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绩效评估2016年下半年第2次作业

政府绩效评估2016年下半年第2次作业

政府绩效评估2016年下半年第2次作业
政府绩效评估2016年下半年第2次作业

?问题1

需要评分请简要回答什么是绩效管理?

答案

所选答案: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协议,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统一框架,然后通过

相互理解的方式,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取得较好结果的一种管理过程

?

问题2

得10 分,满分10 分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是答案

所选答案:

社会公平

?

问题3

得10 分,满分10 分

目前,我国称之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答案

所选答案:

普适性的政府绩效评估

行业绩效评估

专项绩效评估

?

问题4

得10 分,满分10 分

管理绩效又叫服务绩效,具体可以通过质和量来衡量。答案

所选答案:对

?

问题5

得10 分,满分10 分

绩效评估程序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是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前提。

答案

所选答案:对

?

问题6

得10 分,满分10 分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行政流程再造提供了哪些支持答案

所选答案:

动力

载体

技术

?

问题7

得10 分,满分10 分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突出地表现为哪几个方面答案

所选答案:

预算体制

公务员体制

采购体制

?

问题8

得10 分,满分10 分

英国审计委员会提出的“三E”标准是指:答案

所选答案: A.

效率

B.

经济

D.

效果

问题9

得10 分,满分10 分

进行愈加复杂、涉及机构越多的行政流程再造,所受到的制度性障碍就越小。

答案

所选答案:错

当前国内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问题有:

(1)我国施行政府绩效评估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缺乏全国统一的、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作指导,盲目性严重;

(2)政府绩效评估缺乏评估主体的制度建构;

(3)绩效评估的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或者将公众的满意度评估等同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全部;绩效评估与政府职能和岗位职责严重脱节;同时,政府绩效一般没有进入市场交换领域;

(4)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程序化,存在着随意性;评估过程具有封闭性、神秘性,缺乏透明度、公开性。

(5)评估方法单一,没有实现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有机结合;评估方法不科学,评估大多采取“运动式”、“评比式”、“突击式”,忽视了时间因素对绩效评估的影响,忽视了政府绩效的持续性评估;

(6)绩效评估功能价值的定位没有注重通过科学合理和可量化的绩效目标、绩效标准来规范

行政行为,不是把绩效评估作为提高行政能力、规范行政行为和进行激励的有效措施,而是作为消极防御、事后监督与制裁的手段;

(7)表面化的绩效评估进一步助长了政府部门及其领导者把政府部门的主要精力放在见效

快、表面化程度高的行政事务上,不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挥霍公共财政,刻意制造政绩工程。

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当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都有哪些常用指标并对其进行简要点评: 绩效评估指标的含义及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的原则

指标是评估的具体手段,指标可看成是维度的直接载体和外在表现。公共部门可参照同一评估维度,但不同部门的评估指标体系可有很大的不同。以什么样的指标去考核政府部门及其治理人员的绩效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要测评政府绩效,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建立政府绩效指标体系。没有绩效指标体系,政府绩效测评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绩效指标体系是政府绩效测评的前提和基础,绩效评估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衡量的指标体系。

总的来说,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客观全面的原则。绩效

指标的制定要周密、合理、客观,要能涵盖政府的重要绩效。二是一致性原则。要真实地反映政府绩效,在制定绩效指标时,政府各部门、上下级之间在指标的数量、范围和权重方面必须协调一致,充分沟通。三是“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绩效具有多维性,因此,绩效评估的指标应既有硬指标,又有软指标。所谓“硬”指标是指可量化的指标,其中以经济审计为主要内容和评估的主要途径;“软”指标是指难以具体量化的公众满足度,其中以社会评价为主要内容,评估的主要途径应是中介组织进行的社会调查。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呈现泛经济化趋向,过度追求经济指标

由于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迫于内外各种压力,作为基础的物质层面现代化——经济发展,被赋予了远远超乎早发国家之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果现代化被扭曲为经济现代化,而经济现代化又被进一步简单化为“工业化”,“工业化”一词从广义上说已成为“经济现代化”的同义词。后发国家有别于早发国家的另一非凡之处在于他社会本身的现代化动力不足,急需现代化取向的政府运用政治和行动力量强行启动现代化进程,因而组织、推动、引领现代化建设往往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职责。这两方面的逻辑合在一起,使政府对公共行政的经济绩效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政府机关作为引导社会发展的权威组织,为了贯彻基本路线,提高政府的绩效,建立层层经济目标责任制度。政府机关绩效评估作为目标责任制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经济增长的绩效评估,考核地方各级行政首长并以此为依据决定他们的升迁任免。

