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行政许可探析

环境行政许可探析

环境行政许可探析
环境行政许可探析

环境行政许可探析

张小军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行政许可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广泛采用环境行政许可,它是我国行政许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加强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环境行政许可;类型;作用;问题;完善。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ZHANG Xiao–Jun

(Economical Management Department,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Forestry,Gansu

province,Tianshui Gansu741020,China)

Abstract:The administrative permiss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the modern country,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widely used the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it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in our country.Its form is diverse,the content is rich,it has the vital function,is an important system to strengthens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existed main questions of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in our country,and proposed the perfect measure.

Key words:Environment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Type;Function;Question;perfection.

行政许可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种行政管理领域。环境行政许可是指国家有关环境资源管理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某项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活动的行为。环境行政许可是我国行政许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广泛采用环境许可制度。于1987年开始在污染防治领域实行排污许可制度。2003年8月27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标志着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一、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形式和分类

(一)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环境资源方面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主要有:直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二)形式

环境行政许可证件有多种形式,主要是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的,可以在检验、检测、检疫合格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上加贴标签或者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三)分类

目前,我国环境资源法规定并实行的环境行政许可证,按其作用可以分为三类:

1、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如排污许可证、废物进口许可证、海洋倾废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

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布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

2、保护自然资源许可证:我国在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普遍实行了许可制度,从其性质看,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资源开发许可证。例如:林木采伐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捕捞许可证、采集证等。二是资源利用许可证。例如:土地使用证、草原使用证、养殖使用证等。三是资源进出口许可证。例如: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许可证等。

3、综合环境保护许可证:主要包括规划、建设方面的许可证,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设施建造许可证等。在上述三类环境行政许可证中,各国使用最广泛的是排污许可证。较早实行排污许可证的国家有澳大利亚(1970年)、美国(1972年)等。

二、环境行政许可的作用

在环境行政管理中实行许可证制度,首先,可以将各种对资源的开发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加强对土地、森林、矿藏、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其次,使排污控制和管理更加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和保证;第三,它是一种灵活、高效、适用面广的有效环境管理方式。在环境行政许可证中,可以规定各种限制性因素,使许可证成为附条件或附期限的许可证,对不符合限制因素者,可以不颁发许可证;最后,便于广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监督。便于环境行政主体及时发现违法者;环境行政许可的广泛应用,是环境管理先进化和科学化的标志。

三、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超越权限设定环境行政许可

目前的环境行政许可,有些符合设定行政许可的权限规定,有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违法超越权限设定许可。因此,应对环境行政许可进行清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停止执行。

(二)权利义务不对等,利益不平衡

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其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另一角度而言,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因此,长期以来,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都抱着恩赐的心态,着重对行政相对人义务的设置,而对于行政机关的权利和职责并无任何限制,利益倾斜明显可见,各种环境行政许可规定也不例外。

(三)不符合行政许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法》在总则中确立了行政许可的若干基本原则,并贯穿于整部法律的具体条文之中,而许多环境行政许可的规定颁布较早,已严重滞后于依法行政的要求,其制度设置也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操作上的不完善使得地方立法大量出现,良莠不齐,法制不统一。

(四)行政许可程序不完善

现有的环境行政许可程序不完善,违法情形较多。

一是对审批机关的审批期限规定不明确。

二是对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救济方式规定不明确。

三是对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听证权规定不明。

四是对申请费用规定不明确。实践中常常导致乱收费的现象。

五是对发放许可证后的监督和管理,以及许可证的中止或吊销的规定不明确。

四、我国环境行政许可的健全和完善

(一)依法设立和实施环境行政许可

在我国,设立和实施环境行政许可必须依法进行。只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有权设立环境行政许可。部门规章只能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

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二)贯彻许可法制原则

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依法许可。

第一:许可法定原则。明确实施许可的行政机关的权限,公布发放许可证的标准、条件及依据,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决定许可。

第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许可必须实行一视同仁,要求有关许可的事项均应公示,向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作准确无误的说明,审查程序要公开,禁止暗箱操作,实行回避制,避免自己作自己案件的法官。

第三:信赖保护原则。由于行政许可权存在广泛的自由裁量性,对于中止、吊销许可证,要规定法定的事由,且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禁止行政机关超越法定权限的自由裁量。

第四: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环境规律。环境行政许可的目的和任务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自然资源,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五: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行政机关应及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及时进行实质审查,及时颁发许可证,同时,及时通知不予许可的事宜及其理由。

第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原则。环境行政许可的发放是为了公共利益,因此,当现实情况发生变化时,行政机关要及时作出反应,变更原有的许可。

