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数学下四单元第6课时 比较大小(2)

一数学下四单元第6课时 比较大小(2)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九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课题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 课型Reading 主备人Xu lihu 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授课人授课时间第周第导学案 教师寄语You’ll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学习目标1)Master the key words: nearly, ruler, boil, remain, smell, national, doubt 2)Master the important phrases; by accident, take place, without doubt 3)Talk about tea, who invented it, and when it was invented 教学重点Talk about passive voice 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tea 教学难点Passive voice 教学方法Cooperation and discussion 一、自主预习 1) Do you drink tea everyday? 2)Who invented tea in history? 3)Do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drink tea in their daily life? 4)The tiger is looked as the _r_______ of this forest. 5)Alice is without _d______ the best student in our class. 6)The dragon is treat as a _n________ symbol of the Chinese. 7)Mother is _b_____ the milk for baby. 二、展示交流 1) Important sentences: A: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years ago. B: It is said that a Chinese ruler called Sheng Nong first discovered tea as a drink. C: It is believed that tea was brought to Korea and Japan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D: The tea trade from china to western countries took place in the 19th century. 2) when was tea first drunk?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 years ago. 3) When was tea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Tea was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3)Make conversations T: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ea is grown? S: Tea plants are grown on the sides of mountain… T: Where is tea produced in china? S: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For example, Anxi and Hangzhou are widely known for their tea.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

1.(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谅解,并开始了长期与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与统一的道路。材料说明() 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 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 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 解析:选C。材料讲述了法德之间关系发展的历程,即由战争复仇到和解,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没有体现欧洲已经实现了协调发展,故选C,排除A。材料只是提到德法之间战争的历史,没有涉及共同的文化,B项错误;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互利共赢,一味的放弃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D项错误。 2.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使人窒息,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景。但到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2.8倍,195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推动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朝鲜战争“特需订货”的推动 C.民主化改革的促进 D.日本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植 解析:选B。据材料“1950年6月至1951年底”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特需订货”推动了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故选B。 3.(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B.“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解析:选B。材料中“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

初一七年级数学下册《6.2 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案【沪科版适用】

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 1.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及实数范围内相反数、 绝对值的意义;(重点) 2.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能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小明家有一正方形厨房ABCD 和一正方形卧室CEFG ,其中正方形厨房ABCD 的面积为10平方米,正方形卧室CEFG 的面积为15平方米,他想知道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BG 的长是多少米,你能帮他计算出来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类型一】 求数轴上的点对应的实数 如图所示,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3,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 为C ,求点C 所表示的实数. 解析:首先结合数轴和已知条件可以求出线段AB 的长度,然后利用对称的性质即可求出点C 所表示的实数. 解:∵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3,∴点B 到点A 的距离为1+ 3.则点C 到点A 的距离也为1+ 3.设点C 表示的实数为x .则点A 到点C 的距离为-1-x ,∴-1-x =1+3,∴x =-2- 3.∴点C 所表示的实数为-2- 3.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之间的对应关系,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两数差的绝对值. 【类型二】 利用数轴进行估算 如图所示,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2和5.1,则A ,B 两点之间表示整 数的点共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解析:∵2≈1.414,∴2和5.1之间的整数有2,3,4,5,∴A ,B 两点之间表示整数的点共有4个.故选C. 方法总结:要确定两点间的整数点的个数,也就是需要比较两个端点与邻近整点的大小,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第6课时探索性问题》导学案(精讲+专练)

