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人物

高中生物人物

1、P10 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第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1665年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命名“细胞”。17世纪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

德国施莱登、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1858年魏尔肖总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P12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P12 文特尔组装细胞

4、P24 英国科学家桑格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5、P51 美国的克劳德利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比利时的徳迪夫发现溶酶体;罗马尼亚的帕拉德发现了和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

6、P65 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经过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7、P66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1972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8、P74 1988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别离出来。1998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同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9、P81 1857年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且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结束这一争论的是德国化学家毕希纳从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10、P91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呼吸作用比作碳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11、P99 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发现叶绿素集中在叶绿体里。

P100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叶片可以产生氧气。

P1011771年普利斯特利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

小白鼠呼吸而变的污浊的空气。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了光和作物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卡尔文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C在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中C 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第二册

1、P7 孟德尔第一定律〔别离定律〕

P11 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2、P27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P28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P33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是世界

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4、P43 1928年格里菲思推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5、P44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6、P47 1951年威尔金斯展示了一张富兰克林的DNA的X 射线衍射的幻灯片。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查哥夫的信息,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7、P5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半保留复制。

8、P68 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9、P81 1927年美国遗传学家谬勒发现用X射线照射果蝇,后代发生突变的个体数增加。

10、P110 拉马克提出进化学说各种生物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长时间进化来的〔T〕

复杂的生物是由简单的生物进化来的,简单的生物是由非生物一下子产生出来的〔F〕

生物要适应环境,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发生变化,适应不同的环境〔T〕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F〕11、P11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选择的对象: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选择的因素:自然环境对生物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P116 达尔文指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P123 达尔文发现一种兰花细长的花矩~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第三册

1、P8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2、P23 法国学者沃泰默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他的解释是这是一个顽固的神经反射。

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假设这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

调节。他们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注射到狗的静脉中发现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感慨“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时机!”

3、P46 19世纪末,达尔文发现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1910年,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1914年,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命名生长素。

1934年,郭葛首先从人尿中别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4、P53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宋苏轼《格物粗谈果品》————乙烯

5、P67 生态学家高斯通过草履虫的实验得出: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S”型曲线。

6、P95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大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7、P128 孟子、庄子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可持续发展~

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1543年比利时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

1665年英国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

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英国桑格经过10年努力,终于在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

1845年,德国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德国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80年,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1939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14C标记CO2追踪,探明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1958年,美国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19世纪中期,孟德尔,提出了遗传的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被世人公证为“遗传学之父”。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别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别离非常相似

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18世纪英国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育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育患者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l9世纪(1859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1857年他提出动物生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①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②提出稳态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法国学者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英国科学家斯塔林和贝利斯,证明了小肠黏膜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这种物质叫促胰液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俄国巴甫洛

高中生物书上全部人名和事迹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施莱登、施旺[德国]——细胞学说 耐格里——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维萨里——《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组织构成。 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命名细胞 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 德蒂夫——溶酶体 帕拉德——核糖体和线粒体 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阿格雷——水分子通道蛋白 斯帕兰扎尼——鹰与金属笼 巴斯德——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 李比希——发酵是由酵母菌的某种物质 毕希纳——酿酶 萨姆纳——脲酶是蛋白质 拉瓦锡——研究呼吸作用 普里斯特利[英国]——钟罩—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是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英格豪斯[荷兰]——普里斯特利的试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梅耶[德国]——指出植物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萨克斯[德国]——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恩格尔曼[美国]——叶绿体的功能实验——好氧细菌 鲁宾和卡门[美国]——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卡尔文——小球藻——探明了二氧化碳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斯图尔德[美国]——植物组培第一人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孟德尔——发现生物遗传规律 魏斯曼——预言减数分裂 萨顿[美国]——用蝗虫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者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一位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摩尔根——果蝇〔红眼白眼〕——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道尔顿——色盲症的发现 格里菲斯[英国]——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重点高中生物人物

重点高中生物人物

————————————————————————————————作者:————————————————————————————————日期:

1、P10 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第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1665年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命名“细胞”。17世纪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 德国施莱登、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1858年魏尔肖总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P12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P12 文特尔组装细胞 4、P24 英国科学家桑格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5、P51 美国的克劳德利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比利时的徳迪夫发现溶酶体;罗马尼亚的帕拉德发现了和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 6、P65 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经过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7、P66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1972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8、P74 1988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1998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同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9、P81 1857年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且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结束这一争论的是德国化学家毕希纳从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10、P91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呼吸作用比作碳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11、P99 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发现叶绿素集中在叶绿体里。 P100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叶片可以产生氧气。 P1011771年普利斯特利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

