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恩宁路改造到广州旧城改造新思路

从恩宁路改造到广州旧城改造新思路

从恩宁路改造到广州旧城改造新思路
从恩宁路改造到广州旧城改造新思路

从恩宁路改造到广州旧城改造新思路

【摘要】2007年,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作为广州“中调”的首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此次旧城改造并不成功,历经波折。同时也反映出旧城改造的目标———文化传承、人居改善、提升城市竞争力之间统一中又有矛盾这一状况。由此引发对广州旧城改造这一项工程的思考。

【关键词】恩宁路旧城改造文化城市竞争力

1.引言

恩宁路位于广州市政府西南方,东起宝华路,西北至多宝路与龙津西路相接。它诞生于1931年,有18米宽,1公里多长,沥青路面,可以并排行八顶大轿,一时风光无限,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

作为广州市现存最古老、各个时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恩宁路是该市首个旧城改造项目。5年来,其改造规划已四易其稿,在当地政府、开发商及居民等多方利益的纠葛中艰难前行。

2.恩宁路改造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广州市2000年提出了“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拉开结构、建设新区、保护名城”。在发展新区的同时,也要保护旧城。该市的外拓格局在2005年基本成形后,又提出了“中调”战略,但思路还没理清楚,因此恩宁路的“中调”一度变成了“向旧城索要利益”,本质上是在拆毁名城,与广州市的战略发展目标相悖。”(曾冬梅,2012)恩宁路改造之所以不成功,甚至说是失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当地政府与居民思考的角度不同,站在了不同的利益上看待问题。政府作为一个主要引领者、决策者,在宏观层面上把握全局,希望通过旧城改造,使广州更好地发展为一个全球化的大都市,剔除其中所谓“不好”的因素。而恩宁路及其周边建筑确实很多已经非常破旧,没有利用价值,拆除它们既能整顿市容市貌,也能提供更多的空间,进行空间层面上的再利用,例如重建住宅区,或者发展商业等等。而居民更多地是从微观的层面上进行思考。他们追求的是幸福感,他们扎根在这里,这里有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是老广州人的象征,是西关文化的代表。

正是不同角度的思考引发了“拆”与“不拆”的矛盾。

“旧城改造”有利于恩宁路及其周边地区更快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其发展的速度,但是这样做势必会破坏其文化。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把老建筑拆了,有些东西也就随之消失了。

广州不是深圳,是一座有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城市。若果我们把它的文化弄丢了,那么它也就失去了一座城市所独具的韵味,文化竞争力的下降也必将影响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政府一开始提出的改造方案是原地回迁式改造,把经济平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建筑基本全拆。在规划方案尚未确定的前提下,荔湾区政府于2007年初便匆匆奔赴香港进行招商,当年5月即开始动迁(曾冬梅,2012)。而居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对旧城改造的参与不充分(徐建华,2005),意愿难以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引发了之后的种种冲突。改造方案也不得不修改甚至停滞。

如今,恩宁路的改造思路,已从最早期的专注于经济效应转为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这是一个好的转变。无论政府宏观层面上或者居民微观层面上对恩宁路改造的思考都没有错,但是我们不应该“急功近利”,也不应该一味否定。若只是片面追求经济效应而不重视文化保护,那么恩宁路失去文化的载体即便一开始能够发挥很好的经济效益,最终也会衰落下去。同时,恩宁路及其周边地区确实存在许多已经无法使用的建筑,这些建筑必须拆,否则它们也必将阻碍恩宁路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杭州清河坊街区也曾经历过由拆迁到修复的过程。(宣建华等,2004)虽然恩宁路与清河坊有着一些不同之处,但是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可以通过适当保护、改善和整治知名建筑,或者按原风格重建的方式,尽量使恩宁路的精粹部分得以保留下来。

3.广州旧城改造新思路

荔湾区作为老城区,不应该建成像珠江新城CBD商务区和天河城这样的城区。它们是广州的心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老城的改造,不应该是索取,而是投入。正如袁奇峰教授所讲,旧城改造资金应放到全市层面上进行统筹,不应追求旧城地块每一宗都实现经济平衡。

此外,目前的旧城改造仍旧期望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来突破城市发展中的物质化困境,没有充分意识到旧城之所以传统经济和社会基础损耗严重、居住环境劣化,其根源在于旧城居民收入下降并成为弱势群体。物质、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相互交叉和影响,使城区破旧与环境恶劣、经济萧条、社会阶层下渗等恶性循环不断重演。这些问题,并不能通过拆迁

简单解决,因为其所涉及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再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张伊娜等,2007)。

每一个旧城区都有自己固有的文化蕴涵其中,我们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做的不是拆毁它,而是保护它,修复它。

因此,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政府应该权衡经济效应与社会发展。要想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得以提升,不仅仅是看GDP,还应包含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居民生活质量、幸福感以及发展潜力等一系列因素。

