养,并能把种子传播到小环

境之中,因而它们对恢复当地植物群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它们数量的减少将

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3、移入的高速度和消亡的

高速度是岛屿生物组成的重要特征

?对移入者来说,适应岛屿的新环境可能是困难的,因为只有少数种群有可能组成迁入种群。就是这

些少数的迁入种群,由于它们原来适应了大陆上

的环境条件,因此它们能在岛屿新环境成功定居

的遗传变异机会也会受到限制。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生物源源不断地迁移到岛屿

上来。但随着迁入者的增多,不可避免地会带来

与已存在者的竞争。

?最后,有些生物在竞争中失败或对岛屿条件不适

应变的衰落,以至消亡。

4、温度制约和影响岛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寒冷限制和减少了岛屿上脊椎动物的组成。

相反,湿热使岛屿生物群落的种类多样性

增加。

?在很冷的岛上,一些典型的爬行动物不存

在。如:鳄鱼,蜥蜴

5、生物对岛屿环境的适应有许多形式?首先,隔离使物种形成,因此岛屿的特有

种很多。

?其次,由于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和竞争,允许一些特殊的动物存在,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巨龟。

?最后,由于岛屿生物种类数量少,空闲的生态位多,允许适应辐射的发展。

加拉帕戈斯群岛

?加拉帕戈斯群岛,即科隆群岛属

厄瓜多尔。位于太平洋东部赤道

两侧,东距厄瓜多尔900余公里。

?由16个大岛和许多小岛和岩礁组

成。陆地总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

散布在约6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

人口2万余人(2004统计)。群

岛由火山喷发而成。气候凉爽,

雨量较少。

?高等植物和动物各有700种左右,

其中有1/3以上是当地特有种,但

与南美大陆的种类有较近的亲缘

关系。大陆上已绝迹的巨龟,岛

加拉帕戈斯群岛地图上仍存在,“加拉帕戈斯”在西

班牙语即为“龟岛”之意。

加拉帕戈斯群岛-特殊气候

?热带气候使岛上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甚至无雨,只有最高山的东南坡能“截住”一些云,恩赐雨雾,让这个狭窄的山麓变成潮湿的热带地区。大岛的大部分地区和所有小岛都覆盖着喜旱植被,其中有许多仙人掌。刚满百岁的“新鲜”熔岩占据了群岛不少地方,那里几乎寸草不生。

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正处在寒暖洋流交汇处,来自南部的秘鲁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汇于此。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一应俱全。

加拉帕戈斯群岛-植物园

?气候特点是雨量较少、湿度低、气候凉爽、水温不高。高等植物约有700种,其中约40%为当地

特有的种属。植物与中美、南美洲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干燥低地覆盖著空旷的仙人掌林。海拔较高的过渡地带覆盖著森林,主要树木有腺果藤树、醉鱼树和番石榴。过渡地带上面的潮湿的森林区中为Scalesia属植物林(一种古代遗留下的植被),矮树丛密布。无树的高地上只有蕨类和草类。

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案

2、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

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 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 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

初中地理生物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生物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生物的学习方法一学习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 .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 .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 .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 .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

学生:世界主要半岛、岛屿、群岛分布图

世界主要半岛、岛屿及群岛分布图 1.半岛: 2.岛屿: 3.群岛:

世界主要海、海湾、海峡及运河分布图 1.填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2.填写出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世界地形图 1.填写出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1)亚洲:①阿尔泰山脉②山脉③山脉④山脉⑤山脉⑥兴都库什山脉⑦山脉⑧山脉 (2)欧洲:⑨山脉⑩山脉?山脉?比利牛斯山脉 (3)非洲:?山脉?山脉 (4)大洋洲:?山脉 (5)南美洲:?山脉 (6)北美洲:?山脉?山脉?内华达山脉?海岸山脉

