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与前瞻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与前瞻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与前瞻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与前瞻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与前瞻改革开放以来,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我国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持续改革。在变革观念、转变职能、调整组织结构、改革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注重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机制、管理技术和工具,努力提高政府的效能。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实践,绩效评估由于在帮助政府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加强工作落实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于上世纪80年代起逐渐走上了中国政府管理的舞台。在各级政府的持续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在政府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纵观三十年来的探索与努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走过了一条持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之路,并在各个阶段探索出一系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应用模式。

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绩效评估注重行政效率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面临着“文革”时期留下的“规模臃肿、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等弊病。这些弊病严重制约着我国行政机构的效率和治理水平。为此,我国于1982年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通过大幅度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等具体措施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也开始起步,受当时社会背景和宏观政策的影响,政府绩效评估主要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导向展开。(价值取向)

为了配合机构改革进程、巩固改革成果,1982年劳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的通知》,198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与劳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逐步推行机关工作岗位责任制的通知》。两个通知的出台与贯彻实施,使岗位责任制在我国的政府机关中开始逐步建立。随后,在当时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目标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政府部门的岗位责任制逐渐发展为目标责任制,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到1998年,据不完全统

计,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实行了省区市级机关目标管理,90%以上地市级机关推行了目标责任制,100多个城市实行了城市目标管理。

除了目标责任制,效能监察是这一时期又一项有代表性的绩效评估方式。1989年12月举行的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既包括效能监察,又包括廉政监察”。效能监察是我国首次使用外部力量对政府内部管理效能进行监督检查的方式,从效能监察入手,目的在于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做到防范在先,使纪检监察工作紧贴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到1999年,全国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效能监察工作。

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导向的绩效评估,促使政府部门关注自身的管理方式和行政效率,对于政府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等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种评估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组织内部绩效的评估,忽视了政府行为的结果和社会影响,违背了政府的“公共性”价值。

20世纪90年代的政府绩效评估注重服务质量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纵深阶段,各级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开始日益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一时期,很多政府自发形成了绩效评估意识,将绩效评估切实作为改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外部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同时,受西方先进评估理念的影响,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点也逐渐从内部转向外部、从效率转向结果,并将服务质量作为衡量自身绩效的重要内容。

在1991年英国“公民宪章运动”的启发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了对社会承诺制的探索。1994年6月,山东省烟台市政府借鉴英国公民宪章运动和香港公共服务承诺制的经验,率先在烟台市建委系统实施了社会服务承诺制。1996年7月,基于烟台市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的成功经验,中宣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决定,把宣传和推广社会服务承诺制度作为加强行业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不久,建设部、

电力部等八个部委相继实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度。随着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在全国范围和多个行业普遍推开,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伴着公民政治参与观念的日益成熟,“公民评议政府”作为一种新的绩效评估形式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地的政府组织:1998年沈阳市的“市民评议政府”;1999年珠海市的“万人评政府”;2000年邯郸市的“市民评议政府及政府部门问卷调查活动”、广州市的“市民评政府形象”;2001年南京市的“万人评议政府”、辽源市的“万名市民评议政府活动”、杭州市“满意不满意评选活动”;2002年温州市市民对“48个市级机关部门满意度测评调查”、邵阳市的“优化经济环境综合测评”;2003年北京市的“市民评议政府”、锦州市的“市民评议政府机关”和“评选人们满意公务员”等等,都是“公民评议政府”的典型范例。

90年代的这种以服务质量为主导的绩效评估方式,有助于政府改善与公民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能够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加强行政监督。并且,这对于政府提高绩效、建立责任意识以及改善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评估内容片面、评价主体单一、定量评价缺失等方面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或运用其他绩效评估方式予以弥补。

新世纪初的政府绩效评估注重科学方法

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的施政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等全新理念逐渐融入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之中,“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成为新时期政府绩效管理的迫切要求。这一时期政府绩效评估的最大特征是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一些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工具和方法引进使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逐渐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为了增强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些地方政府尝试使用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的形式。2004年,甘肃省将全省14个市、州级政府及省政府39个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给兰

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组织实施;2006年11月,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进行群众满意度评估;2006年4月,武汉市政府宣布邀请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为第三方机构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随着各地政府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第三方作为一种新的评估力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利用其客观的地位和独特的视角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对丰富和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一时期,我国一些学者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和方法,探索中国自己的衡量政府绩效的通用指标体系。如国家行政学院以欧盟成员国使用的通用绩效评估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特色的通用绩效评估框架(CAF);国家人事部的《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也在总结了国内外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广泛的论证,提出了一套由3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通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表明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正逐步走向成熟。