4.总结

任何一个建筑,几十年、一百年以后,只有两个选择——或者被拆迁,或者被列为人类的文化遗产。

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城市由于各种原因而衰退,甚至消失。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所以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调整结构与改进自身素质,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旧城改造的既定目标,通常来说,是经过改造后应更具竞争力,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舒适的生活。

拆旧建新也好,引入开发商也好,政府所做的首要之事便是“拿捏”好手中的尺子,即把握住一个良好的“度”。这样,城市才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其竞争力才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冬梅. 广州恩宁路旧改破局. 中国房地产报[N]. 2012.5.28

[2] 徐建华. 香港和广州:旧城改造的模式及行动者比较. 中山大学学报[J]. 2005,25(5)

[3]张伊娜,王桂新. 旧城改造的社会性思考. 城市问题[J]. 2007,7

[4] 宣建华,杨晓莉. 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回顾与反思. 北京规划建设[J]. 2004,(2)

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

2013 -03 -04 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 陈晓亮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郊区化、经济衰退、产业转移、旧城衰败、环境恶化等情形的发生,以 英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一系列的城市复兴策略来激发城市活力,其政策重点经历了从城市重建( reconstruction)、城市复兴(revitalistaion)、城市更新( renewal)到城市再生(regeneration)等发展方向的转变,城市复兴方式也由以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复兴模式向以文化开发为导向的复兴模式转变①。在西方的城市复兴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路径影响着城市地方性特色的转变:第一种是绅士化(中产阶级化),通过具有较高收入和文化品位的中产阶级或艺术家的进驻实现整个街区品质的改变和提升;第二种是本地居民自主修复,不断完善自身的生活环境并积累地方的记忆;第三种是政府和开发商主导的改造模式,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甚至创意产业的 打造,实现街区功能的改变和原有的社会文化特征的消解与再造。

2013 -03 -04 “官办的”火把节与“建构的”地方性 张骁鸣1'2 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与临近的布拖县一样,都被看作是彝族火把节传统的诞生地。最近几年,为了将火把节办得更热闹,除了在日都迪萨火把场有自发组织的传统火把节活动外,县里还会在

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作者:陈晓亮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刊名: 旅游学刊 英文刊名:Tourism Tribune 年,卷(期):2013,28(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28414657.html,/Periodical_lyxk201304005.aspx

关于关于加快旧城改造的建议

关于关于加快旧城改造的建议 近年来,南昌市按照“一江两岸,南北双城,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张开双翼,敞开四门,内外有环,外带五个组团”的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在红谷滩新区的建设上,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统一开发,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但是与新城区建设开发的力度和速度相比,旧城区的改造则显得相对滞后。而旧城开发的迟缓,不仅严重影响南昌作为“省会城市、英雄城市、动感城市”的形象,而且容易引发消防、卫生、治安、交通堵塞等诸多社会问题,形成安全隐患,造成群众居住环境恶化,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已经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旧城改造——难在哪里 由于受政策、体制和拆迁成本高、安置难度大等多种因素制约,旧城改造进展缓慢,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 1、政策限制严。由于市政府决定对旧城区实施只拆不建的政策,致使招商引资改造旧城项目被搁置,政策限制已成为城区旧城改造进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对一些处在成片地块外的危旧房维修,因为市有关部门对审批控制较严,要求不倒架维修,不但施工成本过高,而且不能彻底排危,使城区的危房不能得到大面积的彻底改造翻修。 2、综合协调难。旧城改造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但是我市一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机构进行综合协调,造成责权利难以统一。在旧城改造中的政策措施、规划审批、土地拍卖出让及收益权均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控制,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旧城区危旧房的管理维修和安全责任则落在区里,区里权力有限,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而市、区有关部门由于各自职能不同、侧重点不一,在旧城改造中往往表现为各自为政,工作上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仅仅靠一、两个部门主动往往难以推动,必然滞后整个旧城改造的工作进展。 3、拆迁安置难。旧城区一般均为中心城区,在居住生活各方面都比较方便,虽然百姓也希望旧城改造,改善居住条件,一旦真正拆迁,也还存在许多矛盾。 一是拆迁补偿和安置与群众心理承受能力有较大差距。群众对旧城的拆迁补偿认为差距较大且不够合理,加上老城区原房屋面积较小,当前市场上所开发出售的商品房均以大户型为多,群众想购理想住房不易,一旦拆迁,面临无房可住,造成不愿搬迁。 二是目前我市在拆迁中采取异地期房安置办法,由于安置房均已不在本区或处本区边缘,造成生活不便。加上期房安置,尚存在不少建房质量、交房时间等不确定因素,大多数群众对异地期房安置不满意,对拆迁积极性不高。