[世界主要大洲剖面图] 2.填出世界著名高原名称。 (1)海拔最高的高原:。 (2)面积最大的高原:。 (3)古老的高原:德干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3.填写出字母所代表的盆地名称。 (1)非洲:a刚果盆地。 (2)大洋洲:b大自流盆地。 (3)亚洲:c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e准噶尔盆地。 (4)北美洲南美大盆地。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分别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气候名称: ①寒带苔原气候②气候③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⑤极地冰原气候⑥气候 ⑦气候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⑨气候⑩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在图中各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气候、气候。 3.在图中各种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而大陆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气候、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气候、气候。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复合种群理论的关系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复合种群理论的关系 岛屿为自然选择、物种形成和进化以及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自然实验室,许多生态学家一直考虑空间异质性对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1947 年英国生态学家 Watt 就指出群落的斑块结构对生态过程有重要影响。MacArthur 和 Wilson(1967)研究了海洋岛屿的生物多样性,系统发展了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他们认为,岛屿上的物种多样性取决于两个过程,即物种迁入和灭绝。 传统的种群理论是以“均质种群”为对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种群是生存在充满斑块的破碎化景观中。因此有美国生态学家在1970年提出“复合种群”概念。复合种群表示“由经常局部性灭绝,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即复合种群是指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互相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地种群斑块系统。亚种群出现在生境斑块中,而复合种群的生境则对应于景观斑块镶嵌体,“复合”一词正是强调这种空间复合体特征,因而复合种群动态往往涉及斑块与景观两个空间尺度,并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繁的亚种群水平的局部性灭绝;②亚种群间的迁移和在定居过程。根据野外研究的结果指出,严格符合上述两条标准的复合种群在自然界并不常见,从而提出广义的复合种群概念,即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斑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斑块之间存在个体(对动物而言)或繁殖体(对植物而言),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的种群定居-灭绝动态,都可称为复合种群。

而岛屿是一种面积有限的孤立生境,其生态位有限,已定居的生物种越多,留给外来物种迁入的空间就越小,而已定居物种随外来种的侵入其灭绝概率增大。对于某一岛屿而言,迁入率和灭绝率将随岛屿中的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分别呈下降或上升趋势;当两者相等时,岛屿物种丰富度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虽然种的组成可不断更新,但丰富度数值保持不变。就不同的岛屿而言,种迁入率是资源群落(种迁入源)之间距离的函数,而灭绝率是岛屿面积大小的函数。这种离大陆越远的岛屿的物种迁入率越小,被称为距离效应。岛屿的面积越小其灭绝率越大,被称为面积效应。因此,面积较大而距离较近的岛屿比面积较小距离较远的岛屿的平衡物种数目要大。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促进了人们对生物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与动态格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生态学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景观斑块与海洋岛屿之间存在某种空间格局的相似性,因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大大启发了景观生态学家对生态空间的研究。例如, Forman 和Godron1986)联系景观斑块的物种多样性与理论的平衡假设有不少批评,在实验数据的验证上也存在争议,较多的意见认为,单凭种与面积关系不足以保证其在任何岛状生境研究中应用的合理性,但它在自然保护规划和研究异质环境中的种群动态等定性方面的合理应用仍然有积极意义。