(三)依法规范环境行政许可程序

1、公告程序。许可机关应将其许可事项、范围、条件、内容、法定程序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布,对于特定范围的许可项目应及时告知相对方,必要时可用书面送达方式告知相对方许可事项。

2、申请程序。由申请人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有为审查所必须的各种材料,例如,图表、说明或其他资料。

3、审查程序。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如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辩、陈述,行政机关应当听取意见;主管机关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综合考虑该申请对环境的影响,对申请进行审查。

4、决定程序。主管机关经审查后作出颁发或拒发许可证的决定。同意发证时,应告知持证人的义务和限制条件;拒绝发证时,应说明拒发的理由。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以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许可机关核发许可证所收费用,应以核发许可证手续成本费为基本指数,还可包括对许可证持有人的监管费用,但不得超过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限额。

5、听证程序。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47条的明确规定,涉及公共环境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6、监督检查程序。持证人必须遵守许可证规定的所有条件,主管机关要随时对持证人执行许可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要求持证人提供有关资料,现场检查设备,监测排污情况,发布行政命令等。

7、处理程序。如果持证人违反许可证规定的义务或限制条件,或导致环境损害或其他后果时,主管机关可以中止、吊销许可证,并对违法者追究责任。

8、撤销程序。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被许可人具有法定情形的,发证机关或其上级

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此外,应当赋予许可证持有人申辩和陈述的权利,持有人和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听证。

9、补救、补偿程序。对拒绝颁发、中止、吊销许可证的,申请人或者持有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对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所造成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损失,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随着我国环境管理的日益强化,许可证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健全完善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可以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各级环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吕忠梅.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4]马骧聪.环境资源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金贵峻、张小军.环境资源法[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6]尤秉德、孙仲林.基层环境管理与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7]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蔡文灿.我国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的整合[J].行政与法,2004(4)

[10]徐志甫,万磊.行政许可的法治视角[J].行政与法,2004(6)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姓名:郑葵秀学号: 201210900019 姓名:学号: 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实验目的】 1. 学习组装用滴液漏斗和锥形瓶进行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 2.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内容】 1.CO 2 的实验室制备 2.CO 2 溶于水生成碳酸 3.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4.CO 2 的密度探究 【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石灰石(碳酸钙)、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烧杯、滴液漏斗、锥形瓶、具支试管、导管、乳胶管、橡皮塞、火柴。 【实验原理】 1.CO 2 的实验室制备: CaCO 3+ 2HCl==CaCl 2 + CO 2 ↑+ H 2 O 2.CO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 2O + CO 2 = H 2 CO 3 碳酸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3.CO 2 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Ca(OH) 2 =CaCO 3 ↓+H 2 O 4.CO 2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低处的蜡烛先熄灭。 实验装制图如下图所示: 利用滴液漏斗控制稀盐酸加入的量以控制二氧化碳产生的速度和量

【实验步骤】 1.预计算:排除大理石(碳酸钙)含有杂质的因素和反应不完全的因素,排除残留在实验仪器的气体,为保证二氧化碳性质验证的实验顺利进行,需要二氧化碳的理论产量为1L,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需要大理石(碳酸钙)约4.5g,稀盐酸的量可以控制,故不用计算用量。 2.按照图示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称取 4.5g大理石(碳酸钙),加入具支试管中 4.量取20mL稀盐酸,加入滴液漏斗中 5.在后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紫色石蕊试液和10mL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使用前需过滤),在烧杯中放好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 6.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蜡烛。观察各具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和蜡烛的熄灭 顺序。记录现象。 7.实验完毕,拆除装置,清洗。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实验现象 1.碳酸钙粉末溶解并产生气泡

行政许可的程序要求

行政许可的程序要求 大纲 一、行政许可程序概述 (一)行政许可程序的内涵 (二)行政许可程序的基本原则 (三)规范行政许可程序的意义 二、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一)行政许可实施的一般程序 (二)行政许可实施的特别程序 三、行政许可的变更、延续与监管程序 (一)行政许可的变更 (二)行政许可的延续 (三)行政许可的监管:检查、调查、强制学习、备案抄告、评比

四、行政许可程序的发展与完善 (一)行政许可程序存在的问题 (二)行政许可程序的完善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行政许可程序概述。 T02: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T03:行政许可的变更、延续与监管程序 T04:行政许可程序的发展与完善。 正文 一、行政许可程序概述 (一)行政许可程序的内涵。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我国立法机关采用了正面列举辅以兜底条款外加否定式列举的方式对行政许可行为进行界定。《行政许