成都旧城改造拆迁政策汇总1232147970

成都旧城改造拆迁政策汇总 一、工作职责 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负责房屋拆迁政策指导、房屋拆迁许可监管、估价机构和拆迁单位监管、拆迁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重大拆迁问题协调及年度拆迁工作考核。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行政强制拆迁审核。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依法组织行政强制拆迁。五城区政府按属地原则负责拆迁项目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信访工作,受委托负责审查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审批拆迁许可证和调解与裁决拆迁纠纷工作,具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拆迁。五城区房产管理部门具体做好本辖区内年度拆迁计划申报、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及拆迁许可证审核、拆迁项目监管、拆迁纠纷调解与裁次、拆迁听证、房屋拆除安全监管、拆迁诉讼与信访等工作。(081016成办发〔2008〕75 号) 二、拆迁项目的取得 (一)调查摸底由区(市)县拆迁管理部门发出《房屋拆迁摸底调查通知》,统一组织人员就拆迁范围内的房屋状况、权属、房屋用途、居住使用情况等开展摸底调查,并对摸底调查结果建立专项档案。 (二)拆迁方式拆迁人根据拆迁项目具体情况,可采取直接申请房屋拆迁行政许可的方式实施拆迁,也可采取模拟拆迁方式实施拆迁。项目业主可自行实施拆迁,也可委托实施拆迁。政府组织实施的拆迁项目委托实施拆迁的应当按照《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房屋拆迁安置招标投标暂行办法》的规定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实施单位。 (三)房屋拆迁许可五城区政府应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开展房屋拆迁许可证审批,并将拆迁项目批准文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拆迁工作实施方案、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资金监管协议等资料报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备案。(081016成办发〔2008〕75 号)拆迁人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区(市)县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拆迁人在申请办理拆迁许可证时应当提交《安置房屋清册》、安置房屋权利来源合法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安置房屋清册》应当包括拆迁安置房的地址、幢(栋)号、单元、楼层、房号、户型、建筑面积、权属等详细情况。(090312成房发〔2009〕23

关于旧城改造的提案

关于新旧城改造的提案 近年来,沈阳市经济发展迅速,高楼林立,但仍面临新旧城区更替的问题。 为此提出建议: 1、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创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规 划必须符合市情、县情‘镇情,采用各项建设标准 和定额指标,应与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坚持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保护地 方风貌,体现城市特色,严格控制中心市区的规模, 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只有把握住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法律,税收,投资等手段,强化规划管理,调控和 引导沈阳市的建设规模和发展方向。例如,在经济 快速发展时,通过城市规划保证城市经发的有序发 展;在经济发展较慢时,城市规划应注重新的经济 增长点的培育与扶持。当城市规划因某种原因需要 重新修订时,应在政府指导,专家论证以及建设和 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注意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用 人以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导向、规划、建设城市, 今儿既要保证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用房,还要充分体 现沈阳特色。 2、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共同促进沈阳市 的经济发展 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作为城市系统工程

建设的两个方面,虽然均以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为基础,但又各具特点,并在资金、资源、等方面 存在一定矛盾。新城区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利润 较大,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社区服务、 人性化的管理都是吸引老城区居民来此居住、工商 业来此投资的必然优势。新城区开发的结果,短期 内可以缓解老城区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可能是 老城区的发展陷入困境,并诱发老城区的改造。老 城区改造的核心内容是调整用地功能、优化土地配 置、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显然改造后的 土地价格、使用费用将大大提高,这不但促进了城 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为新城区的进一步开发创 造条件。新城区的开发与老城区的改造作为矛盾的 两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切不可因新 城区开发的高利润而无限制开发,也不可忽视历史 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放松老城区的改造,同时应该用 市场杠杆来调整人口分配,使老城区与新城区共同 繁荣。 3、完善老城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沈阳城市建 设的可持续发展 老城区的改造成功与否,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各区县应按照沈阳市城市规划的要求, 在完善本地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注意与相邻区县 的衔接,切不可因追求高利润而随意更改规划内容,更不能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随意变为建筑用 地。同时,应当树立寿命周期、生态城市、循环经 济的观念,通过创造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