在经济绩效评估中,又严重偏向GDP评估。可是GDP具有“不包括家务劳动的价值,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的劳动成果……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代价,不能准确反映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状况,人均GDP会掩盖收入差距的扩大”等局限性。并且GDP 及其消长的变化本是一个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府公共行政只是导致GDP变化的因素之一。只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就GDP与政府公共行政的相关性并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分析和论证。在此情况下,我们却拿GDP来评价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政绩,GDP成了政府政绩最炫目的指标。各级政府及其领导都在处心积虑的追求GDP,为确保GDP增长,不惜饮鸩止渴,竭泽而渔,掠夺性开发使用非常稀缺的宝贵资源,使经济及社会发展出现“可持续性”危机;追求GDP还增加了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追求GDP,扭曲了政府资源分配,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支出,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2.指标设置缺乏广泛参与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往往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重视自查自评和同体评价(上级机关对其下级机关的绩效做出评估和评价,或对其所辖的处室部门从优到劣排出名次)漠视社会评价(外部中介组织、公众、专家的评估)。可见,评估主体多为上级行政机关,社会公众还没有真正成为评估主题。但政府的公共行政是一项服务社会、企业、公众的权威性治理活动,作为治理对象的社会、企业、公众,恰恰是政府公共行政环绕运行的中心,是政治上控制并主宰着政府的权威力量。而政府只不过是一个具有高度治理权威的公共服务组织,政府的职能只不过是一些被政府确认下来的社会、企业、公众对政府公共治理上的要求,社会、企业、公众的意愿和要求是政府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政府公共行政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公众简单的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利益、实现价值提供便利。因此,政府公共行政的优劣成败得失——亦即政绩状况,主要不能由政府自我评价,而必须交由社会、企业、公众评价,这也是当代社会消费者主权和顾客至上原则在公共治理领域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

3.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设置不合理

目前,政府绩效考评中,一方面,过度偏重定性指标,对政府部门实行的绩效测评大多只有原则而笼统的规定,没有具体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实际考核时,往

往简单笼统地从定性指标入手,缺乏具体、量化的规定。这种简单笼统、定型的指标设计由于未分类并细化标准,既不能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绩效的要求,也不能真正反映出政府部门及其治理人员不同的工作业绩、工作状况和工作作风等,以致考核往往脱离岗位责任和实际效果。结果是绩效评估只能凭主观印象、感觉、人际的亲疏实施,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测评不可能避免的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另一方面,过于强调数量指标,自改革开放以来,出于过去那种完全定性化政治鉴定的否定和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迷信,我国各行各业的业绩评价越来越趋于量化。在这股定量分析评价的大潮中,政府政绩考评也定量化了,GDP、人均纯收入、引进外资额度、破案数量及破案率、造林总数、人流次数、处罚人数、罚没款额等等,都成了政绩考评的一项项指标,政府官员们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给统计数据掺合水分,假数据,虚报指数等欺上瞒下的行为不断出现,形成中国独有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新官场怪相。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受到破坏,产生发展中的“跛鸭现象”;对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持已显露疲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危机已隐约可见;发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日趋严重,市场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受到地区壁垒的障碍,加剧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合理的政绩考评制度也造成了官员对商贩综合对下负责之间的严重偏颇和失衡,并助长了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虚漂浮夸的不良政风,好事成灾,政绩变成政疾,人民不堪其苦。

4.指标设置存在“越位”现象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中心工作,并不一定属于政府的份内职责。比如,不少地方把强制性推广某种经济作物列为政府中心工作,严格绩效考评,甚至采用一票否决。结果是,所有政府部门的绩效考评中,推广种植某种经济作物就成为一个重要指标。这显然是政府的越位。假如在政府角色越位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评估,不仅把评估政府的本意曲解了,而且会妨碍政府转变职能。

转型时期政府经济、社会职能仍然过于宽泛,牵涉的事务具体庞杂,许多职责业务超出了政府的实际执行能力,这种职能现状使考察政府部门和干部政绩时指标纷繁复杂,难以企及,往往会把一些不该列为考核指标的生产性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例如下属企业或社会组织的产值、利润、税收作为绩效指标来加以考核,以此作为政绩的反映,存在“无限政府”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促使不少地方政府和干部为了应付庞杂的职能疲于奔命,不能集中精力管好政府应该管的事情。

5.指标设定过程缺乏环境变量的思考

绩效治理的原则之一就是,员工有足够的能力控制绩效结果。这也就是说,假如员工不能控制绩效结果,简单的将此因素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对员工来讲就不公平。之所以不能控制,主要是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负两方面:负面的是指环境因素导致了绩效更坏的结果。比如,就治安状况来讲,火车站、汽车站、外来人口聚居地的治安状况相对其他地区来讲就较差,这是这些地区的行政机构及其公务人员的努力不能完全控制的,假如不考虑环境因素,简单的用同一指标来同其他地区进行一样的评价,就明显有失公平,影响这些地区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正面影响是指环境因素导致了绩效更好的结果。因此,在对行政部门、行政领导者的绩效进行评价时,环境变量的思考是不可或缺的。

6.指标设定过程忽略指标内在本质的探究。

绩效指标选择过程中,不能单看指标的表象,还要分析指标的内在本质,探究其反映的内在信息是什么。只有这样,指标所反映的信息才会真实可靠,才不会产生误导。实践中,我们在对基层政府的绩效评估中,群众越级上访指标的设定就缺乏本质的思考。群众通过上访反映自己的情况,要求问题得到解决,这本身是对党和政府信任的表现。因此,将群众上访作为负面差错率考核指标本身就是不对的,甚至助长了某些基层政府对上访人员的打击和

压制,有损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破坏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甚至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