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的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六小项,一大类是对事项的许可,主要是涉及安全和有限资源配置的事项,另一大类,则主要是指对主体的资格和资质的许可。行政许可程序主要指行政许可行为的时限、方式、步骤和顺序,但对行政许可程序的理解,却不能仅限于此,在一项法律制度中,程序的作用非常关键,正是因为有程序的存在,才将法律原则与法律规范相互连接,相互贯通。在行政法治过程中,程序更具有控权的功能。因而,在谈及行政许可程序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将之视为行政许可从申请到终止的一系列手续,还应更多地从维护公民权益、保障公正的角度来进行理解。 (二)行政许可程序的基本原则 1、合法原则与行政自我拘束原则。行政许可合法原则实际上就是依法行政原则在行政许可领域的体现。首先,它体现的是程序上的分权思想,即行政机关权力的来源必须由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律之下进行操作意义上的细化立法。其次,合法性原则体现的是上位法对下位法的优越性,这是以法的位阶理论作为支撑的。 行政许可行为原本是一个存在裁量余地的行政行为,我们必须在微观上为行政权的规范运作,寻找一个补充的控制理由,这就是行政自我拘束原则。行政自我拘束原则从程序角度看,是指行政机关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个许可规制曾经采用过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标准,对其他的同类许可也应适用。 2、公开原则与保密的例外。公开原则几乎是一个纯粹的程序性原则,公开原则的要求则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行政许可的依据公开,即有关行政许可的实体性与程序性规定,必须是公示的,是任何许可申请人都可以得到的;二是行政许可的标准公开,申请许可需要达到的条件必须是事先决定的,公开是对这一确定性的保证;三是行政许可的过程公开,一切的行政活动都应当是透明的,在阳光下进行;四是行政许可的结果公开,无论何种决定都应当让当事人和公众知晓,而且关键的是要公开说明理由,没有理由说明的公开同不公开相比,几乎不存在大的差别。 当然,公开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公开的界限在于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的保留,这主要是指对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其中,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保密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才能排除公开原则的适用。这里涉及一个秘密认定权的问题,以及保密规则是否足够明确、秘密标准是否

《行政许可》重点知识详细解析

司法考试《行政许可法》重点知识详细解析 行政许可法中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因此,《行政许可法》成为以后司法考试中新的内容。《行政许可法》是行政法领域中一部重要的法律,而且,根据以往的规律,新出台的法律往往成为考试的重点所在。因此,考生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内容。重点讲解一、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许可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指具有许可职权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以颁发书面证照的形式,依法赋予其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行为。对行政许可应着重掌握的是其特征,因为这是行政许可与其他行为的区别所在。行政许可有以下特征: (1)行政许可属于应申请的行为,行政机关依申请而作出; (2)行政许可属于赋权行为,内容表现为有权行政主体赋予相对人某种权利或资格; (3)许可事项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能自设许可; (4)是要式行政行为,一般采用书面证如数照形式。其中尤以须依申请而作出和须由法律明确规定两特征为重要,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考查。根据上述特征,不属于行政许可:行政机关确认民事财产权利和民事关系的登记,如产权登记、抵押登记、特定身份登记等行政机关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审批(特别是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后),这类审批行为不具有行政许可的性质,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也不属于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的原则行政许可的原则是行政许可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行政许可合法原则行政许可的合法原则是指,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具体含义是: (1)行政许可的设定严格依法进行; (2)行政许可的实施要严格依法进行; (3)依法意味着依照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二)“三公”原则“三公”原则,即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指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1)公开原则,指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2)公平、公正原则,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要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在设定行政许可时,不能对个人和组织因地位、经济条件、来自地区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条件;在实施行政许可时,不能对符合法定条件或者标准的个人和组织实行歧视待遇。 (三)便民、效率原则便民、效率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许可过程中能够廉价、便捷、迅速地申请并获得行政许可。便民、效率原则贯穿在行政许可的全过程,包括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各个环节,如“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格式文本”、“当场受理”等都体现便民、效率的原