此外,随着国外先进绩效管理理念的引入,平衡计分卡、全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等绩效管理工具不断为我国政府的绩效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06年初开始,由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牵头,以黑龙江省海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平山镇、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等地为试点,我国开始了平衡计分卡在中国政府绩效管理中的本土化实践与探索。

随着新时期各级政府对绩效评估的高度重视和迫切需要以及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评估模式、实施机制、关注重点和覆盖范围等诸多方面较以往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绩效评估模式。尽管这些模式与方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未来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政府绩效评估任重而道远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在理论上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如今,政府绩效评估在理念、方法、指标体系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并且在改善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建设高绩效政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才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绩效评价主体选择不合理、绩效评价方法使用不恰当、绩效信息收集不准确、绩效结果应用不全面等方面,这些问题削弱了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制约着其效用的更大程度的发挥。

因此,未来政府绩效评估发展之路是任重而道远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操作上,都需要人们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今后,若要使政府绩效评估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托、以正确政绩观为指导,锐意创新、不断进取,积极推进绩效评估的应用和推广。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评估模式,促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为提升我国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2009年2月新闻:

浙江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2008年)

杭州、金华2个市因各发生一起重大事故,2008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被当众宣布为不合格。杭州市因去年发生21人死亡(失踪)的“11.15”地铁一号线湘湖段重大塌陷事故,金华市因去年发生死亡11人受伤4人的“2.15”义乌成帅酒店重大火灾事故,考核等次评定为不合格。

金华市金东区委制定了<200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金华市林业局\建设局出台了相关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

县(市、区)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机关有关部门:

《金华市2002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办法》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2年8月15日金华市2002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办法

为了进一步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2002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完成,根据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的2002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特制订考核、评估办法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夯实基层基础,实行整体推进,确保2002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促进我市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考核评估依据和原则

(一)分类指导,分线考核评估。全市根据分类分别设置考核评估指标,由各县(市、区)自行申报,按责任书签订的工作分类进行考核评估,其中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实际目标考核,对计划生育部门实行工作评估。

(二)突出重点,鼓励创新。以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为重点,注重实效,引导各地提高工作水平。同时鼓励各地改革创新,更好地形成综合决策、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良好局面。

(三)年终检查与评时暗访相结合。根据不同考核指标的评估内容,实行年终考核和平时暗访相结合,以年终考核和平时暗访结果为依据,综合评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年度工作实绩。

(四)坚持客观、公平、公正,提高工作透明度。严格按统一标准和方法进行考核评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年度工作实绩分别由市人民政府和市计生委以书面形式反馈。

三、考核指标和评估内容

(一)各县(市、区)考核指标均为7项,考核党委、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特点:(考核对象为上级领导,采取的是”首长目标责任制”.指标内容为出生人数、计划生育率、统计误差率、性别比、依法行政、经费投入和综合决策等(具体内容见附件一)。考核实行百分制,60分以上为达标。

(二)工作评估按责任书分类要求的具体内容,主要评估群众对计划生育部门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见附件二)。

四、考核评估方法和形式

(一)各县(市、区)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执行结果和工作要求落实情况,以年终考核评估和平时暗访结果为依据综合评定。(工作实绩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分别对党政和计划生育部门进行分线反馈)。

(二)年终考核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在每个县(市、区)按不同工作水平抽查若干乡镇和村;平时暗访由市计生委组织,在每个县(市、区)抽若干个村,实行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的方式进行检查。考核、评估分别实行百分制,其中年终考核、评估分别占80%,平时暗访占20%。(采取百分制考核)

五、奖惩措施

(一)根据考核实绩,设立优胜奖、进步奖、创新奖、达标奖。

优胜奖:主要指标及工作水平处于全市计划生育领先水平的县(市、区)。

进步奖:主要指标进步幅度大,工作水平提高显著的县(市、区)。

创新奖:在某项重点、难点工作上有突破和创新,并对全市计划生育工作有指导和促进作用的县(市、区)。

达标奖:考核结果达到责任书中各项指标及工作要求的县(市、区)。

奖项可以空缺,但不重复。

(二)以下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下列5项指标中任何一项指标考核不达标,即视为未完成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指标。

