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顾恺之画作欣赏

顾恺之画作欣赏

顾恺之画作欣赏
顾恺之画作欣赏

顾恺之画作欣赏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其笔法如春蚕吐丝,线条似行云流水,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与师承他的南朝陆探徽,梁朝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世人曾这样评价三人的作品:“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以顾为最。”他还提出并阐发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国画界尊崇为“画祖”“画圣”。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均是后人摹本。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女史箴图》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女史箴》是晋代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旨在劝说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

该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近似今天的连环画。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这种线条的出现与篆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后人也逐渐将这种画风娴静的线条,不再赋加色彩使之独立成为画种,谓之“白描”。“白描”工夫也成为了中国画的一种基本功。这幅画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

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

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那时候,西晋皇帝昏庸无能,贾后耍阴谋,专朝政,引起宗室诸王不满。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

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同时,也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

荡而堕落的贾后。顾恺之就以这篇文章作画题,展现了他的绘画艺术。

《女史箴图》为绢本设色,宽25厘米,长249.5厘米,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藏。该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近似今之连环画,全卷内容原为十一段,每一段画一个故事及小楷书写的箴文,现仅存九段。由于作者顾恺之对贵族妇女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生活的一些真实的侧面。

该作品在绘画技巧上,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

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

发髻。一块圆形的铜镜放在一个特

制的镜架上,铜镜旁还有长的、圆

的等不同形状的的梳妆盒。画面右

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着自己的发髻。顾恺之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的人物画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在这幅画里每一个人物的神情、方位及衣裙飘扬的动态,都将画的重心引向中心,使每段情节成为连贯的一体,巧妙地运用了中国画对布局的处理。从这些人物的身姿仪态中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丰采,较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精神状态,完整地呈现了顾恺之的创作思想与绘画技巧。

画家善于用细线勾勒人物,我们看到,画面里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女史们那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婀娜,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在整个画图上,都以细

线勾勒,只是在头发,

裙边或飘带等处敷染

颜色,稍加点缀,显

得柔软而缠绵,就像

是蚕丝一样细密流

畅。而配景所画的山

石、树木均勾勒无皴,与人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画风格外古朴,色泽非常鲜艳。画家创作《女史箴图》所采用的游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亮丽、活泼,其卓越的绘画语言是无懈可击的。这种线条的出现,也影响后人逐渐将这种娴静的线条不再赋加色彩,使之独立成为一个画种,谓之“白描”。“白描”工夫也成为了中国画画家的一种基本功。

东晋顾恺之所作。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他出身士族家庭,字长康,小字虎头,籍贯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是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他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南燕,顾恺之为他作了《祭牙(旗)文》。顾恺之多才艺,善于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曾有才绝、画绝、痴绝这“三绝”之称。他大多作画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己他画的传神写照,尽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他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了三根毛,却更加觉得有神韵了。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中,画作光彩耀目,轰动一时。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傅南朝宋画家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朝吴道子的疏体。顾恺之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著作,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存于世的《女史箴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了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此图被英军从清宫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中。所传,他的另一作品《女史箴图》,乃宋人摹本。 顾恺之的作品,据唐宋人的记载,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画有一些佛教的图像,这是当时流行的一部分题材。另外还有飞禽走兽,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他同时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是当时流行的信仰。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画了不少名士们的肖像,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而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即:离开礼教和政治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顾恺之和陆探微、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的三位最重要画家,代表了汉代美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成熟的人物画艺术。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对他的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顾恺之擅长诗词文赋,尤其精通绘画。他善于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他也注意描绘人的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的神情。他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他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现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他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顾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他善于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顾恺之沉醉于艺术文学,淡于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 他留下的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顾恺之作品的真迹并没有保存下来。相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其中,《女史箴图》为绢本,淡设色,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多数人认为其是唐代摹本。