环境许可证更新和管理程序

变更履历

1 目的 1.1为更好管理大富科技及集团子分公司环境,以使公司生产运营活动环保方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 求,特制订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集团下属分子公司。 3 定义 3.1环境许可证:环保方面的行政许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严格执行,确保公司生产正常合法 运行,避免因漏办环保许可手续而受到政府处罚、客户不符合而带来损失(严重时会导致停工、停产,甚至工厂关门)。 3.2本程序定义的环境许可证,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查批复、三同时或建设项目验收报 告及批复、排污许可证、环境守法证明。 3.3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 职责 4.1大富科技安保办职责 4.1.1负责建立/修订本程序文件; 4.1.2负责办理大富科技或指导、协助下属分子公司办理相关环境许可证; 4.1.3负责对应政府环境许可相关监督检查; 4.1.4负责监督检查集团各公司环境许可证持有情况; 4.3 其他分子公司/部门职责 4.3.1质量部负责搜集环境许可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并定期做符合性评价; 4.3.2集团下属分子公司贯彻执行本程序文件,办理有疑问及时咨询大富科技安保办或政府相关部 门; 4.3.3集团下属分子公司取得相关环境许可证,及时扫描一份给大富科技安保办存档; 4.3.4各分子公司生产部门严格按照环境许可证要求开展生产活动,在水、气、声、固废排放不确定 或新建相关处理设施时,及时咨询安保办。 5 程序

行政许可法习题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20分) 1、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 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2、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 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件,或者加贴( 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3、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4、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上级行政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5、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按照法定依据收取费用时,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 项目)和( 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 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 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6、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 精简)、( 统一)、( 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7、申请人可以委托( 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 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

外。 8、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依法由( 行政机关)或者( 行业组织)实施,公开举行。 9、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0、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撤销。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 不受保护)。 11、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的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未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12、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 五)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 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13、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 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被许可人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依法应当先由下级行政机关初审后再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

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行政许可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的界定和行政权力的运作等许多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行政许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密切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并尽快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许可通常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依法准许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与一般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向其成员颁发资格证书或准许其从事某种活动的行为不同,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一种事前的控制手段,其性质是使相对人取得或行使某种权利,或对相对人的某种权利、资格和法律关系予以确认。 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100多部法律、400多个行政法规以及大量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了行政许可。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各部委就有近3000项,省级行政机关有2000多项,市(地)、县级则多得不胜枚举,涉及到绝大多数行政机关和行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政府的管理职能由控权、管理向服务与合作的转变,行政许可制度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许可的范围没有明确界定。无论是行政管理成本、效率观念,还是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的理论,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管理及事后的监督有本质的不同。我国目前的许可制度,基本上没有把行政许可作为对拟发生的“错误经济行为”的一种事先预防措施来评价,一些行政机关将本来属于事中的管理、事后的监督层面上的检查或备案范围的职责,巧立名目,擅自将其前置到预防的层面来设置许可,成为滥用行政权攫取行政团体私利的手段。据报道,某市一个投资4200万元的工程,从办手续到开工足足用了9个月时间,办理28项手续,盖了82个图章,收费16项,约占总投资的20%。由于许可管理的目标直接涉及经济活动,使行政机关的职能迅速膨胀,直接导致了“政府巨人症”。这种“巨人政府”或因过分水肿而行动不便而削弱了政府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因过分集权而抑制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二是行政许可主体不规范。实施许可的主体应该是法定许可机关,非法定许可机关的许可行为无效。目前,我国立法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哪些机关可以行使许可权,哪一级机关可以行使什么样或什么层次的许可权问题。行政许可中“设租”、“寻租”行为盛行,下级越权行使上级许可的现象以及此许可机关越权行使彼机关许可权的现象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多个部门就同一事项重复许可、多头许可,甚至非法定许可机关及组织擅自行使许可权,随意设卡、收费现象增多。这不仅使一些行政机关争权夺利,破坏从政之德,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声誉,而且大大增加相对人的成本和负担。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Word版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西安市周至县西周中学蒲蜜蜜 【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选自义务教育教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是继水之后比较系统的研究的第二种化合物,其性质和制取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跟水一样,二氧化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按照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围绕三维目标开展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并掌握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化学素养。 【学情分析】: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自然和生物学科中学生都有所了解,知道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灭火、制汽水、鸡蛋保鲜、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它有这样的用途呢?是由什么性质决定的呢?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大化学观”,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教学目标】 1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重点难点) 2.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减缓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及合作交流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培养学生