1、出生人数:以下达的计划为准。

2、计划生育率:以年终考核结合平时暗访综合推算。

3、统计误差率:以出生统计、计划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和初婚漏报4个方面的误差率分别乘以不同的权重之和来确定。

4、依法行政:是指无因违反"七不准"等行政侵权行为而导致的恶性案件和重大突发性事件,无情节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无对未婚女青年有组织进行集体孕检和举办限制人身自由的计划生育学习班等情况的发生。如发生其中一项,则该项指标不达标。

5、经费投入:是指县级财政用于计划生育事业费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或人均经费达到7元以上。

(效能建设)从2004年开始,浙江省拉开了机关效能建设的帷幕.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2004年在全省6053个省、市、县机关部门,1497个乡镇和2353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

在部署、推进、落实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工作中,都坚持紧贴中心、服务发展,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助推器。

杭州市构筑“三级服务体系”,把机关效能建设的成效落实到解决市民关注的“七大难”问题上;

温州市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打造政府服务品牌的一个主要手段;“温州的效能革命”

嘉兴市把机关效能建设与“招商引资年”和“项目推进年”结合起来;

金华市以机关效能建设推动重点疑难信访问题的解决,着力创造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据对6个市近2000名干部群众的问卷调查,对机关效能建设总体评价好和较好的占83.1%。

制定《浙江省行政效能监察暂行规定》和《浙江省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

政府绩效评估参考方案

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 -------------------------------------------------------------------------------- 关于《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就《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简要说明,请予审议: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政府绩效管理是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目的而采取的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改革策略,是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绩效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当今许多国家实施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有利于形成各级政府正确的政绩导向,引导各级政府重新思考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实现政绩,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人民满意政府,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目前,国内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省、市进行了绩效管理探索。我市开展多年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推行绩效管理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全国各地的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统一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使绩效管理在主体、内容、方法、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走形式、走过场等弊端。为了使我市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一开始就走上法制轨道,制定规范政府绩效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为推行绩效管理、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二、《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适用范围。政府绩效管理主要依托于政府间的层级管理体制而推行,市政府对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所属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即“下考一级”。因此,《条例(草案)》第二条规定了,“本条例适用于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绩效管理”。根据我市多年来实际情况,政府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单位也一并进行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同样也需要实行绩效管理,因此,《条例(草案)》第四十九条规定了“本市其他机关、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按照市委要求,本条例实施后,目前市直机关实行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过度为绩效管理。 (二)关于绩效管理机构。由于绩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的工作,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难以推行。从长远看,应当成立全市统一的绩效管理委员会。由于机构的整合需要一个过程,按市委意见,绩效管理工作暂由市目标责任考核办公室承担。因此《条例(草案)》规定了绩效管理机构这个概念。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绩效尤其是地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和衡量也逐步成为公众和政府的共识。政府绩效评估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前沿课题,它对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指标构建是核心问题,指标的设定决定了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⑴。本文首先给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以性质定位,其次针对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绩效指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指标体系,主要探讨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依据评估的原则,并结合我国实际,尝试具体设计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 一、问题的提出 政府绩效评估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前沿课题,始终贯穿与公共行政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管理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始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胡佛委员会推动的美国绩效预算制度改革,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浪潮,以企业家精神去改革政府的理念把政府绩效评估活动推向了全世界⑵。而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就是关于行政效率效能的改善,中央对行政效率效能的关注因势利导了各级地方政府对更高绩效的追求和对改善政府治理、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工具----绩效评估的关注。温家宝总理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标志着绩效管理和评估研究得到了肯定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赋予了学界和实践界更大的责任。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坚持服务导向原则 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只看重工业生产总值、利税上缴、市政建设等有形绩效指标的设定,在指标设计上忽略公众的感受。在这种绩效指标的指引下,许多政府为了以大投资换得高增长的“政绩”,强行向群众集资、摊派,盲目的大开发、大建设,争取多出、快出表面政绩。严重破坏和降低了政府形象和人民群众对政

浅谈中国政府绩效评估

浅谈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摘要:中国加入WTO,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增强。但政府所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使得政府对绩效评估及其方法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工具,在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绩效评估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它承载着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效率的重任,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作用,受到各方的重视。但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制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我们应该做到将政府绩效评估和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等等。对政府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估可以是合规评估、效果评估、经济性评估、成本—效益评估、配置效率评估以及公平性评估。因此,中国政府更加关注策略执行的有效实施。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后果以及围绕政府在绩效评估中是如何运用各种有效策略的。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考核体制;行政效能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