顾恺之画画的小故事

顾恺之画画的小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顾恺之画画的小故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顾恺之的“天工神笔”是从小练就的。他三四岁学画画儿,到八九岁时,已成为小丹青妙手了。他家的院里、院外、墙上,以及他的手背上、脚面上,凡是能画画的地方,都留下过他的“杰作”。他有一次到姨家拜年,没进门,就用炭笔在大门上画了一幅“五谷乐”。还有一次,为了画画,他挨了爸爸的一顿打。原来,他暗中端详爸爸好多天,想给爸爸画幅像。一天,他正在丝绸上画画,爸爸从外面进来,见画得那个难看样儿,把他的脸打得又红又肿。 这天夜里,恺之做了,一个美好的梦,他梦见月亮变成了一位迷人的姑娘向他飘来。姑娘的眼睛像纯净的湖水那般光亮,莹洁。姑娘还让他画眼睛。 接着他梦见池中的莲花都变成了一位位莲花姑娘,都争着让他画眼睛……恺之醒来,遥望碧空明月,星星在眨着眼睛。星星呀,你就是天空的眼睛吗?你有大、有小、有明、有暗;世上人的眼睛也不都如此吗?不同的是多一点善、恶、丑、美。眼睛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灵,最能代表人的性格特征。把天下的眼睛都纳于我的笔下吧! 从此,顾恺之看啊,画啊,看各种各样的眼睛,也画各种各样的眼睛。 苦练多年之后,画艺大进。后来在他笔下,孩子们滴溜的眼睛像西湖水面上的星星;老人们深邃的眼睛像山林中一汪蓝色的清潭;小伙子们闪烁的刚毅光芒的眼睛像盛着三月的太阳;而姑娘们的眼睛,则温柔得像夏天的露珠儿,在草叶上荡漾……恺之不到20岁就名满京城了,当时有个云祥和尚想修建一座辉煌的寺院,向四方募捐,可捐到的很少。正当云祥食不甘味之时,恺之找上门,要捐一百万钱。他

只要了一面空白墙壁,日夜挥笔舞彩,一个多月后,一幅光彩照人的大壁画完成了!

顾恺之《论画》译文

论画 顾恺之 一、原文: 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 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远我耳。则一摹蹉,积蹉弥小矣。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 写自颈已上,宁迟而不隽,不使速而有失。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浓也。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良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 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对之通神也。 二、译文: 凡是将要临摹绘画的人,都要先明白以下的道理,然后再按着这个道理开始绘画。 凡是我所绘制的作品,所用的绢素皆是宽二尺三寸。这种白绢的绢丝若倾斜则不可以使用,因为时间久了,倾斜的素丝还正,画像的外边容貌就会发生改变。用绢摹写原来的画,应当把绢与原来的画上下对齐,并且在下方固定,使画面不会移动。临摹时,在前方运笔,而眼睛盯着笔的外侧看,会使临摹的新画偏于画者的一边。可以经常锻炼用眼睛盯着笔尖着纸处看,以纠正这一问题。摹画时隔着一层纸素,所临摹的新画必定偏于画者的一边,从而产生误差。避免这种误差的方法就是,一遍临摹下来,发现有误差,就调整再临摹一遍,多次的临摹、修改、调整,误差就会越来越小。还可以用新摹

著名画家顾恺之是什么时期的

著名画家顾恺之是什么时期的 顾恺之是著名的绘画大家,他擅长画人物画和山水画,那么著名画家顾恺之是哪个时期的人?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著名画家顾恺之是哪个时期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非常杰出的画家、诗人、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学识渊博,富有才气,擅长诗词文赋,尤其擅长绘画。顾恺之早年曾在桓温及殷仲堪处参军,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之时,顾恺之曾为其作《祭牙(旗)文》。根据唐宋人记载,顾恺之的作品包括一些政治名人的肖像、佛教的图像或一些神仙的图像,另有飞禽走兽等,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些名士的肖像,他的人物画更加注重表现人的性格与精神特点。顾恺之的主要绘画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斫琴图》等。 除了绘画,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成就,他提出传了神论、迁想妙得、以形守神等等观点。顾恺之的绘画以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存顾恺之的画论仅剩三篇,分别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以及《画云台山记》。 顾恺之代表作顾恺之,汉族、无锡人。顾恺之文学绘画方面功底都非常深厚,擅长写诗赋和书法,尤其和擅长画画。对于人像、佛像、山水等事物他都非常得精通,人们称他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