岭南建筑的奇葩—广州骑楼

岭南建筑的奇葩—广州骑楼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1006161052) 摘要:一个城市是有她自己的独特记忆,就拿广州来说,她独特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岭南人,在记忆深处有一组这样独特的画面,一群独特的建筑,岭南建筑奇葩骑楼。骑楼,广州的名片,虽然很多岭南市民依然每天都能看到,但岁月的洗礼,骑楼或被拆迁、或外形经过多次的翻新,骑楼最特别、最迷人的装饰及造型已难以看到。“我们的城市正在失去记忆。”许多文化之士对中国城市建筑表达这样的忧思。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这些城市的记忆。 关键词:起源和分布功能和特点影响经典珍藏现状与保护 一、骑楼的起源和分布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 圣心堂西关大屋 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2020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202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点考场号、座位号,再用2B 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 选择题的答案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一、 (6小题,20分)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粗犷./心旷.神怡 斗.篷/气冲斗.牛 B. 着.落/不着.痕迹 默契./锲. 而不舍 C. 瞭. 望/眼花缭.乱 拮据./引经据.典 D. 应和./随声附和. 炫.耀/目眩. 神迷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云霄 娇揉造作 分歧 重蹈复辙 B. 秀颀 吹毛求疵 遏制 名副其实 C. 蔓延 消声匿迹 盘桓 自出心裁 D. 遒劲 分崩离析 漩窝 不屑置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柔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看似微不足道.... ,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道。 B. 虽然这道题难度比较大,但是经过张老师耐心讲解,同学们最终还是大彻大悟.... 了。 C. 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 。 D.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 旧城改造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让旧城区居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推进旧城成片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使城市记忆得以延续。但旧城改造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将问题简单化,不顾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的开发方式,造成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过度提高容积率,造成过密开发和土地滥用,导致环境持续恶化。还有对于拆迁补助问题没处理好,导致居民情绪波动等。针对旧城改造的问题,我们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以后旧城改造,规划,拆迁提供合理建议。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辖区居民为主题,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0个小区。在每个小区中,随机抽取20户居民,共200户居民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调查地点 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 3.调查时间 2016年7月6号至7月20号 4.调查内容 崇义街道是2008年5月涪陵区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建制调整的产物,由以前拥有“政经合一”职能的桥南开发区和原崇义街道6个社区构成,是承接重庆辐射涪陵主城的西大门,是涪陵主城江南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城西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辖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移民小区管委会,常住人口万人。辖区经济快速增长,这种巨大的发展规模与聚集效应,一方面,使辖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使崇义街道辖区原有的城市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变异,也使城市这个载体难以承受,水电供应不足、交通路网不畅、邮电通讯不灵、居住拥挤不堪、公共设施不全、生态环境不佳等等。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保护的角度建设、从创新的角度来保护的理论,以解决相关问题。旧城改造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1)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忽视城市环境建设。2)重视城市再开发,忽视修复和保护。 5.调查目的

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1)

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作者: 【摘要】 所谓旧城改造,就是对旧城区的再次开发,是指对旧城区中已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进步需要的物质环境进行部分改造,使城区的布局整齐划一,使其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目前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迅猛,为了节约用地,国家针对用地粗放、闲置浪费现象采取了加强对土地使用的宏观调控。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我国部分城市旧城区城市布局、生活方式及经济模式已明显暴露出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违法违章建筑用地现象比较普遍;存在诸如楼房质量较低,建筑密度大,道路狭窄弯曲等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出租房屋缺乏管理等社会治安隐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和改造城市,便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规划就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探究如何开创一种既能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又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较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局面。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旧城改造在运作过程中,问题和偏颇之处也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旧城改造;思路;问题和对策 一、城市旧城区的形成和改造基本情况 1、城市旧城区的形成。 城市旧居住区,是在城市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缩影。旧城区一般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相对比较陈旧、房屋质量比较差、城市格局尺度比较小、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居民收入低等一些问题。例如重庆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设置巴郡,秦将张仪筑江州城,这是重庆第一次筑城。1929年,正式成立重庆市,人口23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战争期间城市毁损严重,现在除少数几处陪都时期留下的文物古迹外,旧城区大多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后的干打垒、捆绑式、砖柱夹壁等结构的建筑。 2、旧城改造的基本情况。 旧城改造一般指对市区的主要是一些时间较长的小区和厂房的改造。改变和建造城市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比较合理的划分工业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分区;通过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净化大气和水,降低噪声污染,绿化开阔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更新并且调整城市工业布局,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并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把旧街坊改造为系统的居住区。 二、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1、以单一的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过度提高容积率,加大建筑密度,造成过密的开发和土地的滥用,导致环境持续不断的恶化。以渝中区为例,2007年上半年批准的用地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八成;批准的建筑工程面积为85万平方米左右,相比去年