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 二、我国政府绩效考核体制建设的前提 1、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目标贯彻落实为总目标。 2、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运行机制为灵魂。 3、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循序渐进。 4、根据地区差异、政府层级差异,共性与个性统一,规范性和可行性相结合。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优点与缺点 (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优点 1.绩效评估框架体制构成系统化 2.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多元化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缺点 1.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定不科学,阻碍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2.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法制不健全,减弱绩效评估机制的作用 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流程不完整,阻碍政府绩效的提高 4.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单一,难以提高人民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 四、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的原则 (二)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 (三)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周琼1刘新华2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12月33-35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企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高绩效政府概念的提出,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评估国”替代“行政国”成为行政管理论坛的热门话题。笔者试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发展不无补益。 一、探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1.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相关概念 界定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的前提是准确认识绩效和政府绩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绩效”即成绩和成效。在管理学中,绩效(Performance)定义为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将该输出结果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该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可见,绩效评估(Performance Measurement)则是识别、观察、测量和评估绩效的过程。 政府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则称为政府绩效(Government Performance),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并不单单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它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它不仅注重行政内部关系即如何管好自身的内部机制,更注重外部的行政与社会、行政与公民的关系,以社会、公民的满意评价作为最终标准;不仅要依靠制度规范等刚性机制,还需重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柔性机制;政府绩效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范畴,还具有伦理、政治的意义。公平作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基本功能设计,在绩效的框架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都是其具体载体。公民评价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另外,民主注重程度,要求广度,这与效率在时限和节奏上都可能发生冲突,也只有通过绩效评估加以协调。 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政府绩效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以提高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力的活动。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监督;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蕴涵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它以加强与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为评估目的。 政府绩效评估体现两个层面:一方面,它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且作为改革与完善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就其所体现的放松规制而言,奥斯本(Osborn)与盖布勒(T. Gaebler)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谋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就是改变以过程为导向的控制机制,谋求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机制。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21531377.html,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作者:张宝连 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7期 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政府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也更加深入,在几十年发展中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也经历了几次考核。并在多次改革当中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如今绩效考核、考核方法、考核主体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进度,提高公务人员专业能力。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当中,构建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十分关键。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要保持公正、客观,充分实现绩效考核价值,从而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一、地方政府绩效考核问题 (一)重人情,轻实情 由于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并且在组织层面也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实施,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瑕疵,但却无人指正;在互评上也带有明显的渲染和夸张色彩,却被大部分人认可。在考核当中,很多铁面无私的人员往往得不到高的分值,这是由于支持和理解的人并不多,还有很多得罪的人反对呼声很高,所以无法充分体现实情,最终导致人际关系大于工作关系、朋友关系大于同事关系。 (二)重领导,轻群体 在很多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当中,领导依然是一言九鼎,绩效以领导评价为核心,领导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过高,很多绩效都是以相互评分进行计算,而最终的评分值通常不大,所以领导更倾斜谁就显得更加重要,对公务人员的考核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除了会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同时也产生了“唯上”思想。 (三)重形式,轻效果 在实际考核中过于重视考核形式,将书面考核作为首要任务,造成考核工作表面化严重。从部分考核形式上看,都会经历自主总结、民主评价、组织鉴定等多个环节,看似较为严谨,实则无法决定行动。过于形式化的考核无法决定考核内容,由于整个考核体系无法决定整体内容,再加上体系设计缺乏质量标准,无法做到严格把关,导致最终考核质量不尽人意,不仅浪费资源,同时也会误导领导决策。 二、造成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问题的原因 (一)考核指标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论文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论文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完善 论文摘要: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我们应该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程度,逐步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等。 当今对于公共部门绩效问题并未有太多的关注,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需对其绩效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涵 美国国家绩效管理小组在《美国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最佳实践》中指出,绩效评估是测量达到既定目标的情况——包括将资源转化为公共物品及服务(产出)的效率、产出的质量(他们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结果(行为的实际效果与其预期目标相比较)、及其在达成计划目标的过程中政府运作的效率——的一个过程。