7.“一票否决”需斟酌。

据实际调查,在行政部门的绩效评估中,有许多“一票否决”指标的设置,并且占到总体指标的30左右。所谓“一票否决”,也就是说,一项指标不合格,其他指标分值再高也没用。从绩效治理的理论上来讲,个别重要指标比如涉及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事故、重大决策失误等占的权重较大是合理的,但30的指标都是“一票否决”就不合理了。像一些地方政府将群众越级上访、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涉及政府面子的因素都搞成“一票否决”,这就会造成下级部门及人员无所适从,为了达到绩效要求只能文过饰非,尽力掩盖。

8.绩效指标“年度递增”值得思考。

绩效指标的设定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会产生潜在激励作用。但是,目标实现难度的频繁提高,反而会适得其反,挫伤下级的工作积极性。现实当中,许多地方政府对职能部门的年度绩效指标是年度递增的,这种年度递增的压力使许多职能部门产生了畏难情绪,迫不得已采取消极应对措施——年底业绩“刹车”。如有的单位快到年底时,一看今年的任务完成了,就要求下级放缓或停止工作,将剩下的业绩留到下一年度,以应付上级绩效评估的年度递增。正确的做法应是,绩效目标相对稳定三年以上,然后再依据前几年的实际业绩平均值确定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当然,还必须参考同地区同类部门的绩效状况,不能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这样才能对下级部门和员工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

建构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平衡发展、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的指导原则。

2.应遵循“满足原则”,设置满足度指标

3.引入“绿色GDP”考核指标

4.以政府职能的科学界定为前提设计评估指标

我国政府要从“无限政府”的格局中退出,不再扮演全能主义的角色,政府的职能定位必须是有限而且合适的。相应的绩效评估也要理清原来混杂的考核指标体系,依据有限合适的政府职能设计政绩考评的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1)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程度(2)因政府的广义司法活动而实现的社会公正程度(3)市场经济及社会生活的有序化程度(4)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5)社会利益在不损及效率前提下分配的公平程度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能力。除此之外,现行一切与政府职能无关的指标,如产值、利税、项目等等,都要果断予以废止。唯有如此,政府才能真正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到位而不越位。

浅谈中国政府绩效评估

浅谈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摘要:中国加入WTO,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增强。但政府所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使得政府对绩效评估及其方法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工具,在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绩效评估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它承载着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效率的重任,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作用,受到各方的重视。但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制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我们应该做到将政府绩效评估和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等等。对政府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估可以是合规评估、效果评估、经济性评估、成本—效益评估、配置效率评估以及公平性评估。因此,中国政府更加关注策略执行的有效实施。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后果以及围绕政府在绩效评估中是如何运用各种有效策略的。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考核体制;行政效能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

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 二、我国政府绩效考核体制建设的前提 1、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目标贯彻落实为总目标。 2、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运行机制为灵魂。 3、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循序渐进。 4、根据地区差异、政府层级差异,共性与个性统一,规范性和可行性相结合。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优点与缺点 (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优点 1.绩效评估框架体制构成系统化 2.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多元化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缺点 1.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定不科学,阻碍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2.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法制不健全,减弱绩效评估机制的作用 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流程不完整,阻碍政府绩效的提高 4.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单一,难以提高人民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 四、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的原则 (二)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 (三)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

政府绩效评估参考方案

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 -------------------------------------------------------------------------------- 关于《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就《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简要说明,请予审议: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政府绩效管理是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目的而采取的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改革策略,是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绩效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当今许多国家实施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有利于形成各级政府正确的政绩导向,引导各级政府重新思考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实现政绩,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人民满意政府,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目前,国内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省、市进行了绩效管理探索。我市开展多年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推行绩效管理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全国各地的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统一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使绩效管理在主体、内容、方法、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走形式、走过场等弊端。为了使我市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一开始就走上法制轨道,制定规范政府绩效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为推行绩效管理、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二、《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适用范围。政府绩效管理主要依托于政府间的层级管理体制而推行,市政府对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所属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即“下考一级”。因此,《条例(草案)》第二条规定了,“本条例适用于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绩效管理”。根据我市多年来实际情况,政府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单位也一并进行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同样也需要实行绩效管理,因此,《条例(草案)》第四十九条规定了“本市其他机关、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按照市委要求,本条例实施后,目前市直机关实行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过度为绩效管理。 (二)关于绩效管理机构。由于绩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的工作,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难以推行。从长远看,应当成立全市统一的绩效管理委员会。由于机构的整合需要一个过程,按市委意见,绩效管理工作暂由市目标责任考核办公室承担。因此《条例(草案)》规定了绩效管理机构这个概念。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周琼1刘新华2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12月33-35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企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高绩效政府概念的提出,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评估国”替代“行政国”成为行政管理论坛的热门话题。笔者试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发展不无补益。 一、探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1.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相关概念 界定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的前提是准确认识绩效和政府绩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绩效”即成绩和成效。在管理学中,绩效(Performance)定义为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将该输出结果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该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可见,绩效评估(Performance Measurement)则是识别、观察、测量和评估绩效的过程。 政府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则称为政府绩效(Government Performance),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并不单单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它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它不仅注重行政内部关系即如何管好自身的内部机制,更注重外部的行政与社会、行政与公民的关系,以社会、公民的满意评价作为最终标准;不仅要依靠制度规范等刚性机制,还需重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柔性机制;政府绩效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范畴,还具有伦理、政治的意义。公平作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基本功能设计,在绩效的框架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都是其具体载体。公民评价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另外,民主注重程度,要求广度,这与效率在时限和节奏上都可能发生冲突,也只有通过绩效评估加以协调。 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政府绩效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以提高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力的活动。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监督;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蕴涵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它以加强与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为评估目的。 政府绩效评估体现两个层面:一方面,它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且作为改革与完善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就其所体现的放松规制而言,奥斯本(Osborn)与盖布勒(T. Gaebler)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谋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就是改变以过程为导向的控制机制,谋求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机制。