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

我局编制完成《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 资料摘自:广州市规划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28414657.html,/pages/news/bjxw/2009/3908.shtml 一、规划背景介绍 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突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省市委、政府关于打造城市环境亮点工程、建设宜人步行系统的工作指示精神,按照市委、政府有关工作安排,市规划局通过借鉴、学习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城市先进经验,结合广州城市风貌和广州战略规划编制,近期组织开展了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的规划研究工作。该规划是我市营造世界文化名城及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目标为: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可串接城市自然生态区及历史文化特色地区的步行系统,彰显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自然生态格局及“千年商都”和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等历史文化特色。该规划主要涉及范围为环城高速以内的中心城区,实施完成后,将根据实施情况逐步扩展至全市域范围。该规划的建设实施,由市有关部门近期予以落实。 二、规划编制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二是自然和人文相结合;三是景观主题导向;四是近期建设为主,适度超前。 三、步行系统规划介绍 该规划选取白云山等山林绿地、越秀公园等主要城市公园,石牌、大学城等高校园区,珠江滨水区等,构成山水相依的生态化大格局;选取古代历史地区、近现代革命纪念地、文物古迹所在地,以及古代与近代城市中轴线等,构成接续城市文脉的特色分区,主要包括:传统城市文化风貌区、近代革命历史风貌区、近现代工业遗址风貌区等;重点以珠江新城城市新中轴线、白云新城与琶洲岛等作为新城市形象以及现代金融会展商务特色风貌区。在上述分区的基础上,沿着道路、河涌、江岸用生态廊道联系各个分区,形成步行系统,实施环境整治与改造,建成11条总长约145公里的富有特色的步行生态连廊,各分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设计逐步营造主题特色风貌区氛围。 (1)旧城市中轴线步径。线路总长:14.25公里。线路走向:白云山山顶公园——白云山南门——云台花园——麓湖公园(麓湖路)——广州市艺术博物院(麓景东路)——麓景西路——下塘西路——金麓山庄——雕塑公园——越秀公园(越秀公园站)——中山纪念堂(连新路、吉祥路、中山纪念堂站)——人民公园(公园前站)——中山五路——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天字码头——海珠广场(海珠广场站)——海珠桥——海珠南广场——江南大道(市二宫站)——江南西商业街(江南西站)。 (2)新城市中轴线步径。线路总长:22.45公里。线路走向:白云山山顶公园——五仙桥街——瑞兴街——沙河涌——兴华路——燕岭公园——广州火车东站(火车东站地铁站)——东站广场——天河体育中心(体育中心站)——天河城\正佳广场(体育西路站)——天河南居住区——新城市中轴线广场(珠江新城站)——东塔、西塔、四大文化建筑——海心沙市民广场——新电视塔及南广场(赤岗塔站)——海珠湖公园(大塘站)——沥滘客运中心(沥滘站)。 (3)岭南历史文化步径。线路总长:主线:11.8公里;支线:5.82公里。主线走向:荔湾湖公园\仁威祖庙——泮塘路——龙津东路——恩宁路——第十铺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杨巷路——文化公园\十三行路——人民路——

旧城改造失败案例

广州荔湾广场 城市是不同时代建筑的集合,每条传统老街、每幢文物建筑都记忆着独特的文化,它是城市历史与形象的载体。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如何有效地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的传统文脉,已成全社会必须思考的一个命题。在过往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广州既有过许多成功的典型,也出现过不少失败的个案,其中“荔湾广场模式”就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旧城改造不成功的一个范例。 “荔湾广场模式”的败笔究竟在哪里?有专家认为,荔湾广场是典型的香港模式的移植,把一两层的老房子拆除后,建起几栋几十层的楼房,把一条完整的上下九路拦腰切断。它对旧城的文脉以及建筑群的肌理造成非常大的破坏,这种伤害对上下九路可以说是永远的痛。类似的例子还有广州市的农林上路、新河浦路、东皋大道、梅花村等等。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破坏老城区原有风貌的改造模式至今似乎仍未完全绝迹。“近来广州市农讲所一带开发了很多高楼,将农讲所团团包围,这么重要的文化区域怎能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开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坦言,“‘荔湾广场模式’又回来了。” 然而,对于旧城改造的“荔湾广场模式”,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谈到旧城改造,我认为广州至今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成功的模式。”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认为,“荔湾广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造的,一直作为城改失败的范例而遭诟病。但我觉得这个项目却是广州为数不多的旧城改造项目和模式之一,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显然有些不公平,它在当时的确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和范例。” 姑且不论“荔湾广场模式”在今天看来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旧城改造必须确立“保护优先”的原则,有效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传统文脉。 “广州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都市建筑既具有岭南特色(以骑楼为代表),又具有西洋特色。但这种特有的城市风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一定破坏。现在的旧城改造中,广州建筑整体风貌如何体现,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局长潘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原汁原味”保存城市记忆 保留城市传统风貌,让大家已经熟悉的建筑物世代耸立,成为民族性的象征,让人望之肃然起敬。这是投资最少,效益最大的一种增强民族认同的做法。 荔湾区是广州传统文化的根据地,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反映城市历史发展片断的场所与建筑,如陈氏书院、锦纶会馆、华林寺、上下九步行街、恩宁路及龙津西骑楼街、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等等。这些都是城市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性且不可再生,尤其值得原汁原味地加以保护。 “旧城保护最重要的是成片街区的保护,有了街区这个母体,文化才能成长与保存。如果只留下几栋彼此分隔的旧建筑,把所谓无价值的建筑都拆掉,那么就等于将敦煌壁画中保存好的才切割下来保存,不好的就任由它继续风化一样,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有专家这样认为。 谈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恩宁路改造,广州大学教授杨宏烈有些担忧。他曾强烈地建议,要尽量保留一些历史街巷格局,这种格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西关许多漂亮的石板路及其历史地名,常常能引发游人无限的联想。 事实上,无论你保留一些传统民居建筑也好,文物建筑也罢,都没有成片成线、原汁原味的保护来得更有意义。虽然沿恩宁路边留有保存完好的恩宁路骑楼长廊,沿多宝路一带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但孤点之和远小于整片。仅仅孤立地留下一栋“名人故居”,