1997年,美国公共生产力研究中心出版《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简要指南》一书中,概括性地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的生产力、效果、质量和及时性等四大主题标准。根据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我们也可以这样定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共企业等特定的社会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时间与效益、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进行评审。 二、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后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具有自身的特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很难在短期内消失,各经济体的自由环境相对狭窄;企业与政府受利益驱动,经济失控现象大量存在。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也决定了许多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不明晰,导致政府行为价值选择的扭曲 2、公平与效率难以统一,导致政府部门在具体管理操作上产生困境

浅谈中国政府绩效评估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2)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3) 二、我国政府绩效考核体制建设的前提 (4)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优点与缺点 (5) 四、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原则 (8) 五、政府绩效评估的后果 (9) 六、我国政府在绩效评估体制中运用的策略 (11)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5)

浅谈中国政府绩效评估 摘要:中国加入WTO,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增强。但政府所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使得政府对绩效评估及其方法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国政府更加关注策略执行的有效实施。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后果以及围绕政府在绩效评估中是如何运用各种有效策略的。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考核体制;行政效能 前言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工具,在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绩效评估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它承载着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效率的重任,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作用,受到各方的重视。但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制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我们应该做到将政府绩效评估和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等等。 对政府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估可以是合规评估、效果评估、经济性评估、成本—效益评估、配置效率评估以及公平性评估。

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雪城大学的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以下简称马院)所作的评估。这类评估的优点是,它的评判目标主要是制度建设,可以较好地避免各地区之间因收入水平差距、自然条件的不同等客观因素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而且目前此类评估多为政府外部评估。对于政府绩效评估来说,外部评估是最关键的。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大致分为普适性的政府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和专项绩效评估三种类型。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公民社会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价的方式,不断拓宽公民和服务对象考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渠道。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路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根据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 当代我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抓紧研究政府绩效评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

浅谈政府支出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及基本原则

浅谈政府支出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及基本原则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绩效评价的普遍重视,我国财政部门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但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财政支出未得到有效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一、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 财政支出绩效,是指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反映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重点研究政府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按照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的行为过程、支出成本及其产生的最终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估,使财政资金得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多方面的控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穿于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是对财政支出效益、管理水平、投入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发挥财政调控功能、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科学性、促进财政支持社会经济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于规范财政支出,依法理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二是有利于重点项目建设,对项目的运行及效率情况提供及时、有价值的信息,促进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责任感; 三是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形成有效的财政执法和监督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获取有效的信息,使政府决策者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及短期行为,节约财政资金,缓解供求矛盾,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因此,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随着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拥有了现实可行的条件。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同于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益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仅要分析计算直接的、有形的、现实的投入和产出,而且还要计算分析间接的、无形的、预期的投入与产出,支出绩效既反映为可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又反映为大量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财政支出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这表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远比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益评价复杂。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财政支出类别多,内容繁琐,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安全、外交事务、行政司法、科教文卫等众多领域。支出对象的广泛性、差异性决定了其绩效的表现具有

关于中国和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方法综述

关于中国和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方法综述政府绩效评估是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政府管理方式,而美国更是把它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贯穿于公共行政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公共行政学具有明显的组织内部取向特征,着重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设计、活动程序、行政原则和官僚体制,科学管理理论盛行,以效率为导向的技术视野占据了主导地位,追求行政效率成为这一时期公共行政的最高目标。从70年代初开始,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也大规模兴起。进入90年代,政府部门的基本运行方式、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由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演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目前,政府绩效评估在美国被普遍接受,其过程也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综合而言,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注重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绩效评估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②绩效评估的主体多元化。在评估过程中有公民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由单纯的政府机关内部的评估发展到由社会机构进行评估。 ③强调评估价值取向的公民导向。 ④评估技术不断成熟,科学化程度逐渐提高。包括信息技术、量化技术的广泛使用,针对不同部门发展出不同的评估方式、方法和技术。 ⑤将绩效评估纳入整个政府管理流程之中,通过绩效评估优化政府治理体系。 ⑥重视公共支出评价和绩效审计。 在我国,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绩效考核由来已久,然而,大规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却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加强,国外公共管理改革和绩效评估的成功经验也不断传到中国,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目标责任制、社会承诺制、效能监察、效能建设等方式开始试行绩效评估,理论界也围绕之进行了广泛研究。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在主导思想上摒弃以往只重经济发展硬性指标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绩效评估开始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质量、公平、责任、回应等的综合为原则选择评估要素,注重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管理