痴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主要注重于传神,他的绘画风格为中国的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斫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最突出的代表作。 《斫琴图》是宋代争先模仿的范本之一,又叫做《女史箴图》。这个图画虽然没有《洛神赋图》那样有名,也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在绘画的风格上可以说是非常奇特的。此图是根据西晋政治家张华的《女史箴》来进行描绘,主要是赞扬了各代圣女的高尚的品德和主要的事迹,来告诫宫中的妇女要遵守礼节,主要自己道德的修养。这个观念也一直影响到民间,民间女子同样按照《女史箴》上面的规范来要求自己。 《洛神赋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取材的内容,描写了一段主人公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此卷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曲折又分明的情节来逐渐描绘出主人公与洛水大神的真诚纯真的唯美爱情故事。展开画卷,看到主人公站在岸边表情十分凝重,一双眼睛痴痴地望着洛神。洛神梳着云髻,衣带随风飘扬,让她有一种宛如天仙的感觉。画中的洛神神态万千,目光中显露出不同的情感,显得格外的逼真。 顾恺之痴绝是指什么东晋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曾经先后在大将军桓温、殷仲堪等人的手下当过参军,就是现在的军事顾问,人们都知道他有三绝:才绝、画绝和痴绝。其中,他的痴绝又非常的出名,曾经也是闹了不少的笑话。 有一次,顾恺之与谢瞻一起值夜班。在如此漫漫长夜中完全没有

顾恺之画作欣赏

顾恺之画作欣赏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其笔法如春蚕吐丝,线条似行云流水,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与师承他的南朝陆探徽,梁朝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世人曾这样评价三人的作品:“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以顾为最。”他还提出并阐发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国画界尊崇为“画祖”“画圣”。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均是后人摹本。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女史箴图》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女史箴》是晋代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旨在劝说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 该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近似今天的连环画。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这种线条的出现与篆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后人也逐渐将这种画风娴静的线条,不再赋加色彩使之独立成为画种,谓之“白描”。“白描”工夫也成为了中国画的一种基本功。这幅画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 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

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那时候,西晋皇帝昏庸无能,贾后耍阴谋,专朝政,引起宗室诸王不满。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 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同时,也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 荡而堕落的贾后。顾恺之就以这篇文章作画题,展现了他的绘画艺术。 《女史箴图》为绢本设色,宽25厘米,长249.5厘米,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藏。该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近似今之连环画,全卷内容原为十一段,每一段画一个故事及小楷书写的箴文,现仅存九段。由于作者顾恺之对贵族妇女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生活的一些真实的侧面。 该作品在绘画技巧上,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 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 发髻。一块圆形的铜镜放在一个特 制的镜架上,铜镜旁还有长的、圆 的等不同形状的的梳妆盒。画面右 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着自己的发髻。顾恺之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的人物画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在这幅画里每一个人物的神情、方位及衣裙飘扬的动态,都将画的重心引向中心,使每段情节成为连贯的一体,巧妙地运用了中国画对布局的处理。从这些人物的身姿仪态中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丰采,较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精神状态,完整地呈现了顾恺之的创作思想与绘画技巧。

顾恺之的作品

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 《女史箴图》:(隋朝临摹)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分段绘画,宣扬宫廷妇女道德规范,但作品刻画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面貌,线描优美流畅,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用笔技巧和美感的追求。 2.《洛神赋图》:(宋临摹)取材曹植的诗篇,描绘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悲剧,连环故事的构图和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的创造。 顾恺之提出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深度的新要求:传神。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手段,在顾恺之笔下也有所创造发展。顾恺之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艺术技巧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顾恺之人物画传神的方法有: (!)特别注重眼神的刻画,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2)借助人物细节来传神,画裴楷,脸上加三毫。 (3)用环境背景衬托表现人物性格,画谢幼舆,安置之丘壑中。 (4)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巧妙处理人物情思,如《洛神赋图》、 顾恺之的人物画的创作特点 答: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 他人物画的特点是:明确提出传神的重要性,把传神的得失作为绘画优劣的标准。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著作机器主要观点? 答: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其理论著作有《魏晋盛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等三篇著作。 其中主要观点:(1)以形写神(2)悟对神通(3)迁想妙得。都是针对人物画创作提出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绘画创作特点及意义? 1.答:顾恺之在技法上创高古游丝描,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笔墨技巧的追求,而