“归纳、总结、质疑、辩论问题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贴近:使学生学 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创新点】:通过自制教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发乡土教材,让学生参与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归纳”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问──假设──实验──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学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仪器与药品】;酒精灯、火柴、烧杯、集气瓶、塑料瓶、塑料吸管、阶梯蜡烛、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紫色石蕊、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学生认真思考揭开谜底是“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二氧化碳,引发学生思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知道二氧化碳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吧!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 和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主讲人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袁曙宏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授《行政许可法》。首先讲授《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理论。《行政许可法》今年7月1号就要正式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部法律非常重视,国务院专门开了几次会议进行讲究,贯彻实施。今年1月6号,温家宝总理在省部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专门进行部署。国家行政学院专门对省部长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培训。对一部法律的实施这么重视,这在建国以来可能是第一次,充分说明这部法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第一个问题:行政许可的含义、由来和功能。什么叫行政许可,它是怎么发展来的,有什么重要的功能?我们给《行政许可法》下了一个定义,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比如公民要开出租车,先要向出租车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出租车管理机关就会审查,认为你符合法定条件,就会让你来开出租车。这样一个活动、这样一个行为,就叫。根据这样一个定义,行政许可有四个含义,四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通俗意义上讲,就是行政审批。但是它不包括行政机关的内部审批,它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比如行政机关内部的提职,一个处长要当局长,这种审批就不是行政许可。行政机关财务的审批、出国的审批,这些都不是行政许可。只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了,相关单位批准,这才叫行政许可。所以它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不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审批。像我刚才讲的出租车司机,再比如你要办一个学校,民办学校要审批,也是行政许可。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它是一种以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老百姓的审批,必须先有老百姓提出申请,没有申请,行政机关就不能批准公民办一个学校,那是不可能的。它不像行政处罚,也不像行政强制。当然老百姓不可能提出行政机关对自己进行处罚、进行拘留的申请。所以行政许可必须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权的法理分析

行政许可权的法理分析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税务行政许可问题改善探究 【第一章】税务行政许可法律制度构建绪论 【第二章】行政许可权的法理分析 【第三章】税务行政许可权法律规制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章】完善我国税务行政许可的具体路径 【结语/参考文献】国内税务行政许可权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第2 章行政许可权的法理分析 2.1 行政许可权的概念与分类。 2.1.1 行政许可权的概念。 行政许可权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设定行政许可事项,并由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对法定许可事项,通过审核相对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及是否具备相应资格,并以颁发许可证或不颁发许可证的形式予以批准或不予批准的权力。 行政许可权具有行政性质,行政许可权只能由国家权力机关设定,行政机关本身不得创设行政许可权,而且,由于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都直接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在具有行政性质的同时,行政许可权一方面是权利,但另一方面也限制权利。公民权利与自由能达到何种程度,直接取决于行政许可的实施,而行政许可项目的设定又以行政机关的批准为前提。不能任意行使权利。因此,行政许可范围

的设置与公民的权利义务息息相关。 2.1.2 行政许可权的分类。 行政许可权是一个抽象广泛的概念,但却维系着百姓群众的日常生活。行政许可权包含着两个部分,即行政许可设定权以及行政许可实施权,这两个部分涵盖了行政许可从无到有并在社会生活中实施的全过程,也就是表明享有行政审批设定权的相关部门能够依照规范法律,使得某一事项进入到行政审批的范围内,给予其相关行政主体使用行政许可的权力,并且也对相应行政主体贯彻行政许可的条件、程序等作出规定。 1、行政许可设定权。 行政许可制度在实质上是权力介入权利实施干预的一种制度,权力介入权利实施干预的范围与界限即是对行政许可范围的合理界定,是行政许可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对于实现行政许可制度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而行政许可设定权亦是对政府干预公民权利范围的界定。设定,望文生义,具有"第一次制定"、"创设"等涵义。行政许可设定权是指拥有设定行政许可权的机关创设行政许可,使行政许可从无到有的权力。 行政许可项目的设定是对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的保障,也是对我国公共资源的重新分配。行政许可设定的主要方面在于设定范围的界定,从目前我国的立法制度来看,要想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内容科学的行政许可体系,使得行政机关有效地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必须