政府绩效评估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绩效沟通:是指沟通者(绩效评估方或被评估方)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有关绩效评估的信息)的全部过程。 2、绩效面谈:是指绩效评估方与被评估方之间共同针对绩效评估结果所做的面对面的检视与讨论,是考评双方的沟通过程。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包括政府机构在内的公共部门,在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依据绩效目标和指标,对本部门资源的使用效果进行评议和估价的活动。 4、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 5、效率:是一种活动或一个组织的产出与其投入之间在的关系。 6、工具性价值取向:是指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工具层面的价值取向。 7、政府再造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为了迎接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等对政府的挑战,开始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重塑政府,即政府再造改革。

8、公务员绩效评估: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管理权限,对公务员工作或业务成绩的质量、数量及其能力、品行、学识、性格、健康等状况进行考察审核。 9、价值取向:是指行为主体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价值目标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决策的行为倾向。10、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是指公共部门按照其职能进行预算决策,将公共部门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办多少事拨多少钱。 11、3E标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追求的目标。 12、政治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集中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绩效最经常的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四、简述题 1、简述实施现场审计的主要步骤。 答:绩效审计项目各不相同,现场审计也就没有固定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抓好三个问题:一是收集能回答审计问题的有力证据;二是分析审计证据;三是得出审计结论。

地方政府落实创新创业战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地方政府落实创新创业战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摘要:地方政府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应该实施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绩效考核。通过明晰政府组织创新创业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绘制创新创业战略地图,明确创新创业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设定创新创业绩效考核指标等,完善创新创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创新创业绩效考核机制长效运行。这一研究的重点在于设计地方政府创新创业战略地图模式,并提炼形成地方政府创新创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战略性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5-0011-05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服务与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地方政府不仅研究并纷纷出台推进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和办法,也分别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然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如何落到实处?创新创业工作绩效如何考核?这些关键问题困扰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公共管理学的平衡计分卡理论及工具,对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工作绩

效考核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战略性绩效考核: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管理实践中,不能有效平衡战略和运营实施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研究表明,近25年来,60%―80%的组织无法达到新战略设定的目标。①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认为,如果组织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战略,但管理者无法将这些战略转化为运营计划并执行这些计划达到组 织的绩效目标,只会举步维艰。②只有确保优秀的战略落地,才能实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而要促使战略落地,就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理论和实践成果均表明,战略性绩效考核是推动战略实施与落地的有效途径。 所谓战略性绩效考核,就是指基于组织的使命与核心价值观,为达成组织的愿景与战略目标,对组织及员工的绩效进行评定与衡量的过程及方法。地方政府实施战略性绩效考核对于推进创新创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促使创新创业战略落地,实现政策红利。地方政府依据创新创业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等设定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指标,就可以引导组织及员工朝着基于战略目标的考核内容及指标方向而努力,促使创新创业战略有效落地,从而起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和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红利。二是有利

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思考

[收稿日期]2007-11-13 [作者简介]廖锦亮(1983—),安徽蚌埠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府职能。 沈晓霞(1983—),安徽淮南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思考 □ 廖锦亮 沈晓霞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我国地 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构建科学、完善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关键词:地方政府 绩效 评估体系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922(2008)01-77-0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改革出现了用企业家精 神重塑政府的潮流,强调政府行政的效率和效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受到广泛的关注,俨然成为了各国行政发展的最新主题。近年来,随着政府成本意识的强化和公民监督意识的增强,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已开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的经验,进行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的不足使得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涵义(一)政府绩效的涵义 对政府绩效的界定是研究探讨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的逻辑起点。政府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政府业绩”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的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管理能力,是政府能力的基本体现。政府绩效一般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和政治绩效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绩效是绩效体系的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社会绩效是绩效体系的价值目标,政治绩 效是政府绩效体系的中枢和核心。 [1]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涵义 政府绩效评估是通过采用科学的评价工具,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绩效进行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它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具体的说就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及各种职能部门在履行其管理行为时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结果与绩效目标相比较,并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从而对政府组织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估。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控制,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政府绩效评估蕴涵了公共责任和公民至 上的理念,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第一评价标准,不断强化 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竞争力。 [2] 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出现的问题(一)政府绩效评估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法律保障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法律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凭,保证绩效评估工作有效的进行,并使之成为地方政府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整个绩效评估活动缺乏可持续性和整体战略规划,难以在政府各部门全面系统推进。评估标准、评估原则、评估流程、评估时限、评估机构方面没有规范化,也没有制度性、法律性的规定,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评估结果也难以做到客 观公正,甚至流于形式。[4] 政府绩效评估的非规范化导致评估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直接损害了政府形象,评估的权威性、制约性也必将大打折扣。 (二)绩效评估主体单一,多重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垄断组织,对其评估不能单方面进行,因为这样会导致地方政府评估结果的不客观、不真实。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地方绩效评估主体多是政府内部的评估,尤其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估,缺乏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的参与。这样就导致在评估的过程中,政府往往重视自身评价,而忽视社会公众和组织的评价、支持和认可。评估过程中存在的评估单向性和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公正,难以服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严重阻碍了绩效评估的实践,公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影响下很难对政府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现有的评估主体往往与评估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存在“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利害关系,于是评估主体在评估的过程中有很强的本位色彩,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必然难以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测量政府绩效的有效工具,也是政府绩效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科学的指标体 7 72008年3月第10卷第1期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新论)JOU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 C IPAL COMM ITTEE OF C.P.C 基层行政 March 12008Vol .10.No . 1