浅谈中国政府绩效评估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2)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3) 二、我国政府绩效考核体制建设的前提 (4)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优点与缺点 (5) 四、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原则 (8) 五、政府绩效评估的后果 (9) 六、我国政府在绩效评估体制中运用的策略 (11)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5)

浅谈中国政府绩效评估 摘要:中国加入WTO,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增强。但政府所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使得政府对绩效评估及其方法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国政府更加关注策略执行的有效实施。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后果以及围绕政府在绩效评估中是如何运用各种有效策略的。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考核体制;行政效能 前言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工具,在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绩效评估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它承载着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效率的重任,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作用,受到各方的重视。但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制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我们应该做到将政府绩效评估和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等等。 对政府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估可以是合规评估、效果评估、经济性评估、成本—效益评估、配置效率评估以及公平性评估。

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雪城大学的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以下简称马院)所作的评估。这类评估的优点是,它的评判目标主要是制度建设,可以较好地避免各地区之间因收入水平差距、自然条件的不同等客观因素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而且目前此类评估多为政府外部评估。对于政府绩效评估来说,外部评估是最关键的。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大致分为普适性的政府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和专项绩效评估三种类型。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公民社会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价的方式,不断拓宽公民和服务对象考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渠道。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路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根据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 当代我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抓紧研究政府绩效评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

政府绩效评估统计方法应用研究

政府绩效评估统计方法应用研究 政府绩效评估是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催生下“政府再造”运动中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工具。我国各级政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侧重经济目标考核评比模式逐步转向社会发展全面动态的绩效评估轨道,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完善。当前学界在研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具体评估方法、手段较少述及,以福州市为例,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视角,就绩效评估中运用统计方法评价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深化该领域研究视域。 标签: 绩效评估;统计方法;指标实践 F2 1政府绩效评估简述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政府在一定时期的效益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从制度管理层面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责任分解、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考核评估、绩效结果运用、绩效整改提升六个方面。评估范围对象为本级政府的党政部门和所辖的县(市)、区,或县(市)区所辖的乡镇、街道。 2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正确评价政府绩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首要前提,指标体系在整个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中占中心地位。正如任何事物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一样,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同时充分体现对政府发展的引导作用,最终目的是直接考察政府行为,践行科学发展的真实效果及成果。最终则表现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1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的内容变化,突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科学的指标体系设置,要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具有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双重作用。即有利于分析评价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改善程度,更有利于从实践的角度为证明改善成效提供定量支持。

第十六届(2017)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a6638929.html, 第十六届(2017)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 作者: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7年第45期 2017年11月17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办,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人民网、光明网协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安耕、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院长杨凤春,分别做了题目为《政府网站发展路径思考》和《从电子政务到智能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后的电子政务发展新方向》的主题发言。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助理周亮发布了第十六届政府网站评估结果,并对当前政府网站建设发展的亮点与问题做了总结分析。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崔雪峰博士发布了2017年赛迪评测在电子政务领域形成的《2017年中国政府网站规范性建设情况抽样调查》《2017年我国省部级政府网站移动App建设情况调查》等一系列研究报告。 此外,各地方政府网站建设部门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网站建设的经验做法。拓尔思、南京大汉、泰得利通、网景盛世、中科汇联、飞天经纬等机构的技术专家,对政府网站建设主流技术进行了生动的演示与讲解。 主要亮点 第一,集约化工作全面启动,网站建设迈入新阶段。 自2014年国家提出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要求,到《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明确网站集约化工作路径以来,各部门、各地区积极探索网站集约化建设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超过三分之二的省级地区已经颁布了集约化建设的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广东、江苏、贵州省与青岛、深圳、成都、马鞍山、安庆、襄阳等城市纷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先后启动了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平台、资源的规范整合正在深入开展。目前,全国政府网站运行总数已从2015年8 月的8.4万余家精简到2.8万家,超过三分之二的网站已经或正在向上级主管、本级门户网站进行整合。 北京、贵阳、六安、罗湖等市政府积极推进统一信息资源库建设。通过搭建统一分类、统一元数据、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调用、统一监管的信息资源库,为网站服务集约化夯实了基础。