第二轮复习 探索性问题 Ⅰ、综合问题精讲: 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 探索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解决此类问题用到了所学过的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经常用到的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图象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特殊)的性质、相似三角形、解直 角三角形等.其中用几何图形的某些特殊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等来构造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加强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典型例题剖析 【例1】如图2-6-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O ,1),矩形CDEF 的顶点C 、F 在抛物线上,D 、E 在轴上,CF 交y 轴于点B(0,2),且其面积为8.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6-2,若P 点为抛物线上不同于A 的一点,连结PB 并延长交抛物线 于点Q ,过点P 、Q 分别作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 、R . ①求证:PB =PS ; ②判断ⅠSBR 的形状; ③试探索在线段SR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P 、S 、M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 点Q 、R 、M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找出M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Ⅰ解:方法一:ⅠB 点坐标为(0,2),ⅠOB =2, Ⅰ矩形CDEF 面积为8,ⅠCF=4. ⅠC 点坐标为(一2,2).F 点坐标为(2,2)。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其过三点A(0,1),C(-2.2),F(2,2)。 得 解得 Ⅰ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方法二:ⅠB 点坐标为(0,2),ⅠOB =2, Ⅰ矩形CDEF 面积为8, ⅠCF=4. ⅠC 点坐标为(一2,2)。 根据题意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其过点A(0,1)和C(-2.2) 解得 x x 2y ax bx c =++1242242x a b c a b c =??=-+??=++?1,0,14a b c ===2114y x =+2y ax c =+124c a c =??=+?1,14a c ==211y 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3,4课时 比大小 同步练习 C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4课时比大小同步练习 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第三课时比大小 (共5题;共19分) 1. (2分)一根绳子被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这两段绳子相比,() A . 第一段长 B . 第二段长 C . 两段一样长 D . 无法比较 2. (3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4分)下面的3个正方形大小相等.每个正方形中的涂色部分占正方形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正方形中的涂色部分面积最大? 4. (5分)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4÷7和3÷73÷8和5÷6

3÷4和5÷69÷4和11÷5 5. (5分)明明和亮亮各买了一张同样大的纸,明明用去一张的,亮亮用去一张的,谁剩下的纸多?为什么? 二、第4课时吃西瓜 (共11题;共50分) 6. (1分)小青倒了一满杯纯牛奶,喝了这杯纯牛奶的,她觉得有些凉,就加入热水兑满一杯,又喝了半杯,这时小青一共喝了________杯纯牛奶。 7. (5分)直接写出得数。 83-58= 380+470= 700×0= + = 487+222≈27+68= 4000-1600= 260×5= 1- = 395×4≈ 8. (1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5― ― =________ 9. (10分)用“>”“<”或“=”填空。 × ________ × ________ ×1________6× ________6 9× ________9 × ________ × ________ 3× ________3 × ________ 5× ________5 10. (5分)欢欢、乐乐、贝贝三人做家庭作业。欢欢比乐乐多用小时,贝贝比乐乐少用小时。欢欢和贝贝相差多少小时?如果贝贝比乐乐多用小时,欢欢和贝贝相差多少小时?

六年级奥数第16讲-比较数的大小(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六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16讲——比较数的大小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①小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②分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③数的估算时常用方法。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一、小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为方便比较,往往把这些小数排成一个竖列,并在它们的末尾添上适当的“0”,使它们都变成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如果是循环小数,就把它改写成一般写法的形式)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⑴通分母:分子小的分数小. ⑵通分子:分母小的分数大. ⑶比倒数:倒数大的分数小. ⑷与1相减比较法:分别与1相减,差大的分数小.(适用于真分数) ⑸重要结论: ①对于两个真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大的分数比较大; ②对于两个假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小的分数比较大. ⑹放缩法 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用到其它一些思路!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展开思维! 三、数的估算时常用方法 知识梳理

(1)放缩法:为求出某数的整数部分,设法放大或缩小.使结果介于某两个接近数之间,从而估算结果. (2)变换结构:将原来算式或问题变形为便于估算的形式. 考点一: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例1、如果a = 20052006,b = 2006 2007 ,那么a ,b 中较大的数是 例2、如果A =111111110222222221,B =444444443 888888887 ,A 与B 中哪个数较大? 例3、在 a=20032003×2002和 b=20022003×2003中,较大的数是______ ,比较小的数大______ 。 例4、试比较: 2962 2222????L 1442443个与1853 3333????L 14424 43个哪一个大? 例5、已知:258998 369999A =????L ,那么A 与0.1中 比较大,说明原因; 考点二:多个数的比较 例1、(1)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7 ,513,916,15 28 (2)(幼苗杯数学邀请赛)把下列分数用“<”号连接起来: 1017 ,1219,1523,2033,60 91 典例分析