生物地理学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存条件: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必不可少的外界因素。 耐受性定律: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 生态幅度: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耐受范围或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 适应:生物体能够因环境的变化形成新的遗传性状而使自己顺应环境。(行为适应,形态适应,生理适应) 趋同进化:又称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 趋异进化:又称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光和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辐射中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的那部分光谱能量。 生物学零度: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称为有效温度范围,其下限为发育起点温度,也叫生物学零度。 偏利共生:一方有利,另一方不产生有害影响。 原始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但并非不能分开。 互利共生:对双方都有利,完全相互依赖。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多度:某物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多寡。 投影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地表的面积。 基部盖度:植物基部所覆盖的面积。 盖度是群落特征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标志了植物所占有的水平空间面积,反映植物的同化面积的大小,还表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频度:群落内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的出现的频率。 F=r/R×100% F-频度;r-某物种出现的样地数;R-总样地数 重要值:以综合数值来表示群落中不同种的相对重要性。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相对密度(%)=(某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和)×100 相对频度(%)=(某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和)×100 相对频度(%)=(某种的显著度/所有种的显著度和)×100 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数量最多,盖度最大。 建群种:群落中主要层中的优势种类,盖度最大,生物量最大。 伴生种:在群落任何层次中都处于次要地位的种类。 层片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包括一个生活型或几个至少相近生活型的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空间。 层片划分: 一级层片:群落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二级层片:群落中属于同一生活型的不同个体组合。 三级层片: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个体的组合。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总学时,讲授与讨论学时,讲座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天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其与自然地理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包括:生物区系地理学、生物系统地理学、历史生物地理学等涉及植物相和动物相的分布,即生物的区系分布及生物生态地理学这两大分支。此外根据作为对象的生物群来划分,有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昆虫地理学等在千变万化的气球环境中不断发生的新物种形成()、分化和最终灭绝是生物地理格局背后的根本过程。由突变、基本漂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引起的基因库的变化导致新的物种和亚种的形成。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一些物种形成了渐变群——物种某些特征出现地理变异。物种形成的机理是复杂的而且存在很多争论。 物种的形成、扩散、存在方式、分化、灭绝等,与地球地理因子密切相关,地球的地史演化改变着物种的这一规律,如气候改变、海平面改变、小行星影响以及其它灾难性事件等。 因而,《生物地理学题》作为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成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生态学等学科的重要选修课。 目的与任务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是第一位。中国气候条件与地貌类型的复杂性,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等植物达万余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处于世界第三位,其中余属植物为中国特有,如银杉、银杏、水杉、珙桐、金钱松、钟萼木、杜仲等,均为孓遗物种。同时,中国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中濒危种高达种,占总种数的。在“濒危野生动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种,约为其总数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另外,中国现在又是生物入侵种类日益增加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达种之多,紫茎泽兰( )、薇甘菊( )、空心莲子草( )、互花米草( )等外来植物的入侵已经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生物入侵已经给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危害,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外来种的危害和检疫已经引起我国海关、农林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外来生物入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再者,中国是为世界提供植物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人类的衣食住、行乐医等必需品大都来源于植物资源,中国为全球社会提供了青稞、黄豆、赤豆、芥菜、杏、桃、桔、芝麻、茶等一系列重要的食物及其它植物遗传资源;同时,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进入世纪以来,生物品种的国际登录(注册)、物种标识、基因注册已经成为国际抢夺生物资源的潮流,这方面亟待引起国家在战略上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际上在生物多样性研究、物种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已取得大量成果,但我国这方面还比较薄弱,是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世纪将是生物科学蓬勃发展的世纪,“克隆”生物技术已引起全人类的关注与轰动,因此,开设《生物地理学》这一传统学科的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2020学年度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科版复习特训七十五

2019-2020学年度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2、校园生物分布图教科版复习特训七十五 ?第1题【单选题】 选择题。 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的是( )。 A、鲸 B、白鳍豚 C、海象 下列动物中,( )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A、大熊猫 B、小熊猫 C、丹顶鹤 下列动物中已经正式宣告功能性灭绝的是( )。 A、白鳍豚 B、大熊猫 C、人参 我国建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 A、大熊猫

B、金丝猴 C、丹顶鹤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产于我国东北,有极好的药用价值,被誉为“关东三宝”之一的珍稀植物的是( )。 A、珙桐 B、人参 C、银杏 D、水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于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地上、地下、空中分布的生物种类 B、给生物编号,将号码记录在分布图上,可以有空间记录更多生物 C、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必须独立完成 D、分布图是整理信息,找出研究成果的好方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四种动物中,哪一种不属于珍稀动物。( ) A、朱鹮 B、褐马鸡 C、大鲵 D、蜜蜂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珍稀动物扬子鳄主要分布在( )等地。 A、江苏、浙江 B、长江中下游 C、四川、陕西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判断题。 校园里的生物一年四季都一样。 A、正确 B、错误 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动物我们应该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还要记下是在哪里找到的。 A、正确 B、错误 在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时,可以按照树木、花草或其他标注将植物进行分类。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BIOGEOGRAPHY 总学时32,讲授与讨论26学时,讲座2学时、实验4学时,实习2天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性质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其与自然地理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包括:生物区系地理学、生物 变万化的气球环境中不断发生的新物种形成(specification)、分化和最终灭绝是生物地理格局背后的根本过程。由突变、基本漂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引起的基因库的变化导致新的物种和亚种的形成。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一些物种形成了渐变群——物种某些特征出现地理变异。物种形成的机理是复杂的而且存在很多争论。 物种的形成、扩散、存在方式、分化、灭绝等,与地球地理因子密切相关,地球的地史演化改变着物种的这一规律,如气候改变、海平面改变、小行星影响以及其它灾难性事件等。 因而,《生物地理学题》作为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成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生态学等学科的重要选修课。 2 目的与任务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是第一位。中国气候条件与地貌类型的复杂性,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等植物达3万余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处于世界第三位,其中200余属植物为中国特有,如银杉、银杏、水杉、珙桐、金钱松、钟萼木、杜仲等,均为孓遗物种。同时,中国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中濒危种高达4000-5000种,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物种国际贸易公约(IUCN)”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另外,中国现在又是生物入侵种类日益增加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达380种之多,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等外来植物的入侵已经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生物入侵已经给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危害,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外来种的危害和检疫已经引起我国海关、农林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外来生物入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再者,中国是为世界提供植物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人类的衣食住、行乐医等必需品大都来源于植物资源,中国为全球社会提供了青稞、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校园生物分布图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第2课时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 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 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 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 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老师点拨: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