对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制度的思考

对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制度的思考 行政许可制度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文化、环境、卫生等各个领域,在现代国家行政管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行政许可,是指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依当事方申请,就可能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的开发建设或排污行为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给予许可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我国的《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被誉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环境行政许可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确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从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以及监督与责任等环节对行政许可进行了全面规范。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2004年7月1日,原国家环保总局施行了《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对影响公众环境权益的各类建设项目和专项规划的环境审查以及环境行政许可立法草案,实行公众听证,对政务公开透明、公众监督政府、鼓励社会参与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对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应认识到,理想与现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很多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影响我国的环保事业,更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是与"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相违背的。 首先需要面对的困难就是地方政府的价值取向。地方政府在因公共利益行使公权力的时候,难免会牵涉到各利益群体,在面对长远的、公共的、价值难以估量的利益和眼前的、可计算的、甚至可能会涉及个人的利益冲突时,往往难以避免陷入狭隘的发展观而选择实施对一时的地方财政税收有利的作为。近年来,我国为克服这种困难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在官员升迁制度的考核中,"绿色GDP"概念的提出,由以前的单独关注经济发展速度到综合考虑对生态造成的影响。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应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之"新"与"常",意味着不同以往且相对稳定,意指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这就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果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强调经济新常态,一定程度上弥补公众对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制度的认识缺陷,加强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其次,在外部条件良好转变的同时,我们应对环境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建设进行反省。现行与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有关的立法大多是在行政审批改革前进行的,规定分散、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从《行政许可法》实施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行政许可法》实施的现实制度意义、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以规范与现实相结合的视点求得行政许可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行政许可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行政许可法问题实施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2003年8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予以发布,并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其立法目的为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但是,在近几年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法制不健全、行政许可没有相关必要的法律进行规范,以及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期人们新旧意识思想的冲突等原因,暴露出众多问题,使得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与障碍。本文拟就现今我国《行政许可法》实施中暴露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 一、《行政许可法》实施的现实制度意义 《行政许可法》第2条将行政许可界定为:“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它涉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行政权力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的关系,涉及行政权力的设置及运作方式等诸多问题。行政许可制度的存在是基于市场失灵的需求,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是基于政府失灵的需要。通过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与实施,可以有效地促成透明政府、法

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可以深化民主行政新内涵,推进依法行政新步伐和打造服务行政新理念。 (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可以有效地促成透明政府 现代社会,政府应当是阳光透明政府,政府行政应当是民主行政,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向。民主行政的内涵是透明和开放,是公民享有知情权这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它要求掌握大量信息资源的政府给予公民这一基本权利以充分有效的制度和现实保障,它要求政府工作公开、透明,要求政府树立为民、亲民、便民的新型管理理念。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行政许可事项依据、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和条件、行政许可结果公开、行政许可信息共享、设定行政许可需要依法举行听证等制度,充分体现了行政许可公开透明这一重要原则,对于减少“暗箱操作”,防止行政权力滥用,抑制许可腐败等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同时,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表明,虽然民主行政的本质是为民、亲民、以民为本,但是其不仅仅是在目的上要求为人民服务,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上要让人民参与行政。例如,在行政许可的设定方面,《行政许可法》第19条规定:“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听证意见的情况。”这就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为民主行政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这些新内涵的认识,树立起了以民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参与行政意识,修复了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培育了行政

行政许可法学习笔记

行政许可法复习笔记 第一节、行政许可的概念和原则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行为。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的含义,行政许可的特征一般是: 1、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没有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行政机关不能主动予以许可。 2、行政许可存在意味着法律的一般禁止。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为适应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对符合一定条件者解除禁止,允许其从事某项特定活动,享有特定权利和资格;许可是对禁止的解除,没有法律的一般禁止,便不存在行政许可。例如,制作、运输、销售爆破物品是国家一般禁止的行为,但国家为了国防安全社会需要,对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准许实施这类行为。 3、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要依法审查。这是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即应准予申请,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要坚决拒绝,否则就要追究行政机关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不同于行政处罚和行政征收,它不是对相对人课以义务或者惩罚,而是赋予相对

人某种权利和资格的授益性行政行为。如开业、生产、经营许可,这类许可使相对人获得了某种权利;而律师证、会计师证的颁发,则使相对人获得了从事相应职业的资格。 5、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止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不得随意将许可制度与创收相联系,不得烂设许可、乱收费。 6、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应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并应以正规的文书、格式、日期印章等形式予以准予。许可证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书面许可是行政许可形式上的特点。 相关法条: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二、行政许可的原则 (一)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行政许可法定原则是是指有权机关履行行政许可职责应当 遵循合法原则,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设定行政许可,并以法律、法规所确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许可。同时相对人也必须遵守法律规范,服从行政机关管理。无论是行政许可机关还是行政相对人,只要存在违法行为,一律要受到法律制裁。具体包括4项内容: 1、行政许可制度的设置必须有法律依据 2、行政许可申请人的资格和能力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其申