经典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docx

17-15__16-3 16-5__6+9 14+5__13-7 16-3__3+15 6+2__6+5 20-11__14+2 18-15__18-8 12+8__6-4 10+2__10-4 16+3__4-2 17-5__7-5 3+10__6+13 16-11__17-8 20-10__7+8 4+13__7+3 12+3__9+9 12+3__10+8 3+5__7+11 9-3__3+6 18-7__4+3 18-8__20-15 5+3__8+9 2+12__18-2 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 16-9__5+14 19-6__10-6 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 18-4__4+4 7+5__5+11 8+6__18-4 8-6__12-8 10-7__14+5 18-8__3+10 2+4__15-6 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 19-14__10+4 4+7__8-2 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 11-7__6+14 16-7__11+2 2+5__3+3 4+5__8+7 9+8__20-13 8-3__7+13 4+16__10+5 7-4__10-7 11+3__6+8 2+18__12-3 5+7__2+17 10-5__19-4 8+2__11-4 8+2__12+2 6-2__17+2 18-14__8+2 6+14__6+8 2+6__4+16 9-7__13-5 3+17__7+11 8+9__3+13 16-9__3+16 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 2+13__18-12 2+12__12+7 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 4+5__13-9 13-7__7+7 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 15-4__6+3 13-9__10+7 9+3__3+15 7+10__19-8 7-3__10+9 17-11__2+14 10-4__8+9 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 11+5__9-5 12-6__2+8 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 2+11__11-7 7+6__11+3 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 10-2__4+9 19-16__18-4 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 13+6__6+11 6+10__13-6 5-2__20-15 18-13__19-8 20-5__6+6 3+8__8-3 5+7__5+12 4+6__12-5 7+11__15-3 12-7__19-8 11+6__2+14 17-15__9+10 9+2__20-12 13-3__15-5 15-12__5+13 7+8__20-11 4+8__5-3 19-11__5+15 18-15__9+3 15-10__7+10 19-13__14+4 2+2__18-13 17-7__14-2 7+2__6+3 20-2__17-3 2+13__3+12 13+7__17-5 10-6__17-12 19-11__17-6 14-8__8+8 6+12__16-5 20-12__12-10 7+4__19-3 15-7__18-2 8-4__16-3 12+5__19-15 3+2__12+4 16-3__13+7 3+10__17-9 3+10__3+16 2+7__18-11 11-9__18-3 5+11__7-4 17-2__7+4 5+13__9+9 13-2__15-2 15-10__15-9 18-9__20-16 15+5__12-6 12-8__16-9 9+4__3+17 12-9__19-11 17+2__15+3 16-14__14-7 6+11__19-12 10+2__15+4 4+16__10+2 7+6__19-17 12-3__19-13 19-2__6+10 13-8__16-4 18-11__15-6 5+4__18-5 18-2__7+9 12-9__2+7 5+9__3+6 11+6__12-8 10-2__15-8 18-6__10-7 11+7__8-6 5+14__9+11 8+5__13-3 18-7__13+2 18-5__4-2 7+13__13+5 20-8__16-9 15-4__2+15 15-12__18-12 18-12__8+4 15-2__11+6 2+12__2+17 3+13__20-10 18-16__13-8 7+12__11+8 13-11__3+8 17-3__7-2 20-14__2+8 6+8__12+8 9+9__10+3 6-3__8+6 17-14__8+2 9+7__12+2 16-12__20-10 2+4__12+8 19-12__17-4 14+5__12-5 13-2__10-5 2+16__12-4 13+5__4+12 2+3__15+2 8-6__18-7 20-3__3+7 10+7__13-7 2+10__4+5 5-3__12+6 4+13__20-9 8-3__5+13 9+7__9+8 9-5__18-8 12+2__4+12 19-17__12+8 5+10__18+2 6-4__12-10 13-10__19-4