实验总结3——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重要人物及相应生物学史实归纳1

实验总结3——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重要人物及相应生物学史 实归纳1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高中教材涉及的重要人物及相应生物学史实 在考纲中罗列的生物实验要清楚,教材涉及到的科学史,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方法、结论也要进行整理,清晰。高考生物中有多处体现对生物科学史的考查,现总结如下: 必修1(16条) ①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活细胞 ②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③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膜通透性实验——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④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暗—亮—暗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⑤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⑥巴斯德——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无活细胞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 ⑦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⑧萨姆纳——提出并证明酶是蛋白质 ⑨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⑩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 ⑪普利斯特利——植物可更新空气 ⑫英格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指出普利斯特利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 ⑬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⑭萨克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叶片产生淀粉需光) ⑮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 ⑯卡尔文——用14C标记14CO2证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14CO2→14C3→(14CH2O)]

生物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海尔蒙特(Jan Baptist van Helmont),比利时化学家,生物学家,医生他在化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从而成为炼金术向近代化学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所做的柳树实验也是生物研究上划时代的工作。 海尔蒙特1580年1月12日[1]生于布鲁塞尔一个贵族家庭,在天主教鲁汶大学接受教育,在尝试了各种自然科学之后,他选择了医学,并于1599年拿到博士学位。随后几年他在瑞士,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游历。1605年比利时发生瘟疫,海尔蒙特回到祖国,在安特卫普参与救治。1609年他在维尔乌德举行盛大婚礼,此后定居于此进行化学研究与行医。1644年12月30日卒于维尔福德。 拒绝念书的孩子海尔蒙特正是这个统治阶层的世家继承人。从小就集许多关注、期待于一身,结果这孩子的表现真令人失望:他拒绝一切别人为他安排好的东西,像个天生的纵火狂似地,从小到处烧东西,不仅烧掉教科书,连父亲给他的图书馆也给烧掉。他痛恨书、痛恨课本,认为那不过是把人比来比去的东西。 但是家境太富有了,书烧了有人再为他买来,图书馆烧了,有人再为他建起来。也许太早享受到特权的孩子,最容易对特权带来的一切享受感到虚空。海尔蒙特在年轻时就写道:“每个人都认为到学校受教育是一条理所当然的路,但是受教育后所要追求的东西,我不用念书就已经有了。我不知道我到底要什么,我不知道读书的意义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我心中长期的不安与痛苦。如果我不知道念书的真正意义,我相信我所花的时间与努力终将付诸东流,转眼成空。” 他拒绝念书,家人强迫他念,甚至安排他进入当时的教育重镇罗凡(Louvain),接受一堆名师多方教导。他到十九岁时,已经念过多所学校,可惜从来没有毕业过;人家在背后笑他:海尔蒙特家的墙壁很大,却挂不上一张毕业证书。其他什么书卷奖、优等生奖更没份,他是奖状的绝缘体。 四下无人时,海尔蒙特常独自走到森林里去哭泣,他哭自己是“木炭”,没有一点用处。在众人看不到他的角落里,上帝看到他,上帝听到一块小木炭的哭泣,于是为他开了一条路。编辑本段改变一生的书一五九九年海尔蒙特在外闲逛,偶然看到一本课外书,是金碧士所著的《效法基督》(注),这本书改变了海尔蒙特的一生。 金碧士是位德国修士,属于『弟兄们来过平凡生活』(Brethren of the Common Life)修会。他用浅显的文字,使信仰能为一般人所明白。他直指一个人思想与生活失去重心是因为失去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当一个人愿意谦卑下来,信靠耶稣,圣灵会住在他的心中,使人认识耶稣是救主。他在《效法基督》中写道: 『最高深和最有益的学问,就是对自己具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这句话吸引了海尔蒙特--原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自己的挣扎,而在求主赦免他的罪。 以后的十二年,海尔蒙特的心就能够安静下来,他博览群籍,一心补回青少年时期的荒废,渐渐发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是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慢慢仔细地看书。 他阅读古希腊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医学文集,而慢慢地转向医学。一六O九年,他在三十一岁时终于拿到第一张毕业证书,具备医师资格。 编辑本段终身不开业的医生毕业后的海尔蒙特已经有一个重大的发现,他知道『化学是开启医学的一道门,经过化学的定量分析能够使医学更为精确』。为这个看见,他到维伏迪(Vilvorde)小城,放弃名利、隐姓埋名,做个终身都不开业的医生,全力研究化学。 他日以继夜地做实验,连邻居都不知道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实验非常精确仔细,日后留下来的记录显示,光是测定汞的重量,他就重复了两千次。在精细的测量中,他发现无论是溶解或是沉淀反应,重量在反应前后其实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型态而已,这是非常有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物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物 1、邹承鲁(1923~2006):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路线,为人工合成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2、威尔逊(E.B.Wilson,1856~1939):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1905年他和斯特蒂文特确定了染色体同性别的关系,并提出XX为雌性,XY为雄性。 3、施莱登(M.J.Schleilden,1804~1881):德国人,植物学家。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1938年,他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施旺(T.Schwann,1810~1882):德国人,动物学家。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1939年,他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5、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人,人体解剖学创始人。1543年,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6、比夏(M.F.X.Bichat):法国人,解剖学家。他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7、虎克(R.Hooke,1635~1703):英国人,物理学家,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8、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人,博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发现了原生动物和细菌,并描述了细菌的3种类型。 9、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意大利人,解剖学家。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1660年,他描述了蛙肺联结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10、耐格里(K.Nabeli):德国人,植物学家。他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生长点上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1、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细胞病理学家。1858年,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2、文特尔(C.Venter,1947~):美国人,分子生物学家。1995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对人体生殖道支原体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定。此后,他领导的塞莱拉公司成功进行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定,并正在进行“组装细胞”的实验研究。 13、桑格(F.Sanger):英国人,生物化学家。1953年,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4、翟中和(1930~):江苏溧阳人,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原始真核细胞存在染色体骨架与核骨架,在植物细胞与原始真核细胞中存在角蛋白中间纤维。 15、克劳德(A.Claude,1899~1983):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他首创分级离心法分离细胞组分,为从亚细胞层次研究生理学奠定了基础。与德迪夫、帕拉德一起荣获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6、德迪夫(R.de.Duve,1917~):比利时人,细胞生物学家。1949年,他发现了溶酶体。与克劳德、帕拉德一起荣获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7、帕拉德(G.E.Palade,1912~):罗马尼亚人,细胞生物学家。他改进了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技术,并应用于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他