生物地理学的新认识及其方法在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A cta Zoo taxonom ica S in ica,35(1):158-164(Jan.,2010)动物分类学报 I SSN 1000207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830017)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90013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KSC X 32I O Z 20612),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N SFC 2J 0630964/J 0109)和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O 529YX 5105)项目资助. 3通讯作者,E 2m ail:q iaogx @ioz .ac .cn 收稿日期:2009210219,修订日期:2009211217. 158 生物地理学的新认识及其方法在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黄晓磊 乔格侠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摘 要 近年来,众多分子证据和古生物学证据的出现促进了对生物地理学领域一些关键问题(如,扩散和隔离)的理解,并达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1)扩散和隔离都是解释生物地理学格局的重要假说,并可能同时影响了生物的分布格局;2)历史生物地理学和生态生物地理学不是截然割裂的,两者结合起来有助于从不同层次上理解生物地理和生物多样性格局;3)不同的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应相互补充以揭示复杂的生物地理过程。学科思想的演变也使得生物地理学研究内容发生变化,本文还综述了当今生物地理学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并重点论述了生物地理学方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扩散,隔离,全球变化.中图分类号 Q 958 从达尔文时代起到20世纪末,生物地理学的发 展经历了以下几个代表时期:1)19世纪后半叶起,起源中心和扩散用于解释生物分布(N elson and P latn ick,1984;Ebach and H um p h ries,2003);2)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生态学具备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岛屿生物地理学发展起来(M ac A rthu r and W ilson,1967;W h ittaker,1998);3)同样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板块构造学说和分支系统学理论的发展,隔离思想出现并促进泛生物地理学和隔离分化生物地理学的发展(C ro izat,1964;B riggs,1987),后者后来被称为分支生物地理学(clad istic b iogeograp hy )(H um p h ries and Pa ren ti ,1986);4)20世纪80年代末,在线粒体标记应用和溯祖理论(coa lescen t theo ry )的基础上,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p hy logeograp hy )(由于中文翻译的差异,也被称为谱系地理学或谱系生物地理学)兴起并迅速发展(A v ise et al .,1987)。这些时期生物地理学不同领域的发展,前人已有较多的总结(陈宜瑜和刘焕章,1995;A v ise,2000,2009;Posadas et al .,2006;B riggs,2007)。 近年来,随着众多分子证据和古生物学证据的积累,有关扩散和隔离的争论有了新的进展,扩散在生物地理格局演化中的作用被重新认识(扩散的 “反革命” )。同时,生物地理学不同领域的发展促进了笔者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并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出于对当今生物地理学发展状况进行梳理 的考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扩散对生物地理格局演化作用的重要证据,就生物地理学领域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今生物地理学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同时,鉴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还对生物地理学方法在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期望对将来的研究有所启示。1 扩散的“反革命”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扩散一直是解释历史生物 地理格局的首选。随着分支生物地理学综合了分支系统学和板块构造学说的思想而兴起,相关的研究迅速成为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主流,隔离也成为解释生物地理学格局的首要选择(H um p h ries and Pa ren ti ,1986;B riggs,2007)。分支生物地理学家认为只有隔离导致的生物地理格局是可检验的(不同类群的一致性),而扩散是随机过程且在不同类群发生的情况不同,因此是不可检验的。 从逻辑上来说,分支生物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框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1,过分关注于间断分布格局及寻找地区一致性关系,使其并不能适用于现实中所有的分布格局(如发生在特定类群的事件导致的非一致性格局),某些分布格局并不适合用分支生物地理学方法进行研究(Knapp,2005;B riggs,2007);第2,如同分支生物地理学批判扩散生物地理学将扩散作为先验性假定(a p rio ri assum p tion )