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2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目标导航 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一、研究思路 1.筛选菌株 (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________或________其他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__________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________或________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3)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 ①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____,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 ②该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选择作用。其选择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③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体内能合成________,将尿素分解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q细菌能忍受93℃左右的高温,是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一个热泉中发现的,这说明,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稀释涂布平板法(也叫活菌计数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____________,通过统计平板上的________,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操作 第一,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10倍稀释,然后选择________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0.1 mL接种到已制备好的平板上,然后用无菌涂布器将菌液涂布整个平板表面,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计算菌落数。为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涂布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上,培养并计算出__________。 第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若设置的重复组中结果相差太远,意味着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 V×M,其中C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M代表____________。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①原理:此法利用特定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但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上面有一个特定的面积1 mm2和高0.1 mm的计数室,在1 mm2的面积里又被划分成25个(或16个)中格,每个中格进一步划分成16个(或25个)小格,计数室由________个小格组成。 ②操作: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4~5个中格中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按公式求出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 ③计数公式: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10 000×稀释倍数。 (3)设置重复和对照 ①设置重复:培养过程中应设置重复组,同一稀释度下应涂布________个平板,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②设置对照:实验中应设置对照,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如__________对照组,观察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设置________培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苏教版

第6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书本第31~32页的内容。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小玻璃球50个,教学情景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 里有很多小玻璃球,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以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小玻璃球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37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小学数学1——6年级常见的比较大小口诀及方法(附练习)

小学数学1——6年级常见的比较大小口诀及方法(附练习) 比较大小是小学数学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小学阶段常见的个位数比大小、多位数比大小、小数比大小、分数比大小等。今天,小初老师就给大家整理了部分小学阶段常用的比大小的口诀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位数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大小看高位,整数大时数就大。 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十分位大时数就大, 十分位相同看百分位,百分位大时数就大。 比较大小练习 5( )4 3()5 2()2 1()3

4()3 2()1 5()5 4()5 10+7()17 9+5()15 7+6()12 6+5()10 3+8()13 9+2()12 17()7+7 17()9+6 12()7+5 8()8+2 13()8+4 14()5+7 4+7()7+4 7+8()15-5 8+5()8-5 6+8()9+6 2+9()14-2 11+5()7+8 5+9()10+4 13-2()11+1 27+21( )45-21 47-26( )18+28 50+25( )60+28 44-43( )62-5 55+14( )55+23 54+36( )28-13 41+15( )43-22 59-42( )78-52 9×9( )8×9 3×2( )7×2 8×4( )3×8 6×9( )8×2 5×7( )6×9 2×8( )9×4 6×5( )7×3 7×2( )3×4 20÷5( )12÷2 24÷8( )16÷8

18÷6( )12÷3 14÷7( )28÷4 81÷9( )40÷8 15÷5( )35÷7 63÷7( )42÷6 36÷9( )32÷4 3.01( ) 2.99 9.44( ) 9.46 3.567( )3.576 15.60()15 1()0.999 10.10()10.1 7.3( )7.9 1.35( )1.350 6.58( )6.85 6.7( )8.2 0. 09( ) 0.1 7.4 ( )7.14 3.14( )4.13 10.347( )10.343 0.473( )0.46 12.001( )12.01 5.192( )5.129 0.6()0.60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1.下表是1845—1856年英国对上海的羽毛纱的输入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输入量(匹) 1845年 4 157 1853年 3 960 1854年 2 720 1855年 1 410 1856年 2 350 A 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实业救国的探索初显成效 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出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对西方经济侵略的抵制,使得西方的商品并没有在中国畅销,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A项错误;中外贸易缩减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题干反映的深层问题,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的探索出现在19世纪末,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2.(2018·洛阳期中)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北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发展。这一发展() A.导致了广大农村经济凋敝 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 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量出现 D.瓦解着传统的经济模式 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依据国际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瓦解着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形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故选D项。受国际市场影响,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减少了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故A项错误;中国成为给外国提供初级农产品的产地,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提供初级农产品、原料,与近代机器工业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3.(2018·黄石调研)“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载于1882年9月《申报》)材料反映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二课时(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数的大小的比较 教材第42页的内容和练习九第3题。 1.利用前面所学知识,主动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 2.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 计数器、数位表、小棒、挂图。 1.按规律填数。 2.照样子写出相邻的数。 37 38 39 49 70 99 3.填空。 (1)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100是()位数。 (2)十位是3的两位数有()个。 (3)比69多1的数是(),比69少1的数是()。 (4)3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教学例5。 (1)老师出示例5图,请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学生甲:根据小棒图来比,只看整捆的左边有4捆,右边有3捆。所以42大于37。 学生乙: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后面,所以42大于37。 学生丙:根据数的组成来比,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