广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休闲的:白云山, 人民公园(就是市政府旁边的广场,免费的,广州市民的休闲场所) 沙面:个人比较喜欢这里,以前是租界的领事馆区,有西洋风情的地方 二沙岛: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在珠江边上,有星海音乐厅,广州美术馆,在这里特别舒服! 逛街购物:北京路(这里有北京古道) 上下九(品尝西关小吃,参观西关骑楼建筑) 刺激的游乐项目:长隆欢乐世界(一天应该可以玩完,超级刺激好玩) 或者可以参加广州旅行社的广州一日游 广州市容(内环高速公路)--黄花岗--中山纪念堂--广州博物馆(五羊塑像)--光孝寺--陈家祠----上下九西关风情商业步行街--泮溪风味点心餐(午餐)--沿江路珠江美景--二沙岛(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珠江新城--天河体育中心--中信广场--市长大厦--火车站绿化广场--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石化路--广源路--云台花园--白云山山顶公园(白云晚望) 注:1、斜体的景点,代表是停留参观景点。 2、可根据时间及客户的要求增减参观景点(费用另计) *白云山山顶公园

------不上白云山,不知广州真本色。这里林木参天,溪流和庙宇间或其中,你愈是登高,愈觉得有涤尽尘嚣、返璞归真的感觉。而当你站在号称“南越第一峰”白云山时,就能眺望到整个广州的辉煌全貌。 *镇海楼(五层楼) -----始建于明代洪武时期,相传是朱元璋为镇住越秀山龙脉而下旨建造的。楼高五层,每层的飞檐翘角皆以著名石湾三彩釉鳌鱼做装饰,外墙是朱砖绿瓦,楼前一对红砂岩狮子更是得意非凡,处处溜光溢彩,是岭南艺术之大品。这里还兼做广州博物馆,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尽收其中。 *陈家祠 ------在清朝时,广东七十二县陈姓合族建了这座宗祠,后又改为陈氏书院。陈家祠名扬天下,不仅因为其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建筑秀丽动人,更因为里面处处是木、砖、灰、陶、钢铁等雕塑品,这些装饰艺术巧夺天工,与雄伟的建筑混成一体,是集岭南民间工艺之大作。早在20年代,陈家祠就被国际学者载入世界代表性建筑之一。 *黄埔军校

2020年广州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广州市语文中考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粗犷./心旷.神怡斗.篷/气冲斗.牛 B. 着.落/不着.痕迹默契./锲.而不舍 C. 瞭.望/眼花缭.乱拮据./引经据.典 D. 应和./随声附和.炫.耀/目眩.神迷 2. 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云霄娇揉造作分歧重蹈复辙 B. 秀颀吹毛求疵遏制名副其实 C. 蔓延消声匿迹盘桓自出心裁 D. 遒劲分崩离析漩窝不屑置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柔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看似微不足道 ....,却以顽强的生命为世人所称道。 B. 虽然这道题难度比较大,但是经过张老师耐心讲解,同学们最终还是大彻大悟 ....了。 C. 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 ....。 D.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4. 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2020年7月4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B.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 C. 羊城中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D. 接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广福戏台藏身于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纯木结构建筑。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戏台依水而建,一年四季都有免费演出,市民可以在水边凭石栏赏粤剧。文佳来到广福戏台,有感而发,写下一副对联。 上联:登古台唱新韵演尽喜怒哀乐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临碧水着红装遍赏起承转合 B. 入云山对夕阳惯看秋月春花 C. 倚玉栏临碧水赏遍春夏秋冬 D. 戏楼里凭石栏品味唱念做打 6. 名著阅读(5分) (1)右图取材于《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请根据画面提示,写出猪八戒上花果山请孙悟空的原因。(2分)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蚀刻钢板壁画浮雕雕塑真实历史材料构成的多样化景墙是宽窄巷子的一大特色。这种边界处理通常都是设计难点,或者干脆被忽略。 原文地址: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作者:dl国际新锐设计