岛屿生物地理学与保护物种多样性浅谈

岛屿生物地理学与保护物种多样性浅谈 赵江晨 (北京农学院,生物工程142班,201020142031) 摘要: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 人类活动强度加剧, 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迅速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 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仍在加剧。如何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多样性便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于是生物地理学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也建立起了联系,本文通过对生物地理学保护物种多样性方法入手,重点谈论了岛屿生物地理学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地理学,岛屿生物地理学,物种多样性,物种保护 从达尔文时代起到20世纪末,生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代表时期:1) 19世纪后半叶起,起源中心和扩散用于解释生物分布;2)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生态学具备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岛屿生物地理学发展起来;3) 同样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板块构造学说和分支系统学理论的发展,隔离思想出现并促进泛生物地理学和隔离分化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后者后来被称为分支生物地理学; 4)20世纪80年代末,在线粒体标记应用和溯祖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兴起并迅速发展。 (一)生物多样性问题: 生物地理学主要关注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历史成因。关注的科学问题包括以下方面。1) 物种多样性格局,利用生物地理学在空间格局分析上的优势研究多样性格局,包括大空间尺度及全球多样性梯度;2) 遗传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包括遗传多样性的地理格局、格局的历史成因、揭示隐存多样性等;3) 大尺度多样性格局的历史机制,关注地质运动、生境保守性、灭绝事件等历史事件对大尺度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以下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将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的最有效途径。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为一些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 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造成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基因库 英国曾斥巨资建立“千年种子库”,自1997 年启动以来,已实现了保存全部的英国植物物种和全球10% 的植物物种的目标。我国也有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建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计划,于2005 年动工建设,2009 年11 月通过了国家验收。“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成,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因为,如果在某个物种灭绝以前,能把它的种子(基因)保存下来,那么就有希望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安全的复制。 (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2.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 很久以前人们就意识到岛屿的面积与物种数量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但是本世纪60 年代以前在岛屿生物地理学中基本上没有定量的理论。MacArchur 和Wilson[的岛屿生物地

中学生怎样学好地理生物

中学生怎样学好地理生物 学好地理的方法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好地理学习方法 学好生物的方法

生物地理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趋异进化: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具有适应的性质.也称作趋异适应。 2.光周期现象:生物的活动性深受光照时间长短变化的制约.光周期随季节和纬度的不同而变化. 3.有效积温法则: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二、填空 1.. 2. 3. 4., 都深 5. 6., (中性 1 (2 (3 2. 一、名词解释 4.原生裸地: 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段, 或者原来生长过植物, 但被彻底地消灭了, 没有保留下原有植物的传播体以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 5.发生演替:群落在原生裸地上的形成,是一个演替过程, 称为群落的发生演替. 6.季相更替:季节性变化(群落的季相), 在一年中气候的变化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使得群落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外貌, 称为季相更替. 7.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植被覆盖, 后因某种原因形成迹地, 在此发生的群落演替. 二、填空 1.盖度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