对行政许可性质的再认识

对行政许可性质的再认识 2011-12-5 10:41 来源:法律教育网【大中小】【我要纠错】摘要:关于行政许可的性质,理论界一直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从我国《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行政许可的内容来看,行政许可实际上是一种过滤监督机制,是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获得许可的条件及能力的审查,及其在获得许可后对其行为的监督。基于这一认识,文章认为行政许可实际上是一种审查监督活动,并论证了其合理性。 关键词:行政许可;性质;审查;监督 一理论界对行政许可性质的不同认识行政许可是现代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确认识行政许可的性质是对行政许可法律制度进行理论研究的起点,也是防止侵犯相对人权利、合法合理的实施行政许可的基础。然而,在国内目前关于行政许可的性质一直是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一)赋权说 赋权说认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允许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授予其某种权利和资格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本没有某种权利,只是因为行政机关的允诺和赋予,相对人才获得了这项一般人不能享有的权利。这种观点反映了行政许可制度早期的一些特征,但其忽略了行政主体在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是否赋予行政相对人权利?它突出了重公民义务轻公民权利的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日益不能为民主社会所接受。 (二)解禁说 解禁说认为,行政许可是对一般禁止行为的解除,恢复相对人自由的行为。应受许可的事项,在没有这种限制以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出的行为或享有的资格,因为法律、法规、法令规定的结果使其自由受到限制,所以许可是自由的恢复,而非权利的赋予。 这一理论与民主社会权利观念相契合,有利于打破行政许可是政府“施恩”的观念,有利于增强行代写论文政机关的责任意识。但是,对于解禁说,我们还可以这样认识:接触禁止的后果就是赋予相对人一种权利——不必遵守禁止性义务的权利。所以说,我们可以认为解禁说是赋权说的另一种解说。 (三)形成说 它认为许可是使权利的行使成为可能的一种形成行为。 (四)证权说 行政主管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主要表现为审查、核准、发给许可证、执照等等)是对申请人是否具备法律、法规规定权利的资格和行使权利的条件的审核,合格者给予行使权利的合法证明。它不是赋权行为,只是验证其资格与条件,只能称为“证权”行为。 (五)折衷说 折衷说认为,赋权说与解禁说两种观点并非截然对立,它们的差异只是认识角度不同造成的。从表面上看,许可的确表现为政府赋予相对人某种权利,称之为赋权行为未尝不可;

论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13957716.html, 论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作者:冯凡 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4期 摘要:听证制度在我国的立法中相比较传统法学理论来讲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立法 层面,还是现实实践中,都显得力不从心。尤其在环境听证这一领域,对于环境听证制度规定较为具体的《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颁布距今也只有10年而己,相比较其他颁布已久的部门法略显青涩。因此,首先要从理论入手,通过完善立法作为实践的理论支撑,依法操作,这样才能将环境听证实施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当前相关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内涵、特征等,发现当前我国对于听证制度规定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探讨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环境许可听证制度之路,以期为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一、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概述 关于行政许可制度的概念,世界各国对其规定各不相同。我国通过的《行政许可法》中对行政许可的概念进行了完整的表述。行政许可行为是一种授益性的行政行为,这一行为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它也应该遵循行政程序法的核心规则一一听证制度。 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在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基础上限定在环境学范畴,保留核心原则的同时,还体现了自身环境行政的特点。目前,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我国环保总局出台的《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对其概念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是我国环境法学者从学理上对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进行了含义界定。竺效作为环境法领域的专家首次将环境行政许可听证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义。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法的传统制度之一,环境行政听证制度正是以这一传统行政听证制度为依托,结合环保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二者有极大的相似。在分析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概念时,可以借鉴传统行政听证制度的定义,从而更有效率的解决相关问题。 二、环境许可听证目前存在的问题 1.范围界定不明确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第五条至第七条规定了环境行政机关主动听证的适用范围,包括必须主动听证的情形和可以主动听证的情形。该办法对必须主动听证的情形作出明确规定,其范围很明晰。对于可以主动听证的情形则规定的过于抽象。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实施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听证的。”该款极为简明,内容较为抽象,实践中操作比较困难。第六条规定:“虽然依法征求了有关单位、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第四章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第一节行政许可概述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和分类 (一)什么是行政许可 中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规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在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一种事先控制手段,行政机关对相对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资格和行使权利的条件进行审查核实,符合法定资格或条件的,就批准从事某种特定的活动。 (二)行政许可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 两者的区别在于: (1)行政许可的范围比较小,行政审批的范围比较大。实践中行政审批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审核、审定、审验、批准、同意、认可、准许、核准、检验、登记、注册、发放证照、事前备案等等。 (2)行政审批能够是依职权进行的,也能够是依申请进行的,能够是内部行为,也能够是外部行为。行政许可则是依申请的外部管理行为,主要表现为权利的赋予或禁止的解除。如,开办事务所。