且他是理论著述作品最早的画家,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代颇有影响,代表着当时绘画达到的新高度,主要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作品艺术成就和它在理论方面贡献. 顾恺之东晋人,出身世族家庭,它是个典型的士大夫画家,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方面.在艺术实践上,师承卫协,继承发展了卫协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顾恺之在绘画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内在魅力. 《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他在总结前人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上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理论价值.《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顾恺之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古代四大画家: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吴道子)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把中国绘画的生要手段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单纯满足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是提出了塑

顾恺之的绘画特点艺术特色

顾恺之的绘画特点艺术特色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顾恺之的绘画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顾恺之的绘画特点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要是针对人物画和肖像画而言的,他明确提出了绘画中的“以形写神”论。与“以形写神”直接相连的即“传神论”,“传神”是“写形”的归宿和核心。,顾恺之的“传神论”不仅更为具体,深入,而且更为专业,它成为中国画论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是人物画乃至其他画种评介中一条颠扑不破的标准。“传神”的关键是什么?顾恺之有明确的回答。首先,他认为在绘画中对眼睛的处理最为重要,第二个要点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的刻画描绘,第三是对“骨气”的表现。 . 顾恺之画论中第二个极富价值的观点是“迁想

妙得”,是中国绘画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基于生活基础上的精思熟虑,绝想佳构,既反映了主观与客观的联系,又对画家提出了精于思索,捕捉精髓的更高要求。所谓“迁想”,可以理解为画家作画之前,先要观察,研究所描绘的对象,深入体会,揣测对象的思想情感;所谓“妙得”,即通过“迁想”,实践,正确把握,理解客观对象的性质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生动的艺术构思,做到胸中有数。 顾恺之的简介 顾恺之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尽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毛,而益觉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南朝宋画家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顾恺之《论画》

顾恺之《论画》 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其事。 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逺我耳。则一摹蹉,积蹉弥小矣。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増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 写自颈以上要,宁迟而不隽,不使逺(应为“速”)而有失。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醲薄,有一豪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醲也。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艮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 人有长短,今既定逺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注: 顾恺之,(约345-406,一作348-409)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真散骑常侍。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尢精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洁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尢善点睛,自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之中。"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而益见有神。尝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谓"此子宜置丘壑中"。布景不落常套。其画师法卫协而别开生面,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唐代张彦远评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唐代张怀瓘评曰:“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色”。陆探微师法恺之,人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别于

顾恺之画人

顾恺之画人 顾长康(即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眼珠),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美好丑恶),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 ——《世说新语》 【译文】顾恺之画人物’有的几年不点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四肢的美丑,本来和美妙关系不大;画像要传神,正是在这眼睛里啊!” 欧阳修谈治学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闲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zhì挑剔),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苏轼《东坡志林》卷一 【译文】不久前,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在闲谈中请教为文之道。欧阳修说:“没有什么窍门,只有勤读书、多练习,文章自然就能写好。如今,人们常苦恼于自己的文章少,可是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文章,就要求超越古今,这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文章的毛病不必一定请人一一指谪,写的多了自己就不难发现。”欧阳公说的是亲身体验,所以听起来特别能够受到启发。 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三十三章》 【译文】善于识别人的人,算做聪慧:对自己有正确认识的人,才是贤明。战胜别人的人,可谓富有勇力;战胜自己缺点、错误的人,才称得上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能感到自己富裕;能坚持力行的人,才称得上有志气。不离失应在位置的人,就能长久相安;身亡而精神不死的人,才叫做长寿。 【小议】作者在文章里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勇于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这是积极的、可取的。但文中提出的“知足”、“不失其所”,则反映了没落阶级退守自保、以便常守高位的思想愿望。 作法自毙 自己作法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这个典故出在《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在秦国变法,对秦国的富强贡献很大。但他最后被反对派杀死。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慨叹道:“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后来,人们把这句话改为“作法自毙”,成为一个典故。 【原文】秦孝公卒,太子(名驷,即秦惠王)立。公子虔(太子驷的老师,太子犯了法,因为不能处罚太子,就处罚了他的老师,因此公子虔恨透了商鞅)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住)客舍。客人(指客店的主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留人住宿)无验(证件)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同弊,遗害、坏处)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旧,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商鞅的封地),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