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总结

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生物科学发展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 生物科学发展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课本人物:必修一 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

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酶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高中生物名人与实验

高中生物名人与实验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生物种类、生物组织及其运作原理的科学。自古以来,关 于生命和生物的讨论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众所周知,生物学有着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贡献良多,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奥妙,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自我。 1. Linné 克劳狄斯·林奈是一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分类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对现代生物 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现代生物学之父”。林奈是18世纪的人物,他 首次使用有序系统来为生物体进行分类,并采用现代拉丁语为物种命名。成功地建立了现代生物分类历史上的分类体系,创造了生物学词汇,并推动了植物和动物的系统化研究。 2. 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的自然学家,他是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的 创始人。达尔文的研究发现了物种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进而提出了进化论的理论,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3. 门德尔 格里高利·约翰·门德尔是一位著名的奥地利生物学家,他在遗传学和生殖研究 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遗传学之父。门德尔通过对豌豆遗传性状的观察,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华生、基督巴瑞 詹姆斯·沃特森和弗兰西斯·克里克是两位科学家,它们的发现为我们解开了DNA的奥秘。他们在二十世纪50年代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理论,这个理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生物学的研究以及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5. 默多克

克里斯汀·默多克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他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对生物大分子的生命功能开辟了新天地。他不仅为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结构、性能和生态意义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生物医学和生物制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除此之外,高中生物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的知识。带我们做实验的老师们会指导我们如何操作,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不同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的科学原理,例如实验中常常出现的生物功能实验、生态学实验、细胞实验等等。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我们身边的世界,让我们对于生命科学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著名人物与实验的贡献可以为我们的生命科学知识提供启发和研究方向,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探求生命的奥秘。

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

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 (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淀粉。 16、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7、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 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8、卡尔文及其合作者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 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五)遗传方面的科学家 20、约翰逊:丹麦人,植物学家。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 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1、魏斯曼:德国人,动物学家。他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22、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 假说。 23、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的第三定律。他还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5、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6、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 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总结.doc

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总结 生物科学发展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课本人物:必修一 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酶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高中生物人物

1、 P10 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第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 组织分为 21种。 1665年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命名“细胞”。 17世纪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 德国施莱登、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1858年魏尔肖总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P12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 的进化论并列为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 P12 文特尔组装细胞 4、 P24 英国科学家桑格 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 排列顺序。 5、 P51 美国的克劳德利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 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比利时的徳迪夫发现溶酶体;罗马尼亚的帕拉德发现了和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 20世纪6、 P65 19 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初科学家经过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 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7、 P66 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 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 成。 1972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8、 P74 1988 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同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9、 P81 1857 年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 存在。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 些物质,且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 作用。结束这一争论的是德国化学家毕希纳从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 10、P91 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呼吸作用比作碳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11、P99 1865 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发现叶绿素集中在叶绿体里。 P100 1880 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叶片可以产生氧气。 P101 1771年普利斯特利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 小白鼠呼吸而变的污浊的空气。