政府绩效评估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绩效沟通:是指沟通者(绩效评估方或被评估方)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有关绩效评估的信息)的全部过程。 2、绩效面谈:是指绩效评估方与被评估方之间共同针对绩效评估结果所做的面对面的检视与讨论,是考评双方的沟通过程。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包括政府机构在内的公共部门,在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依据绩效目标和指标,对本部门资源的使用效果进行评议和估价的活动。 4、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 5、效率:是一种活动或一个组织的产出与其投入之间在的关系。 6、工具性价值取向:是指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工具层面的价值取向。 7、政府再造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为了迎接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等对政府的挑战,开始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重塑政府,即政府再造改革。

8、公务员绩效评估: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管理权限,对公务员工作或业务成绩的质量、数量及其能力、品行、学识、性格、健康等状况进行考察审核。 9、价值取向:是指行为主体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价值目标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决策的行为倾向。10、公共部门绩效预算:是指公共部门按照其职能进行预算决策,将公共部门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办多少事拨多少钱。 11、3E标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追求的目标。 12、政治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集中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绩效最经常的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四、简述题 1、简述实施现场审计的主要步骤。 答:绩效审计项目各不相同,现场审计也就没有固定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抓好三个问题:一是收集能回答审计问题的有力证据;二是分析审计证据;三是得出审计结论。

浅谈企业绩效考核的反馈和结果的运用

绩效考核的反馈和结果的运用 牧场绩效管理是牧场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牧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而绩效反馈可以说是绩效管理的最后环节,又是新的绩效计划制订的重要依据,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是做好牧场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牧场实际,从绩效面谈的目的、绩效反馈面谈的原则、绩效面谈前的准备工作、绩效反馈面谈中的技巧、绩效结果应用等几方面,对做好牧场绩效考核的反馈和结果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完善牧场绩效考核的反馈和结果的运用的建议。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牧场针对员工采取什么样的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对绩效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推动员工为牧场创造更大的价值,因而绩效被认为是员工通过努力所达成的对牧场有价值的结果,或者员工所作出的有利于牧场战略目标实现的行为。 一、绩效面谈的目的 绩效考核结束后,主管人员需要与员工进行一次甚至多次面对面的交谈。通过反馈面谈,使员工了解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员工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上级给予指导和帮助。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被考核者的表现达成双方一致的看法。对同样的行为表现,往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管理者对员工的考核结

果代表的是管理者的看法,而员工可能会对自己的绩效有另外的看法,因此,必须进行沟通以达成一致的看法,这样才能制定下一步的绩效改进计划。 2、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成绩和优点。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认可的需要,当一个人做出成绩时,他需要得到其他人的承认和肯定。因此,绩效反馈面谈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对员工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3、指出员工有待改进的方面。员工的绩效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或者员工目前的绩效表现比较优秀,但如果今后想要做得更好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这些都是在绩效反馈面谈的过程中应该指出的。通常来说,员工想要听到的不只是肯定和表扬的话,他们也需要有人中肯地指出其有待改进的方面。 4、制订绩效改进计划。在双方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员工和管理者可以在绩效反馈面谈的过程中一同制订绩效改进计划。通过绩效反馈面谈,双方可以充分地沟通关于改进绩效计划的方法和制订相应的具体计划。 5、协商下一个绩效周期的目标与绩效标准。一个绩效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个绩效周期的开始。因此上一个绩效周期的绩效反馈面谈可以与下一个绩效周期的绩效计划面谈合并在一起进行。 二、绩效反馈面谈的原则 在与下属进行绩效面谈时,应注意不同面谈对象、场合