探析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顾恺之(约348—409),字长康,今江苏无锡人,东晋画家。顾恺之早年跟随画家卫协学习绘画,他善于用舒缓雅致、飘逸潇洒的笔法画人物,并通过人物画的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顾恺之是继东汉张衡等后士大夫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画家之一。“自生人以来未有也”是东晋谢安对他的称赞。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女史箴图》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他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观点,其绘画理论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顾恺之的绘画作品 《洛神赋图》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绘画内容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此画描绘了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神相会的情景,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艺术形象力、巧妙的构图技巧以及传神的笔墨。画面十分注重环境的描写,以烘托画中的人物。洛神周围的青山、绿水、彩霞、轻云、荷花、秋菊、鸿雁、游龙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赋文中洛神的美丽、优雅。从整体上看,画作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洛神赋图》采用了卷轴画形式,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开创了画面创作新的形式。此画是我国早期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之作,画家用简练飘逸的线条、典雅鲜丽的颜色、大胆的构图、写实的手法等诗意般地表现了诗歌的内容,具有诗情画意的效果。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著《女史箴》的内容创作的一幅作品。该画纵长24.8厘米,横长348.2厘米,刻画了当时社会的景象,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这幅画主要描绘的是宫廷妇女,表现了她们的节义行为。画家根据不同的主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形象和个性,赋予了各种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刻画了贵族家庭生活的细节。整幅图按题材的不同原分为12段,现存仅为9段,每一段都相对独立,而又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即通过题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方法将各部分巧妙地连为一体,使画面形成起伏有致、疏密得当的效果。画中人物造型生动,表情自然,线描用笔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在尚存的9段中,最有名的两个故事是“冯媛挡熊”和“班姬辞辇”,表现出封建社会宫廷妇女忠于君主的道德操守。图中妇女的形象典雅端庄,神情温顺柔和,形神兼备,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的精细绵密。 《列女仁智图》纵25.8厘米、长417.8厘米。此卷人物形象表现了汉代的时代特征:男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曲线大袖袍,腰结 绶带并配挂长剑;女子梳着垂髾髻,身着深衣,特别是眉毛涂以朱色,体现了当时的风俗和时尚。《列女仁智图》构图形式古朴,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描绘了妇女的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图画共分十段故事情景。第一段画的是《楚武邓曼》,选取了邓曼与楚武王对话的情节。从楚武王手执兵器的形象可知,画家画的是楚武王在攻打隋国将要出征之际感到不安,于是去征询邓曼的看法。画面表现出了邓曼陈述自己看法时的神态,而楚武王则表现出一种既犹豫又固执的神态。第二段画的是《许穆夫人》。这一段画了齐使者、许使者、卫懿公、许穆夫人等人物。齐使者、许使者都是使者,手持使节;齐使者面相忠厚老实,不善言辞,而许使者面相机灵油滑。现存第三段画的是《曹僖氏妻》。画面表现了僖负羁与妻子对话的情景:僖负羁表现出一种惊讶的神态,右手拖着一个盘子,盘内有食物,器皿上又放了一块璧,说明他接受了妻子的建议。第四段画的是《孙叔敖母》。画家画了孙叔敖与他的母亲对话的情景:孙叔敖举起袖子拭擦眼泪,向母亲诉说见到两头蛇的情景;母亲以非常慈爱、镇静而又肯定的神态讲述德可以战胜不祥,仁义可以免除百祸的道理。第五段画的是《晋伯宗妻》。画家描绘了伯宗的妻子抱着儿子,伯宗则与毕羊面对面交谈,显然是伯宗听从了妻子的劝告之后,与毕羊交朋友的情景。第六段《灵公夫人》刻画了伯玉驾着车行驶、卫灵公徒步行走、卫灵公的夫人斟了酒用盘子端着向卫灵公祝贺等情节。第七段画的是《齐灵仲子》。第八段画的是《鲁漆室女》。第九段画的是《晋羊叔姬》。第十段画的是《晋范氏母》。《列女仁智图》中保存着较多的汉代风俗,构图布局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图1为《烈女仁智图》第四段,图2为《烈女仁智图》第五段。 二、顾恺之的绘画技巧 1.用笔 顾恺之画中的线条粗细变化不大,纤细均匀,流畅自如,气脉贯通,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张彦远说:“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米芾评价:“笔彩生动,髭发秀润。” 2.绘画的设色 从顾恺之作品中的着色可以看到,其用色非常典雅。画中会使用浓重的颜色,如朱砂。但如果画面面积小,则不会大面积地使用浓色,而用鲜艳的颜色稍加点缀,与其他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色彩鲜艳而不艳俗。整个画面在设色上既有对比又 探析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杨银巧 摘要:顾恺之是我国东晋卓越的艺术家,为传承绘画理论及绘画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绘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是我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该文研究顾恺之的绘画代表作品及绘画技巧,简述其绘画风格和绘画理论著作。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绘画成就 18