高中生物学史——人物事件总结

生物史上人物事件总结 (一)必修一部分 1、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1543年维萨里:个体由器官构成 比夏:器官由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不相信显微镜 2、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1665年,列文·虎克) 观察木栓组织,发现细胞并命名——Cell 3、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4、1858年,魏尔肖修正了细胞学说(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5、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 6、1959年,罗伯特森实验: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8、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对鹰的消化研究 9、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10、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后才能发挥作用 11、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提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象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12、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脲酶是蛋白质) 13、切赫和奥特曼提出少数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14、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而变浊的空气 15、1779年,荷兰英格毫斯——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照条件下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6、1845年,德国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7、1864年,德国萨克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18、1939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19、1948年,美国卡尔文——探明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途径(二)必修二部分 20、孟德尔,豌豆的杂交实验,两大遗传定律 2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 22、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卵细胞核精子的形成过程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23、1903年,萨顿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给下一代的 24、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5、18世纪英国道尔顿——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成为色盲患者的人 26、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转化因子”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及高中生物学史(人物贡献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

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7、卡尔文(M.Calvin,1911~):美国人,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他及其合作者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历史人物和实验及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 1、1665年英国人胡克(Robert Hooke)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1680年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但没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4、1858年德国魏尔肖 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1、1895年欧文顿 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太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1959年罗伯特森 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他认为膜是静止的,膜蛋白分布是对称的。 3、1970年拉里·弗莱等实验 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1、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 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1857年法国巴斯德 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1857年德国李比希 认为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释放出某种物质,引起发酵。 4、1875年德国毕希姆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5、1925年美国萨姆纳 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6、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和奥特曼 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精品】高中生物人物

1、P10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第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1665年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命名“细胞”。 17世纪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 德国施莱登、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1858年魏尔肖总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P12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P12文特尔组装细胞 4、P24英国科学家桑格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5、P51美国的克劳德利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比利时的徳迪夫发现溶酶体;罗马尼亚的帕拉德发现了和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 6、P65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经过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7、P66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1972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8、P741988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1998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同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9、P811857年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且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结束这一争论的是德国化学家毕希纳从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 10、P91 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呼吸作用比作碳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11、P99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发现叶绿素集中在叶绿体里。 P100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叶片可以产生氧气。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重要人物的国籍及主要事件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重要人物的国籍及主要事件 必修一 1.1543 比利时维萨里揭示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法国比夏指出组织构成 3.1665 英国虎克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4.荷兰列文虎克 5.意大利马尔比基 6.德国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7.耐格里(必修一P11) 8.1858 德国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9.1995 美国文特尔对支原体基因测序 10.1953 英国桑格测出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1.美国克劳德差速离心将细胞组分分开 12.比利时德迪夫发现溶酶体 13.罗马尼亚帕拉德同位素示踪法 14.19世纪末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5.20世纪初化学分析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16.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持续的两层17.1959 罗伯特森“三层结构”模型或单位膜模型 18.1972 桑格和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 19.1988 美国阿格雷水通道蛋白 20.1998 美国麦金农钾离子通道蛋白 21.1857 法国巴斯德酿酒师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22.德国李比希酒的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23.德国毕希纳酿酶 24.美国萨姆纳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25.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和奥特曼少数RNA也有催化功能26.1865 德国萨克斯叶绿素不是普遍分布在植物整个细胞而是叶绿体中27.1880 美国恩格尔曼水绵和好氧细菌的实验证明叶绿体的

功能28.1664 比利时荷尔蒙特光合作用要水 29.1771 英国普利斯特利植物更新空气 30.1785 拉瓦锡发现空气成分 31.1845 德国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了32.1864 德国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 33.1939 美国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34.1940 美国卡尔文碳的转移途 必修二 1.奥地利孟德尔遗传定律 2.1909 丹麦约翰逊命名基因 3. 魏斯曼预测减数分裂的存在 4.1903 美国萨顿萨顿的假说(必修二P27) 5. 美国摩尔根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6.英国道尔顿色盲症 7.1928 英国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8.美国艾弗里DNA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9.1952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 10.1951 英国威尔金斯DNA的X衍射图谱 11.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12.克里克中心法则 13.伽莫夫提出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14.克里克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15.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第一个遗传密码 16.法国拉马克进化学说 1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必修三 1.1857法国贝尔纳动物的生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生活的外环 境 2.1926 美国坎农稳态不是恒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