对地方政府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这些年来,各地政府都在搞年度绩效考核,以此作为评价部门年度工作的依据,实行至今,其利弊应该显现出来。根据 实践观察,对此做了一些思考,现归纳如下: 一、成效方面 1、规范了对政府部门的考核标准。各地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方案,一般都对要考核的内容做了量化打分,然后根据这 些内容进行考核,这改变了以往考核政府部门没有统一标准的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2、激励了政府部门主要领导的工作热情。年度绩效考核结束后,一般会对各部门、单位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对前几名定为考核优秀,给予一定奖励。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各部门的一把手起到了激励作用,关系到他们的颜面,所以一 般会努力按照绩效考核的内容进行年度常规工作安排。 3、促进了单位职能工作开展。年度绩效考核一般会对各部门的职能工作进行调度,并安排一定分数。到年底时候,按照各部门报送的职能工作打分表进行打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各部门对自己的业务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促使他们努 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弊端方面 年度绩效考核虽然有以上几点成效,但是它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虽然规范了考核标准,但是对于一些像人数少、职能少、权力少的部门来说,某些规定就显得不太合适。主要在于这些部门因为职能关系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导致考核的时候被一刀切,所以不能在考核中得到较好名次。 2、在考核时,各检查人员大多以被检查单位的档案为准,谁干了什么工作,出了哪些成效,很难体现出来。所以,有 的被检查单位在准备检查材料时,处于应付状态,造假现象时有发生。 3、绩效考核的实行还导致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有些部门的业务工作以加入到绩效考核当中为荣,使越来越多的部门将各项工作任务添加到考核标准当中,考核内容处于不稳定状态。长期、日常工作与短期、阶段性工作混合,使绩效考核 的内容出现混乱。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单位工作的开展,但是与存在的弊端相比,利小于弊,所以应该取消绩效考核,或者将绩效考核的内容固定。当然,我是赞成取消绩效考核的。

政府绩效评估论文

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尝试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活动,如目标责任制、万人评议政府、效能建设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政府绩效评估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制度化及规范化程度不够、考核的技术方法不科学、评估主体缺位与错位等。其中绩效评估主体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评估主体将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估结果。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主要以官方评估为主,而且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方式单向、评估过程封闭,这些特征束缚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因此完善评估主体对于我国政府绩效建设意义重大。 一、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理论概述 (一)政府绩效及其评估的含义 绩效(performance)一词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当绩效用于对政府行为效果进行衡量,反映的就是政府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 一般认为政府绩效指的是政府成本扣除后的透支或盈余状况的集中反映。它是指“四E”——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涉及政府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成本、投入、产出、效果。①从框架上而言,政府绩效主要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这几方面绩效的大小反映的正是政府能力的大小与强弱。②有学着指出真正意义的政府绩效所指的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在内。③政府绩效评估是指行为主体为提高绩效依据绩效指标而采取的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人、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的衡量机制,是由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程序等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此外,有学者认为事实上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从微观层面来说,绩效评估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从中观层面来说,是对政府各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履行被授权职能成效的一种考核,亦可理解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项目的评估;从宏观层面来说,是对整个公共部门(如政府)绩效的测评。对于宏观层面上的政府绩效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效率方面和公共责任方面。④ (二)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含义与特征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过程的组织、团体或个人;是政府绩效的评估者,是指对政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体或组织。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一般分为两类: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在我国评估主体中,内部分为三种:纵向评估主体、横向评估主体、自我评估主体。外部包括权力机关、政协、司法机关、审计部门、公众和企业、中立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和大众媒体。纵观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从政府自身、公众以及专业评估组织方面进行论述。 在选择政府绩效的评估者时,最佳的评估主体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独立性:评估主体在评估活动中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独立地、客观地做出判断。包含身份的独立和财政的独立。2.专业性:评估主体要具有特定领域的知识,能对各领域的信息进行理论和现实的分 ①沈群芳:《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推进效能建设的关键》,《世纪桥》2008年第4期。 ②张玉学:《基于政府信息化的政府绩效提升研究》2007年第5期。 ③臧乃康:《论政府绩效》,《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第11期。 ④王爱冬:《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及其在中国的构建》,《河北学刊》2006年第26卷第6期。