2.群落分层现象,与(光的利用)有关。 3.群落环境分为群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4.群落内的温度与(太阳辐射)以及(群落的性质)密切相关,总的特点是变动的程度比较(缓和). 5.群落的形成可以从(原生裸地)上开始, 也可以从(次生裸地)上开始. 6.群落的变化基本形式有三种: (季节性变化),(年季变化)和(演替). 7.植物群落是在一定(气候),(基质),(生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 是 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8.常用的多样性计算方法包括:(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DIC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 样性指数)。 9.照射在森林群落上的太阳光分为(被主要层植物所吸收)、(被主要层植物所反射)、(穿过群落 上层林冠进入群落内部)三部分。 1 (2 (3 (4 (5 (6 (7 2 (2 (3 1 , 而趋 2、群落对环境的作用 答:(1)防止风害:森林群落有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的作用; 例如, 在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 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 使作物获得较高产量. (2)调节水分:群落对调节水分的作用, 通常认为是通过植物对降水的截留作用而实现的. 截留作用最显着的是森林群落. 观测表明林区的降雨量比无林区的要多. (3)改良土壤:由于植物的长期繁殖, 可增加土壤肥力.用植物群落改良土壤最明显的是, 固定沙流, 防止盐渍化和改良土壤性质等. (4)保护环境:森林是吸碳放氧的“绿色工厂”,是大气的天然“过滤器”,是吸收噪音,减轻城市喧哗的“消声器”;此外,森林还有调节小气候,监测环境污染,净化水体等作用。

怎样学好初中地理生物

怎样学好初中地理、生物 学习生物地理方法介绍学好生物地理的常规要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上课认真听讲,思维要跟着老师走;详细做好笔记,北大学生谈学习经验时也说笔记是学习的生命;还要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千万不能应付了事;课后要多记多背,落实学校布置的地理生物每天背诵的内容。 学好生物地理其它体会: 一是心中有图。郑板桥画竹,是心中有竹。学好地理,就是要心中有图,这个图就是各类地图。所以,家里的地球仪、地图是万不可少的,而且要摆放张贴在最显眼最方便查看的地方,看电视、听新闻或说起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时,可以随时查看地图,这样,心中就会留下直观的印象,不至于出项南美洲在哪都不知道的现象。二是理解记忆,学以致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记忆,并尽可能地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比方说,在餐桌上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营养成分及消化吸收特点,指导健康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用地理知识解释气候等自然现象,要经常把自己所学的指示卖弄出去,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三是放眼世界。现在的学习不能光满足于书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考试中,除了基础概念,也有一些综合性很强的题目,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综合分析。比如,有一道关于索马里海盗的题目,有的同学连听都没听说过,完全摸不着边。所以,让同学们看看新闻,了解一些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四是合理安排。后段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不仅要争取在生地会考中取得好成绩,还不能让语数外等其他学科落下来,因此,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是很重要的。我认为,后段学习中,要提高语数外及物理课的课堂效率,课堂上一定要专心听课,思维跟上老师的节奏,要清晰、有条理,当堂理解、当堂强记。生物地理的背诵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每天按进程表背诵相关内容,睡前再将知识梳理一遍,加深记忆。政治、历史就只能力争课堂上全部解决了。 学习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

生物地理学部分相关资料

生物地理学部分 名词解释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P1 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各种因素。P5 生态因子: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P6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P54 优势种: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一般处于每一层中个体数量最多,并且有最大的盖度的种类。P60 建群种:建群种是指群落主要层中的优势种类,它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最多,但有最大的盖度和最大的生物量。P60 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垂直分化或称成层现象。P64 原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段,或者原来生长过植物,但被彻底地消灭了,没有保留下原有植物的传播体以及原有植物被影响下的土壤。P76 次生裸地:次生裸地是指原来有植物生长的地段,后来原有的植物已被破坏而不存在,但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条件仍基本存在,甚至还残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P76 演替:演替是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它是生物动态中最重要的特征。P 80 生物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的生物群的分布,称生物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P142 生物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生物群的因水分差异而大体上按经度方向成带状依次更替的现象称生物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P142 种的分布区: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P199 间断分布区:分布区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的气候障碍隔开成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各部分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而形成一种间断的分布区。P205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总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P239