来到宽窄巷领略这里的悠久历史,品味这里风土人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在这里你能触摸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如同走入了时光隧道,也能体味到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闲生活方式,这里的各种川味小吃可以让你大饱口福哦。 成都的千年少城能保留下宽窄巷子,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建筑在中国南方的孤本。 从2007年起,成都文旅集团对宽窄巷子进行全新打造。在搬迁900余户居民、修复50个院落、改造3万多平方米地面建筑、修建1.1万多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后,老街重新焕发生机。2008年6月14日,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开放。开街第一年,就吸引800多万名游客,并先后获得2008年“中国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成就奖”、“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等荣誉称号。 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 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成都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因此,宽窄巷子的一砖一瓦,每个院落的格局,都是对历史的还原。 (说明)在井巷子有一段400米东西朝向的墙体,用最古老的建筑物质元素---砖、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断,羊子山土坯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火砖、七孔砖、民国砖、水泥砖、瓷砖,阐述千年古都,演绎百年老宽窄巷。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 旧城改造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让旧城区居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推进旧城成片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使城市记忆得以延续。但旧城改造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将问题简单化,不顾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的开发方式,造成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过度提高容积率,造成过密开发和土地滥用,导致环境持续恶化。还有对于拆迁补助问题没处理好,导致居民情绪波动等。针对旧城改造的问题,我们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以后旧城改造,规划,拆迁提供合理建议。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辖区居民为主题,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0个小区。在每个小区中,随机抽取20户居民,共200户居民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调查地点

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 3.调查时间 2016年7月6号至7月20号 4.调查内容 崇义街道是2008年5月涪陵区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建制调整的产物,由以前拥有“政经合一”职能的桥南开发区和原崇义街道6个社区构成,是承接重庆辐射涪陵主城的西大门,是涪陵主城江南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城西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辖区幅员面积11.24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移民小区管委会,常住人口8.3万人。辖区经济快速增长,这种巨大的发展规模与聚集效应,一方面,使辖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使崇义街道辖区原有的城市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变异,也使城市这个载体难以承受,水电供应不足、交通路网不畅、邮电通讯不灵、居住拥挤不堪、公共设施不全、生态环境不佳等等。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保护的角度建设、从创新的角度来保护的理论,以解决相关问题。旧城改造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1)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忽视城市环境建设。2)重视城市再开发,忽视修复和保护。 5.调查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旧城改造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旧城改造政策提供有效信息,利于公正、公平的处理各种矛盾维护弱势群体利,实现“以人为本”,改善旧城区,构

成都宽窄巷子旧城改造

有着多年历史地宽巷子和窄巷子在年下半年全面动工改造. 开发:整旧如旧整新如旧 据悉,宽巷子、窄巷子改造工程与以往一般地旧城改造有着实质性地区别,它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为了再现老成都地历史文化风貌而进行保护性甚或是抢救性地改造.其涉及地范围是北起支矶石街,南至金河街,东抵长顺街,西含同仁路,这个占地面积近亩地区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核心保护区,一个是环境协调区.其中,核心保护区主要是地处支矶石街以南、井巷子以北地宽巷子、窄巷子两个街坊,这片区域大概占地多亩,剩下地多亩为环境协调区.此外,两个区域在具体实施中着重点会不同,前者强调地是保护,后者则着重开发,而开发地最终目地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具体做法是,核心区内将本着“只迁不拆”地实施原则,即采用产权买断、调换等方式,获取该区域内所有房屋产权,并外迁原所有人和使用人.该区域内近%地建筑将要保留,对它们将采取修缮地方式,按照原有地特征进行修复,并完善内部设施;剩下近%地建筑将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地基础上进行改建,做到“整旧如旧”.而环境协调区内原有地大部分建筑将予以拆除,纳入到重新开发建设范围内,新开发地建筑将为成都市内最顶级地产品———独立仿古宅院式别墅,其风格、尺度与材料将与核心保护区保持一致,做到“整新如旧”.

经营:文化+商业+旅游 据悉,改造后地宽巷子、窄巷子,其旧有地单一居住功能将得到置换和丰富,向以“文化+商业+旅游”为核心地功能转变,其间将设置一些区域,专门用来展示一些早已失传或将要失传地古老艺术和文化,如蜀绣、蜀锦、竹编及漆器工艺等,甚至还将修建一些具有特色地纪念馆、旧时地画馆、文馆、茶馆、戏馆等,甚至还将邀请一些顶级艺术家以及文化名人来这里从事创作,就像现在地丽江,充分将成都特有地休闲文化变为一种可利用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地商业价值.在具体运作上,将借鉴上海“新天地”地模式,进行片区整体地保护、整治、宣传、招商、经营和资产运作,统一协调保护区范围内地经营行为、广告、店招以及经营过程中地装修风格和材料等,塑造整体品牌形象,最终实现无形资产和总资产地升值,在文化打造上还要超越“新天地”. 融资:一家控股多方入股 初步设想,这个项目将分三期进行,整个工程将在下半年动工,力争在二至三年地时间内完成,但在动工时间上保护和开发几乎同时进行,差异只在半年之内,即保护区整体环境差不多要出来地时候,环境协调区地开发也将随即跟上,目地是缓解前期资金投入地压力.据介绍,这个项目地投入非常巨大,初步估算,其静态投资大概为亿