论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

论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 一、政府绩效评估兴起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西方英美等国家掀起了一场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热潮,原本的以追求法律完备、效益至上为核心价值取向,转变成了将绩效评估作为政府行为的首要目标。公共责任、结果导向、顾客至上等标准成了新的政府绩效评估措施。受到这股公共管理变革思潮的影响,世界各国为改善政府绩效,提高政府管理能力也开始进行不同规模的政府效能改革,政府绩效管理成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绩效已成为公共管理关注的焦点,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停滞、管理危机、财政危机和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等问题,掀起了重塑政府形象的改革运动。在这场政府改革运动中,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管理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 1938年,克莱伦斯·雷德和赫伯特·西蒙的著作《市政工作衡量·行政管理评估标准的调查》发表,标志着学术界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开始。从历史的观点看,西方公共行政学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着重研究的是行政组织的内部取向、机构组成、活动程序、行政原则和官僚体制,追求行政效率是这个时期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最高目标。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主行政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将顾客的需求作为政府公共部门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政府公共部门组织设计方案应遵循的目标。顾客导向的理论观点奠定了当代公共管理基本理念的雏形和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出现和兴起的政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分析,成为公共行政的主流学派。以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为主要代表,力求使政策科学、政策分析与公共行政相结合,使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转而重点研究政策执行和公共项目,而不再重点研究机构,即重点研究公共行政所产生的结果。这样,就使绩效管理问题成为了公共行政中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戴维·奥斯本田,特德·盖布勒主张的企业家政府理论。胡德主张政府管理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有效性以及界定政府绩效目标、测量与评估政府绩效,从而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成为公共管理各理论派别的共同主张。 二、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的发展 在美国,是民间机构率先公开评价政府工作,进而促使政府主动开展绩效评估活动的。名扬欧美的“坎贝尔研究所”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坎贝尔研究所的绩效评估工作主要侧重于政府组织,而不是公务员个人。1998年,它对全美国的50个州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绩效评估活动,评估的内容主要有财政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领导目标管理和公益事业管理。1999年,又对全美35个财政收入最好的城市开展了绩效评估。2000年,坎贝尔研究所展开了第二次对50个州的政府绩效评估。这种由民间机构测评政府绩效并公布分数和名次的做法,引起了轰动效应, 1999年底被评为美国十大新闻之一。 在民间机构评估政府绩效的同时,美国各级政府也感到了应当使绩效评估成为政府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在民间机构和联邦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积极实践者。为了让市民了解市政绩效,宾州费城市政府将内部22个机构的政策绩效,以精确的量化指标显现出来,形成“政策绩效指标体系”。 在英国,早在1983年,中央政府就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它对绩效评估的解释及使用绩效评估对地方政府绩效的比较,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审计委员会在负责审计地方政府的绩效目标的同时,继续实施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最近几年,审计的内容则进一步扩大,包括是否有明

建立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概要

建立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地方政府绩 效考核机制 【内容摘要】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转变考核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建立系统完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地方政府政府绩效考核政府职能考核指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过去的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今天已难以为继,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增长已走到尽头。在当前世界各国依然没有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迫切任务,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味着由“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为特点的“集约型”增长模式的转变。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还没有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 增长的政绩观,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定位依然较明显,这和我们在官员的考核上过于重视经济指标,考核机制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因此,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之路,就要转变政府职能,将政绩考核的重点转向加强市场监管、改善经济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来。 一、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诸多弊端,如部分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不合理导致能源严重浪费,投资体制不合理导致建设规模盲目扩张等,这些现象都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的重要障碍。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不可谓不重要,但是,政府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经济领域的变革和转型依赖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的转变,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