论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

论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 一、政府绩效评估兴起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西方英美等国家掀起了一场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热潮,原本的以追求法律完备、效益至上为核心价值取向,转变成了将绩效评估作为政府行为的首要目标。公共责任、结果导向、顾客至上等标准成了新的政府绩效评估措施。受到这股公共管理变革思潮的影响,世界各国为改善政府绩效,提高政府管理能力也开始进行不同规模的政府效能改革,政府绩效管理成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绩效已成为公共管理关注的焦点,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停滞、管理危机、财政危机和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等问题,掀起了重塑政府形象的改革运动。在这场政府改革运动中,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管理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 1938年,克莱伦斯·雷德和赫伯特·西蒙的著作《市政工作衡量·行政管理评估标准的调查》发表,标志着学术界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开始。从历史的观点看,西方公共行政学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着重研究的是行政组织的内部取向、机构组成、活动程序、行政原则和官僚体制,追求行政效率是这个时期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最高目标。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主行政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将顾客的需求作为政府公共部门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政府公共部门组织设计方案应遵循的目标。顾客导向的理论观点奠定了当代公共管理基本理念的雏形和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出现和兴起的政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分析,成为公共行政的主流学派。以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为主要代表,力求使政策科学、政策分析与公共行政相结合,使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转而重点研究政策执行和公共项目,而不再重点研究机构,即重点研究公共行政所产生的结果。这样,就使绩效管理问题成为了公共行政中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戴维·奥斯本田,特德·盖布勒主张的企业家政府理论。胡德主张政府管理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有效性以及界定政府绩效目标、测量与评估政府绩效,从而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成为公共管理各理论派别的共同主张。 二、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的发展 在美国,是民间机构率先公开评价政府工作,进而促使政府主动开展绩效评估活动的。名扬欧美的“坎贝尔研究所”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坎贝尔研究所的绩效评估工作主要侧重于政府组织,而不是公务员个人。1998年,它对全美国的50个州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绩效评估活动,评估的内容主要有财政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领导目标管理和公益事业管理。1999年,又对全美35个财政收入最好的城市开展了绩效评估。2000年,坎贝尔研究所展开了第二次对50个州的政府绩效评估。这种由民间机构测评政府绩效并公布分数和名次的做法,引起了轰动效应, 1999年底被评为美国十大新闻之一。 在民间机构评估政府绩效的同时,美国各级政府也感到了应当使绩效评估成为政府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在民间机构和联邦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积极实践者。为了让市民了解市政绩效,宾州费城市政府将内部22个机构的政策绩效,以精确的量化指标显现出来,形成“政策绩效指标体系”。 在英国,早在1983年,中央政府就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它对绩效评估的解释及使用绩效评估对地方政府绩效的比较,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审计委员会在负责审计地方政府的绩效目标的同时,继续实施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最近几年,审计的内容则进一步扩大,包括是否有明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一)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一) 论文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完善 论文摘要: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我们应该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程度,逐步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等。 当今对于公共部门绩效问题并未有太多的关注,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需对其绩效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涵 美国国家绩效管理小组在《美国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最佳实践》中指出,绩效评估是测量达到既定目标的情况——包括将资源转化为公共物品及服务(产出)的效率、产出的质量(他们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结果(行为的实际效果与其预期目标相比较)、及其在达成计划目标的过程中政府运作的效率——的一个过程。 1997年,美国公共生产力研究中心出版《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简要指南》一书中,概括性地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的生产力、效果、质量和及时性等四大主题标准。根据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我们也可以这样定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共企业等特定的社会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时间与效益、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进行评审。 二、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后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具有自身的特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很难在短期内消失,各经济体的自由环境相对狭窄;企业与政府受利益驱动,经济失控现象大量存在。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也决定了许多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不明晰,导致政府行为价值选择的扭曲 2、公平与效率难以统一,导致政府部门在具体管理操作上产生困境 3、管理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使行政管理体制无法克服传统体制的弊病 (二)我国实行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的可行性 1、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成功实践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而我国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绩效管理在政府管理模式中有运行的空间宏观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的现实要求我国公共部门注重效能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微观上,绩效管理在技术上的操作有助于公共部门转变观念,提高行政效率。 绩效管理是面向组织效益的全方位管理,以绩效评估作为重要方式,在公共部门中倡导顾客导向和效率意识,并将绩效与考核能动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公共部门服务的优质化和高效化。在具体实践中,各个国家的公共部门都有不同的技术操作方法,但基本的技术原则还是一致的,这些原则包括顾客导向、标杆管理等等。(1)“顾客导向”为公共部门提高服务意识提供最基本的思路。(2)“标竿管理”(benchmarking)促进公共部门的竞争意识。 2、构建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绩效评估)对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着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 无论从我国的现实需要还是实践经验借鉴上,绩效管理对我国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顾客导向”意识对服务行政的强化。 其次,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的相互补充促进服务行政的公平、高效。

政府绩效评估文献综述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 [摘要]政府绩效评估在改进政府绩效、提升政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世界各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为了适应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政府开始逐步引入政府绩效评估来改进政府绩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与西方相比依然存在一些差距。鉴于此,通过文献梳理来分析归纳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助于提出更合理的措施来推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上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现状发展问题对策 绩效评估作为改进实际工作绩效的一项管理工具,其产生和发展是伴随企业管理的扩展和深化而来的。政府绩效评估基本上都是从企业绩效评估借鉴和演变而来。政府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组织,其资源更多来源于公民。公民非常渴望了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其效率和效益怎样?这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原始动力。但是,我国政府引入绩效评估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展开的,其发展历程比较短暂,“当前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1](P60)作为一个后发的追赶型国家,政府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政府绩效的高低则直接反映政府能力的高低。因此,本文着力对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找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望更好地促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 一、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94年-1999年)。 1994年,有的学者翻译了大卫·伯宁翰的《英国地方政府中运用绩效评估尺度的观察》一文。1995年,有的学者对英国组织绩效评估的历史、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介绍。这一时期,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尚处在初步的探索时期,通过国内学者对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体系的介绍,政府绩效评估的思想开始进入中国,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和行政官员足够的重视。 (二)第二阶段--研究的拓展阶段(2000年-2003年)。 从2000年开始,政府绩效评估的问题在国内引起一定的关注,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有一定拓展。在这一阶段,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逐渐兴起,新公共管理运动本质上是一场在绩效评估理论指导下的行政改革运动。学术界开始关注作为提升政府绩效的有效工具--绩效评估问题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