关于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思考

关于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旧城改造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一项难题。本文以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指出了改造规划应保证居住的基本功能、突出地域特性、体现良好的空间布局并满足生态环保要求,同时在结合旧城规划区域的文化、建筑特色下,对城市旧城规划的构思及规划方法作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原则;生态环保;文化特色;居住建筑规划;土地利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o speed up,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problem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projects for example, points out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should guarantee the basic function of living, the promin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reflects a space layout and meet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whil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ld city planning of region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old city of city planning concept and planning method for the related to think. keywords: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princip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residential building plan; land use

成都市旧城改造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3日讯(记者代朗)记者10月23日从成都市金牛区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金牛城市广场项目建设拆迁工作即将于10月24日正式启动,这也是成都市城北片区大规模旧城改造的首个拆迁项目。据悉,拆迁后的区域将建成成都新一代现代城市综合体带动北区发展,成为成都城北片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金牛城市广场建设夜景鸟瞰效果图

“作为成都市旧城改造项目中单体体量最大的建设项目,整个项目占地203.6亩,总投资八十亿元。”金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岩透露,整个拆迁建设范围包括东至火车北站东一路、西至人民北路、南至一环路、北至肖家村三巷,拆迁建筑面积296599.14平方米,涉及住房和个体营业房3069户,企事业单位十六家。 据悉,拆迁工作将力争在一年内完成,并在拆迁一年后建成以现代商业中心为主,包含高档甲级写字楼、高档百货、大型多厅影城、大型电子娱乐城、精品超市、电器专卖城、名牌运动服饰用品专卖等数百家

专业商家的室内步行街、精品餐馆街、住宅等综合业态,建成新一代现代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改善该片区环存在环境脏、乱、差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拥挤等问题,项目运营后,将带动城北商贸服务业态升级,成为城北片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城市新地标。 据介绍,随着金牛城市广场项目的启动,成都城北改造将拉开帷幕,下一步将以金牛城市广场的建设,带动和加快人民北路沿线的旧城改造,并且把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作为旧城改造项目的重点产业导向,整体打造荷花池商圈、人民北路经济带的产业体系,推动荷花池片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金牛城市广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城铁片区和荷花池市场片区的核心区域,金牛区将以金牛城市广场项目为依托,整合周边资源,打造一个城北全新的商业中心和现代居住区。

039.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城市更新机制浅论——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城市更新机制浅论 ——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邓堪强,骆建云,汪田 摘要:本文以广州恩宁路为例,通过总结永庆坊项目落成后的热议分歧点、梳理恩宁路近十年来的保护活化历程,讨论城市更新机制在历史文化街区中推动作用,从保护理念、管控机制、运行机制、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对广州城市更新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理念,管控机制,运行机制,公众参与 2016年9月,由政府主导、万科运营的广州恩宁路“永庆片区危(旧)房修缮与活化利用项目”(后文简称“永庆坊”)完成,作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首个以城市更新微改造方式进行的活化利用项目甫一亮相,即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打破了多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之间表面的平静。 永庆坊现状照片(自摄) 在媒体报道中,各界热议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审批的工作流程、保护与利用的设计与建造措施、公众参与的机制,详见下表:

正是这场通过媒体传播而展开的争论,使得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居民、社会团体、企业、媒体等多方力量积极关注城市更新微改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发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或活化的新思考。 1 从恩宁路的变迁看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历史沿革 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起宝华路,西与上下九—第十甫路相接,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街区,除了保留有较完整的骑楼建筑和西关大屋,还集中了大量的人文史迹。如永庆大街一巷保存有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祖屋;十二甫西街芽菜巷有詹天佑故居;八和会馆、銮舆堂作为这里曾经是粤剧名伶和粤剧堂口聚集地证明,至今保存完好。 2006年,广州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基础上提出针对中心城区发展的“中调”战略思路,确定中心城区疏解密度、提升功能、优化环境、保护传统、凸显文化的发展方向,开始启动老城区的成片危旧房改造。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作为广州“中调”的首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 2007年,恩宁路被纳入当时在编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历史保护街区”范围。改造工作按照拆旧建新、原地回迁的改造模式推进,引发社会强烈反对,而后恩宁路就在拆迁、市民反对、保护主张、规划方案不断调整中拉锯摇摆,始终争议不停,最终导致恩宁路改造停滞。 2014年2月《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分以下两类:(一)主要立面、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特色装饰、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不得改变。(二)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部位、材料、构造、装饰不得改变。同年11月,《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划定了“恩宁路历史文化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