老师引导:如果没有这幅图,怎么来比较这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如果学生在汇报时能说出下列方法,老师不必设此问,只需帮助学生弄清思路,规范语言) 学生丁:用计数器来比较大小。 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2)完成例5图下面的题。 小组合作,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23○< 25 方法一:在数位顺序表中23在25的前边,所以23<25。 方法二:23和25的十位都是2,表示2个十,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再看个位,23的个位是3,25的个位是5,所以23<25。 (3)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学生小结: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此外,上述概括的内容是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应鼓励学生有多种比较方法,并且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脱离开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物,自己是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的。 1.在○里填上“>”“<”或“=”。 51○4990○10073○3764○6367○7665○56 2. 第号车厢人最多,第号车厢人最少。 3.写出5个大于70而小于85的数: 、、、、。 写出小于100而大于40的个位是3的5个数: 、、、、。 把卡片正确地放在○里。 ○<○<○<○<○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第2课时

米村镇小学六年级英语第六单元课时导学案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英语》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6 主题: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B Let’s try Let’s talk 课时:共6课时第 2 课时 设计时间:201 年月日 授课时间:201 年月日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钱晓青 目标制定的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通过英语学习是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因此,在本课时的教材中要充分利用谈论他人职业的对话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其综合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习内容是Let’s try Let’s talk本部分通过Sarah和Sam由于天气寒冷无法外出,在家里讨论可以做什么的情景来呈现新句型。Be+表示情绪的形容词。让学生感知句型的语义和语境的运用。能在实际情景中熟练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是本课时的难点,尤其对中后进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和活动设置的分层。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在三年多的英语学习中接触并掌握了大量的句型和动词词汇。本单元涉及的大部分动词短语在六册学生用书中已经出现过,生词较少。在教学中,通过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感知、实践、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和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目标

比大小小学数学三年级

比大小小学数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dm2 小正方形,水彩笔 教师准备:涂好1/4、3/4颜色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吸铁石,苹果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整数比大小 谈话:董老师知道我们三(2)班有48位学生,你们知道三(1)班有多少人吗?36人,48和36谁大呢? (指名学生回答) 这是两个整数的比大小。 2、小数比大小 师:我还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是5.73元,谁能说出一个比5.73要大的小数? 3、引出“分数可以比大小” 师: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比大小。(板贴课题) 那你们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二、探讨 (一)、 1、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型 (1)、(板书“3/4 1/4”)3/4和1/4谁大呢?让学生猜测。 (2)、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下,看这张正方形纸,我把它平均分成四分,把其中的一分涂上颜色,拿出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分,把其中三份涂上颜色。通过涂色,(板贴图)你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 (3)、那3/4和1/4中间可以填什么符号?(板书“>”)这个式子会读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摆苹果比大小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接下来董老师要分苹果了,老师这有8个苹果,分给袁霜凌1/8,给商伟寅3/8个,请问我给谁的苹果多?为什么? 3、试一试,找规律 (1)、师:看来同学们都可以借助图形来比分数大小了,请同学们翻开书本58页,完成第1、2题,左边2题。 (2)、报答案(板书3/10 7/10) 观察三组分数,找找规律? 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板书: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二) 分母不相同的情况下呢? 1、猜一猜 1/2 1/4 1/8哪一个大? 2、展示比大小 3、完成试一试 4、观察找规律 板书: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对答案 3、数学故事 两个小熊分苹果,怎样分公平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你是怎么学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优点: 1、导入由整数比大小到小数比大小,自然引出分数比大小。并且联系了生活。 2、通过学生折、涂动手操作的方法学习分数比大小,强调了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3、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生动有趣,课堂气氛好。 4、最后的小结,使整个课完整,并且学生回答的非常完整。 设计、方法缺点:

2021年高考二轮物理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2课时

第2课时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电功、电功率的比较 (1)纯电阻电路:电功W =UIt ,电功率P =UI ,且电功全部转化为电热,有W =Q =UIt =U 2R t =I 2Rt ,P =UI =U 2R =I 2R . (2)非纯电阻电路:电功W =UIt ,电功率P =UI ,电热Q =I 2Rt ,电热功率P 热=I 2R ,电功率大于电热功率,即W >Q ,故求电功、电功率只能用W =UIt 、P =UI ,求电热、电热功率只能用Q =I 2Rt 、P 热=I 2R . 2.电源的功率和效率 (1)电源的几个功率 ①电源的总功率:P 总=EI . ②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内=I 2r . ③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UI =P 总-P 内. (2)电源的效率η=P 出P 总 ×100%=U E ×100%. 3.交流电的“四值” (1)最大值E m =NBSω,电容器的击穿电压指最大值. (2)瞬时值(从中性面开始计时)e =NBSωsin_ωt . (3)有效值: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E =E m 2 ;非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必须根据电流的热效应,用等效的思想来求解.计算交流电路的电功、电功率和测定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都是指有效值. (4)平均值:E =n ΔΦΔt ,常用来计算通过电路的电荷量. 4.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

(1)功率关系:P 入=P 出. (2)电压关系:U 1U 2=n 1n 2 . (3)电流关系:只有一个副线圈时I 1I 2=n 2n 1 . 1.直流电路动态分析方法 (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从阻值的变化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定R 总的变化情况,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I 总和U 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判断各部分的变化情况. (2)结论法——“串反并同”: “串反”:指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增大). “并同”:指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减小). 2.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的分析技巧 (1)变压器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2)远距离输电问题分析的关键是求中间回路电流的大小.

第四单元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四单元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林蕊馨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刘东旭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小数的初步认识及本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后续学习中,学生还要学习分数大小比较,不管是整数、分数、小数大小比较,其实不同数域大小比较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个数的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经验是学生学习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初次学习小数大小比较时也容易受到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干扰,错误的认为小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因此,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和整数不同,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而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即数的大小比较的核心本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基于这样的思考,本课教学中创设游戏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在冲突中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大小比较与整数大小比较的不同,那么小数大小比较方法是什么呢?自然引发学生投入到探究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之中,在学生总结出方法后,聚焦数的大小比较的核心本质,沟通小数大小比较与整数大小比较方法之间的联系。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将小数大小比较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方法沟通联系,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道理。 2.经历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能够比较多个小数的大小,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出示游戏情境: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林老师带来两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着一个不是“0”的数字,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不看卡片上的数字,你能猜出哪个整数大吗? 预设:下面的整数大,下面的整数是一个三位数,上面的整数是一个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结:整数大小比较,首先要看位数的多少,位数多的数,最高位的计数单位就大,因此位数多的数就大。 2.在每组第一张卡片的后面都加上一个小数点,将这两个数变为小数,同学们,现在你还能猜出哪个数大吗?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活动,复习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同时,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新知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翻开卡片出示两个小数:6.9和6.32,这两个小数到底谁大呢?自己尝试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 A.借助实际数量比较 B.借助数位顺序表比较。 (2)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可是6.32的小数部分有两位数,6.9的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数,为什么6.9大呢? 预设:通过这两个小数的最高位已经能够比较出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了,那么后面不管有多少位数,都不会改变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因此,小数大小比较不能通过位数的多少进行比较。 (3)自主探究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单: 说一说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如果需要,可以举一些例子帮助自己思考,比如: 0.82()0.73 15.32()15.36 21.579()21.572 (4)汇报交流,总结方法。 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在比较大小时,从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比起,十分位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