顾恺之画画的小故事500字

顾恺之画画的小故事500字 顾恺之的“天工神笔”是从小练就的。他三四岁学画画儿,到八 九岁时,已成为小丹青妙手了。他家的院里、院外、墙上,以及他的 手背上、脚面上,凡是能画画的地方,都留下过他的“杰作”。他有 一次到姨家拜年,没进门,就用炭笔在大门上画了一幅“五谷乐”。 还有一次,为了画画,他挨了爸爸的一顿打。原来,他暗中端详爸爸 好多天,想给爸爸画幅像。一天,他正在丝绸上画画,爸爸从外面进来,见画得那个难看样儿,把他的脸打得又红又肿。 这天夜里,恺之做了,一个美好的梦,他梦见月亮变成了一位迷 人的姑娘向他飘来。姑娘的眼睛像纯净的湖水那般光亮,莹洁。姑娘 还让他画眼睛。 接着他梦见池中的莲花都变成了一位位莲花姑娘,都争着让他画 眼睛……恺之醒来,遥望碧空明月,星星在眨着眼睛。星星呀,你就 是天空的眼睛吗?你有大、有小、有明、有暗;世上人的眼睛也不都如 此吗?不同的是多一点善、恶、丑、美。眼睛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灵,最能代表人的性格特征。把天下的眼睛都纳于我的笔下吧! 从此,顾恺之看啊,画啊,看各种各样的眼睛,也画各种各样的 眼睛。 苦练多年之后,画艺大进。后来在他笔下,孩子们滴溜的眼睛像 西湖水面上的星星;老人们深邃的眼睛像山林中一汪蓝色的清潭;小伙 子们闪烁的刚毅光芒的眼睛像盛着三月的太阳;而姑娘们的眼睛,则温 柔得像夏天的露珠儿,在草叶上荡漾……恺之不到20岁就名满京城了,当时有个云祥和尚想修建一座辉煌的寺院,向四方募捐,可捐到的很少。正当云祥食不甘味之时,恺之找上门,要捐一百万钱。他只要了 一面空白墙壁,日夜挥笔舞彩,一个多月后,一幅光彩照人的大壁画 完成了!

东晋画家顾恺之生平简介

东晋画家顾恺之生平简介 顾恺之,汉族、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为小虎子,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见多识广,才思广博,擅长写诗作赋和书法,尤其擅长绘画,主要精通画人物画和山水画。因为他有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 画家顾恺之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士族的家庭,根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的先祖有多人在孙吴和西晋时期都当过官。顾恺之当官的路途并并不是特别顺利。最开始的时候,担任过参军的职位,在大司马死后,他又任命为刺史府的参军。直到晚年,他才进入朝廷担任散骑常侍,但是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顾恺之的官职虽然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因为他在绘画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还是具有很高的人气的。当时的人们都说顾恺之有三绝,就是痴绝、画绝和才绝。其中,痴绝就是指顾恺之的为人率真、幽默,并同时又有点痴呆的感觉。画绝就是指他在绘画上面的造诣,从而肯定了他的绘画功底十分了得。文绝是说他博学多才,非常擅长写诗作赋,在书法方面也非常精通。 顾恺之流传在世间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很多,主要能反映他的文学成就的应该是《观涛赋》和《筝赋》。他的绘画作品比较多,但是有