政府绩效评估

二,政府绩效评估 组织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企业以赢利为主要目标,因此,劳动生产率、单位成本、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开发周期、利润率等,就成了评价组织绩效的主要标准,而且这些都能够在量化基础上进行较为精确的测定。 二战前后,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便已开始,大规模的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3年,尼克松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力图使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系统化、规范化、经常化。依据这一方案,有关部门拟订了3000多个绩效示标,由劳工统计局对各个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统计分析。1974年,福特总统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所有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在英国,撒切尔于1979年一上台,即任命雷纳爵士为她的效率顾问并在首相办公室设立了一个效率小组,效率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在首相效率顾问的领导下,对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运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拟订提高效率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这就是著名的“雷纳评审”。从1979年到1985年,英国绩效评估的侧重点是经济和效率,主要追求节省开支。自1986年开始,绩效评估进一步趋向普遍化、规范化、系统化与科学化。普遍化:80年代中期,撒切尔政府要求中央各部门都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估机制,并由财政部负起督促和监督的责任;规范化:1989年,财政部发布《中央政府产出与绩效评估技术指南》,并对各部门绩效评估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使绩效评估日趋规范化;系统化:主要体现在评估内容上,示标种类与数量不断扩大。1985年前,评估侧重点为经济与效率,自1986年开始,对服务质量和客观社会效果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绩效示标的数量大幅增长,1986年,政府各部门为评估而拟出的绩效示标总数为1220个,1987年上升到1810个,1989年达2327个;科学化:主要标志是绩效评估应用技术方面的进步,包括信息技术、量化技术、专门测定技术、以复杂的数学模型为代表的分析技术等的发展。 在荷兰,新市政管理法要求对地方当局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绩效示标和绩效评估在道路保养和公园维护、公共文化和娱乐设施的管理、防火和防止犯罪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澳大利亚的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成为政府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具体的改革计划和措施融为一体,如财务管理改进计划、项目管理和预算改革、国有企业和私有化改革等。设立绩效示标和制定绩效评估方案成为每个政府机构工作计划的一个部分,这些将正式列入各部门的年度预算文件并公开发布,绩效评估的结果对各部与财政部预算谈判中的地位将发生重要的影响。 绩效评估可分为个人绩效评估和组织绩效评估。近年来,随着岗位责任制的推行和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对公务员的个人绩效评估已趋向普遍化、经常化、规范化,但是,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组织绩效评估,还显得比较滞后。具体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没有形成制度,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 ②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实践中具有盲目性; ③绩效评估具有单向性,重视政府部门对社会(如公有企事业单位)的评估与控制,忽视政府部门的自我评估,更缺乏社会对政府部门的评估与控制; ④评估从内容到程序缺乏规范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因而评估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有时完全流于形式; ⑤不是将评估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而是作为消极防御的手段。当某一方面的问题成堆,社会反应强烈时,才采取诸如大检察、专项检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正,因而总是陷于被动; ⑥绩效评估过程具有封闭性、神秘性。 组织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导致了运动式公共管理的弊端。由于缺乏对组织绩效

政府绩效考核方法

政府绩效考核方法 篇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周琼1刘新华2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新余高专学报20XX年12月33-35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企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高绩效政府概念的提出,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Performancemeasurement)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评估国”替代“行政国”成为行政管理论坛的热门话题。笔者试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发展不无补益。 一、探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1.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相关概念 界定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的前提是准确认识绩效和政府绩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绩效”即成绩和成效。在管理学中,绩效(Performance)定义为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将该输出结果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该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可见,绩效评估(Performancemeasurement)则是识别、

观察、测量和评估绩效的过程。 政府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则称为政府绩效(GovernmentPerformance),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并不单单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它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它不仅注重行政内部关系即如何管好自身的内部机制,更注重外部的行政与社会、行政与公民的关系,以社会、公民的满意评价作为最终标准;不仅要依靠制度规范等刚性机制,还需重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柔性机制;政府绩效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范畴,还具有伦理、政治的意义。公平作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基本功能设计,在绩效的框架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都是其具体载体。公民评价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另外,民主注重程度,要求广度,这与效率在时限和节奏上都可能发生冲突,也只有通过绩效评估加以协调。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Performancemeasurement)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政府绩效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以提高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力的活动。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监督;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