(3)行政审批能够是许可审批,也能够是确认审批,还能够是其它类型审批。行政审批,如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减税免税审批、延期申报和延期纳税审批、税收保全的批准等。 2.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 行政确认,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火灾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等。 两者的区别在于: (1)行政确认能够是依职权进行的,也能够是依申请进行的;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不能依职权。 (2)在行政诉讼中,行政确认行为一般不因申请行为无效而无效或被撤销;行政许可则会因为申请行为无效而导致无效或者被撤销。 (3)行政法理论界一般认为,区别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的关键标准是,如果相对人的权利形成于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之前,则是行政确认;如果相对人的权利产生于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之时,则是行政许可。 3.行政许可与行政登记。 行政登记是行政机关以发放证书或其它证明文书的形式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 两者的区别在于: (1)行政机关在登记程序中一般没有裁量权;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程序中则拥有一定的裁量权。

行政许可便民原则

目录 摘要 (1) 一、行政许可法中对便民原则的规定 (2) 二、现实状况 (4) 三、前景 (5) 摘要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指定活动的行为。国家机关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行政许可实施中的便民就是要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和获得行政许可,降低行政许可的成本。便民原则是我国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在诉讼、复议、仲裁等制度中,都体现了便民原则。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其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因此,行政机关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方便人民群众办事。但是,过去在行政审批过程中,也出现了实施行政许可的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时限过长、“暗箱操作”、人民群众办事难的情况。这就需要从法律上、制度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行政许可便民原则 一、行政许可法中对便民原则的规定 《行政许可法》第六条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内容:1.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 2. 一个窗口对外(义务性规定) 3. 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倡导性规定) 4.不必使用申请书格式文本;如必要,免费提供;一次性 告知;禁止要求提供不必要的材料和重复提供材料;当场 决定;期限制度。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本法把方便人民群众办事作为一项原则规定下来。具体要求有:一是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申请。除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外,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对行政许可申请还应当尽量做到当场受理、当场决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行政机关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不得以此为由拒绝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二是公开办事程序和制度。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场所公示。三是推行集中受理和统一受理。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实行“一个窗口”对外,防止多头受理、多头对外。依法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行政许可,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由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其目的是尽量减少“多头审批”。四是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省级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将几个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这些都是方便人民群众申请行政许可的重要措施。

行政许可制度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行政许可制度

行政许可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在适用范围、实施机关、程序及监督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为腐败的产生和部门垄断地方利益的形成提供了可乘之机,影响了政府形象和行政效率,增加了公民法人的负担。为此,作者提出尽快研究制定许可法的立法构想。主张严格限制许可适用范围,严禁规章及以下规范性文件设定许可制度;行政机关应尽快制定并公布许可标准和条件;提倡许可机关联合办公,实行“一站服务”体制;许可程序应当简化,促使行政机关及时公正地行使许可权力;许可收费要有限制,涉及经济利益许可或竞争许可的,可采用竞价拍卖方式,许可收费全部上缴国库。还应当加强对许可机关及被许可人的监督,规定各自承担的法律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许可制度的适用范围日益广泛。与此同时,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行政机关从行业或地方利益出发,利用许可制度搞垄断,竞相设定许可制度,造成许可泛滥,使许可制度日益成为行政机关滋生腐败的温床;许可机关权限不清,多层次多部门许可形成新的官僚主义;许可标准混乱不统一;许可程序冗长繁琐;行政机关利用许可乱收费;许可证缺乏监督等等。上述种种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统一市场体制的建立,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和政府形象,给公民法人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为此,有必要针对许可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予以分析,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行政许可法。本文将我国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七个方面,并 第 2 页共 15 页

结合国外有益的经验,提出我国许可法的立法构想。 一、行政许可的涵义及许可法的适用范围 关于行政许可的概念,理论界有几种定义方式。第一种为“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1]第二种为“许可通常指行政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一定条件下解除禁止,准许个人或者组织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行政行为。”[2]第三种为“许可是行政主体准许、变更和终止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特定领域活动的具体行政行为。”[3]上述三种定义的内涵基本一致。首先,许可是行政机关或行政主体实施的一种行政行为;其次,许可是被动的行政行为,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在先,行政机关许可在后;再次,许可是准许申请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行为。三种定义方式的差别体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行政许可必须是要式行为吗?除许可证、执照以外,有无其他非要式的许可? 第二,行政许可是否以禁止为前提?许可与认可、登记等概念有何关系? 第三,许可为解除禁止恢复权利的行为还是赋予相对方法律资格和法律权利的行为? 第四,许可行为是否包括准许、变更、终止等其他有关许可过程的行为? 第 3 页共 15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