很多都已经流失。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的题材十分广泛,不仅有人物画,世俗故事等,还有飞鸟走兽和山水绘画等。 画家顾恺之的故事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绘画大家,他擅长画人物画和山水画,在人物画的方面他尤其擅长画女人像和女神像之类的画像。在人物的绘画中,他的“画睛”功夫非常了得。说起这个画睛的功夫,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传说故事。 传说顾恺之一生下来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从小是被奶妈抚养长大。顾恺之因为非常聪明,又很活跃,大家都叫他为小虎子。小虎子跟其他孩子一样,经常跟小伙伴一起玩耍。有一天,小虎子听到别人在叫妈妈,他突然想到自己怎么从来都没有看见过妈妈,于是就跑到家中问父亲。父亲先是骗他说妈妈回外婆家了几个月之后回来,但是小虎在盼了好久都没有回来。父亲只能告诉小虎子,你的母亲死了回不来了。小虎子让父亲给他讲母亲的容貌形态,之后他便把父亲说的话记在了心中。 在等到小虎子长大了点,他想要给母亲画像,父亲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事,因为小虎子都没看见过自己的母亲。小虎子照着父亲说的开始画起了母亲的画像,刚开始父亲认为画哪哪不像,但是慢慢的手足像了,脸像了,身材像了,后来全身都像了,唯独眼睛不像。小虎子并不灰心,天天画眼睛,连续经过一年的时间,眼睛终于也像了。从此,顾恺之最拿手的画眼睛的功夫也就这样出名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坚持,顾恺之画眼睛花了一年的时间,他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诉我们

顾恺之一生以及对绘画的理论贡献

顾恺之一生以及对绘画的理论贡献 一、顾恺之的生平 顾恺之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生活在东晋,他是中国从古代以来的第一位美术方面的理论家和画家。学识渊博有文学气质,擅长诗歌和绘画,在当时的人们称他为三绝:才绝、痴绝、画绝,后来的人们同他和陆探微、张僧恶、吴道子一起称为了绘画上的四祖。顾恺之的一家是定居在吴中最早的土著氏族其中的一个家族。 顾恺之最早是在位于长江上游的将军桓温手下当参军,他和简文帝以及王导、释浩、王檬、谢尚等交情比较深,来往也比较频繁。在那时顾恺之是非常受到恒温重用的,经常陪伴桓温讨论书法和绘画。 到顾恺之晚年的时候呢,和他交往比较密切的是喜欢顾恺之绘画的桓玄,桓玄是桓温的儿子,他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当西府军团总师。 顾恺之的绘画领域得以扩展的原因在于他特殊的家庭背景及社会地位,还有他个人气质风度,使他的绘画除了是人物肖像、历史故事这些题材外,还有的就是有声望有影响的、宗教佛道人物。 二、春蚕吐丝--顾恺之 顾恺之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林”画派,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祥”,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顾恺之之所作人物画,善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线条,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感情: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神话爱情——《洛神赋图》 很久以前就喜欢《洛神赋图》,起源于买的一套邮票,后来就开始关注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全花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在一幅宏大的横卷场面中,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我认为这正式顾恺之不同凡响之处。自然还应该看到画面上匠心独运的痕迹:洛神,鹤立一旁,在画卷的左侧,人物突出,看出是画面的主角,白马王子曹植和随从们则在右侧,形成群体场面,以繁映简,相互衬托,既见出洛神梦见洛神女后的眷恋的神态,又点出了《洛神赋》的中心内容:这是一种想象中的境界,凡人与仙女,这就是所谓的“仙凡阻隔”,本来就应该有距离的--画面中的距离,暗示了文学中的距离。 我觉得《洛神赋图》的成功,还在于它暗示出画家意识到远小近大的景观原则这一枢纽,洛神脚下的洛河水,水纹处理,完全是一种透视处理。作为人物背景的树木,也是近处具体而细微,远处概括而模糊,至于飞龙、仙鸟都不出这一原则,远山一抹单笔,潇洒而简洁,在拉出景观空间,塑造可行可游的实景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