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

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 ●行政主管部门在绩效评估中的主体地位 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绩效评估中所起的作用是贯穿始终的,他在整个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具有组织实施、确定方案、实施奖惩等方面的作用 ●专家学者在绩效评估中起到的核心支撑作用 从实际和发展的趋势来看,专家和学者在绩效评估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主要的和普遍的,因为专家学者具有其他机构或组织所不具有的专业性、公平性、可行性的优势。 ●公众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基础地位 公关部门的性质和公共责任承担者的角色,决定了接收其服务的公众在绩效评估过程中理所当然的主体地位 ●社会组织在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组织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至少是大大缓解了真正的社会性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评估的费用 政府绩效评估的客体 政府绩效评估的客体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社会绩效、政治绩效、经济绩效 经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没有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就会没有物质基础和物质支撑,经济绩效是基础,是核心。 社会绩效是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目标,是绩效评估的目的和愿望,没有社会绩效,政治绩效和经济绩效就会失去价值依存 政治绩效是政府绩效的中枢,为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提供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绩效管理的核心、前提和基础 核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 前提和基础: 绩效评量应该被视为可信而有效地 绩效评量应该与高绩效组织形成密切连接 绩效管理应该能够反映组织的使命价值 组织的绩效管理应该简要而且表现大体 评价工具的特性 整体性:指标能否适切的反映总目标 即时性:指标应该能够灵敏的反应当下问题 能见性:衡量目标能否被评量者公开的追踪和检视 重要性:评量是否与重要的组织目标形成连接 成本:降低成本 可释性:评量工具应该容易被理解 时程的平衡性:评量系统应该能够反映长程和短程目标 动机的平衡性:评量系统必须找到平衡 政府绩效评估的背景: 新管理运动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背景,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界产生了大量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公共管理不断向企业管理借鉴合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为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当今各国的行政改革, 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成为其追求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 更是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理念与方法,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建立高效、廉洁、公正、透明和具有责任感、回应性的政府, 以最经济的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和优质的服务。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和难点。在学习参考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分析构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框架, 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 以使其引导我国地方政府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促进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技术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政府绩效日益关注, 要求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 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领域。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 是从事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是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 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前提。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具有强烈的行为引导功能, 它明确并强化了评估对象的工作要点和努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把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对政府工作成绩的考核曾长期集中于经济发展指标, 各地GDP崇拜之风盛行, 经济发展成为政绩评价和官员职位提升的主要依据。这种用单一经济指标评估政府绩效带来了诸多弊端。一是使官员重经济发展, 而忽视社会其它方面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社会公共事业没有同步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普遍提高, 贫富分化严重。二是专注于经济发展, 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依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来获得暂时的经济发展, 导致环境严重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三是早期的政府绩效指标只考核结果而不考核过程, 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违法行政, 损害行政相对人利益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为取得所谓政绩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四是早期的政府绩效评估着重评估政府活动对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而把政府本身作为一个黑箱, 不去关注政府内部的运作过程。由于缺乏对政府内部运作过程的绩效评估, 政府内部的人浮于事、官僚作风、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1.2、选题的意义 总体来讲,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摆脱了宏观抽象、结构单一的缺陷, 逐步走向科学化、全面化、具体化、综合化, 进一步改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具有更深层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探索和构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尚未构建完善,程序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理论研究相当薄弱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局限,客观要求尽快切实加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其次,有利于地方政府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特别是加入WTO,

月度绩效考核反馈报告

11月绩效考核反馈报告 一、 概述 为明确合理评价员工的工作成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达成持续改进之目的,人力资源中心11月在集团及各子公司范围内推行全员参与绩效考核(XX 除外);结合本次绩效工作进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规范绩效工作流程,提升绩效工作完成质量,同时为2014年绩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现就相关数据分析、问题点及建议反馈整理如下。 二、 数据分析 1、 公司整体成绩分布 2、 各部门优秀比例 74.03% 15.58% 10.39%合格 不合格优秀

以上数据显示: 1、绩效优秀比例整体分布不平衡,XX优秀比例高达50%,XX等五个部门优秀比例为0,说明部门间没有统一纠偏标准,对于工作项目的评分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2、绩效考核数据只考核员工个体,未涉及部门考核分,员工个人绩效得分与部门整体工作指标达成情况无关联。 三、存在问题分析 1、表单混用-签到表格式不统一 2、培训课件未进行更新 例:XX部9月、10月、11月培训课件均为同一课件; 3、XX分公司无统一收口; 4、各别员工有效工作量占比较低 例:XX实际出勤数165,绩效考核表工作量110.63,有效工作量占比67%; 5、考勤相关的考核项目达成时间结点不明确;

6、分数核算中各部门进位、小数点舍取方式不一致,excel表同一单元 格中数字与文字并存,增加核算工作量; 7、各别部门对绩效考核表中的分数核算方式不熟悉; 8、部分员工绩效考核表中的出勤数与考勤系统中的实际出勤数存在较 大差异; 9、部分部门的绩效反馈面谈表中,只体现分数和工作量等数据; 10、12月的绩效考核指标各部门提报不统一。 四、绩效考核改善建议 1、签到表统一采用附件1表单,以OA通知形式知会各部门,后续未按 正确格式提交直接默认未提交; 2、培训课件月度间必须更新,若计划培训项目内容较多,培训内容按 月进行分解即可; 3、XX公司设立一名对接人员,后续绩效相关事务直接与该员工直接对 接(包括绩效考核表表提报、过程沟通、面谈表提报等); 4、对于有效工作量占比低于80%的员工(不包含副经理及以上层级), 建议各部门主管针对此些员工进行岗位工作安排情况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制定改善方案,提高员工工作绩效; 5、考核月考勤确认的时间结点为次月第二个工作日11:30; PS1:对于在考核月最后一周发生的未打卡情况,对应的补签申请由于审批流程未结束而导致不能在时间结点前确认考勤的现象,暂不不计入绩效考核分。 PS2:领导在员工提交申请后,如由于公务原因不能及时审批的,需委托他人及时进行审批。 例:考勤人员在1月第一个工作日将12月考勤数据导出时发现某员工在12月30、31日考勤中存在未打卡记录,后该员工即刻提交补签申请,审批流程未在1月2日11:30前结束,导致该员工考勤不能确认,此种情况暂不不计入绩效考核分。 6、绩效考核表各中间环节数据核算时,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代入公式最终绩效考核成绩=L*Q+A'+B'+C'+D'+E'+F',最终成绩四舍五入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