生物地理分布

生物地理分布 李金线张楠吴美玲王倩吕拾零任金锦 提要: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想说明一些因素对生物地理分布的影响。某些生物地 理分布状况无法从自然地理条件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研究了生物传播的障碍物 对地理分布的影响,涉及到同一大陆上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并且从生物起源中心论 的角度解释了某些事实。最后讨论了生物传播的方式,冰期时生物的传播和南北冰 期的交替。 关键词:生物地理分布传播冰期物种起源中心论 联系方式: 李金线:winmer826@https://www.doczj.com/doc/6514200645.html, 张楠:znhzhangnan@https://www.doczj.com/doc/6514200645.html, 吴美玲:lynn437@https://www.doczj.com/doc/6514200645.html, 王倩:qianqiansunshine@https://www.doczj.com/doc/6514200645.html, 吕拾零:slline@https://www.doczj.com/doc/6514200645.html, 任金锦:nwu2005renjinjin@https://www.doczj.com/doc/6514200645.html, 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态,他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管是高峻的山峰,酷热的沙漠,还是黑暗的海底,都有生物存在。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写到,当谈到地球表面生物的分布时,第一件使他们惊奇的大事,就是各地生物的相似与否无法从气候和其他地理条件得到圆满的解答;第二件就是障碍物对于各个地区生物的差异都有密切的关系;第三件就是同一大陆或同一海洋的生物都有亲缘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方面是怎么影响生物的地理分布的。 地球分布取决于地质变化,地球的目前状态和地球上生物的目前状态,只不过是地球经历的一长串连续变化中的最近一个阶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10,L8,16,17)不可否认,地质作用对生物地理分布的深远影响,但这决不是唯一的因素。一般情况下,都会认为相同或相似的生物都生活在气候或其他自然条件相近的地方,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如此。事实上气候以及一切物质条件都很相似的地方却有极不相同的动物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48,L20—L22)例如欧洲的气候与美洲的非常相似,两地的生物却很不相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217),所以说气候及其他的地理条件不是限制生物分布的唯一因素。 另外,高山,大洋等一些障碍物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例如我国的秦岭。秦岭是我国南北方气候特征的分界线,其南麓与北麓的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是一望无际的大洋,那它的影响就更大了。在大洋里的岛屿上从未发现有蛙,蟾蜍,蝾螈等两栖类存在,但却有各自特有的蝙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240)。这是因为对哺乳动物与两栖类来说,它们是无法越过宽阔的大洋来到岛屿上的,而蝙蝠却可以飞过海洋。气候变化和植物变化有时也会成为迁徙的有效障碍,许多热带动物和两极动物都受到等温线的明显限制;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森林也严格控制了许多物种的分布范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50)。 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认为,不同物种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据此生物在地理上,应该起源于一个中心。但是现在生物的地理分布状况却无法从自然地理条件得到合理的解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达尔文认为:“尽管物种因地而异,但同一大陆或海洋的生物都有亲缘关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128,L10)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大陆和海洋,那么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就会有差异,但是“同一大陆上生物间的差异,远比不同大陆间的差异要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217,L27_28)。例如:“把南美洲35度以南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三、中国稀有植物、动物的分布。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第二部分内容是这节课的主体活动。主要是要引领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将自己的研究转变为科研成果发表出去。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多种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多样的环境,怎样才能直观地将校园生物状况展现出来呢?“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分布图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珍贵生物资源,教科书在最后安排了“中国稀有植物、动物分布图”。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1课对校园生物进行了调查,因为每个学生对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要形成对校园生物种类和分布的整体认识,需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将全班同学的调查记录汇总成一张全班的调查表。 经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多种处理信息与表达交流的方法。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多种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多样的环境,用“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方法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还是第一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 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评价任务 1.积极参与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按要求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3.了解中国稀有动植物及其分布。 教学准备 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对校园生物进行了仔细的大搜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发现吧! 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刚才上课前老师拿到了一位同学上节课的调查发现,我们来看一看(出示投影),如果你有发现的比这位同学更多的,请举手补充。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呢? (生说师写) 2.现在我们已经汇集成了一份全班的调查表。让我们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 3.我们把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找到了吗?为什么?(学生思考) (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 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这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如果你校外的朋友想了解我们学校的生物分布情况,那你有什么办法让他非常清晰地、一目了然地看到我们校园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呢? (可以画一张图,我们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动植物,就在这张图上标出来) 2.大家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那你们觉得画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呢? 3.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1)遇到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我们可以在分布图上把它的图画和照片贴上;(这样既美观又方便我们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